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20806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1.png)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近似于椭球的形状,不是完全圆的。
-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千米,直径约为千米。
2. 地球的运动:
-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每24小时完成一次自转。
- 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完成一次公转约365.25天。
3. 地球的组成与结构:
- 地壳:最外层,包裹在地球表面的岩石壳。
- 地幔: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主要由硅酸盐和铁镁元素组成。
-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由熔融态的金属铁和镍组成。
4. 地球的旋转和倾斜对气候的影响:
- 地球旋转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和降水分布不均匀。
- 地球倾斜使得四季交替出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人文地理
1. 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环境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 恶劣的环境条件可能限制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
2. 地理坐标和地图:
- 地理坐标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用来表示地理信息。
3. 大洲与人口分布:
- 世界上有六个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 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
4.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和洪水会对人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也可能引发自然灾害。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知识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d57f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4.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核心知识整理
1. 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 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气候与
气象、水资源、土壤与植被、人口与城市等。
2. 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 地球上有五大洲和四大洋。
3.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而地球的公转造成了季节变化。
4. 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 地球的气候带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5.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包括提供生活资源、制约人类活动和
引起自然灾害等。
6. 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的使用
-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工具。
- 地图是一种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形式,用于表示地球表面
的各种空间信息。
7. 城市与人口迁移
- 城市是人们聚集居住和从事各种经济、文化等活动的地区。
-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移过程。
8. 古代和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
- 古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步行、骑马、船舶等。
-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9. 成为一名地理学家的能力
- 成为一名地理学家需要掌握地理知识、观察和研究能力,以
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的核心知识整理,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c161c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4.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c7440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a.png)
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通过对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预知天气变化、了解土壤演变、寻找矿产资源、辨别方向、避开或减小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知识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
二、地球仪的知识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A(0°,60°W)A(0°,30°W)B(30°S ,75°W) B(30°N,60°E)C(30°S,0°)C(30°S,60°E)甲:50°N 、 20°E ;北半球、东半球;中(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北温带乙:20°S 、170°W ;南半球、西半球;低(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热带三、地球的运动1. 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且地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逆时针方向)(2)①是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线。
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线。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知识点第一章(共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知识点第一章(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16786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d.png)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知识点第一章〔共5篇〕篇1: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知识点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球体。
②地球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2.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3.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半圆状;B.长度:相等;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那么为西经。
(0度和180度除外)(5)几条特殊经线:A、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限;B、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半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49a67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7.png)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1. 地理学的定义-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基本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 地球的直径约为千米,赤道周长约为千米。
3.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作旋转运动,完成一次自转需要24小时。
-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需要大约365天。
4. 太阳的作用和影响- 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能源提供者,其光和热对地球有重要影响。
- 太阳光照是影响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地理环境。
- 大气环境包括大气层和气候系统,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
- 水环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对地球的生存条件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 地理环境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等地貌特征,与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6. 地理坐标系统和地图的使用- 地理坐标系统是一种确定地理位置的方式,通常使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分布规律。
7.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化等。
- 这些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世界各大洲和国家的分布- 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不同大洲中有许多国家,人口和文化都各有特色。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b251a16844769eae109ed14.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七年级地理上册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一、地球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读懂七年级上册P16图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登高可以望远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4、月食现象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以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的圆圈要求能在图上判读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条纬线组成纬线圈长度全部等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
纬度越大。
纬线圈越小。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要求能在经纬网地图中应用▲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经度纬度能力要求度数起点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赤道1、能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经纬度。
2、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根据纬度判定五带度数划分东经00-1800西经00-1800北纬00-900南纬00-900度数变化以本初子午线为界,越向东,东经度数越大;越向西,西经度数越大。
以赤道为界,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度数越大。
代号东经:E 西经:北纬:N 南纬:S半球划分200、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判定的技巧:A、东西半球判定:小东大西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判定:小于300为低纬、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大于600为高纬D、纬度判定五带:纬度小于230为热带、纬度大于66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纬度值为230—66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3、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二分二至日比较: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等长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昼夜等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昼长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五带的比较:名称气候特征地理现象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二、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比例尺二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4856e2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7.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本文对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以下是各单元主要知识点的概述: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近乎球形的,同时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2. 地球的构成: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大洲和海洋。
