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师音乐学专业音乐能力培养浅析
高师音乐学专业音乐能力培养浅析【摘要】音乐能力的培养是高师音乐学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和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从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概述开始介绍,然后探讨了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分析了如何有效地进行音乐能力培养,让学生在音乐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强调了音乐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高师音乐学专业的音乐能力培养,为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发展潜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师音乐学专业、音乐能力培养、概述、重要性、基本方法、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师音乐学专业是一门培养音乐人才的专业,在音乐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音乐能力培养是该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综合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随着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高师音乐学专业的音乐能力培养也备受关注。
2. 正文2.1 高师音乐学专业概述高师音乐学专业是一门专注于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学科。
在高师音乐学专业中,学生将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音乐表演技巧、音乐创作等相关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将能够掌握音乐基本理论、乐理知识、音乐历史等专业知识,提高音乐表演技巧和音乐创作能力。
高师音乐学专业通常设置有钢琴、声乐、器乐、音乐教育等方向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受严格的训练和指导,培养音乐敏感性、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还可以开拓音乐视野,了解世界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高师音乐学专业毕业生通常可以从事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相关工作,为社会文化和艺术事业做出贡献。
2.2 音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音乐能力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是评价一个音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发展与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新常态变化的要求。
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要深刻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特点,分析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健全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体系引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的支持下,原来的地方高校通过重组、升格为地方本科院校。
这些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培养音乐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类应用型人才有别于学术理论型或研究型或表演型人才,与专业音乐学院培养的学生定位也有差异。
“应用”的含义是指“适用需要、以供使用”,因此,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掌握音乐类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具有适应音乐类专业创作与表演的技术技巧与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适应工作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音乐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特点1.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发展的着力点是培养符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以地方经济扩展的区域经济人才需求为依托,培养应用性较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音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着力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音乐类专业表演、制作、策划、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需求,适应人才需求。
2.专业基础与技能并重。
应用型人才,既强调使用,但更要满足行业与职业的时代需求变化。
因此,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类应用型人才,应以掌握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宽广的学科专业视野,在满足“够用”和“实用”的基本要求时向“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转变,以应对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同时,通过专业训练掌握专业运用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相应的职业与岗位的需求,满足社会用人标准。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ﻭ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目前是我国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渠道,担负着培养合格基础音乐师资的重任。
然而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低下,无法尽快融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在我国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开始到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再次颁布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间基础音乐教育不断向纵深,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转变着旧有的教育观念,不断吸收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然而,当高校面临基础音乐教育的时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不仅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自身的生存与,也决定着基础音乐教育持续的生命力。
虽然我们的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如何调整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各高校还未能找到一个能够得到共识、推而广之的有效方法。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提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这一问题,希望能够对本专业的尽一番绵薄之力.笔者认为,要提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ﻭ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专业方向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参照专业音乐院校,过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很忽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然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是能够从事基础音乐教学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而非从事音乐表演的专门人才,这一点和专业的音乐学院有很大的出入。
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首先应该以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基本点,追求的应是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依靠的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广博,教学理论与技能的积累,而不仅仅是某一项专业技能的精深。
这一观念目前在我国部分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中有了一定的共识,然而以下两类人群思想的转变也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关键。
浅析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浅析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注重音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
音乐教育专业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培养模式中,地方高师应注重音乐专业知识的教学,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史、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包括声乐、器乐、合唱、指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日后的音乐教育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培养模式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或者参与音乐表演、音乐比赛等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包括专业素养、教育素养、人文素养等。
