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青山不老》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
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紧扣“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9.青山不老》说课稿和教学设计
《19.青山不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再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及创造这一奇迹的环境,从而体会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子孙的伟大情怀。
3、能正确理解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及创造这一奇迹的环境,从而体会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子孙的伟大情怀。
2、能正确理解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我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品读感悟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说教学流程(一).导入2019年为了庆祝祖国70华诞,全国举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而出乎意料之外,一位晋西北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一个手端一杆旱烟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山野老农,走进这座不老的青山。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感动中国”人物为切入点,引出课题。
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说教学重点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说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
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了解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课件4】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第【1】篇〗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草虫的村落》,下面我分别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草虫的村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感受自然”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本篇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甲虫音乐家们像灵泉一样美妙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而又分工精细的劳作场景。
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作者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将一个草虫的世界生动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抓重点语句,揣摩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三、说教学重难点:把握内容,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第【1】篇〗“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材《大瀑布的葬礼》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
说明分配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自下而上所面临的大事。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从塞特凯达斯瀑布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逐渐枯竭,体会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2、联系上下文想象出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及游人看到这一情形后的场面。
说教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因此可以让学生围绕着课题进行质疑。
“为什么要举行葬礼”“为什么由总统举行葬礼”“怎样举行的葬礼”这样不仅引出课文所要学习的目标,而且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情境演示法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即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与如今的状况。
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几年后到逐渐枯竭,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而且也很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所学内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说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
教学中我设计了“品读奇迹——感受环境——品析老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说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对比引导学生反思这里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同了,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诗如画的山林。
)3.引发质疑: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4.导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走进晋西北,在课文《青山不老》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谁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找出相关的段落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读文,结合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古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理解并分析杜甫的诗歌主题和意义;3.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2.理解并分析杜甫的诗歌主题和意义;1.3.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2.1.分析杜甫诗歌的深层含义;2.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杜甫的诗歌选集;3.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知识讲解(15分钟)2.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其经历的动荡时期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2.2.解读杜甫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内涵。
3.课文分析(20分钟)选择杜甫的一首诗歌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诗歌的结构、用词、意象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诗歌欣赏(15分钟)播放杜甫的诗歌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5.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杜甫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
6.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杜甫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五、课堂练习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小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检验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反馈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青山不老》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
我说课内容的主题是:搭建学习支架,提升阅读能力。
下面我将从“多元视角解教材”、“三维考量定目标”、“五大板块展流程”和“板书设计练精华”这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多元视角解教材1.单元视角:《青山不老》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人文主义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写倡议书。
本单元一共编排的四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优美生动,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生活方式,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风沙漫天的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人类。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时要根据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开学习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抓住关键句的阅读策略感受奇迹的伟大,再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老人与青山、精神永存和青山常绿之间的内涵关联,最后让学生发现“事例+观点”这一表达方式。
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感悟,进行学法的迁移,升华情感。
二、三维考量定目标基于以上对课标、文本、学情的全方位分析,特制定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阅读,深入感悟老人与险恶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绿化家园、造福子孙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抓住关键句,联系老人的事例,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我确定了本课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的背景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说课稿(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感悟,进行学法的迁移,升华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质说课稿精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质说课稿(一)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部分进行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构思。
一、说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交流。
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仙人传说,并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仙人传说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如“青山不老”、“仙人”等;3. 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了解仙人传说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描绘仙人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仙人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展示课文《青山不老》,并简要介绍仙人传说的背景和特点。
然后,教师逐段解读课文,注重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型,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 听说训练(1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4.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理解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细节和情节,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语言运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语法练习,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句子填空、句型转换等练习。
通过语言运用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知识。
6. 拓展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仙人传说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
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0《青山不老》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0《青山不老》优质课说课稿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内容,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语和表达方式,表达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3.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题和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把握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表达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黑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从图片展示中或提问中引入话题,让学生对“青山不老”的内涵进行猜测和思考。
二、讲解课文(10分钟)1.播放课文歌曲,让学生感受青山的美丽和神奇。
然后向学生介绍课文《青山不老》的背景,并给出相关关键词汇。
2.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课文的情节,并进行简单讲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之间的联系。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进行整体理解。
可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和主题。
2.用幻灯片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句子结构和语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3.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运用课文知识(15分钟)1.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觉得青山是怎样的?为什么小杨第一次见到杨树就觉得很亲切?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小组中完成相应的练习,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表达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