3. 地球的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坐标。
4. 地球的地形:地球表面有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
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濒亚欧大陆。
2. 中国的边界:陆地边界有14个国家,海洋边界有4个。
3. 中国的地形:主要由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组成,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低平陆地。
4. 中国的气候: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南方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干旱气候。
5. 中国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是中国最大的河流。
第三单元:中国的人口与城市1. 中国的人口数量: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已经超过了14亿。
2. 人口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和北部人口较少。
3. 人口迁移:农民工和城市化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城市化的影响: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第四单元:区域差异与地域意识1. 中国的区域划分:中国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疆地区等区域。
2. 区域特点的差异:不同区域的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等有所不同。
3. 地域意识的培养:学习地理知识,增强对自己所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了解。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1. 农业资源: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和棉花是主要农产品。
2. 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是中国重要矿产资源。
3. 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
4. 能源资源:煤炭、油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是中国能源资源的主要类型。
第六单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影响1. 工业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5c79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9.png)
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知识点】千米)【地球仪的知识点】1. 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如图)方向简称说明:东经英文是East,简称E;西经英文是W est,简称W;南纬英文是S outh,简称S;北纬英文是N orth,简称N。
地球分经纬,东西为经、南北为纬;E东W西S南N北2. 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北极与南极串连的那个轴)3. 关于经纬知识a.特殊的纬线:(南北方向)0度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度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度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度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
23.5度纬线:即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有无太阳直射现的分界线。
北纬23.5度是北回归线,南纬23.5度是南回归线。
66.5度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北纬66.5度是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极圈。
注意看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箭头的方向是东,相反的方向是西。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特殊的经线:(东西方向)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西经,以西为东经。
西经2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东经16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C. 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4. 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要能看图写得出方位)在地球仪确某点位置的方法一般是:先找纬线再找经线,再线交点就是目标位置。
例:A点的位置:纬线在北纬15°、经线在东经20°,写作(15°N ,20°E)B点的位置:纬线在南续15°、经线在西经20°,写作(15° S,20° W)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指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017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完整
![2017年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19b2de9755270722182ef73d.png)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提纲请保管好)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 天圆地方 —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 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③ 麦哲伦 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 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照片 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 比例 缩小,制作的 模型 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北极点、南极点、纬线、经线)纬 线 经 线定义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互相垂直的线 形状 一个圆半圆 长度 从赤道开始 ,向两极逐渐递减 ,到极点时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 方向 东西 方向南北 方向地 轴北极南极经 线纬 线(2)列表比较纬度和经度纬度经度起点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标度范围0°- 90°0°- 180°度数变化规律以0°纬线为起点,往北、往南度数越来越大以0°经线为起点,往东、往西度数越来越大相同度数的区分北纬( N )、南纬( S )东经( E )、西经( W )重要经纬线(度)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北回归线 23.5°N 、南回归线 23.5°S北极圈 66.5°N 、南极圈 66.5°S北极点 90°N 、南极点 90°S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经纬网(1)定义: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经纬网。
(2)作用:用来定位以及确定方向(3)常见的形状:三、地球的运动——自转1.自转绕转中心:地轴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极点上空俯视,北逆南顺3.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4.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差;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四、地球的运动——公转1.公转绕转中心:太阳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3.公转周期:一年4.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②正午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季节变化(夏季短、冬季长);③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④地球上的五带SN5.二分二至与季节划分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纬线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季节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季(3、4、5月)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夏季(6、7、8月)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秋季(9、10、11月)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季(12、1、2月)6.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d8205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6.png)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地理是探究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世界的构成和变化,更好地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
第一章:地球与地球运动一、地球的基本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基本形态是近似于一个椭圆球体,因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效应,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大。
地球的参考直径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最大距离的两倍,约为12,742千米。
地球的总面积约为510,066,000平方千米,呈现出一个分布不均的球形,表面被大陆和海洋所覆盖。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地球日,它的时间长度是23小时56分4秒。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使地球上的季节不断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所需的时间是一年,也就是365天5时48分46秒。
地球沿着轨道做椭圆运动,这个椭圆的长轴被称为近地点线,短轴被称为远地点线。
3.倾斜运动地球的轨道与黄道面成23.5度的夹角,这个夹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的照射角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产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三、地表特征地球的表面特征主要由陆地、海洋以及两者的交界带构成。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而大多数的海洋则分布在南半球,这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体积比北半球大,而且南半球的海洋面积也更广阔。
四、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便于统一时间,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则是全球的标准时间线,西侧与东侧间隔24小时。
所以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后时间会向前或者向后推移一整天。
总结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形态、运动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环境。
在学习地理时,需要注意多方面观察和分析,提高自我综合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重要问题。
归纳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归纳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db213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e.png)
