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法课件PPT
缺点
皮肤过敏风险
部分人对某些中草药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 痒等症状。
疗效不稳定
穴位敷贴法的疗效受到个体差异、操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 时会出现疗效不稳定的情况。
需要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应在专业医师或针 灸师的指导下进行。
发展前景
1 2
结合现代科技
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的 穴位,如咳嗽可选择肺俞、 天突等穴。
少而精原则
选取少数几个关键穴位, 避免过多或过于分散。
贴敷材料
中药散剂
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用适量的介 质调和制成药饼或药丸进行贴敷。
鲜药
选取新鲜的中草药,洗净后直接贴 敷在穴位上。
膏药
市售的成品膏药,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进行贴敷。
操作步骤
清洁皮肤
敷贴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穴位 周围的皮肤。
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和刺激皮肤。
休息与活动
敷贴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和出汗,以免影响药效和造
成不适。
03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内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等,可以通 过穴位敷贴法缓解症状, 调整消化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法课件
目 录
• 穴位敷贴法简介 • 穴位敷贴法操作流程 • 穴位敷贴法临床应用 • 穴位敷贴法实证研究 • 穴位敷贴法优缺点分析 • 穴位敷贴法常见问题解答
01
穴位敷贴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敷贴法是一种将药物敷贴在 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 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的中医疗法。
清洁穴位用酒精或温水清洁所选 穴位,去除污垢和油脂。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概念】干性贴敷法又称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疱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适用范围】适用于多种临床急、慢性疾患,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喎斜、、消渴、遗精、阳痿等。
2.外科疾病疮疡肿毒、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等。
4、五官科疾病喉痹、牙痛、口疮等。
5、儿科疾病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操作流程】项目操作要求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操作前护士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洗手,戴口罩物治疗盘、治疗卡、垫巾、遵医嘱配制药物、消毒棉球、快准备 品 速手消毒液、污物桶、纱块等,必要时备屏风 患者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解释,评估患者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敷药局部皮肤情况,体质、心理状况及二便情况。
体位适宜,充分暴露需贴的穴位环境 清洁、安静、光线适宜、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关闭门窗操作流程 清洁皮肤 观察贴药部位皮肤情况,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酒精棉球擦净 如原贴有药膏,截取揭去原贴药方法正确,不增加患者痛苦 贴药 将药贴贴于患处妥善固定,留贴时间一般为4-6小时(可根据药性决定留贴时间)观察询问患者感觉,观察皮肤情况 告知 告知注意事项清楚详细,告知患者如出现皮肤瘙痒、疼痛或其它不适,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操作后整理 协助衣着,整理用物及床单位,归位安排患者舒适体位 评价体位是否合理 贴药部位、方法准确度患者的感觉,有无不良反应,患者的满意度及目标达到程度记录再次核对,洗手,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敷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及签名【注意事项】1.贴药时间一般情况上,刺激小的药物,每隔1-3太难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太难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
简述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是注意时间、注意皮肤护理、避免剧烈运动等。
1、注意时间:穴位贴敷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是2~4个小时或是6~8个小时,患者在贴敷的时候应咨询好医生贴敷的时间,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贴敷去除,以防贴敷的时间过长,对局部的皮肤造成刺激。
2、注意皮肤护理:贴敷的过程当中是不可以碰水的,当天也不可以洗澡,可以在贴敷去除之后使用温毛巾擦拭身体,防止局部的组织受凉。
3、避免剧烈运动:穴位在贴敷的过程当中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以防皮肤出汗对局部造成刺激,使贴敷过早脱落。
此外,贴敷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饮食调整,尽量以清淡的食物为主,不可以摄入刺激性的食物。
穴位敷贴的使用方法
穴位敷贴的使用方法一、穴位敷贴的适用方法:穴位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即内病外治)适应症状:儿科: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2、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妇科痛经:A在痛经发作期,用654~2注射液10毫升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上,贴敷入关元穴,30分钟缓解痛疼。
B山楂、葛茛、甘草、生白芍、乳香、没药、元胡各等份用醋或黄酒调和做成饼状,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饼放入上,贴肚脐(神厥)及关元穴,月经来潮前2天应用,或初感痛时应用,其主要功用是行气活血止痛。
屡用效佳,多次痛止。
骨伤科(康复理疗科、针灸推拿科)颈、肩、腰腿痛:①颈椎病: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透骨草各等份取3~5克调经糊状,先将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物敷入上,贴颈椎部位,一般当天显效,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②肩周炎(五十肩):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细辛、乳香、没药研末用75%的酒精调匀做成粉饼,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放入上贴于肩关节局部,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5~7次效果良好,其功用为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穴位敷贴知识点
