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诗歌写景的方法一、引言诗歌是一种富有情感和意境的文学形式,而写景则是诗歌中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
通过诗歌写景,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然环境、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诗歌写景的方法,以供参考。
二、自然景色的描写1.使用具体而生动的形容词和比喻,如:“碧波荡漾的湖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远山的轮廓。
”2.运用色彩的对比和渲染,例如:“红日初升,映照出群山的金黄,初露的花朵仿佛火焰般绽放。
”3.运用动词和副词描绘景物的动态变化,如:“忽然间,白云在天空中翻滚,带来一场磅礴的暴雨。
”4.利用人的感官描绘景物的细节,例如:“微风吹拂着花瓣,轻柔地触碰着我的面颊,带来阵阵清香。
”三、人物形象的描写1.运用具体的细节描述人物的容貌和特点,如:“那位老人满脸皱纹,他慈祥的目光仿佛可以穿透人心。
”2.运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人物与自然界联系起来,例如:“她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来展示他们的性格和情感,如:“他手中拿着一本书,专注地读着,看得入迷。
”4.运用对比和冲突的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和个性,例如:“他身材高大,英俊潇洒,而她却娇小可爱,天真烂漫。
”四、社会现象的描写1.运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描述社会现象,如:“城市的夜晚,霓虹灯的闪烁,人们在繁忙的街道上匆匆而过。
”2.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来反映社会问题和人们的内心矛盾,例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远离了自然的原本,人们的心在城市的喧嚣中变得冷漠。
”3.运用对比和比较来展示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在城市的一端,贫民窟里人们挣扎于贫困和黑暗中,而在另一端,富豪们奢华享受着一切。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相关附件供参考:- 诗歌写景案例集:包含各种经典的诗歌写景作品,提供更多写景的思路和灵感。
- 诗歌写作技巧指南: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来写作诗歌,对写景起到指导作用。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古代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古诗中的写景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形容词修饰、物象抒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一、形容词修饰形容词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描绘物体的色彩、形态、气息等特征来丰富景物描写。
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容了严寒的冬天中无人痕迹的山林,给人一种寒冷、荒凉的感觉。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明月光”、“地上霜”来形容夜晚的景色,增强了描绘的效果。
二、修辞手法运用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使用了夸张法,通过将“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并列,形成明显的对比效果,突出了山河壮丽景色的壮丽和浩瀚。
三、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例如,《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通过描述春天的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四、运用对比通过对比描写,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例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空山不见人”与“但闻人语响”形成对比,使人感受到山林的幽静与人类的繁忙对比,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
五、以物抒情古诗中常用景物作为情感的象征,通过物象抒情的手法来描绘丰富的情感。
例如,《忆江南》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江山”用来代指江南地域,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敬仰之情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之情。
六、通过节奏表现景物通过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来形象景物的气势和风貌。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运用抑扬格,形象地表现出枫树的丰姿和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七、运用比喻通过对景物的比喻来丰富描写,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蓬门今始为君开,琴弦已为语者断”通过将琴弦比喻为已经离散的亲友,来表达对乡音乡情的思念之情。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诗歌写景的方法:一、引言在诗歌创作中,描写自然景物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写景诗可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表达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以供参考。
二、景物的选取⒈观察与感知:写景诗需要通过观察和感知来发现美。
具体可以在户外进行观察,或者借助书籍、图片等途径,如描绘一朵花的细节、一座山的壮丽等。
⒉内心共鸣:选择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的景物,如透过一个风景表达心情或情感。
可以是阳光明媚的海滩,也可以是凌晨的雾霭。
三、描绘手法⒈比喻和象征: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喻,使景物形象更加生动,使得读者可以将自己情感投射到其中。
⒉形象描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等各个方面。
可以用丰富的词语、形容词或动词来描绘。
⒊运用意象:通过意象来表达景物给人带来的感受和情绪,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四、节奏与押韵⒈节奏感:诗歌写景可以运用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使句子更加韵律明快,生动有力。
⒉押韵和音韵:适当使用押韵和音韵,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和流畅。
可以尝试使用押头韵、押尾韵等方式。
五、写景的主题和情感表达⒈主题:写景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历选择不同的主题,如四季变化、山水风光、人与自然等。