归纳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地理基础知识
1.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3.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坐标系统
4.纬度和经度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地球与环境
1.地球的大气层和气候带
2.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
3.地球的陆地和土壤资源
4.地球的生物圈和生物资源
三、地域的认识和区划
1.自然地理区划与人文地理区划的概念
2.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地理分区
3.城乡和农田的分布特点
四、地图与地图阅读
1.地图的定义和常用符号
2.图例和比例尺的意义与作用
3.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五、地理实践
1.实地考察和野外训练的意义
2.借助测绘工具进行实地测量与绘制
这份文档总结了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环境、地域的认识和区划、地图与地图
阅读以及地理实践。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地理学
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构造与运动,认识到地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https://img.taocdn.com/s3/m/e632f50daf45b307e8719782.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有效应对考试不发愁,下文由初中频道为大家带来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这两种认识发生了什幺变化?你有证据证明吗?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方向是什幺?依次经过哪几个洋? 细心体会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过程,感悟人类对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
一、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平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不平举例?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说明大地不是平的 登高望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地球北极星高度角的变化 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说明地球是圆的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地球是个球体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眼中的地球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历时两千多年平不平圆球 二、地球的大小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
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千米,合八万华里。
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
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随歌谣学地理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 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2课时)形状:组成: 简易制作:(略) 地理事物:正球形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海、陆、山、河、国家、城市、经纬线 地球仪:比较地球仪和地球有什幺不同? 地球仪的特点 1、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9758d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2.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研究必备,欢迎下载:2017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稍微扁平的两极不对称的球体,赤道稍微鼓起。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看船离岸,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②、站得高,看得远(等高望远)。
③、月偏食,地球挡住部分月光,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④、北极星高度的变化;⑤、麦哲伦环球航行;⑥、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1.形状:纬线为圆形(除极点外),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极点最短;同一纬度的纬线等长。
2.长度:经线等长(约为2万千米)。
3.指示方向:纬线为东西方向,经线为南北方向。
4.度线:纬线的度数范围为0°~90°(南北纬),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经线的度数范围为0°~180°(东西经),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5.度数分布规律:纬线从赤道开始,向两极缩短,每隔10°划分一个纬度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6.特殊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
7.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1d5f9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0.png)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
本文档旨在总结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内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 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2. 地球作为行星的特征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椭球形状和几何尺寸
-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地球的自然地理要素
- 大气层: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功能
- 水圈:水的循环和地球的水资源分布
- 陆地:陆地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4.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在地球上的分布
-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环境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环境
5. 地理研究方法
- 观察法:利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方法进行地理研究
-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
-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和分析地理问题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请学生们在研究和复时参考本文档,加深对地理学的理解和掌握。
(字数:132)。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778e69ccaaedd3382c4d3f8.png)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1. ▲2、麥哲倫の環球航行首次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3、▲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表面積億平方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二、地球の模型-------地球儀人們仿照地球の形狀,並且按照一定の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の模型-----地球儀。
三、緯線和緯度1. 緯線概念: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の圓圈。
▲赤道是最大の緯線圈。
2. 特點:都是圓形、長度不等由赤道向兩極逐漸縮短、都指示東西方向。
3. 緯度:赤道(赤道為0度緯線)以北為北緯(N),以南為南緯(S)。
4. 特殊緯度:▲(1)0度(赤道):最長の緯線,南北半球の分界線;(2)90度:南北極點,最大の緯度;(3)度:回歸線,熱帶、溫帶の分界線,有無陽光直射の分界線;(4)度:極圈,寒帶、溫帶の分界線,有無極晝、極夜現象の分界線。
四、經線和經度1. 概念: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の半圓。
2. 特點:都是半圓、長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經度:▲本初子午線為0度經線,向西為西經(W),向東為東經(E);4. 特殊の經線:0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劃分東西經度の界線;180經線,也叫國際日期變更線和日界線;▲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圈,是劃分東西半球の界線。
(大大西,小小東)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總結為“小小東)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總結為“大大西”)一、地球の自轉1. 含義: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
2. 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向下俯視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向下俯視為順時針。
3. 週期:1天或24小時。
4. ▲產生の現象(自轉の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
二、地球の公轉1. 含義:地球繞太陽の運動。
(自轉の同時還繞太陽運動)2. 方向:自西向東;週期:一年;▲產生の現象(公轉の地理意義):四季の變化,晝夜長短の變化,五帶の劃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b098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9.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研究和掌握地理知识。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有一个圆球状的形状。
- 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缩小和简化,用来了解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位置和空间关系。
2. 地球的构造
- 地球的构造有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 地壳是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 地幔是中间层,由熔融岩石组成。
- 地核是最内层,由熔融金属组成。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有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约为24小时。
-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完成一次公转约为365天。
4. 地球的经纬度
- 地球的经纬度是一种用来确定地球上位置的方法。
- 经度是指格林威治子午线到目标地点的角度,用来表示东西
方向。
- 纬度是指地球赤道到目标地点的角度,用来表示南北方向。
5. 地图的使用
- 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估计地面距离。
- 地图上的方向指示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方向。
- 地图上的图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表示的
含义。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同学们的
学习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资料请参考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
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
(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
3、经纬网: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写法为:例如,北京(116°E,40°N),北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地处东经99°58ˊ至100°27ˊ,北纬25°25ˊ至25°58ˊ之间,一般大理下关市区可以写为(100°E,25°N),位于低纬度,东半球,北半球,北温带。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
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