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
用寿命。
因此,对砌体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砌体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验收标准、质量检测和施工管理等方面,介绍砌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砌体材料的选择
1.1 选择合格的砖块和砂浆
1.2 砖块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吸水率
1.3 砂浆应具有良好的黏结性和耐久性
二、施工工艺
2.1 砌体墙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垂直、水平和平整的施工
2.2 砌体墙体应采用适当的砌筑工艺和砌筑方法
2.3 砌体墙体应注意砌缝的处理和砌体的保护
三、验收标准
3.1 砌体墙体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建筑规范的要求
3.2 砌体墙体应经过专业验收机构的检测和评定
3.3 砌体墙体应经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验收
四、质量检测
4.1 砌体墙体的抗压强度、吸水率和黏结强度等指标应进行检测
4.2 砌体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平整度等指标应进行检测
4.3 砌体墙体的砌缝宽度、砌体尺寸和表面质量等指标应进行检测
五、施工管理
5.1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和技术人员
5.2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5.3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砌体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总结:砌体工程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在砌体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验收标准、质量检测和施工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砌体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对您有所帮助。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材料使用质量控制:1.检查所有使用的砌块、砂浆、石材等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2.对砂浆的配合比、拌和时间、拌和质量、保水措施等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砌体强度和粘结性能的稳定。
3.对砖块的规格、质量等进行抽检,并做好记录,防止使用次品或不合格品。
二、基础施工质量控制:1.对基础开挖、回填、夯实等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强度。
2.检查基础的标高、水平度、尺寸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对基础防水层、排水系统等进行施工质量控制,防止渗漏、结露等问题。
三、墙体砌筑质量控制:1.对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线形、平整度等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墙体的整体外观质量。
2.对墙体的垂直砖缝、水平砖缝、垂直节缝、水平节缝等进行控制,防止砌体开裂、空鼓等问题。
3.对墙体砖缝的填充、清理、修补等进行规范操作,保证砌体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4.对墙体上的窗、门洞、楼梯洞等进行尺寸和位置的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四、砌体保护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保护墙体,避免人为损伤、外界冲击等对砌体的破坏。
2.对已经砌筑完成的墙体进行及时的保温、防水、防尘、防晒等措施,确保墙体质量和外观。
3.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防止垃圾、杂物等对砌体造成污染和损坏。
五、验收和记录:1.在砌体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和记录,确保砌体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
2.对砌体施工中的问题和整改措施进行记录,并及时整改,防止相同问题再次出现。
3.对砌体施工后的维护和养护进行记录,并提供相应的维护指导,保证砌体质量的长期稳定。
总结起来,砌体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墙体砌筑质量控制、砌体保护措施和验收与记录。
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可最大限度地保证砌体工程的质量和持久性。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引言概述:砌体工程是建造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工程类型,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造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砌体工程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过程。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基底处理、砌筑工艺和砌体验收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砌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材料选择:1.1 砖块选择: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砖块,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砖块的吸水率应在10%以下,砖面应平整无裂缝。
1.2 砂浆选择:砂浆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制,选用合适的砂、水泥和掺合料。
砂浆的黏结强度应满足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久性。
1.3 配筋选择:在需要配筋的部位,应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确保砌体的抗震性和承载力。
二、基底处理:2.1 基底清理:在砌筑前,应对基底进行清理,确保其表面无尘土、油污等杂物。
同时,还需检查基底是否平整、无明显凹凸。
2.2 基底润湿:在开始砌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充分的润湿处理,以提高砂浆的黏结性和粘结强度。
2.3 基底处理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基底处理剂,以增强基底的粘结性和抗渗性。
三、砌筑工艺:3.1 砌筑顺序:按照设计要求,从下往上、从内往外进行砌筑,确保砌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3.2 砌筑密实:在砌筑过程中,应注意砖块的密实程度,避免浮现空鼓、裂缝等质量问题。
砌筑过程中可采用适当的敲击工具进行敲实。
3.3 砌筑垂直度:应使用垂直度仪器进行检测,确保砌体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注意墙面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四、砌体验收:4.1 砌筑质量检查:在砌筑完成后,应对砌体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砖缝是否均匀、砂浆是否坚固等。
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