穴位敷贴知识点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使用特定技术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穴位敷贴是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穴位敷贴的原理、适应症、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穴位敷贴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信息传导和能量运行的通道,在身体的各个穴位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穴位是经络系统上的特定点位,与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施以刺激,可以调整气血运行,活化经络,促进病理因素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二、穴位敷贴的适应症穴位敷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1.外伤与运动损伤:如扭伤、挫伤、骨折等,通过敷贴药物在伤处,可以减轻疼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
2.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3.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调理女性内分泌系统,缓解症状,促进健康。
三、穴位敷贴的常用方法穴位敷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几种方法包括:1.药物敷贴法:选择适合的药物,加工成贴剂,敷贴在特定穴位上。
常用的药物有中草药、贴剂、膏药等。
药物的选择和药性的刺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
2.温热敷贴法:使用温热的物质,如温水袋、温热贴等,敷贴在特定穴位上。
温热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适用于寒性疾病和痛证。
3.穴位按摩法: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刺激穴位,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按摩穴位可以手法柔和,也可以使用按摩器具辅助,但需要注意力度和方法的正确性。
四、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穴位敷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穴位选择: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敷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因此选择正确的穴位非常重要。
2.药物选择: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
穴位敷贴实施方案
穴位敷贴实施方案
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贴上药物或草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具有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穴位敷贴的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合适的穴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治疗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敷贴。
一般来说,穴位应选择在患处周围或相关的经络上,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准备好敷贴的药物或草药。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草药进行敷贴。
可以选择外用贴膏、药酒、药粉等形式的药物,也可以选择适合敷贴的中草药进行煎煮后敷贴。
然后,进行穴位的准备工作。
在敷贴前,需要清洁患处的皮肤,保持干燥。
同时,也需要将敷贴的药物或草药准备好,以便随时使用。
接着,进行穴位敷贴。
将准备好的药物或草药敷贴在选择的穴位上,可以使用胶布或纱布固定。
敷贴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视患者的情况而定。
在敷贴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或受风。
最后,进行敷贴后的护理工作。
在敷贴结束后,需要清洁患处的皮肤,并进行按摩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同时,需要避免患处受凉或受风,以免影响疗效。
总之,穴位敷贴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的中医疗法,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穴位、准备好药物、进行穴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敷贴以及敷贴后的护理工作。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实施方案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疗效的达到和患者的安全。
穴位敷贴技术
穴位敷贴技术穴位敷贴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
3.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1.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
2.穴位敷贴时间一般为6~8小时。
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
3.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4.局部贴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棉纸或薄胶纸,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压舌板,无菌棉垫或纱布,胶布或绷带,0.9%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根据敷药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更换敷料,以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皮肤上的药渍,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地涂抹于棉纸上或薄胶纸上,厚薄适中。
5.将药物敷贴于穴位上,做好固定。
为避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覆盖。
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
6.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1.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敷贴,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2.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绵纸中央,厚薄一般以0.2~0.5cm为宜,覆盖敷料大小适宜。
