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煌斑岩、金伯利岩、碳酸盐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伯利岩特征
(5)角砾或包体: 来自地幔的——石榴二辉橄榄岩,榴辉岩 来自地壳的——变质岩块,早期结晶的金 伯利岩角砾
金伯利岩是自然界起源最深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其中包含 着大量的深部地质记录。 (6)次生变化: 蛇纹石化——
碳酸盐化—— 硅化——
金伯利岩属SiO2不饱和岩类
✓与橄榄岩类相同之处:它的SiO2含量低,一般小 于40%且低于橄榄岩;微量元素中的相容元素Cr, Ni,Co含量高。
2、角闪煌斑岩
•根据长石的种类进一步划分成闪正煌岩和闪 斜煌岩。其色率为30-50,化学成分相当于中 性岩类
•闪正煌岩:主要矿物是普通角闪石和碱性长 石
•闪斜煌岩:主要矿物是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
3、闪煌岩
•以出现长石和富碱的铁镁矿物为特征,色率 偏高>50,化学成分上相当于碱玄岩或铁镁 质岩。 •根据长石的种类和副长石的含量可划分为: •闪煌岩: •霞闪正煌岩 •沸煌岩
二、主要岩石类型
当无法鉴定长石成分时,根据主要暗色矿 物粗略划分为:
➢云母煌斑岩 ➢角闪煌斑岩 ➢辉石煌斑岩 如果长石保存完好: ➢结合长石和主要暗色矿物进行进一步详细
定名
1、云母煌斑岩
• 根据长石的种类再划分为云煌岩和云斜煌 岩,色率偏低(30-40)长和花岗岩相伴生
• 云煌岩:主要矿物是黑云母和碱性长石 • 云斜煌岩:主要矿物是黑云母和斜长石
与黄长煌斑岩的区别在于:含有较多的副长 石而不含有普通辉石。
三、煌斑岩的成因
• 根据SO2含量、碱度和K/Na比值,进一步划 分成:
• 钙碱性煌斑岩: 出现在俯冲带环境
• 碱性煌斑岩:
或与钾玄岩共生出现在大 陆边缘弧的环境
• 黄长煌斑岩:
常和其它的碱性岩同时出现在 板内裂谷环境
第二节、金伯利岩与钾镁煌斑岩
➢含角闪石、云母等含水矿物,呈自形斑晶、 显微斑晶,此外还有含F、Cl、SO2、CO2 和H2O的矿物,浅色矿物可以有长石及似长 石,但不形成斑晶。
➢全岩成分富含碱质及挥发分(H2O和CO2) 且含有高的Ba、P、Sr、Th和LREE。
根据SO2、K2O+Na2O及K2O、Al2O3、Na2O的相对 含量:
4、黄长煌斑岩
• 不含长石,出现黄长石,色率>70 • 根据副长石的含量进一步划分为: • 黄长煌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金云
母、黑云母、橄榄石和普通辉石;基质是 普通辉石和黑云母、黄长石以及少量钙钛 矿等。不含或者含很少量的副长石(< 5%)。
4、黄长煌斑岩
• 橄煌斑岩:斑状结构或全自形细粒结构, 主要矿物为黄长石、橄榄石、金云母-黑云 母和霞石,其次是磁铁矿、钙钛矿、铬铁 矿和方解石。
➢火山口相:金伯利凝灰岩。
金伯利岩岩浆侵位的理想模式
二、钾镁煌斑岩
1970年代末,西澳发现了含金刚石的橄榄钾 镁煌斑岩,特别是其中的金刚石虽然质量较差但 品位极高。
与金伯利岩相比,钾镁煌斑岩SiO2高,但它 的MgO、K2O含量又高于一般的镁铁质岩,而Al2O3 含量低,因此是一种过钾质的岩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经济价值的金 刚石不是岩浆结晶形成的,而是地幔 的捕虏晶,所以金伯利岩中含地幔物 质
➢粗晶橄榄石的含量愈高,含金刚石性 就愈好。
金伯利岩
产于美国阿肯色洲的金伯利岩,此标本已强烈蚀变, 多边形及菱形颗粒为残余的橄榄石
(引自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根据莫少龙等,2000)
➢副矿物:磷灰石、榍石、磁铁矿和锆石 ➢煌斑岩容易发生风化和蚀变,形成碳酸盐、
绿泥石、高岭石等。
结构构造
• 煌斑结构和半自形粒状结构是煌斑岩中的 特征结构
• 煌斑结构:斑晶为自形的黑云母和角闪石 等铁镁矿物,基质有时为隐晶质或出现少 量玻璃质,有的煌斑岩为无斑隐晶质结构。
• 块状构造、有时见斑杂构造或气孔、杏仁 构造
✓与橄榄岩不同之处:K2O,Na2O及不相容元素 Rb,Ba,Nb,LREE等含量高,且K2O>Na2O。 此外,金伯利岩富含挥发分H2O和CO2。
➢金伯利岩并不是单一岩浆结晶的产物,是一种 充满了晶体(地幔物质解体的捕虏晶)充填了流体的 粥状熔浆结晶形成的,因此它是由岩浆、地幔物
质及挥发分这三种组分组成的,这也是它具有上 述复杂性的原因(路凤香等1992,96)。
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常携带有深源 包体(包括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橄榄 岩的捕掳体)
对了解克拉通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 热状态和物质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金伯利岩——超基性浅成、超浅成岩
(1)发现和命名: 1870年首次发现于南非阿扎尼亚的金
伯利城,因而得名。
(2)是金刚石的母岩,我国辽宁、山东等 地都有
金伯利岩特征
(1)颜色:灰绿色为主
(2)化学成分:SiO2 一般33%左右, <40% K2O>Na2O,H2O和CO2含量高
(3)结构构造:细粒结构,斑状结构 块状,角砾状,岩球构造
(4)矿物成分:Ol(橄榄石)——绿色
镁铝榴石——玫瑰红色
构成斑晶
金云母
其他矿物——铬铁矿,钙钛矿,钛铁矿
基质——隐晶质,也是上述矿物
金伯利岩
产于山东蒙阴, 具角砾状构造 的金伯利岩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莫少龙等,2000)
金伯利岩的产状及类型
金伯利岩岩浆侵位的理想 模式自下而上划分出了: ➢根部相(包括浅成的岩墙、
岩床):粗晶斑状金伯利岩(浅 成相), 细粒金伯利岩(浅成相);
➢火山通道相(火山颈):
岩球金伯利岩、金伯利角砾岩 及金伯利凝灰岩;
➢超镁铁质煌斑岩(SO2<40%) ➢钙碱性煌斑岩 ➢碱性煌斑岩 ➢超钾质煌斑岩[K/(K+Na)>0.75,K/Al<0.8] ➢过钾质煌斑岩[K/(K+Na)>0.75,K/Al>0.8]
矿物组成:
➢主要矿物:铁镁矿物含量较高(至少>1/3) 常见黑云母、角闪石
➢次要矿物:辉石、橄榄石(少见)、较常 见富钛的碱性暗色矿物、有时含少量的长 石,偶见方解石。
第七章、煌斑岩、金伯利岩与 钾镁煌斑岩、碳酸盐类
第一节、煌斑岩
•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数形成规模不 大的岩脉、岩墙、岩床,极少数呈火山通 道相或火山渣锥(Rock,1987),其共同特 点为:
➢多数为浅成相,具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 微粒或隐晶质结构。
➢S围iO,2岩27石~5色2率%,高变,化为于深超色基。性—中性岩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