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发臭发黑的原因及对策.doc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形象和环境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个问题面前,不仅需要深刻剖析其成因,还需研究和探讨有效的原位修复技术,以期能够将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1.污水排放城市污水的排放是导致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污水的产生量大幅增加。
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管网老化以及部分居民习惯性地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了城市河道水体的黑臭问题。
2.废弃物排放除了污水排放外,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还与废弃物排放密切相关。
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建筑物废弃物、工业废水等,这些废弃物的排放会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异味的产生。
3.水体富营养化过量的营养物质的输入是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污水中所含的余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会使得水体中的藻类和细菌等生物大幅度增加,形成“赢藏”效应,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水体黑臭问题的产生。
二、原位修复技术探讨1.溶氧增氧技术溶氧增氧技术是利用增氧设备将氧气直接注入水中,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以达到减少异味的目的。
该技术是针对水体缺氧、富营养化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
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浓度,可以减少水体底部的厌氧菌群生长,有效降低水体黑臭的程度。
2.生态滤池技术生态滤池技术是通过在河道中设置一定规模的生态滤池,结合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吸收和转化作用,可以有效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并且水生植物的气根还可以释放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改善水质。
3.生物调解技术生物调解技术是通过引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活性微生物和植物,利用其对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去除作用,改善水体质量的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针对水体中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去除异味成分,减轻水体黑臭的程度。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黑臭水体治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入手,介绍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1.1 概念黑臭水体是指水体受到污染或营养物质过度输入后,发生富营养化,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并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体呈现黑色、发臭等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黑臭水体通常出现在城市河道、城市湖泊和城市水库等地方。
1.2 成因黑臭水体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废水排放不当:城市中的废水排放量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垃圾和污染物的乱倒:城市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乱倒在河道和湖泊中,这些物质会被风吹雨淋,逐渐分解,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水体自身环境条件:如水体淤泥厚度、水流速度、水温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1.3 危害黑臭水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2)水体腐烂产生臭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3)水中的污染物质会随着水流传播,污染周围的土壤和空气,给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和技术2.1 理化处理技术(1)曝气法:通过曝气装置将空气吹入水中,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水中的生物呼吸和代谢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化学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成沉淀物,使其沉淀到水底,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生物法:通过加入特定的微生物,促进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成无害物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2 植物修复技术(1)水生植物修复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的探讨及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导致许多河道出现了黑臭现象,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城市形象。
因此,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就黑臭河道治理技术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理方法及应用情况。
一、黑臭河道的成因黑臭河道是指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河水腐败,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这种气味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景观价值和旅游业的发展。
黑臭河道的成因有以下几种:1.有机质富集。
有机质是黑臭河道产生原因之一,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都含有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不断积累就会导致河水质量下降。
2.缺氧状态。
有机质富集后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河水处于缺氧状态,继而产生大量污水异味。
3.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
氮、磷等营养元素的过多会促进藻类的繁殖,导致嗜氧生物减少、厌氧生物增多,继而产生刺鼻的臭味。
1.物理治理技术物理治理技术主要是针对黑臭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悬浮物、沉积物等进行处理,包括网格拦污、泵水换液、防渗、转运至处理设施等。
