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课件

合集下载

肾脏的泌尿功能课件

肾脏的泌尿功能课件
及其通透性的状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
1、 滤过膜的组成
filtration membrane
A .肾小球毛细 血管内皮
B. 基 膜 C. 肾小囊脏层
上皮细胞
窗孔
滤液 (原尿)
裂孔
毛细血管 基膜 肾小囊内层
内皮细胞
使肾血流量与肾脏泌尿机能相适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 流
肾血流

(ml /min/g )
GFR 肾 重
动脉血压(mmHg)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源学说 ”:
动脉血压 入球小动脉血管壁受到牵张刺激
3、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肾动脉
肾静脉
叶间动脉
叶间静脉
弓形动脉
弓形静脉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通透性 血浆白蛋白进入滤液
血尿
蛋白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面积
急性肾小 球肾炎
肾小球毛细 血管口径
血流量
活动的肾 小球数目
滤过面积
尿量(少尿)
GFR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泌尿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泌尿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 血管球:一团蟠曲的毛细血
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发出 3~5条分支→再分支相互吻 合形成,最后形成出球小动 脉。毛细血管球为有孔型, 在毛细血管球之间为球内系 膜细胞,呈星形,与基膜的 更新有关。
21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血管球
肾单位模式图 22
• 肾小囊:杯状凹陷,分脏层和壁层,两层
之间为肾小囊囊腔。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 脏层为足细胞,发出几个初级突起→再发 出几个次级突起并相互嵌合形成栅栏状结 构,贴在毛细血管球的外面,相邻次级突 起之间为裂孔,它有裂孔膜封闭,与毛细 血管球内皮之间有一层基膜,厚约0.3um.
葡萄糖)或大部分(如水、Na+等)重吸收, 而基本没有用的或作用比较小的物质就小部分
(如尿素)或完全不被重吸收(如肌酐)。这
样有利于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细胞外液中各种 成分的稳定。
• 有限性 重吸收即当血浆中某种物质浓度过高
(如葡萄糖),使小管液中该物质含量过多时,
就不能完全被重吸收,从而尿中就出现该物质
病例
• 男性,33岁。 • 主诉:右腰部隐痛伴血尿5天。 • 患者五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隐痛,
向同侧腹股沟区放射,伴有肉眼血尿, 多在运动后出现,无尿频、尿急、尿痛 及排尿困难。在医院门诊做腹部CT提示 双肾结石。
问题:1、诊断是什么?
2、怎么治疗?
3、血尿是怎么形成的?
1
第十章 泌尿系统
医学基础教研室 王婷婷
滤过膜;
• 滤过的动力是肾小
球有效滤过压。
55
• 滤过膜(血尿屏障):当血液流经毛细
血管球时,血液中小分子物质(分子量 ﹤7万)到达肾小囊囊腔形成原尿所通过 的结构。由有孔的毛细血管球内皮、基 膜、足细胞突起及间隙(裂孔膜)。 成人每天产生的原尿量为180升(125ml/ 分)→99%被肾小管重吸收→最后1%形 成终尿(1.5~1.8升/天)。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自动保存的]课件

