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典型动植物
温带大陆气候典型动植物1、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地方以及代表性植被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代表性植被: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
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西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根据纬度愈高和距海洋愈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
温带大陆性气候是相对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一种气候类型,因为远离海洋,所以干燥少雨;因为受大陆气团的控制,所以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较大。
2、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形成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因为是温带,所以一般不会有亚寒带植被;大陆性气候较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一般是季风气候下形成,如我国东部地区的植被。
3、气候带对应的植被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
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
2、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巴西中部。
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湿季草原一片葱绿,干季草原一片枯黄)。
3、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典型植被是:热带季雨林(树木旱季有落叶现象)。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西岸: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部。
5、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大致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
10_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二)水分标志
• 1、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多于 同纬度大陆性气候。 • 2、海洋性气候一年中降水的 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 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 降水的变率小。
• 3、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 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 大。 • 4、海洋性气候的绝对湿度和 相对湿度一般都比大陆性气 候大。 • 5、相对湿度的年较差海洋性 气候小于大陆性气候。
• (2)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 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 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 更大。 • (3)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
• 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 性气候的特征。
(二)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 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也是相当复杂的。首 先由于坡地方位不同,日照和辐射条件各异, 导致土温和气温都有明显的差异。 • 1、。在我国,多数山地是南坡的温度高于 北坡,
• 3、冬季:高原上形成冷高压,与西北 利亚高压环流方向一致,加强了下沉气 流,高原冷高压引导西北气流进一步南 下,加强了冬季风。扩大了冬季风的范 围。 • 4、夏季:高原上形成热低压,与印度 低压环流方向一致,加强了上升气流, 高原热低压引导西南季风进一步北上, 加强了夏季风。扩大了西南季风的范围。
• 白天因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 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 • 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 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 入谷地,成为山风,
白天:吹谷风
晚上:吹山风
• • • • • • • • • •
[复习题] 1.海陆的热力差异表现在几方面? 2.为什么海上以气旋雨为主? 3.简述海风的形成? 4.简述陆风的形成? 5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 6.行星风系的季节性移动对季风有什么作用? 7.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 8.列表比较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9.海雾与大陆雾的区别?
怎么区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怎么区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在降水量的区别降水区别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6—8月)。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1)怎么区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成因温带大陆性气候(temperatecontinentalclimate)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夏多冬少,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秦岭-淮河以北,而温带大陆新气候降水全年都很少,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
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在中国,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平均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0毫米,属于半干旱区、或干旱区。
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其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气候较强。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1、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区别在哪些方面1、分布范围不同。
海洋性气候:温带,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近海部分。
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大陆腹地,也就是大陆内部。
2、形成原因不同。
海洋性气候:海水吸收热量的本领要比陆地强得多,辐射到海洋上的太阳热量很少被反射回去,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并通过海水的波动,把热量存贮在海洋内部。
这样,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海洋里的温度也不会骤然升高。
大陆性气候: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
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
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
3、影响不同。
海洋性气候: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气候终年潮湿,年平均降水量比大陆性气候多;而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降水量比较稳定,年与年之间变化不大。
四季湿度都很大,多云雾,天气阴沉,难得晴天,少见阳光。
大陆性气候:在人类聚居比较集中的主要气候类型之间相比较而言,大陆性气候的自然舒适度比较低。
由于我国的大陆性特征在全球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导致我国相当大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采暖度日数或空调度日数都很高。
2、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区别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
它的特征十分明显:冬暖夏凉,降水平均。
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如北美洲西北部)多达2500mm以上。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度到60度的大陆西岸原因是因为这些年常年受什么影?季风是随着季节的转换而改变风向的风,如我国冬天是东北季风,夏天时东南季风;印度旱季为东北季风,雨季为西南季风……西风是位于纬度40至60之间温带地区的常年西风带,风向不会改变.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在纬度40至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就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4、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什么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
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1、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夏多冬少,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秦岭-淮河以北,而温带大陆新气候降水全年都很少,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
