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道德与法治
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知识点整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知识点整理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人们共同追求的价值标准之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于公平正义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角度出发,整理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含义及其关系。
公平是指在分配资源、机会和待遇时,每个人都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获得相对平等的对待。
正义则是指根据道德和法律的原则,对人们的行为和待遇进行公正的评价和处理。
公平与正义密切相关,公平是实现正义的前提。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和价值观。
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权利保障原则和责任分担原则。
平等原则强调每个人平等享有权利和机会,不受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的歧视。
权利保障原则则要求法律保护每个人的权利,确保其享有基本人权。
责任分担原则强调每个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仅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
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包括平等、公正、尊重、人权和社会和谐等。
再次,我们需要了解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社会公平正义涉及到多个领域,如教育公平、就业公平、资源分配公平等。
在教育领域,社会公平正义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受经济和地域的限制。
在就业领域,社会公平正义要求人们能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不受身份和背景的歧视。
在资源分配领域,社会公平正义要求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进行,不能让少数人垄断大量的资源,而使大多数人得不到合理的分配。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机制和方法。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需要依法维护,法律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础。
法律要确立和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并通过相应的法律手段解决和制止违法行为。
此外,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还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与推动。
总的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社会公平正义知识点包括公平与正义的含义与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和价值观、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及其保障机制和方法。
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一、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的核心之一。
在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中,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个体和谐发展。
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不仅在个人行为中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也在社会制度和法律规范中得到充分体现。
公平正义是对待每个人的公正和平等。
它要求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遵守公共规则和法律,不受特权阶级、权势滥用、人身歧视等不公平行为的侵害。
公平正义的实现既依赖于个体内心的道德观念,更需要法治机制和社会规范的保障。
二、道德与公平正义的关系道德规范是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
在个人和社会行为中,道德规范起到了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道德规范的内涵包括尊重他人、互助合作、诚实守信、不欺骗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之上的核心性原则。
道德的核心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一个有良好道德观念的人会关心他人的利益,注重公正公平的待人原则,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通过道德的引导,人们能够克制自己的自私欲望,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三、法治与公平正义的关系法治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法治的核心是以法为准,在法律规范下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法治的存在可以避免人为主观的判断和偏见,保证了公平正义的实现。
法治的存在为公平正义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有效实施权力制衡,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的平衡。
法律的普及和遵守,使得人们的行为规范更加明确,避免了权势滥用和腐败的现象。
法治的力量可以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建设公平正义的路径1. 培养良好道德观念。
道德的培养应始于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平公正观念,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
在社会中,需要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提倡正义感和公共利益意识,弘扬社会公德。
2. 加强法治建设。
推动立法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加强法律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的公平正义观念
道德与法治的公平正义观念公平正义是社会中普遍关注的议题,旨在维护每个人的权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而道德与法治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治在公平正义观念中的作用,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道德的公平正义观念道德是社会的基石,它建立在人们对善恶、对正确与错误的判断上。
在公平正义观念中,道德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道德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使其在社会交往中能够遵循公平原则。
例如,道德教育让人们明白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原则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现公平正义。
其次,道德还具有激励作用,鼓励人们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这种道德观念使得公平正义得以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实现。
二、法治的公平正义观念与道德相比,法治是公平正义观念的另一个重要层面。
法治是指国家依法治理的原则,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确保公民的权益得到保护,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法治对于公平正义的实现至关重要。
首先,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使得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明确。
每个人在法治社会中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不会因个人的身份、贫富差距而影响公正。
其次,法治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权益,如财产权、人身权利等,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得以实现。