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自动保存的]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1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定义与位置
肾小管
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负责重 吸收和分泌物质,位于肾小囊和 肾小球之间。
集合管
是肾小管的一部分,位于肾皮质 和髓质交界处,主要负责重吸收 水分和某些电解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结构组成
激素调节
抗利尿激素
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渗透压。
醛固酮
促进远端小管对Na⁺、Cl⁻、水的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分泌。
自身调节
管腔内渗透压变化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区域,当管腔内渗透压升高时 ,可刺激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管腔内pH值变化
当管腔内pH值降低时,可刺激集合管对H⁺、HCO₃⁻的分泌。
02
物质的重吸收过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物质重吸收的机制
主动重吸收
需要消耗能量的重吸收过程,如Na+、K+、Ca2+等离子的 重吸收。
被动重吸收
顺浓度差进行的重吸收过程,如水、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 的重吸收。
不同物质的重吸收过程
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
运至管腔内。
Na+
通过上皮细胞膜上的Na+/K+交 换体将Na+顺浓度梯度转运至细 胞内,再通过囊泡将Na+转运至
管腔内。
分泌的生理意义
维持尿液的pH和渗透压
通过分泌H+和NH4+,维持尿液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稳定。
维持电解质平衡
通过分泌K+、Na+等电解质,维持血液和尿液中的电解质平衡。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血管收缩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肾动脉的收缩或舒张上。当肾动脉收缩时, 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反之,当肾动脉舒张时,肾血 流量增加,尿生成增加。
神经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 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尿 生成增加。
02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对尿生成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是尿生 成的重要因素,它决 定了尿液的生成量和 成分。
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 会影响尿液的成分, 如蛋白质、葡萄糖等 。
肾小球滤过率越高, 尿液生成量越多,反 之则越少。
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血浆流量
血浆流量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主要 因素之一。
VS
在生理状态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共同作用,维持尿的生成和排泄平衡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也 会影响尿的生成。在病理状态下,各 种疾病和药物也会影响尿的生成。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总结:了解影响尿生成的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医生 可以调整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肾脏负担。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主要通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 的渗透压感受器来影响尿生成,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 杂的生理机制,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等。
循环血量和血管收缩
循环血量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通过肾血流量的变化来实现。当循环血量减少时, 肾血流量相应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反之,当循环血量增 加时,肾血流量相应增加,尿生成增加。

七年级生物课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七年级生物课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形成示意图
尿的排出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 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 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 尿道排出体外。
谢谢大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泌尿系统: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 肾脏、相连。
③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
肾脏的结构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 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 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 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 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命 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从外界环境中获 取的,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 二氧化碳、尿素和粪便以及多余的水,这些废 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我们这节 课就来学习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 过程叫做排泄。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 形成的。它的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首 先,让我们一同来学习 第一节 尿的形成 和排出。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某些 溶质被管壁上皮细胞全部或部分地重吸收回血液。例如葡萄糖和氨基酸完全被重吸 收;水合一些盐类中的钠、钾、钙、氯等成分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尿酸等则 重吸收较少;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上述被重吸收的物质大部分由近曲小管重吸收, 而其他各段重吸收较少。

