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古诗中的“桑”意象解析

合集下载

民歌《桑中》原文及赏析

民歌《桑中》原文及赏析

民歌《桑中》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桑中》原文及赏析【导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

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

氓理解诗中的四个比兴句摘要:一、引言二、氓诗背景及意义三、四个比兴句的解释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四、比兴句的象征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氓》是一首出自《诗经·国风·卫风》的诗歌,以桑树为背景,通过讲述氓与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认识。

本文将重点解析诗中的四个比兴句,以揭示其象征意义。

【氓诗背景及意义】《氓》这首诗歌以一女子口吻,讲述了她与氓从相识、相爱到婚变的过程。

诗歌中运用了桑树这一形象,通过描绘桑树的生长、凋零,寓言女主人公的爱情生活。

在诗歌中,桑树代表女主人公,而氓则象征着负心汉。

通过桑树与氓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失望和觉醒。

【四个比兴句的解释】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句话的意思是:桑树还没有落叶,叶子还长得茂盛。

这里的“桑”代表女主人公,以桑叶的茂盛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美丽。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句话的意思是:哎呀,鸠鸟啊,你不要吃桑葚。

这里的“鸠”代表氓,以鸠鸟吃桑葚的行为,象征氓对女主人公的诱骗。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句话的意思是:桑树已经落叶,叶子变得枯黄并掉落。

这里的“桑”仍然代表女主人公,以桑叶的枯黄比喻女主人公因爱情破灭而衰老。

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我嫁给你,已经三年忍受贫贱。

这里的“我”指女主人公,表达了她因为爱情而忍受贫困的决心。

【比兴句的象征意义】在这四个比兴句中,桑树、氓、桑叶和女主人公分别具有象征意义。

桑树代表女主人公,展示了她从青春美丽到衰老的过程;氓代表负心汉,寓意他对女主人公的诱骗和伤害;桑叶则象征女主人公的爱情,从充满希望到破灭;女主人公则代表那些为爱情付出一切,最终却失望觉醒的女性。

【总结】通过分析《氓》诗中的四个比兴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讲述爱情故事的同时,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以表达先秦时期人们对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认识。

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

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

桑意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演变作者:韩惜花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10期摘 ;要:在神话中,“空桑生人”所显示出来的神性,是人类自我生殖力神化的曲折表达。

到了《诗经》时代,源于神话的桑林崇拜则成为男女之间婚姻恋爱的独特背景。

秦汉时期,历代文人有意识地借助桑林这一特殊意象宣扬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

《陌上桑》及其拟作的大量出现正是这种现象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桑意象 ;桑林崇拜 ;文化内涵 ;《陌上桑》早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桑意象就已频频出现,有“日出扶桑”“空桑生人”之说。

这两个神话传说表明,桑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桑树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文化内容,桑树是神树、生命之树、生育之树,和女性生殖有着紧密联系。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古人选择桑林作为祭祀场所、桑林之社的行为以及后世大量与桑林有关的文学作品产生的原因。

一、桑林崇拜的神话与民俗之考察桑在古人信仰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产生了很多桑树生人的神话传说。

许多圣贤英雄总是诞生在以桑命名的地方,这强化了桑文化原始信仰的神秘色彩。

《易·否·九五》爻辞即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呼喊,这一观念在“伊尹生空桑”等故事中明显地反映出来。

《吕氏春秋·古乐》述颛顼生于若水,实处空桑,登为帝。

夏朝开国者启,也是其父大禹与其母涂山女在桑树旁爱情生活的结晶。

被中华民族长期尊为“至圣”的孔夫子,其出生地也离不开桑。

为何这几位圣贤的诞生均与桑有关,这不能不令人想到古时桑林之约的旧俗和桑林祭祀祖先神明的动机,同时也表明古人对桑的强大繁殖能力的信仰与崇拜的浓厚意识。

在文化意义上,桑“是古代生殖崇拜观念的象征物,代表着生命与生殖力,因此才会产生桑树生人的神话。

”[1]也正如法国著名汉学家桀溺早就指出的,圣贤的出生,“令人想起桑园是两性相爱的习惯场地,桑树也自然在传说中成了生儿育女的奇树了。

”[2]以上桑生神话生动地体现出农桑文化和农桑信仰的特色,可见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桑林看作生命最初的发源地。

诗经《桑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桑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桑中》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桑中》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爰采唐矣?采摘女萝在何方? 沫之乡矣。