三、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尽管道德和法治都在公平正义观念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联系。
首先,道德是内在的,而法治是外在的。
道德是每个人内心的良知和责任感,它不受法律的限制,而是基于自我选择。
法治则是社会对行为的规范,通过制度和法律来保障公平正义。
其次,道德可以超越法律,追求更高尚的道德价值。
例如,尽管某些行为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从道德角度来看,它们可能仍然是不道德的。
最后,道德与法治可以互为补充。
法律的制定需要基于道德的基础,而道德规范的强化也可以通过法律的支持得以实现。
总结起来,道德与法治是公平正义观念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道德的引导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共同促使公平正义观念在社会中得以实施。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平等与正义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平等与正义一、引言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平等与正义是核心概念之一。
平等与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公平正义意识的关键内容。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平等与正义的介绍和案例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平等与正义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平等尊重他人、追求正义公平的态度和行为。
二、平等与正义的内涵(一)平等的含义平等是指人类在权利享有、机会获取、社会地位等方面拥有公平、公正的待遇。
它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地位平等、待遇平等等多个方面。
在平等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对待,不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宗教、国籍等背景差异。
(二)正义的含义正义是指按照法律、伦理道德标准,依据公平公正原则对事物及其行为做出判断和处理。
正义要求对所有人平等对待,并为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正义的核心价值是公平和公正,它是社会稳定、公共秩序以及人类团结进步的基石。
三、平等与正义的案例讨论(一)案例一:就业平等与性别歧视在一些职场中,女性由于性别原因往往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与就业平等和性别歧视相关的案例,并讨论其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问题。
鼓励学生就如何促进就业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等问题提出建议,并引导他们思考平等与正义在职场中的重要性。
(二)案例二:教育公平与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在乡村生活,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发展机会不平等等问题。
请同学们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展开讨论,思考如何推动教育公平,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引导学生思考平等与正义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措施。
四、培养学生的平等与正义观念(一)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平等与正义的问题,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平等与正义的内涵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明辨是非、关注正义、追求公平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公平与正义是道德与法律的核心概念。
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公平与正义的含义、重要性以及教育方法。
一、公平与正义的含义公平与正义是人们对于社会关系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公平是指对待每个人都应该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
正义是指依法行事,各取所需。
在道德领域,公平与正义是人们行为的准则,追求每个人在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中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平等的机会。
二、公平与正义在法律中的体现法治是保障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工具。
法律作为社会上普遍适用的规范,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公平与正义,它保障了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平等,保证了社会的有序进行。
例如,刑法的存在可以保护人民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待遇。
三、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公平与正义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不公平与不正义的存在会导致社会不满和不安,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当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与尊严,不搞以权压人的行为,以及公正地对待他人。
只有在公平与正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良好地运转。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公平与正义的教育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注重实效性和生活化。
以下是几种教育方法的介绍: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对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对公平与正义的敏感度和认识水平。
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公平与正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公平与正义的意义。
3.讲座与讨论法:组织专家或者相关人员进行讲座,介绍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和实践案例。
通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增强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公平与正义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重视实效性和生活化,我们可以提高学生对公平与正义的认识水平,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平正义的价值》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平正义的价值》说课稿背景介绍《公平正义的价值》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公平与正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通过引用实际案例和讨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公平与正义的内涵和意义,并激发学生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和行动。
