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北京大兴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和答案

2024届北京大兴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和答案

2024北京大兴高三(上)期末语文2024.1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不少传播学者认为,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

在这方面,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代表性。

例如,林雄二郎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

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另一位学者中野收用“容器人”这一形象说法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

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其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互相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变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信息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电视人”和“容器人”概念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评的基础上的。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23.0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

在这一事实前提下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现当代文论的产生背景,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

尽管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整理国故的内在驱动,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学经验的异域激荡。

但平心而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

而其后的半个世纪里,苏联的文学理论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世界的诸种文学理论纷至沓来。

一时间,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俨然成为这些理论的试验场。

实际上,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范围以及存在的局限,不可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包打一切。

因此,这期间的新潮迭起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建设而言,却是丧失了一段自主发展和民族化转型的宝贵时间。

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原意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至今没有一套自主自足的理论体系,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

毕竟,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那些伴随时代变迁已经走入历史的理论和概念也没有激活的必要。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高三语文注意:本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调研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情感腹语”:为什么自己杯里的咖啡更香浓?①为什么人们会对与自己相关的产品产生不同的反应呢?也许,这与“自我优先效应”有关。

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最近发现,不具有实质含义的任意视觉符号刺激(如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一旦与我们自身联系在一起,就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②在一项典型研究中,研究人员设置了两个任意刺激,一个与自我有关,而另一个则与朋友或其他人有关。

研究人员要求坐在实验室里的参与者在看到与自己有关的刺激时尽快按下一个按钮(可能是蓝色三角形),在看到与别人相关的刺激时(可能是黄色正方形或红色圆形),就按下另一个按钮。

许多此类研究的结果表明,与自我相关的对象会很快被优先化:即比起那些与他人相关的刺激,你会更早看到它们并更快做出反应。

换句话说,它们变得更加突出,因为它们与你相关,或者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你。

③我怀疑,当消费者看到写有他们名字的一次性咖啡杯或可乐瓶时,类似的现象也很有可能发生。

出于同样的原因,寿星大概也会觉得端上桌的生日蛋糕味道更好。

④你会特别钟爱哪个杯子吗?我最喜欢的是一只一侧画着卡通猪、一侧画着小鸡的橙色杯子,每天早上我都会用它来给自己做一杯卡布奇诺。

如果我发现它还躺在洗碗机里,就会很生气。

当然,无论用什么杯子喝咖啡,咖啡都是一样的。

但不知何故,用我最钟爱的杯子喝咖啡的体验让我感觉不一样,连带着这杯咖啡的味道都不同了。

⑤在某种程度上,“自我优先效应”也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用你最喜欢的杯子喝饮料时味道总是更好。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感觉移情”,有时也被称为“情感腹语”,这一概念是半个多世纪前由北美传奇商人路易斯·切斯金首次提出的。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

历史是对过去的讲述,无比巨大、混沌一团的过去中被赋予了秩序和意义并且被讲述出来的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才是我们所说的历史。

从过去中选择原料、组织模型和生产历史,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智力活动,而对历史的生成、演变、发展和应用这个过程进行考察的学科就是历史学。

既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对所使用的历史本身进行考察,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适当地使用而不是滥用或错用历史,就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

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就是历史学家的美德。

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求真”。

然而求真不是美德,求真是历史的本性。

没有人会说他讲述的历史不够真实,所有人在使用历史时都深信或至少宣称这个历史是真实的。

这是由历史在人类精神活动中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讲述真实的过去、忠诚于事实,是历史唯一的特性。

当然,许多曾经被认为真实的历史,后来逐渐被排除在历史之外,而归入神话、伪史或编造。

历史学的历史表明,太多的历史都已被剔除在历史之外,过去的许多历史知识现在已经被归入神话或伪史。

各个文化、各个时代的大多数历史学家都秉持求真的职业精神,然而他们还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制造神话与伪史。

求真几乎可以等同于历史学的职业本身,还不能说是一种品德。

那么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呢?历史学家有三大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

