中国煤炭储量
研究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分布

开发利用情况
已开发水能资源 占比:约30%
正在开发水能资 源占比:约70%
主要开发方式: 水电站建设
开发利用的地区 分布:主要集中 在长江、黄河等 大江大河的中上 游地区
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优化能源结构:水能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优化能源 结构。
核能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核能资源种类多样,包括铀矿、钍矿等 核能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成熟,已建成多座核电站 核能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为未来能源发展提供保障
开发利用情况
核能资源分布:中国核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
核能利用现状:中国核能发电量稳步增长,核能发电量占比逐渐提高
特点: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 人均占有量较少,且煤炭质量 存在差异
开采情况
煤炭资源分布: 主要集中在山西、 陕西、内蒙古等 地区
开采方式:露天 开采和井工开采
开采量:中国是 全球煤炭开采量 最大的国家,每 年开采量约为30 亿吨
开采难度:部分 地区煤炭资源埋 藏较深,开采难 度较大
对经济的影响
提供能源:煤炭是重要的能源来源,支撑着工业生产和经济发 展
推动技术创新:水能资源的开发涉及到水电站建设、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将推动相关产业的 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05
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章节副标题
分布情况
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海地区、内蒙古、新疆等 地区
中国煤炭资源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情况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 个,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 亿吨(煤炭储量为1886 亿吨),煤炭资源量为6872 亿吨。
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 吨,即全国年产19 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
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 亿吨、资源量1477 亿吨;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 年左右。
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
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
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
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2、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
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
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
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工业现状

我国现行资源税费政策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构建煤炭企业完全成本 1.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2.对煤炭资源价值进行充分补偿 (1)提高部分资源税费标准。 (2)改革煤炭资源税费体系。 3.强化外部性治理成本的提取 (1)改进排污收费制度。 (2)建立环境治理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3)调整资源税收政策。 (4)完善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 (5)建立衰老煤矿企业转产资金制度。 (6)建立对煤炭资源生产地的补偿机制。
与西方欧美国家较为简明的煤炭资源税费
体制比较,我国的煤炭资源税费则相对较
为复杂。
(1)煤炭资源税。煤炭资源税是一种从量税,现行税率为0.3-5元 /吨。国家作为煤炭资源的所有权人,对经营应税煤炭品的企业、 个人。无论其性质、规模、开采条件、矿藏丰度如何,都要征收资 源税,满足煤炭资源的价值补偿要求。现行资源税己成为我国现阶 段资源价值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煤炭资源补偿费。资源补偿费实行从价征收,计征依据是煤炭 品的销售收入。征收标准随资源品的种类而异。我国煤炭资源补偿 费的征收主体为采矿权人,征收对象为脱离自然秉赋状态的煤炭品, 但对有利于节约和环保的某些领域,如从废石中回收煤炭品等可以 免缴资源补偿费。从我国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和使用方向看,资源补 偿费具有明显的资源耗竭性补偿的性质,体现的是资源的经济价值 和资源的跨代间价值补偿的要求。
• (5)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按照“企 业所有,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专 门用于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取煤炭企业环境治理恢复保证 金的主要精神是,政府对煤矿环境和矿山生态恢复进行评估后, 按照基本恢复矿山环境和生态功能的原则提出具体的恢复目标和 要求,要求煤炭企业按煤炭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预提矿山 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列入企业成本,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 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缴入地方财政指定的银行账户专款专用。 专项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中国煤炭行业宏观分析

