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58dd174431b90d6c85c74c.png)
公共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d5fc99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6.png)
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1.文化艺术方面: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中国的古代文学、诗词、戏曲、美术、音乐等;
-世界的文学、音乐、美术、电影、舞蹈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历史知识方面:
-中国的历史,如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历史;
-世界的历史,如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欧洲中世纪等;
-中国的革命史,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3.科学技术方面:
-基本的物理学概念,如力、能量、电磁波等;
-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等;
-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如细胞、遗传、生态等;
-基本的地理学概念,如地球、气候、地形、人口等;
-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如计算机组成、编程语言、网络等。
4.法律法规方面:
-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法规;
-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环保法规等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法规;
-劳动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与工作和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上仅为一些公共基础知识点的概述,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知
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这些知识点,加强自
己的公共基础知识储备。
公共基础知识450个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450个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72c3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6.png)
公共基础知识涉及众多知识点,以下列举了450个考点,由于篇幅限制,只能以文字形式展示,建议您阅读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一、政治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3.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二、法律1. 宪法: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 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监督等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4. 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三、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体制。
2. 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产业调整和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文化1. 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为主要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产业。
3.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传统。
五、管理1. 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指对管理活动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2. 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3.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六、科技与环境1.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2.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6db3f2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f.png)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对于许多考试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一份重点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政治1、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部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
要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基本原理。
例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一观点,需要我们明确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同时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
2、毛泽东思想重点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要牢记其中的领导力量、革命对象等要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要深入学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核心要点,要理解其内涵和相互关系。
二、法律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等内容。
比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2、民法重点掌握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物权、债权、合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例如,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解除等环节都有具体的法律要求。
3、刑法犯罪构成、刑罚种类、常见犯罪的认定等是刑法的重点。
像故意犯罪的形态(既遂、未遂、中止)、共同犯罪的构成等都需要准确把握。
4、行政法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是行政法的主要内容。
了解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职责,以及公民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救济途径。
三、经济1、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际经济等是重点。
比如,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和适用情况。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3480a23ee06eff9aef807a7.png)
宪法一、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本质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所谓政治力量对比包括:1.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关系;2.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
(二)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着最为严格的修改程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着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问题;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系统全面地规定着公民的基本权利;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从法律的角度将民主成果定型下来。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1.世界宪法的历史发展脉络(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性文件并实行宪政的国家,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宪政体制,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也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2)美国是世界上制定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国家,其1789年宪法在内容上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体制,在形式上表现为统一的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3)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著名原则,后根据该文件,制定出1791年宪法,这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2.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脉络(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3)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该宪法颁布以来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过四次修订,分别作出重要变动。
二、国家基本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爱国统一战线;4.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4953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d.png)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知识,无论是学术研究、职业发展还是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这些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共基础知识点。
