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

合集下载

李泽厚《美的历程》简介

李泽厚《美的历程》简介
p28有意味的形式它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等等如时下某些美术史所认为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地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那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如火烈烈?诗商颂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 自评——A型血性格 • “有人说我性格孤僻,骄傲
,不爱与人交往,不懂人情 世故。”他将这种性格里的 特征归结于A型血的外显: 性急、失败和挫折感强,不 善与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 等。李在强调自己特立独行 的性格时,并没有任何的自 我不满或自我省思的意思, 恰恰相反,他甚至认为自己 的这一性格是他做人和治学 的重要资本,而他的学术创 建就是由这一性格(理想人 格)的支撑才最终得以完成 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 个性造就了他的学术成就。
作者简介
• 关键词3:美学三书 • 收作者1979年后的美学
专著三种。《美的历程 》从宏观鸟瞰中国数千 年的艺术、文学;《华 夏美学》概括描述了以 儒学思想为主体的中华 传统美学的悠久历史根 源所包含的矛盾及需要 解决的问题;《美学四 讲》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依次回答四个问题: 美学是什么?美是什么 ?美感是什么?艺术是 什么?
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 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 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原创的概念如: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宋元山水 意境等。
• 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乐音来, 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 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一、美的历程的起源
美的历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美主要以自然景观和艺术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

二、美的历程的早期表达
在古代文明中,美的历程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雕塑,不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美的表达方式。

三、美的历程的发展与演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美的历程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也影响了美的表达方式。

四、美的历程的现代表达
在现代社会中,美的历程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从建筑设计到时尚潮流,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五、美的历程的影响与启示
美的历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美的历程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的历程将继续发展和改变。

人们对美的追求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也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美。

总结:
通过对美的历程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美的表达形式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古代到现代,美一直在不断演变和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美的历程必将继续向前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示。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美,同时积极参与和推动美的创造与传播。

只有这样,才能让美的历程在未来继续璀璨辉煌。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相关推荐《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1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14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1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

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美的历程赏析

美的历程赏析

美的历程赏析摘要:一、引言1.介绍《美的历程》作者及背景2.阐述美的历程的重要性二、内容概述1.自然美2.艺术美a.古代艺术美b.近现代艺术美c.当代艺术美3.社会美a.人文精神b.时代特色三、美的历程分析1.美的起源及发展2.美的内涵与外延3.美的演变与创新四、美的价值与应用1.个人修养与审美情趣2.社会审美氛围营造3.产业发展与创新五、结论1.总结美的历程的意义2.对未来美的探索与发展提出展望正文:美的历程,是一部描绘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探索的画卷。

自古以来,美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从自然美到艺术美,再到社会美,美的历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引言《美的历程》是一部由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所著的经典美学著作。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我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为我们展现了美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形式。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美的历程愈发显得重要,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美的本质、提升审美品位的新视角。

二、内容概述《美的历程》涵盖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个领域。

其中,自然美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悟;艺术美则包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艺术美的探讨,以及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演变;社会美则着重关注人文精神、时代特色等方面。

三、美的历程分析美的历程揭示了美的起源、发展、内涵与外延,以及美的演变与创新。

从古至今,美始终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美的内涵与外延的拓展,使得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

四、美的价值与应用美的历程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个人可以通过学习美的历程,提升自身修养和审美品位;社会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促进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美的理念也对产业发展和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论总之,《美的历程》为我们展现了美的发展轨迹,使我们认识到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探索美的真谛,发挥美的价值,让美的历程不断延续和发展。

