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800字5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800字5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800字5篇这本书里面将中国美的艺术历史和中国的社会结合联系起来,并且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蕴含着生动激烈的情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的历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美的历程读后感1《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就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整本书其实一直都是用历史的文明与实践相结合来叙述艺术的历程,试求社会对文艺的影响的规律,寻求社会根源.在中国的造型艺术来说,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不论是书法,水墨,还是建筑,线的艺术都恰好与情感有关.在书法中每一笔都彰显着那个时代中国独有的骨风精神,建筑亦是如此,方形,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与国外尖.高.直的那种耸立截然相反.简单朴素的单体构成了复杂严谨的群体,权利永远有个载体存在,像是飞檐,牌坊,祠堂,宫殿等.但始终,在中国,浪漫主义永远也脱离不了古典理性的范畴.在文学上,从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汉的浪漫主义到魏晋风度到盛唐之音,中唐文艺,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思想,都在展现着社会问题的根源.在《离骚》中,屈原用最浪漫炙热的神话故事,展现的确是理性的觉醒.与楚辞相对应的是汉赋,用极力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奢华的生活,力图展示融化在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盛唐之音表达的更是一种极乐思想,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自由和快乐,渗透在盛唐文艺中.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做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唐,其实才是真正展开文艺的灿烂图景.他展现的虽不如盛唐的雄豪刚健,光芒耀眼,却是更为五颜六色,多姿多彩.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杂曲小说,同样也是附和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无我之意〞,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时期的文艺,宋明画本,拟话本和戏曲,版画是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到了本不应有的挫折,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为感伤的文学.代表作为《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正如序幕所说,从远古图腾的那个时代起,时代精神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一唱三叹,流连忘返.我们感受着,这样一个匆匆流过的美的历程.美的历程读后感2曾经以为,自己明白了美丽的真谛;曾经以为,美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曾经以为,美是冷峻而遥不可及的;曾经以为,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静静散落的身影.镜中花,水中月,需要静静地欣赏……浮华的城市,斑驳的光影,阑珊的灯火,如昼的黑夜,喧闹的人群.眼前的一切,让我迷茫.困惑.矛盾.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杨柳岸,还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宁静的月光,还是午夜梦回,故乡依旧的悠然?于是,走进《美的历程》,走进美的记忆,感受美给予心灵的寸寸温暖,完成了心灵一次矛盾而充实圆融的洗礼……鸟瞰着美伴随着实践流淌年华的痕迹,渐渐发现,美是有生命的,她打开了每个时代的灵魂,她给予人们感性自觉与理性思考.渐渐发现,她拥有深厚的生命厚度与长度,她播撒智慧的光芒让人性在天地间闪耀.渐渐发现,庄周梦蝶那刹那的微笑,是孔子忧天下那沉重的脚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绝唱,是敦煌的飞天,是魏晋的风度,是盛唐的青莲,是梦断红楼后的苍凉与寂寞.真正的美是让人的灵魂颤动.她带给人心灵的不仅仅是那短暂的快乐与幸福,还有那记忆深处弥漫飘逸的一缕芬芳.陡然发现自己对美的认识的浅薄,只看到了美的表面,却忽略了美的本质,忽略了美带给人心灵的如生命扎根般的永恒感悟.美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她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温暖而惬意的美,需要知己般的聆听与理解,需要生命的空间去容纳,需要用整个时代的生命厚度去衡量,需要用真诚透明的灵魂去感知.生活给予美以生命,美给予生活以感悟.《美的历程》终于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与相互和解,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仔细品味的.真正的美是需要在如镜的心中才能看见,同事看见自己的内心的感悟.