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苯基丙烯酰氯102-92-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CAS 号临界量备注序物质名称号(吨)1 甲醛50-00-0 0.52 四氯化碳56-23-5 7.53 1,1-二甲基肼57-14-7 7.54 乙醚60-29-7 105 甲基肼60-34-4 7.5 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6 苯胺62-53-3 57 敌敌畏62-73-7 2.58 甲醇67-56-1 500*9 异丙醇67-63-0 510 丙酮67-64-1 1011 三氯甲烷67-66-3 1012 丁醇71-36-3 513 苯71-43-2 10 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14 天然气74-82-8 515 溴甲烷74-83-9 7.516 乙烯74-85-1 517 乙炔74-86-2 518 氯甲烷74-87-3 1019 碘甲烷74-88-4 1020 甲胺74-89-5 521 氰化氢74-90-8 2.522 甲硫醇74-93-1 523 丙烷74-98-6 524 氯乙烯75-01-4 5 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25 乙胺75-04-7 1026 乙腈75-05-81027 乙醛75-07-0 528 乙硫醇75-08-1 1029 二氯甲烷75-09-2 1030 二硫化碳75-15-0 1031 二甲基硫醚75-18-3 1032 环丙烷75-19-4 533 环氧乙烷75-21-8 7.5 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34 异丁烷75-28-5 535 异丙基氯75-29-6 536 异丙胺75-31-0 537 1,1-二氯乙烯75-35-4 538 光气75-44-5 0.2539 三甲胺75-50-3 2.540 丙烯亚胺75-55-8 1041 环氧丙烷75-56-9 1042 2-氨基异丁烷75-64-9 543 三甲基氯硅烷75-77-4 7.544 二甲基二氯硅烷75-78-5 2.545 甲基三氯硅烷75-79-6 2.546 丙酮氰醇75-86-5 2.5 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47 三氯硝基甲烷76-06-2 0.2548 硫酸二甲酯77-78-1 0.2549 四乙基铅78-00-2 2.5 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50 异丁腈78-82-0 1051 二氯丙烷78-87-5 7.552 三氯乙烯79-01-6 1053 乙酸甲酯79-20-9 554 过氧乙酸79-21-0 555氯甲酸甲酯79-22-1 2.556 三氟氯乙烯57 甲基丙烯酸甲酯5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9 甲苯 -2,6- 二异氰酸酯60 萘61 联苯胺62 1,2-二氯苯63 3, 4-二氯甲苯64 氯乙酸甲酯65 硝基苯66 2,6- 二氯 -4-硝基苯胺67 4-硝基苯胺68 乙苯69 苯乙烯70 N- 甲基苯胺71 1,4-二氯苯72 对苯醌73 环氧氯丙烷74 丁烷75 1-丁烯76 1,3-丁二烯77 2-丁烯78 丙烯醛79 3-氯丙烯80 1,2-二氯乙烷81 2-氯乙醇82 3-氨基丙烯(烯丙胺)83 丙腈79-38-980-62-684-74-291-08-791-20-392-87-595-50-195-75-096-34-498-95-399-30-9100-01-6100-41-4100-42-5100-61-8106-46-7106-51-4106-89-8106-97-8106-98-9106-99-0107-01-7107-02-8107-05-1107-06-2107-07-3107-11-9107-12-05510550.510107.51055101051011055552.557.5555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85 乙二胺107-15-3 1086 2-丙烯-1-醇107-18-6 7.587 乙烯基甲醚107-25-5 588 氯甲基甲醚107-30-2 2.589 甲酸甲酯107-31-3 590 醋酸乙烯108-05-4 7.591 异丙基氯甲酸酯108-23-6 7.592 三聚氯氰108-77-0 1093 甲苯108-88-3 1094 氯苯108-90-7 595 环己胺108-91-8 1096 环己酮108-94-1 597 苯酚108-95-2 598 醋酸正丙酯109-60-4 599 氯甲酸正丙酯109-61-5 5 100 亚硝酸乙酯109-95-5 5 101 呋喃110-00-9 2.5 102 正己烷110-54-3 500* 103 环己烷110-82-7 10 104 哌啶110-89-4 7.5 105 己二腈111-69-3 2.5 106 正辛醇111-87-5 7.5 107 丙烯115-07-1 5 108 二甲醚115-10-6 5 109异丁烯115-11-75111 六氯苯112 2,4,6- 三硝基甲苯113 2,4-二氯苯酚114 2,4-二硝基甲苯115 反式-丁烯醛116 二甲胺117 甲基丙烯腈118 2-氯-1,3-丁二烯119 四氯乙烯120 苯乙腈121 丙烯酸丁酯122 丁酰氯123 乙酸乙酯124 2,4,6-三溴苯胺125 乙撑亚胺126 乙拌磷127 肼128 氟乙酸甲酯129 丙二烯130 乙烯酮131 羰基硫118-74-1118-96-7120-83-2121-14-2123-73-9124-40-3126-98-7126-99-8127-18-4140-29-4141-32-2141-75-3141-78-6147-82-0151-56-4298-04-4302-01-2453-18-9463-49-0463-51-4463-58-115551052.5510155500*550.57.50.25522.5132 1,3-戊二烯133 溴化氰134 氯化氰135 四硝基甲烷136 硫氰酸甲酯137 2-氯丙烯138 甲苯 -2,4- 二异氰酸酯(TDI)139 