李泽厚《美的历程》简介24页PPT

李泽厚《美的历程》简介24页PPT
感)两种因素和成分
美学概念简述
审美积淀说 1,来源: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论”、贝
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论”学说,马克思的“实 践论”和康德的“先验论”。 2. ‘积淀’的含义 指把社会的、理性的、历史的东西累积沉淀为 一种个体的、感性的、直观的东西,它是通过 自然的人化的过程来实现的。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原创的概念如:先秦理性精
美学概念简述
有意味的形式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贝尔(Clifve Bell)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
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作 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 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 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语言
原始巫术礼仪中的社会感情是强烈炽热而又含 混多义的,它包含有大量的观念、想象,却又 不是用理知、逻辑、概念所能诠释清楚的,当 它演化和积淀于感官感受中时,便自然变成了 一种好像不可用概念言说和穷尽表达的深层情 绪反应。
——P28 有意味的形式 它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
风味等等(如时下某些美术史所认为),而在 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
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 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乐 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 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 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
——宗白华《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
美学概念简述
作为线的艺术的书法的特征: 1.区别于图画的符号意义 2.净化了的线条 3.流动且富有生命力 4.兼备造型(概括性的模拟)和表现(抒发情
作者简介
关键词2:50年代

《美的历程》概述

《美的历程》概述

《美的历程》概述
《美的历程》是中国哲学家李泽厚创作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981年。

该书从宏观角度鸟瞰了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并作了描述概括和整体美学把握。

书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和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

该书以深邃独具的目光和雄浑凝炼的笔触,囊括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

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一直讲到明清工艺,宏观地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指出这也是以实践理性为特征的民族审美意识的积淀过程。

在《美的历程》中,作者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归根的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

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着这一思想构架而展开。

作者在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时,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

总的来说,《美的历程》是一部概括中国美学史的宏篇巨著,
书中提出的诸多美学观念,对中国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

2023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高中时读李泽厚《美的历程》,看到作者在青铜礼器一节引用了一句话:“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语出《诗经·商颂》,描绘战士出征的杀伐雄心。

大概是觉得这种状态有如高三,笔者便把这句话写下贴在桌上,半是激励半是调侃。

本以为久远的词句太过晦涩难宣,却未料穿越千年,见字如面。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正因如此,有虔秉钺,如火烈烈,是见者心火烈烈。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

从人首蛇身图案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

蛇身贴服地面,微微弯曲,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举飘扬。

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意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意义,人首蛇身图案也不成其为美。

图腾稚拙,青铜狞厉。

情感被火焰燃烧熔化,浇筑成巨大的青铜符号,渺小苍生被宛若幽冥的原始宗教情感驱策,跪伏于狞美的礼器之前。

今人唯有在想到这一层意义时,方懂得了青铜的冷与重。

而后形而下之器,发展演变为形而上之道。

青铜留存千年,原始宗教情感却逐渐淡去,情感、观念、仪式这宗教三要素,由孔子引导和消溶在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中。

荀子又将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人生态度发展为《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时代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无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铿锵铁誓,还是“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缥缈清谈,都将深意蕴于文字间,寄于文字外。

后来者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忠君爱国式伦理政治观点、韩愈“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的半哲理的儒家信念、颜真卿“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的卓越人格,无不昭示美学规范中兼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美的历程读后感(7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7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7篇)美的历程读后感1《美的历程》,在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单从书名来看,我并不知道作者要写的是何物的美,其美之处又在哪里,历程又指什么。

所以,我首先要从题目开始。

“美”在本书中指的是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历程”则是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

由此,本书的内容也就凸显出来了。

即诠释各历史时期的古典文艺的独特之美以及美的发展历程。

本书有三处可圈可点。

第一:内容本书按照历史发展来写美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学风格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亦在不断变化。

不同朝代的同一种艺术给人以截然不同的美。

以魏、唐、宋的雕塑为例,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唐以二者结合胜。

即使同一朝代,其美学风格也迥然不同。

以唐的书法为例,初唐的书法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蝉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而盛唐则流行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在同一朝代中诞生并发光发亮。

第二:结构本书的结构十分紧凑。

上一章节的内容在下一章节也会出现,甚至有的章节内容贯穿于整本书,如本书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