从《美的历程》中,我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美那澎湃无限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生活,而这种生命力需要我们用对生命的热情去感知,只有这样,美才能在眼前升华,真正得富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静止虚无.沉默寂寥.一刹那的感悟,在千年风霜中永恒……我浮躁的心终于安静下来,窗外露台的一角有紫藤萝在柔风中轻歌曼舞,那随风飘摇的律动如生命的呼吸与吐纳,于这林立的楼宇间,澄澈.绚烂.惊奇,原来美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间的流里阴滋暗长,只因爱美的心,生命的力,温暖的情.美的历程读后感3终于把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看完了,从上美学课以来,一直对美学这门学科懵懵懂懂,也不知道美学具体定义是什么,〝美学是研究形象的人文社会科学〞这是我对美学的初步理解,不知道是否把美学的定义理解的很透彻.在美学课堂上一直听的迷迷糊糊,美学老师推荐了几本美学书,我选择了其中的《美的历程》来认真的读,希望能够加深对美学的认识.看完这本书我领悟到很多,作者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只是丰富了很多,同时弥补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文学知识.《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美的历程》讲述了从古至今的美学.全书一共分为十个章节,下面我把目录罗列一下,第一章龙飞凤舞,第二章青铜饕餮,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第五章魏晋风度,第六章佛陀世容,第七章盛唐之音,第八章韵外之至,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从远古时期的早期美学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全书概括性的讲述了中华几千年的美学史.第一章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歌舞艺术.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主要是对自然图腾的崇拜,华夏族对自然鸟兽虫鱼的崇拜上升到一中信仰.第二章是青铜时期的铜器文化在到后来讲到汉子的起源,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直应用到现代.而汉字也有着自己的美学价值,这就是书法.自产生汉字起便有了汉字的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条艺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并且上升到美学的价值.第三章主要讲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精神和中国诗歌的〝赋比兴〞.儒家的〝仁〞的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百家争鸣的思想演绎了先秦时期的礼乐精神.而《诗经》这部伟大的著作更是把中国的〝赋比兴〞表现的淋漓尽致.第四章讲的是楚汉文化.屈原的《离骚》是楚文化的代表,汉赋,壁画是汉代的代表.第五章讲述了魏晋时期的文化特征.第六章讲的是宗教文化,本土产生的道教和外来宗教佛教相互渗透,他们的石窟,壁画,雕塑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第七章讲的是盛唐时期的诗歌艺术.李白的浪漫主义以及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让中古的诗歌艺术达到高潮.第八章《韵外之至》包含规范化,格律化,百花齐放,充满忧伤的中唐文艺很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第九章讲的是宋元时期的市民文学.宋词元曲子昂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价值.第十章讲的是明清时期的文艺.从昆曲到京剧再到小说都创造了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美.这大概就是全书的主要内容,我读的不是很透彻,但也从其中得到一些基本的美学知识.读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认识.在文化艺术琳琅满目的世界畅游,品味先哲们思想的乐土,让我们的〝审美感情〞丰富.厚实.我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与古拙,魏晋风度的人的主题,文的自觉.阮籍与淘潜篇,盛唐谙中.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杜诗颜字韩文篇等.中国古典文艺的巡礼教会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审视艺术的共同性或普遍性,文艺的客观发展规律,把社会时代风采与文艺紧密相连,用审评的独特视角观察文艺现象,这本书无论从内容,语言造字上极具功力,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美的历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张的远古图腾崇拜,下面我就远古图腾崇拜来讲述一下自己的感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而中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更是表现了那个时期的人文精神与美学历史价值.龙是华夏族的图腾,现代的中国人都将自己是龙的传人,龙这种虚拟的动物自古以来都受到中国人的崇拜.人们有理由相信龙的崇拜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图腾崇拜,而在这种图腾崇拜上更突显了一种美学的价值.当然其他民族也有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大多是自然物,从简单的图腾崇拜上升到对图腾的敬畏甚至信仰,图腾带来的有历史文化价值还有美学价值.这是我对图腾崇拜的自己的一些感受.