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赠柳

合集下载

李商隐《柳》译文《柳》赏析及鉴赏答案

李商隐《柳》译文《柳》赏析及鉴赏答案

李商隐《柳》译文《柳》赏析及鉴赏答案《柳》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诗中“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柳》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柳》唐代: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译文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苑中游玩。

又为何肯捱到秋天来啊,现在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柳》注释东风:指春风。

舞筵:歌舞的筵席。

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肯到:会到。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柳》赏析对比手法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

描写春天柳树的诗句(精选21首)

描写春天柳树的诗句(精选21首)

描写春天柳树的诗句(精选21首)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春天柳树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埕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2、折杨柳——施肩吾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3、江边柳——雍裕之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4、柳——罗隐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5、勤政楼西老柳——白居易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6、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7、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青门柳——白居易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9、苏州柳——白居易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10、长安新柳——陈光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11、五月水边柳——崔护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12、柳——崔橹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13、新柳——崔橹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

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14、堤上柳——戴叔伦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赋得长亭柳——戴叔伦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

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

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李商隐对时光飞逝的诗句

李商隐对时光飞逝的诗句

李商隐对时光飞逝的诗句1.《锦瑟》唐朝·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朝·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晚晴》唐朝·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4.《贾生》唐朝·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乐游原》唐朝·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夜雨寄北》唐朝·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霜月》唐朝·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8.《北青萝》唐朝·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9.《寄令狐郎中》唐朝·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10.《为有》唐朝·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11.《天涯》唐朝·李商隐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12.《隋宫》唐朝·李商隐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13.《春雨》唐朝·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14.《初入武夷》唐朝·李商隐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李商隐《柳》全诗及翻译

李商隐《柳》全诗及翻译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了解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李商隐《柳》全诗及翻译

作者: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
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
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背景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李商隐《赠柳》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赠柳》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赠柳唐·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释此题为“赠柳”,实为咏柳。

有人认为所咏的“柳”可能是个歌妓,因为诗中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的缱绻之情。

章台:汉代京城长安的街名。

街旁多柳,唐时称为“章台柳”。

从:任从。

掩映:遮掩映衬。

郢:战国时楚国的国都,即今湖北江陵。

参差:柳条垂拂繁茂的样子。

见说:听说。

意谓听到别人对柳的赞赏。

来当:今天自己见到的时候。

婀娜:与“风流”都是写柳丝的风流极致,妩媚多姿。

桥回:桥向旁弯曲。

堤远:长堤向远延伸。

意相随:柳枝傍堤而去,遂意相随。

这句既写柳丝,也写出诗人对柳的眷恋不舍。

忍:岂忍。

花如雪:柳花似雪。

青楼:古代歌舞宴饮的馆楼。

翻译从长安(章台为长安街名)到大江之滨的江陵,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蓬勃生机,秀色千里。

古今之人对柳的风姿赞赏,我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

柳树体态轻盈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

我的目光,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赏析《赠柳》,其实就是咏柳。

咏而赠之,故题曰“赠”。

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

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

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

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

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

“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

李商隐《赠柳》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赠柳》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赠柳》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释]:①赠柳:咏柳的意思,咏而赠之。

②章台: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称,街上多柳树,唐朝时候称之为“章台柳”。

③郢:今湖北江陵。

译文:从长安(章台为长安街名)到大江之滨的江陵,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蓬勃生机,秀色千里。

古今之人对柳的风姿赞赏,我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

柳树体态轻盈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

我的目光,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参考答案:留赠柳2.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参考答案: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参考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

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4.哪些词语写出了柳树的繁茂和轻盈?参考答案:“掩映”、“参差”写繁茂,“风流”、“婀娜”写轻盈。

赏析:《赠柳》,其实就是咏柳。

咏而赠之,故题曰“赠”。

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

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

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

唐诗咏柳诗全文

唐诗咏柳诗全文

唐诗咏柳诗全文
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咏柳》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3、《赠柳》唐·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4、《咏柳》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5、《咏柳》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6、《咏柳》唐·李咸用
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

