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7a077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c.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差异,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2.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初中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
3. 科学探究方法与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找出衔接点与差异。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对比分析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
2. 准备实验器材,开展化学实验教学。
3.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学:介绍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和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分析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
3. 实验教学:演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技能。
4. 科学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探讨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化学知识讲座,邀请高中化学教师或专业人士进行讲解,拓宽学生视野。
2. 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 布置开放性化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12782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4.png)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阶段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解决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过渡问题。
通过本教学设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这一任务,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梳理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
(2)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
(3)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即将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以下特点:(1)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2)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动机和能力差异较大。
(3)学习方法较多依赖于记忆和模仿,缺乏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面对高中化学学习的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2)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如原子论、化学键、平衡反应等,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3)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态度。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32c9b133376baf1ffc4fad14.png)
浅析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长期以来,高中化学教学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原本自然科学成绩不错的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化学成绩急剧下降;由于教材的改动,课时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感觉到化学这门学科难教。
初、高中化学教学既有阶段性,又有连贯性,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对缩短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的适应期,减少学习的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衔接问题出现的原因1.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存在差距。
初中化学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最简单的化学知识、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及化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仅仅要求学生“知其然”。
高中化学教育是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学习主题是突出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科素养,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
高中知识内容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大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教与学不协调。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在思维训练上跨度小,并且由于中考化学知识要求简单,在学习上养成“记忆重于理解”的习惯。
学生有时会要求教师把化学方程式罗列出来,然后他们一记了事。
因此,就出现一大批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更不用说形成知识体系和培养应有的能力。
而高中化学除形象思维外,还要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即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要求高,导致教与学的不协调。
3.学生心理变化引起的不适应。
笔者在省级重点中学任教,学生在初中时都是各自学校的最强者。
刚跨入高中,他们信心十足、学习积极性很高,都有把高中各科目学好的愿望。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f8e3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4.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大全化学有多重要?学习化学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未来深入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支持。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大全,欢迎参阅呀!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大全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考点一.金属活动顺序表口诀(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5d429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8.png)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1. 引言1.1 初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初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可以说是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而高中化学教学则更加注重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压力和要求也有较大差异。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往往在升入高中后会感到教学内容的不连贯和学习困难。
这种衔接不畅常常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业成绩的下降,甚至影响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整体认识和兴趣。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需要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措施。
这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1.2 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整个化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化学知识主要是一些基础的概念和理论,而在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良好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过渡并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和难度。
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性认知,避免出现知识的断层和缺失。
通过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有效学习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化学衔接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确保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顺畅,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为学生的学习之路铺平道路。
2. 正文2.1 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对比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包括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元素周期表等内容。
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初步认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化学思维的基础。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97906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8.png)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案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知识衔接;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回顾与扩展。
教学重点: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回顾。
教学难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延伸应用;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整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等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实例引入化学知识的衔接,让学生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之间的联系。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Step 2:复习初中化学知识1. 回顾初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