⒉情感表达:在写景过程中,可以通过描绘景物和写景主题之间的关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 一篇写景诗示例- 一份景物选取的练习题- 一份写景诗创作指导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对作品享有的独占使用权,并对他人造成任何侵权的法律保护。
⒉侵权:指未经著作权人允许,对其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等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诗词中的8种写景手法
诗词中的8种写景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白描1、正侧结合杨柳枝词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指有直接描写“主要景物”,同时也描写“主要景物”旁边的与之相关的其他景物,目的是为了使“主要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前两句直接描写柳树。
后两句写垂柳生长之地。
前两句是正面描写,后面句是侧面描写,这就是正侧结合。
目的“要说柳树好”。
手段“先正面说柳树好,再侧面说柳树生长的环境太差,以此来说明柳树特别好。
”暗示:别的树长在好的环境,它的好,不是真的好。
在日常生活中,“正侧结合”的运用非常多,虽然不是用于写景,但原理与效果都是一样的。
例如:“高考状元”总是与“家境贫寒”绑定在一起的;成功企业家“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是“白手起家”。
2、动静结合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指有动态的景物描写,也有静态的景物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也是与衬托相关的。
通常主写的都是“静景”,写“动景”都是为了衬托“静景”的。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是动景。
动静结合,尽管只是文字,但给人的画面感很强。
“竹喧”“莲动”,也都是动景,写这个动景,却似乎告诉我们另外的静景:山不静能听到竹喧吗?水不幽能感觉到莲动吗?图书馆里虽然有很多人,但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
类似的说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针掉地上”是动景,其作用是衬托“很多人在图书馆里非常安静”这个静景。
3、声色结合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指写景时有声音的描写与颜色的描写。
前两句看似很普通,“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涉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画面绚丽多彩。
黄鹂在翠柳上的“鸣”,是声的描写。
一派愉悦的景象,确实能让人感受到优美的意境。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八种方式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八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一、正与侧(衬托对比)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引言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运用丰富的语言、形象和意象来描绘各种景象。
诗歌写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自然、人物、物体等所形成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诗歌写景的手法,并分析其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一、形象描写形象描写是诗歌写景的基本手法之一。
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语言,诗人可以将景象具象化,使读者感受到如同亲临其境的体验。
1. 对象、人物描写诗人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使诗歌中的景象更加鲜活、具体。
例如,诗人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拟声等手法,将一些生命力或特征突出的景物或人物形象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手法:马之嘶喊如雷霆,喻示了马的力量和奔腾。
•拟人手法:柳枝垂首,如默默倾听,给人一种温柔、宁静的感觉。
2. 语言描绘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词语,来达到写景的目的。
一些形容词、名词、动词的使用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景象的色彩、气味、声音等方面的特点。
•形容词:翠绿的树叶,让读者感受到清新和生机。
•名词:烟雾缭绕的森林,让读者想象到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动词:细雨轻飘飞,给人一种绵绵的感觉。
二、比喻和象征诗歌写景中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使景象更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
1. 比喻比喻是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通过共同点的揭示来增强形象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比喻常常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张力。
•“月如字典翻,夜笔挥毫发银弦。
”比喻了月亮的形状和亮度。
•“水如明镜,映照着蓝天和白云。
”比喻了水面的清澈和透明。
2. 象征以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景象,使景象更加富有隐喻和感知。
通过符号的意义,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景象来直观地呈现给读者。
•“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指代的是爱情,它的春意闹可以传递出爱情的美好和喜庆。
•“红旗下的高楼”象征了新时代的繁荣和幸福。
三、意象运用意象是指在诗歌中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核心形象,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将景象更具有感染力和感知。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古诗词写景的七种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不仅能让读者产生视觉感受,更能让读者进一步反思人生哲理。
本篇文档将介绍七种古诗词写景的方式,帮助高考生深入学习古典诗词。
第一种写景方式:直接描写这是最常见的古诗词写景方式,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