桑中诗经感悟

桑中诗经感悟

桑中诗经感悟
《诗经·鄘风》中的《桑中》一诗,被普遍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的情诗,表达了男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诗歌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语句和谐流畅,情绪欢快热烈,音韵圆美婉转,读来琅琅上口。

诗中的男子在劳动的时候,回忆起曾经和姑娘约会的情景,表达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他想象着与心爱的女子再次相约在桑中、上宫等地,沉浸在甜蜜的思念之中。

此外,《诗经·周南·汉广》也是一首描写男子在劳作中思念自己喜爱的女子的诗歌,同样展现了深深柔情。

可以说,《诗经》中的这些诗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表达,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纯真,也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它们告诉我们,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这些诗歌也向我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珍惜眼前人,珍视当下时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熊芳芳前不久应邀去长沙给湖南师大承办的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高中语文)国培班讲座,一位学员对我说,她有一次讲公开课《氓》,在设计教学时遇到瓶颈,我的文章让她大受启发,她至今清晰地记得我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句子出自我的文章:《“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的第一部分:生命符号——古代女性的精神出走与无路可走。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的这篇文章的一部分.2011年5月,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面试时讲微型课,我抽到的签是《诗经两首》(《氓》和《静女》)。

不记得全过程了。

唯一清晰的,只有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那个女子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女子,没有名字,我却不愿称她为氓之妻。

她失去了曾经如静女一样俏皮的巧笑倩兮,她也不再拥有伊人在水一方的诱人神秘,但在遥远的《诗经》里,她是唯一一道直立的风景。

在《氓》近似小说的完整而曲折的情节里,我们目睹了一场曾经绚丽的爱情如落叶凋零。

像一棵曾经繁茂的桑树,经历了岁月的凄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贫寒而又孤独地立在一望无际的荒原。

然而纵使贫寒,纵使孤独,她仍旧以树的姿势站立,不是缠缠绕绕的藤蔓,也不是一岁一枯的野草。

在那片爱情的荒原里,有的是眼泪,有的是苦毒,有的是恨的缠绵,有的是爱的幻想,唯有她,挺直了腰杆,吐气如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丈夫朝秦暮楚无可挽回,自己忍辱负重无愧于心,从前那个“为你哭为你笑”的天真女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像男子当初亦真亦幻的爱情一样。

现在的她,在痛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仅仅长成了独立挺拔的人格姿势,而且在历史的最深处,发出了清醒的哲人的声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尽管这样的彻悟与超脱令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那绝代的风华照亮了人类三千年的心路历程。

她是古代女性中最早的觉醒者,她的“亦已焉哉”的独立宣言,就是古代女性最早的精神出走。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

“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熊芳芳前不久应邀去长沙给湖南师大承办的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高中语文)国培班讲座,一位学员对我说,她有一次讲公开课《氓》,在设计教学时遇到瓶颈,我的文章让她大受启发,她至今清晰地记得我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她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句子出自我的文章:《“桑”之意象的符号意义——〈氓〉经典重读》的第一部分:生命符号——古代女性的精神出走与无路可走。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的这篇文章的一部分.2011年5月,在广州外国语学校面试时讲微型课,我抽到的签是《诗经两首》(《氓》和《静女》)。

不记得全过程了。

唯一清晰的,只有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在爱情的荒原里,那个女子站成了一棵树。

那个女子,没有名字,我却不愿称她为氓之妻。

她失去了曾经如静女一样俏皮的巧笑倩兮,她也不再拥有伊人在水一方的诱人神秘,但在遥远的《诗经》里,她是唯一一道直立的风景。

在《氓》近似小说的完整而曲折的情节里,我们目睹了一场曾经绚丽的爱情如落叶凋零。

像一棵曾经繁茂的桑树,经历了岁月的凄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贫寒而又孤独地立在一望无际的荒原。

然而纵使贫寒,纵使孤独,她仍旧以树的姿势站立,不是缠缠绕绕的藤蔓,也不是一岁一枯的野草。

在那片爱情的荒原里,有的是眼泪,有的是苦毒,有的是恨的缠绵,有的是爱的幻想,唯有她,挺直了腰杆,吐气如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丈夫朝秦暮楚无可挽回,自己忍辱负重无愧于心,从前那个“为你哭为你笑”的天真女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像男子当初亦真亦幻的爱情一样。

现在的她,在痛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仅仅长成了独立挺拔的人格姿势,而且在历史的最深处,发出了清醒的哲人的声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尽管这样的彻悟与超脱令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那绝代的风华照亮了人类三千年的心路历程。