学段定位这篇文章适用于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学习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公平正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学习本篇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公平与正义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公平正义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影响•理解公平正义与道德行为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和行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准备教学素材•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公平正义的价值》原文教学方法•导入讨论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对公平与正义的思考和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讨论(10分钟)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思考公平与正义的含义,并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正义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重要性?–举例说明公平与正义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2.让学生自由讨论,并鼓励他们就问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Step 2:阅读文章(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2.分发《公平正义的价值》原文,让学生在小组内默读,并提出问题或思考点。
3.提醒学生要关注文章中的实际案例和作者的观点。
Step 3:小组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可以使用以下问题作为引导:–文中举的实际案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赞同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公平正义在你的生活中有怎样的体现?2.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听从他人的意见。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及表现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及表现
一、核心素养
1、公正:坚持公正原则,坚持正义,尊重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责任:尊重责任,正确处理自身责任与权利的关系,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为社会福祉作出贡献。
3、诚信:坚持诚实守信,保持言行一致,拒绝谎言欺骗,做到说到做到,言出必行。
4、尊重: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传统。
5、尊严: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尊重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尊重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二、表现
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法治,遵守社会公德。
2、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传统。
3、自律:自律克己,自觉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自觉承担
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4、宽容:宽容他人,宽容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宽容他人的文化和传统,宽容他人的不同。
5、团结:团结友爱,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社会正能量,构建社会和谐共融的氛围。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及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及对社会治理的影响一、引言道德和法治作为社会秩序维护和社会规范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旨在探讨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社会治理所产生的影响。
二、定义1. 道德:指人们基于内心价值观念所形成并认可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公正、诚实、尊重他人等价值观念。
2. 法治:指社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和执行合法规则,依靠机构和制度来实施统一管理。
三、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1. 相互促进:道德是内心自发形成的行为准则,而法律是外部强制性规范。
良好的道德观念有助于遵守法律,而离开了基本价值取向导向制定出来的任何一个条例规章都不可能被久远地遵守下去。
2. 相互补充:随着时代变迁,新兴问题层出不穷,在涉及伦理边界模糊或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治可以为人们提供明确的行为导向。
同时,法律也需要与社会道德伦理水平相适应,以更好地调控社会秩序和行为准则;否则,可能引发对公共利益和公正原则的挑战。
3. 相互制约:在现实社会中,个体尽管具有道德选择能力,但仍存在各种人性弱点和倾向。
法治作为一种强制性规范可以通过处罚等手段来约束那些不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个体或团体。
四、道德与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影响1. 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的道德观念有助于形成公民自觉遵纪守法意识,并推动人们主动服从普遍有效的合法规范。
这样一来,在社会生活中将出现更多正能量和信任基础,维护了全局稳定。
2. 构建诚信环境:完善的法律机制及其执行力度可以防止舞弊欺骗行为,在商业交易、司法审判以及其他各领域构筑起公平竞争和讲求诚信原则之风。
3. 促进公平正义:道德与法治并重有助于社会中更加公正和均等的资源分配,有效遏制腐败行为的滋生,维护了弱势群体及其权益。
4. 提升社会文明进步:道德和法治共同影响个人行为、家庭伦理以及整个社会关系网络。
良好道德与法治价值观念倡导能够不断推动思想文化繁荣发展、科技创新进步。
五、如何拓展道德与法治关系1. 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学校教育和企事业单位培训,提高青少年和成年人对道德伦理和合法规范的意识,并增强他们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感。
公平正义的守护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下列做法体现维护
B 社会公平正义的是(
)
①北京市石景山人民法院对李某持刀伤人案公开宣判
②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举行
③某公司注重自主研发新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
④央视“3·15”晚会曝光多家黑心辣条生产企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小辉所在学习小组将以“正义之光、照亮你我”为主题制作一期手
启示: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 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制度保障公平
制度
保障公平
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
立法
每个人,保障每个
人得到他应得的;
司法
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
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 护其合法权益。
笔记
2、如何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 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 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 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 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你怎样看待黄女士的退货行为?你是否支持李先生的做法?为什么?
1.为什么要坚守公平? P115 (公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 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 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分析探讨 探究一:
在一场学校组织的 期末考试中,英语 考试铃响以后,老 师按照规定进行收 卷,小明答题卡没 不应该给,对于考试而言,有公填平涂是完很....重.. 要的。
道德与法治公平正义
道德与法治公平正义道德与法治:追求公平正义在当代社会中,道德和法治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两个重要支柱。