因此在培养模式中,地方高师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胜任音乐教育工作,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做出贡献。
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全面入手,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注重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为地方乃至国家的音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未来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能够不断完善和创新,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高校音乐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实施
高校音乐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实施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一大批地方院校纷纷开设音乐专业。
随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生因常年在校学习,缺乏实践舞台,专业技能出现提升瓶颈,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培养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问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实施。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大多数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定位在中小学教师,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习音乐的学生逐年增多,而地方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需求有限。
这就造成学生的就业困难以及就业茫然。
就以平顶山为例,中小学的数量有限,每年的招教考试竞争激烈,只有极个别的佼佼者才能获得职位。
但是有很多艺术培训类企业却在常年招聘教师以及工作人员,一些大型企业的音乐类人才也是紧缺的,这就体现了学生的就业不平衡。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一味地想要进入中小学成为教师,认为除了教师就没有什么其他职业可供选择。
由此可见,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十分重要,它将对学生起一个重要的导向作用。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根据当地社会的发展情况予以调整。
培养目标需要更加全面,要关注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观念,并不是只有进入学校成为教师,在企业也一样可以创造价值。
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符合当地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改革学校的课程设置当前大多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学习专业音乐院校,一味地要求学生学习专业技巧,只灌输一些传统不变的技能和相对滞后的理论,造成学生技能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岗位需求。
当下提倡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既然是应用型人才,必然要与当地企业和当地的经济文化接轨。
因此,学校的教育应融入当地文化,设置一些符合社会需求,也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专业。
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毕业后学以致用,更有利于就业。
在人才培养中首先应该强化基本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的教育,把钢琴、舞蹈、声乐以及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使学生对于音乐基本技能和理论有较为扎实的基础,这些是很有必要的。
应用型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作者:张艳军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6期【内容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在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过程中提出来的。
着眼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文章提出应用型音乐人才应该具备“唱、奏、舞;教、排、创”的复合音乐能力,此外,文章还结合音乐学专业的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本科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人才培养音乐学一、应用型音乐人才的界定在界定应用型音乐人才时,首先从社会需求着眼。
目前,社会提供给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的岗位有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表演者、社会音乐培训班教师或管理者、琴行员工、街头艺人、演艺公司组织或策划人、酒吧音乐人、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电(视)台音乐编辑、音乐制作、调音师、录音师以及文化旅游领域的文艺表演者等。
这些职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需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即唱歌(唱)、乐器演奏(奏)、舞蹈(舞)等,并且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创作等能力,如运用科学的方法传授(教)音乐知识,编排(排)中小型集体文艺节目(合唱、乐队、伴舞等),以及创作(创)简单的音乐作品等。
总的来说,应用型音乐人才应该具备“唱、奏、舞;教、排、创”的复合能力。
二、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目前,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2004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制定的。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之后,《方案》还没有根据《纲要》最新精神进行修改。
大部分教师没有亲身经历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摆脱精英教育的影响,新的应用型教育模式正处在进一步探索阶段。
基于此背景下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如下:(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的大部分学生报考本专业的理由是,艺术类专业文化课要求低。
应用型声乐人才能力结构
应用型声乐人才能力结构探究●沈悦摘要本文在分析当下高师声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该学科领域内应用型声乐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内容展开理论探究。
认为,应用型声乐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结构内容有:演唱能力、施教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这三个层面的基础能力,应是高师声乐教学的效应旨向。
关键词声乐人才演唱能力施教能力研究能力能力结构作者沈悦,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湖州313000)当下,由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步入社会群众音乐文化艺术岗位和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需要他们具备声乐艺术工作的综合能力,其核心内容突出表现为声乐艺术的演唱能力、施教能力和研究能力。
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系统中的声乐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课程结构内容,大都效仿音乐艺术院校声乐演唱人才(“歌唱家毛坯”)的培育训练范本,过多强调演唱技能的“单一化”专业属性。
如,教师非理性地关注歌唱技能的生理化训练,无意识地放弃了声乐知识和音乐艺术的整体教学融入。
这就造成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所学声乐演唱欠缺艺术系统的完整性,从而在对接未来的“情景性”工作能力上自然出现相对的薄弱性。
高师声乐教学与相应的其他高师培育系统中的教学课程,更是缺乏“知识与能力链”连化的关联性和融合性。
毕业生的声乐艺术整体素质普遍薄弱,面对“未来情景”中的实际工作能力普遍缺乏“后续动力”,导致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缺失了学以致用,以及“用以致学”的真实目标效能。
上述情况的实际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高师音乐教育理念、高师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教师的教学“任性”和“惰性”引起的教学行为方式和习惯,以及学生“生源背景”、学业旨向、学习动力、学生个体素养及特征等有关。
此外,内源的师生教学和谐关系、外源环境影响和社会诱惑,以及学科非理性误导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歌唱技能是音乐艺术工作者的重要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音乐学习者和音乐工作者的“乐感优化提升”的驱动力。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教学法研究