这次读《美的历程》知识泛读,相信在以后还会经常性的拿起这本书来自习读,细细品味美学的价值.因为我还想享受阅读《美的历程》的过程.最后还要感谢李泽厚先生的作品,让我对中国美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更甚者《美的历程》就是一件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美的历程读后感4《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紧张时期的艺术风格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三个火枪读后感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着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因此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接洽起来,点面联合,揭示出种.种社会因素对付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阐发与说明.如今,这本书我已经看完了,对付作者的`学养除了敬佩我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单凭那么多英俊的图片,我花这个价格就完全值得.只有一样,再好的书也有打折的时候,另外不说,我那本插图版精装《东方的智慧》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便是半价买的.就一句话,万一哪天你们谁看见这本书打折处理了,可千万千万别告诉我.《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闻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着作,从宏观俯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故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职位地方.第三章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准绳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此中最紧张的儒道互补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的一条根本线索.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那种充满秘密图腾神话的楚文化,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墨客是它的的代表.〝汉承秦制〞的汉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脱离了先秦的理性,而保《美的历程》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龙蟒主义〞我为什么活着.美的历程读后感5最近在熊猫书院看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很喜欢.冯友兰说这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中国文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全书分为10个PART,于是我用十段文字记下了每段最核心的部分.有句话说得好:〝如果说艺术类的精简书像果汁饮料,那么原著就像水果.喝完饮料,再啃啃水果,才知道这个水果真实的滋味.〞从远古图腾开始,龙蛇和凤鸟是原始人的审美.演变到现在的.几何条纹,可能与当时的蛇图腾有关.有〝审美积淀〞之说,人的审美观因为有观念的想象,因此美的形式积淀了社会内容.夏朝是野蛮而灿烂的青铜文化的开始,青铜在商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并表现出一种狞厉美.及至周朝和春秋战国,褪去宗教色彩,变得精进或是堕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是理性主义的思潮,儒道互补.战国时期,北中国已被孔子理性化,而南中国依然弥漫在远古的图腾神话世界,屈原为代表.汉代以汉赋与工艺品为代表,工艺品既有气势又古雅质朴.魏晋时期产生了真正思辩理性的纯哲学,绘画气韵生动,书法飘逸绝伦.以曹丕为代表的〝文的自觉〞,将文章称为〝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伟业〞.魏晋风度,不可不提的阮籍和陶潜.南北朝是佛教狂迷的时代,石窟壁画和雕塑,表达着寻求心灵的超脱,那是一个悲惨而非理性的时代.及至唐朝,才变成乐观的态度.盛唐的青春气息以唐诗为代表.李白诗,张旭和怀素的狂草,是〝冲破陈规,无拘无束〞的代表.而杜甫诗,韩愈文,颜真卿的楷书,是〝严正规范,深沉厚重〞的代表.中晚唐亦有优秀的诗人,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中晚唐的美学风格,潇洒风流中带有伤感忧郁.到宋朝,风格变得冲淡含蓄.宋朝是中国古代最文艺的时期,兴山水画,北宋风格旷远,乃无我之境;南宋讲求细节和诗意,乃有我之境.到元代,文人画正式确立,画上题诗,突出文学趣味.也为有我之境.发展到明清形成了一股浪漫主义洪流,以戏曲小说为主.明朝有《西游记》《牡丹亭》,到清朝,由于朝代更替,出现了禁欲主义,浪漫思潮变成伤感文学,代表有《桃花扇》《长生殿》.在毫无生气的时代,也出现了伟大的作品《红楼梦》.某天和一位老师聊到这本书,发现他竟是此书的忠实粉丝.因为不同出版社配图不一样,且随着时间不断有新的文物出土,他买过好几个版本.也觉得这是送礼物的极佳选择.美的历程读书笔记800字。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相关推荐《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1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14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1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