3.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
4.除拔毒膏外,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敷贴药物,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
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
《穴位敷贴疗法》课件
1
单点敷贴法
选择特定的穴位,将药物或贴敷材料粘贴在该穴位上,发挥相应的疗效。
2
多点敷贴法
选择多个相关的穴位进行敷贴,相互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3
区域敷贴法
选择局部区域,将药物或贴敷材料敷贴于该区域上,治疗对应的疾病。
穴位敷贴疗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安全有效
穴位敷贴疗法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且有效。
个性化
不同的穴位敷贴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调整。
广泛适用
穴位敷贴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穴位敷贴疗法在中医中的地位和发展
传统医学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被广 泛应用于中医的临床实践中。
现代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穴位敷贴疗法的研究 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穴位敷贴疗法的原理和作用
调整气血
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身体的阴阳 平衡状态。
通经活络
刺激特定穴位,促进经络通畅加速血液循环,促 进瘀血的消散。
调整脏腑
通过穴位敷贴疗法,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身体的 健康和平衡。
常见的穴位敷贴方法
《穴位敷贴疗法》PPT课 件
穴位敷贴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贴 敷特殊材料,以起到治疗和调理作用。
穴位敷贴疗法的起源
1 古代智慧
穴位敷贴疗法在中国古代医书中有着丰富的记载,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
2 传承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穴位敷贴疗法被逐渐发展并应用于日常诊疗实践中。
案例分享:穴位敷贴疗法的治疗效果
疼痛缓解
一位患者通过穴位敷贴疗法,成 功缓解了长期的背部疼痛。
穴位敷贴的名词解释
穴位敷贴的名词解释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利用一定的贴敷技巧将药物或贴片贴在特定穴位上,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这些穴位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功能密切相连。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穴位敷贴早在古代就有记载,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穴位敷贴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连接各个组织器官的通道,经络内流动着人体的气血。
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
而穴位作为经络上的特定点位,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
贴敷药物或贴片于穴位上,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穴位敷贴常用的药物有中药、中成药、贴剂等。
中药是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经研制、加工而成的药品。
中成药是指通过中药炮制,常见剂型有丸剂、散剂、颗粒剂等。
贴剂是一种贴敷类型的中药剂型,常见形式有膏剂、贴膏、贴药等。
这些药物往往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养生。
在穴位敷贴中,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足三里、合谷、曲池等。
大椎位于颈部脊柱最高凸点处,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缓解颈肩痛、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对于调理脾胃、助消化、增强免疫力等有显著效果。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中央,可用于缓解手腕疼痛、手指麻木等问题。
曲池位于肘部外侧凹陷处,适用于治疗肩周炎和关节炎等疾病。
穴位敷贴的使用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直贴法、刺激法、点按法等。
直贴法即将药物或贴片直接贴于穴位上,并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刺激法是通过轻柔按摩或按压穴位,增强刺激效果。
点按法则是用手指轻轻按压、磨擦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贴敷方法和穴位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穴位敷贴作为一种非药物侵入性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喜爱。
然而,作为一种传统医疗方法,穴位敷贴也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有哪些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康复。
穴位敷贴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症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贴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1.前天柱穴贴敷:前天柱穴位于手臂内侧,肘尖延长线与掌心相交的位置。
用温水将手臂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前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2.足三里穴贴敷: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下3寸的位置。
用温水将小腿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足三里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3.内关穴贴敷: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的正中线上,掌侧突骨的一横指之上。
用温水将手腕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内关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4.后蒸腾穴贴敷:后蒸腾穴位于足背外翻腰窝中央。
用温水将足背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后蒸腾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5.天柱穴贴敷:天柱穴位于颈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一横指的位置。