1-氯丙烯140 氰酸钾141 过氯甲基硫醇142 三氟溴乙烯143 反式-2-丁烯144 异氰酸甲酯145 一氧化碳146 乙烯基乙炔147 丙烯酰氯148 氧化镉149 五氧化二磷150 甲基萘151 三氧化二砷152 二甲苯153 甲基叔丁基醚504-60-9506-68-3506-77-4509-14-8556-64-9557-98-2584-84-9590-21-6590-28-3594-42-3598-73-2624-64-6624-83-9630-08-0689-97-4814-68-61306-19-01314-56-31321-94-41327-53-31330-20-71634-04-452.57.55105552.555557.5510.251050.25105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154 二氯异氰尿酸钠2893-78-9 2.5155 环氧溴丙烷3132-64-7 2.5156 碳酸镍3333-67-3 0.25157 氯酸钾3811-04-9 100*158 二氯硅烷4109-96-0 5159 丁烯醛4170-30-3 10160 硝酸铵6484-52-2 50161 汞7439-97-6 0.5 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162 砷7440-38-2 0.25 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163 二氧化硫7446-09-5 2.5164 三氧化硫7446-11-9 2.5165 四氯化钛7550-45-0 1166 过氯酰氟7616-94-6 2.5167 三氟化硼7637-7-2 2.5168 氯化氢7647-01-0 2.5169 磷酸7664-38-2 2.5170 氟化氢7664-39-3 5171 氨7664-41-7 7.5172 硝酸7697-37-2 7.5173 氯化镍7718-54-9 0.25174 亚硫酰氯7719-09-7 5175三氯化磷7719-12-27.5176 溴7726-95-6 2.5177 铬酸7738-94-5 0.25178 氯酸钠7775-09-9 100*179 铬酸钠7775-11-3 0.25180 砷酸氢二钠7778-43-0 0.25181 氟7782-41-4 0.5182 氯7782-50-5 1183 硫化氢7783-06-4 2.5184 硒化氢7783-07-5 0.25185 硫酸铵7783-20-2 10186 二氟化氧7783-41-7 0.25187 四氟化硫7783-60-0 1188 三氯化砷7784-34-1 7.5189 砷化氢7784-42-1 0.5 重点环境管理危(wei)险化学品190 硫酸镍7786-81-4 0.25191 铬酸钾7789-00-6 0.25192 氯磺酸7790-94-5 0.5193 高氯酸铵7790-98-9 5194 一氧化二氯7791-21-1 5195 磷化氢7803-51-2 2.5196 锑化氢7803-52-3 2.5197硅烷7803-62-5 2.5198 发烟硫酸199 一氯化硫200 三氯硅烷201 氧氯化磷202 四氯化硅203 溴化氢204 七水合砷酸氢二钠205 二氧化氯206 一氧化氮207 二氧化氮208 氯化镉209 硫酸镉210 三氯化硼211 白磷212 羰基镍213 五羰基铁214 硫酸镍铵215 硫氢化钠216 氟硅酸217 乙硼烷218 戊硼烷219 四氧化锇8014-95-7 2.5 10025-67- 2.5 910025-78- 5 210025-87- 2.5 310026-04- 5 710035-10- 2.5 610048-95- 0.22 010049-04- 0.5 410102-43- 0.5 910102-44- 1 010108-64- 0.25 210124-36- 0.25 410294-34- 2.5 512185-10- 5 313463-39- 0.5 313463-40- 1 615699-18- 0.25 016721-80- 2.5 516961-83- 5 419287-45- 1 719624-22- 0.25 720816-12- 0.25 0220 丁烯221 硝基氯苯222 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MDI) 223 甲苯二异氰酸酯224 乙酰甲胺磷225 硫226 石油气227 煤气 (CO , CO 和 H 2, CH 4 的混合物 等)228 铜及其化合物 (以 铜离子计) 229 锑及其化合物 (以 锑计) 230 铊及其化合物 (以 铊计) 231 钼及其化合物 (以 钼计) 232 钒及其化合物 (以 钒计) 233 锰及其化合物 (以 锰计) 234 油类物质 (矿物油 类,如石油、汽油、 柴油等;生物柴油 等) 235 剧毒化学物质236 有毒化学物质237 COD Cr 浓 度 ≥ 10000mg/L 的 有 机废液238 NH -N 浓 度 ≥ 2000mg/L 的 废 液25167-67- 325167-93- 526447-40- 5 26471-62- 530560-19- 163705-05- 568476-85- 7//////////// 550.52.50.251057.50.250.250.250.250.250.252500**5501013239 1,2,3-三氯代苯240 1,2,4-三氯代苯241 1,2,4,5-四氯代苯242 1,2-二硝基苯243 1,3-二硝基苯244 1-氯 -2,4- 二硝基苯245 5- 叔丁基 -2,4,6-三硝基间二甲苯246 五氯硝基苯247 2- 甲基苯胺248 2-氯苯胺249 壬基酚250 支链-4-壬基酚251 六氯-1,3-丁二烯252 萤蒽253 精蒽254 粗蒽255 一氯丙酮256 全氟辛基磺酸257 全氟辛基磺酸铵258 全氟辛基磺酸二癸二甲基铵259 全氟辛基磺酸二乙醇铵87-61-6120-82-195-94-3528-29-099-65-097-00-781-15-282-68-895-53-495-51-2 25154-52-384852-15-387-68-3206-44-0120-12-7120-12-778-95-51763-23-1 29081-56-9251099-16-870225-14-852.550.50.5550.57.55112.50.5552.55555260 全氟辛基磺酸钾261 全氟辛基磺酸锂262 全氟辛基磺酸四乙基铵263 