因为历史如此有用,生产伪史、篡改历史、制造遗忘,以及滥用或错用历史,就是历史应用的基本形态之一。

过去当然是确定无疑的、已经发生的、唯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因眼前的需要而把过去那个“唯一”改写为“多种”。

我们所知道的过去就是多种多样的、非常复杂的,充满了可能性,是基于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人的需要而反复改写的结果。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下面古诗的下画线部分,表达的是()A)作者的感慨B)作者的愤怒C)作者的悲痛D)作者的怅惘2.下列人物中,与《红楼梦》无关的是()A)宝玉B)黛玉C)葫芦娃D)迎春3.古人云:“吃书三百两,谓得真味。

”这里的“三百两”是()A)钱的单位B)书的篇数C)重量单位D)不知所指二、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2.请谈谈你对《破土》中“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的理解?3.解释“诗以言志,文以绘情”这句话的含义。

三、作文题请根据以下内容,选定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 题目一:读书使人明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 题目二:如何看待当代青年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消费习惯? 3. 题目三:如何理解“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作者的感慨C)葫芦娃A)钱的单位二、问答题1.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伟大小说家、文学家、评论家、思想家,是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用尖锐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懦弱。

同时,鲁迅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文学作品影响深远,被誉为“百年不朽之文豪”。

2.“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表达了因果定理的普遍性。

爱情与仇恨都是有原因的,都源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与矛盾冲突。

爱情通常是由心灵相互吸引、情感共鸣而产生的,而仇恨则是由互不相容的情绪、冲突所衍生出来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情感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要深入挖掘情感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才能真正理解和面对自己的内心。

3.“诗以言志,文以绘情”是一种文学创作理念。

它强调了诗歌是表达诗人内心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思想感情的抒发;而文学作品则是通过绘画般的描绘方式来展示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诗歌注重抒情表达和意蕴的深远,更重视形式的精美与音韵的和谐;文学作品注重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更注重讲究策划剧情的合理性。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
2.(10分)阅读短文,判断正误. 正确(√)错误(×)…
3.(10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4.(10分)简答题详细回答……
二、写作
1.(20分)作文题目题目:……
2.(10分)修改句子错误原句:…… 修改后:……
三、诗词赏析
1.(15分)阅读以下诗句,回答问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问题:……
2.(15分)鉴赏以下古文句子,理解其意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四、答案
1.阅读理解答案: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2.写作答案:
1.答案
2.答案
3.诗词赏析答案:
1.答案
2.答案
以上是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认真答题,祝你们取得优异成绩!。

2024北京丰台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丰台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上)期末语文2024. 01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是理解屈原人生境界和价值观最重要的资料。

屈原在《离骚》开篇提到,他的父亲以“正则”为他命名,说明父亲希望他把“公正无私”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说屈原“正道直行”。

正道直行首先是正直,正直就是处事公正,不苟且,不徇私,不自私自利和投机取巧。

《离骚》也恰恰展示了一个正直的君子在蒙受不白之冤后勇敢的抗争过程,“正”“直”二字多次出现其中,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作为一个正道直行的人,屈原对自己的才德充满自信,也对楚王任用群小的现实强烈不满。

他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有一个“选贤与能”“举直而错诸枉”(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的公正的社会运行机制,他希望在楚国有公平和正义,那些正道直行的人受重视,而枉道邪行的人被抛弃;但是楚国的现实政治正好相反,小人当道,奸佞得志,这引起了屈原的强烈不满。

屈原在《离骚》中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把楚国带上歧路的当权者。

屈原把爱国与自己价值受到尊重结合起来,通过对自己命运的不平之鸣,体现他的爱国情怀。

这种爱国主义建立在“正道直行”的基础上,因而具有极强的正义性。

《离骚》中体现的屈原的精神品质,还表现为九死不悔的底线意识....。

《离骚》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对于屈原来说,受重用则正道直行,追求理想;被放流则严守底线,毫不动摇。

坚守底线,归根结底,就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人,做一个诚实的人。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一个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重要概念,是主观情志与外界客观物象相撞而契合的产物,其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将“意”和“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而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第一次将“意”和“象”合为一词而又引进文学理论,使它具有了美学意义。

