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记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核工记

核工记

核工记《核工记》是宋起凤的一篇文章,,其中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则是此诗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全文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显示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和雕刻艺术的精巧。

作品原文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其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

叩钟者貌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作品译文我的四弟得到了一枚用桃核雕刻而成的坠子,全长大约是五分,宽有四分。

桃核上面雕刻着山。

山的低洼处有一座城,城垛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这座城的顶部有一座高楼,楼门敞开着,其中好像有专门负责打更的人,手里拿着鼓槌,冻得瑟瑟发抖。

山脚处建有一座古老的神庙,有三棵松树隐藏着它。

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

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头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人把门敲开。

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左右两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

外面来了一个老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念佛归来的人。

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核舟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核舟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核舟记》原文及注释译文《别云间》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 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àn)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lù)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yǐ)之——珠可历历数(sh ǔ)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j 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

曰:叫。

以:用。

径:直径。

之:的。

为:做,这里指雕刻。

罔不:无不、都。

因:顺着,就着[1]。

势:样子。

象:模拟,仿照,这里指雕刻。

具:具有。

情:神情。

各:各自。

态:姿态。

尝:曾经。

贻:赠。

余:我。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大苏,苏轼。

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大苏”、“小苏”。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最新整理《核工记》原文及翻译教学内容

最新整理《核工记》原文及翻译教学内容

《核工记》原文及翻译《核工记》《核工记》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核工记》文言文】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字词翻译】1、季弟:最小的弟弟。

古代汉语中排行:伯(孟)、仲、叔、季。

2、坠:坠子,一种装饰物。

3、许:左右。

4、广:宽。

5、向背:正面和背面。

6、坳(āo):洼下的地方。

7、雉:(zhì):城墙垛子。

8、历历:分明的样子。

9、颠:顶端。

10、具:有。

11、层楼:高楼。

12、洞敞:大开。

13、类:像。

14、司更:司,管理。

打更。

15、卒:士兵。

16、执:拿。

17、桴fú鼓:鼓槌chuí。

18、不胜:受不了。

19、枕:临,靠近。

20、山麓:山脚。

21、章:棵。

22、户:门。

23、阖:合。

24、应门:应声开门。

25、延纳:接纳的样子。

26、度:揣测。

27、宜:合适。

28、衲:和尚穿的衣服,这里借代和尚。

29、负:背着。

30、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

《核工记》原文及译文

《核工记》原文及译文

《核工记》原文及译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核工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词语解释】宋起凤,字来仪,清康熙时河北人1、季弟:最小的弟弟。

古代汉语中排行:伯(孟)、仲、叔、季。

2、坠:坠子,一种装饰物。

3、许:左右。

4、广:宽。

5、向背:正面和背面。

6、坳(āo):洼下的地方。

7、雉:(zhì):城墙垛子。

8、历历:分明的样子。

9、颠:顶端。

10、具:有。

11、层楼:高楼。

12、洞敞:大开。

13、类:像。

14、司更:司,管理。

打更。

15、卒:士兵。

16、执:拿。

17、桴fú鼓:鼓槌chuí。

18、不胜:受不了。

19、枕:临,靠近。

20、山麓:山脚。

21、章:棵。

22、户:门。

23、阖:合。

24、应门:应声开门。

“核工记”阅读答案

“核工记”阅读答案

“核工记”阅读答案和谐是我们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境界,也是现代的文明指标。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核工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核工记(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

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补充注释(1)雉(zh):城墙垛子。

(2)司更卒:更夫。

司,管理。

(3)桴(f):鼓槌。

(4)章:棵。

(5)应门:应声开门。

(6)延纳:邀请(人)进门。

(7)浮屠:宝塔。

(8)舣:拢船靠岸。

(9)招提:寺。

本义是四方,僧为四方僧,住处为招提僧坊。

(10)须弥:佛经里的高山。

【小题1】、词语解释(2分)(1)长五分许( ) (2)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 )(3)近滩维一小舟。

( ) (4)殆谓是欤!( )【小题2】、句子翻译(2分)(1)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小题3】、文章理解(4分)(1)这篇文章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是一首七言唐诗的意境的再现,你知道是哪一首诗吗?请在横线上填写诗句、作者以及诗歌题目。

