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阁的老照片收藏
天心阁现状报告

天心阁景区现状报告前言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每一个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去了解那一段抗战历史,缅怀民族英雄。
抗战纪念馆是大家了解抗战历史不错的途径,长沙市内有很多抗战遗址、纪念馆,而大家对这些遗址、纪念馆大小,展出内容等情况了解得怎么样呢?我们需要对这些遗址、纪念馆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它们的情况,以对大家宣传这些学习历史的好地方。
我们对天心阁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目的,是了解该景区多方面的现状,对景区内景点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并向人们宣传,号召大家前去参观,加入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中去。
一、实践方案通过现场走访考察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天心阁景区中与抗战有关的景点的现状信息,并了解市民、游客对景区景点及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情况,综合所得结果,对这些遗址景点进行评价,得出现状结论。
二、实践过程(一)在实践之前,先初步了解景区大致情况,确定需要考察的景点及考察路线。
(二)为景点的景观的多方面现状设置等级划分。
具体等级划分如下:1.景点保存优良情况:保存非常完好(90%~100%);基本保存完好(75%~89%);部分保存完好(60%~74%);大部分没有保存完好(30%~59%);保存非常不好(0%~29%)(括号中百分数为现存景点的建筑、遗迹等景观保存完好部分比例)。
2.景点建设情况:有新建景观;有修复重建景观;有新建设施;有非新建设施;设施不齐全。
3.来景点难易程度:难到达;较难到达;到达难易适中;较容易到达;容易到达。
4.景点简介设置情况:设置很醒目;设置较醒目;设置不醒目;没有设置景点简介。
5.简介展示方式: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展示;仅有文字的石碑展示;其他。
6.游客数量情况:很多(30个以上);多(20~29个);一般(10~19个);少(5~9个);很少(0~4个)。
(三)设计调查问卷,制定问卷调查计划(问卷详见《调查问卷》)。
(四)来到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为遗址、景点评定等级。
(五)在景区及附近对市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长沙珍贵老照片,看到第一张就忍不住泪奔了

长沙珍贵老照片,看到第一张就忍不住泪奔了纪录片视界一叠照片,一段回忆100年前的长沙,我们没有参与但一叠照片,代表一段回忆这些100多年前的照片,再不看也许就再也看不到了!▼1904年改建为湖南图书馆的定王台▼1904年日本人修的小西门码头▼1907年从天心阁俯视长沙城内▼1907年的长沙城墙▼清朝末年的天心阁▼清末长沙南门口南薰门▼建于1912年的湖南第一纱厂门楼▼20世纪30年代的国货陈列馆▼民国时期的开福寺▼1925年的天心路▼东茅街麻石路面▼长沙银星电影院旧址▼20世纪50年代在天心阁废止上建的茶馆▼20世纪50年代黄兴路地段装水泥管道▼湘春门▼1952年的五一路▼70年代末的东塘广场▼80年代初东塘广场和新建的东塘百货商店▼1975年的橘子洲头▼1975年的火宫殿如果说这些照片是属于50、60、70的那80、90的你们是否记得这些↓↓那时,俯瞰年嘉湖,周围还没有那么多现代化的高楼,看到的是纤尘不染的一泓碧影。
那时,公交线路不算多,但你一定坐过老公交车。
我们坐在飞叉叉的1字头车里,那是宇宙飞船的级别,虽然还没有空调。
那时,望城还是望城县,雨花都还是菜地,而长沙县什么的更是农村头的农村。
那时,湘江的水很蓝,曾经的天然游泳场。
橘子洲头没得这么繁华,也没得啥子江景房,但能随时下江游泳洗衣服。
那时,没有世界之窗,只有少年宫,简直就是那时的迪斯尼啊。
那时,最高档的饭店叫中华饭店,一般人不敢走进去。
那时,会被《真情》感动得一塌糊涂,永远记得“倒数五秒钟”带来的紧张感。
那时,贺龙体育场大门,城门还在。
如今,跑步继续,城门已不在。
这些你们还记得吗??来源:长沙生活圈、长沙潮生活、网络。
天心阁的建筑风格