正是这种前后贯穿,前后紧密联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两个不同领域的古典文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相似的美学风格,从而感受到中国古典文艺是一个整体,各领域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写法关于写法,我要提及其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

写作特色表现在整本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例子虽多,然都是典型之例。

在这些例子中有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闻所未闻的人物。

对于耳熟能详的人物,也许你会看到他的另一面。

如苏轼,你在品味其豪气冲天的诗句时,可曾想到他脆弱的一面。

而对于闻所未闻的人物,你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

另一个特色就是比较,本书多处地方有比较。

有同一朝代的比较,不同朝代的比较,不同领域的比较……能让你对中国古典文艺之美有个整体感受。

语言特色表现在书中大量的诗、词、古文以及作者似诗一般的语言,也许你无法完全看懂,但亦能从中感受到古人作品中的古典之美,世上独一无二的古典之美。

李泽厚 美的历程 章节概括

李泽厚 美的历程 章节概括

李泽厚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创作的一本美学著作,以下是各章节的简要概括:
1. 龙飞凤舞:通过对远古图腾和原始歌舞的分析,探讨了原始时代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起源。

2. 青铜饕餮:讲述了青铜时代的礼乐文化和审美观念,以及青铜器上饕餮纹所蕴含的神秘、狞厉之美。

3. 先秦理性精神:分析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思想对理性精神和人文意识的影响。

4. 楚汉浪漫主义:阐述了楚汉时期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奇幻、动态和浪漫色彩。

5. 魏晋风度:介绍了魏晋时期的文化氛围和名士们的生活态度,以及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

6. 佛陀世容:讲述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佛像艺术所体现的审美理想。

7. 盛唐之音:探讨了唐代的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和恢弘气度。

8. 韵外之致:分析了中唐时期的文艺思潮,追求韵外之致的审美趣味。

9. 宋元山水意境:讲述了宋元时期山水画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和哲理。

10. 明清文艺思潮:阐述了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想和审美倾向,以及在小说、戏曲等方面的成就。

11. 结语:对全书进行总结,强调了美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这本书从宏观角度梳理了中国美学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审美风貌。

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29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29篇)

美的历程〔通用29篇〕美的历程〔通用29篇〕美的历程篇1今天,我刚在网上看了一本这样的书,名字叫《美的历程》。

书的题目就让人很想知道下面的内容是什么,很吸引人。

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那么,从哪里起头呢?书的一开头就用:美是关乎心灵的事情,不可复制,几近于偶然雪上留痕,一线佛里梵音。

所以记录美的历程,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承载它的除了美自身,更在于后来者审视的心灵敏锐度。

这样一段话为开头,同时也让我看到美的心灵是会怎样面对生活。

前不久,我通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著作《美的历程》。

美学和哲学是我今年颇感兴趣的两门学科,虽然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络,但它们却深深吸引着我。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开展。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详细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络起来,点面结合,提醒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开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p 与说明。

于是,相应的表达在石窟艺术上,如割肉喂鸽、捐躯饲虎等悲惨的佛经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题材,这无疑是悲惨现实的艺术写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却是宁静、高超、飘逸的,正是这与人世间的强烈反差,使得人们把绝望中的希望、美妙的理想都寄托在它身上。

此时的北魏雕塑,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顶峰。

初始,卢照邻骆宾王使诗歌由宫廷走向生活,刘希夷张假设虚又使之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王勃等初唐四杰继而把《春江花月夜》式的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求建功立业的详细歌唱;终于,陈子昂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盛唐之音自此而始。

此后,边塞诗、田园诗各擅胜场,前者豪迈英勇,一往无前,后者优美宁静,明朗安康。

而李白,更以其狂放恣肆的气魄,天纵神授的奇才,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5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5篇)

美的历程〔精选5篇〕美的历程〔精选5篇〕美的历程1本学期,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作品《美的历程》,书中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绘和美学把握。