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在中国,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平均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0毫米,属于半干旱区、或干旱区。
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其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气候较强。
2、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图表。
(请上图)1、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森林气候除外,能受到海洋风影响,降水较其它类型偏多,气温较差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年积温介于3200℃~45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气候。
(2)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扩展资料:温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是温带气候的显著特点。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气候。
从全球分布来看,温带气候的情况比较复杂多样。
根据地区和降水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几种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
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河北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河北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河北位于中国北方,东临渤海,背靠太行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为河北的气候形成奠定了基础。
河北的气候主要表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征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指地处于中纬度地区,且内陆距海洋较远的地区所具有的气候类型。
河北正是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其中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要特征。
1.季风影响:河北的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大。
夏季受东南亚季风的影响,气温高、降水多,湿热的气候成为主要特征。
冬季则受到西伯利亚季风的影响,气温低、干燥且寒冷。
2.昼夜温差大:河北的气候特点之一是昼夜温差大。
由于河北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高,白天温度较高。
而夜晚,由于地面散热快,温度迅速下降,导致昼夜温差较大。
3.降水不均匀:河北的降水不均匀分布,冬季干燥少雨,而夏季则多雨潮湿。
沿海地区相对湿润,内陆则相对干燥。
4.四季分明:尽管季风的影响,河北依旧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生机勃勃。
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收获的季节。
冬季寒冷干燥,草木凋零。
二、河北气候的影响和变化河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给当地的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变化。
1.农业:农业是河北的主要产业之一,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影响。
河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使得该地适宜发展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同时也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供养牲畜。
2.水资源:河北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气候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决定了水资源具有季节性分配的特点,冬季蓄水丰富,而夏季水资源相对匮乏。
3.生态环境:气候对于河北的生态环境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夏季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也容易造成水资源过剩和水灾等问题。
冬季干燥寒冷的气候则对植物生长和土壤水分产生不利影响。
三、河北气候的适应与应对河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在适应和应对中寻找到了方法。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一般分布于50º~70ºN之间,大陆西岸则在60º~70ºN 之间,包括北亚大部,欧洲北部,北美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中北部。
气候特点: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
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蒸发弱,属于冷湿环境。
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绝对最低气温-73 ℃,成为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的绝对年较差曾达101.8 ℃,成为全球气温年较差最大之地。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65°的地区,在北美洲自阿拉斯加到纽芬兰,在亚欧大陆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到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北部,都属于此类气候。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大。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6-7个月,月平均气温10℃以上月份只有1-3个月。
气温年较差多在40℃以上。
号称北半球寒极的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气温为-50℃,7月平均气温为15℃,绝对最低气温达到-71℃。
年较差为65℃,是世界上最大的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250~500mm,集中于暖季。
冬季降雪量虽然不大,但因气温低,蒸发融化慢,积雪厚度可达600~700mm。
年降水量虽然不多,但因低温,蒸发微弱,加上有永冻层,不少地面处于过湿状态,沼泽广布。
由于有短暂的暖季,日照时间长,适宜于针叶树生长,所以针叶林分布广泛,又称副极地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因积雪期很长,积雪厚度大,故称雪林气候。
世界主要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世界主要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大陆性气候是指位于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通常具有干燥的特点。
世界上存在着多个主要大陆性气候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自身的分布和原因。
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拥有非常丰富的大陆性气候区域。
这些区域包括西伯利亚、中亚、内蒙古和西北印度等地。
- 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其大陆性气候主要由寒冷、干燥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组成。
这主要是由于高纬度位置和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所致。
- 中亚:中亚地区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由干燥的气候和明显的季节变化组成。
这是由于地形和高山的遮蔽效应,以及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所致。
- 内蒙古: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大陆性气候的典型代表,其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
这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高压的影响所致。
- 西北印度:西北印度地区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由干燥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组成。
这是由于地形和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所致。
欧洲欧洲也有几个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区域,包括东欧平原、北欧和西伯利亚的西部。
- 东欧平原:东欧平原是欧洲最大的农业区之一,其大陆性气候主要由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组成。
这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所致。
- 北欧:北欧地区的大陆性气候主要由寒冷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组成。
这是由于高纬度位置和受到北极地区的影响所致。
- 西伯利亚的西部:西伯利亚的西部地区也属于欧洲的大陆性气候区域,其气候特点与西伯利亚相似。
北美洲北美洲也有几个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区域,包括加拿大的北部和美国的中西部。
- 加拿大北部:加拿大北部地区的大陆性气候非常严寒,主要由长期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组成。
这是由于高纬度位置和受到北极地区的影响所致。
- 美国的中西部:美国中西部地区也是大陆性气候的代表,其气候特点是干燥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
这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受到内陆地区的影响所致。