天心阁的建筑风格: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
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
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
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
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天心阁的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又有“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四景相随,近有妙高峰为伴,远望岳麓山为屏,因而显得更加挺峭、峻美。
天心阁登上天心阁,极目四望,全城景物,尽收眼底。
楼阁碧瓦飞甍,朱梁画栋,又大有古香古色,无论是游览观光者还是常居市民,总是留连忘返,恣意盘桓.“天心阁”之称,是据传说而来,当时的星象学者认为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楼建“天心”与“文昌”二阁以应之。
昔日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总关心”,即是建阁的初衷。
岁月流逝,天心、文昌两阁均毁,只有一块“天心”的匾额留下来,后在文昌阁遗址旁兴建一阁便称为天心阁。
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
太平天国时,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长沙就是从这里进攻的。
至今城墙上还留下了一些炮眼。
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同盟会会员陈家鼎回湖南组织同盟会机关,其秘密机关一度设在天心阁内。
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攻入长沙,也在天心阁向部队作过报告。
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时,天心阁化为一片瓦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天心阁所在地辟为“天心公园”。
1983年重新复建名阁于明城垣上,垣高17.5米,地势海拔60余米,高出市区30米,居高临下,俯瞰万家。
国家文物局 关于天心阁古城墙文物保护规划的批复-文物保函〔2016〕1967号

国家文物局关于天心阁古城墙文物保护规划的批复正文:----------------------------------------------------------------------------------------------------------------------------------------------------关于天心阁古城墙文物保护规划的批复文物保函〔2016〕1967号湖南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审批〈湖南省长沙市天心阁古城墙文物保护规划〉的请示》(湘文物报〔2015〕337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所报修改后的天心阁古城墙文物保护规划。
二、对该规划提出以下完善意见:(一)关于文物认定和评估进一步明确古城墙的基本形制、构造特点、建造工艺等,梳理历次修缮工程情况,评估工程效果,补充基础设施、防护设施、自然灾害评估内容,明确评估结论。
(二)关于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结合文物周边建构筑物情况、道路边界和用地性质分类等,调整二类建设控制地带南侧的具体边界,增强可操作性。
同时,进一步规范、细化管理规定,明确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高度、体量、密度和外观等具体控制要求。
(三)关于保护措施根据现状评估结论,研提具体文物保护措施,明确保护工程的性质和要求,科学确定工程类型和内容。
进一步针对墙基不均匀沉降、墙体裂隙等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加固措施。
(四)关于环境整治和专项规划1.应根据城墙周边建筑高度分析、建筑风貌评估结论,进一步明确环境整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2.综合考虑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需要,明确服务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具体位置、改造措施及改造效果。
3.进一步梳理安全防灾规划内容,合理调整内容分类,细化规划措施。
4.补充考古专项规划,明确城墙及周边区域地下遗存状况,为保护展示工作提供依据。
(五)加强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年)(2014 年修订)》、《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年)》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介绍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

介绍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欢迎来到湖南天心阁!天心阁是湖南省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长沙市中心的岳麓山脚下,是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之一。
它建于明代,历史悠久,是中国现存的较早的木结构楼阁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天心阁的历史、建筑和文化。
历史天心阁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1398年)。
当时,明朝的朱元璋命令湖南路官员举办“洞庭山会”,为祭祀洞庭湖赐以诸多政策和西洞庭地方官的成绩而建。
它原先是一个直径近300米的圆形广场,四周环绕着固定或临时建立的亭榭、殿舍。
最高的亭榭是“曲阜楼”,高九丈,内有箭射的草木雕刻。
这座建筑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在此作诗题壁,今天这些诗篇依然可以看到。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湖南布政使陆临按“曲阜楼”原样改建一座三层九角形木楼,并起名“天心阁”。
明末清初,天心阁经过数次重修,至今仍保存完好。
建筑天心阁高三十八米,下层为石基,上面是木构架,分为三层,九面式,四周有廊道。
由于建筑时代的不同,天心阁不同层次的彩绘、雕刻手法也各有特色,涵盖了明代以至清代的某些特点。
天心阁内外,木雕、砖雕、石雕、浮雕等雕刻技法集中展现着中国现存较早的木结构楼阁的艺术成就。
透过天心阁四周的廊道,可以俯瞰岳麓山、湖南大学“湖大牌楼”及长沙市北部的细高楼群,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观音坐像和佛像的精美雕刻。
登上天心阁三层观景台,在这个高处,视野广阔,仿佛令人置身于仙境之中。
文化天心阁文化氛围浓厚,是长沙文化、岳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天心阁就是学问人士的胜地,这也是天心阁得名的来源,说的是塑像内部的净土,居天宫之心,未曾罗络纷驰。
几百年来,天心阁一直是文人雅士和学子们谋求仙境的美丽佳境。
每年清明节和中秋节期间,天心阁举办祭祀活动,届时香火旺盛,游人如织。
另外,每逢传统节日和重要日子,天心阁都会举办相应的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总之,天心阁是长沙的一颗璀璨之星,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成就,让人赞叹不已。
关于长沙天心阁的历史探究