带着读者对古典文艺进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入的巡礼。

《美的历程》全书共十个章节,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悟”、“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书中李泽厚先生带着我们领略了中国书法“线的艺术”美,细细品味唐诗的丰神情韵少年才气和宋词的筋骨思理、思虑深沉,聆听李白那飘逸而瑰丽的浪漫文学交响诗,深度解析杜诗颜字韩文中的“破旧”与“立新”,体味宋代艺术追求上的空灵、含蓄、平淡与自然之美……同时,让读者认识到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与韵律。

强调的更多是对立面之间的浸透与协调,而非对立面的排挤与冲突。

书中屡次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让我印象深入。

“有意味的形式”是贝尔提出的,他认为视觉艺术的根本在于他们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坚持从“美在客观”来解释美。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而中国书法艺术那么是后者。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入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

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平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标准。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摘要:一、美的研究1.美的本质2.审美价值3.审美标准二、美的历史1.古希腊时期2.中世纪时期3.文艺复兴时期4.现代社会三、美的类型1.优美2.壮美3.和谐美四、美的体验1.美的感受2.美的体验3.美的欣赏五、美的价值1.美的价值判断2.美的价值取向六、美的创造1.艺术家的创作2.观众的接受七、美的批评1.美的批评方法2.美的批评标准八、美的意义1.美的社会意义2.美的文化意义九、美的未来1.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2.美的普遍性3.美的包容性十、美的世界1.全书总结2.美的普遍性3.美的包容性正文:《美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美学发展的著作,分为十章,详细阐述了美的观念的演变过程、美的类型、美的体验、美的价值、美的创造、美的批评、美的意义以及美的未来。

在第一章“美的研究”中,作者探讨了美的本质、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等问题。

第二章“美的历史”回顾了美的观念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第三章“美的类型”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美,如优美、壮美、和谐美等。

第四章“美的体验”讲述了美的感受、体验和欣赏。

在第五章“美的价值”中,作者讨论了美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第六章“美的创造”探讨了美的创造过程,包括艺术家的创作和观众的接受。

第七章“美的批评”讲述了美的批评方法和标准。

在第八章“美的意义”中,作者分析了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第九章“美的未来”展望了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强调了美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最后一章“美的世界”总结了全书内容,使读者对美的历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4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高中时读李泽厚《美的历程》,看到作者在青铜礼器一节引用了一句话:“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语出《诗经·商颂》,描绘战士出征的杀伐雄心。

大概是觉得这种状态有如高三,笔者便把这句话写下贴在桌上,半是激励半是调侃。

本以为久远的.词句太过晦涩难宣,却未料穿越千年,见字如面。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正因如此,有虔秉钺,如火烈烈,是见者心火烈烈。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

从人首蛇身图案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

蛇身贴服地面,微微弯曲,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举飘扬。

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意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意义,人首蛇身图案也不成其为美。

图腾稚拙,青铜狞厉。

情感被火焰燃烧熔化,浇筑成巨大的青铜符号,渺小苍生被宛若幽冥的原始宗教情感驱策,跪伏于狞美的礼器之前。

今人唯有在想到这一层意义时,方懂得了青铜的冷与重。

而后形而下之器,发展演变为形而上之道。

青铜留存千年,原始宗教情感却逐渐淡去,情感、观念、仪式这宗教三要素,由孔子引导和消溶在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中。

荀子又将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人生态度发展为《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时代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无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铿锵铁誓,还是“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缥缈清谈,都将深意蕴于文字间,寄于文字外。

后来者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忠君爱国式伦理政治观点、韩愈“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的半哲理的儒家信念、颜真卿“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的卓越人格,无不昭示美学规范中兼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美的历程名言

美的历程名言

美的历程名言
1. "美的历程是一场默默无闻的奋斗,是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之旅。

" - 未知
2. "美的历程是一次蜕变的过程,通过不断探索和发展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 - 未知
3. "美的历程是不断突破自我的旅程,唯有超越自我才能达到真正的美。