表现为作者直接描写自然或人物具体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物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直接描写方式例子:暮色苍茫看势滞, - 《将进酒》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登高》杜甫第二种写景方式:抓住特定景物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将一个具体的景物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深入描写这个景物的特点来阐述自然美的感受。
通过突出某一个特定的景物,来呈现整个自然景象。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抓住特定景物方式例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 《木兰诗》匿名木兰当户织, 描述的是一种寂静、空灵的氛围:在静静的夜晚,唯一听见的是温柔、忧伤而又无奈的女子叹息声。
第三种写景方式:借景抒情古典诗词有时借助环境、某个景观来表达情感,这种方式被称为借景抒情。
通过将已知景物与抒情的心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顶峰的诗意效果。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方式例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静夜思》李白这里的月亮完美地借景表达了作者的离愁,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岁月变迁的无常与不可控。
第四种写景方式:意象联想这种方式比较难解释,在语言表达上通常伴随着大量的空灵、抽象和哲思。
这种写景方式主要是通过抽象的词汇和意象来暗示和引导读者产生感受。
以下是古诗词中的意象联想方式例子:花底滑钱庄,绿水东流。
桃花不言下自成蹊。
-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这里以花、水、桃花为起点,以抽象化的逻辑来表现自然的诗意。
第五种写景方式:以人为龙头,写自然和社会的交往这种写景方式借助人文元素,将自然和社会幻化成互相交错的场景。
通过人物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尊严。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
诗歌写景手法总结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诗歌写景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是传达诗人情感的重要方式。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诗歌写景的手法,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
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诗歌写景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它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
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首以鹳雀楼为背景,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诗歌。
王之涣借助鹳雀楼的高度和远望来展现自己的思乡之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诗歌写景手法。
它不仅描述自然景物,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意境,使诗歌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鸟鸣涧》中就寓情于景,将流水、花鸟、山林等自然景物蕴含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三、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写景中运用虚实对比,创造出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变化的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对月下路灯、路灯下行人、广场上琵琶声等多种景物的描述,创造出一个生动的夜景场面,表达了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四、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一种将自然界的物品作为情感的象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描绘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窗、月亮等物品都是情感的象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描写和联想,诗人李白表达了自己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诗歌写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诗人们可以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紧密地联系起来,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诗歌写景手法的总结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创作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诗歌的写景角度
诗歌的写景角度
诗歌的写景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远近结合:写景时既有远处的视角,又有近处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层次感和空间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远望长城,千山万水,如龙盘旋,如蛇蜿蜒”和“近看古道,青苔满地,石径依稀,人迹罕至”,通过远近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壮丽的长城和荒凉的古道。
2.高低结合:写景时既有高处的视角,又有低处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立体感和深度感。
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通过高低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壮阔的草原和悲伤的人情。
3.上下结合:写景时既有上方的视角,又有下方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立体感和生动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万山磅礴来势如山倒,江水翻腾空凌空腾跃”,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展现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
4.前后结合:写景时既有前方的视角,又有后方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连贯性和变化感。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通过前后结合的方式,展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景象和饮酒作乐的情趣。
5.内外结合:写景时既有内部的视角,又有外部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景色的