道德是指个体内在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而法治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制定的法律规范。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治对于实现公平正义的作用,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一、道德与公平道德作为一种个体内在的准则,是人类行为规范的重要来源。
道德观念中的公平正义是指在社会中每个个体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在道德的引导下,个体应当遵循基本的道德原则,包括诚实、公正、守信等,以确保公平正义在社会中得到体现。
通过遵循道德,个体可以主动参与到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法治与公平法治是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制度。
法治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保护个体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是集体意志的体现,是社会达成共识的产物。
在法治的框架下,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保障,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或其他特征。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使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确保公平正义的实现。
三、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道德和法治虽然在概念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首先,道德可以为法律提供基础和支持。
法律的制定往往是基于社会道德的共识,而道德可以提供法律制定的指导原则。
其次,法律可以对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强制执行。
当个体违反了道德准则的同时,法律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制裁,以维护公平正义。
最后,法律的实施可以推动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法律的力量,人们可以意识到违反基本道德准则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形成遵循道德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四、道德与法治的局限性与争议尽管道德和法治对于实现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道德是主观的,对不同个体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因此,不同的道德观念可能导致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存在差异。
其次,法律的实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法律执行不公平的情况。
道德与法治教案:探讨公正与正义的概念和实践
道德与法治教案:探讨公正与正义的概念和实践一、引言:理解公正与正义的概念和实践的重要性(200字左右)公正与正义作为社会道德和法治的基石,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法治国家和公民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仍存在着许多公正和正义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腐败等。
因此,深入探讨公正与正义的概念和实践,对于加强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公正与正义的概念及区别(400字左右)1. 公正的概念:公正是指在法律、伦理、道德等规范范畴内,依据事实和合理的判断,公平地对待每个人或事物,不偏不倚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公正强调公平、公正、无私、平等、无偏见。
2. 正义的概念:正义是指按照权利和道德标准,进行公正的行为、决策和判断。
正义包括了充分尊重个人权益、追求社会平等、保护弱势群体、惩罚犯罪行为等方面。
公正和正义之间的区别在于,公正强调的是公平与平等的原则,追求公平待遇和公正决策;而正义则更加注重适应权利和道德准则,推动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三、实践公正与正义的重要举措(800字左右)1. 加强公正和正义教育:教育是培养公民道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实践公正与正义尤为关键。
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形式的教育,传递公正和正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治意识。
2. 建设公正与正义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实现公正与正义的重要保障。
包括制定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打击腐败和贪污等不正义现象。
3. 促进社会公平与法治建设:公平和法治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条件。
推动社会公平需要通过改善分配结构、保障基本权益、提高教育水平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公正的法律规范。
4.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正义:全球化时代,公正与正义已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话题。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公正与正义,通过国际法律和国际组织等方式,解决全球性的不公正问题,如贫困、环境保护等。
中考道德与法治-公平正义
(2)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3)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知识归纳
(2018宜春模拟,多选)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 的重要标尺,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 ) A.为受灾地区和群众捐款 B.考试时,张明帮同学传递答案 C.班主任按周期调整学生在教室内的座位 D.男子伙同他人殴打两名小偷致重伤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公平关系 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题文中教育部印发的招生规定体现了我国致力于维护 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B观点正确。取消各类特长生 招生和对特长生的加分,有利于使特长生提高文化课成绩,促进素质教育的 发展,AC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
知识归纳
公 坚守公平 平 正 义 的 守 守护正义 护
个人 维护公平 制度保障公平
公平的立场 合理合法的方式 和手段 立法
司法
敢于斗争
个人 守护正义
司法 维护正义 讲究策略
最后 防线
(2018吉安期末)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 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 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 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 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这些举措( ) A. 将不同程度妨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素 质教育 B. 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维护考生利益,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C. 不利于学校选拔人才,阻碍学校特长项目发展 D. 对确实有特长的优秀考生不公平,不利于培养优秀人才
现在找工作比较难,但社会给我们创造的机会很多,不 少单位公开招聘,应聘者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去竞争。这 说明( ) A.参与竞争是获得劳动权利的唯一途径 B.应聘就可以获得就业的机会 C.社会公平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D.我国的就业形势不严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正义感,做一个好公民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正义感,做一个好公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法治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塑造法治意识方面,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幼儿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会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的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探究。