" - 未知
4. "美的历程是一场对自然造物的敬畏和赞美,通过艺术表达出内心的美好。

" - 未知
5. "美的历程是一种生活态度,用心感受并享受每一个瞬间的美好。

" - 未知
6. "美的历程是对时间的驯服,通过艺术创造永恒之美。

" - 未知
7. "美的历程是一种内心的抒发,用画笔、音符或文字将情感转化成美丽的形式。

" - 未知
8. "美的历程是一次进化的旅程,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来创造更高级的美。

" - 未知
9. "美的历程是一场心灵之旅,通过欣赏和感受美的存在,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 - 未知
10. "美的历程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用艺术的形式将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 - 未知。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原创版)
目录
一、美的历程概述
二、美的起源
三、美的发展
四、美的现状与未来
正文
【一、美的历程概述】
《美的历程》是一部关于美学的著作,书中详细阐述了美的发展历程,从美的起源到美的现状与未来,全方位地展示了美的发展轨迹。

美的历程不仅仅是对美的历史演变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审美观念的探究,以及对美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度剖析。

【二、美的起源】
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那时的美主要体现在人类对自然和生活的适应和改造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美的内涵和外延逐渐丰富和拓展,美的形式也从简单的实用功能转向了审美功能。

【三、美的发展】
美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漫长历程,美的标准和美的观念也随之不断演变。

在古代,美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对对称、和谐、比例的追求;而在近代,美的标准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现代的美学则更加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

【四、美的现状与未来】
在当今社会,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美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重
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美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5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5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美的历程》读后感如果你想读一本能整体感知中国传统美学精髓的书,或者你有一个想宏观了解中国各个时代精神特质的真切愿望,那么《美的历程》可以一读,又不得不读。

大约一本好书,你都能或是朦胧隐约,或是直接强烈,或者两者兼有地感受到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不是别的,它只能是著者个体特有而迸发的天赋才华、“修为”的人生境界,“积淀”的生命质量,它在当时感动着你,而后给你无穷无尽的“意味”。

同样,《美的历程》也会在上述的一些方面让你“一唱三叹,流连忘返”:“澄之不清,扰之不浊”——恢弘博大的气势。

似乎并不是优美语言的一时倾倒,也不是特立思想的盲目吸引,而是其恢弘气势的首先折服。

《美的历程》一书洋洋洒洒十几万字,从史前文化一路辗转明清近代,从图腾歌舞、青铜陶器一路延展经史辞章、诗词书画,通过对中国各个历史时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风貌、时代精神的俯观鸟瞰、整体把握,以诸如“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一些异常简洁明快而又高度凝练的原创概念阐释之、铺陈之、思辨之,彰显出作者宽阔的视野、深厚的积累,也正是这些,赋予了薄薄一册《美的历程》以恢弘博大的气势,他让你在可能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已经欲罢不能,便只好开始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庭院深深深几许”——敏锐深邃的思想。

固然恢弘博大的气势可以有如是的引人入胜之处,但是理论的空中楼阁、概念的空壳游戏,恰也可以在此发生,因此气势也必须要有实际内容的强大支撑,方才牢靠而不漂浮。

《美的历程》通过对浩若烟海的有关艺术、文学、历史的材料的点检筛选、整理汇合,准确深邃地提炼出各个时代特有的美学主题、精神特质,如“楚汉浪漫主义”,即是对楚地区、汉时代(楚汉文化)文学艺术特质的敏锐把握、独到概括,唐朝如是,宋元如是,明清亦如是。

它透过时代纷繁芜杂的表象、琳琅满目的呈现,为你提取出著者理解之下的独特的精神实质、美学实题,让你不知不觉中走到了过往时代的“庭院深处”。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珠玉圆润的语言。