用温水将颈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天柱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6.翳风穴贴敷:翳风穴位于肩胛骨下缘与脊柱外侧缘的中间,第三胸椎棘突下一横指的凹陷处。
用温水将肩胛骨上方的皮肤擦拭干净,然后取一张医用贴纸,将贴纸剪成适当的形状,贴敷在翳风穴上,贴好后用力按压一下。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穴位敷贴方法,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穴位可以选择。
贴敷穴位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疾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贴敷的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可以每天贴敷1-2次,每次持续10-30分钟。
在贴敷的过程中要保持坐姿放松,不要过度活动,以免贴敷部位受到影响。
此外,为了增加穴位敷贴的效果,有时还可以在贴敷的过程中使用一些辅助疗法,比如在贴敷前先用温水泡脚、热敷或按摩贴敷部位等。
穴位敷贴技术
临床应用—常用敷贴方法
敷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穴位上,其 范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之,并以纱布、医用 胶布固定。每次敷药的时间宜据具体病症、所用药物而定, 一般来说,在所敷药物干燥后予以换敷较宜。
1/28/2024
临床应用—常用赋型剂
赋形剂能够帮助药物的附着,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因此, 赋形剂选用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保健治疗的效果。现代 穴位贴敷中主要常用赋型剂:
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的药 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 盐水:性味咸寒,能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 并能矫味。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 矫味矫臭。可起到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促使 药物更好地渗透吸收以发挥作用。
1/28/2024
概述—理论依据
理同内治
病从外入、由表达里,即有外治以应之,故先取其外。病 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 能治内。内服汤药与穴位敷贴同样的通过经络“内联脏腑、 外络肢节”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到达五脏 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挥其治疗作用。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 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 治之理。”
《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 百病之始生也,必先舍于皮毛。”
1/28/2024
概述—治疗作用
消瘀散结
穴位贴敷通过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达到活血化瘀、消 肿散结之效。
温经通络
穴位敷贴产生的灼热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之效。
防病保健
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穴位敷贴的方法课件
其他
根据需要可添加适量的 麻油、蜂蜜等辅料,增
强药效和贴敷效果。
贴敷方法
清洁皮肤
贴敷前清洁局部皮肤,保持干 燥。
调制药物
将药物调制为适宜的粘稠度, 以便于贴敷。
敷药
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或纱布 上,然后贴敷在穴位上。
固定
轻轻按压敷料,确保药物与皮 肤紧密接触,并用胶布固定。
贴敷时间与更换频率
时间
根据药物和病情需要,一般贴敷时间为6至8小时,儿童贴敷 时间应适当缩短。
更换频率
根据药物作用和皮肤反应,一般每2至3天更换一次敷料。若 出现过敏、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咨询医生。
03
穴位敷贴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方案
过敏反应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穴位敷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泡 等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穴位敷贴时,应注意过敏反应、皮肤破损等情况,避免在皮肤敏感或破 损的部位进行敷贴。同时,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2
穴位敷贴的操作步骤
选穴原则
01
02
03
04
对应证候
根据病情选择对应的穴位,以 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
局部选穴
选取病痛局部或邻近的穴位, 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疗效
。
05
穴位敷贴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敷贴材料
研究开发具有更高生物相容性和透气性 的敷贴材料,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 效果。
VS
智能敷贴技术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开发能够实时 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和药物释放情况的智能 敷贴,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与证据积累
穴位敷贴法
(二)药物的制作
1、丸剂 2、散剂
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法是指在某些腧穴上敷贴药物,通过药物
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用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腧穴,引起局部皮肤发 泡化脓形成“灸疮”,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 也称发泡疗法。 药物敷贴于神阙穴,称敷脐疗法。
药物敷贴于涌泉穴,称足心疗法。
穴位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有通过皮肤组织对
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物效应,因而有双重 治疗作用。 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 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的分解破坏, 从而使药物保持更高的有效成分,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 还可以避免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一、敷贴药物
(一)药物的选择
1、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姜、葱、白芥子、花椒、
3、糊剂
4、膏剂
5、饼剂
二、操作方法
(一)选穴处方
1、病变局部