化学治理技术通过添加氧化剂、消毒剂等化学品,改变黑臭污水的水质,达到减少臭味、消除病菌等的效果。
常用的化学品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等。
生物治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等过程,处理黑臭污水中的有机质。
生物治理技术包括多种方式,如好氧法、厌氧法、化学-生物复合法等。
综合治理技术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对黑臭污水进行处理、净化。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治理效果明显等优点。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案例:1.杭州市下沙沿江公园治理工程该工程在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处理手段的基础上,建设了一系列的水景、人工湖、堤坝和美化工程,使污水处理设施和城市景观相得益彰,通过处理沿江公园内14个污水排口的污水,让黑臭河道变成了一条生态美丽的“清澈河道”。
河流黑臭地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地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是指河水出现异味、黑色污染物质和腐败有毒的生物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有机物的大量积累和溶解氧供应不足引起的。
下面将
详细解析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首先,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机物的大量积累。
当河流中的有
机废物(如植物残渣、污水、动物粪便等)过度集聚时,可以形成底泥。
这些底泥在缺氧的环境中产生腐败过程,释放出大量氨氮、硫化物、亚硝
酸盐等有机废物和有害物质。
同时,有机物的高浓度聚集也会导致水体氧
气的消耗,使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河流黑臭还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有关。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藻类和细菌的繁殖过程。
当河流受到无
序排放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时,营养物质的含量会急剧增加。
因此,水体中的富营养化往往与河流黑臭现象同时存在。
这是因为富营养
化使得藻类和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加快,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加剧了
河流黑臭的程度。
综上所述,河流黑臭的原因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大量积累、溶解氧供应
不足和水体富营养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河流中的有机废物降解
过程加快,有害物质释放增加,导致河流黑臭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改善河流的水质环境。
同时,清理底泥、增加水生植被和加强水域环境修复也是有效的措施,可以
帮助恢复河流的生态平衡。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第一篇: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所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是由于DO不足造成的,而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源。
有关河流黑臭的原因,LAZARO指出河流黑臭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气分解。
认为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臭味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致使水体黑臭。
ROMMANO 在1963年指出表征水体黑臭的指示物质是由放线菌在有机污染物存在下所产生的乔司脒、萘烷醇类和2-MIB,而乔司脒的浓度可以定量描述水体黑臭的程度。
1黑臭的原因 1.1水体有机污染城市河流不仅供水,同时也已成为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场所。
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河流中有机碳污染物(COD、BOD)、有机氮污染物(NH3-N)以及含磷化合物负荷不断加大。
有机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CH4)、硫化氢(H2S)、氨(NH3)等逸出水面进入大气使水体发臭。
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酯类等。
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废水中。
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CO2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同时消耗大量的氧。
除此之外,当水体中受到有机碳与有机氮以及有机磷污染物污染时,无论其中是否有充分的DO,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引起水体不同程度的黑臭。
在《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一文中,认为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是有机污染日益严重,黄浦江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1.2氨氮、总磷污染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还原氮磷物质在水体中缓慢的好氧降解,导致水体DO降低。
含氮有机物降解的耗氧远大于碳有机物降解的耗氧,氮磷物质与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参与耗氧过程,使水体中DO降低,导致水质恶化,发黑发臭。
河道水体黑臭治理措施
河道水体黑臭治理措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河道水体黑臭治理措施:①污染源控制:首先,查明并切断入河污染物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实施雨污分流,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②内源治理:清除河道底部沉积物(底泥),这些沉积物往往是黑臭物质的主要蓄积层。
采用环保疏浚技术,注意防止二次污染。
③生态修复:构建或恢复水生植物群落,如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同时,投放适量水生动物,建立水域生态系统平衡。
④曝气增氧:通过设置曝气设备,向水中注入氧气,提高水体溶解氧水平,促进好氧微生物活动,分解有机物,减轻水体缺氧状态。
⑤水质净化:建设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等设施,利用生物滤池、植物吸收等自然过程,进一步净化水质,去除氮磷等营养盐。
⑥水动力改善:合理调节河道水流,增强水体流动性,可通过设置闸门、泵站调控水位,避免死水区形成,减少污染物滞留。
⑦长效管理:建立河道水质监测体系,定期检测水质变化,结合智慧水务平台,实现动态监管。