她是古代女性中最早的觉醒者,她的“亦已焉哉”的独立宣言,就是古代女性最早的精神出走。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国风·鄘风·桑中》原文译文鉴赏《国风·鄘风·桑中》先秦:佚名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文】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

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

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

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注释】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爰:于何,在哪里。

唐:植物名。

即女萝,俗称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

沬(mèi):春秋时期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

乡:郊外。

云:句首语助词。

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姜:姜家的大姑娘。

孟,排行老大。

姜、弋、庸,皆贵族姓。

桑中:卫国地名,亦名桑间,在今河南滑县东北。

一说指桑树林中。

要(yāo):邀约。

上宫:楼也,指宫室。

一说地名。

淇:水名。

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弋(yì):姓。

葑(fēng):芜菁,即蔓菁菜。

庸:姓。

【鉴赏】此诗三章,全以采摘某种植物起兴。

这是上古时期吟咏爱情、婚嫁、求子等内容时常用的手法之一,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采摘植物与性有着某种神秘的或是象征性的联系,至于两者之间在文化上为何能牵系在一起或如何发生瓜葛,这与原始交感巫术有关,在此不作详论。

但若从现代美学角度来看,以采摘植物起兴爱情等题材,在审美上和爱情上倒也有一定的同构同形关系,因为炽热的情欲与绿意葱茏的草木都可给人带来勃然的欣悦。

《诗经》中植物意象的语用修辞功能分析

《诗经》中植物意象的语用修辞功能分析

《诗经》中植物意象的语用修辞功能分析作者:曹丹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0期摘要:植物意象,作为《诗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章以桑树意象为例,从语用修辞功能分析的角度探讨桑树意象的形象描绘功能、感情描绘功能及美学功能。

关键词:语用修辞功能;意象;《诗经》[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它的创作带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抒情性,受当时以采摘和种植为主的生产方式的影响,人们对大自然产生了依赖、欣赏、崇拜、敬畏等复杂的情感。

植物,作为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

由于长期与植物亲密接触,人们对植物的价值认识和审美意识不断增强,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互相回还震荡,植物成为人们感情的寄托与象征,也是人们传递审美信息与审美感受的媒介。

一、语用学与修辞学的结合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在西方语言学界兴起,它研究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及语言使用的规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单一围观研究演变成跨面宏观研究(孙亚,2008)。

修辞学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就被广泛应用于公众演说中,它从交际效果出发,写说者运用言语规律和修辞方法有效地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各种参与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写说者所期望的交际效果。

语用学处于认知科学内外众多领域的交叉口,这些领域是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哲学、社会学、修辞学等(Green,1996)。

语用学和修辞学的交叉学科,即语用修辞,它综合运用语用学和修辞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言语活动和话语进行分析。

从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语用学和修辞学的结合研究已经逐渐应用于日常对话或文学作品中,这从侧面反映出语用学和修辞学可以取长补短进行更多实证性的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注释、译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注释、译文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注释、译文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注释】①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②些(sā):句末语助词。

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④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⑤青旗:卖酒的招牌。

⑥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创作背景】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赏析】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

唐宋诗词中桑意象的象征意蕴

唐宋诗词中桑意象的象征意蕴

唐宋诗词中桑意象的象征意蕴[摘要]桑与古代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桑意象被赋予多重象征意蕴。

唐宋时期,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及文人主观思想的渗入而使桑具有了极其特别的内涵:或是故乡田园闲适生活的归隐之情、或是时光岁月悄然流逝的慨叹之情、或是批判现实的忧国忧民之情、或是桑林爱情的缱绻缠绵之情。

桑意象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异彩纷呈、绚烂夺目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唐宋诗词;桑;意象;象征意蕴桑是古代农耕文化的象征。

在农耕社会,人们最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男耕女织,因此养蚕纺纱是重要的生存手段之一。

据考古学家研究:“中国人学会用蚕丝纺织,最早是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约4000年前)”。

[1]蚕桑成为百姓的衣食之本,直接影响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

古代统治阶级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国家税收主要依靠农民的劳作收成。

历朝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蚕桑事业,制定了许多相关的制度法令去督促、鼓励百姓植桑养蚕。

