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院系调整情况

合集下载

1952年中国高校第一次院系大调整(中国十大名校院系调整方案)

1952年中国高校第一次院系大调整(中国十大名校院系调整方案)

1952年中国高校第一次院系大调整(中国十大名校院系调整方案)1952年中国高校第一次院系大调整(中国十大名校院系调整方案)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专科院校。

院系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一致,评价也比较容易统一,所以,我们尽量以52年的数据为准。

这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情况暂时不考虑在内。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各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我们用事实说话。

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

如果有不确切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的只是之江大学相关工科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评价:七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并入的之江大学工科一般,并入院系较少。

二、南京大学(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1)、工学院独立为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工学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

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
工学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2)、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
3)、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组建为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并入南京工学院。
农学院的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合并,组成南京林学院。
4)、医学院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至西安并入第四军政大学。
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其中 浙大的王牌学科中医学、农林学等学科,武大工科中王牌学科中测绘、水利、(医学也还行)等学科,中山大学王牌学科医学,都是经合并而一夜壮大,恢复元气。只有厦大杯具依旧、只出不进,至今工科尚未恢复元气。
全国院系调整——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损失严重,但也为全国高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山东大学: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师生转入山大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

社会主义时期的高等教育

社会主义时期的高等教育

1952年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 工、文、法、医)。 清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2)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3)法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调整后的清华大学只保留工学院,北京大学工 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并入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 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 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高校布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如果说调整前内地和边远地区高校很少,那
么,调整后把那本来就不多的学校及其重要 的科系由内地和边远的诸多城市迁往武汉、 重庆等几个位于中西部的核心城市。如“整 个中南地区里最好的工程技术系都并入了华 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 学迁移而来的工程系在1952年建立的)。




河南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 合性大学 调整后: 1)农学院组建河南农学院 2)医学院组建河南医学院 3)行政学院组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4)信阳分院成立信阳师范学院 5)理科他迁新乡,名河南师范学院二院 6)水利并入武汉大学 7)财经并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化工并入郑州工业大学 9)植物病虫害并入华中农业大学 10)畜牧兽医并入江西农业大学 11)生物并入河南师范大学 调整后,保留文、法两学院,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

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

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

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1952年国家为了战略和地域分配等考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全国院系大调整。

其中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损失巨大,很多学科基本被剥光。

被后并称为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

五大高校工科都基本被剥离(除浙大外),文法商管医各科也大大受损,尤其是厦门大学,纯粹的有出无进。

其他的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如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部分学科也被调整,导致从此很多学科一蹶不振。

而2000年前后,其他几大母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合并,而厦门大学因福建高等教育滞后等原因,纯粹只出不进。

新的浙江大学由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而成。

新的武汉大学由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而成。

新的中山大学由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合并而成。

南京大学比厦门大学稍好一点,本来准备磋商合并东南,但东南也不是吃素的,最终南大没有搞定。

目前南大正在积极准备合并南京医科大学,据说江苏省政府已经批准。

其中浙大的王牌学科中医学、农林学等学科(人文学科基本是杭州大学的班底),武大工科中王牌学科中测绘、水利、(医学、电气等也还行)等学科,中山大学王牌学科医学,都是经合并而一夜壮大,恢复元气。

因福建高等教育滞后、只有厦大只出不进,无校可合并,至今工科尚未恢复元气。

全国院系调整——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损失严重,但也为全国高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厦门大学1:山东大学: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师生转入山大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

2:中国海洋大学:山大1958年迁往济南时将海洋系留在了青岛,后发展成为青岛海洋大学,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3:浙江大学:1952年,厦门大学的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

4:东南大学:1952年,厦门大学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以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即后来的东南大学。

在反思与觉醒中寻求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理想模式

在反思与觉醒中寻求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理想模式

在反思与觉醒中寻求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理想模式作者:王肖,李群来源:《成功·教育》2013年第03期【摘要】本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及其形式,接下来以我国的浙江大学为例,分析并讨论了浙江大学在三个历史分期内的组织结构形式,最后又结合浙江大学组织结构的改革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组织结构的理想模式进行了讨论与思考。

【关键词】组织结构;矩形;学部制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采用不同的高等学校组织结构形式,对于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究竟有没有一种高效、理想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可以更好的促进学术自由和教授治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及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形式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等学校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及其配合方式,或者说是高校组织结构的构成、排列与组合状态。