一、教案设计1. 情境设计通过情境设计创设一种带有主题的场景,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感受,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授“正义感”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神话、传说、童话等形式,为学生演绎一个正义感的故事。
在故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情境中的人物的行为表现,并引导他们分析认知这个表现。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正义、公平、道德的权衡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在引导学生思考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用启发性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到法律和道德法则之间的关系。
3. 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正义、公平、道德等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效果教育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变化,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正义感的教育对他们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具有很好的改变效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效果:1. 增强正义感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融入更多实际生活例子来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什么是正义感,并理解正义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影响。
2. 提高团队意识在课堂互动中,带有团队合作的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比如,在演练问题解决方案时,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
3. 厘清起因与后果通过正义感的教育,学生将学会如何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更好的理解事物的起因与后果关系,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
4. 增强道德修养通过正义感的教育,学生将逐渐认识到三观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发展自己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总体上,正义感的教育对于学生成为好公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道德与法治教案:理解公平与正义
幼儿园道德与法治教案:理解公平与正义一、培养幼儿公平意识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公平与正义的理解和实践是建立在幼儿心智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公平意识的培养,既有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也为幼儿园创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
本教案将围绕幼儿园中的公平与正义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公平的含义,并通过亲身体验与角色扮演提升他们的正义意识。
二、幼儿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1. 公平的含义公平是指事物在分配和对待上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在幼儿园中,公平的概念可以通过身边的事例和故事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公平的体验,例如分享玩具、分工合作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幼儿可以逐渐理解公平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公平。
2. 正义的内涵正义是指遵循道德、法律和社会规则的原则或行为。
在幼儿园教育中,正义的培养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来进行。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面对各种情境。
通过参与游戏,幼儿能够感受到公正与不公正的差别,进而理解正义的重要性。
三、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公平游戏活动内容: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随机分配一些小礼物。
然后让幼儿自主决定如何公平地分配礼物。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思考公平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
2. 活动名称:情境模拟活动内容:教师与幼儿一起模拟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公平与不公平的情境,例如排队等候、分享玩具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公平与不公平的感受,从而理解正义的意义。
3. 活动名称:绘画故事活动内容:教师给幼儿们讲述一则与公平与正义相关的绘画故事,然后要求幼儿根据听到的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
通过绘画,幼儿可以展示自己对公平与正义的思考,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评估方法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形式的评估方法来了解幼儿对公平与正义的理解情况,例如口头回答问题、绘画作品展示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知识点整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知识点整理一、社会公平正义的概念和重要性:1.社会公平正义是指社会中的资源分配、权利保障、机会公平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社会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4.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一种社会价值观,是所有人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1.资源分配公平:社会资源的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发展机会。
2.权利保障平等: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基本人权和社会权利,不受歧视和压迫。
3.机会公平:社会应当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幸福。
4.法治建设: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
5.教育公平: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不因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而受到教育歧视。
6.医疗卫生公平:每个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因经济原因或地域限制而受到医疗歧视。
7.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公平:社会应当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和谐关系。
三、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1.政府的介入:政府应当通过公共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2.社会组织的参与:社会各界组织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平正义事务,监督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3.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做违反公平正义原则的事情。