关于长沙天心阁的历史探究前言:为了解中国名胜古迹的悠久历史,增添当代大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完成“中国近代史”课程实践项目,我小组(成员:莫智豪、刘定荣、段思成)专程探访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带的城楼遗迹天心阁。
实践目的:了解天心阁的由来、沧桑历史及其历史意义。
天心阁在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
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
具体方位为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
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
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
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
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
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
后至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其长251米,高13.4米,存南、北两月城,是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
天心阁

天心阁简介天心阁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
位于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
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
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
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
今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相媲美,被誉为古城长沙的标志。
天心阁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期重修过,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建。
现在的天心阁共有三层,总高17.5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由60根木柱支撑,古色古香,造型别致。
历史渊源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
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
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
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
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天心历史——长沙筑城,始于西汉高祖五年。
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臵长沙国,都长沙,始筑土城。
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向渐次扩展。
至元代广袤已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
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
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
辛亥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因阁峙城头之故,存此一段。
军事重地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
天心阁其座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据同治四年记载,当时城墙高三十三米,加阁高共计四十八米,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天心阁图案纸币

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天心阁图案纸币作者:沙伟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12期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因其正对应天上主司寿命的“长沙星”而得名。
它坐落于湖南省会长沙市中心东南角的古城垣之上,是古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
因它曾是古人祭祀天神、观测星象之所,同时又因其位于古长沙地势最高处,故历来被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
有基于此,笔者作为天心阁的文物工作者和钱币收藏爱好者,通过三年时间调查研究,发现天心阁图案从晚清时期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至民国1937年,曾经32次被湖南省四家官办银行搬上了纸币。
一、湖南官钱局的天心阁图案纸币湖南官钱局成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元月,地址为湖南省会长沙藩正街,其前身为阜南官钱局。
该局由湖南巡抚俞廉三筹办,同时他委派长沙知县沈稼负责筹资10万串制钱作为发行保证金,分别委任道员陈家球、沈壕为总办和督办,商会代表栗德源为总理。
因为湖南官钱局属官办银行,发行的纸币有一定的准备金可以兑现,且印刷精美别致,而当时湖南各地店号的各种纸币充斥市场,且店号倒闭的情况时有发生,故官钱局发行的纸币信用较好,流通顺畅,成为了当时湖南省的主要流通纸币,并有“台票”(藩台衙门发行的票币)之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该局更名为“湖南官钱总局”后,发行了带天心阁图案的纸币5种。
1.湖南官钱局第二版银两票根据笔者查阅吴筹中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清纸币》一书得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湖南官钱局发行的第二版省平足银两票,票面图案就是天心阁。
此票委托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版别为横式,俗称第二版。
发行有壹两和伍两两种面值。
第二版壹两面值银两票票幅为84mm×160mm。
其正面图案颜色为蓝色边框、黄色底、黑色文字(见图1),上方为二龙戏珠图,正中印有“湖南官钱局,省平足银,壹两,凭票即付,执此为照”诸字;其右侧印有加盖的发行编号“字第捌陆玖号”,左侧则印有“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印”字样的发行时间。
关于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

关于湖南天心阁的导游词天心阁,又名天心禅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山顶。
天心阁始建于唐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禅寺,被誉为“湘道圣地”。
以下是关于天心阁的导游词,带您一探这座文化古迹的千年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天心阁的历史天心阁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以禅宗传播为主的寺院。
在历史长河中,天心阁曾数次被毁、重建、扩建,其建筑风格日趋成熟,丰富了湖南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二、天心阁的建筑天心阁建筑群包括主楼、东、南、西、北五楼,四面环山,俯视市区、橘子洲头、湘江天际线,景色宜人。
主楼高43.25米,共九层,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
主楼的第一层到第三层为“南岸小筑”,第四层到第五层为沧浪榭,第六层到第七层为碧波荡漾,第八层和第九层为龙凤舞春,风格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三、天心阁的文化底蕴天心阁集宗教、历史、文化、科学于一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天心阁内有古今藏书、历史文物、名人手迹、艺术品等,其中传世珍品更是卓尔不群。
此外,天心阁还被誉为“中国月型竹刻之首”,同时也是革命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四、天心阁的名人手迹天心阁因收藏名人手迹而闻名于世,这些手迹来自于中国书法界、文学界、政界、军界、艺术界及各界名流。
这里有唐代名君王李白、白居易、苏轼、欧阳修、辛弃疾、文天祥、朱熹、释永信等名人的手迹,这些著名人物的经典名句,将这里的文化底蕴推向了高峰。
五、天心阁的道教文化天心阁始建于唐朝,传统上是一座佛教寺庙,但是在五代时期,天心阁也向道教发展。
天心阁的道教典籍,与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典籍相比,不逊色于任何一部典籍,其中道家的精华思想被广泛地引用,为世人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六、天心阁的音乐文化天心阁的音乐、舞蹈和传统绘画,是天心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天心音乐”。
由清光绪八年的天心阁方丛亮、袁钧∶二人首创,在中国民间音乐中享有崇高的声誉。
以“五音相生,六律相通”的音律为基础,采用先进的制琴技术,演出的效果非常出色。
天心阁古玩市场调研报告