同时,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鼓励社会参与监督。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水体黑臭问题,恢复和保持水体生态健康。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河流黑臭是指水体发出难闻的臭味,水质极差,颜色变黑暗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城市河流中尤为常见,给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底泥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缺乏水流动等因素。
首先,水质污染是导致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河流中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等污染物超标,造成水体质量下降。
这些有机物遇水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氨氮,导致水体呈酸性或碱性,从而导致藻类和细菌过度繁殖,最终形成水华,使得水体变黑并散发出难闻的恶臭。
其次,底泥污染也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河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底泥中富集有各种富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这些物质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分解产生硫化物、硫酸盐和甲硫醇等臭味物质。
此外,底泥还可以吸附和富集各类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进一步加剧河流环境的恶化。
同时,水体富营养化也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人工施肥、农药、养殖废水等进入河流,使河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过高的营养物质也会促进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华。
水华过度繁殖后,藻类死亡会导致大量有机物降解,进一步使水体黑臭。
此外,缺乏水流动也是导致河流黑臭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城市化进程,河流遭受了严重的河道疏浚和围堰等人为改造,河流中的水体循环不畅,河水长时间停滞,河道的氧气供应不足,水体缺氧严重。
缺氧环境下,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出大量硫化氢等致臭物质,加剧了河流黑臭的程度。
综上所述,河流黑臭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水质污染、底泥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缺乏水流动等多个因素。
为解决河流黑臭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底泥的处理、提高水质净化技术以及恢复和改善河流的水流动态等。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够彻底解决河流黑臭问题,保护好我们的河流生态环境。
河道黑臭水处理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河道黑臭水处理方案# 河道黑臭水处理方案##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河道的黑臭问题愈发突出。
河道黑臭水不仅影响水体环境质量,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因此,开展河道黑臭水的处理工作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河道黑臭水处理方案。
## 问题的定义河道黑臭水主要是由于水体内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积累过高,导致水体缺氧和产生难闻的臭味。
因此,解决河道黑臭水问题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难题:1. 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物;2. 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3. 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4. 降低水体的臭味。
## 河道黑臭水处理方案### 1.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处理河道黑臭水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中,采用人工湿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人工湿地是一种由湿地植被、微生物和水体组成的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和吸附能力。
通过配置不同形态的湿地植被,可以达到去除水体污染物和提高水体质量的效果。
### 2. 曝气处理曝气处理是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在河道中设置曝气设备,向水体中通入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曝气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的缺氧问题,促进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和生物降解过程。
### 3.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很强吸附能力的材料。
可以在河道黑臭水处理过程中加入活性炭,通过吸附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臭味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活性炭吸附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去除水体中的异味,并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 4.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河道黑臭水处理的一种辅助方法。
可以向黑臭水体中添加氧化剂、消毒剂等化学药剂,通过氧化和杀菌作用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细菌,提高水体的质量。
然而,化学处理方法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对水体中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结论河道黑臭水处理是一项需重视并积极开展的工作。
河水变黑变臭的主要原因
河水变黑变臭的主要原因
1.有机物、氮、磷等外源污染物的排放
大量有机污染物、有机还原氮、磷等外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氧化分解过程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导致水体溶解氧浓度降低,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
随后,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促进有机物分解、腐败、发酵,同时产生甲烷、硫化氢发气等恶臭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造成水体发黑发臭。
2.底泥等内源污染物的影响
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种污染的主要归属之是城市水体的主要内源污染物。