4.教育的作用:教育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公平意识和责任感。
5.法治的保障:法治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才能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四、社会公平正义的挑战和对策:1.贫富差距问题:应当加强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
2.地区发展不平衡:应当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
3.教育资源不公平:应当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道德与法治《公平正义的守护》_1
新知归纳 4.如何守护正义?
(1)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 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 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 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 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 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 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道 德 与 法 治
部编版
八年级 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8.2 公平正义的守护
1
公平正义 2 的守护 3
4
复习: 公平的意义: 对个人而言: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社会而言: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那么,我们该怎样坚守公平呢?
小调查:同学们遇见的不公平的事
课堂小结
个人维护公平:有公平之心;以合理合法
公 坚守公平 的方式和手段维护公平
平
制度保障公平:国家科学立法;司法机关
正 义 的
公正司法 个人守护正义
敢于斗争:有勇
讲究策略:有智
守 护
守护正义
司法机关:以事实为根据,以
司法维护正义
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 结果合法、公正
类型
号码
类型
号码
类型
号码
报警
110
法律咨询
12348
环保投诉举报
12369
火警
119
铁路客服
12306
城市管理服务
12319
急救
120
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教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公平正义是道德与法治的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也日益增强。
道德与法治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尊重并践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一、道德与法治教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正确理解并践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通过讲解社会中发生过的涉及公平和正义问题的案例,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案例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并审时度势、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权益等良好品质。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需要人们具备合作意识和公平竞争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道德与法治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培养这些意识。
例如,在班级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控辩双方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知,同时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纪律意识。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公平正义的核心在于尊重他人权利和利益。
在道德与法治教案中,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是否始终遵守公平原则,并如何平衡个人权益和集体利益。
通过课堂讨论与个案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人际关系领域内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关注,并鼓励他们为改变不公平情况做出积极贡献。
二、道德与法治教案的目标1. 培养道德情感作为道德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道德与法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案的设计,可以将学生引导到感受甚至改变他人遭受不公正待遇时所体验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课堂上讨论霸凌事件,并引导学生思考被霸凌者内心的痛苦以及作为旁观者或相关人员应该采取的行动。
2. 增强法治观念法治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培养公平正义价值观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制常识非常重要。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正义与法治的关系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正义与法治的关系一、引言道德与法治作为高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进行探讨,即正义与法治的关系。
通过深入分析和论证,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正义与法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实践中体现这一联系。
二、正义与法治的含义1. 正义的含义正义是指合乎道德标准和公平原则所确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它强调公平、公正和对每个人均等地应有待遇。
正义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保护了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2. 法治的含义法治是指依据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以合法性为前提,通过普遍适用、公开透明和程序规范等方式实现对社会行为的引导与约束。
法治确保了个人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并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
三、正义与法治的关系1. 正义是法治的基础正义为法治提供了价值指向和底线,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义要求法律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人,依据道德价值来确保社会秩序的公平性。
如果没有正义的基础,法治就会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2. 法治是实现正义的手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有效执行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系统,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成员享有权利和被尊重。
法治是实现正义的一种机制和工具,它以规范行为、解决争议、维护秩序为目标,通过程序规则来调整甚至纠正不公与不平等。
3. 正义与法治相辅相成虽然正义与法治有着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但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正义强调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而法治则注重程序规范和权力监督。
二者共同作用于社会管理与运行中,在维护社会秩序及个人权益方面发挥各自特长。