高师音乐表演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教学法研究高师音乐表演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今时代的需求和大趋势,而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关键。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应用能力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
一、教学内容音乐表演专业的核心内容是音乐表演技能的训练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根据其个体差异和学习状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历史文化、技能训练、演出实践等多个方面,同时应当注意将音乐表演技能的练习和艺术修养的提高贯穿其中,打造具有完整艺术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方法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根据学生水平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学者,应当注重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乐理基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出技巧和基本美学观念。
对于中高层次学生,应当注重技能提高和个性化表现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应当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表演技能,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丰富个人才艺。
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制作学习视频,开设学生交流平台,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表达和批判能力,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和专业成长。
四、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也是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优良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以及音乐表演舞台气氛的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当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良好创造性和表现力。
总之,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打造高水平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
浅析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浅析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地方高师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地方特色和教育需求构建的。
其核心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教育素养的高水平音乐教育人才。
一、课程设置方面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艺术基础教育、音乐教育理论、钢琴演奏技能、声乐演唱技能、合唱指挥、器乐演奏技能、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
这些课程设置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素质,在实践中锤炼其能力,为日后成为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打下深厚的学科基础。
二、实践教学方面地方高师注重实践教学,其中实习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在实习中进行教学实践,并接受指导和评估。
此外,地方高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参加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参与音乐团体活动、组织音乐活动等。
三、师资力量方面地方高师的师资力量是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师资配备、高水平的师资素质和专业化的师资结构是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师资素质要求较高,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精神素质。
四、学生选拔方面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拔主要基于专业考试,须考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钢琴演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等。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有一些音乐素养和教育素养,包括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对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的认知等方面。
五、就业方面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二是从事社会音乐教育活动、文化产业的相关工作等。
为了做好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地方高师将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就业指导和实习培训等多种措施进行整合,为毕业生提供更加肯定的企业环境及实践基础。
六、终身学习方面考虑到音乐教育专业要求的连续性和不断更新的学科体系,地方高师将终身学习视为所负责的学生职业生涯的核心。
地方高师将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学习者,打造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终身成长体系。
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方向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乐专业钢琴方向学生 的应用 型人才进 行研 究。 关键词 : 钢琴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音乐专业
随着教育体系 的相应改革 ,高师音乐专业 的培训方式 也需要进 行 改革, 以适应 当今 社会 ,增加 学生的就业竞争 力,尤其是针 对应
( 二 ) 明确 钢 琴 专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的定 位
琴方 向学生的应用 型人 才的培训 ,以求能够让更 多的学生成为 满足 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一
、
当前音乐专业钢琴 方向学 生的现状
在 培养 学生的 目标确 认后 ,最 需要明确 的是培养 的人才定位 , 目前更需要 的是 钢琴专业 的应用型人 才,而所 谓的钢琴 专业应用 型 人才概 括起来讲 :是指 能将 钢琴专业 知识和理 论应用于 社会实 践; 熟练 掌握钢琴专 业多种技 能,达到专业 多样化 的能力 ;钢 琴专业 知
其次 ,学生在 高师学 习钢琴 时的指法练 习、声乐练 习、演 奏练
习等相对较少 ,导致在演奏 曲 目时的衔接 出现 问题 ,也会 让 曲 目缺 乏连 贯性;或者在教师 岗位上教 导学生时 的指法 、手型 出现错 误 , 导致一部分钢琴业余爱好者对钢琴 失去兴趣 。 再 次,在使用钢琴 伴奏时 ,对伴 奏所经常用到 的技巧和方法 不 能熟练 掌握,在弹奏音 阶或和弦 时,往往会 出现 力度不够或指 法连
接 不 上 的 问题 。
( 三 )增加钢琴 专业 学生的实践和知识拓展
知 识 的 学 习 和 掌握 只 是 说 明 了 学 习能 力 的 强 弱 ,对 于 知 识 的 应 用 需 要 注 重 实 践 和 知 识 拓 展 的 结 合 , 比如 前 文 提 到 的 有 趣 教 学 法 ; 也 可 以 多增 加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思 考 力 和 创 造 力 , 比如 对 于 钢 琴 名 曲的 专 业 鉴 赏 能 力 , 通 过 对 钢 琴 曲 目的 鉴 赏 增 加 学 生 对 钢 琴 的 指 法 或 手 型 的 规 范 化 ,对 不 同调 之 间 的 转 化 手 法 的流 畅 性 等 等 , 都 可
能力结构下的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作者: 张刚
作者机构: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阿坝州623002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225-226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5期
主题词: 能力结构 音乐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由于受到传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观念的影响,学校在音乐人才的培养中主要以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音乐的知识多少来作为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标准,这样未免显得有些片面。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转变,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
当下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同时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
基于这种情况,文章主要以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在能力结构下的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作者:贾楠来源:《大观》2021年第05期摘要:在音乐基础教育中,师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推动着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的改革。