沉积底泥在水体冲刷和人为影响下再悬浮,随后,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在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释放回水体,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同时,大量的底泥也是各种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其中,放线菌和蓝藻通过代谢作用使得底泥甲烷化、反硝化,导致底泥上浮及水体黑臭。
3.水动力学条件不足
水动力学条件不足、水循环不畅也是引起水体黑臭的原因之一。
河道水量不足、流速低缓导致污泥淤积,污水滞留,垃圾沉淀,水体复氧速率衰减河道的渠道化、硬质化,导致河道系统生态环境异质性降低,污染物积累,水体自浄能力减弱,生态系统退化,形成黑臭水体。
4.水体热污染
水体热污染通常来源于工业冷却水及居民生活污水,它不仅影响到水体中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而且会促使微生物活动异常,溶解氧浓度
大幅度降低,WOOD等指出,当水体温度低于8℃或高于35℃时,放线菌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活动受到抑制,水体几乎不产生黑臭。
而在25℃时放线菌的繁殖率较高,水体的黑臭也严重。
在较高水温下,硫酸盐还原菌活性显著增强,导致水体中更多的硫酸根被还原成硫化氢,使得水体发臭。
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农村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策略随着农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黑臭水体。
黑臭水体指的是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被大量污染物污染后,产生了恶臭、黑色的现象。
这种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的成因和治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黑臭水体的成因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导致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中。
农村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
这些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会在水体中大量繁殖藻类和水生动物,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恶臭。
2.农田农药、化肥的使用在农村地区,农田里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相对较多。
这些农药和化肥中的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
农药和化肥中主要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的繁殖,进一步导致水体的恶臭问题。
3.工矿企业和养殖业的污染农村地区的工矿企业和养殖业也是黑臭水体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企业和养殖场往往缺乏专业的环保设施和管理,对废水进行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这些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水体变黑发臭。
二、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策略1.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农村地区需要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
应当在各个乡镇、村庄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宣传,鼓励他们主动改善生活方式,采取节水措施。
2.加强农田管理农村地区应加强对农田的管理,推广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艺学等技术,减少农田环境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加强土壤保育工作,缓解农田径流对水体的冲击。
黑臭水体产生及治理方法
黑臭水体产生及治理
1、产生机理
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大部分水体黑臭机理基本一样,它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
当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使水体变黑、变臭。
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的分级标准
2、治理措施
2.1物理修复
目前主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截污、调水、清淤等水利工程,以及机械除藻、引水稀释、人工造流、河道曝气。
2.2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方法如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虽
然见效快、效率高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
2.3生物修复
现阶段的生物修复技术比较繁多,大致可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
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己经成为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俱佳的、解决复杂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光合细菌类、放线菌类、酵母菌类和乳酸菌类。
目前最常用的是,截流、清淤、加絮凝剂、曝气。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黑臭水体是指由于污水排放、垃圾倾倒、河道淤积等原因导致水体产生难闻的臭味、黑色漂浮物和浑浊等不良现象。
治理黑臭水体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黑臭水体治理方案,以期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排放是导致黑臭水体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是治理黑臭水体的首要任务。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力度,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居民自行安装和使用家庭污水处理设备,减少污水直接排放量。
二、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垃圾倾倒直接导致河道淤积和黑臭水体的形成。
因此,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是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落实。
同时,加大对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的投资,完善垃圾处理产业链,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三、加强河道清淤工作河道淤积是导致水体污染和黑臭问题的重要原因。
因此,加强河道清淤工作对黑臭水体治理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应定期组织清淤作业,确保河道的通畅。
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清淤工作,提高清淤效率。