它通常是由两个方面的多种层次的部门相互交叉而构成:纵向上是学校——学院——学系(所、室、中心)等行政性部门,横向上是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等学术性部门,这些纵向的层次和横向的部类在整体上相互交织构成矩阵网络体系。

就我国高等学校来说,组织结构一般有以下五种形式: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学院制组织结构和“矩阵组织”结构。

二、浙江大学组织结构调整的历史沿革1.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

建国初期浙江大学院系调整前采用“校——院——系、所”模式,调整及学习苏联经验后采用“校一系一专业、教研组”模式。

这一组织结构的改变,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才需求量不大的情形下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但到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这种组织结构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显现出涵盖面少等问题,大学的结构及教育内容显得过于单一。

特别是,这一时期的模仿苏联的组织结构改革,导致了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我国各高校的行政化现象非常严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阻碍了研究创新的进行。

2.八十年代末期的综合改革。

教育部关于同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函-教发函〔2020〕1号

教育部关于同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函-教发函〔2020〕1号

教育部关于同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函正文:----------------------------------------------------------------------------------------------------------------------------------------------------教育部关于同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函教发函〔2020〕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的函》(浙政函〔2019〕109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有关规定以及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学校标识码为4133013022;同时撤销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建制。

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由你省负责领导和管理。

二、学校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校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发展规模为10000人。

五、我部将适时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

望你省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引导学校科学定位、内涵发展,改善和优化学科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治理水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部2020年1月2日——结束——。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中的浙江大学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中的浙江大学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中的浙江大学王红岩【摘要】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高等院校经历了称为"院系调整"的重大改革,工科院校改革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浙江大学,经过院系调整,浙江大学由一所综合大学变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全文系统论述了这场改革中浙江大学的调整计划、实施过程以及调整的影响.【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07(029)003【总页数】4页(P73-75,85)【关键词】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浙江大学【作者】王红岩【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8.1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是新中国建立之初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浙江大学在这次改革中由一所综合大学调整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直到近50年后的1998年,浙江大学合并了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组建成为一所新的综合大学。

本文就院系调整中浙江大学的情况以及调整的影响作一简要论述。

浙江大学创建于1897年,其前身是求是书院,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浙江大学共有7个学院,30个系,10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2个专修科。

即:文学院,设中国语文、外国语文、史地、哲学、人类学5个系;理学院,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药学5个系;工学院,设机械、电机、化学、土木、航空工程5个系;农学院,设农艺、园艺、农业化学、植物病虫害、桑蚕、森林、农业经济、畜牧兽医8个系;师范学院,设教育、国文、史地、英语、数学、理化6个系及国文、数学两个专修科,法学院设法律系,医学院不分系。

另设有中国文学、人类学、史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工程、农业经济、教育10个研究所和史地教育研究室,以及规模较大的附属实习工厂、农场、林场、医院和中学。

*季啸风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59~560页。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

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1952年6月至9月,中央人民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

经过全盘调整后,全国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工科、农林、师范、医药院校的数量从此前的108所大幅度增加到149所,而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后的183所,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高校丧失教学自主权,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停止和取消,私立教育退出历史舞台。

院系调整-简要概况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全盘调整,将中国一举纳入苏联模式教育体系。

伴随着政权更迭而进行的这场教育体制改革,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需要大量的工科技术人才,教育的重心放在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紧密相连,按产业部门、行业来甚至按产品设立学院、系科和专业(例如拖拉机学院、坦克系等等),确定招生和学生分配;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垄断,学生全部免费。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培养“专家”的教育体制。

中央政府对这种图景还是持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高校教育制度要改,但要慢慢来。

但正如农业合作化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突然疾进一样,随着抗美援朝和苏联来华专家的到位,随着领导们对自己党办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信心满满的增长,高校改革突然就由和风细雨变为狂风骤雨,一往无前的在1952年开展起来。

经过小范围的院系调整试验后,中央教育部于1951 年11 月召开了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拟订了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揭开了1952 年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序幕。

52 年秋季,中央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北京“八大学院”等,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工作,调整于1953年结束。