2. 练习初中化学相关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Step 3:拓展化学知识1. 介绍高中化学中的新知识点,与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对比。
2. 演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化学知识的魅力。
Step 4: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化学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
Step 5: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课外阅读、练习题等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化学知识的衔接与延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ca0c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1.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2.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性质等。
2. 高中化学知识的引导与讲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3.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2. 利用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已学过的物质组成、分类、变化、性质等基本概念。
2. 讲解高中化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等基本概念,并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初中和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学生对化学学习有兴趣,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和高中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教学课件:化学知识讲解、实验操作演示等4. 网络资源:化学知识讲解视频、实验操作视频等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2. 实验室环境:安全、整洁、设备齐全,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10课时2. 课间休息:10分钟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初中化学知识,讲解高中化学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讲解高中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3. 第三课时:进行化学实验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第四课时:总结本章节内容,进行学习评价十、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4.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2024年初升高化学无忧衔接(通用版)衔接点01物质的分类(解析版)
![2024年初升高化学无忧衔接(通用版)衔接点01物质的分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80c69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b.png)
衔接点01 物质的分类初中要求只是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方法高中要求1. 了解分类的方法一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2. 理解氧化物的分类及其各类氧化物的性质、制法;3. 了解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初高考点对接七初中化学盲点区 高中化学纯净物[-谜-混合物-一溶液_浊液无机物-厂金属单质一单质~\L ■非金属单质1-纯净物-「酸-化欲-碱-盐碱的分类_______■氧化物的分凳L —元酸ng 出一二元酸I 多元酸----、按电菠出电离出 __息。
基氧根高球目 一 一兀例L 多元碱「皿: 按酸碱中和费——稣盐「酸性氧化物A 按氧化物性质——碱性氧化物j 两性氧化物-酸的分类wA 盐的分类 W•••♦,初中知识温故tA-回顾一物质的简单分类1.物质的简单分类表「混合物'金属单质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物质<纯净物<化合物,厂酸碱无机化合物〈盐氧化物I有机化合物回顾二几组重要概念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宏观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性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各组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具有固定的组成,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例如空气是混合物,由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含有N2、。
2、C02、田0等不同种分子水是纯净物,由水(H2。
)分子构成;氧气是纯净物,由氧(。
2)分子构成【易错提醒】(1)不要被“洁净、混合”等字眼迷惑,洁净物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洁净的空气、干净的矿泉水就是混合物。
(2)不要被物质的名称迷惑,例如:二氧化碳是物质的名称,“氧”“碳”指组成物质的元素,不是两种物质,二氧化碳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2.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类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由回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判断方法必须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必须是纯净物;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必须是化合物举例氮气(N2)、氢气(田)、氧气(02)、铁(Fe)和碳水(H2。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cacf5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e.png)
初中化学高中衔接教案
主题:化学高中衔接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对高中学习的帮助。
3.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1.初中化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
2.初中化学知识在高中的延伸和应用。
3.高中化学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包括常见元素的性质、化学键的种类、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等。
2.讨论初中化学知识在高中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4.介绍高中化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化学反应机理等。
5.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高中化学,包括细致阅读教科书、多做练习题、积累化学知识点等。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以实例和案例为主导,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和价值。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
1.通过课堂讨论和答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布置作业和课外阅读,检查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1.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与高中教师沟通交流,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要求和重点,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希望通过这份教案,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化学的衔接,顺利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2d2586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7.png)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简介初中和高中阶段是学生研究化学的重要时期。
如何确保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并建立牢固的化学基础,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标本文旨在探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方式和策略,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
衔接方式和策略为确保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有效的策略:1.内容衔接:在初中阶段,教师应重点讲解基础化学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些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
通过不断重复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实验衔接: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通过更复杂和有挑战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应加强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室规范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3.教材衔接: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材存在一定的衔接关系。
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了解内容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初中教材应为高中化学教学奠定基础,高中教材应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衔接的顺利进行。
4.研究环境衔接:初中和高中的研究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师应通过课堂氛围和教育方法的协调,帮助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化学研究的需求和要求。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结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问题,关系到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和兴趣。
通过合理的衔接方式和策略,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
这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态度的调整。
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及应用
![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c2a1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b.png)
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及应用初高中是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积累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是十分重要的。
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知识衔接、实验教学和跨学科融合三个方面,探讨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及应用。