多样性和丰富感。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和“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宫廷女子的闲适和孤寂。
总之,诗歌中的写景角度多种多样,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表现方式,可以展现
出诗人眼中的美丽和情感。
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在古代诗歌中,写景常常是诗人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自然界的描绘,诗人们将景物与人情、思想、感情相结合,达到意境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
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着重讨论古代诗歌中的几种常见的写景手法。
一、借景抒怀借景抒怀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表达手法。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倾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心情、忧伤或欢愉与之相融合,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表达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哲思的思考。
二、写物寓情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写景手法还包括写物寓情。
诗人通过对特定的物象的描绘和抒发,来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这些物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可以通过不同的物象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用银烛和画屏代表家庭团圆和温暖的氛围,通过对这些物象的描绘来表达对节日的期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以景映情以景映情是一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衬托诗人情感和思想的手法。
诗人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绘,来凸显自己的情感或者对特定主题的思考。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的下半部分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风雨楼阁现金声,器宇轩昂世不同。
”通过对登高的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大抱负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四、以光照喻以光照喻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人们通过对阳光、月光、灯光等不同光源的描绘,来比喻人情、生活或者思想等不同方面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将故乡的思念和无尽的边疆之情相结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丰富多样,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效果和意义。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一、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诗歌是一种表现形式优美、语言鲜活的艺术,而写景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用诗歌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受,诗人能够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要想写出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景观诗,诗人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诗歌写景方法。
首先,对景物进行直接描写。
这是最常见的写景方法之一,诗人通过直接描写景物的形状、色彩和细节,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景物的美丽与魅力。
例如,写一首春天的诗时,可以描述春花绽放的姿态、青草翠绿的色彩和鸟儿欢快的歌唱。
通过生动的描绘,读者可以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其次,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诗人可以赋予景物更多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将夜空比喻为黑色的海洋,星星就像是点点闪烁的珍珠,这种描写方式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此外,拟人手法也常被用来赋予自然景物人性化的特点,使其更具生命力。
例如,将山峰比作巍峨的巨人,瀑布比作飞流直下的银龙。
第三,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
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描绘具体、感官形象的细节,使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联想和感受。
例如,可以描绘雨后的花朵上沾满晶莹的水珠,以此来表达对清新、湿润的春天的感受。
而象征手法则是通过把景物用作代表其他含义和象征,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夕阳被用来象征希望和美好,枯叶代表离别和衰老。
第四,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
对比和夸张手法是写景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景物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例如,描写阳光照耀下的花朵时,可以与周围的阴影进行对比,使花的色彩更加鲜明。
而夸张手法则是通过夸大景物的特点和效果,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例如,描绘海浪翻滚时,可以使用夸张的词语描述其浩大的声势。
最后,通过运用韵律和节奏来表现景物的美感。
诗歌是一种具有音乐性质的文学形式,通过运用韵律和节奏,诗人可以将景物的美感传递给读者。
通过选用恰当的词语和排列句子,使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与自然景物相呼应。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写景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法,正是运用了写景手法,才能使诗歌创作更加生动富有感情色彩,更加形象地再现人世。
在具体写景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的手法可以运用,下面将以笔者的理解来剖析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一、意象法意象法是诗歌写景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诗歌中的一句或几句,将景物的神态、变化、形象、心的暗示等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