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

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

受损最大的是一些老牌院校,如中大武大厦大南大浙大,号称是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工科基本被剥离,文商管法医各科也大大受损,尤其是厦大,纯粹的有出无进。

其他老牌大学如河南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更是一蹶不振,至于各个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如岭南燕京圣约翰东吴等等,更是已经成为历史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专科院校。

院系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一致,评价也比较容易统一,所以,我们尽量以52年的数据为准。

这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情况暂时不考虑在内。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个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我们用事实说话。

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

如果有不确切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研究——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之比较

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研究——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之比较

复 旦 大学 初 名 复旦 公 学 . 建 于 10 年 . 一 所 公 立 创 95 是
的 高 等 学 堂 ,9 7 改 为 私 立 复 旦 大 学 。抗 战 胜 利 后 , 1 1年 复
旦 大 学 有 5 学 院 、9 系 。 个 1个
二 、 所 学 校 在 2 世 纪 5 年 代 院 系 调 整 情 况 的 对 比 两 0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 学 系 、 国文学 系等 院 系 的学 生 转 学至 浙 江 大 学 : 学 中 法 院 及 文 理 学 院 的 史 地 学 系 学 生 则 由 院 校 发 给 证 明 自行 转 学 ; 大 的 大部 分 图书 、 器 移 交 给浙 大 , 有 教员 1人 、 英 仪 并 0 职 员 l人 到 浙 大 工 作 。 8 ,浙 大 农 学 院 增 设 畜 牧 兽 医 学 O 月 系 。 月 , 通 农 学 院 农 业 经 济 学 系 学 生 并 人 浙 大 。1 5  ̄ 9 南 9 0g 1 . 南 大 学 人 类 学 系 并 入 浙 大 。 9 2 2 , 在 杭 州 的 月 暨 15 年 月 设 之 江 大学 停办 。 校工 学 院 的土木 系 、 械 系并 人浙 大 . 该 机 有
对 于 我 们 制 定 今 后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目标 、 向 、 策 具 有 方 政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关 键 词 :浙 江 大 学 复 旦 大 学
系 - 整 N '
2 --e 0 代 院 0'  ̄, 年  ̄ - 5
物 理 系合 并 组 成 。
7化 学 系 : 复 旦 大 学 、 江 大 学 、 通 大 学 、 济 大 . 由 浙 交 同

浙 江 大 学、 旦 大 学之 比较 复

52年院系大调整的原因

52年院系大调整的原因

52年院系大调整的原因
52年院系大调整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因素。

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1. 教育改革:52年院系大调整可能是教育部门对大学教育进行改革的一部分。

这可能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学科发展:52年院系大调整可能是根据学科发展和需求变化进行的调整。

某些学科可能因为需求减少或发展不足而被合并或取消,而其他学科可能因为需求增加而新设或扩大。

3. 资源配置:52年院系大调整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学校的资源。

某些院系可能因为资源不足或利用率低而被合并或取消,而其他院系可能因为资源丰富或需求增加而被新设或扩大。

4. 教学质量:52年院系大调整可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

通过合并或重组院系,学校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供更好的课程和教学环境。

5. 学生需求:52年院系大调整可能是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进行的调整。

学校可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就业前景调整院系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实际的情况可能因学校、国家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952年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1952年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1952年6月至9月[1],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了服务于集权体制的“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

这些措施虽然能缓解当时的技术人才短缺,但也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走了很长的弯路。

目前,中国虽然正试图通过增设院系与合并院校来重新改造这种“苏联式”高等教育系统,但并未反思50年前高校院系调整政策的深刻教训。

本文试图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缘起、过程与后果,以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之镜鉴。

一、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接管早在中共建政之前的“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新解放区的不断开辟,1948年7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及新区学校教育的指示”。

该文件提出:“对于原有学校要维持其存在,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改良”,“所谓要维持其存在,就是每到一处,要保护学校及各种文化设备,不要损坏”,“所谓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改良,就是在开始时只做可以做到的事,例如取消反动的政治课程、公民读本及国民党的训导制度。

