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统编版)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学习任务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内容包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城市发展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西欧封建社会、农业技术、手工业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农业技术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2.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
3.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2.呈现(10分钟)讲述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展示相关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技术的发展对手工业和城市兴起有什么影响?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建立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5.拓展(5分钟)对比中古中国的社会状况,让学生分析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古中国社会之间的异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3课,主要讲述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欧洲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需要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因此需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可能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欧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2.难点:西欧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欧发展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西欧发展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欧社会的变化。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西欧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重点介绍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西欧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 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 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 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城市。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生产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__垦__殖__运__动__;庄园制度逐渐 方式 租 衰落和瓦解;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__自__营__地__,依靠租 和经 地 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
营方 农 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 式的 场 起来,建立__租__地__农__场__。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 变化 __雇__用__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__推__向__市__场__
考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4.在13世纪的西欧,由于农业的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
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
普遍积累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是( D )
A.封君封臣
B.市民阶层
C.富裕商人
D.富裕农民
5.1202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层的大力支持下,借口英王约翰 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据此判断,市民阶层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租 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展,有利于欧洲社会 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C项正确;西欧中世纪乡 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因此,不存在庄园经济向封建经济的转变, 排除A项;由题干材料“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可知, 这一变化趋势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B、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案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开展【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了解西欧新的消费和运营方.式的出现;了解富有农民和市民阶级的构成进程;欧洲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西欧社会的开展与变化。
进程与方法:培育先生阅读、了解史料的才干,以及把历史事情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停止剖析的才干。
经过火组搜集、整理、对比相关资料信息,多方面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运用小组协作探求等学习方式处置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看法欧洲经济的开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培育先生初步运用消费关系必需适宜消费力的辩证唯心主义观念剖析效果的才干。
经过了解资本主义消费关系发作进程中的雇佣休息关系的构成,使先生看法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提高性。
【教学重点】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生。
【教学难点】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教法特点】1.了解记忆法。
2.资料图片感受法。
3.图表归结法。
一、导入新课佛罗伦萨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城市国度。
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纺织业由传统的行业消费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世纪早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作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如今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开展有什么影响呢?二、课堂活动(一)新的消费和运营方式1.农业的开展【教员提问】阅读教材,了解11世纪以后,欧洲乡村究竟发作了哪些变化?先生回答:各地纷繁展开垦殖运动,少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空中积逐渐扩展。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域的主人,他们依照自己的方式停止耕种。
【资料展现】资料一在950到1348年之间西欧的总人口大约增长了1倍还多,从约2021万人增长到了5400万人。
英格兰各郡的人口在1086年为一百二十万,到1340年时为二百三十五万。
法兰西居民到达了二千万到二千二百万。
资料二〝它(垦殖运动)不只添加了物质财富,也大大地添加了人身资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案|人教部编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习目标1、知道中世纪晚期欧洲处于转型时期,了解农业方面和手工业方面的新变化以及城市市民阶级的出现。
2、认识农村、城市的发展对欧洲的影响。
理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欧洲重大的历史变革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精归纳市民阶级的形成与封建等级君主制的建立13世纪,英国国王与贵族矛盾激化,以西蒙·德·孟福尔为代表的贵族取得军事胜利,召开等级会议以限制王权。
13世纪末、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征税问题与教会发生矛盾,为取得广泛的支持,召开三级会议。
虽然英法两国召开等级会议的直接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大背景是一致的:13世纪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封建君主与贵族、与教会有勾结也有矛盾,始终未能实现中央集权。
随着城市的兴起,在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中,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一定的变化。
国王与市民结成联盟,以反对封建割据势力。
知识点巧助记农村开展垦殖,仿效自治城市。
庄园逐渐瓦解,租地农场建立。
农业生产经营,形成新的方式。
富裕农民乡绅,不断集中土地。
采用新的方式,他们富有生气。
手工业者商人,形成市民阶级。
契约赋予权利,新的方式开启。
通过联姻当官,抬高自己身份。
英法市民阶级,作为第三等级。
参会提出主张,争取自身利益。
典型例题巧突破考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例1、《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生动地描绘了西欧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其中部分章节提到了英国租地农场的产生和发展。
下列关于租地农场的描述,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领主直接参与农场的生产管理B.领主十分重视经营自己的地产C.领主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D.富裕农民雇佣无地农民进行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作答。
租地农场下,领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许多领主不重视经营自己的地产,反而将其抵押或变卖;采用新的经营方式的是租地农场主,他们多是一些富裕农民。
部编人教版本历史初中九年级上册的第13课《西欧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课方案课题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单元第五单元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认识中世纪后期,乡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知道欧洲庄园渐渐衰败和崩溃的史实。
学习2.认识租地农场的特色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色;经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目标知道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认识中世纪富饶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要点欧洲庄园的衰败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初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世纪的农民生活》,教师叙述:学生观看视创建情境,激发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消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频,初步感知学习兴趣。
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
但到了中世西欧的中世纪纪后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败,欧洲社会进入生活情形。
一个转型期,本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和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此刻哪些方面?对欧洲此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讲解新课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联合学习整体感知本课内2、联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课内容,达成练习。
目标自学课容。
3、学习第一部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本。
(1)发问:11世纪此后,欧洲乡村发生了哪些变化?①11世纪此后,欧洲乡村纷繁展开垦殖运动,大批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部分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域成为拥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学生概括培育学生概括能权的地域。
力。
生答:耕地面积不停扩大②农奴能够用钱币购置劳役宽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取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移税,获取走开庄园、挣脱领主人身约束的时机。
庄园渐渐衰败和崩溃。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也渐渐获取对自己节余产品的支配权。
生答:自由劳动力的增添③14世纪中叶此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饶农民经过承租、购置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成立租地农场。