天心阁古玩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天心阁古玩市场作为中国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之一,位于中国南京市鼓楼区,是古玩爱好者、收藏家和投资者的热门目的地。
本调研报告将对天心阁的规模、受众、经营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二、市场规模和地理位置天心阁古玩市场位于南京古城区域,紧邻夫子庙商圈,交通便利。
市场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设有400多个摊位,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如玉器区、字画区、陶瓷区、紫砂区等。
每年接待游客和购买古玩的人数约为100万人次,交易额高达数亿元。
三、市场受众天心阁古玩市场的主要受众分为以下几类:1. 古玩爱好者:这是最主要的购买群体,他们热衷于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包括字画、玉器、陶瓷、青铜器等。
他们对古玩的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有深入的了解。
2. 收藏家:收藏家在市场上寻找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玩,以充实自己的珍藏,同时也是天心阁古玩市场的重要客户。
3. 投资者:一些人认为古玩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长,所以选择将资金投入到古玩市场,以期获取更高的回报。
4. 游客:天心阁古玩市场作为一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四、市场经营情况根据与市场经营者的深入访谈和市场观察,我们对天心阁古玩市场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评估:1. 商品品种丰富:市场内有各式各样的古玩,从低价的日用品到稀世珍宝应有尽有,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 价格透明:市场内的摊位和经营者都会标明商品的价格,避免了价格的不透明和不公正现象。
3. 售后服务:部分摊位提供专业的鉴定和修复服务,并且有一定的售后保障,提高了市场的服务质量。
4. 竞争激烈:由于天心阁古玩市场的知名度和规模较大,吸引了大量的古玩经营者进驻。
竞争压力加大,促使市场上的价格更加合理,并激发了经营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动力。
5. 营销手段多样化:市场主办方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市场推广,定期举办古玩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古玩爱好者和收藏家参与。
从清末全景照解析长沙城的风貌特征

从清末全景照解析长沙城的风貌特征刘鹏; 颜玉娟【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9页(P32-40)【关键词】风貌特征; 全景照; 清末; 长沙【作者】刘鹏; 颜玉娟【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4城市风貌是指一个城市的风格与面貌,是自然条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结果,它的组成因素既包括了城市中显性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了隐性的城市文化系统[1]。
本文以笔者收藏的一幅长沙城老照片以及文献资料中同时期的老照片为研究材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照片最直观呈现的建筑形式与山水环境为角度,解析当时的长沙城市风貌特点以及形成因素。
目前关于清末时期长沙城市风貌,特别是清末长沙古城墙内的建筑群落风貌特点,时代特点以及建筑空间布局特点的专题研究尚不多见。
“维新运动”和通商开埠是长沙近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其两者特别是开埠的直接带动下,长沙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长沙的城市经济迅速经历了由传统向近代型经济的转型[2],长沙城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启动。
现有的研究文献多从时代背景的内因,分析其导致的城市空间的分化所引起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而城市空间的显性变化也是长沙城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该时期,由于航运的繁盛、人口流动的增加、长沙城的交通有所改变,但是街巷、道路空间沿袭清前中期的布局未有大的变动。
长沙城建筑类型主要包括城市防御体系的城门、城楼、城墙;府衙与县衙等行政建筑;学宫、学堂、贡院等文化机构建筑;坛庙宇宗教建筑;市场与居民建筑等[3],建筑多运用清代木构技术、砖石艺术等,较为完整地反映湖南传统建筑风貌[4]1-2。
城市摄影资料是人们通向城市历史、认知时代环境的重要路径,也是城市文明历程的见证者。
有关照片的收藏和研究能够挖掘它们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城市摄影资料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献研究。
天心阁建筑现状分析报告