其余则一概仍旧。

教员中只去掉极少数分子,其余一概争取继续工作”。

[2]解放军占领大中城市后,立即由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接管当地的高等院校。

1948年12月15日,解放军进入北平市海淀地区,次年1月10日中共北平市“军管会”派出“军代表”正式接管了清华大学。

“军代表”先召开学校负责人及教员、学生、工警代表会,宣布接管方针和政策,征询他们的意见,接着召开师生员工全体大会,宣布正式接管。

接管后,学校的业务和员工的生活即由“军代表”管理,“军管会”提供师生员工的生活维持费和维持校务的必要经费;同时也变更了部份课程设置,废除了“国民党党义”、“六法全书”等课程,增添了马列主义课程。

1949年6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公布了“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了“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职权,从此北平市所有被接管的高等学校都移交给“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管理。

的院系调整

的院系调整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个家的收益。

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我们用事实说话。

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

如果有不确切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工科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评价: 七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并入的之江大学工科一般,并入院系较少。

二、南京大学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1)、工学院独立为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工学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2)、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

3)、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组建为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并入南京工学院。

农学院的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合并,组成南京林学院。

4)、医学院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至西安并入第四军政大学。

浙江大学校史校庆简介

浙江大学校史校庆简介

求是溯源
探求崛起
调整发展
争创一流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整 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 卓越。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远大 抱负和国际视野,知识、 能力、素质俱佳,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能在社 会、经济、科技、文化等 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 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求是溯源
探求崛起
调整发展
争创一流
实施英才教育 2000年以来,学校在不断 完善工科优秀学生培养模式 (混合班、工程教育高级班) 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成立 了以实施英才教育为特色的 竺可桢学院,新设了“大文 科班”、“大理科班”和 “高科技产业创新与创业管 理强化班”、“丘成桐数学 英才班”和“巴德年医学班” 等,加大了英才教育的培养 力度。
国民党高级军事顾问、陆军上将,是把近代
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第 一人。
求是溯源
探求崛起
调整发展
争创一流
Hale Waihona Puke 陈独秀(1880 — 1942) 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1898年春考入求是书院,1901年赴日 留学。1915年创办并主编《新青年》,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 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1921年7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被选为党的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党 的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总书 记。
成为全国高校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列入首批“211”重点建设学校
求是溯源
探求崛起
调整发展
争创一流
杭州大学——从师范学院到地方综合性 大学
四校合并前,杭州大学已成为 一所文、理、商、法、工、管学科 确定为全省唯一重点高校 齐全、体系完整的省属重点综合性 大学,设有13个学院29个系,建有 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30个, 硕士点61个。学校共有教职员工 形成文理为主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格 局 2700余人,其中教授210余人;有 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其中研 国际交流 联合办学 究生800余人。

中国大学50年代院系调整决定今日基本格局新

中国大学50年代院系调整决定今日基本格局新

盘点2012年之教育,“大学校庆”无疑是一大关键词。

2012年,全国各地诸多院校以及大学二级学院,纷纷迎来60周年校庆或60周年院庆。

仅仅在上海和北京,就有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等。

院校集中性为自己的60周岁庆生,这道中国高教界的奇景,无疑和上世纪50年代启动的大学院系调整相关。

尤其是集中在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院校。

学界后生难免疑惑:为何今日中国的大学会有如此布局;为何某个大学的某个特定专业具有难以匹敌的办学优势;为何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很多院校忙着更名、合并,甚至理工科大学开始兴办文科,打出“恢复传统”的旗号?布局、优势、传统,解答这些和各大高校休戚相关乃至决定中国高等教育命运的关键问题,无论如何绕不开高校院系调整那段历史。

重新审视60年前进行的院系调整,一方面,我们可以清晰看见新中国大学为探索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而走过的艰辛历程;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人们理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线索和注脚。

按照国内不少学者的看法,院系调整从上世纪50年代迄今,期间虽分为几个阶段,但直到今天,它从未间断,并还有调整和延续的空间……调整:早从建国初就开始了有关统计显示,1949年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只有区区11万人,全国的工学院学生人数少之又少,每年的毕业生连1万都达不到……“1951年,我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但1952年国庆后,我就变成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了。

”已经退休多年的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陆栋,对一个甲子前从杭州到上海求学的这段迁徙记忆犹新。

和陆栋一起调入复旦的,还有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著名学者卢鹤绂以及他的三个研究生。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院系调整和与之相随的迁校运动中,个人的去留似乎微不足道。