2、原煤产量、生产量、进出口量:
项目
1985
1 990
199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 008
2 009
可供量
82 776 .6
1 022 2 1
13346 13315 12281
1 .7
9
0 .6
10 357 6. 1
0
0
0
2 .4
3
0
25 259 7
2 802 0 0
2 973 00
进口量
230.7 200.3 163.5 201
1 58. 6
16 7.3
21 7.9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7 1
1 125 . 7
1 109 . 8
1 861 . 4
2 617 . 1
3 810 . 5
51 01. 6
4 034 . 06
1 258 4. 01
出口量 (-) 年初年末 库存差额
77 7
-3 905 .5
1 729
- 423 8 .5
2 861 . 3 073
7
3 229 . 7
86.8 -1251 881.7
37 43. 9 26 52. 7
55 06. 5 36 64. 7
1 114 5
8 389 . 6
9 402 . 9
8 666 . 4
3、行业风险 1)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最大,政府对煤电价格的干预,是市场供求紧张的必然选择; 2)中国的煤矿为井工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灾害类型多,是全世界开采条件最差、灾害最 为严重的国家,煤矿的安全事故不可避免,而国家亦加大对于矿难的处罚力度; 3)诸多上市公司、外资公司伺机进入煤炭行业,市场竞争加剧; 4)煤炭的下游产业,如电力、钢铁,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尽管有四万亿投资拉动及扩张 性财政政策,但这两个行业难以快速回暖; 5)核电、水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冲击,如国家规划,到 2015 年,煤炭在能源供给的比例, 从 70%降至 65%;
分析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现状

一、中国煤炭行业基本情况
2、煤炭与其他能源的对比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2、煤炭与其他能源的对比
2.9% 7.7% 15.2%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2.8% 7.4% 22.7%
74.2%
能源生产
67.1%
能源消费
一、中国煤炭行业基本情况
3、煤炭资源状况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
概略研究
勘探(储量) 详查(基础储量)
普查(资源量)
低
二、中国煤炭资源
4、煤炭资源分类的具体名称
地质勘探 预查
潜在矿产资源 查明矿产资源
普查 详查 勘探
地质可靠程度 找煤
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推断的 控制的 探明的
二、中国煤炭资源
5、煤炭资源的可行性评价 煤炭资源可行性评价分为: 1、概略研究: 根据勘探得到的数据进行概略 研究,确定有无投资机会,没有进行标准的经济评价, 其结果为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初步评价矿床开发的经济意 义,为该矿床是否需要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3、可行性研究:对矿床开发进行详细评价,得 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
6 8 7 3万 吨
我国高煤炭储量产地煤炭资源的分布

我国高煤炭储量的地质特点及产地煤炭资源的分布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一)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地域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很大。
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较丰富,以北水资源短缺。
北方以太行山为界,东部水资源多于西部地区。
例如,山西、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北方水资源量的7.5%,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北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8.9%这3个省(自治区)及其周围的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年降雨量多在500mm以下,还有一些地区不足250mm,加之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水资源十分贫乏。
这些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埋藏相对较浅,煤质好,品种齐全,是我国现今和今后煤炭生产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现今与未来煤炭供应的主要基地。
据统计,位于这一地区的晋、陕、内蒙古、宁、甘、新6省(自治区)共有煤炭资源量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埋藏深度浅于1 000m的资源量为2.24万亿t,占全国同样深度煤炭资源总量的83.8%;截止1996年末,共有煤炭保有储量7.80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77.9%。
(二) 优质动力煤丰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不多通常将煤的基本用途划分为炼焦用煤和非炼焦用煤两大部分,前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后者为72.9%。
我国非炼焦用煤储量很丰富。
特别是其中的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及其未分类煤) 所占比重较大,共有保有储量4.262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42.5%,占全国非炼焦用煤的58.3%,资源十分丰富。
这三类煤的最大特点是灰分低、硫分低、可选性好,各主要矿区的原煤灰分一般均在15%以下,硫分小于1%。
其中,不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85%,硫分为0.75%;弱粘煤的平均灰分为10.11%,硫分为0.87%。
从总体上看,不粘煤和弱粘煤的煤质均好于全国其他各煤类。
煤炭资源的储量和质量分析