取诗,之句。

魏学洢《核舟记》节选和宋起风《核工记(节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魏学洢《核舟记》节选和宋起风《核工记(节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魏学洢《核舟记》节选和宋起风《核工记(节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核舟记》节选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昴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攴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核工记(节选)宋起风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⑦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

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⑧。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文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释】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

①司更卒:更夫。

①桴:鼓槌。

①应门:应声开门。

文言文《核舟记》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核舟记》全文及翻译

为⼤家整理的⽂⾔⽂《核⾈记》全⽂及翻译的⽂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明有奇巧⼈⽈王叔远,能以径⼨之⽊,为宫室、器⽫(mǐn) 、⼈物,以⾄鸟兽、⽊⽯,罔(wǎng)不因势雕橄榄核⼩⾈(乾隆⼆年)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盖⼤苏泛⾚壁云。

⾈⾸尾长约⼋分有(yòu)奇(jī),⾼可⼆⿉(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

旁开⼩窗,左右各四,共⼋扇。

启窗⽽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落⽯出”,左刻“清风徐来,⽔波不兴”,⽯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中峨冠(guān)⽽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卷。

东坡右⼿执卷端,左⼿抚鲁直背。

鲁直左⼿执卷末,右⼿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鲁直现左⾜,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右臂⽀船,⽽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尾横卧⼀楫(jí)。

楫左右⾈⼦各⼀⼈。

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左⼿倚⼀衡⽊,右⼿攀(ba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执蒲葵扇,左⼿抚(fǔ)炉,炉上有壶,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天启壬(rén)戌(xū)秋⽇,虞(yú)⼭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钩画了了,其⾊墨。

⼜⽤篆(zhuàn)章⼀,⽂⽈“初平⼭⼈”,其⾊丹。

通计⼀⾈,为⼈五;为窗⼋;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卷,为念珠各⼀;对联、题名并篆(zhuàn)⽂,为字共三⼗有(yòu)四;⽽计其长曾(céng)不盈⼨。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工记

核工记

龙源期刊网 核工记作者:宋起凤来源:《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6年第05期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②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

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③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④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舣⑤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⑥。

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⑦。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⑧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⑨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⑩于芥子。

”殆谓是欤!(选自《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注释:①宋起凤:字来仪,清康熙时河北人。

②桴:鼓槌。

③延纳:请进。

④维:用绳拴着。

⑤舣:拢船靠岸。

⑥高阜钟阁踞焉:高高的土山上有一个钟阁蹲在那里。

阜,土山。

⑦睡足徐兴乃尔:睡足以后慢慢起身之状。

兴,起身。

乃尔,如此这般。

⑧隐:靠着。

⑨殊致:不同的情趣。

⑩须弥:佛经里的高山。

宋起凤《核工记》原文及鉴赏

宋起凤《核工记》原文及鉴赏

宋起凤《核工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宋起凤《核工记》原文及鉴赏【导语】:〔明〕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核工记翻译]核工记

[核工记翻译]核工记

[核工记翻译]核工记核工记篇(一):核工记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22—27题。

(14分)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羞塞冻丕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敞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轶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②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注①浮屠:塔。

②招提:寺院的别称。

22、本文所记微雕世界是张继名诗《》意境的具体化、形象化。

(1分)23、本文的记叙井然有序,由至,由中心到边缘,杂而不乱。

(2分)24、与“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A.“容纳高山于芥菜子,大概说的是对的吧!”B.“容纳高山于芥菜子,大概说的就是这吧!”C.“容纳芥菜子子高山,大概说的就是这吧!”D.“容纳芥菜子于高山,大概说的是对的吧!”25、本文所记微雕世界的重心凝聚在两处:一是,一是。

两处画面在人物情感刻画上都突出一个“ ”字,完成了对张继诗意境的体现。

(3分)26、就上面划线句子选一例,说明本文在写作上的成功之处。

(3分)27、文章第二段就前文所记事物重新作了罗列,这样是否重复罗嗦谈谈你的评价。

宋起凤《核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起凤《核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起凤《核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羞塞冻丕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敞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轶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②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注①浮屠:塔。

②招提:寺院的别称。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楼门洞敞(大开)B、形若渐寤然(睡着)C、计人凡七(总共)D、殆谓是欤(大概,恐怕)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形若渐寤然若听茶声然B、睡足徐兴乃尔乃不知有汉C、若为佛事夜归者不足为外人道也D、高阜钟阁踞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在下列语句中补上省略的词语。