建国初期,高校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

尤其是1953年,国民经济第一个5年计划实行在即,前苏联支持的156个重点项目使人才成为我国最紧缺的“资源”。

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完全名单

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完全名单

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导语]关于院系调整前后的高等学校数量,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

据在南京大学档案馆查到的《高等教育文献法令汇编》(第一辑)(1954年6月出版),是国家正式的政府出版物,而且出版年代比较早,当比其他资料可靠。

此书中珍贵史料在多部高等教育史专著中未见引用,不知何故。

经过1952和1953两年的大规模院系、专业调整,全国高校由原来的211所减为183所:其中综合大学14(13)所[注:含文科综合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工科院校39所(含军事院校: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政法院校4所,财经院校6(7)所[注:中国人民大学已归属为综合大学],语言院校8所(除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外,皆为俄文专科学校),艺术院校15所,体育院校4(5)所,少数民族院校3(2)所[注:含新疆民族学院],其他院校1所[注:1953年刚从军队移交地方并升格的北京气象专科学校]。

新设了钢铁、地质、矿业、矿冶、水利、石油、化工、纺织、航空、铁道、海运、土木建筑、(动力、测绘、邮电、电讯、电子、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等国家建设急需的12个工业专门学院。

[院系调整得失点评]就总体而言,院系调整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对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改变了旧中国工程技术教育过于薄弱的状况。

1953年9月,高教部长马叙伦在《关于综合大学的方针和任务的报告》中,既充分肯定了院系调整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马叙伦还指出:“在处理文法等系科的作法上,有些是更不妥当的”,如“只看到其课程内容陈腐又非目前急需的一面,有时就采取绝对办法,单纯地调出、合并或取消,而不是有区别有步骤地加以合理取舍,逐渐改造,以适应将来的需要和发展。

”马叙伦的分析既辩证、全面,又剀切中肯。

历史上的浙大排名与浙大的一段历史

历史上的浙大排名与浙大的一段历史

历史上的浙大排名与浙大的一段历史历史上的浙大排名1948年由美国普度大学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份世界大学排名,当时的亚洲第一是国立中央大学,世界第49名,国立浙江大学位居亚洲第3,世界第89名,西南联合大学世界127,国立武汉大学世界第199,国立中山大学世界第207。

根据细分排名,其把理科分成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动物地质海洋系统科学等8部分,国立中央大学的总分是547分,而理科超强的京都大学只有519分,排在第三,亚洲第二是国立浙江大学,是522分,而当时美国理科最强的麻省理工也仅仅为697分,国立中央大学的理科可以排在世界第17位,浙江大学则为23位。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的19世纪1千个顶尖项目中,其中,美洲有145个项目入选,欧洲有537个项目,亚洲有195个项目,其中,有112个项目是出自亚洲高校,在这112个项目中,大陆有37个项目,其中,有25个项目是这7所大学学完成的,而解放后到现在只有12个项目是这30年完成的,这12个项目中,清华有5项,北大有3项。

但在解放前,25个项目中,最多的是国立浙江大学,有12项,不愧是东方的剑桥。

浙大的辛酸历史1948 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以及协和医学院的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即今之大学四年级学生)(百度百科) 1936 年,时任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因长期对学校进行军事化管理,招致全校师生不满(纪录片《文军长征》)。

在学生会主席施而宜的带领下,全体浙大学生开始“罢课、驱郭”,以表达对校长的不满。

此事逐步扩展上至中央,以致逼迫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亲自莅临浙大对学生训话:“校长不是你们说驱逐就能驱逐的,以前的事情就这么算了,你们都赶紧给我复课。

” 。

学生没有理会最高领导的指示,场面僵持而对立。

一个月后,行政院召开最高会议宣布免去尽失民心的郭任远校长的职务。

一九五六年前后的院系调整 与各大学校的历史渊源

一九五六年前后的院系调整  与各大学校的历史渊源

一九五六年前后的院系调整由于形势的需要和中央的指示, 到了一九五五年, 高等教育部又拟定了一个1955一1957 年的院系调整新计划, 开始了一轮新的较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一九五五年在修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 中央提出高等教育建设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必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相配合。