天心阁建筑现状分析报告1. 导言天心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天心阁建筑,我们进行了对其现状的分析。
2. 建筑概况2.1 建筑背景天心阁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该建筑为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典范之一。
天心阁原为明代官邸,现已成为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2.2 建筑结构天心阁采用了典型的传统中国建筑风格,主要包括主殿和配殿两部分。
主殿为八角形建筑,呈凸台式平面布局。
配殿均分布在主殿的东西南北方向,构成了一个庄严而精美的整体。
2.3 建筑特色天心阁的特色之一是其精美的装饰,包括雕花、彩绘、砖雕等元素,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此外,天心阁还保留了多个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品,如石刻和丹青等,增添了其历史文化的魅力。
3. 现状分析3.1 建筑物状况天心阁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和自然老化,建筑物出现了部分损坏和破损。
特别是建筑的木质结构和瓦片,由于长时间的曝晒和潮湿,出现了腐朽和变形的现象。
此外,建筑物的彩绘和装饰也有一定的损坏。
3.2 设备设施状况天心阁的设备设施相对简陋,没有现代化的保护系统和设备。
建筑物缺乏灭火设备,也没有适应现代需要的通风、采光和防潮设备。
3.3 管理情况天心阁的管理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化的保护人员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目前,仅有少量工作人员负责基本的维护和清洁工作,缺乏对建筑的细致保护和修复。
3.4 旅游开发天心阁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由于管理的不完善,游客在参观时对建筑物的损坏和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这不仅影响了天心阁的观赏价值,也增加了建筑物的进一步破坏风险。
4. 建议和展望4.1 修复和保护针对天心阁的建筑损坏情况,建议对其进行维修和保护工作。
针对木质结构和瓦片的腐朽和变形问题,需要进行修复和更换工作。
对破损的彩绘和装饰也应进行修复和保护。
4.2 设备设施升级为了更好地保护天心阁,建议安装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如灭火系统、通风设备和防潮设备。
长沙残影——天心阁(全)

长沙残影——天心阁(全)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
天心阁其坐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据同治四年记载,当时城墙高三十三米,加阁高共计四十八米,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现遗留城墙长251米,高13.4米。
天心阁饱经战火,屡毁屡建。
明洪武五年(1372)长沙府卫守御指挥使邱广用砖石改造土城墙时,九个城门外均未筑月城。
据清《湖南通志》载:至“崇祯十一年(1638),长沙知府王期升增建月城”,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长沙及善化两县知县请款修葺城墙时,同时将天心阁扩建为三层,并将阁下的城墙加石增垒,筑成内外两城,外城又筑成南北两个月城。
同治三年(1864),巡抚恽世临为扩建天心阁的需要,重垒阁下月城与城墙。
关于月城或瓮城,曾经见识过寿县的瓮城,也曾见识过西安古城的瓮城,如今的长沙古城,月城或瓮城,已经成了历史。
关于月城的具体用途,1933年邹欠白所著《长沙市指南》云:“阁旁垣成二巨窟,左右各一,昔时守城藏兵之处也。
”天心阁下月城内有五百平方左右的面积,可以藏兵数百人,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1、作战时,士兵可以轮番登上城头,下阵的士兵可以下到月城内,得到及时休整,且比较安全,保护兵力,同时也便于迅速替补作战中的阵前减员。
2、月城城墙壁上有八个大炮洞,火炮隐置洞内,可避免敌炮的轰击,士兵也比较安全。
3、一般情况下,月城筑在城门外,用以保护城门,守城方多了一道防御工事,增加了敌方攻城的困难。
而天心阁下没有城门,不管敌方怎么强攻,当然总是不得而入。
这对于不了解天心阁下无城门的敌方来说,如同误入了一个迷魂阵,始终攻而不克。
这样一来,守城方便可控制敌方兵力,并增加其伤亡。
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看到长沙城的城楼唯独天心阁最高大,误以为下面一定有城门,便将天心阁为主攻目标之一,白白耗费了不少时间与兵力,这也许就是天心阁下的月城产生了迷惑的作用。
天心阁古玩市场调研报告