2、阿是穴
3、经验穴 4、神阙穴和涌泉穴为常用穴
(二)范围
适应范围广,如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三
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 (二)处方示例 1、面神经麻痹:用马钱子片敷贴在下关、颊车等穴。 2、过敏性鼻炎: 2、支气管哮喘:
穴位贴敷贴产品适应症贴敷穴位
穴位贴敷贴产品适应症贴敷穴位[A型咽炎贴]适应症:急慢性咽炎,发烧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咽干、咽痒症状缓解和辅助治疗。
贴敷穴位:天突穴、大椎穴、廉泉穴。
贴敷时间: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取穴方法:天突穴: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廉泉穴:在颈部正中线与喉结正上方横皱纹交叉处,手指压迫时可感觉到舌根。
[B型鼻炎贴]适应症: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发烧感冒引起的鼻部不适的症状缓解和辅助治疗。
贴敷穴位:迎香穴、大椎穴、印堂。
贴敷时间: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可睡前贴起床揭,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取穴方法:迎香穴: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印堂穴:仰靠坐位取穴,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C型腹泻贴]适应症:肠炎、腹痛、腹泻的症状缓解和辅助治疗贴敷穴位:神阙穴、天枢穴。
贴敷时间: 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取穴方法: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天枢穴:仰卧取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D型祛痛贴]适应症: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扭挫伤、腰肌劳损消炎、消肿、止痛的治疗。
主要用于下肢。
贴敷穴位:直接贴敷于痛点及相关穴位。
贴敷时间: 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E型止咳贴]适应症: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及发作引起的咳嗽、咳痰、哮喘等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或用于三伏三九贴敷治疗贴敷穴位:天突、膻中、肺俞、膏肓、定喘穴、大椎贴敷时间:成人8-12小时,儿童4小时,每次分选2-3 个穴位贴敷,或遵医嘱对医用胶布过敏者慎用。
取穴方法:天突穴: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肺俞穴:俯卧位取穴,先找到第七颈椎(颈部前屈时项部最高骨性突起),再向下数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旁开1.5寸为背俞穴。
穴位贴敷法
PART 06常见意外应急预案
1.过敏 若病人出现局部皮肤异常(如骚痒、发红、水泡)等临 床表现, 应立即停止。用温水洗净局部皮肤, 并严密观察。 若发生全身过敏不适, 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做相应处理。 2.水泡 贴敷处出现水泡, 处理措施同烫伤。
感谢观看
【中医文化 文化传承】
建国以来, 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 大 胆探索, 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 也用于其他疑难病种的治 疗。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 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 果, 不仅有止痛之效而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在科技日新月异 的今天, 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 为穴位贴敷疗法注 入了新的活力, 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 术, 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 用, 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 且使用方便的 器具。
起 源 及 发 展 史
PART 02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
1.初步用于临床。
2.在《灵枢·经脉篇》中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 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 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 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 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 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 先河。
东汉时期
1.《伤寒杂病论》中记载 了烙、熨、外敷、药浴等 多种外治之法。 2.华佗在《 神医密传》中 记载治脱疽“用极大甘草, 研成细末, 麻油调敷极厚, 逐日更换, 十日而愈。”
1.常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以引领诸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祛邪外出。常用 的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乳香、没药、肉桂、细辛、白芷、姜、葱、 蒜等。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2.多选气味醇厚、力猛有毒之品,如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巴豆、 斑螯、蔥麻子、大戟等。
穴位敷贴操作方法
穴位敷贴操作方法
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热敷物,以达到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材料:选择合适的药物或热敷物,如贴膏、贴剂、热敷贴、艾叶等。
2.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可以咨询专业医生或参考相关的中医书籍。
3.清洁穴位:使用清水和肥皂或酒精棉球清洁选定的穴位,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涂抹药物或敷贴物:将药物或敷贴物均匀地涂抹在穴位上,或直接将药物或敷贴物贴在穴位上,保持尽量贴紧。
5.固定穴位:使用透明胶布、纱布或绷带固定药物或敷贴物,确保其不易脱落。
6.根据需要持续时间: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让药物或敷贴物暴露在皮肤上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一整夜。
7.移除敷贴:根据药物或敷贴物的说明,适时将其从穴位上移除,并清洗皮肤。
重要提示:在进行穴位敷贴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确保选择合适的穴
位和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潜在的副作用。
此外,敷贴时应注意避免过强的刺激或损伤皮肤。