四、推进河湖湿地恢复河湖湿地是天然的过滤器和净化器,对治理黑臭水体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推进河湖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是治理黑臭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河湖湿地的保护投入,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和政策,同时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
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效果评估黑臭水体治理需要科学的数据支持和监测手段。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开展对黑臭水体的水质、气体和生物等方面的监测。
同时,加强黑臭水体治理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六、促进社会参与和多元治理黑臭水体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加强社会协同治理。
同时,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治理的效率和可行性。
七、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城市化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河道的水体黑臭问题。
城市河道的水质受到了许多污染因素的影响,导致水体黑臭,从而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以及原位修复技术。
1.污水排放:城市河道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直接或间接进入河道,其中富含大量的有机物质、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河道后容易滋生藻类等有机生物,导致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强烈的异味。
2.垃圾堆放:城市居民和商业单位的垃圾经常被随意倾倒在河道周边的空地、草坪等地方,这些垃圾中的有机物质随着雨水流入河道,容易导致腐败分解,并释放出恶臭气味。
3.底泥积累:城市河道由于水流缓慢,泥沙等不易悬浮物质容易沉积在河底,残留物质经过多年的积累,产生臭味。
4.空气污染:城市河道周边周边的环境污染,如道路交通、工业废气排放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空气污染也会对河道水体质量产生影响,通过气水交换,加重了水体的异味等问题。
原位修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关于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原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态修复: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如植物吸收技术、菌根悬浮技术等,将自然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河道生态平衡,改善河道水质,减轻黑臭问题。
2.物理清淤:采用吸泥管等清淤设备进行物理清淤,去除底泥和积累的有机物等,有效减轻黑臭问题。
3.微生物修复:通过引入有机物分解菌、好氧菌等微生物,促进森林土壤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增殖和活动,进一步加速底泥的分解,降低水体环境中的有机物质浓度,达到黑臭水体的修复目的。
4.物化共修技术:采用物理处理、化学法和生物技术共同清除底泥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综合净化水质的目的,如可能采取曝气、增氧等技术,使水体中有机物质被迅速加速分解。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水体黑臭问题的成因和修复技术有很多种,尤其是原位修复技术在黑臭水体的克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我国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与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城市河道状况严重恶化,形成了河道水体黑臭现象。
河道水体黑臭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群众健康影响非常严重,因此对于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和原位修复技术的探究,十分必要。
一、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的成因
1.有机物质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废水、污泥等无法很好的处理,在河道中大量堆积,导致河道水体中腐烂物质和有机物质过多,极易导致水体黑臭。
2.底泥积累:底泥长期沉淀在河道中,形成大量厌氧细菌和致病微生物,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使河道水体的氧气含量减少,导致水体黑臭的现象加剧。
3.水流弱化:城市化进程中,河道的规划和修建过程中我们经常去掉了周边的芦苇草丛等河道植被,导致河道水流减弱,水体很难自我净化,也会进一步助长河道水体黑臭的现象。
二、原位修复技术探讨
针对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现象需要进行原位修复技术的探究。
原位修复技术指的是利用现有条件在污染源地治理或控制污染扩散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让有害物质在原位进行处理。
1.生物修复技术:在河道中添加防腐剂和激活剂,通过微生物进行养殖繁殖,将河道中的有害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2.物理修复技术:采用物理方法处理底泥,包括沉积降解法、沼液浸提法、压力沉降等技术,将底泥中有害物质分离出来,减少河道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降低水体黑臭现象。
3.化学修复技术:借助化学物质对污染物进行转化、分解或沉淀,包括混凝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法等技术。
总结: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现象的成因主要是由废水污染和底泥积累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用原位修复技术,通过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等技术对河道水体黑臭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城市中心河黑臭成因诊断及多维治理思路探讨
城市中心河黑臭成因诊断及多维治理思路探讨城市中心河流是城市的母亲河,是城市的发展命脉。
一些城市中心河流却面临着黑臭现象,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中心河黑臭成因的诊断和多维治理思路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一、城市中心河黑臭成因的诊断城市中心河流黑臭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中心河流周边的居民和企业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排放直接进入河流,污染了河水质量。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雨季时排水不畅,导致水体积聚,容易滋生藻类和细菌,影响水质。
2. 河道内生态系统失调城市中心河流一些河段的水生态系统被破坏,植被覆盖不足,水生动物数量减少,无法形成自净作用。
一些处于上游的水库、水闸,长期截留了河水,导致下游水流减少,容易产生腐败、臭秽现象。
3. 河流污染物外源输入城市中心河流一些河段周边的工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产生的污染物,通过降水、地表径流等方式输入河流,加剧了河水质量的恶化。