5.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学案九年级历史上册3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班级: 姓名: 上课日期: 编号: 设计人:备课组长:【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等新事物出现的历史脉络。
认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属性,进而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认识其重大意义。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识读图片、阅读教材加深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
(唯物史观)3.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难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属性自主学习:【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在课本圈点、勾划、批注以下问题,并完成随堂练习。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2.中世纪晚期手工业发生了什么变化?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3.农村和城市出现了哪两个新的力量?4.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5.中世纪晚期,欧洲城市出现了哪一新的阶层?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合作探究】材料一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兼并等都是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重要因素……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以及为市场而生产,是租地农场最突出的经营特征,也是人们特别强调的有别于家庭农场的特征。
——摘编自黄春高《14—16世纪英国租地农场的历史考察》材料二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
——摘编自伍丹戈《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租地农场形成的因素及其经营特征。
因素: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修道院的解散、圈地和兼并的出现。
(5分)经营特征:雇佣劳动经营;市场交易。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关系”的变化。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课题: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认定目标】: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的史实,知道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史实。
2.了解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3.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知道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
◆学习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学习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成功第二步:共同探究,让思考成为习惯1、对比西欧庄园和租地农场◆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一、选择题: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③庄园逐渐衰落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以下哪一事件最能体现中古晚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A.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B.庄园经济的出现C.基督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D.租地农场的出现3、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这一阶级力量不包括()A.富裕的农民B.骑士C.乡绅D.贵族4.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垦殖运动。
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集团都积极加入了这场运动。
可见,贵族、教会、农民等进行垦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号召B.领导人物的号召C. 物质利益的驱动D.科技的发展5.下列关于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经营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B.手工业者更多是为适应市场而劳动C.手工业者开设的作坊规模比较大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6、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
到中世纪晚期(11—15世纪),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欧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西欧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授子目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材料分析】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出现变化原因?材料一: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
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
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流浪汉增加。
材料二:生产工具——重型轮式犁取代原始爬犁;动力来源——马力得到有效利用;耕作制度——三田轮作制取代双田轮作制;农产品加工技术——风力磨坊和水力磨坊。
原因:人口增长,对耕地需求增多;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的进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阅读归纳】教材P60第一、二、三段,归纳11世纪后欧洲农村出现哪些新变化?①农业土地关系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②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通过对关于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史料故事化解读,分析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产生与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体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感悟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长期性与重要性。(时空观念)
部编版 初中历史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的第十三课,正处于世界古代史到近代史的转折时期,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西欧走向近代的经济基础,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不同于以往的教材叙事逻辑,统编教材突出强调近代西欧的社会转型是在中世纪后期的社会内部孕育而成。11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农奴制与庄园制日益解体,13-14世纪,出现了租地农场与手工工场,逐渐打破了西欧中世纪的自然经济。西欧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生产关系的变动,引发社会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在农村出现富裕农民,在城市出现市民阶层,推动了西欧从封建的农业社会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出示之前使用过的庄园制度与租地农场、手工作坊与集中的手工工场的比较表,从生产目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总结西欧中世纪后期在农业、手工业生产组织发生变化的共同点,通过对生产目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性质的总结。使学生明白,这个时期欧洲出现了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就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问题思考5,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这里通过示意图展示,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就是土地关系变化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业发展的变化出现了手工工场。这二者共同改变了欧洲社会的面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预习单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预习速填】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生产方式的变化(1)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__________,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__________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
(2)庄园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__________,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出租土地:__________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__________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__________。
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经营方式的变化(1)远程贸易: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__________。
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2)手工工场: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__________。
由于__________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__________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__________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__________,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__________赋予的权利。
商人巨贾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自我检测】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案(包含答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预习笔记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租地农场(1)背景:11世纪以后,兴起垦殖运动,新开发的地区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庄园经济逐渐衰落,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建立租地农场。
(2)性质:性质的农场(3)特点:的农产品和畜产品更多的进入市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4)影响:开始动摇2.手工工场(1)背景:手工业者脱离农业,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随着,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过的手工工场(2)性质:的手工工场(3)特点:在手工工场内的工人与雇主之间形成了彻底的,资本与劳动分离。
3.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4.新阶级的出现——早期资产阶级(1)富裕农民:13、14世纪,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级:,商人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13、14世纪,作为第三等级出席议会。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验方式土地关系变化:背景:11世纪,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自治:垦殖者们开发的地方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自由:随着法律的规范,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影响:西欧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土地经营方式变化:趋势:土地集中经营成为一种趋势。
表现:14世纪中叶后,领主出租直领地,靠租金生活,一些富裕的农民靠承租和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和购买佃户的土地,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教育资料】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案(有部分答案)学习专用
(一)章节题目: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பைடு நூலகம்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Ⅴ.训练检测(约10分钟)
1.13、14世纪,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不包括( )
根据教师展出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本课《历史助学》“知识梳理”。遇到障碍作好标记。教师提出基础问题检查反馈。
Ⅲ.小组合作学习 (约13分钟)
1.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手工业方面出现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
政治经济学04任务答案2.中世纪晚期,欧洲农业方面出现租地农场的原因?