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
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穴位敷贴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贴剂或使用外敷方法,达到调整气血、活血化瘀、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等治疗效果。
穴位敷贴具有简单方便、无创伤、安全高效等特点,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
以下将从不同疾病的角度介绍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
一、疼痛相关疾病1.颈肩腰腿痛:颈椎、肩关节、腰椎和股关节等疾病常见的症状是疼痛。
通过在相关穴位上敷贴贴剂,如含胶岩浆等,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2.关节类疾病:如关节炎、关节损伤等疾病,穴位敷贴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穴位,促进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关节软骨、滑液的营养供给,减缓关节炎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3.骨折、软组织损伤:在骨折初愈期或软组织损伤后,通过敷贴贴剂在相应穴位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温度,加速软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减轻肿胀、疼痛等症状。
二、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咳嗽:穴位敷贴的一种外敷方法是敷贴草药贴剂,如荆防败毒散等,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气海、膻中等穴位,可以舒肺化痰,平喘止咳,改善慢性咳嗽症状。
2.哮喘:穴位敷贴可以通过刺激肺俞、胸俞、膻中等相关穴位,调节气机、平喘止咳,缓解哮喘发作,改善呼吸功能。
三、消化系统疾病1.胃痛、腹泻:通过穴位敷贴可以刺激胃俞、关元等穴位,舒缓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提高胃肠蠕动功能,缓解胃痛和腹泻等症状。
2.便秘:穴位敷贴可以刺激大肠经相关穴位,如关元、中极等穴位,促进大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改善便秘症状。
四、泌尿系统疾病1.尿频、尿急:穴位敷贴可以通过刺激关元、气海等穴位,调节膀胱功能,改善膀胱神经调控紊乱引起的尿频、尿急症状。
2.尿失禁:穴位敷贴可以通过刺激如长强、会阴等穴位,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控制力,提高尿液憋控能力,改善尿失禁症状。
五、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穴位敷贴在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中的应用较多,如偏头痛、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
通过在相应穴位上敷贴草药贴剂,如穴位贴剂,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症状。
穴位敷贴PPT课件
其他禁忌
如患有恶性肿瘤、炎症等特殊疾病的 患者,以及皮肤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等情况下 应禁用穴位敷贴。
06
穴位敷贴的研究与发展
研究现状
穴位敷贴的历史渊源
详细介绍了穴位敷贴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穴位敷贴的现代研究
概述了当前关于穴位敷贴的科研进展,包括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 方面的内容。
穴位敷贴的应用范围
其他辅助材料
01
其他辅助材料包括食醋、姜汁、 蒜汁等,这些材料可以增强敷贴 的药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02
另外,为了方便使用,有些穴位 敷贴产品会配备说明书、使用指 南等资料,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敷 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3
穴位敷贴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
确定适应症
穴位敷贴主要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 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慢 性胃肠炎等。在操作前应明确适应症, 避免误用。
。
敷贴操作
将调制好的药物放在选定的穴 位上,用胶布固定,保持敷贴
干燥、紧贴皮肤。
敷贴时间
一般敷贴时间为2-4小时,但 具体时间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
生建议而定。
敷贴后的护理
观察反应
敷贴后应观察皮肤反应,如出 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
及时取下敷贴并就医。
避免抓挠
敷贴后应避免抓挠敷贴部位, 以免损伤皮肤或导致药物脱落 。
历史
穴位敷贴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期 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原理与作用
原理
穴位敷贴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 体经络系统,改善气血循环,增 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敷贴
冬病是指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过敏性鼻炎、冻疮、风湿、类风湿、骨性关节炎,以及冬天手脚冰凉等。
对于这一类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就是“冬病夏治”。
据医书记载,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此时阳气充足,而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多为阳虚之体,而阳气盛的春夏,是阳长阴消之期,阳虚之人顺应这个趋势养阳,效果就会比其它时候更好。
穴位敷贴是用中药打粉,用一些溶剂如醋、生姜、水、酒调和,敷在特定的穴位上,利用药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通过经络脏腑而发挥药理效应,这种刺激可以达到与针灸类似但比针灸更为持久的治疗效果。
穴位敷贴后,冬季该类疾病的发作就会明显减少,症状也会明显减轻,连续三年可以达到治愈的目标,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老人小孩皆宜。
敷贴疗法须知:
1、穴位敷贴后约1—2小时即可自行揭取丢弃,敷贴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小时。
2、敷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瘙痒、发红甚至发泡,有分泌物等现象均属正
常反应。
3、敷贴局部保持清洁,可以洗澡,如有水泡形成,局部可用艾条熏灸,能有效
预防感染,促进水泡吸收。
4、治疗期间(整个伏天)避免游泳、球类等剧烈体育运动,忌食生冷及辛辣食品,
避免受凉。
5、凡患有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过敏性鼻炎、关节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和冻疮的病友在整个夏季可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