生理学之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生理学之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已达极限。 ④ 人体两肾全部近端小管在单位时间内能重吸收葡萄糖的最大量,称为葡萄
糖的吸收极限量。 ⑤ 肾糖阈:尿中刚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HCO3-的重吸收
部位:近端小管80-90%,其余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机制: 被动重吸收 特点:⑴ 以CO2的形式重吸收;
⑵ HCO3-的重吸收优先于Cl-的重吸收; ⑶ HCO3-的重吸收与Na+-H+逆向交换呈正相关(H+分泌↑→ 重吸收HCO3-↑)。 意义: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NaCl:主动重吸收 水:渗透性被动重吸收 K+:近端小管重吸收,远端小管分泌 葡萄糖:仅在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 HCO3-:以CO2形式重吸收 氢离子:分泌 氨:分泌
N皮a+质重吸肾收单,位C和l-重近吸髓收肾单位
近端小管前半段:主动过程,跨细胞途径 ,
近端小管后半段:被动重吸收 细胞旁路途径,1/3;Cl- 被动重吸收(主要)
肾外髓质部高深梯度形成
原因:髓袢升支粗段钠氯钾同向转运体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造成
肾内髓质部高深梯度形成
① 尿素及其再循环 ② NaCl的扩散
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维持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① 重吸收证据 量:原尿180L/d→终尿1-2L/d 质: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浓度与血浆相同,终尿中几乎没有葡萄糖、氨基酸。
② 重吸收的特点:选择性重吸收 有用的全部、大部、部分重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如水、Na+、Cl-) 无用或有害的则不吸收(如肌酐、氨等)。
主要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掌握: ❖ ❖ ❖ ❖
了解: ❖ 尿浓缩与尿稀释 HCO3-的重吸收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图1-9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2. 钾的重吸收:
肾小管对钾离子的重吸收既有主动重吸收,又 有分泌。肾小球滤液进入肾小管中后,约有 2/3的钾离子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其余的钾 离子在远球小管被重吸收,最后随尿排出的钾 离子基本是由远球小管分泌出来的。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3.碳酸氢根的重吸收
组成。
图1-4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二、肾血液循环特点
1. 肾血流量大,血压高。 2. 肾动脉在肾内形成两段毛细血管网。 3.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高---入球小动脉直径粗
于出球小动脉。 4. 球后毛细血管和直小血管胶体渗透压高。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图1-5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三、肾的神经支配
人的肾具有丰富的神经支配,这些神经纤维主 要是由脊髓 胸段第十二节和腰段1、2节发出的 交感神经。其纤维末梢主要分布于入球和出球 动脉上,同时也支配肾小球旁细胞。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4.葡萄糖的重吸收
滤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由肾小管 细胞膜的载体主动转运,这一主动转运过程与钠离子转运 有密切关系。钠离子不足时,常导致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 所以认为:葡萄糖要和载体及钠离子结合形成三者的复合 物才能穿过细胞膜被重吸收回血。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图1-10
肾小管中的碳酸氢根是不易透过管腔膜的,必须同肾小管 各段细胞分泌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在分解成二 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高度脂溶性物质,能迅速通过 管腔膜进入细胞内,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又生成碳酸。碳 酸进而分解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氢离子可由细胞分 泌到小管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与钠离子一起被转运回血。 因此,肾小管吸收碳酸氢根离子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的。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根离子约有80%~85%在近球小 管被重吸收。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 在近球小管,Na+的重吸收量等于主动重吸收量减去回漏 量,即泵漏模式
髓袢:20%
降支: 钠泵活性低,对Na+不通透 升支: 对Na+、Cl-通透, 升支粗段是NaCl在髓袢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Na+:2Cl-:K+协同转运
远曲小管:继发性主动转运
Na+重吸收量少,重吸收受醛固酮调节
☺ 紧密连接对Na+通透性低 ☺ 管内外浓度差大 20mEq/L : 140mEq/L
重吸收部位:
近球小管 髓袢 远球小管 集合管
一、重吸收的方式
1.被动转运: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依借电化学差通过
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细胞外液的过程。
水----借渗透压之差被动重吸收,渗透压差是其动力。 溶质----浓度差和电位差(电化学差)是其被动重吸收
的动力。(尿素,Cl-)
浓度差 Na → Na 主动 H2O →
意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Na+ - H+ 交换(Na+泵依赖性) 方向相反 --逆向交换 H+分泌到小和集合管的上皮C在代谢过程中产生NH3 谷氨酰胺(脱氨基): NH3 NH3+H+ NH4+ 扩散到小管液
体内代谢产生大量酸性物质 (泌H+↑, 泌NH3↑) NH3 + H+ → NH4+ + 强酸盐的负离子→酸性铵盐→排出 作用: 排酸; 维持血浆的NaHCO3浓度; 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近球小管后半段: Na+、Cl- ——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
近球小管——泵漏模式
☺ 小管腔Na+顺浓度差扩散入小管细胞内 ☺ 细胞侧膜的钠泵将其泵入细胞间隙 ☺ 水因渗膜压被吸引到间隙, 造成间隙内静水压升高 ☺ 静水压升高引起Na+ 和水通过基膜进入细胞间隙和相邻毛细 血管,并有回漏现象 ☺ 在Na+被重吸收时,尚有相当量的负离子(HCO3- 或Cl-)顺 Na+被重吸收时造成的电位差而被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重吸收与排泄人两肾每天生成的肾小球滤过液达180L,而终尿仅为1.5L。

这表明滤过液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只有约1%被排出体外。

不仅如此,滤过液中的葡萄糖已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钠、尿素告示不同程度地重吸收;肌酐、尿酸和K+等还被肾小管分泌入管腔中。

泵。

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基侧膜上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和CI-等物质的重吸收都与Na+同向转运(cotransport)有关。

同向转运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cotransporter,symporter)特殊蛋白质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又如肾小管细胞分泌H+是与Na+的逆向转运相耦联。

逆向转运(antiport)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体(antiport)又称交换体(exchanger)结合,以相反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