正是这样,桑与人类生活有了紧密联系,炎黄子孙对桑积淀了或是敬畏或是喜爱的民族情感。

一、故乡田园1.故乡情怀古代文人雅士赋予“故乡”许多或是淳朴或是雅致的代称,譬如“家山、桑梓、梓里、故国、乡井、乡国、乡邦”等。

古语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之”(《诗经·小雅·小牟》),对桑、梓树要表示敬意,它们是父母双亲种植的。

朱熹解释《小牟》时说:“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是下,以遗子孙给蚕食……桑梓父母所植。

”[2]古人不仅有在住宅四周种植桑、梓树的习惯,还会将它们作为财富留给后代子孙。

叶落归根、返本归宗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脉中的坚定信念。

桑者,丧也,桑与丧谐音,古人把桑、死亡、丧葬联系在一起。

《齐民要术》卷五称桑“以作棺材,胜于松柏”[3],桑、梓树常被作为重要林木用在古人丧葬礼俗上。

然而桑梓不仅可以用作作棺木,先民们也常环绕着墓地种植桑树、梓树。

它们与墓葬有紧密联系,成为墓地具有特殊意义的林木。

陶诗之桑意象管窥

陶诗之桑意象管窥

2017.02文陶诗之桑意象管窥○任江维摘 要:陶渊明诗歌中呈现了丰富的意象世界,桑是其典型意象。

研究其蕴藉意义,有助于理解把握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

文章通过对与桑意象相关诗文厘析,重点解读了其象征的田园生活、归隐意识、政治失意和慨叹生命的多重蕴藉。

关键词:陶渊明 陶诗 桑意象 蕴藉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国家之一。

《孟子•梁惠文王上》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因为桑本身的实用价值,我国历来重视种桑养蚕,桑在我国古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古典诗文中的典型意象之一。

譬如,《山海经》中出现桑有29次之多,《诗经》中有36次之多,等等。

陶渊明诗歌变革地继承了前代诗歌的桑意象,其诗桑意象包含的意义是多重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一、象征园田生活桑是古代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作物。

《礼记》《管子》《淮南子》等古代典籍中都有对桑的重要性记载,也有对上层阶级劝民稼穑植桑的告诫。

虽然有种桑误国的典故,但是无桑即无蚕,无蚕便无衣,而衣食住行又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足见桑对社会生活生产的重要影响。

陶渊明《劝农》篇:“熙熙令德,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描写了男女皆以耕织农事为本业,田园美景抵挡了田间的烈日,欢乐心情消解了劳作的辛苦。

熙熙者,心绪和乐也;猗猗者,园田美盛也。

花木繁荣,清风吹拂。

在这样的氛围中,“桑妇”是以种桑养蚕为业的妇女农人,她们夙兴夜寐,与之同时,男性农人也在田野宿营,全然忘记了耕作的辛劳,互相之间追赶时令,沉浸于在桑园作业的愉悦,构成了一副和谐欢快的劳动图景。

这首诗作于元兴二年,桓玄篡帝位,改国为楚,幽禁安帝于得阳。

其时,陶渊明躬耕畎亩,“寝迹衡门下,邀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不提桓玄,不问政事,全部的身心都在园田,仿佛要和仕途作彻底的告别。

二、象征归隐意识陶渊明一生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先后五次出仕,五次归隐。

在陶渊明第四次离职不久,也就是在同年八月,陶渊明第五次出仕。

桑树在诗词中的感情

桑树在诗词中的感情

桑树在诗词中的感情1、《诗经》中“桑村”意象多与男女情爱联系,渲染的是热烈甜蜜的热恋氛围。

《桑中》三章反复吟咏“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男主人公在桑林与情人幽会时的激动和幸福。

《桑中》从男性的角度传达出爱情的甜蜜体验,《隰桑》则是从女性的角度来体味爱情的醉人心脾。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表达了少女轻松愉快、心花怒放的初恋情怀。

《汾沮洳》亦是少女倾诉对仪表俊美的男子的爱慕之情,“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

美如英。

美如英,异乎公行。

”风景如画的汾水河畔,细嫩桑林枝叶暗示的是美好的情感与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2、《诗经》中“桑树”意象还多用以比喻女子外貌,表达女子情感。

《氓》这首弃妇诗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分别比喻女主人公年轻貌美和容颜衰老,表达了她对当年轻陷情网的追悔,谴责了氓喜新厌旧的卑鄙行径。

《东坡志林》卷十称赞说:“诗人有写物之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殆不足当此!”《白华》中失宠被弃的女子用“樵彼桑薪”来渲染自己的悲愁。