一、知识衔接知识的衔接是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等基础知识,而高中化学则涉及到更多的深入和拓展。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知识,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衔接。
1.知识回顾。
在高中化学课程开始前,教师应该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回顾。
通过复习和梳理初中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再次熟悉初中化学知识,并加深印象。
同时,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或问答形式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的考查,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
2.知识继承。
在介绍新的高中化学知识时,要将其与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有机衔接。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比较、延伸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连贯性。
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的概念时,可以提到初中学过的盐的概念和制备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和盐的关系。
二、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衔接,使学生从初中实验基础上拓展到高中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初中实验内容相关的实验进行延伸和扩展。
例如,初中学过测定电解液中的离子的实验,可在高中增加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酸碱溶液的性质。
2.实验操作的衔接。
在初高中化学实验设计上要有衔接性,避免学生在高中阶段重新接触与初中实验相同的实验操作,以节省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高中实验的操作要求,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高中实验技能。
初高中化学完美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完美衔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41af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4.png)
初高中化学完美衔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之间的连贯性和发展关系;2. 帮助学生从初中化学知识出发,顺利地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3.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初中化学知识回顾:常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等;2. 高中化学知识展望: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动力学等;3. 初高中知识对比: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之间的异同点;4. 实例分析:以一些实际例子比如水的性质、金属的性质等,体现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和发展关系。
教学步骤:1. 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确保学生对基本常识有所了解;2. 展示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分析其化学性质和反应过程;4. 分组讨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探究其发展逻辑;5. 设计小组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对比总结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初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连贯性。
教学手段:1. PPT 展示: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化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和关系;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直观展示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3. 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和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关系。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问题的回答情况;2. 小组展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环节中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总结和理解程度;3. 综合考核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对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从表面现象到深层次原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2.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着重强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连贯性和发展逻辑,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ce2d9e0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f.png)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1. 了解高中化学学习和初中化学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2. 掌握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渐进性,做到知识衔接和知识延伸。
3.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高中和初中化学知识的对比和联系。
2. 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拓展。
教学难点:
1. 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承接和发展。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和课件。
2. 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和参与课堂活动。
3. 初中和高中化学教材。
教学过程:
一、引言(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知识,为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做铺垫。
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区别和联系(15分钟)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案例,向学生解释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三、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拓展(30分钟)
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知识点,并通过实验、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课后延伸(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课外资料,做好笔记和复习,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联系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高中化学知识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衔接不同阶段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8892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7.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2.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初中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点分析。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的培养。
3. 高中化学学习策略与方法指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方法,共同提高。
四、教学过程1. 导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初中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差异点。
2. 讲解:教师讲解高中化学知识,强调学习策略与方法。
3. 实验:教师安排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方法。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习心得分享:了解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1.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物质的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等。
2. 初中化学知识的加深与拓展,如有机化学、化学平衡、电化学等。
3.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方法,共同提高。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d6831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e.png)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篇一: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目录:第一讲:何谓化学学科第二讲:物质分类和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三讲:酸碱盐的反应第四讲:原子结构第五讲:化学计算第六讲: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一讲何谓化学学科【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能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他们的实质区别。
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提高应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
【学海导航】一、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二、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