这些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和原因是由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是否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是否均匀1、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在降水量的区别降水区别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 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 以下到400mm 左右,北部达300〜 600mm 。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 季(6—8月)。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 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1)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是否均匀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成因 1 : 50 000 000高原高山气候黑季逗椿大M. ft 气假 底舉葛山r 徴 热带季风气候\ IIU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temperatecontinentalclimate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 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2、四种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特征冬季漫长严寒,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夏季短促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 c以上。
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由于蒸发弱,相对湿度较高。
气温年较差大。
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
它东西延伸成宽广的带状,因纬度较高,故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
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却很高。
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C,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Co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世界主要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世界主要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大陆性气候是指地处内陆的地区气候特点,通常表现为干燥、季风明显、温差大等特点。
世界上有几个主要的大陆性气候带,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东亚大陆性气候东亚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蒙古国、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
这个地区的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
造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是:1. 大陆内部地势高低不平,山地和平原交错分布,地形复杂。
2. 这个地区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冬季时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气流导致了严寒的冬季气温。
3. 夏季时,季风气流从太平洋吹来,带来了炎热和潮湿的气候。
内亚欧大陆性气候内亚欧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和西伯利亚地区。
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大。
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有:1. 这个地区地势平坦,没有大的天然屏障,容易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2. 西伯利亚高压的南下导致了寒冷的冬季气温。
3. 夏季时,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气流和地中海气流会对这个地区产生影响,形成炎热的夏季气候。
洛克斯山脉大陆性气候洛克斯山脉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亚洲北部。
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寒冷,温差大。
导致这种气候的原因有:1. 这个地区的山脉和高原地势较高,形成了天然屏障,隔绝了湿润气流的流入。
2. 西伯利亚高压和北美高压的南下影响导致了寒冷的冬季气候。
3. 由于缺乏湿润气流的补给,这个地区的降水较少,形成了干燥的气候。
了解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温带大陆性气候受什么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受什么影响1、为什么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美国西部,就是太平洋沿岸,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但都是在海岸地带,这是由于盛行西风受西部高大山脉(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等)的阻挡,难以到达内陆。
另外就是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少,降水也少。
2. 美国东部,就是大西洋沿岸,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部)受纬度和阿坝拉契亚山脉的影响,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东南部,从美国东北部沿海到内陆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纬度影响,此处盛行西风,风向是从大陆到海洋,所以也难有降水。
3. 美国南部,即墨西哥湾沿岸,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处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夏季时会有较多的降水形成,冬季则较少。
总之,美国的地形剖面大致是“V”形的,东西高,中部低,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美国虽然三面临海,但温带大陆性气候却占了主要位置。
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什么?四季分明,利于农耕!可以欣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美景!但是注意季节更替时的衣服的增减,预防感冒!3、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降水不足,干旱是典型特征在气候温凉潮湿的地方,小麦的淀粉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却降低。
可见,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农业很有利。
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是不是地形因素不是地形,是海陆位置的分布复.这些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湿润水汽少制,较干旱.亚欧大陆的温带百大陆性气候就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关系,亚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度候特征最为典型。
如果单是说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的话,就主要是海陆位置关系。
知就某个地区而言,各有各的不同。
北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就和地形等有关。
道...............5、产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图雨,气温抄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分布在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的气候
01 自然现象
03 气候
目录
02 气象
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在中国东北、 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也有分布。
自然现部。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 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 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气象
它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 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 50-70天。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谢谢观看
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 外。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 最大年较差达62.3℃。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 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2021-03-06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森林气候除外,能受到海洋风影响,降水较其它类型偏多,气温较差较小。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
北部接近20℃。
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简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哪些
(6)简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哪些?