一、数学知识点1.数学符号:加减乘除、括号、小于大于等于等符号的含义和使用。
2.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以及运算规则和优先级。
3.代数:方程式、不等式、函数、变量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4.几何: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5.概率与统计:概率的计算、统计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
二、英语知识点1.词汇:常用词汇的拼写、词义、同义词、反义词及常见词组的应用。
2.语法:常用的基础语法规则,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的用法。
3.句型:常见的基础句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的构造和应用。
4.阅读理解:基础阅读技巧,如理解文章主旨、推理推断、找出关键信息等。
三、科学知识点1.物理学基础:物质、能量、力、运动、光、电等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化学学基础:元素、化合物、化学式、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和常见化学现象。
3.生物学基础:细胞、遗传、进化、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态环境的认识。
4.地理学基础: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人口分布、交通运输等基本概念和地理知识。
5.天文学基础:星球、星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太阳系等基础知识。
四、历史与社会知识点1.古代历史:古代文明、帝王将相、重要事件和发明创造等。
2.现代历史:近代史、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3.政治制度: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宪法、政党、选举制度等。
4.经济知识:经济学基础概念、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等重要经济知识。
5.文化传统: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重要文化遗产等。
五、健康与生活知识点1.身体健康:预防疾病、锻炼身体、饮食均衡、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2.心理健康:心理压力的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需要注意的事项。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3b18c4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4.png)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以下是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
一定要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的运作方式,包括共和制、民主制、集权制、联邦制等。
3.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实现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包括国家主席、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4.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它们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5.世界地理:世界的地貌、气候、人口、文化和政治格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6.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货币流通的学科。
了解市场原理和供需关系等基本概念。
7.法律: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例如合同法、劳动法和知识产权法等。
8.伦理道德:在道德和行为准则方面的基本知识。
9.文化艺术:了解文学、艺术、音乐、电影、戏剧等方面的基
本知识,以及它们在人类历史和社会中的作用。
10.科学技术: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环保、医疗、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6718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7.png)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公共基础知识是指适用于多个领域的通用知识,无论是求职面试还是考试备考,掌握这些必背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必背知识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数学知识点1.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
1.2 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百分数与小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如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需要除以100,将小数转换为百分数需要乘以100。
这是计算和分析数据时常用到的技巧。
1.3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结果,中位数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序后的中间那个数,众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数。
了解和计算这些指标对于数据的评估与分析非常有用。
二、英语知识点2.1 词义辨析英语词汇中存在很多近义词和反义词,掌握它们的词义差异对准确理解文章或者写作至关重要。
如affect和effect、accept和except等。
2.2 语法知识掌握英语的基础语法知识是理解英语句子和文章的基础。
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等。
特别要注意常见的易错点,如there is和there are 的区别。
2.3 阅读技巧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扫读文章找出关键信息、注意上下文推测词义等。
三、常识知识点3.1 国家概况掌握一些国家的基本概况,包括首都、人口、语言、文化等,对于扩大视野和增长知识储备非常有帮助。
3.2 历史事件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助于理解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变化。
如世界各大战争、中国的革命运动等。
3.3 环保知识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
四、科学知识点4.1 物理常识了解一些物理常识有助于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如重力、热传导、光的折射等。
4.2 化学常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原理,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常见物质的性质。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23d995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6.png)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主要包括:
一、历史知识: 1、中国历史:包括从上古到近代的历史事件、朝代、法律、思想文化等。
2、世界历史:重点关注近代以来的世界大事件,如各国革命、战争、贸易关系等。
3、历史人物:重点关注有影响力或有贡献的历史人物,如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思想家、文人等。
二、地理知识: 1、中国地理:包括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理知识。
2、世界地理:重点关注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
三、政治知识: 1、中国政治:包括中国宪法、法律、行政制度、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政治制度等。
2、世界政治:重点关注世界各国的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关系等。
四、文化知识: 1、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民俗文化、中国语言文字等。
2、世界文化:重点关注世界各国的文化种类、文化特点、文化交流等。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5f4cf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2.png)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是指能够被广泛认可并具有实际应用的基础性知识。
它是构建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本文将围绕着公共基础知识展开论述,总结归纳常见的知识点,以期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并巩固相关知识。
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2. 世界古代史3. 中国近代史4. 世界现代史5. 中华文化史二、地理知识点1. 世界地理2. 中国地理3. 自然地理4. 人文地理5. 地理环境保护三、政治知识点1. 国家制度与政府机构2. 政治理论与思想3. 政府设置与职能4. 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5.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四、法律知识点1. 宪法与行政法2. 刑法与民事法3. 商法与劳动法4. 知识产权法与犯罪学5. 国际法与国际刑事法五、经济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2. 微观经济学3. 金融与货币政策4. 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5.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六、科学知识点1.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2. 生物学与生物技术3. 化学与化工技术4. 物理学与应用技术5.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七、文化知识点1. 语言文字与文学艺术2. 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3. 美学与文化艺术4. 世界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5. 新文化与跨文化交流八、教育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理论2. 教育与发展3. 教育与社会4. 教育与心理学5. 教育与创新九、健康知识点1. 健康生活方式2. 营养与健康3. 性教育与心理健康4. 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5. 基本医学与临床医学总结: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每个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个体的知识储备,还提升了整个社会的综合素质。