牵仍别恨知难尽,夸炫春光恐更无。

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天应绣出繁华景,处处茸丝惹路衢。

写柳的古诗10首

写柳的古诗10首

写柳的古诗10首《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第一首借言惜柳而写惜别之意;第二首以退为进,宛言杨柳依依送别,亦依依盼归。

两诗用意一正一反,善于对比,富于变化。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写柳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谑柳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

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

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

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

柳下暗记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

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卜算子·新柳词牌名:卜算子|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柳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石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

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

春风传我意,草木别前知。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柳絮朝代:唐朝|作者:雍裕之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冬柳朝代:唐朝|作者: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折杨柳朝代:南北朝|作者:徐陵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

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

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

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柳树的古诗10首

柳树的古诗10首

柳树的古诗10首1.《咏柳》唐朝·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咏柳》宋朝·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赠柳》唐朝·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4.《柳》唐朝·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5.《新柳》宋朝·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6.《水龙吟·杨花》宋朝·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7.《勤政楼西老柳》唐朝·白居易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8.《杨柳枝词》唐朝·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9.《临江仙·寒柳》清朝·纳兰容若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10.《题柳》唐朝·温庭筠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柳》古诗翻译

《柳》古诗翻译

《柳》古诗翻译《柳》古诗翻译《柳》古诗翻译原文柳唐代: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

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⑴东风:指春风。

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舞筵:歌舞的筵席。

⑵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⑶肯到:会到。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⑷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树满川。

”赏析对比手法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

柳条的诗句

柳条的诗句

柳条的诗句如下:1.《咏柳》唐朝·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咏柳》宋朝·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赠柳》唐朝·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4.《柳》唐朝·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5.《新柳》宋朝·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6.《水龙吟·杨花》宋朝·章楶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7.《勤政楼西老柳》唐朝·白居易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8.《临江仙·寒柳》清朝·纳兰容若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9.《折杨柳》唐朝·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10.《巴江柳》唐朝·李商隐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11.《柳》宋朝·寇准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12.《更漏子·柳丝长》宋朝·晏几道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13.《赋得江边柳》唐朝·鱼玄机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隋唐:赠柳

隋唐:赠柳

赠柳作者:[唐]李商隐打印章台1从掩映,郢路更参差2。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3o桥回行4欲断,堤远意相随心忍6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释:1章台:汉代长安街名。

《汉书》有张敞走马章台街的故事。

唐代韩栩有《章台柳》诗。

诗词中每以章台柳称歌伎、妓女一类人物。

此诗借柳喻人,所赠对象可能即是歌伎一类人物。

2郢:战国时楚都,在今湖北江陵境。

东晋桓温自江陵北征,路上看到他曾栽种的柳树,大为感慨。

参差,形容柳枝长长短短的披拂之状。

两句说从京城到长江边的江陵,无处不呈现柳树掩映飘拂的风姿。

3婀娜:轻盈柔美的样子。

两句意谓:早就听说柳风流之极,今来相见,正当其美妙之时。

4行(h d ng):行列。

5相随:指河边一株株柳树前后相随。

两句相承,写柳沿河生长,一直延伸到远方的情景。

柳色青青,延展披拂在堤上,即使遇有桥回路转而行列欲断的情况,而长堤远去,整体看去,河堤之柳,仍然依依相伴,前后相续。

有人把“相随”解释为“依依如送”,并不准确。

这里首先是指前后之柳意中相随。

至于“意相随”,可能借柳喻人,同时兼指柳对行人有情。

依依追随之意,足见作者措辞巧妙,语意含蓄丰富。

6忍:忍心,岂忍。

内含痛惜之意。

赏析:此诗多用白描,没有"柳''字出现,却句句写柳。

同时借柳喻人,写所赠对象风流婀娜,缱绻多情,对其流落歌楼酒馆的身世表示同情。

袁枚说:“,堤远意相随',真写柳之魂魄。

”(《随园诗话》卷一)纪时说:“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不穷。

”(《玉溪生诗说》)。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意思-赏析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意思-赏析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意思|赏析译文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

