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导学案及答案
驿路梨花处处开学案(含答案)
《驿路梨花》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
1929年生,1949年夏参加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
三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
如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卡瓦部落的火把》,后来的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世界》、《绿色的网》等,在"四害"横行期间,他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
"四人帮"垮台后,彭荆风同志的作品才重见天日。
《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以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作家对党的无比信赖,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
确如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活奏乐。
"2、写作背景:《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3、有关梨花的诗句(摘抄2句写于课本之上)。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移舟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驿路梨花》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1.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初步感知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熟练阅读课文,自学字词。
◆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根据课前查阅资料,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信息。
(1)写作背景《驿路梨花》一文是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
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
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
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2)走进作者彭荆风(1929—2018),作家。
江西萍乡人。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作品有《鹿衔草》《断肠草》《蛮帅部落的后代》《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陡峭露宿喷香暮色掩映驿路菌子麂子撵走修葺竹篾寨子香气四溢恍惚着急晶莹◆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人物及事件。
要求:在这片梨花掩映之下有一间小茅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1)略读要求①按照每分钟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5分钟读完。
②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
③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填写下面表格。
(2)根据略读要求,进行阅读,找出人物,概括事件,填写表格。
2.根据要求,复述课文故事。
要求:阅读完文章,同学们知道了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那同学们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这些故事吗?(1)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填写的内容,按照以下两种顺序,复述文章故事。
①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复述。
第15课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导学案 解析版
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勾画人物,粗知故事。
2.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
3.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
其作品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
代表作有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
背景链接作者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边疆四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
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
作者想起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及默默为小茅屋做事的人,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和疲劳。
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文。
任务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的目的。
2.分别以“我”和老余的行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梳理故事情节,并揣摩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
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以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任务三欣赏构思1.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
找找看,文中描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①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②碰见瑶族老人,认为他是小茅屋的主人。
③解放军淋雨露宿,学雷锋精神2.设置这些误会悬念有什么好处?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与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驿路梨花 导学案3
驿路梨花导学案3驿路梨花导学案3益陆利华指导案例3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以及文章在概念、概念、描述等方面的特点。
2.学会用花来比较人,把人放在花里。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的语言以及插叙部分。
课前预习:学习指导:自己阅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和生词,并记住它们。
1、了解作者:彭荆风,代作家。
二、基础知识:1.在下面添加一些标点符号露宿延伸陡峭漆黑简陋撵走悠闲照料........修葺红润修长晶莹折损恍惚.......二、形似字组词翟(钱)陡(涂)静(涂)陡(突然)修(天鹅绒)麂皮。
复音语音群词宿菌薄露累课堂学习一、初步感知:学习指导:阅读课文,圈出关键词,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人物及所做好事。