4. 水体富营养化城市生活和农业活动产生的过多有机废物和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物输入河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过多,使水体产生臭味。
5. 河道附近生活垃圾乱倒城市中心河流的河岸和河道周围有大量的生活垃圾乱倒,大量垃圾、污泥等有机物在水中腐烂和分解,导致水质恶化,产生难闻的臭味。
二、多维治理思路探讨城市中心河黑臭问题的治理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治理,采取多维度的手段,才能全面解决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1.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和管理治理城市中心河黑臭问题,首先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排水管网,提高排水能力,确保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减少污水直接进入河流的情况。
2. 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对于河道内的生态系统失调问题,可以采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水生植物种植的比例,恢复水生动物的数量,促进河道的自净能力,减少河水污染。
3. 加强污染源治理对于城市中心河流周边的工业企业、农业面源污染等,需要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体的质量。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
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河流黑臭是指水体中出现恶臭味道或黑色污染物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废水排放、有机物的富集和缺氧等因素引起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
1.废水排放:河流周边常常是居民、企业等活动的聚集地,大量的废水经过排放后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中,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工业废水等。
这些废水进入河流后,容易对水质造成污染,引起恶臭现象。
2.有机物富集:有机物是引起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废水中富含有机物,如食品加工废水、农田排水等,这些有机物会被水体吸附或溶解,促进水中有机物的富集。
当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诱发藻类的大量繁殖。
这些藻类在死亡后会降解并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进一步加剧水体的黑臭。
3.缺氧:河流黑臭与水体中的缺氧现象密切相关。
当水体中存在过多的有机物时,藻类繁殖和降解过程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
此外,底泥中的腐败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底物,消耗了更多的氧气。
由于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导致水体中缺氧的情况发生,产生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4.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在底泥、水体和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并参与河流黑臭的产生过程。
当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有机物时,微生物会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
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新陈代谢产生了一系列的恶臭物质,如硫化氢、氨气等,进一步加重了河流黑臭的程度。
5.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也对河流黑臭有一定的影响。
高温、湿热的气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同时,暴雨等极端天气也可能导致水体的混浊和底泥的悬浮,破坏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加剧了河流黑臭现象。
总结起来,河流黑臭的原因和机理主要有废水排放、有机物富集、缺氧情况、微生物的作用和气候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河流的污染程度和恶臭问题,严重影响了水体的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解决河流黑臭问题,需要加强废水处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有机物的排放等综合措施。
黑臭河治理方案
黑臭河治理方案1. 问题背景黑臭河是指由于富营养化、缺氧和有机物降解等原因,河水产生恶臭和黑色污染现象的河流。
黑臭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和城市形象。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黑臭河治理方案势在必行。
2. 分析原因黑臭河的生成和积聚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农田与城市的过度排泄•工业废水的排放•城市垃圾倾倒和不当处理•植物和有机物的残留和污染•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土壤和水体的富营养化3. 治理方案为了解决黑臭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方案:3.1 水源治理针对农田与城市的过度排泄,应加强农田和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
改善农田灌溉方式,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3.2 废水处理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和控制,制定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并建立废水治理设施。
对于已经排放的废水,应进行集中治理和处理,确保符合排放标准。
3.3 垃圾处理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工作,推广垃圾分类投放和资源化利用。
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实施规范化、集中化的垃圾处理,减少垃圾对水体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渗漏。
3.4 植物和有机物处理增加河道两岸的绿化覆盖,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的生态修复功能,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沉积。
定期清理和清除河道中的水生植物和有机物残留,防止积聚和发酵产生恶臭。
3.5 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对于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应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同时,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力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和排放的水质符合标准。