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悲催世界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社会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宗教内容服务的。

宗教毕竟只是现实的麻药,天上到底仍是人间的折射。

黑格尔论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时曾说,这是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做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世界的苦难的呻吟。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

被压迫者跪倒在佛像前,是为了解除苦难,祈求来生幸福。

统治者匍匐在佛像前,也要求人民像他匍匐在神的脚下一样,他要作为神的化身来永远统治人间,正像他想象神作为他的化身来统治天上一样。

佛教传播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阶级便借雕塑把他们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出来了。

2.虚幻颂歌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

3.走向世俗从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到南朝佛学的形神之争,佛教以其细致思辨来俘获门阀贵族这个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级,使他们愈钻愈深,乐而忘返。

哲理的思辨竟在宗教的信仰中找到了丰富的课题,魏晋以来人生悲歌逐渐减少,代之以陶醉在这思辨与信仰相结合的独特意味之中。

也是因为这样,在信仰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理性思辨,中国永远没有产生像印度教的梵天、湿婆之类极端神秘恐怖的观念和信仰。

把历时数百年之久的中国佛教艺术当做一个混沌的整体对待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历史的分析和具体的探索。

从天上人间强烈对照到它们之间的接近和谐,到完全合为一体;由接受到发展宗教艺术到它的逐渐消亡,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复杂的过程,但艺术思潮和美的理想这种发展变化却完全合乎规律性的。

在宗教雕塑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异,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

概括说来,大体可划为三种:即魏、唐、宋。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借用书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本书,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

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记得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有一期介绍的就是此书,当时请到的嘉宾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李泽厚先生的弟子,看样子也已是年过半百了,在说到此书的时候,主持人、另一位嘉宾不管说到书里的哪段内容,此人都能大段背出,真是令人惊叹,从此处可看出此书对此人的影响有多大。

此书名为《美的历程》讲的是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从远古至清末的各个时期,各种艺术门类的分析。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美学的书籍,算是帮我扫了关于美学的盲了,好像打开了一扇从未打开过的窗,看见了一个以前从未看见过的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一个花园,历史中的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这个花园里面的一朵花、一树木。

作者就像守园人,当我们打开书籍,走进花园之时,这个守园人,会为我们做一个认真的向导,一一给我们介绍花园里的花鸟虫兽,如数家珍。

只是里面的东西太多、太丰富了,而且我这次走的也太快、太匆忙了,没有细细品味里面的美丽,但是当我走过这个花园之后,身旁却依然留着我从花园里面带出来的一点点花香,沁人心脾,久久不能忘怀。

接下来我就采出几朵以诸君一起分享。

1、作者分析,为什么作为中国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这可能意味着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

2、关于美,作者这样说,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感官愉悦,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

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

3、关于历史,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进。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1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精编范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模板 (4页)

【精编范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形态各异、纷繁复杂的文学艺术意象,给人以不同层面的美干,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一】《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

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

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

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即为远古时期的图腾。

形式歌舞,青铜,先秦对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荣,盛唐之音,唐文化,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些。

本书作者李泽厚就以这个脉络介绍了艺术之美。

曾经,对于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很感兴趣,从剪纸的内容来看,有许多以蛇,鸡,鱼等动物为载体,这种形式艺术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交叉重叠了各种阶段的原始社会中,激烈战争和安定平和交错不断,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和其他符号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状态,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繁衍子嗣的期望似乎就寄予在这些有很强的繁殖力的动物身上。

虽然仅是一些根据的猜测。

对于青铜器上的纹饰,我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去了解。

随着阶级的产生和等级制度的确立,青铜纹饰也随之变化。

从原始的质朴天真到随后的为了统治维护地位的权利的凌厉,这些转变和衍化都是付诸与地位权利和力量。

以凶猛的怪兽或动物为代表,象征着神秘,恐怖,突出恐惧,残酷,凶残,这是和当时混乱暴力的战争时代有关,在这些怪异形象为象征符号,指向了某种似乎超出了时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他们的美并不在于装饰风味,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性,配上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要倾诉的精神。

2023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5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5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5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初读《美的历程》还是我刚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政治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当时的体会是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并不像我以前读过的枯燥的美学书。

而且让我汲取了一些中国艺术的历史知识,当我再去博物馆时也不会对那些历史积淀物一无所知了,也会被他们的伟大而感染。

这本书里面将中国美的艺术历史和中国的社会结合联系起来,并且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蕴含着生动激烈的情感。