学校的设置分布应避免过分集中, 学校的发展规模, 一般不宜过大。

高等工业学校应该逐步地和工业基地相结合。

②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 高等教育部考虑到我国高等学校过于集中在少数沿海大、中城市的状况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③便决定采取有力措施, 改变这种状况。

高等教育部在所拟定的调整计划中曾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上海、杭州、福州、厦门、广州、青岛、大连等七个沿海城市的现有高等学校, 除造船学院、、海运学院、水产学院等因学校性质关系, 必须设在沿海城市, 今后仍要作透当发展外, 其余的学校令后应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及设备, 一般的不再进行扩建。

南京、镇江、扬州、合肥、苏州、北京、天津、唐山、沈阳等九个接近沿海的城市的现了商等学校, 应缩小原拟的最大发展规模, 今后按干部培养计划的需要, 可稍有发展, ,补修违部分最必需的专业教室、实习工厂、试验室和生活用房。

加强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太原、开封、郑州、西安、兰州、武汉、长沙、垂庆、成都等内地城市现有的高等学校, 适当地扩大和提前实现各校原定的最大发规模。

过去设置的专业过分分散的, 应加以适当地调整集中, 并照顾每个学校所设专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 以使配备师资, 节省设备。

具体设想是三年内1955一1957共迁学校5所, 新建学校17所, 改变学校州质的1所, 撤销原校名的5所, 实际增加高校12所。

当时决定1955年开始基本建设, 1956年开始分批内迁的学校为3所, 即西北航空学院。

将华东航空学院内迁建校, 校址在西安附近。

交通大学。

自1956年开始由上海分批内迁, 校址在西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情况至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

随新中国解放,浙江大学进行一系列的院系调整,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浙江大学1949年8月,停办法学院。

法学院的法律学系和史地学系的历史组停办,学生转院、系或转学。

史地学系的地理组改为地理学系,史地研究所改为地理研究所,均隶属理学院。

设在金华的英士大学并入浙大。

1949年9月南通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学生并入浙大。

1950年1月又有暨南大学人类学系并入浙大。

1952年2月,杭州之江大学的土木、机械两系并入浙大。

1952年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杭州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文学院和理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系部分教师,之江大学文理学院、以及解放后创办的俄文专科学校和设在浙大的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浙江师范学院,院址在原之江大学。

1958年该院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

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浙江农业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独立成为浙江农学院,1960年扩建成浙江农业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浙江医科大学195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定名为浙江医学院,以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以广济医院作为附属第二医院。

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

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含上海医科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与原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及震旦大学七校化学系合并成今日复旦大学化学系。

浙江大学数学系并入复旦大学数学系。

浙江大学生物系、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生物系。

浙江大学物理系并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52年将浙江大学药学系的全部以及中法药学专修科、浙江医学院药学系的一部分与上海医学院药学专修科合并,1955年定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院,后又改称药学系,1986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

北京大学1951年11月,浙江大学有关学科以及清华、燕京大学的文、法、理及辅仁大学有关学科并入北大。

1952年,原浙江大学地理系(地质地理系)、四川大学地理系和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部分师生并入南京大学地理系。

浙江大学气象组,齐鲁大学气象组合并入南京大学气象系。

厦门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数学、物理两系少数教师调到厦门大学。

东南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的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以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和交通大学三校的航空系为基础,在南京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

1956年迁到西安,改名西安航空学院,一年之后又与兄弟院校合并成为西北工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1952年9月,浙江大学的地理系和圣约翰大学的教育、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系,沪江大学的教育、社会系,大同大学的教育、物理系和震旦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华东师大,并从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校调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师多人。

山东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少数教师调到山东大学。

河海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学系的水利组调至在南京的华东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等部分系科以及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和东北农学院两校森林系为基础建立东北林学院,同时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并入学院。

1985年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

无锡轻工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农化系与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以及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的有关学科合并组成南工食品工业系,1958年东迁无锡独立成锡轻工业学院,后改名为无锡轻工大学。

浙江大学师生的大变动浙江大学的师生也有很大的变动。

比较著名的校友变动如下:1945年,罗宗洛被派到台湾接收台北帝国大学(现为台湾大学),1946年接收完毕后任代理校长,同时兼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1949年离开浙大,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所所长。

1949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调出浙江大学,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49年,陈述彭奉调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后任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名誉所长。

1950年,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贝时璋离开浙江大学到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所长。