山坳插一(座)城。

4.文中写了七种人,神态情趣各有鲜明的特征。

按要求分别摘录描写下列人物动作、情态的句子并翻译。

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翻译:(司更卒)拿着鼓槌在打鼓,好像受不住寒冻的样子。

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翻译:(叩钟者)很舒畅,很得意,睡足觉后慢慢起来才表现出那个样子.。

5.本文采用了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桃坠上所刻的山坳的城,山麓的寺,核侧的塔,山顶的星月以及山下的浪潮。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核工记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核工记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核工记(清)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拗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②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

老松隐蔽三章③。

松下凿双户,可开阔。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④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nà),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寐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⑤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与!【注释】①雉:城墙垛子。

②桴fú:鼓槌。

③章:棵。

④延纳:请进。

⑤舣yǐ舟:拢船靠岸。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城巅具层楼()②有客凭几假寐()③山顶月晦半规()④计人凡七()⑤俱一一肖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①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②殆谓是与!3.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显示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和雕刻艺术的精巧,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试作具体分析。

《核工记》阅读答案.doc

《核工记》阅读答案.doc

《核工记》阅读答案小编今天整理了清朝宋起风的《核工记》供大家练习, 希望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有所提高。

【原文】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椁鼓,羞塞冻丕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敞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 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轶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

叙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古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 城一,楼一,招提②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译文】我的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用桃核做的坠子,长五分左右,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反面都是山•山坳中间有一座城, 城墙垛子可以清楚地数出来•城墙顶上有座楼,楼门大敞着,里面有一个人•他像专门打更的士兵,手里拿着鼓槌,冻得瑟瑟发抖.山脚处建有一座古老的神庙,有三棵松树隐藏着它•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头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人把门敲开•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左右两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外面来了一个老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念佛归来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好像听到慢慢的脚步声•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意思(1)长五分许:大约(2)雉历历可数:一个个(3)若寒冻不胜者:承受(4)若为佛事夜归者:好像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核工记》阅读答案

《核工记》阅读答案

《核工记》阅读答案读文言文(说明文)《核工记》,回答10——14题(14分)核工记(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

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补充注释(1)雉(zhì):城墙垛子。

(2)司更卒:更夫。

司,管理。

(3)桴(fú):鼓槌。

(4)章:棵。

(5)应门:应声开门。

(6)延纳:邀请(人)进门。

(7)浮屠:宝塔。

(8)舣:拢船靠岸。

(9)招提:寺。

本义是四方,僧为四方僧,住处为招提僧坊。

(10)须弥:佛经里的高山。

【小题1】、词语解释(2分)(1)长五分许()(2)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3)近滩维一小舟。

()(4)殆谓是欤!()【小题2】、句子翻译(2分)(1)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小题3】、文章理解(4分)(1)这篇文章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是一首七言唐诗的意境的再现,你知道是哪一首诗吗?请在横线上填写诗句、作者以及诗歌题目。

取诗“,”之句。

《》(2分)(2)计人凡七:四,一,一,一。

核公记文言文

核公记文言文

核公记文言文1. 核木记文言文全文翻译不是《核木记》,没有这样一篇文言文,应该是《核舟记》。

核舟记【明】魏学洢【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今亲睹之。

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嘻,技亦灵怪矣哉!——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译文】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

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六年级下册课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课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课文翻译六年级下册课文翻译《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编辑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课文核舟记翻译,一起来看看吧!核舟记课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我必疑其诳。

乃今亲睹之。

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翻译:明朝有个有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工记》原文及翻译《核工记》《核工记》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核工记》文言文】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字词翻译】1、季弟:最小的弟弟。