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作者:佚名对比手法1.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

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

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

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

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垂柳李商隐唐诗及注释

垂柳李商隐唐诗及注释

垂柳李商隐唐诗及注释
垂柳李商隐唐诗及注释
【作品介绍】
《垂柳》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16首。

【原文】
垂柳
作者: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注释】
①开成五年正月文宗去世后作。

通篇以垂柳自喻。

②佩:指饰玉的佩带,以状柳枝。

③《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讶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④秦始皇封泰山松为五大夫,此处说“三品”,可能以公、卿大夫为品第,白居易诗有“三品松风飘管弦”句。

饶:让。

⑤先皇:指已去世的文宗。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柳》原文翻译及赏析李商隐唯美唐诗《柳》怎么赏析?全诗讲述了怎样的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柳》是李商隐的晚年之作,借柳自伤咏怀,表达了自己迟暮之年,韶华不再,隐怀抱负空头的哀伤之情。

在赏析这首诗上,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柳》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

此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释】⑴东风:指春风。

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舞筵:歌舞的筵席。

⑵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⑶肯到:会到。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⑷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树满川。

”【白话译文】曾经追逐过春风飘拂着轻歌曼舞的酒筵,在京城的游苑里,在断肠销魂的春天。

怎么会这样地待到了清秋的日子,已经带来了西下的斜阳,又带来凄切的寒蝉。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 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

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

此诗即为其中一首。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赏析】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一、二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意为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

这个“舞”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

李商隐诗《柳枝五首》楷书全文,思念绵绵无尽期。

李商隐诗《柳枝五首》楷书全文,思念绵绵无尽期。

李商隐诗《柳枝五首》楷书全文,思念绵绵无尽期。

柳枝五首
李商隐〔唐〕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李商隐认识了一位洛阳富商的女儿,名叫柳枝,两人私定终身,最后柳枝阴差阳错却嫁给了一位刺史。

后来,李商隐知道后,后悔不迭,肝肠寸断。

在深切的痛苦和自责中,李商隐题写了《柳枝诗》五
首请李让山题在柳枝的旧居墙上。

五首皆哀婉动人,寄托了对柳枝的思念之情,同时为柳枝的命运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百年好合,感到此恨绵绵无尽期的悲痛。

李商隐写柳的古诗6首

李商隐写柳的古诗6首

李商隐写柳的古诗6首(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李商隐写柳的古诗6首《赠柳》是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柳诗。

李商隐描写柳树的诗词《柳》阅读

李商隐描写柳树的诗词《柳》阅读

李商隐描写柳树的诗词《柳》阅读柳唐代: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

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赏析对比手法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

“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

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

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

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赠柳
《赠柳》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翻译:
从长安(章台为长安街名)到大江之滨的江陵,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蓬勃生机,秀色千里。

古今之人对柳的风姿赞赏,我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

柳树体态轻盈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

我的目光,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赏析: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

咏而赠之,故题曰“赠”。

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

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

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

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

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

“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

“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

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

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

“行”作“行踪”、“踪迹”解。

“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
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

“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

“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

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

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诗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

纪旳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

结亦情致可思。

”(《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清代王士禛说:“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
为上乘。

”(《带经堂诗话》)此诗全篇八句,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

而且,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象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爱。

她也许是诗人的友人,也许就是诗人的情人,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分离了。

咏柳即咏人,对柳之爱怜不舍,即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与思念。

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离,正是此诗艺术表现的巧妙之处。

冯浩说此诗“全是借咏所思”(《玉溪生诗集笺注》),大旨是不错的。

李商隐的诗全集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