4.2 砌体强度检测:根据需要,可进行砌体强度检测,确保砌体的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4.3 砌体验收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砌体工程进行验收,确保砌体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总结:通过对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出,砌体工程质量的控制需要从材料选择、基底处理、砌筑工艺和砌体验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引言概述:砌体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砌体工程进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阐述砌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正文内容:1. 砌体材料的选择和检验1.1. 硅酸盐砖的选择: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硅酸盐砖,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吸水性能。
1.2. 砂浆的配制:砂浆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制,确保其强度和粘结性能。
1.3. 砌筑用水的质量:砌筑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以保证砌体的质量。
1.4. 砌体材料的检验:对砌体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包括硅酸盐砖的抗压强度、吸水率、砂浆的抗压强度等指标的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2. 砌体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控制2.1. 垂直度控制:使用水平仪等工具对砌体墙体进行垂直度测量,保证其垂直度在规定范围内。
2.2. 水平度控制:使用水平仪等工具对砌体墙体进行水平度测量,确保其水平度在规定范围内。
2.3. 墙体平整度控制:使用直尺等工具对砌体墙体进行平整度测量,保证其平整度符合要求。
3. 砌体墙体的强度控制3.1. 砌体墙体的抗压强度:对砌体墙体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确保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2. 砌体墙体的抗震性能:采用适当的砌筑工艺和构造形式,提高砌体墙体的抗震性能。
3.3. 砌体墙体的抗风性能: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风压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砌体墙体的抗风能力。
4. 砌体墙体的防水和保温控制4.1. 砌体墙体的防水处理:在砌体墙体内外表面进行防水处理,采用防水涂料或防水膜等材料,确保墙体的防水性能。
4.2. 砌体墙体的保温处理:在砌体墙体内外表面进行保温处理,采用保温材料或保温层等措施,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
5. 砌体墙体的外观质量控制5.1. 砌体墙体的表面平整度:使用直尺等工具对砌体墙体的表面平整度进行检测,保证其平整度符合要求。
5.2. 砌体墙体的颜色一致性:对砌体墙体的颜色进行检验,确保其颜色一致性,不出现明显的色差。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砌体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项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砌体工程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要点,供参考:一、材料选择与检验1. 砖块: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砖块,检查砖块的尺寸、强度、吸水率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 砂浆:选用优质砂浆材料,并按照配合比进行配制。
检查砂浆的黏度、流动性和强度等指标。
3. 砌筑配件:如砌筑网、砌筑线等,要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二、基底处理与准备1. 基底表面清理:清除基底表面的尘土、油污等杂物,保证基底干净。
2. 基底湿润处理:在施工前,对基底进行湿润处理,以提高砌体与基底的粘结性。
三、砌筑操作要点1. 砌筑工艺: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砌筑,确保墙体垂直、水平和平整。
2. 砌筑缝隙控制:控制砌筑缝隙的宽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的缝隙。
3. 砌筑密实度:砌筑时要注意砌筑块的紧密程度,避免出现空鼓和松散现象。
4. 砌筑高度控制: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控制砌筑的高度,避免高低错位。
四、砌体质量检验1. 砌筑强度检验:在砌筑完成后,进行砌体强度检验,确保砌体的抗压强度符合要求。
2. 砌筑缝隙检验:检查砌筑缝隙的宽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的缝隙。
3. 砌筑平整度检验:使用水平仪等工具检测墙体的平整度,确保墙体的垂直、水平和平整。
五、砌体施工现场管理1. 施工人员:砌体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砌体工作。
2. 施工现场卫生: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和整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和杂物。
3. 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六、砌体工程质量验收1. 砌体工程验收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砌体工程进行验收,确保砌体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 验收报告:编制砌体工程的验收报告,详细记录砌体工程的质量情况和验收结论。
以上是砌体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些要点,通过严格按照这些要点进行施工和质量检验,可以确保砌体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砌体工程是建造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造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因此,对砌体工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验收标准、质量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详细介绍砌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材料选择1.1 选用优质砖块:砌体工程中常用的砌块有红砖、空心砖等,应选择质地均匀、无裂纹和变形的砖块。
1.2 选用合格砂浆:砂浆应按照规定的配比比例调配,且应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和抗渗性。
1.3 选用优质的砌筑辅材:如砌筑用的石灰、水泥等辅助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施工工艺2.1 基层处理:在进行砌体工程前,应对基层进行清理、打磨、保湿等处理,确保基层平整、无尘、无渣。
2.2 砌筑工艺:砌体工程的施工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砌筑顺序、砂浆拌合、砌块铺设、砌缝处理等。
2.3 砌体连接:砌体之间的连接应坚固,砌缝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浮现空鼓、裂缝等质量问题。
三、验收标准3.1 砌体尺寸:砌体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缝应均匀、整齐。
3.2 砌体强度:进行砌体工程验收时,应对砌体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3.3 砌体外观:验收时应对砌体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砌体表面平整、无裂纹、无渗漏等质量问题。
四、质量检测4.1 强度检测:对砌体的强度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2 砌缝处理:检测砌缝的密实程度和均匀性,避免浮现砌缝不均匀、空鼓等问题。
