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赴基层就业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大学生赴基层就业
一、何谓“基层”
基层概念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的街道、社区;既涵盖县以下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主要包括: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选调生项目、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项目、三支一扶支教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
二、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现状
尽管中央政府在2005年就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推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但实际情况表明,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比例仍然偏低。2005年8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县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仅占总数的19%,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也有约70%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国家教育督导报报告2008》显示,全国有508个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老师,匮乏现象严重。从大学毕业生角度看,他们迫切需要工作,就业形势又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单一的就业流向,导致到基层单位和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少,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农村基层人才特别是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科学技术人才匮乏。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学历相对较低等。这就是目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
三、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原因
(一)大学生为寻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逐步转变了传统的就业观念。他们不再向往大城市,反而把目光投向基层。他们认为基层发展空间大,可以给自己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从而建功立业,能有效实现青年人应有的志向和抱负。大学生下基层不仅可以大有可为,而且会大有收获。这些年轻人怀揣理想,带着不怕苦、不嫌穷、不畏难的干劲和一腔饱满的热情投身基层,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需要他们的地方,要在那里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毕业生们转变就业观念
这一因素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客观的因素。虽然我国经济水平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沿海及内地大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已趋于饱和,尽管毕业生们忙着奔赴各个招聘会,投递出相当数量的简历和求职信,但绝大多数都
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而基层是一片广阔的空间,发展潜力巨大,为了能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人转向选择到基层就业。
(三)基层的落后现状对于各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基层相对来讲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要么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要么受思想不解放的约束,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障碍。另外,教育文化的落后也使得这些地区人们容易因循守旧,整体素质较低,不利于国家政策方针和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正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基层才急需有文化,有素质,有干劲的广大大学生去改变目前的落后面貌,给基层注入更多的活力,为基层带来更多的福音。
(四)有部分大学生怀有去基层“镀金”的思想
许多大学生及其家长仍然持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希望能在大学毕业后考取公务员,终身抱得一个“铁饭碗”。而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是必须经过公开招考的,并且省市级以上的很多职位,对基层工作经历有相应的要求,这也限制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因而,许多大学生不免会选择以基层工作为“跳板”,以期将来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当前新形势背景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基层就业是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和锻炼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层次和薪酬预期,改变传统观念,面向基层就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解决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二)大学生基层就业是协调区域发展,稳定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东南沿海地区及京、津、沪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水平高,社会配套设施健全,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大。相比较而言,基层主要是经济、文化、思想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存在着很大的屏障,急需有文化、有素质、有能力的有志青年投身于广大的基层建设中。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人才输血给基层单位带去先进的技术、充足的知识及创新能力,改善基层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和人文面貌,提升城乡基层人口素质和文化事业层次,有效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三)大学生基层就业是培养人才、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基层就业是我国新世纪人才战略的重大转变。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基层是高校毕业生了解国情、
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对人民群众感情的生动课堂,是毕业生经受锻炼、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平台。在基层工作有利于毕业生掌握地区第的一手资料,培养面对艰苦生活工作条件的适应能力,培养关怀民生、忧心民瘼的人文情怀,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增强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五、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内容
(一)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项目
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有八个优惠政策,从生活补贴、个人档案、办理落户手续以及服务满后的考研、考公务员、择业等方面的优惠措施进行了规定;2005年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从十六个方面提出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制度规范和落实措施;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计划,该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去基层就业的形式,对毕业生服务期间所享受的各种待遇以及服务期满后的相关政策和择业优惠措施等都做了详细规定;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等。
(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
第一,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其中涉及两项补贴政策: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第二,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人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第三,选聘招录优惠政策。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三)调节人才流动的相关政策
国家对于面向基层就业大学生,在户籍政策上实施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人意愿迁往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人意愿迁往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满5年以上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流动到原籍或除直辖市以外的其他地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