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象的营构是艺术家们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步骤,是“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间环节,即“意象”成为现实生活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在艺术欣赏中,“意象”也起着一个读者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桥梁作用,读者要运用自己的还原能力、再创造能力去复现、补充甚至丰富作品中的“意象”。

“意象”作为一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概念、范畴,它经历了由哲学、文化概念向文艺理论和美学范畴演变的过程。

以“意象”品评文学作品,更能准确地表述作家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作品中的形态与情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快感。

总之,“意象”是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或者说是显现在具象中的意味,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一种在一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体。

“意象”如同是组件、基础、构架,不同的“意象”有机结合而组成文学作品,作品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也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而来。

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沉浸在“意象”的海洋之中,“意象”也成为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取材于雷江红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意境为什么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首先在于它含有生动的形象。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出风雪对万物的摧残。

“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情状。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伤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

与首联有呼应效果。

2.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做赏析。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属于口头艺术,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广泛传唱,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让人。

A.结晶薪火相传焕然一新B.结晶口耳相传耳目一新C.积淀薪火相传耳目一新D.积淀口耳相传焕然一新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a 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b 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c《左传》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在叙事中敢于(),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它的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权势者暴虐淫侈的行为,也()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d《左传》中人物众多,写来无一不形象鲜明。

这部书甚至通过连续记载人物的事迹,描述了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

比如,对晋公子重耳的描写,他颠沛流离在外十九年。

在战争中,老谋深算,决胜于帷幄,显示了卓越的才略,这不是很可以看到其性格发展的脉络吗?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微言大义直言不讳表彰B.微言大义和盘托出彰显C.言近旨远直言不讳彰显D.言近旨远和盘托出表彰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a 处“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与“据传来源于为孔子所撰的《春秋》”语义一致。

B.b 处标点使用完全正确。

C.c 处“这一精神”指“一字暗含褒贬”。

D.d 处使用双重否定句,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3.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第二段画横线处填入7句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到了秦国,秦人妻以怀嬴,奉匜沃盥以后,他曾情不自禁地“挥之”,引起怀嬴愤怒。

②开始时,他是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落魄公子,曾乞食于“野人”,“野人”以大块泥土与之,他便沉不住气,大怒,“欲鞭之”。

_语文丨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_语文丨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现代文阅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读。

材料一:王昌龄《出塞》(其一),之所以引起争议,就是因为它的后面两句,把豪情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了。

意境艺术最忌直接抒发,一旦直接抒发出来,把话说明了,意境就消解了,或者转化为另一种境界了。

这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另一种艺术境界,至今我国的诗学还没有给它一个命名,使之成为一种范畴,它不以意境的含蓄隽永、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特点,它的特点不是意境式的温情,而是激情,其想象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

关键在于其直接抒发的情感与理性拉开了距离,17世纪的诗话家将之总结为“无理而妙”。

中国诗中直接抒发的杰作也比比皆是。

但是,直接抒发容易流于直白,也就是流于“议论”。

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所以引起争议,就是因为其多少有点抽象。

但是,并不是所有类似议论的诗句都是命中注定流于抽象的,如李白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又如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等。

我国古典诗话曾经把这个问题提到理论上来总结,最早是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卷一中说:“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为语。

至如义山‘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李商隐《瑶池》),则又无理之理,要进一层。

总之诗不可执一而论。

”这里说的“无理而妙”,“理”是与人情对立的,与一般的物理、事理之“理”有根本的不同,主要是与情相对立的“实用理性”。

明代钟惺、谭元春读李益《江南词》中的“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以为其好处是“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翻得奇,又是至理”,就隐约提出了理论上的“情”与“理”的关系:于情“真切”,乃为“至理”,但又是“荒唐”之想;“无理而妙”,超越通常的“理”,才是“妙语”,结论是“无理之理”。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究竟什么是意象思维?严格地说,它指的是诗人用审美的态度来观照世界和观照自我,将既已获得的人生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并显现为审美意象的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人的心理感受及各种联想、想象活动,是相当复杂而又费解的。