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A.富裕的农民 B.骑士 C.乡绅 D.贵族
2.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都成为__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A.城市公民 B.城市居民 C.城市劳动者 D. 城市建设者
3.每一种文明都有特有的地域特色。下列说法符合蚂蚁古代度与文明的特征( )
①农业为经济基础 ②富足农民、骑士、乡绅集中土地③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渐资本主义化
校长在家长会上的讲话【探究二】
智能文明答案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5.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和掌握。作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题:要求学生分析西欧农业发展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对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论述题:要求学生论述西欧城市化进程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以及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西欧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引导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案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研究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西欧历史的基本知识,对西欧的农业、工业、城市化、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西欧历史的发展进程感兴趣,尤其是对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影响。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阅读史料,有的喜欢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来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改进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感到困惑。他们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此外,学生可能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来培养。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部编版历史上册
【课题】: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学习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学习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流程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评价机制一、自主学习(一)检查提纲(课前提问)1、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_______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2、穆罕默德最初在_____城传教,他于_____年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________。
3、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_____。
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_______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4、________强大的号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团结。
至_____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
5、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_________”,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6、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_____________”。
7、阿拉伯人著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8、脍炙人口的___________,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二)互助提纲知识点一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1.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时间,垦殖运动,地租形式变化)2.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3.商业生产方式的变化?4.影响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5.富裕农民出现的背景及影响?6.市民阶层的组成,享有的权利,出现的意义?环节1师友检查1.师友一读题一回答.2.师友参考互助提纲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3..边看书边在课本上做出标记(直接标记或“?”标记)4..做标记后,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5.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租地农场大大提高了生 产效率,剩余的农产品和 畜产品涌向市场。欧洲各 城市通过海路运输进行商
品贸易,极大地推动了 商品经济和远程贸易的 发展。
手工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手工业者逐渐 脱离农业生产 生产面向市场
手工作坊
分散的 手工工场
集中的 手工工场
(市场需求扩大)
手工工场
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手工业生产组织。手工工场是
①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②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生产力进步
启 示
生产关系
土地关系变化
(庄园制度→租地农场)
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社会的整体面貌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贰 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阅读P63,指出农村和城市出现了哪两个新的力量?
C. 完成了新航路开辟
D. 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课堂练习
2. 13、14世纪,欧洲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市民阶层
(城市居民)兴起。其主要来源于( B )
①奴隶、佃户 ②骑士、地主 ③手工业者 ④商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西欧工场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 C )
A.劳动者受雇于工场主
——《世界近代现代史》
走向近代
课堂练习
1. 《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
……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10万匹。1343
年佛罗伦萨市中有9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3万人,占全城居民
的1/3。”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
A
A.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开始了文艺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学习任务二】探究中世纪晚期农业上从封建庄园制度到租地农场的变化
通过观察示意图、阅读教材,探究中世纪晚期农业发生的变化,思考“租地农场与封建庄园有何区别?”,理解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学习任务三】探究中世纪晚期从家庭作坊到手工工场的变化
通过探究、对比材料3-5,探究中世纪晚期手工业发生的变化,思考“中世纪晚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新变化有何共同之处?”,理解手工工场的出现发展,同租地农场一样,推动了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逐渐瓦解着西欧的封建制度;
材料3.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农村中, 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本来是供农民家庭自身消费的,但为了筹集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钱,农民也在集市上出售一部分自制手工业品。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材料4. 城市中的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
——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5. 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工人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