古代汉语中排行:伯(孟)、仲、叔、季。

2、坠:坠子,一种装饰物。

3、许:左右。

4、广:宽。

5、向背:正面和背面。

6、坳(āo):洼下的地方。

7、雉:(zhì):城墙垛子。

8、历历:分明的样子。

9、颠:顶端。

10、具:有。

11、层楼:高楼。

12、洞敞:大开。

13、类:像。

14、司更:司,管理。

打更。

15、卒:士兵。

16、执:拿。

17、桴fú鼓:鼓槌chuí。

18、不胜:受不了。

19、枕:临,靠近。

20、山麓:山脚。

21、章:棵。

22、户:门。

23、阖:合。

24、应门:应声开门。

25、延纳:接纳的样子。

26、度:揣测。

27、宜:合适。

28、衲:和尚穿的衣服,这里借代和尚。

29、负:背着。

30、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

31、踉liàng 跄qiàng:走路匆忙不稳的样子。

32、如:到……去;参加。

33、佛事:佛教的各种活动,如诵经、祈祷等。

34、对:并峙。

35、陀:小和尚。

36、闻:听见。

37、仆仆:奔走劳顿的样子。

38、浮屠:宝塔。

39、半黍:半分长。

40、维:系。

41、凭几jī:靠着茶几。

42、假寐:不脱衣服睡觉。

43、渐:快要。

44、寤wù然:睡醒的样子。

45、拥:抱着。

46、嘘:吹。

47、盖:表示推测,大概。

48、茗:茶。

49、舣(yǐ)舟:船靠岸。

50、当:正对。

51、阴:背面。

52、阜fù:土山。

53、踞:蹲。

54、爽爽:高明卓越的样子。

55、徐兴:睡足以后慢慢起身之状。

兴,起身。

56、乃尔:如此这般。

57、月晦huì半规:月亮昏暗呈半圆形。

58、杂:夹杂。

59、候:征兆。

60、计:统计。

61、凡:共。

62、招提:佛寺。

63、人事:人之所为,人的活动。

64、各殊致殊意:情态各不相同。

65、并:一并具有。

66、肖xiào:模仿。

67、纳:容纳。

【《核工记》全文翻译】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

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

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

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

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

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

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

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啊。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

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

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计算整个桃坠,总共有七个人: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小童,一个士兵。

宫殿房屋器物用具共有九个:分别是:一座城,一座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个。

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

而人的活动例如传递更次,报知天亮,候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茶几,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并且具有其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佛语说:“容纳高山于芥菜子,”大概说的就是这吧!——————————————附:《核工记》文言文阅读答案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

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

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

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 ,”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

”殆谓是欤!补充注释(1)雉(zhì):城墙垛子。

(2)司更卒:更夫。

司,管理。

(3)桴(fú):鼓槌。

(4)章:棵。

(5)应门:应声开门。

(6)延纳:邀请(人)进门。

(7)浮屠:宝塔。

(8)舣:拢船靠岸。

(9)招提:寺。

本义是四方,僧为四方僧,住处为招提僧坊。

(10)须弥:佛经里的高山。

1.词语解释(2分)(1)长五分许()(2)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3)近滩维一小舟。

()(4)殆谓是欤!()2.句子翻译(2分)(1)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2)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3.《核工记》文章理解(4分)(1)这篇文章所记桃核工艺品的微雕世界是一首七言唐诗的意境的再现,你知道是哪一首诗吗?请在横线上填写诗句、作者以及诗歌题目。

取诗“ ,”之句。

《》(2分)(2)计人凡七:四,一,一,一。

(填写人物身份)(2分)4.问题探究(4分)(1)本文描写在一个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说明顺序井然,杂而不乱,条理清晰,主体部分是按照由至、由至、由中心至边缘的空间顺序说明的。

(2分)(2)文章开头交代“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有什么作用?(2分)5.、比较阅读(2分)《核工记》与《核舟记》相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相似之处:不同之处:答案: 1.(1)左右(2)清楚、分明(3)用绳栓着(4)恐怕,大概2.(1)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打鼓,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2)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3.(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2)僧、客、童、卒4.(1)由上至下,由内及外。

(2)、桃坠形体之小与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奇巧”。

桃坠“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说明桃坠体积之小,显示了桃坠工艺品的精巧。

结尾“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隐几,煎茶,统为六。

”众多人、物、景、人事都是雕刻在“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坠上,这种对比充分说明了桃坠的巧夺天工。

5.相似处:(1)皆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2)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3)主体部分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雕刻品,先整体后局部;(4)两文都有观察细致、说明生动的特点;(5)在客观描述中不乏作者丰富的想像。

不同处:说明对象有别:一为核舟,突出“苏轼泛舟赤壁”的主题;一为桃坠,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