对于意象法运用艺术手法,首先要形成一个浓厚而且深刻的意象,让我们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具有强烈和特殊感情色彩的意象。
下面用高山流水的诗句来说明:高山流水,潺潺入夜,夜夜石桥把古人,古人笑似犹有记。
上述的诗句,用意象法来描写出了一座石桥、高山流水以及夜晚的调调,而这座石桥上古人曾留下思绪,充满了犹有记忆,使人仿佛可以看到这个令人痴迷的画面。
二、对比法对比法是诗歌写景中另外一种常用的手法,它是用比较相反的两种情况或概念,来表现一种相对性,达到对比的效果。
对比法可以帮助诗人创造更加具体的文字表达,促使我们借此来忽清细小之处,迫使我们有趣的去捕捉隐藏的构思,使景物形象更加明显,更加引人入胜。
下面用这首梅花的诗句来说明:梅花攒动,衔来空禁的雪,把我绊在九州的秋。
上述的诗句,用对比法来描写出两个不同的景物,一是梅花,表现出了一种刚开始解放、寻寻觅觅的活力;二是空禁的雪,表现出一种犹有萧索而不宜动作的气氛,而这种犹有萧索的氛围正是九州的秋意撩动着这个时节。
三、象征性写景象征性写景是诗歌写景中最抽象最特殊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将一种状态、一种感受、一种情怀用景物、动物、自然等描绘出来,从而表达深层的思想内容。
而在这种抽象的描写中,象征性的意象也更能够深入人心,使景物在读者心中更加活跃、生动。
下面用这首鸟引鹤的诗句来说明:鸟引鹤,去方极,长天路上,空谷足音。
上述的诗句,用象征性写景来描写出了一种状态,鸟引鹤表明了一种追求的动力,去方极的征程,也是一种无限的追求;而长天路上,空谷足音则突出了一种孤独的感受,这种孤独的感受,也彰显了人生的坚韧与痛苦。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写景是诗歌的一项基本技巧,也是写作者对世界和人生最真切的反映。
它把作家的愿望和观察相结合,使诗歌不仅有夸张和抒情,而且还有细节和诗情。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就是作家用写作的形式来写出景象,从而获得艺术效果。
诗歌写景的一般步骤:先描写景象,然后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带入其中。
有的诗歌写出自然的景象,有的诗歌写出人们的活动,有的诗歌写出人物的情感。
通过这种写作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
诗歌中的写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具体描写,用语言来描述一个场景,也被称之为具象景象。
其二是抽象描写,即使用抽象的语言和意象来表达景象,它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感受和情绪。
此外,还有意象描写,它把文章中的某一具体景象和情感相结合,使之成为一种生动的意象,令作品焕发出特有的艺术气息。
具象描写和抽象描写的作用不仅仅是表达景象,更是集中对作品的主题之精神,以达到艺术的目的。
比如,面对一片惊涛骇浪的大海,诗人可以通过它的力量和坚韧,表达出一种坚毅的精神状态。
这样,诗歌就不仅仅是写景,它还暗含着读者和作者的意义。
最后,诗歌中的写景手法还能够让读者们感受到塑造景象的神奇乐趣,也能够让诗歌更加生动,给人们以深刻的意义和审美愉悦。
通过学习和运用诗歌写景的基本技巧,不仅可以增强文学的魅力,更可以帮助诗人更加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题,令诗意更加细腻勾勒。
诗歌写景手法
诗歌写景手法诗歌是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常常通过描绘景色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写景在诗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那么,诗人在写景时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呢?首先,诗人常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景。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景色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想象。
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锐利和灵巧,仿佛是它裁剪出了细细的柳叶。
再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宁静和美丽。
拟人也是诗歌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这样的手法能够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景色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朵流泪、鸟儿惊心,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赋予了花和鸟,深刻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痛。
又如,“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似乎知晓离别的痛苦,故意不让柳条变青,把春风写得有情有义。
夸张的手法在诗歌写景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通过夸张,可以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三千尺”来形容庐山瀑布的高度,让人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的白发来形容愁苦之深,极具震撼力。
除了以上几种修辞手法,诗人还会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既描写动态的景物,又描写静态的景物,两者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是静态,僧敲是动态,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营造出了宁静而又富有生气的氛围。
再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是静态的,清泉流淌是动态的,动静结合,展现出了山林的清幽。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写景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人物环境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写景可以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美好的自然风景,引发内心的共鸣,带来身心的舒畅。
下面将介绍一些写景的基本方法,以帮助诗人们更好地创作写景诗。
1. 观察细致入微成功的写景诗通常要求具体描写和细腻的观察力。
诗人应当仔细观察所描绘的场景,注意细节并通过生动的描写将其表现出来。
例如,可以描写花朵的颜色、形态、香气以及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石头的质感、形状以及它们被水流冲刷的痕迹等等。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读者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2. 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在写景时,生动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和美感。