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间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元素与原子概念的区别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就变成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三、物质的组成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化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物的组成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例题解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C、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后,总体积不变D、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容易干燥,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解析: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精编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精编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d4c5894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c.png)
精编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初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而在高中阶段,他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首先,理解基本概念在进入高中化学之前,学生应该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这包括周期表、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如酸碱、氧化还原反应等。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复习班或进行个人学习来加强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解决之前的试题和习题来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其次,培养实验技能高中化学对实验技能的要求更高,因此学生应该在初中就开始培养实验技能。
这包括学习如何进行实验、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使用实验仪器以及记录和分析数据等。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实验课程和实验室活动来提高实验技能。
在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选择选修实验课程,进一步深入学习实验技能。
第三,扩展学科知识高中化学将涉及更多的化学知识和概念。
学生可以通过在初中之后阅读化学相关的书籍和材料来扩展自己的学科知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化学研讨会和竞赛等课外活动来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兴趣。
这样的经历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最后,注重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在高中化学中,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复习重点内容、做笔记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化学相关的材料、解决习题和练习实验技能来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是学生成功学习高中化学的关键。
通过理解基本概念、培养实验技能、扩展学科知识以及注重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并在高中阶段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初高中衔接化学
![初高中衔接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915b1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f.png)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基础知识的衔接: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有所不同,初高中衔接化学主要是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同时引入高中化学的新概念和新知识。
2、实验操作技能的衔接:初高中衔接化学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
3、化学思维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化学反应的思维方法有所不同,初高中衔接需要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的分析等。
4、化学应用的衔接:初高中衔接化学需要学生掌握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等。
综上所述,初高中衔接化学需要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思维方法和化学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衔接和提高。
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36d36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b.png)
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我们需要明确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
在初中阶段,化学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
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而高中化学则更强调概念的深化、理论的拓展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因此,衔接教案的目标应是搭建起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能够自然地从初中的知识体系
过渡到高中的思维模式。
在教案的设计上,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 回顾与梳理:通过精选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已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形成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2. 引入新概念:在复习的基础上,逐步引入高中化学的新概念和理论。
例如,可以从原子
结构入手,扩展到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理解,再到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等内容。
3. 强化思维训练:结合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通过讨论化学平衡的概念来引导学生思考反应动态过程,以及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加深对
科学方法的理解。
4. 实验技能提升:鉴于高中化学实验更加复杂多样,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
训练,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安全规范的操作流程等。
5. 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或问题情境,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物理、生
物等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6. 定期评估与反馈:通过定期的小测试或课堂提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反馈及
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初高中化学有哪些衔接
![初高中化学有哪些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d4bcfe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4.png)
初高中化学有哪些衔接初中和高中化学具有紧密的衔接关系,为了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研究中能够顺利过渡,初中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初高中化学的主要衔接点。
1. 基本概念的延伸初中化学主要研究了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本概念,高中化学会对这些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延伸。
例如,初中研究了物质的三态,而高中化学会进一步讨论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行为。
初中研究的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也是高中化学的基础。
2. 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初中化学会进行一些基础的实验,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实验操作。
在高中化学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研究更加复杂的实验操作,如制备、分离和纯化物质。
因此,初中时的实验基础对于高中化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3. 化学概念的联系与应用初中化学中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在高中化学中会发现更多的应用。
例如,初中研究了电导实验,而高中化学中则会进一步研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初中研究的酸碱中和也会在高中化学中延伸为酸碱滴定等更加复杂的实验和概念。
4.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内容也更加广泛。
初中化学主要注重基础概念的掌握,而高中化学则会涉及到更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领域。
因此,学生在初中就要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研究环境。
初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点非常重要,对于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顺利过渡起到关键作用。
学生们应该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努力掌握基本概念,培养实验技能,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知识体系的差别 •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 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 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 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 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 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 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 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 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 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 中化学知识体系。
• 【例15】“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在初中、 高一、高二、高三不同阶段多次出现。因 此在学完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后,我们有必要进行归纳,使整个“氧化 还原反应”的知识规律化和系统化。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极 正极 氧化剂参与正极 判别 反应 负极 还原剂参与负极 反应 电子 正极 得到电子 得失 负极 失去电子 反应 正极 还原反应 类型 负极 氧化反应