四、如何实践正义与法治的关系1. 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学生应积极参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提高对正义和法治的理解和认同。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正义与法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2. 强调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持公平原则,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公平与正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教育和培养,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公正、平等的意识和责任感,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做出贡献。
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公平意味着对待每一个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理解公平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公平意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公正评价,鼓励他们合作与竞争,并及时纠正不公平的行为。
其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还应该关注正义的培养。
正义是指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课堂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正义的概念和价值,并引导他们学会分辨正义和不正义的行为。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反面案例,如欺凌行为、偷窃行为等,引导学生批判和思考,并引导他们明白这些行为的不正义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参观福利院、环境保护活动等,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意识。
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只有具备思辨能力,学生才能够思考和判断公平与正义的问题,并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提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道德情境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和行为的公正性。
最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还应该注重实践的培养。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践中。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让学生了解司法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轉引自石元康,前揭文。這三個原則是羅爾斯在第三部份談目的、價值及人生計劃時談到的。 在這裡,本文用來談契約者的理性。見羅爾斯《正義論》,第 409~424 頁。
3
所擁有的東西比自己多,就無法忍受,即使這種不平等並非建立在不公正上。一 個有理性的人不會如此。
4.
由於無知之幕的限制,立約者對自己的興趣及人生計劃都一無所
無知之幕將他們對於具體事件的知識剝奪掉了。處於無知之幕後面的立約
者不知道自己的興趣、信仰、能力、性向、性別等。他甚至也不知道自己
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具體的人生計劃是什麼。他所具有的只是普遍的知識
及原則,他了政治、心裡、經濟等理論中的普遍原則。但是有一樣具體的
事實他卻知道,這個具體事實就是,在他們的社會中正義的問題會出現的
有很大的不同。根據工具理性的概念,一個人是理性的,如果他採去下列
三項理性的原則去行事:
(1)
最有效的手段以達成目的的原則──如果A或B兩項行為
都可以達成同一目的,而A所需花費較小,則一個理性的人會採取A而不
採取B。
(2)
包含性原則──如果做A與做B兩件事情,A能夠達成除了
B所能達成之外的目的,而B卻不能達成A所能達成之外的任何目的,則
羅爾斯之所以將訂約者的動機規定為自利的,主要是由於他享用較為弱的假 設。所謂較為弱的假設是指,我們就建立道德原則的目的來看,如果假設立約者 已經採取了道德立場或接受了道德原則或有了某種道德動機的話,立約就變的沒 有必要了。正是由於立約者本身的動機完全是自利的我們才需要建立一套道德原 則。
貳.社群主義對於羅爾斯正義論的批評
正義、道德與法治
從羅爾斯契約論談當代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爭論∗
陳馨強∗∗
目次 前言 壹.羅爾斯契約論
一. 理論背景 二. 契約論的提出 貳.社群主義對於羅爾斯正義論的批評 一. 自由主義違反我們對自我的認知 二. 自由主義的自我觀是空洞的 三. 自由主義忽視我們是植根在社群中的 參.對於社群主義的批評的思考 肆.結論
羅爾斯的理論也是從自然狀態出發的,他把自然狀態稱之為原初狀態(The Original Position)。以下是羅爾斯所提出的一些條件,先從主觀方面來看再就客觀 方面來看。
1 參照羅爾斯著《正義論》序,李少軍、杜麗燕、張虹 譯,桂冠圖書出版社。 2 參照石元康,從原初的境況到公正的社會──洛爾斯的契約論,載於 全國律師 2004.01,第 6~20 頁。本文對於假然契約論的論述,主要是依循這篇文章的脈洛來做介紹的,如果沒有特別 引註皆出於此。
知,那麼他們在談判時所想要獲得的是什麼呢?如果他們在談判的時候連自
己要什麼都不知道,那簡直就無從談起。為了克服這個困難,羅爾斯提出了
基本價值(primary goods)的理論,基本價值就是一個人無論從事任何活動都需
要具備的東西,例如權利、自由、財富、機會、自尊等等。而立約者希望盡
可能的獲得較多的基本價值,由此理論來以便得出立約者在談判時知道什麼
是自己需要的及對自己有利的。
在客觀的條件方面,它主要是有關世界物質資源的問題,以及立約者之間合 作的可能問題。在現實世界中,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它無法使任何人得到滿足; 如果可以使每個人的欲望得到滿足,則立約者就沒有合作的必要了。但是在此同 時,資源也不能完全匱乏,所以羅爾斯設定的社會是中等匱乏的社會。因此,合 作對大家都有好處而由於立約者的動機是為了取得更多的好處,這就使契約成為 既必須又可能。
4 參照齊德蘭‧庫卡塔斯/菲利浦‧佩迪特 著,姚建宗 高申春 譯,<羅爾斯>,黑龍江人 民出版社,第 109~110 頁。 5 參照陳俊宏,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論爭的若干啟示,第 337 頁。 6 參照陳俊宏,前揭文,第 337 頁。
5
須先於那些目的而存在,也就是一個目的在被選擇之前,必定有一個自我來選擇 它。因此自我必須優先於它所選擇的目的且獨立於這些目的而存在。所以這種自 我觀強調,對我們最重要的不在於我們選擇了哪些目標,而在於我們具有選擇的 能力。
情況是存在的。
3.
立約者是有理性的。除了其中的一點之外,這個理性的概念是現代
經濟及社會理論中所採取的理性概念。它有許多不同的名稱,有時叫做工
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韋伯(Weber)稱它為目的理性(Purposive
rationality)。這個理性的概念與傳統的理性概念,或康德的實踐理性概念
羅爾斯的正義論,受到來自多方的挑戰,其中在一九八0年代初期,最重要 且最多實質的批判,來自社群論者(Communitarians),例如桑德爾(M. Sandel)、 麥金太爾(A. Maclntyre)、泰勒(C. Taylor)等,認為個人主義假設個人是理性的, 係出於錯誤,要了解人類行為,必須指涉個人所身處的社會、文化及歷史脈洛 (context)。他們亦認為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無法提出道德上令人滿意的結論,因 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忽略了善的生活(good life)某些概念,故不可能達成一個真 正的社群。此等社群論者所發展出之理論,因係針對羅爾斯之自由主義理論所提
也就是說,社群主義論者認為,自由主義論者(特別是針對羅爾斯)對於自我 的本質有誤解,主要可以分為三點:一.它違反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二.它是空洞 的。三.忽略我們是植根在社群中的。
一. 自由主義違反我們對自我的認知
首先是違反對於自我本質的認知,桑德爾認為羅爾斯的自由主義為「本務論 的自由主義」。所謂本務論的自由主義的核心論點是:「一個社會乃由許多個個人 所構成,其中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目標利益及價值;當一個社會由一些本身不 預設任何特定價值觀的原則管轄時,這個社會的組成方式是最好的。使得這些具 有制約性質之原則合理的主要理由,並不在於這些原則促成社會福利的極大化, 或促進『好』的價值,而在於他們符合有關『對』的概念─此一概念屬於道德範 圍,其設定乃是優先而又獨立於有關『好』的概念。5」桑德爾認為此種自由主 義強調「對優先於好的概念」,預設了一種自我觀:「自我乃優先於他所界定的目 標而存在」。因為照桑德爾的推論,只有「自我」優先於他的「目標」才能促進 「對」優先於「好」,也就是我的身分只有在沒有和任何的目標利益相連結的情 形下,我才能說我是自由且獨立的行為者,具有選擇的能力,可以自由的追求自 我的價值構思6。桑德爾批評這種自我觀為「不受束縛的自我觀」,意味著自我必
一個理性的人會做A而不做B。
(3)
或然率較高的原則──A與B兩項行為所能達成的目的是差
不多的,也就是說,它們所能帶給我們的滿足是差不多的,但是,完成A
的或然率比完成B高,則一個理性人會做A而不做B3。
上面提到,羅爾斯對理性的概念與現代經濟理論有一點不同的地方,那就 是,他假定立約者是不會忌妒的。一個忌妒的人看到別人比自己所處的環境好或
2
1.