《诗经》时代存在束薪婚俗,故《诗经》中,《汉广》《南山》《绸缪》等篇章用薪暗示婚嫁。

此诗中“桑薪”是言婚姻之不幸,桑树为女工最贵之木,却却以之为柴,是对丈夫的怨恨和自身不幸遭遇的泣诉。

3、桑女的意象。

《七月》第三章集中刻画了采桑女的形象,“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和明媚春光形成对照的是少女的伤悲的心情,她忧虑的是作为公子的陪嫁而抛别家园、远离父母。

这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第一个桑女形象,对后世的“桑女”文学发生了深远影响。

《七月》是个体的采桑女形象,《十亩之间》则刻画的是采桑女群像,表现了一群采桑女在一天紧张劳动之后的轻松愉快之情。

4、《诗经》中“桑树”意象还偶尔用来称美统治者。

《尸鸠》即反复吟咏“尸鸠在桑”来赞美曹国的始封之君叔铎。

论《诗经》“桑”意象的文化意蕴

论《诗经》“桑”意象的文化意蕴

论《诗经》“桑”意象的文化意蕴1、相关定义1.1、意象的概念辨析意象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学术界对其含义的界定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异。

意象是首创于中国美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

它的古义是”表意之象”。

《周易系辞上》记载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 [1] 汉代的王充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深化,将意象固化为一个概念。

这里的”意”指的是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而”象”则指的是承载观念和认识、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外在形象。

物质世界的”象”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成为稳定的表意载体。

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将意象归为四类: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文学意象, 认为文学审美意象指的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2] 胡经之在他的《文艺美学》中曾经谈到:”任何艺术作品都有主题思想, 它是作品的灵魂艺术的主题思想,是蕴藏在审美意象中的审美观念艺术的主题思想是审美感情和审美思想的结合,它只能存在于审美意象中,要了解艺术的主题思想,只有去亲自体验那些艺术形象,别无他法。

” [3]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在他们共同主编的《比较文学》中认为,”意象的涵义极其广泛,它可以指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一切感觉物体及9 其品质,可以指对视觉物体和景象的描写,也可以仅指比喻语言,如暗喻和明喻的媒介物。

” [4] 国内学者对意象的定义多从美学出发,强调具体的”象”对抽象的”意”的象征。

在西方文化中,意象最初是运用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后移入文学创作和批评范畴。

心理学上的意象也叫心象(或表象),它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

[5] 康德是西方最早把审美意象纳入审美范畴的哲学家,他将审美意象界定为是”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美的感性形象显现”。

[6] 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则认为”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古诗中的“桑”意象解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古诗中的“桑”意象解析

古诗中的“桑”意象解析婀娜多姿的杨柳属于离人,苍翠长青的松柏属于贞士,枝繁叶茂的桑树则是属于农家妇女的。

采桑缫丝是古代重要的农业活动,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桑树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采桑养蚕是妇女主要的生产活动,桑的意象就自然地与女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嫩桑叶的柔美亮泽,比女子青春亮丽、婚姻幸福。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枯黄的桑叶飘零,喻女子青春不再、婚姻破裂。

桑见证了妇女容颜美丽、爱情甜蜜、婚姻不幸的全过程。

活跃于桑林之中的女性有妖娆明丽的,如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有坚贞机智的,如《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有天真活泼的,如晏殊《破阵子》:“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有孤独寂寞的,如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有辛苦贫寒的,如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造成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的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剥削:“官家二月收新丝。

”(唐彦谦《采桑女》)桑树不会像梨树、槐树等植于庭院之中,只会长于乡野郊次,因而是田园乡村的标志。

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因为自己“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杂诗》),与农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炊烟、鸡鸣、狗吠、深巷、桑树,谈桑道麻,传达出特有的乡土气息。