3.6 富营养化控制加强对土壤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控制,控制农业、养殖和城市等源头排放的养分。
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对水质和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水体质量达标。
4. 治理效果评估为了评估黑臭河治理方案的效果,需要建立相关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通过定期监测水质、空气质量、河道生态等指标,对治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河流发臭发黑的原因及对策.doc
河流发臭发黑的原因及对策河流恶臭主要来源于3 个方面:有机物的厌氧性分解、工业化学物质排入和微生物生长。
1.城市排放的污水中包含部分养分,进入河流后,为细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可分解有机物。
通常的情况是,如果有足够的氧气,细菌通过以下方式分解有机物:有机物+氧气→CO2↑+H2O+能量。
但是,当没有足够的氧气时,有机物质就被厌氧菌分解。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较深且流动缓慢的河流里,具体反应如下:有机物+NO3-→ CO2↑+N2↑+能量有机物+SO42-→ CO2↑+ H2S↑+能量有机物→有机酸→CH3↑+ CO2↑+能量及其他以上反应表明,当有硝酸盐参与反应时,通过细菌的作用将产生氮气;当硫酸盐参与反应时,则产生硫化氢,硫化氢是恶臭气味的重要来源;当发生其他分解反应时还将产生沼气以及其他含有气味的自挥发性有机混合物,如硫醇、酪酸等。
2.工业化学物质会产生一系列带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一旦离开污染源,它们就很难被鉴别出来,也就更难加以控制。
3.藻类依靠消耗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细菌生长,这种生长过程通过光合作用产的CO2 与各种形式的磷化物及氨反应促进新的细胞生长并产生氧气,氧气又被下一代细菌用于有机物分解,这样,藻类就与细菌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然而,这种共生关系本身也存在问题,当藻类生长过量时(如养分过剩),过多的藻类会阻碍阳光进入,导致厌氧分解,使水体产生恶臭(一般会产生无机物氢硫酸)。
另外,各种不同藻类本身会产生一系列气味,成为恶臭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恶臭形成过程废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其中的一部分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并消耗了水中溶解的氧气,余下的部分则进行厌氧分解,从而产生臭味,导致河流污染。
河流需通过再氧化来达到自我净化(尽管在反应、吸收及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化学物质)。
这种自我净化依赖于以下因素:排放,周转率,温度,再通气。
要使生物反应进展顺利,温度必须适合细菌繁殖(大约在10 ℃以上,最好是在25~30 ℃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发臭发黑的原因及对策
河流恶臭主要来源于3 个方面:有机物的厌氧性分解、工业化学物质排入和微生物生长。
1.城市排放的污水中包含部分养分,进入河流后,为细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可分解有机物。
通常的情况是,如果有足够的氧气,细菌通过以下方式分解有机物:有机物+氧气→CO2↑+H2O+能量。
但是,当没有足够的氧气时,有机物质就被厌氧菌分解。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较深且流动缓慢的河流里,具体反应如下:
有机物+NO3-→ CO2↑+N2↑+能量
有机物+SO42-→ CO2↑+ H2S↑+能量
有机物→有机酸→CH3↑+ CO2↑+能量及其他
以上反应表明,当有硝酸盐参与反应时,通过细菌的作用将产生氮气;当硫酸盐参与反应时,则产生硫化氢,硫化氢是恶臭气味的重要来源;当发生其他分解反应时还将产生沼气以及其他含有气味的自挥发性有机混合物,如硫醇、酪酸等。
2.工业化学物质会产生一系列带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一旦离开污染源,它们就很难被鉴别出来,也就更难加以控制。
3.藻类依靠消耗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细菌生长,这种生长过程通过光合作用产的CO2 与各种形式的磷化物及氨反应促进新的细胞生长并产生氧气,氧气又被下一代细菌用于有机物分解,这样,藻类就与细菌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然而,这种共生关系本身也存在问题,当藻类生长过量时(如养分过剩),过多的藻类会阻碍阳光进入,导致厌氧分解,使水体产生恶臭(一般会产生无机物氢硫酸)。
另外,各种不同藻类本身会产生一系列气味,成为恶臭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恶臭形成过程
废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其中的一部分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并消耗了水中溶解的氧气,余下的部分则进行厌氧分解,从而产生臭味,导致河流污染。
河流需通过再氧化来达到自我净化(尽管在反应、吸收及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化学物质)。
这种自我净化依赖于以下因素:排放,周转率,温度,再通气。
要使生物反应进展顺利,温度必须适合细菌繁殖(大约在10 ℃以上,最好是在25~30 ℃之间)。
其次,还需要氧气。
氧化的程度取决于污水排放量以及在排放口的稀释程度。
窄而陡的河道更易通风,因为水流的速度及紊乱程度较高。
当水积在停滞地池中时(如浑河的排放点),无氧状况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河流将受到严重污染,在河流中分解污染物及补给其中溶解氧的区域范围将非常广.
恶臭污染控制措施
1. 废水处理
解决水质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防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同时优化管网结构,真正将雨水与污染了的管道分开,将保证雨水中相对干净的元素直接被导入河流,而污水管道中的液体将使用适当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2. 工业废水的预处理
工业基地排放的废水会阻碍一般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因此预处理对于确保市政污水处理工程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部门对工业污染源实行实时监控对于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很关键。
3.微生物强化净化
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微生物修复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经过培养筛选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二是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微生物促生剂(营养物质),促进“土著”微生物的生长[1];三是生物膜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实际上是外源微生物投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农业等领域,向水体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能够加速水体中污染物降解,增强水体的自净功能.