为简要说明起见,姑且用两句话来概括其基本的运作方式,一句叫“运意成象”,再一句叫“观物取象”,后者从属于前者,故总体上仍当以“运意成象”为标志。

“运意成象”的前提,自当是有“意”可运,也就是有诗人真切的情意体验在,需要借托物象加以展现。

这“意”又从何而来呢?不是来自神秘的“天启”,亦非出自恍惚莫名的“灵感”,从源头上讲,它就起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遭遇,是外界事物触动人的心灵世界所引发的诸种活生生的感受。

更确切地看,应是心物交感的双向作用——外来的刺激与主体的回应交相感触,于是有各种情意体验生成。

唐代古文家韩愈曾用“喜怒哀乐不得其平”来形容人心受外物触发后的心理波动状态,并以“不平则呜”来提示文学创作因心理波动而发生的自然规律,其实也便是根据这个原理。

然则,是否将内心引发的情意体验直接宣示出来,就成为诗了呢?是又不然。

人们在受到外界各种事象的刺激时,其当下引发的感受虽较鲜活,却易于失之肤浅,必须有一个沉淀和积累的过程,让其在心灵深处渐渐发酵、孕育、胚胎以至成形,使那些仅限于一时、浅表意义的感受剥落殆尽,而那些具有长久、深沉意蕴的体验得以积存下来,并不断得到拓展与加深。

如果我们把现实人生中的心物交感视为情意体验产生的基础,则从内心的积淀、酝酿到最终宣发的过程,便构成了由现实人生体验向诗性生命体验转化的重要桥梁,不可不加注意。

情意体验由初发经过积累与深化,到了需要宣泄的时候,又该如何来宣泄呢?作为诗歌艺术的创造活动,那必须是一种诗意的宣泄方式,即借助审美的形态来作表现,以使自己内在的情意体验能诗意地传递给别人,且让人获得感同身受的艺术效果。

新高考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陶瓷艺术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内续的表达特征与外延的形象表现之中。

就内续表征而言,不同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情感不尽相同,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像及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更呈现出对美表达切入点不同而形成的多重视角。

就外延形象而言,则传递出雄浑、典雅、洗练的传统审美旨趣和民族情怀,是时代背景下对审美理念的延续、择取及阐释。

特别是彰显时代特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以艺术为形式对文化属性的深刻呈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复读与时代表达,以此进行深层次引导,促使观者得以感受到美,明确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形成美学心理的定向感知方向。

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

正如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通过品味陶瓷艺术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语境与民族共性。

翻开中国陶瓷史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每一次进阶,器型、纹饰、材质的创新与发展,都与历史诸阶段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

从陶瓷器物的造物理念来看,早期的陶瓷造型追求“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审美境界,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符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儒家追求中庸之道,其反映在陶瓷造物上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心态与中庸之道的融合,这一理念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器物逐渐发展成为和谐对称的器物体系。

至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陶瓷的器型构造讲求圆润感和无违和感,特别强调去棱角的造型设计理念。

由此可见,传统技艺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旨趣的内涵,更在延续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摘编自成珊珊《论陶瓷艺术的美育特性——以景德镇为例》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瓷与玉之间存在着无可置疑的隐喻关系。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近年来,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亟待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一、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1.雾霾天气频发。

由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污染源排放,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

这些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2.水污染问题突出。

我国部分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水体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3.土壤污染不容忽视。

我国土壤污染面积较大,部分地区污染物超标,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

二、政府采取的措施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政府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监测。

政府加大了环境监测力度,提高了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3.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政府通过媒体、教育、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4.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三、我国环境保护的前景1.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我国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环境污染。

3.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我国正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4.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上面的文章,请完成以下题目:1.文章第一段中,“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污染源排放B.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C.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D.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文章第二段中,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形势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雾霾天气频发,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危害B.水污染问题突出,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C.土壤污染不容忽视,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D.以上三项都是关于环境污染形势的准确表述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023-2024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济南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

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里亚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