从“我”和老余的视觉角度来看,人物以什么次序出现?二、总体看法:学法指导:自读课文,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我”和老余。
找到小屋后,他们在小屋主人周围设置了几个悬念。
发生了多少误会?谁是小屋的主人?合作探究三、关键段落:学法指导:朗读重点段落,画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跳过课文,找出课文中多次书写的“梨花”,勾选其句子,实现书写“梨花”的功能。
四、阅读练习:然后小女孩告诉我们房子的起源。
十多年前,一群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在森林里过夜。
半夜雨下得很大。
他们认为在这里有一间小屋可以让路人避风避雨会很好。
第二天早上,他们砍树和草来盖房子。
她的姐姐碰巧过山来捡真菌,好奇地问解放军的叔叔:“你打算在这里住很长时间吗?”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路人。
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非常感动。
从那时起,他经常利用砍柴、收集真菌和寻找草药的机会来照顾小屋。
原来她不是梨花。
我问:“梨花在哪里?”“几年前,我在山的另一边结婚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小茅屋。
看着这群精力充沛的哈尼族女孩和白色的梨花,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驿道上到处都是梨花盛开。
(完整版)《驿路梨花》导学案
《驿路梨花》导学案答案三、整体感知1234(三)理出文章思路:发现小茅屋---投宿小茅屋---遇见瑶族老人,听他讲述---修葺小茅屋---听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5(四)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妹妹常来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我”和老余投宿、修葺小茅屋。
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这是顺叙的记叙顺序。
在“我们”投宿在小屋的所见所闻当中,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6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两段内容是插叙的记叙顺序。
合作交流一、景物描写1)开头连用三个动词“挨”“延伸”“消失”,描写山势,紧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由近及远,写出了山之高,之大,之多,山的险峻。
7着意渲染我和老余找不到住处的着急心情。
这些都为后文写发现小茅屋做铺垫。
2)第四段,文章中第一次出现梨花,实写a)写出了梨花林的优美、柔和、舒适和清幽的环境特点,把读者引入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b)烘托出我和老余有了希望,得到安慰时的心情;c)为下文投诉小茅屋做铺垫;83)第27段,我梦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第二次写梨花,虚写a)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林之美,b)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c)为后文是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埋下伏笔。
4)第37段,结尾处在写梨花,实写内容上:实写梨花,点题点人物,借花喻人,比喻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比喻雷锋精神9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中心二、悬念设置悬念一:第4段,下文老余的话,情绪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疑问:有了梨花就会有地方住宿,可是屋里漆黑,没灯也没人,这是什么人的屋子呢?悬念二:第三部分瑶族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悬念产生:究竟谁是小屋的主人呢?悬念三;29、30段,当我们争着感谢小姑娘时,10遭到拒绝,产生疑问,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个小茅屋呢?进而点明文章主旨: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叔叔教我们这样做的。
14《驿路梨花》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4《驿路梨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重点词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文章构思的特点;体会以“驿路梨花”为标题的妙处。
【学习重点】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世间花朵千万,作者为何单单描写梨花这一朵,是因为朵朵梨花洁白,树树梨花灿烂?我想,原因不仅仅是这些,美丽的外在固然让人喜欢,品质、精神才是永恒的存在。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彭荆风的笔伐走进哀牢山,走向驿路梨花海,看一看它养了谁的眼睛,暖了谁的心田,魅力何在!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陡峭.(qiào)着.急(zháo)露.宿(lù)喷.香(pèn)菌.子(jùn)麂.子( jǐ) 撵.走(niǎn)修葺.(qì)(2)根据注音写汉字:晶yíng(莹)bì(避)风yì(驿)路立jí(即)竹miè(篾) 火táng(塘) 打rǎo(扰) 香气四yì(溢)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溢,水满外流。
3.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1956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4.背景链接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
“四人帮”垮台后,他的作品才重见天日。
《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以后重新提笔的第一部作品。
驿路梨花导学案(1)
驿路梨花导学案(1)驿路梨花导学案①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②以为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2.写出课文中的三处悬念:①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②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③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3.写出课文中人物所做的五件好事:①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②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③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④解放军叔叔割草砍树盖小屋⑤梨花姑娘照料小屋4.按时间的顺序小屋的建造过程和照料过程是怎样的?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5.按课文的顺序小屋的建造过程和照料过程又是怎样的?“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6.这样的写法叫做:巧设悬念,其作用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7.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暮色,夕阳西下,一弯新月,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顺叙);上个月,几年前,十多年前(倒叙)8.思考:小屋的主人是谁?为什么?9.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