可见,Na+的主动转运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中起着关键作用(图8-9)。

一个带正电荷和一个带负电荷的两种物质的同向转动,或电荷相同的两种物质的逆向转运都不会造成小管内外电位改变,这种转运称为电中性转动。

如果一个物质是离子,另一个是电中性物质,这种转运就会使小管内外出现电位差,称为生电性转运。

如在近球小管,Na+与葡萄糖的同向转运,因葡萄糖是电中性物质,Na+和葡萄糖被重吸收就会造成小管外带负电位。

又如在近球小管的后半段,小管液CI-浓度比管外高,CI-顺浓度差被动重吸收造成管内带正电位。

图8-9Na+转运与其他溶质转运之间的伴联关系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一)近端小管肾小球滤过流经近球小管后,滤过液中67%Na+、CI-、K+和水被重吸收,85%的HCO3也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H+则分泌到肾小管中。

近球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基侧膜上的Na+泵;许多溶质,包括水的重吸收都与Na+泵的活动有关。

1 NaCI-和水的重吸收在近球小管前半段,大部分Na+与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与H+逆向转运而被主动重吸收;在近球小管前半段,由于Na+泵的作用,Na+被泵至细胞间隙,使细胞内Na+浓度低,细胞内带负电位。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课件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ppt课件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转运
1. Na+、Cl–、H2O的重吸收
Na+的重吸收
近曲小管重吸收65%-67%
髓袢:20%
远曲小管、集合管:12%
(1)近曲小管前半段:
Na+的重吸收机制: Na+泵作用
Na+和葡萄糖、AA同向转运 H+ - Na+逆向交换
水被动重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
以跨细胞转运为主的主动重吸收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约300 mg/100ml
同向运转体的结合位点达饱和时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 男性:375 mg/min 女性:300 mg/min
5.钙的重吸收
重吸收机胞途径(20%) 顶膜:顺电化学梯度(浓度梯度和电梯度) 基底侧膜:钙泵和钠钙交换
生电性转运:
各种物质重吸收部位
部位 近曲小管 各种物质的重吸收 全部:G, aa (等渗重吸收) 大部:67%水,Na+,K+, Cl-, 85% HCO3部分:硫酸盐,尿素,尿酸 髓袢 20% 部分:Na+, Cl-,水 远曲小管 (调节重吸收) 部分:Na+,HCO3-,水 集合管 部分:水,钠盐,尿素 水的重吸收 65-67%
(3)髓 袢
• 髓袢降支:对Na+不通透,重吸收水,小管液 渗透压升高。
• 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 Cl-高度 通透,NaCl顺浓度差被动重吸收→小管液渗 透压渐↓
髓袢升支粗段:
“Na+ : K+ : 2Cl–同向转运模式” 是继发性主动转运。水不被重吸收(小 管液低渗)。
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Active transport