4.3 渗漏检测:检测砌体的渗漏情况,及时处理渗漏问题,确保建造物的密封性。
五、维护保养5.1 砌体保护:建造物竣工后,应对砌体进行保护,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蚀。
5.2 定期检查:定期对砌体进行检查,及时处理砌体浮现的裂缝、空鼓等问题。
5.3 清洁保养:保持砌体表面的清洁,定期清洁砌体表面的灰尘和污垢,延长砌体的使用寿命。
总结:砌体工程质量控制是建造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惟独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材料选择、施工工艺、验收标准、质量检测和维护保养,才干确保砌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砌体工程质量控制是保证建造物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砌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砌体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控制、砌筑质量的检验等方面。
一、砌体材料的选择1. 砖块选择:应选择质地均匀、表面平整、无明显裂纹和变形的砖块。
砖块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砖的吸水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砂浆选择:砂浆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例和材料。
砂浆的水灰比要适中,过高会导致砂浆强度降低,过低会导致砌体粘结不坚固。
二、施工工艺的控制1. 基底处理:砌体施工前,应对基底进行清理,确保基底表面平整、无杂物和污渍。
如有不平整的地方,应进行修补,以保证砌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2. 砌筑顺序: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砌筑。
先砌墙角、墙体边缘和门窗洞口等重要部位,然后再进行其他部位的砌筑。
在砌筑过程中,应保持砌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3. 砌筑质量控制:砌筑过程中,应注意砖块的罗列方式,砖缝应均匀,砂浆应填实,不得浮现空鼓、空隙和漏浆现象。
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墙体的表面应平整、光滑。
三、砌筑质量的检验1. 砌筑强度检验:通过对砌体的抗压强度进行检验,可以评估砌体的质量。
检验方法可以采用试块试验或者无损检测等方法,确保砌体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 砌筑质量检验:对砌体的外观质量进行检验,包括墙体的平整度、垂直度、水平度等方面。
检验时可以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确保砌体的外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砌筑缝隙检验:对砌体的缝隙进行检验,确保砌筑质量良好。
缝隙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浮现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
可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确保砌体的缝隙符合要求。
总结:砌体工程质量控制是保证建造物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在砌体工程中,砌体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控制、砌筑质量的检验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把控。
惟独做到合理选择材料、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检验质量,才干确保砌体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建造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砌体工程是建造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工程,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造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砌体工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砌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入手,详细介绍如何确保砌体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砌体选材1.1 选用符合标准的砌体材料砌体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合格的质量证明和检测报告。
1.2 确保砌体材料质量稳定砌体材料应具有一致的质量特性,不得浮现明显的质量差异。
1.3 防止砌体材料受潮砌体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影响其质量。
二、砌体施工2.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砌体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控制砌体墙体厚度砌体墙体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浮现过厚或者过薄的情况,影响墙体的承载能力。
2.3 保证砌体砂浆质量砌体砂浆应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配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施工工艺,确保砌体结构的坚固性。
三、砌体强度检测3.1 进行砌体抗压强度检测砌体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砌体抗压强度检测,确保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3.2 定期检测砌体墙体平整度砌体墙体应保持平整度,不得浮现明显的凹凸或者倾斜情况,影响建造物整体外观和结构稳定性。
3.3 检测砌体墙体的垂直度砌体墙体应保持垂直度,不得浮现明显的倾斜情况,确保建造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砌体防水处理4.1 砌体表面防水处理砌体表面应进行防水处理,确保砌体结构不受雨水侵蚀和渗透。
4.2 确保砌缝防水砌缝应进行防水处理,避免砌体墙体浮现渗漏和渗水现象。
4.3 定期检查砌体防水层砌体防水层应定期检查,确保防水效果良好,避免因防水层破损而导致砌体结构受损。
五、砌体工程验收5.1 验收砌体工程质量砌体工程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砌体结构的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2 完善砌体工程档案砌体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完善砌体工程档案,包括施工记录、质量检测报告等,为日后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砌筑砂浆
1.0.1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
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1.0.2 砂浆用砂不得含有有害杂物。
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
2 对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
3 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能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1.0.3 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1.0.4 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于砌筑砂浆中。