煤炭资源的储量和质量分析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资源的储量和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煤炭资源的储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能源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煤炭资源的储量。
煤炭的储量是指煤炭矿床中可经济开采的煤炭数量。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煤炭储量约为1.05万亿吨。
然而,这些储量并不均匀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是其主要能源来源之一。
而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煤炭储量有限,已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其次,我们来讨论煤炭资源的质量。
煤炭的质量主要由其热值、灰分、硫分等指标来衡量。
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炭所释放的热量,是衡量煤炭能源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热值越高的煤炭燃烧效率越高,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
灰分和硫分则是煤炭中的杂质含量,高灰分和高硫分的煤炭燃烧后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煤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煤炭的利用价值和环境效益。
在煤炭资源质量方面,中国的情况值得关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生产国,但其煤炭资源质量普遍较低。
中国的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的煤炭多为高灰分、高硫分的煤炭,热值相对较低。
这种低质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除了质量问题,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煤炭是一种非可再生能源,其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煤炭开采会导致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而煤炭燃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课题。
各国纷纷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综上所述,煤炭资源的储量和质量是影响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于我国煤炭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关于我国煤炭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中国矿业学院陈于恒刘鸿娴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截止到1987年煤炭探明储量已经超过八千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据估计,远景储量可能为五万亿吨,居世界之首。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支柱,1987年生产9.25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的70%。
展望今后的五十到一百年,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氢能等新能源未必能成熟应用,煤炭的开发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特别是煤炭又是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
当前,在全国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的过程中,加强煤炭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乃是广大地质与矿业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1986年颁布的《矿产资源法》从法律上确认了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地位。
矿产资源的耗竭性、不可再生性及需求的不断增长性都表明了保矿工作的重要意义。
然而有些人却误认为,我国煤炭储量足够开采几百年,浪费一点无所谓。
在不少煤矿的生产中,往往把产量产值与眼前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煤炭储量的管理与监督,造成地下资源的惊人浪费。
在1950-1980年期间,全国煤矿的平均回收率仅40%左右,其中统配煤矿为52%;地方煤矿为30-40%而乡镇煤矿仅20%。
以山西省为例,1985年产煤2.14亿吨,而耗用储量达10亿吨以上。
陕北神木的柠条塔、活鸡兔等小露天矿上,农民只拣方方正正的大块煤背回家,其它一概扔弃回填。
榆家梁矿的煤厚为5.6米,农民只采中间的二米,三分之二弃之于地下。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统配煤矿的储量,管理工作近几年有了改进,煤炭工业部颁布了几个规程与文件。
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少数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为了创高产记录,把本该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当作中厚煤层来采,丢弃了大量顶煤及底煤。
有的煤矿注销了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的薄煤层。
新疆煤田火灾严重,损失的煤炭资源总计已达21亿吨。
面对着煤炭资源的惊人浪费,我们认为必须加强保护煤炭资源的工作,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1.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与年产量都名列世界前茅,然而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储量约为世界均值的4000,约为苏、美、加、西德等国家的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煤储量是很高的,仅山西一个地方的煤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量还多,但是石油和天然气就比较少了,人均就更少了,所以我们国家很缺资源的。
以下是资料,喜欢可以研究一下
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
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
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
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
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
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
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
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
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
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14个,其中有4个最主要的成煤期,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分布在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等四个时期。
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6%、5%、60%和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98%。
上述四个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
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依次为西南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2.97%。
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1949年仅产煤炭3243万t,1950年4292万t;1960年达到3.97亿t,1970年3.54亿t,1980年6.20亿t,1990年突破10亿t,1995年达到13.61亿t,1996年增加到13.96亿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46.07亿t的30%。
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13.73亿t。
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
根据2007年的《大型煤炭基地煤炭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我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煤质优良,煤类齐全,约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85%。
13个基地中有10个基地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先天不足,煤炭开发将可能加速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破坏地下水系统,并造成环境污染。
13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总需水量296万立方米/日,现有
供水能力152万立方米/日,缺水144万立方米/日。
除云贵、两淮基地水资源丰富以外,其余11个基地均缺水,到2020年,年需水约26亿立方米(日需水700万立方米、年缺水约12亿立方米、日缺水330万立方米)。
环境容量小的基地有4个,即晋北、晋中、神东、陕北煤炭基地;环境容量较小的基地有8个,即晋东、两淮、蒙东(东北)、河南、鲁西、宁东、冀中、黄陇煤炭基地;环境容量大的基地有1个,即云贵煤炭基地。
13个煤炭基地1500米以浅的预测资源总量为7819.40亿吨。
其中,小于1000米预测资源量为4106.77亿吨,占基地预测资源总量的52.52%;1000米~1500米预测资源量为3712.63亿吨,占基地预测资源总量的47.48%。
神东、云贵、晋中基地位居前3位,均超过千亿吨,其次是陕北751.17亿吨、晋东532.79亿吨、宁东377.70亿吨,其余7个基地均小于300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