生理学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培训课件

生理学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培训课件

生理学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7
近端小管后半段:
细胞旁路途径——顺电位差(被动吸收) 跨上皮细胞途径——Na+- H+(主动吸收) 2/3跨细胞途径,1/3细胞旁途径
生理学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8
2.HCO3-的重吸收 1)HCO3- 的重吸收量:
80%——近端小管; 15%——髓袢升支粗段
部位:远曲小管 集合管
生理学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20
小管腔 NH3
NH3 的分泌 细胞
NH3
NH3 + H+
NH4+ + NaC l
NH3+H+
H+
H2CO3
NH4+
HCO3-
Na +
+ NH4C l
HCO3Na +
集合管分泌NH3 ,促进1个H+分泌,一个NaHCO3吸收入血
生理学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滤液(g/L) 980 0.30 1.00 3.30 0.20 3.70 0.04 0.30 0.04 0.01
尿(g/L) 960 微量
极微量 3.50 1.50 6.00 1.50 18.0 0.50 1.00
生理学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尿中浓缩倍数 1.1 — — 1.1 7.5 1.6 37.5 60.0 12.5 100.
11
4.葡萄糖的重吸收
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
重吸收的机制:与Na+协同重吸收 继发性主动转运
重吸收的特点:重吸收的有限性
生理学肾脏生理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12
肾糖阈
renal glucose threshold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素
Na+ 主动
尿素被动扩散
Na+ Cl-
Na+_ Cl
特 点 : 顺 电 化 学 差 进 行 , 不 需 耗 能
2.主动重吸收(active transport):指肾小管上皮 细胞逆电化学差,将小管内溶质主动转 运到小管外组织间液的过程。
Active transport can move a solute against an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 and requires energy derived from metabolism.
葡萄糖(glucose)、氨基酸(amino acid)、Na+等主 动重吸收
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1. Na+的重吸收:
• 方式──主动重吸收(active transport)
原尿(glomerular filtrate) Na+ 500g /日, 终尿(urine) Na+ 3~5g /日 99%回收
induced by the process of sodium reabsorption .
• 远曲小管:Na+重吸收量少
A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对Na+通透性低,回漏 量少
B 管内外浓度差大,电位差大 20mfT/L : 140mfT/L 管内-10~45 mV
C 管 腔 膜 ( luminal membrane) 和 管 周 膜 ( basolateral membrane)分布有Na+泵(sodium pump),可将Na+泵 到细胞外液和毛细血管内
• 地点和吸收比例:
近球小管:占滤过量65~70% 远曲小管:10% 髓袢:20% 集合管:耗O2 1克,重吸收Na+ 20~30克─主动转运
各段小管重吸收Na+ 的机制 近球小管
Proximal tubule
• 近球小管前半段: Na+与GS、氨基酸同向转运(symport)
Na +与H +
逆向转运(antiport)

• u/p<100 尿素(aquacare)、钠(sodium)等被不同程度 地重吸收
• u/p>100如肌酐(creatinine)等,提示肾小管还有分泌 和排泄功能
重吸收部位:
• 近球小管(proximal tubule) 14mm,刷状缘(brush border)增大重吸收面积
• 髓袢(Henle's loop) 2~10mm • 远球小管(distal tubule) 13.6mm • 集合管(collecting duct) 20mm
exits leakage from interstitial fluid to tubule.
E 在Na+被重吸收时,尚有相当量的负离子 (HCO3- 或Cl-)顺Na+被重吸收时造成的 电位差而被重吸收。
Many negative ions are reabsorbed by difference of potential
D 静水压升高引起Na+和水通过基膜进入细胞 间液和相邻毛细血管,并有回漏现象.
Sodium and water are reabsorbed from the interstitial fluid into the
peritubular capillaries by hydrostatic pressure ,meanwhile,there also
• 水──借渗透压(osmotic forces)之差被动重吸收,渗 透压差是其动力。
• 溶 质 ─ ─ 浓 度 差 ( difference of concentration) 和 电 位 差 (difference of potential)(电化学差)是其被动重吸收 的动力。
浓度差
电位差
Na+ H2O
一、重吸收的方式
1.被动重吸收(passive transport):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溶 质依借电化学差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细胞 外液的过程。
Water and solutes are transported across the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into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that is mediated by electronic and chemical forces.
B 细胞侧膜的钠泵将其泵入细胞间隙
The cell has sodium pump to transport sodium out of the cell into the interstitium.
C 水因渗透压被吸引到间隙,造成间隙内静水 压升高
Water moves to the interstitium by osmosis,and it leads to a high level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interstitium.
关于肾小管பைடு நூலகம்集合管的重吸 收
• 超滤液量(ultrafiltrate volume)180L /日 尿量(urine volume)1.5L /日 提示99%被重吸收 1%排出体外
• 某物质 终尿浓度u / 血浆浓度P 反映物质被重吸收或分泌的情况
• 因为水的重吸收量达99%,流量缩小了100倍, • 所以u/p=100的物质既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和排
• 逆浓度差 • 逆电位差
• 髓袢升支粗段(thick segment of ascending limb) 继 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 特点:逆电化学差 耗能
Characteristics: against an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 and requires energy )
主动重吸收(active
transport)
• 近球小管后半段:
Na+ 、 Cl- —— 细 胞 旁 路 被 动 重 吸 收 ( paracellular
pathway)。
近球小管——泵漏模式(pump-
leak model)
A 首先小管腔Na+顺浓度差扩散入小管细胞内
There is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favoring sodium diffusion into the ce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