文章通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过去的培养观念没有充分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且教学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低,音乐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应用型人才注: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GJJG305)研究成果。
一、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原因(一)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弱当前的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主要将站稳讲台又兼顾舞台作为教学目标,这适合应用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中,但和高中以及大学的需要不相符。
因为一些原因,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相关人员十分关注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技能,这就导致教学中专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比例大大减少,忽略学生音乐实践教育能力的培养。
而在相关课程设置中,专业本身特征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高师院校,是教师培养的阵地,因此需要进行教学制度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基础教育服务,明确音乐专业教学培养的目标,从而让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避免教学和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在当前的高师音乐院校中,音乐课程主要包含了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和教育专业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中,该课程设置显著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然而从当前的社会反馈效果来看,这种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课程设置显得不够合理。
在设置的三个部分课程中,不同的课程占据的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课程结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教学中,没有重视高师音乐人才的实践能力,同时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关注。
(三)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创新教学课程是重要的内容。
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多数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且教学的内容都是直接照搬课本,即使使用了多媒体,也只是将教学课程内容直接投放到多媒体中。
浅析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方向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新教师教学体育艺术一、目前音乐专业钢琴方向学生的培养现状(一)教学内容存在偏差在我国长期以来,各大高等师范教育的音乐专业在进行钢琴教学中培养方向大抵相同,教学任务的重点集中体现在对学生个人表演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总体音乐专业能力、从教能力等应用型知识的培养抛于脑后,大多数钢琴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尽管能够出色的完成单一个体的表演,但是难以琢磨其中的授人之道,钢琴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钢琴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的是与钢琴的实际接触与大量的练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钢琴时的指法、声乐以及演奏等方面的训练与培训严重匮乏,使得学生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曲目弹奏难以达到连续性,演奏中断或者停顿现象频繁发生。
与此同时,钢琴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不足,缺乏对钢琴理论知识以及演奏知识的全面性认识,使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性示范,例如指法错误或者手型错误等,导致部分钢琴专业学生失去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从钢琴专业学生自身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缺乏集中力,无法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之内进行有效吸收,因此,在实际钢琴伴奏中,对课堂中所提到的常用伴奏技巧以及伴奏方法,不能熟练的掌握与运用,使得在弹奏音阶或者和弦时,往往会出现力度不够或者指法连接不上的问题。
(四)知识运用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大多数高等师范教育中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钢琴演奏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最常见的便是演奏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转调以及移调等知识,在常用调演奏熟悉并掌握后,需要多多练习不同调上的转调、移调以及演奏,并能够将不同知识进行随意的转换。
二、高等师范教育音乐专业人才培训应注意的方向(一)注重钢琴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高等师范教育是为国家各中职院校培养师资力量的主要输出基地,包含各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音乐专业作为其中的一项培养目标,为各大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的音乐师资力量,缓解了国内音乐师资严重短缺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政策,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004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2条中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由此可见,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今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一、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应用型人才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
由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涉及的专业领域与习得的专业知识有所不同,所以,对各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要求也各不相同,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由“音乐专业能力”“教师职业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三种能力构成。
(一)音乐专业能力高师音乐学的专业能力是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核心。
包含:“弹”,要求学生既能够独立演奏音乐作品,又能根据不同类型歌曲进行即兴配弹的能力;“唱”,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且了解青少年的发声特点,具备独立教唱歌曲和辅导课外声乐活动的能力;“跳”,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舞蹈表演的技巧,还具备编创与排演舞蹈的能力;“合唱指挥”,要求学生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并具备合唱团组织、训练、演出、管理的基本能力;“音乐创作”,要求学生具备创编歌词、音乐旋律、音乐节奏、音乐故事及音乐游戏等能力;“音乐欣赏”,要求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曲目的欣赏,认识和了解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等,为今后开展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师职业能力教师职业能力是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它是培养优秀音乐师资不可或缺的方面。
其一,思维能力,指利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能力(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走上讲台进行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其二,语言表述能力,它是衡量合格音乐师资的主要指标之一,包括基础技能(语音、朗读、演讲、论辩)和专业技能(教学口语、教育口语);其三,创新能力,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音乐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它是音乐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其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冲突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三)知识拓展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类正迈向学习化社会。
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领域,培养较强的知识拓展能力。
知识拓展能力包括:“再学习能力”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新、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科研能力”包含对剖析问题的能力,深入研究问题背景、原因、过程的能力及预期结果、提出合理对策的能力等。