如果说气势激发人的思考愿望,思想引起人的精神共鸣,那么语言则常常调动人的感官行动。

读《美的历程》,大约你是禁不住要读,要写,要背的,你无法阻挡住那一股从心中汩汩而出的要跟随而不肯离去的念头,而这足以说明他的语言魅力。

不是诗而胜似诗的语言,在这里你可以清晰看到,上下对仗、前后呼应、铺排列锦、博引旁征……如珠玉般圆润,似流水般勾连,没有刻意追求的刻板生硬,也没有辞不达意的佶屈聱牙,更不感掉书袋似的酸腐不堪,语言在这里达到了它能发挥的绝佳作用。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读后感受及真切推介,至于对书中内容的理论研究、学术感受在此无法一一言明,也各家各派对此已有相当的成果,我并不想重复、摘抄,重做“她人嫁衣”。

《美的历程》作为中国美学史的完美断想,本身已成为一件不朽的艺术品,一座极难超越的顶峰,一种“李氏美学”特有的“美”。

然而,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首先在理论上建设一种饱含美学精神、性格的新道德——“审美性道德”:如何重新发掘已为本书所发现和尚在传统中所深藏的美学精神、心理结构,创造性转化西方、印度文明的正面、积极因素,并其中最主要是道德吸收、转化,与当下时代“轻浅浮躁”的现实精神相照顾、相调节,注入到“审美性道德”的建构事业中去,以期能够对焦虑不安、荒诞无聊的“后现代生活”以解毒、救赎,建立起闪耀着生命感性光辉、积淀着历史理性价值的“情本体”,赋予“时代个体和人类整体”的道德以活泼有力、“初晴”般的美学性格。

这是《美的历程》也即“李氏美学”其后的待完成的意义,也是我以及后来的我们或许能够去做的事情。

寥寥几句,远不足观。

后时努力,诚堪期待。

第二篇:就我个人而言,《美的历程》以及李泽厚的同期其他著作让我明白了一个大道理,那就是:人,为什么要有学术研究,为什么要做学问?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如果那样,就该“趋时合流”),而是为了人生。

也就是说,为人生而学术。

因此,一个人文学者,就应该把学术研究和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把历史的遗产当作鲜活的对象,把做学问、写文章、出版著作变成自己生命的流程。

《美的历程》就是这样做的。

比如“苏武的意义”一节,讲到苏东坡写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虽“挂冠服江边”,却不过回家睡觉,并没有“拿舟长啸去矣”时,李泽厚说:“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脱人世这个大罗网。

”如果没有人生的体验,这样精辟的话岂是说得出来的?历史的遗产一旦被看作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也就不会有尸臭了。

过去(也包括现在)一些学者专家教授流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看作活物。

他们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时把自己也变成了木乃伊。

哀莫大于心死。

心已死,文字还能活起来?学术著作变成木乃伊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这些学者们总在说别人的话,至少是总在用别人说话的方式说话。

因为他们并不是为人生而学术,而是为某种现实的利益而学术。

这就不能不格外注意是否符合公认的“学术规范”和“量化标准”,小心翼翼地不要触犯了学术界的“规矩”。

这时,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我也怎么说,别人用什么方式说我也用什么方式说,无疑是最保险的。

而当所谓“学术规范”其实不过“八股套路”,所谓“量化标准”也仅仅只是论量不论质时,大量炮制八股文章甚至学术泡沫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见文体决不仅仅只是一个表述问题。

为人生而学术,就要讲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而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

总之,你完全可以不必顾忌任何陈规陋见,不必死守某种模式套路,信马由级,另辟溪径,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来,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才气和知识准备了。

李泽厚有。

于是李泽厚便用自己成功的实践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一通百通。

从此,我们的思想解放了,视野开阔了,目光锐利了,思路敏捷了,就连文笔也变得流畅了。

这都得感谢李泽厚。

没有他,我们当真可能仍在黑暗中摸索。

这是一种智慧的启迪。

许多人甚至从李泽厚那里开始了自己道路的找寻。

但同时,李泽厚的历史也就终结了。

得鱼忘签,得免忘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我们现在已经过了河,李泽厚老师可以下课。