1950年,姚錱调至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后任室主任、副所长。

1950年,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王淦昌调至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从事宇宙线及高能物理研究.1950年,夏鼐调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副所长。

1950年,徐元森浙大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考上海冶金研究所。

1951年浙江大学教务长王葆仁调至上海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所副所长。

1951年钱人元调至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52年沈善炯调至上海中国科学院抗生素工作委员会,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2年邹元燨调至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前身)任研究员和室主任,后出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副所长兼室主任。

1952年张素诚调至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52年王元浙大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52年吕敏浙大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52年陆熙炎浙大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952年林励吾浙大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52年金国章浙大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954年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蔡邦华调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任副所长。

杭州大学(之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1948年,私立之江大学向浙江大学商借朱福炘去数理系任教,并兼任系主任。

1952年,院系调整,在之江大学原址筹建浙江师范学院。

朱福炘被任命为筹备委员,嗣后历任该院物理系主任、教务长和副院长。

1958浙江师范学院与新办的杭州大学合并,总称杭州大学。

朱福炘担任杭州大学物理系主任、副校长等职。

1952年,陈立调至浙江师范学院,后为杭州大学校长。

1952年,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龙泉分校主任,师范学院院长、教务长,研究院院长,以及代理校长郑晓沧调至浙江师范学院,后任院长。

1952年,浙江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师范学院院长、理学院代理院长及代校长王琎调任浙江师范学院首任院长。

1952年,丁绪宝调至浙江师范学院,后调至国家科委计量局。

1952年,周洵钧调至浙江师范学院任化学系副主任。

浙江农业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独立成立浙江农学院,随后,浙江农学院撤销农化系,但浙江大学农化系主任朱祖祥仍留在浙江农学院,此后,历任副校长,校长.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主任吴耕民调至浙江农学院。

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病系主任陈鸿逵调至浙江农学院,后任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主任。

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主任祝汝佐调至浙江农学院,后任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主任。

1952年,浙江大学农场场长、农场部主任、副校长丁振麟调至浙江农学院任副校长。

历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校长,浙江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

浙江医科大学1952年,王季午随浙江大学医学院调出,任浙江医学院副院长,后任校长。

1952年,浙江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调至浙江医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和生物学教研室任主任。

1952年,陈宜张调至浙江医学院就读,1953年起历任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1951年浙江大学校长马寅初出任北大校长。

1955年,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胡济民被调到北京筹建和主持我国第一个专门培养原子能科技人材的“物理研究室”,后来该室改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胡济民担任首任系主任直至1986年。

清华大学1955年,浙江大学全国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创办人何增禄被调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筹建高真空技术专业。

复旦大学(含上海医科大学)1950年浙江大学历史系副主任谭其骧出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

1952年浙江大学教务长苏步青调至复旦大学,历任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

1952年浙江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吴定良调至复旦大学,任复旦大学人类学教研室主任。

1952年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陈建功调至复旦大学任教。

1952年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卢庆骏调至复旦大学任教,1953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数学教研室主任。

1952年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谈家桢调至复旦大学,历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主任、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

1952年吴浩青调至复旦大学,历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副主任、主任。

1952年吴征铠调至复旦大学,历任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原子能系主任。

1952年石钟慈转到复旦大学就学,此后历任复旦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

1952年于同隐调至复旦大学,历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

1952年浙江大学药学系主任孙宗彭调至复旦大学任教。

1952年卢鹤绂调至复旦大学,曾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1952年陈耀祖调至复旦大学,1955年调至兰州大学。

1952年胡和生浙大毕业,进入复旦大学。

1952年夏道行浙大毕业,进入复旦大学。

1952年,洪孟民随浙江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调整到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就学,后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3年谷超豪调至复旦大学,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南京大学1952年,周志炎随浙江大学地质地理系到南京大学地质系就读,后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2年,程开甲调至南京大学,后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大连理工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力学系主任钱令希调至大连工学院,历任研究部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副院长,院长。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2年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梁守槃奉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任系主任,先后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研究所所长、分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第三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1952年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卢庆骏调至复旦大学任教,1953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数学教研室主任。

1952年商燮尔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院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1949年黄文虎调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研究生。

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浙江大学机械系主任程孝刚调至上海交通大学,后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