通过巧妙地选择形容词来描绘景物的颜色、质地、声音、大小等特征,能够让读者产生直观而真实的感受。
例如,可以用“婀娜多姿的花朵”、“湍急激流”、“清脆悦耳的鸟鸣”等来描绘自然景色,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和与众不同之处。
3. 运用意象和比喻意象和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选取形象鲜明的意象和比喻来描述景物,可以使诗歌更具艺术美感。
例如,可以用“夜空如繁星点点”来描绘夜晚的景色,用“蜻蜓仿佛彩虹般飞过”来形容蜻蜓的姿态。
这些精心选择的意象和比喻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情感。
4. 运用节奏和韵律诗歌是有韵律和节奏的,通过运用合适的节奏和韵律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可以使诗歌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韵律可以通过控制音节的长短、音调的升降来实现,节奏可以通过控制句子的长短和抑扬顿挫来实现。
例如,在描写风景宜人的山谷时,可以运用轻快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来表现出谷中的生机和活力。
5. 通过情感抒发除了形象描写和修辞手法外,感情抒发也是诗歌写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诗人可以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例如,在描写一片迷人的花海时,可以表达对生命的赞美与感慨;在描绘江河的奔流时,可以抒发对生命之澎湃的洋溢。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作用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一)渲染烘托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江南可采莲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①以物烘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②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③以物烘托物。
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写景的方法诗歌写景的方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多感官描写、色彩的运用、动静、虚实,对比、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白描与细描、寓情于景等。
(一)描写的顺序。
写景是要有一定顺序的,这样写出的景才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写景的顺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
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碧瓦范成大①碧瓦楼头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①范成大,南宋着名爱国诗人,他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色彩绚丽、富有生趣的暮春景象。
近处,富丽堂皇的碧瓦楼,绣幕低垂;远处,赤栏桥外,一泓清溪横斜,绿水淙淙;空中,杨柳飞絮,漫天飘舞;地下,梨花铺地,洁白如雪。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前两句由近及远,后两句先高后低。
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是从面上着笔,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后两句则是从点上着笔,工笔细描特定的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这首诗在写景时点面结合,极有层次感。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金德淑①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
人立玉楼间。
【注】①金德淑,南宋旧宫人,宋亡后流落至元大都,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根据首句和“六街灯火已阑珊”看,这首词是按什么线索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是按时间线索写景的。
“积雪满燕山”和“万里长城横缟带”是早晨春睡起来所之景,“六街灯火已阑珊”是傍晚之景。
作者从春睡起来一直写到傍晚灯火阑珊之时,表明其一整天都伫立于玉楼之上,这就表现出了她内心深重而难以排遣的亡国之痛。
(二)多感官写景。
所谓多感官写景,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景有声有色有味、可触可感,能更好把读者带入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
杜甫的“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就使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除了视觉之外,还有嗅觉“花草香”、触觉“沙暖”;不仅如此,“花草”的色、“春风”的柔、冻泥融化之后的软,其实也暗从触觉角度描写。
这样写就把读者的各种感觉器官也调动起来了,让读者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各个角度感受春天的美。
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②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注】①北宋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写了一组《浣溪沙》词,这是第三首。
②垂白:老人。
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写景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的上片采用多感官方法来写景。
第一句从视觉上写,层层的麻叶、荷叶以及其他的作物泛着光泽,充满生机;第二句从嗅觉上写煮茧的香味飘满一村;第三句从听觉上写隔着篱墙,听到了缲丝女郎娇媚悦耳的谈笑声。
作者通过多感官描写,就把农村暮春雨后特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味,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愉悦。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
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
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诗歌写景的方法(中)(三)色彩运用。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色彩感,使诗歌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为诗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
诗歌运用色彩描写景物,有两种基本方法:色彩的组合、色彩的对比。