天心阁古玩市场调研报告天心阁古玩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古玩市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作为古玩交易的重要场所之一,天心阁古玩市场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报告将对天心阁古玩市场进行调研分析,评估其市场状况以及发展潜力。
二、市场概况天心阁古玩市场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湖南省内较大的古玩市场之一。
市场占地面积较大,内部设有多个展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种类和选择。
市场经营者非常重视维护古玩市场的秩序和品质,同时提供专业的鉴定服务,吸引了许多买家和收藏家的关注。
三、市场特点1. 独特的地理位置天心阁古玩市场位于长沙市的市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客流量大。
附近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古玩爱好者,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 丰富的古玩种类天心阁古玩市场的古玩种类繁多,包括陶瓷器、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古代家具等等。
市场内不仅有很多优质的商品,还有许多珍稀的古玩艺术品,吸引了广大收藏家的目光。
3. 专业的鉴定服务市场内设有专业的鉴定机构,包括古玩鉴定专家和仪器设备,可以对古玩进行准确的鉴定和估值。
这种专业的服务不仅增加了市场的信誉度,也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四、市场竞争分析1. 竞争优势天心阁古玩市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古玩种类获得了竞争优势。
市场内有许多优质的商品和珍稀的古玩艺术品,吸引了各类收藏家和买家。
此外,专业的鉴定服务也使市场脱颖而出,成为古玩交易的首选地点。
2. 竞争劣势虽然天心阁古玩市场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竞争劣势。
首先,市场内部的摊位数量有限,无法容纳过多的摊主和商户,导致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市场内部的竞争激烈,一些不良商家和假货也会出现,这给市场的信誉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五、市场发展建议1. 扩大市场规模天心阁古玩市场应考虑扩大市场规模,增加摊位数量,容纳更多的摊主和商户。
这样可以增加市场的商品种类和选择,吸引更多的顾客和收藏家。
天心阁公园景点介绍

天心阁公园景点介绍
天心阁公园,坐落在长沙市城区北郊,与湖南省博物馆隔江
相望。
因园内有一座天心古塔而得名。
公园占地面积7.3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78公顷。
天心古塔是天心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为一座八角九层密檐
式砖塔,高64.4米,塔基周长2.44米,宽1.45米,占地面积43.5平方米。
塔体为砖木结构,全用生铁铸成,共九层,每层
四周有8根圆柱支撑。
塔身底层正面开一门,宽0.33米。
各层
均设木梯可登至塔顶。
塔内装有金属管风琴,可供游人欣赏音乐。
天心阁公园内有几座颇具特色的园林建筑:一是位于公园北
面的观景亭;二是位于公园南侧的藏经阁;三是位于公园西北角
的碑林;四是位于公园东南侧的天心阁。
此外还有一条长600米、宽2.5米、高4米的古城墙横亘在园内。
天心阁公园被誉为“湖
南园林第一名园”。
天心阁公园内还有一处湖叫南湖,湖上有一个小岛叫小瀛洲,岛上有一个小亭叫翠微亭,小岛上还有一个湖心亭。
—— 1 —1 —。
长沙十大标志性建筑

长沙十大标志性建筑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
它有许多标志性的建筑,代表着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下面将介绍长沙十大标志性建筑。
1. 橘子洲头:橘子洲头位于长沙市中心的岳麓山脚下,是岳麓山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它以杨开慧题写的“橘子洲,岳麓山下,天心阁旁”而闻名。
这座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将橘子洲的美丽与湖南文化相结合。
2. 天心阁:天心阁是长沙市的地标之一,位于岳麓山上,是长沙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它建于明代,是长沙市保护的文物,也是长沙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湖南博物馆:湖南博物馆是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长沙市中心的湖南省人民会堂旁。
博物馆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湖南的历史和文化。
4. 湖南广电大厦:湖南广电大厦是长沙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湖南电视台的总部所在地。
它高达288米,是长沙最高的建筑物之一,代表着长沙电视事业的发展。
5. 铜官窑瓷器博物馆:铜官窑瓷器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是中国唯一的铜官窑瓷器专题博物馆。
展馆内收藏了大量的铜官窑瓷器,展示了湖南省瓷器制作的独特技艺。
6. 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是长沙市的主要会展场馆,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展览中心。
它举办了许多国内外的重要展览和会议,为长沙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 长沙太平财险大楼:长沙太平财险大楼是长沙市的一座地标建筑,位于市中心的黄兴中路。
它是湖南省最高的建筑之一,高度达到187米。
8. 长沙万达广场:长沙万达广场是长沙市的一个重要商业综合体,位于市中心的解放西路。
它拥有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和办公楼等设施,是长沙市最繁忙和最现代化的商业区之一。
9. 五四广场:长沙五四广场是长沙市的一个主要广场,位于市中心的芙蓉中路。
它以其独特的雕塑和喷泉而闻名,也是市民休闲和娱乐的重要场所。
10. 湖湘剧院:湖湘剧院是长沙市的一家重要剧院,位于市中心的黄兴中路。
它是湖南省最大的剧院之一,举办了许多国内外的重要戏剧和音乐演出。
参观天心阁心得体会