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叙。
10.本文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见闻为线索。
11.本文的明线人物有: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姐妹,这属于直接描写。
暗线人物有:解放军,梨花,这属于间接描写。
12.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13.引用陆游诗做结尾有什么好处?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深化主题。
比喻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暗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的大地处处开放。
,由此联系到小茅屋是雷锋精神的见证,人们的行动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洁白朴素的梨花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15.归纳本文的主旨:。
14驿路梨花基础导学答案
14 驿路梨花一、加点字注音迷茫.(máng)迷惘.(wǎng)陡.峭(dǒu )山寨.(zhài )露宿.(sù)星宿.(xiù)花瓣.(bàn )辩.论(biàn)分辨.(biàn )竹篾.(miè)蔑.视(miè)黑炭.(tàn )低碳.(tàn)简陋.(lòu )撵.走(niǎn )扛.着(káng )杠.杆(gàng)扛.鼎(gāng )屋梁.(liáng)高粱.(liáng)麂.子(jǐ)麋.鹿(mí)糜.烂(mí)风靡.(mǐ)一时挨.着寨子(āi )挨.打(ái )恍惚..(huǎng hū)修葺.(qì)毛茸茸.(róng)作揖.(yī)晶莹.(yíng )荧.光(yíng)萤.火(yíng )折.损(zhé)折.耗(shé)菌.子(jù)驿.路(yì)络.绎(luò)选择.(zé)木铎.(duó)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或成语1、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陡峭)2、广阔而看不清楚(迷茫)3、闲适而自得(悠然)4、光亮而透明(晶莹)5、修qì:修理(建筑物6、修长:细长7、香气四溢.:香气浓郁,四面飘散 8、huǎng hu:(记得、听得、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三、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积累1、《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
他在本文的结尾引用了宋代(南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照应题目作用,在内容上起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增添诗意、明确寓意作用。
2、本文在结构文章,编织故事上的最大特色是设置悬念;从结构上看,课文是按顺叙顺序组织材料的,但从局部来看,课文是按插叙组材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第一课时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第一课时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世间花朵千万,作者为何单单描写梨花这一朵,是因为朵朵梨花洁白,树树梨花灿烂?我想,原因不仅仅是这些,美丽的外在固然让人喜欢,品质、精神才是永恒的存在。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彭荆风的笔伐走进哀牢山,走向驿路梨花海,看一看它养了谁的眼睛,暖了谁的心田,魅力何在!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陡峭.(qiào)着.急(zháo)露.宿(lù)喷.香(pèn )菌.子(jùn)麂.子 ( jǐ ) 撵.走(niǎn )修葺.(qì)(2)根据注音写汉字:晶yíng(莹) bì(避)风 yì (驿)路立jí(即)竹miè(篾) 火táng(塘) 打rǎo(扰) 香气四yì(溢)(3)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陡峭花瓣竹篾桥梁徒然辨别蔑视高粱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延伸:延长伸展。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溢,水满外流。
3.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1956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4.背景链接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
“四人帮”垮台后,他的作品才重见天日。
《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以后重新提笔的第一部作品。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作家对党的无比信赖,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
确如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活奏乐。
部编版语文《 驿路梨花》导学案(教师版)
15《驿路梨花》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本文的中心。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2)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难点: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学法指导:1.自读课文,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习笔记本上。
2.结合“思考探究一”,把文中出现的人物,制成表格,体会记叙的顺叙、倒叙、插叙的区别。
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1.彭荆风,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红指甲》等,散文集《________》《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
2.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
3.故事中提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绿色的网泸沽湖水色 2.梨花3.“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二、内容品读1.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这里的环境。
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做铺垫。
2.“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
突出了意外看到梨花的惊喜。
3.“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运用了环境描写。
写出了梨树林优美、柔和、舒适和清幽的环境特点,把读者引入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中,烘托出“我”和老余有了希望,得到安慰时的心情,也为下文投宿小茅屋做铺垫。
驿路梨花教案和课后练习答案
