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期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统计[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根据统计图表和平均数理性地分析问题,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实际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能从图表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知识目标1.体验数据的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对统计图表的补充和对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掌握分析数据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情感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一)教学内容:教材P38页例1课时目标1.会根据统计数据补充统计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并尝试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通过创设情境,引学学生自主探究,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重点:对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简单的分析。
难点: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纵向条形统计图。
学生自制或者收集学过的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哪些知识?把你自制或收集到的一些统计图表进行简单展示。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重点复习条形统计图,如横纵轴、一格可以代表多少等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全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全单元备课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文介绍了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内容。
该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后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
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分男女调查学生喜欢的活动的情境,要求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复式统计表包括了几个单式统计表的全部内容,更加便于分析和比较各个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所以复式统计表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后面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垫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了解复式统计表,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措施:1.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研究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2.具体措施: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研究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教学内容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2.课标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安排在第一学段教学。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三、编排特点1.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到此为止,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基本结束。
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单
元备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位数的概念,并能够读写三位数。
2. 能够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概念,并能够在三位数中准确地找出相应的位数。
3. 能够用具体的例子,比如计算班级总人数等,理解和运用三位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具:三位数的阿拉伯数字卡片、百位、十位和个位的大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出示三位数的阿拉伯数字卡片,复和引入三位数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介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 与学生一起观察三位数,并找出每一个位置上的数字。
- 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的大小关系,比如哪个数字比较大,哪个数字比较小。
3. 练活动:
- 学生分组,互相出示三位数的卡片,其他同学通过识别卡片上每个位置的数字,判断该数的大小。
- 列举一些三位数的实际例子,比如班级总人数、教室座位数等,要求学生读写这些数并进行简单计算练。
4. 小结:对三位数的概念和运用进行简单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这些概念。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题,巩固学生对三位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活动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三位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单元备课的内容,请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平均数(二)-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平均数(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2. 平均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求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均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平均数的求法。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1)平均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就是平均数。
(2)平均数的求法:用总数除以数据的个数。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平均数的求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平均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3. 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注: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主备人:投放日期2021年3月29日
1.14×12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可借助点子图。
2.找到各种算法的相同之处。
三、小组交流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你能说说竖式中每一步是怎样计算的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实投,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来说)
四、展示点拨
请结合点子图再说说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并将答案填入中。
5.试一试:任选2个题。
6.小结:今天我们借助点子图来研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五、训练拓展
1.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题目——自己做——讨论
发现:第一步,先算:3个2的和,再算3个20的和。
第二步,先算:10个2的和,再算10个20的和。
最后,把两次的得数相加,就可以求出13个22的和。
”(先算3个22的和,再算10个22的和,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也就是13个22的和。
)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逐一出示三道题.
出示——观察——说一说,纠错——改正
3.
出示题目,独立用竖式计算。
六、小结反思
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统计表正确制作出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介绍了简单的数据分析,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3、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4、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理解。
5、充分发挥教学用具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2、平均数 2课时五、对本单元教学的几点看法:1、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不能代表个体,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在教学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这两个数学名词需结合具体的图例,让学生搞清楚。
学生在做把统计图补充完整这类题目时,一定要严格要求:画标准、使用尺子,良好的作业习惯需从小养成。
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学会看横式的条形统计图,看懂起始格表示单位量。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地确定起始格代表的单位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第三单元《有多少名观众》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千位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千位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于调查观众人数这一任务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不够细心,导致数据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节课中着重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并教授学生们一些实用的数据整理方法。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至关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在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下一节课中改进。
2.数学思维:在千位数加减运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策略。
3.应用意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4.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众人数调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有效沟通技巧。
5.实践创新:鼓励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发挥创造力,设计独特的数据收集与展示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千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推荐11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推荐11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
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欣赏图片,加强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活动,建立起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小组有不同的图形一套,小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导入:昆虫家族今天开了个舞会,它们正欢快的飞舞着。
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只有它们的半个身影。
它们说:“只要你猜对我们是谁,我们就会出现。
”1、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2、提问: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啊?(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小结:像这些昆虫的两边是一模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统计
教学内容:P38-39例1、例2。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平均数(P42页例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教学目标: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统计一、教学内容及其说明1、教学内容(1)简单的数据分析(2)求平均数2、说明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具有了一定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以及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及其说明1、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4)、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2、说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是: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求平均数。
三、教学问题及说明1、教学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2、说明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要把它回归于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的意义所在。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1)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1、复习旧知问题1: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新课做准备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统计知识(举手发言);后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学校:班级:教师: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新知识点: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题复式统计表课型新课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够根据信息内容独立制作复式统计表。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三(1)班挑选了3名同学成为学校的合唱队队员,要将三名同学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情况进行上报,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你,你会怎么做?分别将三名同学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3
复式统计表
教后反思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
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单元导语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
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基于本单元的特点,要紧紧扣住学生身边实例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为学生创设统计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并到一张统计表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并且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等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填表分析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观察表格,从中发现数据间的联系,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第1课时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36页例1,及第37页的做一做。
教学设计内容简析本节课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1.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能体会其优越性;能正确地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对表中的数据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表→填表→合并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同时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一.背景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学会用表来反映生活中大量的文字信息,掌握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与方法。
教材注重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初步认识和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知道它的优点。
三.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复式统计表2课时四.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1.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2.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二)学习活动1.以4人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并解决问题,每个月重新分组并转换角色。
2.按照学习进度参加1分钟做哪些事情等实践活动。
3.上网查阅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资料,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完成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三)课程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性评价占70%。
一.过程性评价[30%]过程性评价= 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速算能力表现与单元检测[1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二.结果性评价[70%]课堂评价[10%]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举手发言,并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过程中,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A.好 [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 [1分]2.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和同学讨论数学问题,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A.好 [5分]B.比较好 [3分]C.一般[1分] 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
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主动请老师再次批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者:司会权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学会用表来反映生活中大量的文字信息,掌握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与方法。
教材注重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初步认识和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知道它的优点四、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1•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2.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二)学习活动1.以4人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并解决问题,每个月重新分组并转换角色。
2.按照学习进度参加1分钟做哪些事情等实践活动。
3.上网查阅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资料,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完成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三)课程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性评价占70%。
、过程性评价(30%)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速算能力表现与单元检测(10%)、结果性评价(70%)复式统计表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主题:复式统计表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司会权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2、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学会用表来反映生活中大量的文字信息,掌握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司会权
一、背景
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学会用表来反映生活中大量的文字信息,掌握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与方法。
教材注重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初步认识和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知道它的优点。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2.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二)学习活动
1.以4人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并解决问题,每个月重新分组并转换角色。
2.按照学习进度参加1分钟做哪些事情等实践活动。
3.上网查阅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资料,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完成一次实践操作作业,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
(三)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性评价占70%。
一、过程性评价(30%)
过程性评价= 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速算能力表现与单元检测(10%)
二、结果性评价(70%)
复式统计表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主题:复式统计表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司会权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学会用表来反映生活中大量的文字信息,掌握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与方法。
教材注重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基本认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
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评价任务
1、认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了解统计的意义。
2、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复式统计表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主题:复式统计表
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司会权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学会用表来反映生活中大量的文字信息,掌握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与方法。
教材注重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巩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相关知识,熟练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学会正确处理表中信息,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评价任务
1、巩固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
2、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和自主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