“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

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

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

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

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

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

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

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

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

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

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

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

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

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

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

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tá)B. 恣意妄为(zì)C. 落英缤纷(bīn)D. 雕梁画栋(diā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B.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C.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D.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3. 下列词语中,与“坚持不懈”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遇难而退B. 持之以恒C. 朝三暮四D. 半途而废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片湖泊,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的蓝。

B. 这本书,犹如一位智者,引领我走进知识的殿堂。

C.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温暖了整个房间。

D. 她的歌声,如同夜莺,在树林中回荡。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我渴望能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B. 我想要去旅行,看看世界的美好。

C. 我希望拥有一双翅膀,飞向远方。

D. 我梦想着有一天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生活的小说。

B.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神话小说。

C.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一部以宋江为主角的武侠小说。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以诸葛亮为主角的战争小说。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B. 畸形发展C. 落落大方D. 满载而归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今天怎么了?”他问。

B. 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历史书。

C. “这个苹果很好吃。

”他说。

D. 他告诉我:“明天下雨,记得带伞。

”9. 下列句子中,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读完后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4届黑龙江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黑龙江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因为你首先要知道这本书是否是你需要的。

譬如,你一定要知道,在读的到底是虚构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抒情诗),还是某种传递知识的论说性书籍。

几乎每个读者在看到一本虚构的小说的书名时都会认出来,会认为要分辨这些并不困难——其实有时并没有那么容易。

你要先检视这本书,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序言、摘要等。

如果这本书有书衣,要看看出版者的宣传文案。

这些都是作者在向你传递讯号,让你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

如果读者忽略了这一切,却答不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问题,那他只该责怪自己了。

事实上,他只会变得越来越困惑。

如果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他从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他根本就不可能回答随之而来的,关于这本书的其他问题。

一本书都有一副骨架,当它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

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知道掌握一本书的架构是绝对需要的,这能带引你发现阅读任何一本书的第二及第三个规则。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这就是说你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

这跟说出这本书是什么类型是不同的。

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干什么”的主题,整本书就是针对这个主题而展开。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唐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中亚位处亚欧大陆的中部,古往今来都是联通东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枢纽。

早在魏晋之际,中亚粟特人便进入我国中原地区从事商贸活动,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

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约在我国唐朝时期达到顶峰。

在东来西往中,唐朝文化也被带进了古代中亚,进而影响中亚文化的发展。

②唐朝建立之初,即有中亚康、安、石、曹等国来献方物,主动与唐王朝取得联系。

太宗贞观十六年,又有史国来朝献。

中亚诸国在唐初的朝贡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政治上他们是臣属于西突厥的。

高宗显庆二年,唐军灭西突厥。

此后,葱岭以东的西域、葱岭以西中亚至波斯的大量政权纷纷归附唐王朝。

显庆三年,唐朝设置安西四镇,进一步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③调露元年(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对安西发起军事行动,被裴行俭挫败。

事毕裴行俭留安西都护王方翼镇守,使其修筑碎叶城以巩固对西域的防卫。

根据《新唐书》记载,新修的城池“立四面十二门,皆屈曲作隐伏出没之状”。

这种“四面十二门”的构造是中国古代城镇建筑的典型特征,即方形围城,基本仿照长安城的建制。

当时“西域诸胡竞来观之,因献方物”。

宏伟的碎叶城想必给了他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随着参观的外族人增多,唐朝的建筑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访国城镇的修建。

④中亚地区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较深,多使用金银器具。

大食兴起后,逐步控制中亚地区,伊斯兰教不允许使用金银器,陶瓷制品于是大范围流行。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解析(新高考Ⅱ)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解析(新高考Ⅱ)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解析(新高考Ⅱ)语文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就自然能达到”说法绝对。

材料二第二、三段提到“优秀的作家体自然之道来创作作品”“在创作活动中人与自然的交融汇合”等,可见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需要诸多因素,并非只需要创作技巧。

故选D。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但可以通过算命占卜去知晓天机并由此改变命运”说法错误。

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为“就是冥冥当中似乎有一种主宰我们的力量,它法力无边,让我们无法摆脱,只能通过《易经》算命占卜去知晓天机”,并没有说能够“改变命运”。