驿路梨花教案和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篇:驿路梨花教案和课后练习答案教案示例之一《驿路梨花》教案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二、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三、掌握字、词:正音:简陋(lòu)倚(yǐ,不念qí)撵(niǎn)麂(jǐ)修葺(qì,不念róng)辨形:陡、徒;瓣、辨;篾、蔑;拂、佛;梁、粱;莹、营;葺、茸释义:迷茫、陡峭、简陋、恍惚、香气四溢、修葺、修长、折损教学设想:一、布置预习:阅读课文;借助字典掌握字词;划出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初步划分段落层次。
二、引导学生体会本文通过侧面描写赋予未出场的主人公以鲜明美好形象的艺术手法,以及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加强朗读,通过对描写环境美、刻画人物形象美有关片断的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灵美,从中得到美的教育。
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为题写一段文字。
四、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介绍课文、作者;正音、正字、解词;划分段落层次;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介绍课文,解题。
《驿路梨花》这篇小说,通过解放军同志,以及梨花等哈尼姑娘在瑶山设立一个驿站,方便了过路行人的故事,歌颂了雷锋精神。
文章结句引用陆游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并以“驿路梨花”为题目。
这“梨花”,既是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题目形象优美,清新洗炼,语意双关,寓意深远。
文章最初发表于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后收于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驿路梨花》一书。
二、作者介绍。
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
1929年生,1949年夏参加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
《驿路梨花》精品导学案(附答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驿路梨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3.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
2.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用自己的善良、爱心撑起一路后来人的欢乐笑颜。
梨花美,人情暖,中华美德自在心间。
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时时开,善良、热心、文明、乐于助人的精神本就该你我相传,代代相传。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彭荆风走进哀牢山,走向驿路梨花海,看一看它养了谁的眼睛,暖了谁的心田,魅力何在!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当代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短篇小说集《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2.背景资料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
《驿路梨花》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14《驿路梨花》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积累重点词语。
2.学习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学【知识链接】1、搜集作者、作品常识:(一)自主学习1.熟记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
撵(niǎn)驿路( yì) 陡峭(dǒu qiào)竹篾(miè)简陋(lòu)悠闲(yōu)恍惚(huǎng hū)修葺(qì)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及不懂的地方。
(2)小组读课文,解疑惑。
(3)朗读比赛。
(二)合作学习理清文章结构:1、课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贯穿全文的人物是什么人?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课可分为几个部分?3、按文中人物出场顺序列出提纲,复述故事情节。
(1)提纲:→→→→(2)复述故事情节。
4、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5、列出以上人物为小茅屋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
二、展1.组内展示2.全班展示三、点1.学生点评2.教师点评四、练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2.当堂测试:完成同步练习的基础知识部分。
【课后反思】14《驿路梨花》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深刻含义。
2.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学习过程】一、学(一)自主学习1、按上节课的提纲复述故事情节。
(二)合作学习探究课文内容:1、发现小屋(1)“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发现小屋前的心情怎样?(2)我们看到梨花时心情又怎样?(3)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2、小屋助解饥饿疲劳(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表明什么?(2)我们在小屋中做了什么?表明了什么?3、瑶族老人诉说主人(1)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有何反应?这在行文上起什么作用?(2)老人怎样叙述“小屋主人”的?这在行文上起什么作用?(3)写“我”这天晚上的梦境,表现了什么?4、梨花妹讲屋来历(1)梨花之妹怎样出现的?(2)小说怎样彻底解开了悬念?5、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驿路梨花-彭荆风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驿路梨花-彭荆风》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驿路梨花/彭荆风》的背景和作者生平;2.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驿路梨花/彭荆风》是中国近摩登闻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徐志摩是中国摩登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流畅见长,对中国摩登诗歌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驿路梨花/彭荆风》描绘了作者在驿站看到梨花飘落的情景,以及对田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2. 诗歌赏析在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梨花飘落的场景,表现了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的主题。
诗歌中的“梨花飞雪”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作者通过对梨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3. 结构分析《驿路梨花/彭荆风》是一首五言古诗,共有四句。