所谓色彩的组合,是指诗歌在写景时将几种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生活相对安定之时。
诗歌前两句写景所使用的最突出的方法就是色彩组合,诗人选取“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四样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早春画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
像这样的色彩组合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白朴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
色彩对比是指把两种在色彩上具有强烈反差的景物放在一起,使其在色彩上形成对比,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色彩对比与色彩组合的不同有两点。
一,在色彩组合中,用以组合的色彩一般有多种;色彩对比只能是两种颜色,且分别出现在上下两句之中。
二,色彩组合的目的是为了让画面的色彩更绚丽,一般描写的是乐景;色彩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其所选取的色彩往往是一冷(冷色调)一暖(暖色调),两者相互映衬,以表达感情。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与“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两者相互映衬,碧者更碧,红者愈红,表现了西湖六月迷人的景象。
这样的诗句也很多,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净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要注意的是,诗歌中对色彩的使用,并不仅限于写景。
诗歌中也有很多通过色彩使景与人形成对比的诗歌,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唐高宗仪凤三年,屈居下僚十八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人所诬入狱,此诗即狱中所作。
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总领全诗,诗人因秋天的蝉声引发了自己纷乱的思绪。
“西陆”指秋天,“南冠”指楚囚,此指诗人自己。
颔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是说诗人难以忍受蝉扇动着乌黑的双翼来对着满头白发的自己悲吟。
“玄”是黑色,“玄鬓”指蝉黑色的翅膀。
颈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是写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实则是以蝉自比,表现自身在仕途中因受到太多压制难以施展抱负。
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说自己虽然像蝉一样高洁却无人相信,也无人替身陷囹圄的自己说话。
此诗的颔联“玄鬓”与“白头”形成色彩对比,其中的白头指的是诗人自己,诗人由蝉之“玄鬓”想到自己的满头白发,引发了青春不再年华老去的无比惆怅。
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讲究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现意境美,其运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遇到此类诗歌,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色彩的,接着思考色彩的运用对表现画面具有怎样的作用,最后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这首元曲的前两句在写景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在写景时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色彩的运用。
作者将“黄”、“白”、“绿”、“红”等四种颜色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表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美丽迷人和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请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首联。
这首诗的首联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
上联以“黑”极写云之浓重,象征敌军势力之强;下联以“金”极写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在日光的照耀下之鲜亮耀目。
两种色彩的对比,突出了守边将士面对强大敌人昂扬的斗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3.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这首诗的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颔联写景色彩绚丽。
诗人把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朱樱”、“青豆”、“绿草”、“白鹅”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多彩迷人,表现了余杭四月生机勃勃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
(四)动静。
所谓动静,是指在写景时既描写具有静态特点的景物又描写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使动与静和谐统一于一幅画面中。
诗人在写景时对动静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1.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是用写静态景物的方法写动态之景,让动态之景变为静态之景。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第二句,此句从远处描写瀑布,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诗人着一“挂”字,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来描写,化动为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瀑布从远处观看时所具有的特点。
诗歌的后两句从近处描写瀑布,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其气势之雄伟,描写的是瀑布的动态。
整首诗由远及近描写瀑布,远望与近观结合,既表现了瀑布的静态美更表现了瀑布的动态美,让同一条庐山瀑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不同的姿态。
再如白朴的《【双调】沉醉东风·渔夫》中的“点秋江白鹭沙鸥”一句,也是化动为静。
“白鹭沙鸥”本是动态之景,作者着一“点”字,就让飞来飞去的白鹭沙鸥成为缀在秋江上一个个“点”,这就让整个画面变成了静态,表现了环境的静谧安适。
2.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山”和“原”都是静态之景,但作者却分别用一个“舞”一个“驰”来写表现之,说山就像一条银蛇在舞动,原就像一头白象在奔驰,这就将静景变成了动景,一方面表现了在雪花飞舞中山和原给人的一种动的错觉,更主要是这样写就使原本“惟余莽莽”、“顿时滔滔”的静态画面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