答: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日照丰富,气温日、年较差均较大。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出现时间均较早,温度非周期变化很显著,它的春温高于秋温。
年降水量集中夏季,冬季则甚干燥,降水变率比较大。
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气温日、年较差均较小。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出现时间均较迟,秋温较春温为高。
年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冬半年略多于夏半年。
全年湿度高,云雾多,日照少,但风速比较强劲,西北欧气候可作代表。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现象明显的地区之一,全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
我国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大致有以下气候特征。
第一、雨量集中
第二、降水量的变率大。
第三、云量和相对湿度全年以夏季为大。
第四、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低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性气候(Continental climate)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是指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显著。
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南半球分别在1月和7月)。
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
在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13~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拂晓前后。
大陆性气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匀。
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
大陆性强的指标:干燥度,大陆度,采暖度大陆度:表示大陆影响气候程度的指标叫大陆度。
虽然海、陆分布对气温、降水、湿度等多种气候要素都有影响,但以对气温的影响最大,因此大陆度多数用气温来计算,一般都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年较差本身就有增加的趋势,为消去纬度影响,突出海、陆影响,故设计大陆度与纬度成反比。
波兰学者焦金斯基提出的大陆度公式为:K=1.7A/sin φ-20.4,式中A为气温年较差,φ为该地所在纬度,式中参数(常数)是以全世界年较差最大的西伯利亚维尔杨斯克的大陆度为100%设定的。
当K>50%时为大陆性气候,K<50%时为海洋性气候。
干燥度:衡量一个地区气候湿润或干旱程度的量称为湿润度或干燥度,其计算式定义为:湿润度N=r/B0,,干燥度D=B0/r=1/N,,式中r为该地的年降水量,B0为该地的蒸发力(即最大可能蒸发量),当某地降水量大于蒸发力时,N>1,D<1,表示该地降水量满足蒸发之外还有余,气候湿润;反之则为气候干燥。
我国气候干燥度的分布如图。
世界气象组织将干燥度大于10的地区定义为严重干旱或沙漠区,从图可见,我国干旱地区(D>1)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严重干旱和沙漠、戈壁地区超过百万平方公里。
采暖度:采暖度日数是指室外日平均气温与采暖基准温度之差值与天数乘积之和,凡平均温度低于基准温度的均计入采暖度日数。
国际上通常采用18度为基准采暖温度。
空调度日数由采暖度日数的概念引申而来。
以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例,冬季湿冷,夏季闷热,且气温日较差小。
夏季气温高于35度的酷热天数有15-25天,最热极端温度高达44度,最热月室内平均自然室温比室外平均气温高1-2度,而且静风率高,空气湿度高达80%,高温下的高湿度使人感觉闷热,大大降低夏季的气候舒适度,从而降低空调启用的起始温度,增加制冷能耗。
同时,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低于5度的天数多达60-70天以上,最冷月极端气温可低于-18度,且日照率地低,室内自然温度日平均值仅比室外高出2-3度,加之湿度高,导致这一地区虽然按照我国现行的热工设计规范不在采暖区域之内,但由于冬季阴冷潮湿,为了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人们纷纷自行采取多种采暖措施,如电红外线取暖器,蜂窝煤取暖炉,家用空调,等等。
尽管用户自行取暖,但由于建筑本身并未按采暖建筑设计建造,或者因体形系数大或者因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差,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舒适水平,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它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
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
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1]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区别表现在:1)大陆性气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而海洋性气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也慢,一般秋温高于春温。
2)大陆性气候降水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气候干燥,而海洋性气候降水多,降水量季节变化小,气候湿润。
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指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显著。
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类型。
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
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
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
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
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日变化也很大,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
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夏至或冬至后不久。
北半球最热月为7 月,最冷月为1月。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的年变化中,最暖月与最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南半球分别在1月和7月)。
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
在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一天中的13~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拂晓前后。
