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学作业1--4讲解学习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形考任务作业4及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形考任务作业4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c0ad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3.png)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1.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4.心境、激情和应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5.动机(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6.需要(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驱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10.自我效能感(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12.模仿能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d2a02665ce050877321339.png)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第至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6f2f99f3186bceb19e8bb84.png)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答案前段时间有些忙,抱歉。
另外,我们考试时心理学都是考核册上的原题,哈哈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四)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人格:综合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气质和性格: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4、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可以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
5、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7、从众: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
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
8、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9、适应性障碍和人格障碍:适应性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主观痛苦体验或情绪紊乱状态,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
当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而显著地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时,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10、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由心理辅导者与来访的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过程。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22cc1d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3.png)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电大心理学作业1(第1—4章)一、填空题1.早在2400年前,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等。
6.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7.通过对被试的日记、作文、试卷等活动成果来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被称为产品分析法或作业分析法。
8.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0.注意是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11.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1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3.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4.“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依存性。
1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6.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在1896年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
17.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9.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20 分钟。
2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1.分析器是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活动有机联系的中介。
22.机体觉是由机体内部发生变化引起的。
2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小。
24.由光亮处走进暗室,从什么也看不见到慢慢地看见周围物体,叫做暗适应。
25.错误的、歪曲实际的知觉就是错觉。
2024年秋国开电大《发展心理学》形考任务1-5+大作业
![2024年秋国开电大《发展心理学》形考任务1-5+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baeafb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3.png)
2024年秋国开电大《发展心理学》形考任务1-5+大作业形考任务一1.发展心理学对个体发展的研究,综合起来看,不包含哪个领域()。
【答案】意识形态发展2.以下()不是遗传的作用主要表现。
【答案】关键期3.以下()不是环境作用的主要表现【答案】成熟4.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答案】成熟5.胎儿发展不包括哪个阶段()【答案】胚泡期6.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答案】受精后2—8周7.在下列哪个时期,如果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会产生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损伤()【答案】第8周8.下列因素一般不会对胎儿造成危害的是()【答案】暂时的惊吓如踩到老鼠9.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需要约()天。
【答案】27010.新生儿的反射可以分为两大类,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
其中,()属于原始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答案】游泳反射形考任务二1.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头尾原则和()原则。
【答案】近远2.大脑()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
大脑()半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左侧。
【答案】左半球,右半球3.“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幼儿在亲吻妈妈时会说:“亲亲妈妈”,而当要求妈妈抱她时,她会说:“妈妈抱”。
这种句子被称为()。
【答案】电报句4.18-24个月时,婴儿能逐渐理解,即便看不到妈妈,妈妈也存在,只是他不知道她在哪里。
说明这时婴儿获得了()能力。
【答案】客体永久性5.()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
它是由神经类型所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答案】气质6.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实验是()【答案】延迟满足7.如果儿童知道自己小时候是男孩子,长大了也是男孩子,说明儿童具有()【答案】性别稳定性8.儿童的首次反抗期出现在()【答案】两岁左右9.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答案】儿童的游戏是自发、自愿、自由的活动10.下列哪项叙述符合幼儿的记忆特点()【答案】认为自己昨天去了外太空形考任务三1.关于学龄儿童期的身体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a5f82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4.png)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及答案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进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假设B.胡适C.刘半农D.鲁迅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B.胡适C.朱自清D.冰心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坟?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B〕。
A.汪静之B.宗白华C.徐志摩D.郭沫假设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A〕。
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9.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那么是创作于1925年的〔C〕。
A.?酒后? B.?亲爱的丈夫? C.?压迫? D.?北京的空气?10.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A.?赛金花? B.?法西斯细菌? C.?秋瑾传? D.?上海屋檐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老残游记? D.?新中国将来记?1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13.以鲁迅为带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最全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1df04133dd3383c4ba4cd235.png)
最新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心理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2d739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6.png)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校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3学分,共54学时。
课程编号:03119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创立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桑代克C.皮亚杰D.加涅2.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是()的基本特点。
A.调查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B.美国心理学家霍尔C.美国心理学家华生D.德国心理学家斯腾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在大五人格特质理论中,乐群、自信、活跃、积极情绪、热心属于()的人格特质。
A.外向性B.随和性C.尽责性6.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的理论,()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
A.场依存型B.具体型C.场独立型D.抽象型7.提出“学习即联结”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皮亚杰8.提出学习的实质就是“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以及“强化”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皮亚杰9.提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等概念的是心理学家()。
A.布鲁纳B.班杜拉C.斯金纳D.奥苏贝尔10.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是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布鲁纳D.班杜拉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A.心理咨询B.心理治疗C.教学心理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
《心理学》(中央电大)形考答案
![《心理学》(中央电大)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ecd7ed19e8b8f67c1cb974.png)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第1—3章)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2、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8、感觉是动物及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
9、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10、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
11、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12、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三色论是指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是指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而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二、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 认识内外世界;(2) 调控行为; (3) 预测未来;(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024最新国开电大《普通心理学》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2024最新国开电大《普通心理学》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https://img.taocdn.com/s3/m/7a60269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e.png)