本文对常见的公共基础知识点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概述,以供读者学习参考。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61e6e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7.png)
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各个领域中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它包括了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一份公共基础知识点大全,以供参考。
一、科学知识1.物理学知识点- 运动学: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 力学:力、质量、牛顿定律等。
- 光学: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
- 电磁学:电流、电压、电阻等。
- 热学:热传导、热膨胀、热辐射等。
2.化学知识点- 元素与化合物:常见元素、化学键等。
- 反应与平衡:酸碱反应、氧化反应等。
- 物质的性质:酸碱性、溶解性等。
-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等。
3.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等。
- 遗传学:基因、染色体等。
- 生物分类学:物种分类、进化等。
- 生态学:生态系统、种群关系等。
二、技术知识1.计算机知识点- 硬件:CPU、内存、硬盘等。
- 操作系统:Windows、Mac、Linux等。
- 网络与互联网:IP地址、域名、HTTP协议等。
- 编程语言:C、Java、Python等。
2.通信知识点- 信号与系统: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
- 电路与网络:电路模型、网络拓扑等。
- 电磁波传播:调制解调、无线通信等。
- 网络安全:加密算法、防火墙等。
3.建筑知识点- 结构设计:荷载计算、受力分析等。
- 施工工艺:基础处理、建筑材料等。
- 建筑样式:古典风格、现代风格等。
-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
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1.历史知识点- 世界史:古代文明、重大事件等。
- 中国史:朝代更替、历史人物等。
- 地方史:地域特点、历史遗迹等。
- 文化遗产: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GDP、通胀率等。
- 微观经济学:供求关系、价格弹性等。
- 金融学:货币政策、投资基金等。
- 国际贸易:关税、汇率等。
3.法律知识点- 宪法与法律体系:人权、行政法等。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5303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a.png)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重点总结1.政治学:政治制度、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法治与社会治理、国家元首及其职权等是政治学的重点内容。
2.经济学: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经济增长与发展等是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3.法学: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是法学的重点内容。
4.历史学: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等是历史学的重点内容。
5.文化学: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多样性等是文化学的重点内容。
6.教育学: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方法论等是教育学的重点内容。
7.心理学: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应用等是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8.地理学:地理的定义、地球的结构与变动、地理分区与地理环境、地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是地理学的重点内容。
9.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问题与解决措施等是环境科学的重点内容。
10.社会学:社会学的定义、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是社会学的重点内容。
除了上述内容,公共基础知识还包括语言学、信息技术、人文艺术、国际关系等多个学科。
要掌握好公共基础知识,需要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理解和巩固。
掌握公共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对于参与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考点会因不同的考试或者面试而有所不同,所以在准备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重点把握。
同时,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和思考,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b6a57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3.png)
公共基础知识要点归纳一、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作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纠纷矛盾。
3、法律的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
4、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效力范围分为空间效力范围和时间效力范围。
5、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政治常识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2、政治的基本形式:民主、专制和法治。
3、我国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政治的核心: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5、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
三、经济常识1、经济的概念: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法制和开放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4、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变量,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5、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四、管理常识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活动。
2、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3、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责。
公共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d2450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8.png)
公共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汇总一、政治知识1.国家与政府的概念和关系: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社会组织,政府是国家政权的执行机关。
2.国家的三大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3.政治制度的分类:议会制、总统制、内阁制、一党制、多党制等。
5.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宪法是国家制度和权力运行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对公民和政府的权力都有约束作用。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7.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指各种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符合公认的立场、原则和道德准则。
二、法律知识1.法律的概念和种类: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对人民行为的强制性规范。
种类包括宪法法律、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2.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责任原则、无过错原则等。
3.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罪责与责任相适应等。
4.行政法的内容和基本特点: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处罚法等。
行政法的基本特点有行政性、强制性、单一性和专属性。
5.法律合同的要件:法律合同的要件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对象、合同内容、合同形式等。
三、经济知识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资源配置等经济现象的科学。
分类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2.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创新。
它们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
3.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信息透明、财产权保护等。
4.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率。
