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照相馆称谓考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照相馆称谓考证

今天司空见惯的照相馆,清末在中国刚刚出现的时候称为:像馆、画楼、影相铺、照相楼、照相号、照相寓等,通过研究本人收藏的清末老照片上的照相馆商标,追溯它们的历史,可以看出摄影术在中国逐步发展和普及的过程。

1839年,摄影术在法国正式诞生。不久,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向外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随后,大批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摄影术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传入中国的香港、广州等地。

首先是来华的外国人开始开设职业照相馆,很快中国人也学会了这门技术。但当时并没有“照相馆”的称谓。

上海森泰像馆的商标,1865年左右。

原来,在摄影术传入之前,人们要把自己的形象保存下来需求助于画师和他们开设的“像馆”或者“影像铺”,利用传统的绘画技法把人的容貌留在纸上或布上。虽然摄影和绘画有相通的一面,而相对于画像,摄影不仅价钱便宜,方便迅速,而且形象逼真,因此摄影术刚刚传入的时候给画像行业造成

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很多画师想方设法学习照相技术,“像馆”和“影像铺”的画师也成为中国最早学会照相术的人。在摄影术十分活跃的上海。最早的刊登广告的照相馆就是英国人威廉。桑德斯开设的“森泰像馆”。1863年3月7日的近代上海首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了森泰像馆的广告,其主要内容为:本馆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起至晚三点钟为止,价钱甚为公道。如有意照相者,请至本馆可也。(图1)有闲阶层是像馆的主要顾客,象当时的妓女、戏剧演员、社会名流及社会富裕阶层中一些人都把照相作为享受生活,自娱自乐的一种手段。

福州宜昌照相楼商标,这是当时香港宜昌画楼创始人之一谢芬在福州创办的。1862年。博主藏品。

很多中国人也看到像馆能够赚钱,也纷纷开始效仿,比如香港的宜昌画楼就是在香港经营油画业的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三人合伙开设的,这也是中国人最早开设的照相馆之一。在当时香港的皇后大道上,还有著名的南桢画楼,辉来影相、兴昌影相等(图3)。因此画师所经营“像馆”、“画楼”或“影相铺”则是中国照相馆最早的称谓。

香港华昌影相商标,描绘了当时照相情景,1900年左右。

画楼、影相铺同时经营摄影和绘画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当时由于照相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人像摄影一时还不具备大规模的推广的条件。而随着油画等西洋画派传到中国,传统的肖像画又注入了新的写实风格,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肖像画与照相之间的关系逐渐地得以固定,从竞争对手演变为具有互补性质的关系。早期很多照片背面商标上都注明,本馆除了照相之外还有画师在纸上和帆布上画像,甚至可以在象牙上缩微画像。(图2)当时画像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画本人,需要本人象模特一样端坐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的画像比较真实,细节表现好;还有一种画像是和摄影的结合,画楼先拍摄一个小照片,然后由画师再根据照片画像放大,由于照片都为黑白照片,这种画像细节表现不如前面的一种。

上海英昌照像楼商标,上面英文标明,本馆有画师和摄影师,还可以在帆布和象牙上缩微画像。1897年。

当时,由于中国劳动力便宜,国际运输是海运,成本很低,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商人还把本国的根据照片画像的业务搬

到了中国的香港、广州、上海等地,当时香港的皇后大道、广州的十八甫、上海的河南路等像馆、画楼、影相铺林立,

中国画师们根据照片给外国人画像,被商人运回国内销售,赚取利润,而这种交流无形中也提高画楼、影像铺里画师、摄影师的绘画水平。

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照相业的影响逐渐超过了画像业,画像业逐步萎缩。在东南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上海等地,照相馆蓬勃发展,而这时照相馆大部分起名为“照相楼”,比如上海早期的公泰

照相楼、宝记照相楼,福州的宜昌照相楼等(图4),人们都要登楼照相,为什么叫“楼”呢?

原来,早期的照相使用的绝大部分是玻璃底片(湿片),感光速度很慢,很多时候要2—6秒,有时需要数到20个字。而当时又没有灯光和其它人造光,必须利用日光,因此摄影室一般都在楼上开设,还得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拍摄,以充分采光。日光强就在顶棚上拉起白布遮挡直射光,光若则用反光板帮助加光。因为拍照时间较长,坐的椅子和头部都有靠背,以保持被照者稳定不动。拍照时,摄影师敲一下木板子(据说“拍照”二字由此而来)大喊一声,打开镜头盖,然后“一、二、三。。。”数下去,数到九、十个字,甚至二十个字,才算大功告成。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照相才用上了人造光,很多照相楼开始了“日夜照相”。所谓照相“楼”的意义才相对减

弱了。

不论画楼、影相铺,还是像馆、照相楼,他们都是一个商业化的经营实体,摄影术登陆中国就被赋予了商业的色彩。但由于摄影技术的限制,这些照相实体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室内人像自娱自乐的拍摄,虽然有的照相馆也竞相为名伶名花留影,出售美女佳人图片,迎合市侩娱乐需要,但毕竟还仅仅限于室内拍照,规模也不大。

天津元彰照相号拍摄的山海关商业照片,1900年,银盐纸基。

而随着玻璃干片的发明(1880年左右),摄影师可以方

便地走出摄影室,突破了个人的小圈子,开始面向家庭、社会团体,并逐步开始了城市风光、建筑、民俗的拍摄,这些照相馆可以大规模印制所拍照片,向市民或旅游者出售,摄影的商业色彩更加明显,这时出现的“照相号”就是一个明显

的说明。就象很多“银号、商号”一样,“照相号”更多重视规模化的商业销售。例如天津“元彰照相号”就特别声明可以进行“集体和建筑摄影”,摄影师还奔赴东北拍摄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以及京师的名胜古迹,大量印制销售(图5图6)。《京张路工摄影》大型专题摄影集就是上海的"同生照

相号”于1909摄制的。这一照片册的封里,裱贴着两小张印签:本号精究放大时装照相铺在上海虹口北四川路门牌第3052号";"上海公兴印字馆制造,开在虹口西武昌路"。它们显然是同生照相号特意刊登的商业广告。很多照相号还大规模印制当时十分流行的明信片相片,向旅游者兜售,也有一些大规模销售照片的照相馆直接就叫“照相店”、“写真店”或“画景店”了。

天津元彰照相号的商标,标明了照相馆的位置。1900年。

像馆、画楼、影相铺、照相楼、照相号、写真店等等,早期照相馆的这些称谓一般都印在了当时照片的背板的正

面下部或背面的商标上,大部分还印有照相馆的中英文的详细地址、经营内容等,这些不同的商标不仅是研究中国摄影发展史的实证资料,同时,对于今天的摄影收藏者鉴定存世老照片真伪,也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