读着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家读余秋雨《山居笔记》的情景。

作者不仅被那些个时代产生的艺术品所惊叹,还有再那个时代生活着的人们。

被历史积淀下来的美。

它也一直激励感染着我们,在当今社会生活着的我们。

也许从某一件艺术品中,你就可以瞥见整个文明古国的历程和心灵。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却鲜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也许是中国的艺术品和政治社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十月份的时候,有幸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我看到美术书历史书上的真迹的时候,心灵产生的震撼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那些数不清的古董、艺术品,展示的也是时代精神的火花,在凝练,积淀。

它们传留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让人们一唱三叹,惊叹不已。

《美的历程》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美的艺术品和创造它们的作者们。

但是一本书读完之后,最能给我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原始社会先人们创造的那些古朴、美丽的纹饰。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其中又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的不同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像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从一些彩陶纹样就可以看出。

那些鱼纹、蛙纹、水波纹饰都和生活生殖息息相关。

这些陶器上的纹样都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

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的过程。

书上说的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4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4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美的历程》读书笔记4篇《美的历程》作者以深邃独具的目光,雄浑凝炼的笔触,囊括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下面给大家分享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

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

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

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态呈现,每个时代对于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例如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并不是功臣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

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

两汉动的行为之美让位于魏晋的静的玄想之美。

“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提出。

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产生的的历史背景却是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

战乱的年代里,时刻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巨大的政治恐怖阴影下产生了自我矛盾的人文主义。

如同阮籍,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由于之前没有甚么艺术细胞,接触的艺术品少之又少,基本没有甚么审美水平,我选择的画是哀悼基督,这幅画不是《美的历程》中的作品,但是对照于西方的画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东方的艺术作品。

个人感觉相比于西方的作品而言,东方作品更多是以描绘恢弘的场景为主,人物更多的只是点缀,场面和意境才是中心;而西方的作品则更加重视描绘人的细节与情感,以人物为主体去展现和表达思想、事件。

或许这就是东西方的区分,西方遭到宗教的影响,更加重视个人实现,而东方的集权政治则更希望表达权威与威严。

就像我们在西方很难见到特别宏大的建筑,但是在东方我们能看到很多超乎于当时经济、技术能力水平的恢弘作品。

这幅画展现的是耶稣受难的细节,画中人的情感是收敛的,而不是外显的,让人心生悲悯之情。

近处的山岗上,1棵树叶残枝枯,天空和大地被它牢牢地串在1起。

而远处,灰色的山崖在孤单中诉说着无声的失望。

这些背景也都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情感而设计,凸显了耶稣受难日人们的悲痛之情。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2对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美有不同的认知,犹如时尚1般,隔3年就会有不1样的美的理念,不1样的美的流行。

但是浏览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美又有了新的认知。

美不但是每一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1个时期1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1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全部的美学演进历史。

从石器时期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期,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构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终究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态显现,每一个时期对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例如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其实不是元勋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横跨了文学、书法、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商周时期的青铜,汉代的工艺和汉赋,六朝的雕塑和骈文,唐代的诗歌和书法,宋元的绘画和词曲,明清的戏曲和小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一】初读《美的历程》还是我刚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政治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当时的体会是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并不像我以前读过的枯燥的美学书。

而且让我汲取了一些中国艺术的历史知识,当我再去博物馆时也不会对那些历史积淀物一无所知了,也会被他们的伟大而感染。

这本书里面将中国美的艺术历史和中国的社会结合联系起来,并且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蕴含着生动激烈的情感。

读着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家读余秋雨《山居笔记》的情景。

作者不仅被那些个时代产生的艺术品所惊叹,还有再那个时代生活着的人们。

被历史积淀下来的美。

它也一直激励感染着我们,在当今社会生活着的我们。

也许从某一件艺术品中,你就可以瞥见整个文明古国的历程和心灵。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却鲜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也许是中国的艺术品和政治社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十月份的时候,有幸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我看到美术书历史书上的真迹的时候,心灵产生的震撼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那些数不清的古董、艺术品,展示的也是时代精神的火花,在凝练,积淀。