1.0.5 拌制砂粉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1.0.6 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
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1.0.7 施工中当采用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应重新确定砂浆强度等级。
1.0.8 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有机塑化剂应有砌体强度的型式检验报告。
1.0.9 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采用重量计量。
1.0.10 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小于2min;
2 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3 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1.0.11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注:对掺用缓凝剂的砂浆,其使用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延长。
1.0.12 砌筑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过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
注:(1)砌筑砂浆的验收批,同一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应不少于3组。
当同一验收批只有一组试块时,该组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2)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d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应至少抽检一次。
检验方法:在砂浆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试块(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块),最后检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单。
1.0.13 当施工中或验收时出现下列情况,可采用现场检验方法对砂浆和砌体强度进行原位检测或取样检测,并判定其强度:
1 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块数量不足;
2 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
3 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 砖砌体工程
5.1.1 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5.1.2 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
5.1.3 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说明:5.1.3 砖砌筑前浇水是砖砌体施工工艺的一个部分,砖的湿润程序对砌体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
对比试验证明,适宜的含水率不仅可以提高砖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也可以使砂浆强度保持正常增长,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
同时,适宜的含水率还可以使砂浆在操作面上保持一定的摊铺流动性能,便于施工操作,有利于保证砂浆的饱满度。
适宜含水率的数值是根据有关科研单位的对比试验和施工企业的实验提出的,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含水率宜为10%-15%;对灰砂砖、粉煤灰砖含水率宜为8%-12%。
现场检验砖含水率的简易方法采用断砖法,当砖截面四周融水深度为15-20mm时,视为符合要求的适宜含水率。
5.1.4 砌砖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5.1.5 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
5.1.6 砖砌平拱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
灰缝的宽度,在过梁的底面不应小于5mm;在过梁的顶面不应大于15mm。
拱脚下面应伸入墙内不小于20mm,拱底应有1%的超拱。
说明:5.1.6砖平拱过梁是砖砌拱体结构的一个特例,是矢高极小的一种拱体结构。
从其受力特点及施工工艺考虑,必须保证拱脚下面伸入墙内的长度和拱底应有的起拱量,保持楔形灰缝形态。
5.1.7 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灰缝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拆除。
5.1.8 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
5.1.9 施工时施砌的蒸压(养)砖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说明:5.1.9 灰砂砖、粉煤灰砖出釜后早期收缩值大,如果这时用于墙体上,将很容易出现明显的收缩裂缝。
因而要求出釜后停放时间不应小于28d,使其早期收缩值在此期间内完成大部分,这是预防墙体早期开裂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5.1.10 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说明:5.1.10 竖向灰缝砂浆的饱满度一般对砌体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是对砌体的抗剪强度影响明显。
根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南京对新宁砖瓦厂等单位的试验结果得到:当竖缝砂浆很不饱满甚至完全无砂浆时,其砌体的抗剪强度将降低40%-50%。
此外,透明缝、瞎缝和假缝对房屋的使用功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砌体施工时的竖向灰缝的质量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5.1.11 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5.2 主控项目
5.2.1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生产厂家的砖到现场后,按烧结砖15万块、多孔砖5万块、灰砂砖及粉煤灰砖10万块各为一验收批,抽检数量为1组。
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执行本规范第4.0.12条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查砖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说明:5.2.1 砖和砂浆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是保证砌体受力性能的基础,因此必须合格。
烧结普通砖检验批数量的确定,应参考砌体检验批划分的基本数量(250m3砌体);多孔砖、灰砂砖、粉煤灰砖检查批数量的确均按产品标准决定。
5.2.2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百格网检查砖底面与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
每处检测3块砖,取其平均值。
5.2.3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
工。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小高度的2/3。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4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
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Φ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º弯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