整首诗共两个意象,分别是“梨花飞雪”和“驿路梨花”,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描绘,构成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诗歌结构简洁明了,语言清新流畅,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4. 修辞手法分析在《驿路梨花/彭荆风》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飞雪”就是一个比喻,通过梨花飘落的场景来暗示时光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三、导学活动:1. 课先导入通过播放关于徐志摩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宁创作背景,为进修《驿路梨花/彭荆风》做好铺垫。
2. 教师讲解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然后指挥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表现。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驿路梨花》导学案
《驿路梨花》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彭荆风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本课生字词13个:寨、撵、扛、驿路、迷茫、陡峭、露宿、竹篾、简陋、悠闲、修葺、晶莹、折损2、精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品读课文,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掌握文章主旨。
二、重点、难点:重点:1、熟读课文,了解彭荆风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本课生字词13个:寨、撵、扛、驿路、迷茫、陡峭、露宿、竹篾、简陋、悠闲、修葺、晶莹、折损2、精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难点:品读课文,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掌握文章主旨。
三、过程: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陡峭(qiào )露宿(xiŭ)澄清(chéng)B.撵走(niǎn)着急(zháo)修葺(róng)C.扛(káng)折损(shé)驿路(yì)D.寨(zhài)竹篾(miē)晶莹(yíng)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晶莹驿路竹蔑B.修葺撵走香气四溢C.花瓣避风麂子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B、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C、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花林边。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1、小说是怎样写梨花之妹的出现的?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2、找出文中设置的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如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第15课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导学案 原卷版
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勾画人物,粗知故事。
2.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
3.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
其作品多描写,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
代表作有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
背景链接作者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边疆四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
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
作者想起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及默默为小茅屋做事的人,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任务一理清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8):。
第二部分(9~12):。
第三部分(13~27):。
第四部分(28~36):。
第五部分(37):。
任务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的目的。
2.分别以“我”和老余的行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梳理故事情节,并揣摩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
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以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任务三欣赏构思1.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
找找看,文中描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学习任务单2.设置这些误会悬念有什么好处?任务四问题释疑1.找出文中提及“梨花”的句子,并结合具体语句理解“梨花”的丰富含义及作用。
2.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任务五把握文章主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主旨。
第15课《驿路梨花》精品导学案部编七年级下册(word版)07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驿路梨花》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的构思特点及表达效果。
3.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妙处。
4.学习心怀善良、感恩与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课文讲述的一个故事。
思考:(1)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3)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4)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
(5)比较两种记叙顺序,思考: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写法探究1.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思考:(1)“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2.追根溯源,寻找主人。
思考: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瑶族老人吗?是梨花吗?是梨花的妹妹吗?是解放军战士吗?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学习新课目标导学一:聚焦“梨花”,体悟情感(一)五写梨花,各有不同1.问题探究:思考:文中几次写到“梨花”?将其语句勾出,并思考其作用。
《驿路梨花》导学案
《驿路梨花》师生共用导学案备课: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培养优良品德。
【知识链接】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29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