5.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调控是指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四、人文社科知识1.哲学概念和分类:哲学是研究存在、知识和价值等普遍规律的学科,主要分为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等。
2.历史概念和分类: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主要分为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07505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0.png)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引言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性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共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1. 常识一:历史知识1.1 世界历史概览•人类历史的起源•古代文明的兴起与消亡•中世纪的封建社会•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全球化1.2 中国历史简介•夏商周时期•秦汉时代•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特点•近现代的社会变革和革命斗争2. 常识二:地理知识2.1 世界地理概述•大洲与洋的分布•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世界著名地理景观2.2 中国地理特点•自然环境与地理区划•主要河流和湖泊•重要山脉与盆地•中国的气候类型3. 常识三:政治知识3.1 国家与政府制度•国家的概念和组成•各类政府的职能和组织形式•不同政治体制的比较3.2 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的种类和保障•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参与政治活动的途径和方式4. 常识四:经济知识4.1 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4.2 财务管理知识•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投资与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5. 常识五:科学技术知识5.1 科学发展史•科学革命的影响•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伦理和道德议题5.2 数学与逻辑思维•数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推理与演绎•数据分析与决策6. 常识六:文化艺术知识6.1 文学与艺术•世界各国的文学名著•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6.2 哲学与宗教•不同哲学学派的主要思想•世界主要宗教的教义和仪式•信仰与人生观的形成结语以上是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的一些常识性内容,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了解并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应用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感谢阅读本文!这份Markdown文档总字数为1220字,包含了公共基础知识的不同领域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5acf1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c.png)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知识点
1.国家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组成。
3. 行政机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国务院领导。
4. 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国最高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和检察权。
5. 中央军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武装力量,由中央军委统一领导。
6. 国家元首:中国国家主席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7. 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8. 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非税收入,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
9. 农民工:指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的农村劳动力。
10. 股票:股票是公司的一种证券,代表着股东对公司所有权的实际份额,可在证券市场上买卖。
- 1 -。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必考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500e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9.png)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必考知识点
1.语言文字:包括中国的汉字、拼音、英语等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如拼音的发音规则、英语中的语法知识等。
2.数理逻辑:包括基础的数学知识,如四则运算、代数、几何等;逻辑思维能力,如推理、判断等。
3.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经济等。
其中,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常考必考。
4.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公法和私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其中,宪法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常考必考。
5.文化常识:包括国内外文化、历史、艺术等相关知识。
如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世界著名艺术家和作品等。
其中,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四大发明、春节的由来等常考必考。
6.环境保护与安全知识:包括环境保护措施、自然灾害、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如环境保护中的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交通安全中的交通规则、行车礼仪等。
7.心理常识:包括心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如人格、情绪、思维等方面的常识。
如人格特点的分类、情绪管理的方法等。
以上是一些常考必考的公共基础知识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需求,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应对各种考试和应用场景时,将这些知识点熟练掌握,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3d92f2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4.png)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涵盖众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各类考试和个人知识储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政治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其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其活的灵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二、法律部分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
2、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包括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法律行为、合同、物权、债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内容。
3、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0de350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3.png)
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公共基础知识是指通用的、基础性的知识,无论从事哪个领域,都必
须具备的知识点。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基础知识被认为是每个人的素质和
能力的基础,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必须掌握的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
1.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如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
2.地理知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如世界各大洲和
国家的地理位置,中国各个省份和城市的地理位置等。
3.政治知识:包括政治理论和制度知识,如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中
国的政治制度、全球政治格局等。
4.经济知识:包括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制度,如供求关系、市场
经济、经济发展等。
5.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如物理、化学、
生物、心理学、社会学等。
6.文化知识:包括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如中
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方艺术大师等。
7.教育知识: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育制度,如教育的目的、教育
的方法、教育评价等。
8.健康知识: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如饮食健康、运
动健康、心理疾病等。
9.社会知识:包括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基本知识,如人口问题、环
境问题、贫富差距等。