有桑的地方,就有人家,故桑林就成了家园代称。

《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诗》之桑

《诗》之桑


① 按, 这里采用文渊阁四库全 书本朱熹《 诗经集 传》 故篇章与 15 , 9 8年 中华书局版《 诗集传》 有所不同 , 选择 四库本 , 是笔者 以为这 分卷安排更为合理。
3 7
“ ” 桑 指代 桑 叶 , 者 桑 树 , 是 桑林 的 意 思 。关 或 或
于《 诗经》 中桑的研究 , 学界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 开的: 从桑崇拜角度探讨商周时期的社会文化① ;
失 也 。三段 式 的颂 词 所祭 的未 必 就 是 大王 , 而 反
八《 鲁颂 ・ 泮水》 ①
以上篇 幅共计 2 0篇 , 无论 是用 桑作 为具体 事 物 描写 也好 , 还是 以桑 作为象 征设 喻也 罢 。桑 , 无
《 毛诗序》 说的 : 天作》 祀先王 、 《 , 先公也 , 更加合
解: 此祭 大 王之 诗 。言 天 作 岐 山 、 而大 王 始 治 之 。
卷四《 小雅 ・ 南山有 台》 卷五《 ; 小雅 ・ 黄鸟》 《 、 小雅 ・ 小弁》 《 、 小雅 ・隰桑》 、
《 小雅 ・白华》; 七 《 卷 大雅 ・桑 柔》; 卷
大 王既作 、 而文王 又安 之 。于是彼 险僻 之岐 山 、 人 归 者众 、 而有 平 易 之道 路 。子孙 当世 世保 守 而 不
理 。天作岐 山成 王荒之 , 文王 康之 , 如今 岐 山有 了 平路 , 象征着 周王 朝如今 的一 切平 坦如 大道 , 大 这
道 要有 我们 这些 子孙共 同保 护之 。这 正表 明周人 后 代在 祭祀 时不 忘 过 去祖 先 创 业 之 艰辛 , 面对 皇
疑是《 诗经》 中最常见 的重要名物之一。在现代
也 丰 富多解 , 试举诗 三百 有 :
之 音响节 族 ( 奏 ) 不 能 已焉 。 l 音 而 ”1 而 思 , 感 思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注释、译文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原文、注释、译文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注释】①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②些(sā):句末语助词。

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④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⑤青旗:卖酒的招牌。

⑥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创作背景】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赏析】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桑”意象解析
婀娜多姿的杨柳属于离人,苍翠长青的松柏属于贞士,枝繁叶茂的桑树则是属于农家妇女的。

采桑缫丝是古代重要的农业活动,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桑树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采桑养蚕是妇女主要的生产活动,桑的意象就自然地与女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嫩桑叶的柔美亮泽,比女子青春亮丽、婚姻幸福。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枯黄的桑叶飘零,喻女子青春不再、婚姻破裂。

桑见证了妇女容颜美丽、爱情甜蜜、婚姻不幸的全过程。

活跃于桑林之中的女性有妖娆明丽的,如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有坚贞机智的,如《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有天真活泼的,如晏殊《破阵子》:“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有孤独寂寞的,如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有辛苦贫寒的,如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造成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的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剥削:“官家二月收新丝。

”(唐彦谦《采桑女》)
桑树不会像梨树、槐树等植于庭院之中,只会长于乡野郊次,因而是田园乡村的标志。

陶渊明《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因为自己“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杂诗》),与农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炊烟、鸡鸣、狗吠、深巷、桑树,谈桑道麻,传达出特有的乡土气息。

有桑的地方,就有人家,故桑林就成了家园代称。

《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如蔡琰《胡笳十八拍》:“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陆机《百年歌》:“前言往行不复纪。

辞官致禄归桑梓。


桑木材质柔韧,农村最常见的扁担多用桑木做成,湖北恩施土家族有一首颇为流行的民歌《桑木扁担软溜溜》。

古代用桑来做弓,并有特殊的含义,《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

”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以桑木作弓,则于门左挂弓一张,蓬草为矢,射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应有志于四方。

后因称生男为悬弧。

如白居易《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洞房门上挂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雏。

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

”韦应物《始建射侯》:“男子本悬弧,有志在四方。


“桑”与“丧”音近,故有“前不栽桑”之说,桑多被种于郊外。

《晋书》记载了一件怪事:晋惠帝时,东宫西厢里长出了一棵桑树,每天长一尺多高,但几天后就枯死了。

班固称:“野木生朝而暴长,小人将暴居大臣之位,危国亡家之象,朝将为墟也。

”结果到了十二月,愍怀太子被废为庶人。

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九):“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将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诗从种桑到桑树根株全毁这一过程,以桑喻说晋亡一段历史,用比兴手法寄托故国之思,“其痛愈深矣”。

桑树的果实桑葚,可以食。

《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而“桑落酒”则与桑仅是时间上有关联,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称“十月桑落,初冻则收水,酿者为上”,“桑落”就是桑叶凋落,这在北方正是农历九十月间。

钱起《九日宴浙江西亭》:“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毛滂《蝶恋花》:“桑落酒寒杯懒举。

总被多情,做得无情绪。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