1949年参军,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云南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
【预习导学】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简陋( )驿路梨花( )竹篾( )撵走( )麂子( ) 修葺( ) 蕈( )2.解释下列词义修葺:修长:恍惚:折损:【整体感知】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出了什么一、()二、()三、();四、()五、()【合作探究】1.开篇写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2.文中共有几处描写梨花,(在书上画出来)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4.题目“驿路梨花”有何妙处【拓展延伸】从梨花姐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答案1.*2.简陋(lòu)驿路梨花(yì)竹篾(miè)撵走(niǎn)麂子(jǐ)修葺(qì) 蕈(xùn)3.2.解释下列词义4.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苇草覆盖房顶。
修长:长。
修,也是长的意思。
5.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折损:指损伤,损失。
6.【整体感知】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驿路梨花》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驿路梨花学案2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线索,说出作者在顺叙中运用追溯往事这种写法的作用。
2、找出文中写梨树林和梨树花的语句,指认实写和虚写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3、熟记有关字词的音、形、义【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本文从“我〞和老余第一天黄昏投宿写到第二天早晨,其间借人物语言两次追溯往事:一是借瑶族老人之口讲哈尼族姑娘梨花帮助过路人,二是借梨花妹妹之口讲解放军造茅屋及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这种在顺叙中追溯往事的写法使得文章悬念迭起,波澜起伏,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文中三次提到梨花,前后照应,也是本文的线索。
开头的实写衬托出不平常的小茅屋,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中间写梦中的梨花,虚实映衬、交相生辉;结尾再次人花相映,歌颂了雷锋精神已在边区发扬光大,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预备训练一、根据注音写汉字竹miè〔〕 niǎn〔〕走 huǎnghu〔〕jǐ〔〕子花bàn〔〕修qì〔〕二、根据意思写词语或解释词语1、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2、广阔而看不清楚〔〕3、闲适而自得〔〕4、光亮而透明〔〕5、修qì:6、修长:7、香气四溢.:8、huǎnghu:●课堂达标训练一、指出以下各组拼音中错误的一项,并订正1、A、驿〔yì〕路 B、晶莹〔yín〕 C、陡峭〔qiào〕 D、溢〔yì〕〔〕〔〕2、A、竹篾〔miè〕 B、简陋〔luò〕 C、迷茫〔máng〕 D、菌〔jīn〕〔〕〔〕3、A、瑶〔yáo〕族 B、相衬〔chǜn〕C、恍〔huǎng〕惚 D、麂〔jǐ〕〔〕〔〕二、填空1、《驿路梨花》作者。
他在本文的结尾引用了代著名诗人的诗句:“〞,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作用,在内容上起作用。
2、本文在结构文章,编织故事上的最大特色是;从结构上看,课文是按顺序组织材料的,但从来看,课文又是按倒叙组材的。
14《驿路梨花》导学案(有答案)
14《驿路梨花》导学案(有答案)驿路梨花》导学案研究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理解本文的中心。
研究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研究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自主研究一、预要求:1.自读课文:朗读2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2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2.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笔记本上。
二、预检测:1.文学常识:驿路梨花》作者是XXX,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废都》、《秦腔》、《白银时代》等。
背景资料:《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作者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作者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XXX“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作者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作者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2.加点字注音:驿路(yì lù)露宿(lù sù)竹蔑(miè)喷(pēn)香撵(niǎn)走麂子(jǐ zi)恍惚(huǎng hū)修葺(xiū qì)着想折(xiǎng zhé)损菌(sǔn jūn)子3.解词:1)陡峭:(山势)陡峻。
2)修葺:修缮。
3)恍惚:神志不清。
4)修长:修长的身材。
三、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出现顺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目的时间1 作者建造小茅屋提供住所春天2 作者照看小茅屋保护房屋春天3 作者赏梨花欣赏美景春天4 瑶族女孩送梨花表达感激之情春天5 哈尼族老人讲故事传承文化夏天二)依据表格内容,分别概括出这五件事:1.作者建造小茅屋,提供住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课文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驿路()花瓣()喷香()撵走()麂子()
修葺()好奇()干草()陡峭()
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山一()米一()新月一()人家
一()梨树林一()门一()夜风一()明火枪
3、解释下边各词在文中的意义。
①延伸:
②迷茫:
③简陋:
④悠闲:
⑤恍惚:
⑥暮色:
⑦红润:
⑧漫步:
⑨晶莹:
⑩折损:
4、文学常识填空。
《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_____,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鹿衔草》等。
5、《驿路梨花》一文如果全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物的出现依次应该是:解放军——梨花姑娘——哈尼小姑娘————和。
〖点击思维〗
1、注意“麂”不要读成“lù”;“陡”和“徙”“徒”写法相近,但读音完全不同;“喷”“好”“干”都是多音字,在此处应分别怎么读?
2、量词是指代表事物单位的词语,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说法。
如:可以说“一杆枪”“一枝枪”“一把枪”等,但不能说“一个枪”。
3、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推测、解释,不能仅仅看词语的字面意思。
4、彭荆风在1956年与人合写了电影文学剧本《边塞烽火》《芦笙恋歌》,后拍成了电影,受到好评,你看过这两部电影吗?