10.环境知识:包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节能减排等。
以上是一些必须掌握的公共基础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在不同领域中,也
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相关的专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哲学部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
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
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
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2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24、认识是区别于动物的特有能力和功能,认识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
25、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表面性和生动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其特点具有间接性,普遍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6、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实践觉得理论,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7、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
28、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9、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0、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唯物主义就是反映论。
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工人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
32、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曾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3、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性的属性。
34、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数、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社会的决定力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5、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6、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37、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地收生产力的制约。
38、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39、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的政权问题。
中国革命的根本动力是农民。
40、我国现阶段的两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解决。
法律部分1根据法律的产生及其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根据法律内容的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3、根据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4、根据法律内容的重要性、效力及制定程序方面的不同而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5、根据法律指定主体及其适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为过内法和国际法。
6、对法起最基础最根本的是:经济7、对法的性质起最更本的作用是:政治的性质。
8、我过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民间习惯法,没有司法判例。
9、法律体系的主要特征: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国际法。
;他是现行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历史上的法或已失效的法。
;构成法律体系的单位是法律部门,因此,法律规范是法律体系构成的最基本单位。
;法律体系不同于立法体系。
10、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关键)执法必严(条件)违法必究(保障)11、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维护法律权威;强化民主政治;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司法公正;搞好法律监督。
1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是:人民群众,是长期发展的战略。
13、立法权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统一行使。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15、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上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16、立法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审议、通过(立法过程中最具决定性的阶段)、公布。
17、法律的法定公布形式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全文公布。
法律一般是以公布之日起生效。
18、司法的基本要求:真确,合法,及时,公正,合理等内容。
19、司法原则: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专门机关工作和贯彻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20、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国家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21、法律解释的分类:从解释的主体上分类,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从外延上分类,可分为扩充解释,限制解释,字面解释,方法上分类,可分为文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
国家机关不同,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22、法律解释的原则:合法性解释原则、合理性原则、法制统一原则,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原则。
23、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犯罪行为、一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法律规定作为的法律责任。
24、法律责任的功能:惩罚功能、救济功能、预防功能。
25、法律责任的分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26、法律责任规则的原则: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
27、法律责任的免除:时效免责、不诉及和协议免责、自首立功免责、因履行不能而免责。
28、法律制裁的分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29、国家的性质即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结构形式有单一制和复合制,我国实行单一制。
30、我过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31、政权组织形式有称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作用与国体。
32、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颁布令的发布日期,会议通过日期,生效(施行)日期不一致时,要分别写明。
33、通告的特点:写作内容广泛、遵守性质突出、发布方式独特34、转发:一般是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
35、批转:下级机关。
36、通报属于普发性下行文其特点是:教育性、时效性。
37、意见的种类:指导性意见、建议性意见、规划性意见、评估性意见。
38、意见的特点:行文方向的单一性、作用的多样性、效率的灵活性。
39、请示的特点:请示具有强制回复特征、请示只能事前行文。
40、报告:呈阅性、可一文多事、可事前事中事后、不需要直接回复。
41、请示:呈批性、一文一事、事前、必须批复。
42、函的特点:灵活简便、使用频率高、具有法定的效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把诚信摆在突出的位置。
4、十二五期间社会心态的目标: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
5、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谨自强、敬业奉献。
8、把效率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重点是诚实守信,特别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0、社会公德的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1、职业道德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2、家庭美德的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3、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14、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萌发于社会大分工。
15、职业道德的特征: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16、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
17、有多少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
18、员工素养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
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
19、个体职业道德的发展经历三个时期:职业道德他律时期——自律时期——价值目标形成时期。
20、职业道德升华的关键:职业道德修养。
2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