全氟辛基磺酰氟264 六溴环十二烷(HBCDD) 2795-39-3 29457-72-556773-42-3307-35-7 25637-99- 4;555553194-55-6 (134237-50-6;134237-51-7;13 4237-52-8)265 氰化钾151-50-8 0.25 266 氰化钠143-33-9 0.25 267 氰化镍钾14220-17-80.25 268 氰化银钾506-61-6 0.25 269 氰化亚铜544-92-3 0.25 270 砷酸7778-39-4 0.25 271 五氧化二砷1303-28-2 0.25 272 亚砷酸钠7784-46-5 0.25 273 硝酸钴10141-05-60.25 274 硝酸镍13138-45-9;14216-75-20.25275 氯化汞7487-94-7 0.25 276氯化铵汞10124-48-0.25277 硝酸汞278 乙酸汞279 氧化汞280 溴化亚汞281 乙酸苯汞282 硝酸苯汞283 重铬酸铵284 重铬酸钾285 重铬酸钠286 三氧化铬[无水] 287 四甲基铅288 乙酸铅289 硅酸铅290 氟化铅291 四氧化三铅292 一氧化铅293 硫酸铅 [含游离酸>3%]294 硝酸铅295 二丁基二(十二酸)锡810045-94-1600-27-7 21908-53-210031-18-262-38-455-68-57789-9-57778-50-9 10588-01-91333-82-075-74-1301-04-210099-76-0;11120-22-27783-46-2 1314-41-6 1317-36-8 7446-14-2 10099-74-877-58-7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2.50.250.250.250.250.250.250.250.5296 二丁基氧化锡297 二氧化硒298 硒化镉299 硒化铅300 氟硼酸镉301 碲化镉302 1,1'- 二甲基 -4,4-联吡啶阳离子及其混合物303 O-O- 二甲基-S-[1,2- 双 ( 乙氧基甲酰)乙基]二硫代磷酸酯304 双(N,N-二甲基甲硫酰)二硫化物305 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306 N-(2,6- 二乙基苯基 )-N- 甲氧基甲基-氯乙酰胺307 N-(2- 乙基 -6- 甲基苯基 )-N- 乙氧基甲基 - 氯乙酰胺308 (1,4,5,6,7,7- 六氯-8,9,10-三降冰片-5- 烯 -2,3- 亚基双亚甲基 )亚硫酸酯309 (RS)- α - 氰基 -3-苯氧基苄基(SR)-3-(2,2- 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310 三苯基氢氧化锡818-08-67446-8-41306-24-7 12069-00-14486-19-21306-25-8 4685-14-7121-75-5137-26-8137-30-4 15972-60-834256-82-1115-29-7 52315-07-876-87-90.250.250.250.250.250.251100.250.25550.2550.25。
丙烯酰氯制备方案

丙烯酰氯制备方案1. 引言丙烯酰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塑料等领域。
本文档介绍了一套丙烯酰氯制备的方案,包括原材料、工艺步骤、设备要求等内容,以供参考。
2. 原材料制备丙烯酰氯的原材料包括氯气和丙烯。
具体的原料要求如下:•氯气:纯度不低于99.5%,水含量不超过0.01%。
•丙烯:纯度不低于99%,水含量不超过0.1%。
3. 原料准备3.1. 氯气的准备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制备前需采取安全措施。
具体的步骤如下:1.在密封的氯气储存罐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氯化钠。
2.在储存罐上安装适当的压力计和阀门,并确保密封良好。
3.使用氯化钠溶液或电力电解法制备氯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压力。
3.2. 丙烯的准备丙烯是一种易燃气体,储存和操作时需谨慎。
具体的步骤如下:1.通过裂解石油油料或炼厂合成气流程,获取丙烯原料。
2.对丙烯进行精馏和脱水处理,去除杂质,并控制水含量在合适范围内。
4. 制备步骤4.1. 反应装置制备丙烯酰氯所需的反应装置主要包括反应釜、冷凝器、加热装置等。
4.2. 反应步骤具体的制备步骤如下:1.将适量的丙烯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密封好。
2.通过管道将氯气引入反应釜中,控制好氯气的流量和压力。
3.启动加热装置,使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一般为40-60摄氏度)。
4.反应开始后,通过冷凝器冷却反应釜内的气体,将生成的丙烯酰氯液体收集起来。
5.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后,停止加热和氯气的输入,冷凝器继续冷却,直到反应釜内的气体完全冷凝为止。
6.打开反应釜的排气阀,排除剩余的气体。
5. 安全注意事项在制备丙烯酰氯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安全事项:•氯气具有刺激性致命的特性,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
•丙烯易燃,操作地点应保持通风良好,并远离明火等热源。
•反应步骤中需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避免发生危险情况。
6. 检验方法为确保丙烯酰氯的质量符合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
丙烯酰氯偶联活性丁苯共聚物

第2 9卷 第 1期
20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BEII J NG UNI VERS TY I OF CHEM I CAL CHNOL TE OGY
Vo 9 l2 ,No 1 .
1 实验 部分