5、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记叙顺序。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梨花和梨花妹妹
解放军
〖语言特色〗
《驿路梨花》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其一,描述语言中蕴含了作者深浓的情感,并为情节的发展作好有力的铺垫。
如:“山,好
大的山呵!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第一句就用反复的手法,感叹的语调描绘了山之大。
又用“挨”、“延伸”、“消失”几个动词,由远及近描写了山之险,山之多。
从语句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在赞叹边陲山区美景的同时,难以掩饰的“日暮途穷”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茅屋的出现作了有力的铺垫。
其二,引用古诗词托物寓意,妙语双关。
如文章结尾的引用语“驿路梨花处处开”,就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闻武均报已复西京》一诗。
文章题目也化用了此句。
文中对梨花的描写和对梨花姑娘的间接描写,其主旨都是在赞美一种精神,赞美一种洁白如雪,不虚浮不艳丽而又无比高尚,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请看下边的句子“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我望着这群充满了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种妙语双关的语句,把一种抽象的社会主义高尚的精神文明实质,以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出来。
其语言耐人咀嚼,余歆隽永,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把握重点〗
理解本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表现作用,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本文所写的故事,前后延续了十几年,时间跨度大,如果按一般的写法,容易写得庞杂拖沓。
为此,作者避开一般的叙述,而是把笔墨集中到一个晚上和一个早上“我们”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上,细致地表现了小茅屋作为助人为乐的象征所给予人们的方便和温暖。
同时,文章在记叙过程中不断设置悬念,有节奏地穿插有关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使得有关小茅屋的故事得到全面而细致的表现。
这样就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不拖沓,材料丰富而不庞杂,文章浓缩而又疏密有致,文字少而容量大。
这样,悬念的设置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引人入胜。
由于对材料的巧妙安排,使得情节常常是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富于戏剧性。
比如文章一开始,深山月夜,梨树林边,当用炭写着“请进”的小茅屋出现的时候,就给全文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一悬念恰好是读者的疑问,也正好从此领起全文。
围绕“谁是主人”这个问题,文章分两层来回答。
第一层写瑶族老人,从而引出梨花姑娘;第二层从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引出解放军建造小茅屋的过程。
这两层,实际上是“设悬──释悬──推出新悬念”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思巧妙而新颖。
〖攻克难点〗
领悟作者旧主题翻出新意的写法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作者说过:“一篇作品能否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关键在于作品是否有特色和新意。
”“学习雷锋”是一个很早就有的主题,许多作品都表现过这一主题,但作者独出心裁,不落窠臼,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深度表现了这一主题。
第一,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递的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
如果作者只从一般的“学习雷锋”这个角度处理文中所选题材,固然未尝不可,但是很难写出新意。
而作者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这些相对独立的事件上,而是抓住它们之间连续十几年从未中断的内在联系,将这些事例勾连在一起,揭示出更深一层的主题。
第二,作者善于把雷锋精神同生活中的美好现象、美好心灵融为一体来写,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建造、照料小茅屋的行动作为雷锋精神的体现,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
这就把雷锋精神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结合了起来,突破了一般的学雷锋做好事的窠臼,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质询疑点〗
文章写出“我”在这天夜里做了个在梨树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这有何用意?
“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环境是多么美好;“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美好的环境烘托出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衬托着梨花姑娘,表现出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
情深才会成梦,这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主干知识〗
1、yìbàn pēn niǎn jǐqìhào pūdǒu
2、座袋弯户片扇阵杆
3、①延伸:延长,伸展。
②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③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陋,指住的地方狭小。
④悠闲:闲适自得。
⑤恍惚: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⑥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⑦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⑧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⑨晶莹:光亮而透明。
⑩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4、彭荆风《边塞烽火》《芦笙恋歌》
5、瑶族老人我和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