二、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应用型人才定位不明确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定位受音乐艺术院校“精英教育”的影响,仍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高、精、尖”研究型人才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专业知识,轻全面素质;重知识传授,[摘要]传统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主要以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的多寡作为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教师职业能力及知识拓展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文章从能力结构的视角出发,探索了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提出了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能力结构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作者简介]庞卡(1978-),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器乐教学;庞梅(1972-),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
(广西玉林537000)[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玉林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专项项目“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2011ZXJG21)[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03-02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庞卡庞梅轻能力培养;重理论学习,轻教学实践”,导致学生的音乐专业实践能力、教师职业能力、知识拓展能力较低,影响了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合理搭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对薄弱高师音乐学专业虽培养了很多钢琴、声乐、器乐、舞蹈和音乐理论的“专才”,但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许多学生毕业后才发现自己在大学苦心钻研了几年的专业知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捉襟见肘,无用武之地。
如主修钢琴的学生虽能演奏几首大型乐曲却不会配弹即兴伴奏;主修声乐的学生虽能演唱歌剧咏叹调,却不懂如何训练童声;主修舞蹈的学生虽掌握娴熟的舞蹈技巧,却不会创编儿童舞蹈。
(三)忽视教师职业能力的作用《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由于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偏重“授人以鱼”(音乐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授人以渔”(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或实践活动上出现虽会唱却不会教、虽能弹却不能说、不会处理音乐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音乐课堂组织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尴尬局面。
(四)忽略知识拓展能力的培养首先,从课程结构来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课程结构是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的“三层楼”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即与培养目标或实现培养目标无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课程基本上都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造成了学生知识面过窄,难以向新的知识领域拓展”。
其次,从教学模式来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模式,即教师将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教学效果虽行之有效,但其教学模式较单一、封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缺乏对问题的思索与探究,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可概括为:较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一专多能的多样化特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团结协作能力及健全的心理品质。
因此,根据高师音乐学的专业特点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搭建合理的能力结构,即以音乐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教师职业能力为关键,以知识拓展能力为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的音乐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双师制”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制”即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培养形式,学生在与校内导师系统学习音乐教育知识的同时,聘请校外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音乐教师、学科带头人作为校外导师,为学科发展提供最前沿的音乐教育信息,加强学生对中小学教育一线的接触和了解。
它打破了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将传统校内集中的“圈养”改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校内外双师“放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广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创新地、自主地、建构性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学习者即实践者,实践者即应用者’的教育思想。
通过‘双师’的培养,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反复的螺旋式的上升中,不断强化了专业实践能力,逐渐形成了基本教学技能。
(三)创设多样化实践活动环境,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可创设以下三种环境模式:(1)“模拟环境”,通过建立校内音乐教学实训中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真实的教师工作环境,如微格音乐教室,可创设出易于操作、观测与评价,并提供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音乐课堂演习环境;(2)“真实环境”,可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1年在中小学校接受顶岗实习和培训,学生在实战训练中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还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3)“课外活动环境”,主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和感受为目的,如成立学生艺术团,让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校内外的各种演出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重视知识拓展能力培养首先,应加大通识课中文化修养课的比例,改变重专业轻文化的现状。
如增设美学、哲学、影视鉴赏、戏剧戏曲鉴赏、美术作品鉴赏、外国文学作品鉴赏以及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等选修课程。
此外,通过质化部分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向音乐教育学转变,心理学向音乐心理学转变,使原有的教育类课程充分地体现音乐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联系,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
其次,在各学科的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即教师提供课题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初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呈现多元化,人才类型趋于多样化,社会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高师音乐学专业应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型,并搭建以音乐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教师职业能力为关键,以知识拓展能力为发展的合理能力结构,培养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1]金奉.基础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携手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EB/OL].http://www.eol.cn/20051012/3155171.shtml,2004-12-29.[3]李瑨孺.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B/OL].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11&filename=1011108696.nh,2011-07-30.[4]刘维俭,王传金.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5]吴云,蒋巧.高师音乐教育“微格教学”探析[J].人民音乐,2009(12).[6]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