動機──立約者完全缺乏利他的動機。他們之所以參與這個契約的
訂立完全是為了自利,別人的利益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如果原初狀態對
於某些人的利益比契約的訂立要大,則他就沒有理由來參與這項活動,也
就是說美一個立約者都是徹底的自利主義者。
2.
知識──立約者被一層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所遮蔽,這層
∗ 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班,古希臘羅馬法學思想專題研究學期報告。授課老師:莊世同老師。 報告日期:94 年 1 月 14 日。
∗∗ 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班二年級,學號:79271106 1
Smith)、邊沁(Bentham)和密爾(l)乃是第一流的社會理論學家和經濟學家; 他們所提出的道德學說是要滿足他們更寬廣的興趣,並配合一種整全性的規制 (comprehensive scheme)。那些批評他們的人往往針對的是較小的側面,指出效益 原則的種種含糊之處,並且注意到它的許多結論和我們道德情操之間明顯的不協 調。但我認為,他們並沒有辦法建構一種可行的系統性的道德觀來反對效益原 則。結果,我們不得不在效益主義與直觀主義(intuitionism)之間進行選擇。1」所 以羅爾斯嚐試在效益主義與直觀主義之間找出一條出路,於是他找上了傳統的社 會契約論,但是與社會契約論不同的是,羅爾斯將社會契約論加以一般化,使它 達到更高的抽象層次。他說:「以這種方式,我希望該理論能得到發展,以致不 會在輕易地受到那種比較顯明的、通常認為對之有致命關係的反駁。」
社群論者認為這種看法違反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他們認為我們不能自由的選 擇價值,因為價值已被社群所決定。人類在成長的過程中吸收太多社群的經驗, 因此人類不僅將社群的價值當作客體來追求,更是將其納入成為主體的一部分。 假若我們要了解某個人時,必須去考慮個人擁有的價值與目標。因此理解個人只 有從他的社群及與他人的共同關係中來理解。
4
出批判、反省,故其理論被統稱為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理論。
桑德爾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與我們自身的利益和忠誠相分離, 正是我們自身的利益和忠誠,不僅決定了我們的義務,而且確立了我們的身分。 羅爾斯這樣的自由主義者認為,之所以如此將我們自身與我們的利益和財產分離 開來,是為了建立組織人們之間的合作的諸原則,而且,我們應該按照這種合作 是否遵循正當來對之作出判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依尋我們為自己選擇或或 建構的道德而生活的,並因而是自由的。然而,這樣的主張是沒有意義的,桑德 爾主張,因為它預先假定了一種我們並不具有的能力:即在沒有任何自我知識或 道德經驗的情況下,選擇或建構一種道德的能力。羅爾斯式的對主張正義之首要 地位的論證,依賴於一個沒有意義、並因而也不能為評價我們的各種社會制度與 道德實踐提供基礎的自我概念4。
前言
本文從羅爾斯的正義論的契約論的假設開始,繼而談到社群論者對於羅爾斯 正義論的批評,接著對於社群論者的批評加以檢驗,並在最後提出自己的看法。
壹.羅爾斯契約論
一. 理論背景
羅爾斯在《正義論》的序提到他的寫作背景,他說的很清楚:「在現代道德 哲學的漫長期間,占優勢的體系性理論,一直是某種形式的效益主義 (utilitarianism)。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一直被一系列傑出作家所信 奉,這些人所建立的思想體系無論就其範圍和精神而言確實都令人印象深刻。我 們有時忘記了這一點,及偉大的效益主義者,休謨(Hume)、亞當‧斯密(Ad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