故选B。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与论据关系的能力。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的是人与天地间的规律,体现了“德性之天”,可以作为“天人合一”的论据。

B.“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体现的是“艺术作品既源自自然,又参赞化育,造于自然,以笔补造化”,可以作为“天人合一”的论据。

C.“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思是描绘难以描绘的情景,要写得生动得如同在眼前一样;蕴含的旨趣要深远,要表现为弦外之音。

这是对创作方法的讨论,不可以作为“天人合一”的论据。

D.“挥毫但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是指优秀的作家体自然之道来创作作品,可以作为“天人合一”的论据。

故选C。

4.①作者首先从“天”的意义出发,指出孔子讲到的“天”除了“自然之天”,还有“命运之天”和“德性之天”。

②其次分别分析了何为“命运之天”和“德性之天”。

③再次分析了中西方对“天”的不同观念,从而引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④最后对“天人合一”的两种模式进行了介绍。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五段。

①首先,作者在第一段从“天”的意义出发,如“接受过科学教育的现代人,一谈到‘天’,可能想到的就是头顶上的那片天空,那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宇宙或者自然”,接着指出“孔子在讲到‘天’的时候,除了‘自然之天’,还有其他两个意思:‘命运之天’和‘德性之天’”。

普通高中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普通高中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转载注意事项及说明: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考历史的考生加30分钟40分。

2。

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__▲__,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世界。

貌似健全的躯体▲充满虚假的自信,▲地在外部世界闯荡,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满足。

A。

遮蔽往往踌躇满志 B。

遮盖往往意气风发C.遮蔽常常意气风发D.遮盖常常踌躇满志2。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B。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企业家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因一时一事的干扰因素而裹足不前,而应者眼长远,拿出更多、更好适合广大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

B。

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有坎何,但我们要抱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成功。

C。

尽管工作很忙.但“偷得浮生半闲日.......”,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也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喜欢足球和排球。

D.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品性随和,“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体现了他既欣赏“山中”,又欣赏“朝中"洁身自好的高雅情操.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艺术大师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

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①只闻大师之名,不读大师之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②比之大师孤独的“存在”,更有意义的乃是其智。

费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③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④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文明一路前行⑤而必须经由我们的手推广普及、弘扬传承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转载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考历史的考生加30分钟40分。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__▲__,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世界。

貌似健全的躯体▲充满虚假的自信,▲地在外部世界闯荡,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满足。

A.遮蔽往往踌躇满志B.遮盖往往意气风发C.遮蔽常常意气风发D.遮盖常常踌躇满志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企业家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不因一时一事的干扰因素而裹足不前,而应者眼长远,拿出更多、更好适合广大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

B.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有坎何,但我们要抱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定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挂云帆济沧海奋斗,取得成功。

C.尽管工作很忙.但“偷得浮生半闲日.......”,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也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喜欢足球和排球。

D.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品性随和,“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体现了他既欣赏“山中”,又欣赏“朝中”洁身自好的高雅情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艺术大师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

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①只闻大师之名,不读大师之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②比之大师孤独的“存在”,更有意义的乃是其智.费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③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1 / 9④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文明一路前行⑤而必须经由我们的手推广普及、弘扬传承A.⑤③①④②B.③⑤①②C.⑤③①④②D.⑤②④①5.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时间先后排列:平旦、晡时、日中、日人、人定B.官职被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C.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麾下、丈人、先考、夫子D.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茈:秀才、进士、举人、探花、榜眼、状元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小题。