• 【例13】 4.0克+2价金属的氧化物与足量的稀盐 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氯化物,测得氯化物的质 量为9.5克,通过计算指出该金属的名称。 • 解析: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是由于参加反应氧化 物的质量小于生成氯化物的质量。设金属氧化物 化学式为RO,式量为m, • 则RO → RCl2 质量增加 • m 55 • 4.0克 (9.5-4.0)克 • m=40。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16=24,属 于镁元素。
• 【例9】我们熟悉的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它们分别是,这是因为这三种氢原子中 (质 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不同引起的。这种同一 种元素有多种不同的原子的现象,叫做同位素现 象。而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就 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互为同位素的两种原子中:质子数 (相同、不同),中子数 (相同、不同)。 • (2)(2009年广东高考卷1题)我国富有大量稀土 元素.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 A. 与互为同位素 B. 与的质量数相同 • C. 与是同一种核素 D. 与的核外电子数和 中子数均为62
•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 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 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 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 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 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 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 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 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 些盲点区
(五)化学实验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 【例10】(2008· 湖北宜昌中考4)下列实 验操作正确的是 ( D )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气体验满 D.液体过滤火柴熄灭
• 【例11】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与少量二氧化锰粉 末混合加热制取O2的发生装置图如右图所示。若 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粉末混合加热制 取氨气的。问: • (1)能否用右图装置制取氨气呢? (填 “能”、“不能”)。 • (2)若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且极容易溶于水, 则应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
三、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与指导
•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 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 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改进学习 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决定 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课题。我在这里 将如何学好高中化学的几个基本的学习方 法加以介绍,但愿你能从中得到点滴启迪。
• 【例7】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前的活泼金属(除K、 Ca、Na外)可以从含后面不活泼金属盐溶液中置 换出不活泼的金属。即“金属性强的金属可置换 出金属性弱的金属”这是众所周知的化学反应规 律。 • 那么,已知几种非金属的活动顺序为:Cl2>Br2 >I2>S,现有下列反应: • ①Cl2+2NaBr=2NaCl+Br2 ② I2+2NaBr=2NaI+Br2 • ③Br2+Na2S=2NaBr+S ④ Cl2+2NaI=2NaCl+I2 • (1)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 是 ; • (2)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是 。
• 【例14】在初中我们知道: Na2O+CO2=Na2CO3是能够发生的化学反 应。 若“Na2S”与“Na2O”、“CO2”与 “CS2”结构和性质分别相似。请 • 写出下列反应:Na2S+CS2=
3.归纳法
• 学习高中化学要善于利用“归纳法”使所 学知识规律化和系统化。这样才不会使学 生感觉到化学知识紊乱,也会使高中化学 知识有序地储存在大脑中。 • 某些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过, 但是在高中化学中还要进一步学习。甚至 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将在高中不同阶段 多次学习,这样分散重点和难点,便于学 生的学习与理解。
• 【例4】对于如下反应: Fe2O3+3CO2=2Fe+3CO2 • (1)从初中学习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此反应属于其中哪个吗? • (2)从初中得氧与失氧分析, Fe2O3→Fe 属于 反应,CO→CO2属于 反应,整个反应Fe2O3+3CO2=2Fe+3CO2 属于 反应
(二)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 【例1】(1)什么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 化物? • (2)(提升)下列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碱性氧化物的是 ,两性氧化物的是 ,不属于上 述三种类型的氧化物是 。 • A.Cu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 B.Al2O3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又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 C.P2O5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 • D.CO、NO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NaOH溶液反 应生成盐和水 • E.Na2O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
课前预习的 不预习的 学生 学生 时间短 时间长
早 迟
重点知识的注意力
接触难点知识 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思维总容量 学习效果
集中
快 透彻 大 好
分散
慢 模糊 小 差
2.类比法
•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是非常 有限的。而在高中阶段随着知识面的扩大, 我们会遇到很多结构相似和性质相似的新 物质,因此学习这些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时,可以寻找一定的内在变化规律,可以 采用“类比法”来学习的。
• 【例2】(1)什么是含氧酸和无氧酸?一 元酸和多元酸? • (2)(提升)下列属于含氧酸的是 , 属于无氧酸的是 ,属于一元酸的 是 ,属于二元酸的是 ,既属于 含氧酸又属于二元酸的是 。 • A.H2SO4 B.H2S C.HCl D.H2CO3 E.HNO3 F.H3PO4
• 【例3】(1)盐类的 分类方法很多。从组成上分, 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什么是正 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酸根离子分,可 分为无氧酸盐和含氧酸盐;从酸和碱的强弱分, 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 等。…… • (2) (提升)下列既属于正盐又属于含氧酸盐的 是 ,属于含氧酸的酸式盐的是 ,属 于强酸强碱盐的是 ,属于弱酸的酸式盐的 是 ,属于复盐的是 。 • A.Na2SO4 B.NaHCO3 C.NaHSO4 D.KAl(SO4)2 E.CaCO3 F.NaCl
• 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 有机地贯通,对氧化还原反应加深理解, 还必须归纳如下
(三)化学反应规律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 【例6】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进行分析, 你认为下列化学反应规律成立吗?正确的在( ) 内打“√”,错误的打“×”。 • ①微溶于水的盐可制取难溶于水的盐;如 Ag2SO4+2NaCl=2AgCl+Na2SO4 ( ) • ②难挥发的强酸可制取易挥发的酸;如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 • ③强酸可制取弱酸;如 HCl+CH3COONa=NaCl+CH3COOH ( ) • ④强碱可制取弱碱;如 NaOH+NH4Cl=NaCl+NH3· 2O ( ) H
1.预习法
•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通过预 习,初步感受新知。从“构建理论”和 “前发展区”理论来看,预习和不预习在 接受新知时所得到的学习感受差异很大。 • 从表二可知:预习是学习高中化学的重要 环节。
•
从表二Biblioteka 同一个学生课前预习比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感受的比较
学习感受
感性认识阶段进入到理性认 识阶段 接触重点知识
• 【例12】(2009· 上海高考10)右图是一个 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 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 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B )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氯化镁 D.食盐
(六)化学计算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 【例12】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 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 元素的质量分数。 •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 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 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 ×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 克,则 • 38.4 a 100 38.4 a 2 1 2 a 40 (克) • 24 80 16 • 故Br%=40%。
(四)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
• • • • • • • •
• • • •
【例8】已知原子的基本结构如图,质子是正电荷的基本单位,电子是负电 荷的基本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H+就是质子? (2)为什么在原子中存在下列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一个质子的质量近似等于一个中子 的质量,都是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请你理解回答: ①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在化学计算中不必考虑原子的相对质量 变化?例如我们认为钠原子(Na)与钠离子(Na+)的相对质量都为23。 (4)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都为1,那么一个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 又称质量数(A)。即:质量数(A)=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质量数(A)与质 子数(Z)和中子数(N)存在什么关系? (5)为了用一种符号表示某元素的某一种原子,通常的做法是: ①用元素符号代表此元素; ②在元素符号的左下方标出质子数; ③在元素符号的左上方标出质量数。 某一个钠原子中含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请你写出这个钠原子的原子符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