1 1 原材 料 . 环 己烷 , 析纯 , 京 化工 厂 , 前 经 氢化钙 干 分 北 用 燥, 封存备 用 ; 苯乙烯 (t, S)分析 纯 , 京 59 2部 队 北 25 化 工厂 , 用前 经 减 压 蒸 馏, 封存 备 用 ; 丁二 烯 ( d , B) 聚合 级 , 京燕 山石油 化工公 司橡 胶厂, 用溶剂 吸 北 采
阴离子共聚体系进行 偶联反应, 详细考察 了影响偶联反应 的各种因素, 如偶联剂用量 、 分子量 、 偶联反应时 间、 偶联
反应温度、 H T F用量 、 末端基团 、 单体浓度等。结果 表明, 制备 有较 高相对臂数和偶联效率 的溶 液丁苯 (S R) S B 的偶
联反应条 件为[ C /B L] .~5( A ] E u i=07 摩尔比)反应温度在 5 ~6 , 0 0℃ , 反应时间 6 ai, H / i 0 摩尔比)单 0r n T F L≤5 ( , 体含量 为 1 %( 量分 数) 2 质 。 关薯调 :丁二烯 ;苯乙烯 ; 阴离子共聚 合 ; 丙烯酰氡;偶联反应 中围分类号 : 3 3 1 Q3 6 34 TQ 3 ;T 1 .2
将丙烯酰氯与活性苯 乙烯 阴离子反应, 可制备大单 体, 但同时有副反应发生, 生成两分子、 三分子偶联 的聚苯 乙烯 ; 采用 环氧 乙烷 对 活性 聚 苯 乙烯 阴离 子 进行 封端, 随后与丙烯 酰氯反 应 , 制备 高纯 度的大 可
丙烯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IMDG规则页码:
无资料
包装标志:
无资料
包装类别:
无资料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无资料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暂无
修改说明:
第一版
其他信息:
MDL号:MFCD00000731PubChem号:24874724BRN号635744
溶解性:
可混溶于氯仿。
相对密度(水=1):
1.11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
1.0
分子量:
90.5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外观与性状:
浅黄色液体。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其它理化性质:
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丙烯酰氯
丙烯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三章精细化工篇(可编辑)

第三章精细化工篇第三章精细化工篇1、二硫化钼102、二甲基酮肟113、二甲基硅油114、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125、二甲苯磺酸钠126、对叔丁基苯甲酸137、碘化钠 138、碘化钾 149、二丙二醇1510、一缩二丙二醇单甲醚1511、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612、正己烷1613、正辛醇1714、正己醇1715、己二胺1816、正丙醇1817、正己醇1918、正十三醇2019、正戊醇2020、硅油2021、富马酸二甲酯 2122、富马酸2123、二乙烯基砜2224、二乙二醇丁醚 2225、二氧化锡2326、二羟甲基丙酸 2327、甲基羟乙基纤维素2428、甲基丙烯酰氯 2429、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430、甲醇钠2531、己二酸2632、己二酸二酰肼 2633、磺基水杨酸2634、磺胺嘧啶2735、环戊烯2736、环戊胺2837、环己醇2938、环己胺2939、甘露醇3040、甘氨酸又称:氨基乙酸、氨基醋酸、乙氨酸3041、联苯3142、壳聚糖3243、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聚乙烯蜡3345、聚乙烯吡咯烷酮3446、聚维酮碘3547、聚己内酯3548、聚丙二醇3649、焦碳酸二乙酯 3650、间苯二芬3651、甲壳素3752、甲基乙烯酮3853、甲基纤维素3954、柠檬酸铁3955、吗啉4056、马来酸4057、氯化亚锡4158、硫化锌4259、硫代二甘酸4260、磷酸三乙酯4261、磷酸三丁酯4362、邻二氯苯4463、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564、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565、三氟甲磺酸4666、三氟醋酸4667、三醋酸甘油酯 4768、三苯基氯硅烷 4769、三苯基硅烷4870、乳糖4871、鞣花酸4872、茄尼醇4973、羟乙基纤维素 4974、硼氢化钠5075、三异丙基氯硅烷5176、三乙烯二胺5177、三乙基氯硅烷 5178、三乙基硅烷5279、三聚甲醛5280、三甲基溴硅烷 5381、三甲基氯硅烷 5382、三甲基碘硅烷 5483、三氯乙酸5484、三氯乙醇5585、三氟甲磺酸酐 5586、碳酸二苯酯5687、四氢吡咯5788、水杨酸苯酯5789、水合肼5890、水杨醛5891、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5992、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5993、叔丁醇钠5994、叔丁醇钾6095、叔丁醇6096、叔丁胺6197、吲哚6298、异戊醇6299、异佛尔酮二胺 63 100、异佛尔酮63101、异丁酸63102、异丁醛64103、异丙醇胺65104、乙酰氯66105、乙酰丙酮66106、乙二胺67107、乙酰苯胺67108、乙烯砜68109、乙炔黑68110、乙醛酸69111、乙基纤维素69 112、月桂酸70113、原乙酸三乙酯71 114、原乙酸三甲酯71 115、原甲酸三甲酯72 116、原甲酸三乙酯72 117、巴豆酸甲酯73 118、芥酸酰胺73119、原丁酸三乙酯74 120、原丁酸三甲酯74 121、原丙酸三乙酯75122、油酸酰胺75123、油醇 76124、吲哚乙酸76125、吲哚丁酸77126、胡椒基丁醚78 127、植酸 78128、正戊酸79129、正十二硫醇79 130、正丁酸80131、正丁醛81132、多乙烯多胺82 