顾成传顾成,字景韶。

祖父操舟江淮间,居江都,为诸大贾纪纲。

诸顾率.负气好事,号“拳棒顾”。

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自文其身,欲入水以御龙罔象①。

有盗入其舟,同舟震去,成独持短兵斗盗,盗披靡走。

事张士诚不乐,来归,常持伞盖,待上出入。

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奋斗入城,众不继,为其所缚。

成绝缚,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

青军②据扬州,成以母在扬州,往说之降,不得,以计将母亡去。

历从中山、开平战功,升金吾卫副千户。

洪武元年,扈从陈州,舟胶.,负舟而行,上壮之,即日升坚城卫指挥佥事。

从临江侯时西取蜀道,调成都后卫总帅守之,禽妖贼王玄保于重庆。

太祖名其省曰“四川”,隶以贵州归附诸蛮,以成为贵州卫指挥佥事。

九年,先后讨平瓮傍、洛邦、洛河、鼓组诸叛蛮。

蛮中慑成,呼为“老虎”,以止儿哭。

十四年,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守普定,为留后。

出兵克西堡,尝生擒十八人,斩其十七,纵一人归,曰:“吾夜二鼓杀汝”。

夜二鼓,乱鼓角以击之,贼俱喙走,追败之,悉平普定所隶诸蛮。

十七年,平河黑等十余寨,降尾洒蛮酋乃马之众。

土官阿宗来攻普定,成深入,屡败之,其党杀阿宗以降。

立普定为卫,析三州六长官司分制之。

升镇国将军,征康佐叛蛮阿老诸寨洞。

二十七年,平都匀、丰宁等寇,升骠骑将军都督府佥事。

佩征南将军印,征水西叛寇,斩其酋居敬德。

已而西堡及诸夷复叛,诛其叛首,余众悉降之。

建文初,为右都督从长兴侯耿炳文北伐,败真定,被执。

燕王解其缚,命辅世子居守北平。

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燕王即位,封镇远侯,镇贵州如故。

时高煦有篡嫡意,成上书内宁以防北虏,亦请早建东宫,上嘉纳之。

召还,复遣镇贵州如故。

成卒年八十有五。

成履行阵,被创弗却,料敌制胜,百不爽.一,身至大将,不以富贵骄人。

在镇之日,蛮彝2 / 9生祠之,及卒,吏民哀恸。

(选自查继佐《罪惟录》,有删节) 注:①罔象:传说中的水怪。

②青军:元末,张明鉴在淮西聚众,以青布作为旗号,称为“青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顾率.负气好事率:轻率B.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间:机会C.舟胶.,负舟而行胶:搁浅D.百不爽.一爽:差错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拈的一项是(3分)A.有盗贼袭击顾成的坐船,同船人纷纷逃走,只有顾成和他们短兵接战,击退了歹人。

B.青军占领扬州,把顾成之母作为人质,胁迫其投降,顾成不为所动,用计策带着母亲逃走了。

C.顾成镇守普定,土官率军来犯。

顾成屡挫敌军,土官的党羽杀死首领,向顾成投降。

D.顾成北上作战被浮,燕王不但释放了他,还委以要职,命他辅佐世子留守北平。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4分)▲(2)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4分)▲9.简要概括顾成的形象特点。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发庾岭①汤显祖奴叶沾秋影,凉蝉琀夕晖,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样,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贵,被贬徐闻典史(今属广东省),本诗作于赴任途中。

②霏微,迷蒙意。

3 / 9(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2)本诗的颈联中“随”“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4分)▲(3)本诗尾联化用了膂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辛弃疾《永遇乐• %(1)▲,二三其徳。

(《诗经•氓》)(2)▲,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3)▲,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4)▲,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5)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6)舞幽柩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7)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枣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杯》)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菱荡废名陶家村在菱荡圩的坝上,离城不过半里,下坝过桥,走一个沙洲,到城西门。