五、学生自主评价(5分钟)1.请学生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布置作业(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2.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描写青山美丽景色的短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青山不老》中所表达的基本概念,即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深层哲理的探讨。这些描绘和哲理是文学素养的体现,也是我们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对自然的爱护和尊重,以及这种情感如何激发我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青山不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大自然,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美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对自然的赞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奥秘。
1.阅读课文《青山不老》,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青山的情感。
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4.体会并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青山不老》的内涵,使学生领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青山不老》的阅读理解: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传递。
-生字词的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如“崎岖”、“沧桑”等,并能正确书写和应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模仿并创作出自己的句子。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够熟练等。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理论讲解,还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诗歌,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 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诗歌的意境;2.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黑板、彩色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和一首古诗,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知和感受。
2.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同时,教师还会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分析,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向全班汇报。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匡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表现。
4. 诗歌创作(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挥,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者词语作为创作的启示,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匡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5. 诗歌分享(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诗歌朗读给全班听,或者将诗歌写在作文纸上展示给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赋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知识和创作的成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量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体味。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诗歌整理好,写在作文纸上,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八、板书设计【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 进行诗歌创作。
统编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
统编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一、说教材、学情《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地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对比描写如今绿风荡漾的小院和昔日大风肆虐的晋西北的险恶环境,对比城里自在的晚年生活和山沟里艰苦的种树日子,来体会“青山”和“不老”。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时要根据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开学习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抓住关键句的阅读策略感受奇迹的伟大,再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老人与青山、精神永存和青山常绿之间的内涵关联,最后让学生发现“事例+观点”这一表达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以上的理解与分析,我拟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关键语句,了解奇迹以及创造的条件。
2.通过对比阅读,深入感悟老人与险恶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绿化家园、造福子孙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理解课文“青山不会老的”等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主旨。
(其中,第3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预设及理念为了突破重点完成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四大板块完成,分别为:(一)电影链接,揭题导入(二)聚焦老人,走进故事(三)抓关键句,理解奇迹(四)批注阅读,领悟“不老”(五)点赞老人,感悟形象(一)电影链接,揭题导入于漪老师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上课前带领孩子们重温经典电影《我的我的家乡》,并在导入新课时,让同学们说一说印象深刻的故事。
这些都是平凡的人物,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
教师顺势引入: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他生活的那片土地。
并揭示课题《青山不老》。
【设计意图】重温经典电影,一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为引出课题做铺垫。
《青山不老》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 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现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能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青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的艰难历程。
(2)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领悟老人的精神品质对学生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3.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感受老人的精神品质。
4. 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自己能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部编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青山不老》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青山不老》说课稿一、说教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的故事。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
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对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现象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了解甚少。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理解起来不难。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根据新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以及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单元的重点及本课的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以读代讲,放手让学生先自学,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汇报,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2.说学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生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所以,我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大声读、认真思考、热烈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
按照“拼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五、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课件出示山西省地图,认识晋西北的位置。
出示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当地环境的恶劣。
出示满眼翠绿的山林美景,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山林图吗?对比两幅图,揭示课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青山不老》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一、说教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粼粼、肆虐、盘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理解起来不难。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以及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单元的重点及本课的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谈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2.说学法。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所以,我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让学生大声读、认真思考、热烈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
按照“拼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四、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当地环境的恶劣,这样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更能理解老人的崇高与伟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先让学生自读“阅读提示”,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资源
《青山不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青山不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部分进行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交流。
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扣“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谈话导入
(二)提出三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感悟老人的情怀。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文章写了一个关于()的故事;
2.交流反馈。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
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文章,而且也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
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细读,体悟老人的人生。
这一步我首先提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默读课文1~4段,用笔画出课文中相应的答案。
并在旁边注上自己的看法、感受和见解。
然后小组内汇报交流。
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细细品味,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受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第三步:主动探究,汇报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着重引导学生解决自读学习目标中的三个问题。
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
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
让学生在读、画、议、说的学习方式中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从语文学习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人人都有实践的机会。
交流这两个问题时,我主要以读代讲,用读去体会。
在读中感受老人的艰辛和决心,在读中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溶升华。
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本课的难点,我将通过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来分散难点。
重点从理解“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这句话的意思来体会“青山是不会老”的含义。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在感悟了老人的这种精神后,向学生渗透我国的《森林法》,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面对这么一位可敬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拿出你手中的笔,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以写代读,使学生的吸收和表达相互推进相互溢彰。
六、说板书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总之,整堂课我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
所以,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
备课时,抓住备“读”。
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最后,我想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说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
和各位老师共勉。
谢谢!
附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环境——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