133、对硝基苯酚82 134、对甲基苯甲醛83 135、对碘甲苯83136、对苯醌二肟84 137、丁香酸85138、丁香醛85139、丁烯酮85140、丁二酸酐86141、碘苯 87142、氮酮 87143、丙烯酰胺88144、吡啶 89145、大茴香醛89146、大茴香醇90147、丙二酸91148、丙酸酐92149、草酰氯92150、丙烯酰氯93151、醋酸正丙酯93152、醋酸异丁酯94153、醋酸洗必泰94154、丙烯酸叔丁酯95 155、丙二腈95156、丙二醇96157、丙二醇甲醚醋酸酯96 158、苯酐 97159、苯扎溴铵97160、苯氧乙醇98161、苯乙酮98162、苯扎氯铵99163、苯甲醇99164、苯甲酰氯100165、苯妥英钠101166、胞嘧啶101167、氨基甲酸乙酯102 167、氨基甲酸甲酯102 168、阿斯巴甜103169、S-甲基异硫脲硫酸盐 103 170、N-甲基吗啉104171、N-乙基吗啉104172、N-溴代琥珀酰亚胺105173、N-氯代琥珀酰亚胺105174、N-羟甲基丙烯酰胺106175、N-甲基吡咯烷酮106176、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07 177、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108178、5-硝基糠醛108179、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109 180、DL-苹果酸109181、B(2)-巯基乙醇110182、B-环糊精111183、4-氨基吡啶111184、2,2-联吡啶112185、4,4-联吡啶112186、3-氨基吡啶113187、3-羟基吡啶113188、1,3-丁二醇114189、丙二醇114190、1,3-戊二醇115191、1,2-环己二胺115192、1,3-二氧戊环116193、1,4-丁烯二醇116194、1,4-二氧六环117195、1,6-已二醇117196、18-冠醚-6 118197、2,2-二甲基琥珀酸酐 119 198、二氯甲烷119199、醋酸丁酯119200、双酚A 120201、苯酐 120202、环氧氯丙烷120203、顺酐 121204、AES 121205、胡椒基丁醚122206、二辛酯122207、四氢呋喃122208、甲烷磺酰氯123209、环氧氯丙烷123210、N,N-二甲基乙醇胺124 211、甲基叔丁基醚124 212、四氢呋喃125213、二甲基亚砜125214、邻甲酚125215、间甲酚126216、对甲酚126217、间苯二酚127218、对苯二酚127219、叔丁胺127220、吗啉 128221、N-甲基吗啉128 222、三乙胺128223、二乙胺129224、乙二胺129225、一乙醇胺129226、二乙醇胺130227、三乙醇胺130228、二乙烯三胺131 229、三乙烯四胺131 230、三乙烯二胺131 231、多乙烯多胺132 232、N-氨乙基哌嗪132 233、PTMG 133234、IPDI 133235、1,6-己二醇133 236、哌嗪 134237、N-甲基哌嗪134 238、己二胺134239、环己胺135240、巯基乙酸135241、乙硫醇135242、环丁砜136243、正十二硫醇136 244、叔十二硫醇137 245、DAP单体 137246、N-甲基吡咯烷酮138 247、α-吡咯烷酮 138248、异丙醚139249、γ-丁内酯139250、吡啶 140251、六氢吡啶140252、3-甲基吡啶141253、3-氰基吡啶141254、2,4,6-三甲基吡啶141 255、丁二酸酐142256、乙二胺四乙酸142 257、EDTA二钠盐143258、EDTA四钠143259、β-羟乙基乙二胺144 260、N,N-二乙基羟胺144 261、甲基丙烯酸羟乙酯145 262、甲基丙烯酸羟丙酯145 263、甲基丙烯酸十四酯146 264、丙烯酸叔丁酯146 265、甲基丙烯酸月桂酯146 266、邻乙氧基苯甲酰氯147 267、三苯基磷147268、咪唑 147269、丙酸酐148270、甲基磺酰氯148271、乙二醛149272、戊二醛149273、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50 274、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151 275、DMF 151276、油酸酰胺152277、四氢吡咯152278、邻氨基苯甲酸153 279、山梨醇153280、甘露醇154281、BHT 155282、三氟乙酸155283、辛酸亚锡156284、MDI 156285、TDI 157286、叔辛胺157287、甲酰胺158288、苯骈三氮唑159289、邻氯苯甲醛159290、乙萘酚160291、甲萘酚160292、三正丁胺161293、正丁胺162294、乙酰氯162295、丁酰氯163296、戊酰氯164297、草酰氯164298、联苯 164299、庚酰氯165300、D-酒石酸165301、喹啉 166302、8-羟基喹啉166 303、间苯二甲酸167 304、DMT 168305、1,4-萘醌168306、丙二酸二乙酯169 307、丙二酸二甲酯169 308、多聚甲醛170309、正辛酸171310、癸酸 171311、癸二酸172312、二甲基硅油172 313、含氢硅油172314、D4 173315、三甲基氯硅烷173 316、白碳黑173317、2-氨基吡啶174 318、2-戊酮175319、邻苯二胺175320、间苯二胺176321、缩二脲176322、乙酰乙酸乙酯177 323、乙酰乙酸甲酯177 324、醋酸异丙烯酯178 325、原甲酸三甲酯178 326、氯甲酸甲酯179327、氯甲酸乙酯179328、二甲基酮肟180329、对硝基苯酚180330、邻硝基苯酚181331、1,4-二氧六环182 332、硫酸二乙酯182333、硫酸羟胺183334、异丙胺183335、二正丁胺184336、苯磺酰氯185337、碳酸二甲酯185338、碳酸二乙酯186339、硼氢化钠186340、硼氢化钾187341、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87 34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88 34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9 