过桥的地石塔,名叫洗手塔。

人说,当初是没有桥的,往来要“摆渡”。

一位姓张的老汉,专在这里摆渡度日,头发白得像银丝。

一天,何仙姑下凡来,渡老汉升天,老汉道:“我不去。

城里人如何下乡如何进城?”但老汉这天晚上死了。

清早起来,河有桥,桥头有塔。

何仙站一夜修了桥。

一洗手,成洗手塔。

这个故事,陶家村的陈聋子独不相信,他说:“张老头子摆渡,不是要渡钱吗?”摆波依然要人家给他钱,同聋子“打长工"是一样,所以决不能升天。

菱荡圩是以这个菱荡得名。

菱荡属陶家村,周围常青树的矮林,密得很。

走在坝上。

望见白水的一角。

荡岸,绿草散着野花,成一个圈4 / 9圈。

两个通口,一个连菜园,陈聋子种的几畦园也在这里。

城里人并不以为菱荡是陶家村的,是陈聋子的。

大家都熟识这个聋子,喜欢他,打趣他,尤其是那般洗衣的女人——洗衣的多半住在西城根,河水渴了到菱荡来洗。

菱荡的深,这才被她们搅动了。

太阳落山以及天刚刚破晓的时候,坝上也听得见她们喉咙叫,甚至,衣篮太重了坐在坝脚下草地上“打一栈”的也与正在捶捣忤的相呼应。

野花做了她们的蒲团,原来青青的草她们踏成了路。

陈聋子,平常略去了陈字,只称聋子。

他在陶家村打了十几年长工,轻易不见他说话,别人说话他偏肯听,大家都嫉妒他似的这样叫他。

但这或者不始于陶家村,他到陶家村来似乎就没有带来别的名字了。

二老爹的园是他种,园里出的菜也要他挑上街去卖,二老爹相信他一人,回来一文一文的钱向二老爹手上数。

洗衣女人问他讨萝卜吃——好比他正在萝卜田里,他也连忙拔起一个大的,连叶子给她。

不过讨萝卜他就答应一个萝卜,再说他的萝卜不好,他无话回,笑是笑的。

菱荡圩的萝卜吃在口里实在甜。

菱荡满菱角的时候,菱荡里不时有一个小划子,坐划子菱叶上打回旋的常是陈聋子。

聋子总是这样的去摘菱角!有一回聋子送一篮菱角到石家井去——石家井是城里有名的巷子,石姓所居,两边院墙夹成一条深巷,石铺的道,小孩子走这里过,故意踏得响,逗回声。

聋子走到石家大门,站住了,抬了头望院子里的石榴,仿佛这样望得出人来。

两匹狗朝外一奔,跳到他的肩膀上叫。

一匹是黑的,一匹白的,聋子分不开眼睛,尽站在一块石上转,两手紧握篮子,一直到狗叫出了石家的小姑娘,替他喝住狗。

石家姑娘见了一篮红菱角,笑道:“是我家买的吗?”聋子被狗呆住了的模样,一言没有发,但他对了小姑娘牙齿都笑出来了。

小姑娘引他进来,一会儿又送他出门。

他连走路也不响。

以后逢着二老爹的孙女儿吵嘴,聋子就咕噜一句:“你看街上的小姑娘是多么好!”他的话总是这样的说。

一日,太阳己下西山,青天罩着菱荡圩照样的绿,不同的颜色,坝上庙的白墙,坝下聋子人一个,他刚刚从家里上园来,挑了水桶,挟了锄头。

他要挑水浇一洗园里的青椒。

他一听——菱荡洗衣的有好几个。

走回了原处,扃担幘在水桷上,他坐在扁担上,聿出烟竿来吃。

衔了烟偏了头,听——是张大嫂,张大嫂讲了一句好笑的话,聋子也笑。

烟竿系上腰。

扁担挑上肩。

“今天真热!”张大嫂的破喉咙。

“来了人看怎么办?”“把人热死了怎么办?”5 / 9“嗳呀——”“我道是谁——聋子聋子眼睛望了水,笑着自语——"聋子!”1927年10月(有删改) 12.小说第一段写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13. 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划线句的艺术效果。

(4分)▲14.简要分析聋子的性格特点。

(6分)▲15.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的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极限也许只是一根草叶延滨①最近常看一个电视节目,这节目叫《挑战不可能》。

参与节目的人,都是平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凡人。

但他们走上节目演播厅,都带上了常人认为不可能的“高招”,向人们认知的极限挑战。

比方说,驾驶员开着直升飞机,用支架开啤酒瓶盖;一个社区女民警,能从十五个打扮一样蒙面行走的孩子中,找出其中的四胞胎兄弟,连国际刑警李昌钰都叹感:“我不行,做不到。

”这个节目是对那些热爱本身职业普通人的赞扬,也让我们看到,人的能力可以达到的极限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