我们会记住他这座桥的。

第三篇:《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有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

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地位。

第三章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原则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儒道互补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的一条基本线索。

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那种充满神秘图腾神话的楚文化,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是它的的代表。

“汉承秦制”的汉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脱离了先秦的理性,而保持了南楚文化的那种弥漫着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浪漫主义,呈现出“气势与古拙”基本美学风貌。

第五章论述了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魏晋时期,人们从两汉经学中解脱出来,冲破了旧的传统和价值体系,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有了巨变,对人自身的生命、意义和命运重新进行了思索和追求。

文学也进入自觉阶段,文学从广义学术中独立出来,比较细致的区分了文学的各种体裁和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

阮籍与陶潜是这一个时期非常有个性的人物。

第六章分三小节论述了“佛陀世容”,佛教艺术从南北朝的“悲惨世界”到隋唐大统一时期的“虚幻颂歌”,再到趋近消亡的走向世俗。

第七章的“盛唐之音”由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组成。

李白的诗歌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这位具有天才美的酒中仙,蔑视权贵和世俗,饮酒赋诗纵情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让充满青春活力的盛唐艺术金碧辉煌。

他的诗歌集中体现了盛唐巅峰知识分子的无所拘束的心态,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

第八章是“韵外之致”,论述了规范化、格律化、百花齐放、充满忧伤的中唐文艺和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

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则经历了从“无我之境”到“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再到“有我之境”的美的历程。

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论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时期市民文艺、浪漫洪流、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和绘画与工艺四个方面的问题。

以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描述的是那些社会矛盾和悲欢离合的世俗人情,而上层的传统文艺却笼罩着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又幻化成像《桃花扇》和《长生殿》那样的感伤文学。

这种鸟瞰式的宏观把握虽不能使每个问题都细致入微的描述,但给我们的印象却并不模糊。

徜徉于本书不仅是一次文化艺术的的旅行,它给予我们精神.心灵.思想的洗礼。

不仅仅用“震撼”这两个厚重字足以表达其中的分量。

本书所要带给读者的,原本比作者预想的要更缤纷绚丽。

诚然,众所周知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会随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达.人类意识的逐步提高.社会也会越来越进步,或更趋向精彩和先进。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读完本书你可以感受到,纵然时光流逝,社会再富足,有一样东西不会随时间而退化本来的价值。

反而,时间的积淀更能加重它的韵味。

和它所散发的魅力。

它会随时光的足迹为自己装扮更华美.更有气质的华衣。

不会随时间褪去光彩,反而更加清新,它就是艺术.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产物。

本书作者也正是通过历史的美的艺术历程,让读者品味到了他的新鲜和清丽,让我们读到历史艺术的美之瑰丽本质。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有一样与艺术.文化总如影随行的原始艺术,随时代繁衍总是历久弥新。

在文艺领域的大花园中独树一帜,这就是巫术.宗教礼仪。

我们不能否认人类对这些“传统”的依赖,上至君王,下达百姓,都把它供在一个崇敬的地位。

早期原始艺术大多有宗教.巫术的影子,人们在精神领域一直对它有所保留。

但对我们这种现象从纯艺术.文化来说只能是思想借鉴,不应痴迷其中。

毕竟,封建迷信在科学社会是被摒弃的,又或着说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也越来越被弥漫在奇异想像和炽烈情感的图腾文化与诗歌.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文化。

也同样代表了一种根基深沉的文化体系。

对于这种文化,历来“美学家”们是抱着“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态度借鉴吸收的。

本书中作者写的具象.深刻,对艺术的宗源.历程,以及评价极具习究意味。

我们只能从书中读到浅显的文理,倘若有时间应是反复研读推究的。

反凭我们薄浅的艺术领悟能力难以读它的精髓,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而已。

读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认识。

在文化艺术琳琅满目的世界畅游,品味先哲们思想的乐土,让我们的“审美感情”丰富.厚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