344、异佛尔酮189345、MIBK 190346、二乙二醇二甲醚190347、愈创木酚191348、水杨酸191349、水杨酸钠192350、水杨酸甲酯193351、水杨酸苯酯193352、水杨酰胺194353、阿司匹林194354、氯化亚砜195355、十溴联苯醚195356、间苯三酚196357、L-半胱氨酸盐酸盐196 358、糠醛 197359、糠醇 197360、正庚醇198361、正戊醇199362、2,3-二溴-1,4-丁烯二醇199 363、胸腺嘧啶200364、丙烯酸甲酯200365、丙烯酸乙酯201366、丙烯酸羟丙酯201367、偶氮二异丁腈202368、NP-9 202369、油酸乙酯203370、乌洛托品203371、聚乙烯醇204372、蓖麻油204373、A-171硅烷偶联剂205 374、DOA 205375、TOTM 206376、环氧大豆油206377、乙酰丙酮207378、正戊酸207379、香柠檬油208380、硼酸三甲酯208381、醋酸乙酯208382、三丁基氯化锡209 383、硫脲 209384、二氧化硫脲210385、对甲基苯磺酸211 386、环己酮211387、山梨酸钾212388、偏苯三酸酐212389、磷酸三丁酯213390、邻甲苯胺213391、聚乙二醇214392、鞣酸 214393、单宁酸215394、没食子酸丙酯216 395、焦性没食子酸217396、苯肼 217397、丙炔醇217398、对氯苯甲醛218399、二丙酮醇219400、氯仿 219401、百里酚酞220402、丙烯酸丁酯220403、丙烯酸羟乙酯221 404、丙烯酸异辛酯222 405、甲基丙烯酸异辛酯222 406、新戊二醇222407、油酸甲酯223408、油酸丁酯223409、DIOP 224410、DINP 224411、DOS 225412、聚丙烯酸钠225413、薄荷脑226414、聚丙烯酰胺227415、OP,NP 228416、原甲酸三乙酯228 418、棕榈油229419、氢化植物油229420、天那水229421、13X分子筛229422、活性氧化铝230423、分子筛活化粉230424、甲基丙烯酸十八酯2301、二硫化钼英文:Molybdenum disulf分子式:MoS2?分子量:160.07类别:无机盐物化性质:黑灰色稍带银灰色光泽的粉末。
苯基丙烯

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毒。
对皮肤、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接触后查引起烧灼感、咳嗽、眩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严重时引起肝、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4900mg/kg(大鼠经口)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洗脱,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NIOSH法)5.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50ppm前苏联(1975)污水排放标准 0.1mg/L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也可使用皮肤防护膜。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丙烯酰氯

丙烯酰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acryloyl chloride 英文名称2:acrylic acid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1789CAS No.:814-68-6 分子式:C 3H 3ClO 分子量:90.5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可引起灼伤。
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头痛、喉炎、恶心和呕吐等。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丙烯酰氯 814-68-6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撒湿冰或冰水冷却。
2-苯基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苯基丙烯化学品英文名:2-phenylpropene|isopropenylbenzene| α-methylstyrene化学品别名:异丙烯基苯;α-甲基苯乙烯CAS No.:98-83-9EC No.:202-705-0分子式:C9H10产品推荐用途:可用于生产涂料、增塑剂,也用作溶剂,有机合成。
产品限制用途:请咨询生产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3;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道刺激,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 2。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酰氯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2009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序号 合成 9 1 生物降解 5 2 水 4 3 除草活性 3 4 苯硼酸 3 5 苯甲酰氯 3 6 添加剂 3 7 摩擦学性能 3 8 n-月桂酰基谷氨酸 3 9 酰胺 2 10 螺环 2 11 菜籽油 2 12 荷电镶嵌膜 2 13 自组装 2 14 脲 2 15 脱氢枞酸 2 16 聚环氧氯丙烷胺 2 17 聚乙二醇(peg) 2 18 精细化工中间体 2 19 界面聚合 2 20 液晶共聚酯 2 21 润滑油添加剂 2 22 星形化合物 2 23 摩擦磨损 2 24 季戊四醇 2 25 复合膜 2 26 合成与表征 2 27 卟啉 2 28 催化剂 2 29 