它们传留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让人们一唱三叹,惊叹不已。

《美的历程》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美的艺术品和创造它们的作者们。

但是一本书读完之后,最能给我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原始社会先人们创造的那些古朴、美丽的纹饰。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其中又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的不同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像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从一些彩陶纹样就可以看出。

那些鱼纹、蛙纹、水波纹饰都和生活生殖息息相关。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千字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千字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千字篇一:《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美的历程》读书笔记阅读本书之前我也接触过一些介绍和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著作。

而《美的历程》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本书与其他美学著作区别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

作者的这种做法使得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特征之间的衔接十分自然,而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到两个相邻或间隔的时代之间的历史联系。

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

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编写美学史时能够不破坏艺术发展的连贯性,不轻易划分时代或为其强加一个所谓的“艺术时代特征”,却能使整部著作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从此可看出李泽厚先生对中国美学了解之深以及他处理如此长的历史材料时的高明之处。

好的美学著作不仅能够告知读者自己的美学观点,而且还会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思考。

而《美的历程》便让我在阅读中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痕迹。

一美的起源作者在第一章“龙飞凤舞”中多次提出,远古图腾时期的器物(包括用小砾石等制作的装饰品)“并非为审美而制作”。

这种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

在旧石器时代,劳动人民离“为审美而制作”器物还有数十万年的距离。

那么我们用审美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器物是否有意义呢?我们是否只能够用“巫术说”、“宗教说”、“劳动说”、“游戏说”这些艺术起源的理论去分析它们呢?我并不这么认为。

虽然我也认为用“巫术说”和“宗教说”解释美的起源最具合理性,但人对美的意识和觉悟是可以从中独立出来的。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1不久前经人推荐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

先生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李先生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做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那么,从哪里起头呢?得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开始。

”于是,我被李先生引领着走进了中国近8000年的“美的历程”。

我们每个人不管身份如何,贫富贵贱,地位高下,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

因为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便逐渐追求和发展精神生产和创造意识形态的产物———“美”,这个追求是人类的高级属性发展的结果。

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这些问题至少对我是模糊的。

李泽厚先生用他哲学家的思维,美学家的理论,文学家优美的散文般的文字表现形式,为我们清晰而深刻的阐述了以上这些问题。

让我深深沉醉在“美的历程”里,久久不肯离去。

本书里,李先生从粗狂的远古图腾——“人首蛇身”,“人首鸟身”那原始艺术的“龙飞凤舞”,从殷周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魏晋“人的觉醒”的风度,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及诗词曲的审美品类,直到明清小说戏曲的浪漫感伤……有时一泻千里,有时涓涓细流;有时一气呵成,有时娓娓道来。

让读者欲罢不能。

我在读李先生的《美的历程》的过程中,有些章节泛读,有些是精读的。

比如,第三部分“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我是精读的。

因为我要搞懂,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这是我很迷糊的问题。

李先生在这一章节里有这样一段话:艺术和审美“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的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

……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美的进程》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仔细品尝一部名著后,信赖咱们都有许多值得共享的东西,是时分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载一下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的进程》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送咱们阅览。

《美的进程》读书笔记1 高中时读李泽厚《美的进程》,看到作者在青铜礼器一节引用了一句话:“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语出《诗经·商颂》,描绘兵士出征的杀伐大志。

大概是觉得这种状况有如高三,笔者便把这句话写下贴在桌上,半是鼓励半是戏弄。

本认为长远的词句过分不流畅难宣,却未料穿越千年,见字如面。

美是有意味的方式,正因如此,有虔秉钺,如火烈烈,是见者心火烈烈。

“美是有意味的方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念否认再现,着重纯方式的审美性质。

从人首蛇身图画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

蛇身贴服地上,轻轻曲折,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我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首要的图腾旗号而高举飘荡。