参观天心阁心得体会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城市中心,是以天心古阁和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历史名胜。
自明代以来天心阁就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秦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
来到天心阁就看见大门上仓劲有力的写着,“天心阁”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虽然大门的位置没有
那么显眼,但是游客也非常的多!
走进大门,有三条通往里面的路,左边的路是通往一个养鱼的池塘,右边的路是通往一座座假山的,而中间那条长长的石阶就是通往天心古阁的。
天心古阁由主阁和附阁组成,主阁楼分三层,南北各有两个附阁(南屏、北拱)。
浴着石阶往上走来到城楼的脚下,你便会
感觉到城楼的雄伟壮观、气度饭弘。
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第一座城楼,它分上下两层,里面收藏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古代兵器和战服;再往里面走就来到了第二座城楼,它应该称为“炮楼”,因为在这座城楼里
而放了许多门用石头雕刻的大炮,每一门都栩栩如生,十分的道真。
参观完这些大炮我们来到了第三座城楼,这座城楼里是一些关于1938年抗口战争时期的“文夕大火”的记载,并且通过电影的形式
还原了那次大火的惨状。
坐在电影屏幕前你可以真实的感觉到雄伟壮观的阁楼在熊熊烈火中毁火的惨痛。
参观完阁楼你的心情是不是和我一样有些沉重,让我们走出城楼,来到花香似海的天心阁公园,去花海中的小亭子里坐坐,那里有三四个老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虽然我听不懂但是也非常开心,有的
老人在津津有味的拉二胡、有的老人在如醉如痴的听京剧、还有的老人……
我喜爱雄伟壮观的长城,我喜爱碧水盈盈的湘江,我喜爱红枫似火的岳麓山,但我更爱历史悠久的天心阁!。
天心阁的历史和故事