二苯甲酮 2 30 丙氨酸 2 31 丙二腈 2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33 高效液相色谱 1 34 顺式-4 1 35 顺(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 1 36 阿尔茨海默病 1 37 防锈 1 38 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 1 39 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 1 40 金属酞菁配合物 1 41 量子化学计算 1 42 酶促开环聚合 1 43 酰肼 1 44 酰氯基团 1 45 酰氯化试剂 1 46 酰氯化反应 1 47 酰基硫脲 1 48 酰基化 1 49 酪氨酸 1 50 酞菁铜[cu(ⅱ)pc] 1 51 邻氯苯基呋喃甲酸 1 5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苯基-2-丙烯-1-醇结构式

苯基-2-丙烯-1-醇(Phenyl-2-propen-1-o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10O,结构式为C6H5CH=CHCH2OH。
下面将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用途等方面对该化合物进行介绍。
1. 物理性质苯基-2-丙烯-1-醇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液体,密度约为1.03g/cm3。
它有芳香味,可以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醇、醚、酮等,不溶于水。
在常温下,它可以挥发蒸发,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
2. 化学性质苯基-2-丙烯-1-醇具有双键和氢氧基团,可以发生多种反应。
它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在碱性条件下,苯基-2-丙烯-1-醇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芳香醚类化合物。
在强酸性条件下,它也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酚类化合物。
3. 合成方法苯基-2-丙烯-1-醇的合成方法有多种途径。
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是通过酚类化合物的芳香基进行取代反应,加入丙烯醛或丙烯醇,经过适当的催化剂或条件,生成目标产物。
另外,还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与苯乙烯的反应,得到苯基-2-丙烯-1-醇。
4. 用途苯基-2-丙烯-1-醇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合成香精、药物、杀菌剂等化合物。
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杀菌性能,还广泛用于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农药等领域。
总结:苯基-2-丙烯-1-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广泛的用途。
通过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和用途等方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化合物。
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发其在化工、医药和日化等领域的潜在价值,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在工业化学领域,苯基-2-丙烯-1-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在聚合物工业中可以作为重要的单体,用于制备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由于其含有双键结构和氢氧基团,因此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具有特殊性能的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树脂等领域。
在聚合物工业中,苯基-2-丙烯-1-醇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等不同的聚合方式进行聚合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美国)或EN166(欧盟)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 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 理.请清洗并吹干双手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376标 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 (US)或P3型(EN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 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面具。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 吸器和零件。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咳嗽,呼吸短促,头痛,恶心,呕吐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https:// 1/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火灾特征 无数据资料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法规信息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Powered by TCPDF ()