大陆性气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
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如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
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根据纬度越高和距海岸越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
俄罗斯的维尔霍杨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受热很少,又位于亚洲的东北部,很难受到西风暖流的影响。
从环流因素上讲,冬季这里是处在强大的反气旋控制下,剧烈的冷却作用而引起低温;而这里向北倾斜的盆地和洼地地形,更有利于冷空气的集中和反气旋的发展。
因此,使这里成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
我国的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影响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冬夏季风更替明显,冬季气流来源于高纬度地区,风向偏北,寒冷干燥,容易出现灾害性天气,即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生产不利。
夏季气流主要来源于低纬度海洋上,风向偏南,温暖湿润。
2.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冬夏极端气温较差更大。
3.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台湾山脉东坡和喜马拉雅山南坡达到2000毫米以上。
西北部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其中,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而冬季降水量在10%以下,降水量的年季变化大,多雨的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变率也有10%~15%,少雨的北部和西北内陆地区,全年降水变率达30%以上。
4.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
在人类聚居比较集中的主要气候类型之间相比而言,大陆性气候的自然舒适度比较低。
由于我国的大陆性特征在全球中表现最为明显,导致我国相当大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采暖日数或空调度日数都很高。
在我国气候区中除面积极小的温和地区(云南、广西)外,建筑一般都有采暖或空调的要求,这就导致我国的建筑热工能耗(包括采暖和制冷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绝大部分,且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我们可以发现: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和缓,春天姗姗来迟,夏天消退也较慢,春季气温一般低于秋季气温。
相反,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春来早,夏去也早,春温高于秋温。
受海洋气团和暖湿气流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多,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且以冬季降水较多;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且以夏季降水为最多。
其主要原因是:海洋与陆地表面性质不同,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在同样的太阳辐射下,它们增温和散热的情况大不相同。
海水吸收热量的本领要比陆地强得多,辐射到海洋上的太阳热量很少被反射回去,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并通过海水的波动,把热量储存在海洋内部。
这样,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海洋里的温度也不会骤然升高。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里温度的变化要小许多。
到了冬季,虽然太阳辐射减少了,但海洋里所储存的大量热量开始稳定的释放出来,于是,海洋及其附近地域的温度比同纬度的其他陆地地区要高。
因此,海洋犹如一个巨大的温度自动调节器,使附近地区的气温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特点。
四、季风气候还有一种气候是介于大陆性与海洋性之间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它是一种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一种气候,既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又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在冬季时,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而迅速冷却降温,形成高气压,海洋上相对较为温暖,形成低气压,就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一样,空气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就是冬季风。
夏天,则因陆地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增温形成低压,海洋上增温较慢成为高压,风从海上吹向陆地,这就是夏季风。
这种季风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最为明显。
季风气候地区农业生产较发达,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面积的水稻种植,林业资源也相对丰富,而同纬度的西亚和北非则是干旱的沙漠,成为回归线上的“沙漠和绿洲”景观。
综上分析,详细了解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
影响中国的夏季风来自3个源地:第1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它们深入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西北部及内蒙古的北部,亦即为中国夏季风的北界,它与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带来了充沛的降水。
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
一般5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即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
7月中夏季风再次北跃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达中国最北和最西界限。
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个月之久。
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
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个月的时间,很快从北向南抵达华南或沿海地区。
中国夏季风的进退与另一著名季风区的印度季风进退速度恰好相反,印度夏季风的来临呈爆发式,从南到北只需1个月,而它的退却需4~5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