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含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含义,人首蛇身图画也不成其为美。

图腾稚拙,青铜狞厉。

情感被火焰燃烧熔化,浇筑成巨大的青铜符号,藐小苍生被宛如幽冥的原始宗教情感驱使,跪伏于狞美的礼器之前。

今人唯有在想到这一层含义时,方懂得了青铜的冷与重。

然后形而下之器,开展演化为形而上之道。

青铜留存千年,原始宗教情感却逐步淡去,情感、观念、典礼这宗教三要素,由孔子引导和溶化在人间联系和现实日子中。

荀子又将孔子国际观中的疑心论要素和人生态度开展为《易传》的达观进步的无神论,另方面那么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年代对氏族成员个别品格的尊重,一方面开展为孟子的巨大品格抱负,另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品格抱负。

无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铿锵铁誓,仍是“徘徊乎污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缥缈清谈,都将深意蕴于文字间,寄于文字外。

2024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2024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溯源到上古,延伸至今朝,以“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为筏,摆渡过时间的大风大浪,笔者潦草地见证了一场美的历程。稍作歇息,两岸风景映入眼底。符号、线条等形式本身轻简,却因沉淀了社会内容而有了万钧之重。今人或缺少了一些民族记忆,太过信任也太过依赖所谓的理性与科学分析,也就缺失了那分先于理性也先于感知的情感触动。笔者无意鼓吹情大于理,只是希望今人在面对久远的文明之美时,添上一些以民族记忆为基底的纯粹审美。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从人首蛇身图案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蛇身贴服地面,微微弯曲,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举飘扬。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意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意义,人首蛇身图案也不成其为美。
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杂曲小说,同样也是附和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无我之意”,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时期的文艺,宋明画本,拟话本和戏曲,版画是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到了本不应有的挫折,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为感伤的文学。代表作为《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解放,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与这种思潮相对应的美学观念,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对生死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对人生对生命强烈的欲求,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政权更迭的年代里,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因此绘画艺术作品里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要求体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这种追求“气韵”“风神”的美学标准正是与魏晋思辨智慧、人的觉醒相一致。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本文是关于《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横跨了文学、书法、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商周时期的青铜,汉代的工艺和汉赋,六朝的雕塑和骈文,唐代的诗歌和书法,宋元的绘画和词曲,明清的戏曲和小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一】初读《美的历程》还是我刚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政治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当时的体会是这本书写的很有意思,并不像我以前读过的枯燥的美学书。

而且让我汲取了一些中国艺术的历史知识,当我再去博物馆时也不会对那些历史积淀物一无所知了,也会被他们的伟大而感染。

这本书里面将中国美的艺术历史和中国的社会结合联系起来,并且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蕴含着生动激烈的情感。

读着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家读余秋雨《山居笔记》的情景。

作者不仅被那些个时代产生的艺术品所惊叹,还有再那个时代生活着的人们。

被历史积淀下来的美。

它也一直激励感染着我们,在当今社会生活着的我们。

也许从某一件艺术品中,你就可以瞥见整个文明古国的历程和心灵。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却鲜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也许是中国的艺术品和政治社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十月份的时候,有幸去了一趟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我看到美术书历史书上的真迹的时候,心灵产生的震撼是很奇妙的一件事。

那些数不清的古董、艺术品,展示的也是时代精神的火花,在凝练,积淀。

它们传留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让人们一唱三叹,惊叹不已。

《美的历程》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美的艺术品和创造它们的作者们。

但是一本书读完之后,最能给我震撼,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原始社会先人们创造的那些古朴、美丽的纹饰。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其中又相对和平和激烈战争的不同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像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

(完整版)《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完整版)《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它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宏观把握。

细细品读,我为书中每一章节作者所凝练概括的美而赞叹不已,却又因才疏学浅,不知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只知不断沉吟:“这就是美。