https:// 4/4
256 - 258 °C (493 - 496 °F)
g) 闪点
113 °C (235 °F) - closed cup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1 产品标识符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β-苯基丙烯酰氯 CAS No.: 102-92-1 别名: 3-苯基丙烯酰氯;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无数据资料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健康危害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EyeDam.1 皮肤腐蚀/刺激:SkinCorr.1B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吞咽 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引起皮肤烧伤。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https:// 3/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附加说明 无数据资料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与易燃 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氯化氢气体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防止粉尘的生成。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将人员撤离到安 全区域。避免吸入粉尘。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 凝固质量或者碎片
https:// 2/4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颜色 : 白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35 - 37 °C (95 - 99 °F)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nHale Waihona Puke 溶解性 /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C / °F)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敏感性(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
GHS05:腐蚀性物质;
信号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14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以及眼睛损伤。
警告申明
P280
戴防护手套/防护服/护眼/防护面具。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可以做到,摘掉隐形眼
镜,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6.2 环境预防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扫掉和铲掉。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7 安全操作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8
国际海运危规 : 8
国际空运危规 :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II
国际海运危规 : II
国际空运危规 : II
14.5 环境危害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
15 法规信息
RS
Hazard symbol(s) C
R-phrase(s)
R34
S-phrase(s)
S25;S39;S45
2.3 其它危害物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C9H7ClO 分子量 - 166.61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防潮。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碱,醇类,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无数据资料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亚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刺激性(总述)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3261
国际海运危规 : 3261 国际空运危规 : 3261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Corrosivesolid,acidic,organic,n.o.s. 国际海运危规:Corrosivesolid,acidic,organic,n.o.s. 国际空运危规:Corrosivesolid,acidic,organic,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