4.水生植物净化
水生植物净化法是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原理达到净化污水降低污染负荷之目的。
利用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就是利用其具有的消化吸收污染物质、承受一定的环境胁
迫的能力来实现的,而水生植物有着其自身的承受极限,水质过度恶化超过极限则水生
植物不能生存,因此在黑臭河道治理中,因为水质条件极为恶劣,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
进行一定的预培养试验,一般大型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浮叶
植物,其中水葫芦、香蒲、水芹菜、大薸、水葱和薸草等水生植物对河道黑臭具有明显
的净化作用。
以水生植物为主要操纵对象的修复技术,目前应用比较多的主要是生态浮
床或生态浮岛、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氧化塘。
生态浮床或生态浮岛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
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使用可漂浮与水面的材料为载体和基质,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
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
它是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
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净化.在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中,其选择使用的水生植物的耐污和净
化性能是这一技术能否正常发挥污染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其净化原理主要为:接触沉
淀作用、水生植物的根部对氮、磷的吸收作用、土壤的脱氮作用和土壤中的矿物质的吸
附与离子交换作用。
加拿大潜流芦苇床湿地系统在植物生长旺季中的TN平均去除率为60%,TKN 为53%,TP 为73%,磷酸盐平均去除率为94%。
英国芦苇床垂直流中试系统用于处理高氨氮污水,平均去除率可达93.4%。
日本为渡良濑蓄水池修建的人工芦苇湿地不仅使得蓄水池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水体生物多样性也有所恢复。
深圳石岩河人工湿地显著降低了污水污染物含量。
它们不仅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也开始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硫化合物和重金属。
5.生态工程综合性修复技术
5.1.河道曝气生态净化
河道曝气生态净化系统以水生生物为主体,辅以适当地人工曝气,建立人工模拟生态处理系统,以高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改善或净化水质,是人工净化与生态净化相结合的工艺。
河道曝气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氧气主要来源有人工曝气复氧,大气复氧和水生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传输部分氧气等三种途径。
在采用曝气生态净化系统的黑臭河道内形成了一种有多种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共存的复杂生态系统,有细菌、真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地栖动物和生水动物等.通过物理吸附、生物吸收和生物降解等作用以及各类微生物和水生生物之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去除污染物,并形成食物链,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2 污水稳定塘(氧化塘)处理技术稳定塘(氧化塘)处理技术是利用重力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和水生动植物的吸收作用对污染河水进行净化。
稳定塘在国内外已有多年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在原有稳定塘技术的基础发展了很多新型塘和组合稳定塘工艺,例如美国的高级综合稳定塘,我国的串联结构的综合生物塘等。
生物氧化塘对黑臭水体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在黑臭水体预处理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增氧、水体生态恢复等技术手段,对河道进行生物修复,能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河涌水体自净能力。
5.2. 生物珊修复技术
生物栅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根据水质强化净化要求构建而成的一种近自然型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装置。
生物栅技术是生态修复技术中的一种,它利用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和底栖动物等生态要素的协同作用来实现生态修复功能,在有限的空问内富集巨大的生物量,以达到快速、高效的处理效果。
生物栅系统具有巨大的由植物根系和组合填料形成的表面积,对固体物质、胶体物质及NH3-N 等有一定的沉降、拦截和吸附作用。
6 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底泥生物修复是通过土著微生物定向扩增,就地大量繁殖土著微生物,利用土著微生物、各种电子受体、共代谢底物等生物氧化组合技术生产出药物,通过靶向给药技术直接将药物注射到河道底泥表面,对河道黑臭底泥进行生物氧化,可有效降低底泥有机物含量和耗氧速率,提高底泥对上覆水体的生物降解能力,促进底泥微量营养释放和藻类生长。
7. 要加强河流重要性的宣传与执法
河流是人类得以生存非常重要的自然环境之一,所有人人都应爱护它、保护它。
可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只注重物质文明,而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处处表现出对河流重要性认识的匮乏,各种废物都可以向河道倾倒,这种现象在城乡颇为常见,居住在两岸、源头的居民普遍存在这种行为。
因此,为了限制或纠正人们的不当行为,一是要开展保护河流重要性的宣传。
只有提高大众对保护河流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公民保护的自觉性,避免人为污染。
二是要加强河道执法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不少人(包括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只注重发展,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触及法规,如向河道倾倒建筑、生活垃圾,占用河道违章建设等。
所有这些违规违法的现象,除了要求当事人通过学习提高意识后主动纠正,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依法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长效河流保护规章制度,必须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公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