天心阁的历史和故事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天心区天心路17号。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
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
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
天心阁景区因天心阁而命名,以天心阁与长沙古城墙为主要景点,与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崇烈亭、崇烈门、《太平军魂》浮雕、历史名人石刻画廊等组成景区核心景观。
自古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天心阁不但是古城长沙的象征,而且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天心阁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始建天星阁,初为观星相的灵台。
当时星相家认为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上应天心,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墙上建“天心阁”以应之。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善化县知县唐源所作的《分地方申详》,以及清初著名学者李文炤(1667~1731)《七跂》诗,所知最早记载了天心阁。
天心公园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经略洪承轴对城墙与天心阁进行了一次彻底修葺。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城南书院重修天心阁,曾任《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湖南学政李汪度为之作《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墉跨其首……冈形衍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
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
”,使天心阁名声大振。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城南书院院长罗畸等捐款重修天心阁。
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
清军在此筑炮台固守,太平军未克,萧在阁前阵亡。
战后废修城垣,将城谯楼二层改三层,并在楼的左右,仿文润阁造式,增建二轩。
仍名天心阁。
设炮台九座,并设外墙。
清同治四年(1865年),巡抚李翰章对天心阁进行了一次精心修葺,历时五个多月,耗费十五万余千文(包括1861年的修葺与1864年的新建)。
维新时期,维新组织南学会经常在天心阁聚会,唐才常、秦力山常在此宣传维新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心阁的老照片收藏
沙伟
作为时代、事件、人物和场景的真实记录,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老照片的收藏家。
其实,当您把自己和家人的照片珍存在相册的那一刻起,您就已经是一位老照片的收藏者了。
老照片是最贴近大家的收藏品,因它留住了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一瞬,也伴随着我们的人生经历。
对于老照片的定义标准,国外大都指1953年之前的摄影作品,而国内则把20年前的照片定义为老照片。
老照片不同于绘画,它限于当时的条件,较难借助科学技术进行修改,故其局限性也成就了珍贵性。
老照片能够从艺术价值、名家名作、文化和历史价值、品相四个方面来判断其价值。
同时可通过自己收藏、交换、赠予,或者艺术市场淘宝、拍卖、网上搜寻等方式获得。
那么什么样的老照片最值得收藏呢?笔者现以本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天心阁收藏的若干老照片为例,简要说明一下,还望读者斧正。
拍摄年代久远按时间划分,年代越久远的老照片其存世量就越少,价值自然就越高。
如《天心阁照片档案》中,一张晚清时期的天心阁老照片(图1)。
图1
天心阁坐落于湖南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古城墙上,始建于明万历年前。
其初建时为一层,清乾隆年改为两层,嘉庆年扩建为老照片上的三层面貌。
1924年长沙古城墙拆除完毕,为保留天心阁及该段城墙,当局还将它辟为湖南省的第一个公园“天心公园”。
从老照片左右两侧来看,当时长沙还没有拆除古城墙,故作为当时老长沙的城建影像,它弥足珍贵。
另还有一张晚清时期从正西视角仰视的天心
阁老照片(图2)。
此照片中的妇女和小孩着清代服饰,男人还留有长辫子。
而天心阁下的民居则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显示着清末的长沙城已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灭亡的丧钟即将敲响。
图2拍摄题材重大由于老照片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是用摄影的语言来记录时事,故越是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价值就越高。
如1910年日本人山根倬三拍摄的天心阁老照片(图3)。
它记录了当时长沙古城墙的拆除已近尾声,年久失修的天心阁
图3
有坍塌之虞,同时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窥视中国的狼子野心。
还有代表民国时期天心阁重建的老照片:1926年前后,时任湖南省主席的唐生智决定将天心阁重建为主附三阁。
刚建到阁墩,因省府连番改组,无暇顾及此事,加之资费不济,施工叫停。
1928年,时任长沙市市政处长的鲁岱呈请省府拨款6000元,完成了
此次重建。
从1928年重建后的“长沙天心阁”老照片(图4),以及1929年“天心阁中阁”老照片(图5)上,我们可见重建的天心阁三阁鼎峙,阁之南北两端以旧城垣为引道,中嵌石磴,左右护以白石栏杆。
其矗立天空,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别有一番气象。
4 5
拍摄名家名人名馆名家拍摄的照片,其存世量本来就很少,若拍摄对象是名人则价值更高。
中国早期摄影界涌现了郎静山、吴中行、刘半农等众多名家,他们造诣精深,善于将西洋摄影技法与中华文化相结合,故他们拍摄的照片价值就高许多。
据《天心公园园志》记载:1938年天心阁毁于“文夕”大火,天心公园也未能幸免。
1952年6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在千疮百孔的旧址上重建天心公园,并且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层的天心阁。
其内的天心公园照相馆,特别是馆内的照相师傅江泓,其摄影水平就在长沙乃至湖南声名显赫。
如他拍摄的1967年天心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时的天心阁老照片(图6),以及1978年“向阳公园”恢复“天心公园”原名时的天心阁老照片(图7)。
两老照片均采用120型照相机拍摄。
另1987年3月12日,他还拍摄了原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登临天心阁古城墙视察时的情景(图8)。
这些老照片取景角度精确,照片图案清晰,实为江泓师傅的典范之作。
图6图7
图8 1983年天心阁重建,1984年12月竣工。
重建的天心阁由主阁及南北两副阁组成,中间以游廊连接,飞阁凌霄,振衣天际。
在天心阁还未对外开放的1984年10月,现年78岁的湖南省著名摄影家谢金庭,即拍摄了反映天心阁延续明清时期的城楼建筑风格,采用仿木结构重建的老照片(图9)。
由此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重建的天心阁开始频频出现在报刊、杂志的封面和插页上。
图9
拍摄尺寸较大由于早期照相技术的限制,大尺寸的照片冲印不多;加之照片尺寸越大越不易保存,故留存下来品相完好的大尺寸照片,就更显得珍贵。
如1911年日本人山根倬三站在天心阁往东北不远的城墙基址上,面向西北方向拍摄的巨幅老长沙全景照(图10)。
它长128厘米,宽19.5厘米。
照片中老长沙城的全貌尽收眼底,大规模的古民居彰显古城魅力。
城中的长沙八角亭、老电厂、文庙等标志性建筑,都可清楚辨认,远处的岳麓山也轮廓清晰。
缓缓展开,有如欣赏一幅横幅卷轴的老长沙风景画。
朝花夕拾,让我们通过这些极具历史沉淀感、或黑白或彩色的天心阁老照片,一同回顾天心阁的发展历程,重温天心阁的成长岁月。
笔者相信,从此您可能开始留意身边的老照片,且开始关注《老照片》杂志以及“中国老照片”、“中国收藏热线”等网站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