形成性考核一1.认为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持该观点的学者是()单选题 (3 分)A.皮亚杰B.普莱尔C.吴伟士D.施太伦2.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 岁-12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单选题 (3 分)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单选题 (3 分)A.先天的成熟B.动作C.后天的经验D.吸吮4.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单选题 (3 分)A.希望品质B.意志品质C.目标品质D.能力品质5.观察学习是指()单选题 (3 分)A.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C.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6.第二逆反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单选题 (3 分)A.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B.反抗父母的控制和过度保护C.要求精神自主和人格的独立D.要求社会地位的优越7.社会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机会(如大学学习期间),这个时期称为()单选题 (3 分)A.同一性确立期B.心理代偿期C.危机处理期D.延缓偿付期8.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单选题 (3 分)A.希望品质B.意志品质C.目标品质D.能力品质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3 分)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B.训练决定机体成熟C.训练是机体成熟的前提条件D.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10.童年期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发展单选题 (3 分)A.掌握守恒、思维可逆性、概括能力的发展B.由一个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C.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脱自我中心化、思维类型过渡D.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11.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单选题 (3 分)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12.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c3fc957e21af45b207a887.png)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作业1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
A.调查法B.个案法C.观察法D.测量法参考答案:C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789年B.1897年C.1879年D.1987年参考答案:C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参考答案:D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注意是()。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参考答案:A5.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何种知觉特性的表现()。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参考答案:A6.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感受性,动物没有感受性。
()A.对B.错参考答案:B7.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A.对B.错参考答案:B8.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A.对B.错参考答案:A9.意识没有局限性。
()A.对B.错参考答案:B10.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A.对B.错参考答案:A11.注意(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12.知觉(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13.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参考答案:(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14.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参考答案:(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15.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参考答案:(1)临近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学1至4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1至4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778c80bb4cf7ec4afed08d.png)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至4章答案第一次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纵向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抓握反射)。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7.一般认为,婴儿从(D 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吉布森和福克)9.幼儿的记忆以(B无意识记忆)为主。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皮亚杰)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表象)进行思考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习惯动作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感知运算阶段)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二、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置移动。
(错)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对)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对)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对)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错)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课程形成性作业1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成为个体心理。
2. 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 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 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5. 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 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 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9.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 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里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成为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觉就会被抑制。
根据对立过程理论,随着系统的恢复,由一种反应引起的疲劳将产生对立颜色的后像,即一种刺激移开后视觉的持续。
二、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答:(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答:意识状态包括:(1)睡眠与梦。
(2)催眠。
(3)白日梦和幻想。
(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1)意识对人所察觉的核心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根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答: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五官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
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特征。
答:(1)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
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
主动的形式。
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答:(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答: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常见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答:感觉通道的特性、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个人的兴趣和动机。
8.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答: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
三、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体心理。
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社会心理。
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社会的一名成员,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与其他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
由于这些关系存在,于是就会有许多团体的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另外,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同时,团体对个体心理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
(1)临近原则。
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
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
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
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原则。
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3.举例说明错觉产生的原因。
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都是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的。
如垂直水平错觉、月亮错觉。
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以原来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就是导致错觉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的经验、动机、预期和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
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心理学》课程形成性作业2一、名词解释1.记忆。
答: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陈述性记忆。
答: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3. 程序性记忆。
答: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 组块。
答: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5.精细加工。
答: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和理化。
6. 系列位置效应。
答:研究者发现,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如单词序列),项目的顺序对回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
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答: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8.定势。
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9.功能固着。
答: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10.创造性思维。
答: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
答: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语境: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
12. 图式。
答: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13.语言产生。
答: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14.电报式语言。
答:美国语言学家弗罗金和罗德曼认为,不存在三词语阶段,因为儿童一旦越过了双词语阶段,在他们的话语中就会很快地出现较长的短语。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将这一时期的语言称为电报式语言。
这种语言之所以称为电报式的,是因为这些句子中没有功能词,即没有动词时态词尾,没有名词复数词尾,没有前置词、介词和冠词等。
二、简答题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答: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存储库,而是一个动态、活跃的系统,从事着信息的接收、存储、组织、改变和恢复的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其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2.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答: 影响记忆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塔尔文等人提出的编码特异性原则。
该原则认为,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提取已存储的信息。
也就是说,当提取线索与编码时的情境相匹配时,提取的效果最好。
提取线索分为外部线索和内部线索两种。
外部线索包括刺激的特性以及学习时周围的环境等;内部线索包括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心境和情绪等。
3.简述遗忘发生的原因。
答:(1)编码和提取失败。
很多时候,发生遗忘的原因是信息编码的失败。
也就是说,信息从来就没有存储在记忆库里。
(2)消退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的结果。
(3)干扰说。
干扰理论认为,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
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4)压抑说。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
答:(1)及时复习。
(2)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如果记忆材料所需时间较短,可用集中复习;如果时间较长,分散复习效果较好。
开始复习的时间,间隔条短,以后可以长一些。
(3)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5.什么是表象?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答:表象: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某事物的形象。
表象是在视、嗅、触、味等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表象的作用(1)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2)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6.想象有哪些功能?答:(1)预测和计划功能(2)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3)代替的功能(4)生理调节的功能7.什么是手段—目的分析,包括哪些步骤?答: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