”是的,这就是美,它早已不单单美在字里行间,而是美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田。

中国艺术之美,并不只出现在精美绝伦的宫殿庙宇之中。

中国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这些美的眼睛。

而在这部美学著作中,李泽厚先生引领我们睁开双眼,去探索,去流连,去迷醉于中国艺术之美。

中国艺术之美,美在“龙飞凤舞”。

远古图腾、原始歌舞以及图案的“有意味的形式”,展示了远古时代人们的原始审美意识。

“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

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是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

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

”美的形式和人之间不断互动,相互促进影响,不断丰富发展,美的历程,由此展开。

中国艺术之美,美在“青铜饕餮”。

青铜时代狞厉的美、线的艺术以及解体和解放,在这期间,青铜器逐渐从“神坛”走向民间。

“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是为其统治的利益、需要而编造出来的‘祯祥’或标记它们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

”进入春秋以后,“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保留有大量原始社会体制结构的早期宗法制走向衰亡……社会的解体和观念的解放是连在一起的……殷周以来的远古巫术宗教传统在迅速褪色,青铜饕餮也失其权威,多缩小而降低于附庸的地位。

”艺术的功能和审美情趣因时代之变而变,体现在此。

中国艺术之美,美在“先秦理性精神”。

儒道互补、赋比兴原则以及建筑之美,作者用很独特的观点论述了儒、道思想在艺术上是结为一体的关系。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三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三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三篇《美的历程》围绕宋元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家从人工秩序中逃遁的思想展开一些论述,并从中国美学的相关命题中,谈规避秩序的问题。

以下是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

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从内容到语言都很精美,是我非常喜欢的美学著作。

《美的历程》是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学艺术所作的宏观美学把握。

全书共有十个章节。

第一章“龙飞凤舞”,论述了远古图腾、原始歌舞以及图案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三方面的内容,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远古时代人们的原始的审美意识。

第二章为“青铜饕餮”,论述了青铜时代狞厉的美,线的艺术,解体和解放,在这期间,青铜器逐渐从“神坛”走向民间。

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论述了儒道互补,赋比兴原则以及建筑艺术。

我认为很独特的观点是作者论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在艺术上的关系是结合为一体的,儒家体现了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道家则体现了人与外部对象的超功利的审美关系。

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屈骚传统,“琳琅满目的世界”以及“气势与古拙”,展现给我们楚汉文学与现实的美学风貌。

第五章“魏晋风度”,论述了人的主题,文的自觉以及阮籍与陶潜,体现了在魏晋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变化时期的人文的觉醒。

第六章“佛陀世容”,共有悲惨世界、虚幻颂歌和走向世俗这三部分,论述了宗教逐渐从悲到与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相结合。

第七章“盛唐之音”,论述了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以及杜诗颜字韩文。

唐代不愧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第八章“韵外之致”,论述了中唐文艺,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

第九章为“宋元山水意境”,论述了宋元山水画的缘起、无我之境、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以及有
我之境。

我认为,从宋元绘画的宏观上看,宋偏向写实,元偏向写意,宋元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顶峰,这是以后各朝代所不能企及的。

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论述了市民文艺、浪漫洪流、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绘画与工艺。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世的悲欢离合,出现了多样的艺术形式。

经典语句摘要:
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已不同于神异的几何抽象纹饰,它们是远为具体的动物形象,但又确乎已不是去“想像某种真实的东西”,在现实世界并没有对应的这种动物;它们属于“真实地想像”出来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为其统治的利益、需要而想像编造出来的“祯祥”或标记。

它们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人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实际上,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

虽然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思辨哲学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上,却是空前的。

以天才少年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不但远超烦琐和迷信的汉儒,而且也胜过清醒和机械的王充。

时代竟是前进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突破数百年的统治意识,重新寻找和建立理论思维的解放历程。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怱若飘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出郭门相视,但见丘与坟”……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如改说一字千斤,那么这里就有几万斤的沉重吧。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使这种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