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合集下载

【最新精选】第二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最新精选】第二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第二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一)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在要素禀赋理论提出后的一段时间里,H-O定理成为解释产业革命以后贸易产生的主要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首次对H-O定理进行实证检验,用他所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里昂惕夫的验证逻辑是:如果H-O理论正确: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该于进口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即:(K/L)X/(K/L)M表3.2 美国国内生产100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1947年)根据H-O模型,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The Input-Output Method),对1947年美国出口行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和工人数值进行了比较,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得出了与赫-俄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西方引起了轰动,•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

到底是H-O理论有问题,还是里昂惕夫的数据有问题,还是里昂惕夫的方法出了问题呢?(二)里昂惕夫之谜的其它解释1、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要素过于宽泛,实际上,劳动有很多种类,性质不同。

一般劳动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

熟练劳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定的技能。

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基辛(Donald Keesing,1966)将劳动分为8类,第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人力资本最高,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一类为没有技术的工人。

基辛用美国1962年的贸易数据分析,通过检验美国进出口商品发现,在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第一类劳动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国的进口产品中,第一类的劳动含量比例最低。

如何解释里昂替夫之谜

如何解释里昂替夫之谜

如何解释“里昂替夫迷之谜”?(出自第三单元)一、该问题的提出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替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二、对里昂替夫之谜的解释(1)劳动力不同质。

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之所以出现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因为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不同;(2)存在人力资本。

H-O理论所说的资本要素仅仅包含实物资本,而完全忽视了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投入教育、职业培训、健康保障等项上的支出;(3)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里昂惕夫的结论受到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影响。

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动要受贸易参加国关税及非关税的限剞,这就使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前提下H-O 理论不能成立;(4)自然资源稀缺。

里昂惕夫进行研究时,只局限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没有考虑自然资源的影响;(5)要素密集度逆转。

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三、里昂替夫之谜的相关学说对于“里昂替夫之谜”,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各种解释,同时带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代表性的学说如下:1.技术差距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学者波斯纳于195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2.新要素贸易理论该理论综合了技术差距理论、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技能理论,认为,在考虑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时,不但要考虑传统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要素,还要考虑技术、信息等要素,从而来确定商品的比较优势.3.偏好相似理论偏好相似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于1961年的《贸易的转变》一书提出,该理论主要解释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如何产生的问题.4.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和规模.5.人力资本说肯恩等人(Kenen,1965;Keesing,1966)认为产生里昂替夫悖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含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等),而完全忽略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或报酬在于提高一个人的技能和获利能力,在于提高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中经济决策的效率.这就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出口品的资本密集度高于进口替代品.。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与原因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与原因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与原因里昂惕夫之谜(TheRiemannHypothesis)是一个数学的悬念,它被广泛认为是未被解决的最重要的数学悬念之一,也是被数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数学问题。

它的证明即便能获得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也可能成为计算机科学的重大突破。

里昂惕夫之谜的诞生要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当时德国数学家里昂惕夫(Bernhard Riemann)提出了关于素数(Prime number)分布规律的一个假设,即假设所有素数点值函数(zeta function)的特定值都在公式(formula)的实部(real part)中一半是有理数(rational number),另一半是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这一假设表明着,所有素数和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规律的关系,就是它们都有一定的实部值,并且这些值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然而,里昂惕夫之谜却一直未能被证明,令许多数学家都为它发愁。

虽然里昂惕夫之谜的解决一直未能成功,但是它的解释却已被一些数学家根据其规律及它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理论和假设。

其中,最受尊崇的假设莫过于“大数定律”,即“当给定一个正整数n时,素数分布规律可以用(log n)来表示。

”至于其他假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非素数分布”,“质数分布”等。

尽管里昂惕夫之谜仍然无法被证明,但是它的理论依然存在着,并且它的一系列假设对于理解素数分布规律是有帮助的。

其实,里昂惕夫之谜的本质是源于素数分布规律的谜团,它也被许多数学家认为是一个未解决的传统问题,因为其在现代数学理论中仍然是一个未知的数。

它可能隐藏着一些未被发现的定理,或者它也可能只是一个无解的数学难题。

但是,无论如何,对于素数的深入研究都非常重要,以了解它们最终的分布规律,并为数学理论建立更完善的模型。

另一方面,有关里昂惕夫之谜的大量研究,也得出了另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素数模式的可能性取决于越大的素数可能性,越复杂的数学问题可能会出现。

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产品周期说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时期,由于要素密集性不同、产品所属类型的不 同、技术先进程度的不同以及产品价格的不同,因而使得各种不同类型 的国家在产品处于不同时期时所具有的比较利益不同,因而“比较利益 也就从一个拥有大量熟练劳动力的国家转移到一个拥有大量非熟练劳动 力的国家”。产品的出口国也随之转移。
-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熟练说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加以研究。他利用美国 1960年时人口普查资料,将美国企业职工区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 动两大类。熟练劳动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厂长或经理、技术员、制图 员、机械工人、电工。办事员、推销员、其他专业人员和熟练的手工操 作工人等。非熟练劳动指不熟练和半熟练工人。他还根据这两大分类对 14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 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 密集型商品的结论。例如,在这14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中,美国的熟练劳 动比重最高,非熟练劳动比重最低;印度的熟练劳动比重最低,非熟练 劳动比重最高。在进口商品方面,正好相反,美国的熟练劳动比重最低, 非熟练劳动比重最高;印度的熟练劳动比重最高,非熟练劳动比重最低。 这表明发达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多熟练劳动的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 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少熟练劳动的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 熟练劳动程度的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技术差距说
为了论证这个理论,格鲁伯和弗农等人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业的有 关资料所作统计分析,其中5个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产业(运输、电器、 工具、化学、机器制造)的科研和发展经费占19个产业全部科研和发展 经费总数的89.4%;5个产业中的技术人员占19个产业总数的85.3%;5 个产业的销售额占19个产业总销售额的39.1%;5个产业的出口量占19 个产业总出口量的72%。这种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在上述5个技术密集 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方பைடு நூலகம்,确实处于比较优势。因此可以认为,出口科 研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家也就是资本要素相对丰裕的国家。根据上述 统计分析,美国就是这种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差距论是完全可 以与赫-俄原理相衔接的。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35“里昂惕夫”之谜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35“里昂惕夫”之谜
它的矛盾至多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在战后没有理论能取代以比较优势为理论,经过修 正的H-O定理在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导理论。
在总资本中加入人力资本的因素,再来比较美国出口品 和进口品的资本含量,他们发现,里昂惕夫之谜消失了。
资本(1947年的美元价格) 劳动力(人/年) 资本—劳动力比(美元)
出口商品
进口替代商品
2550780
3091339
182
170
14015
18184
3.自然资源论
有些经济学家提出,里昂惕夫在计算时局 限于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忽视了自 然资源这一生产要素的作用。
如美国就非常依赖矿产品和木材等几种资 本密集弄的自然资源进口。把这种因素考 虑进去,就可以解释反论。
资源条件是资源禀赋的基本出发点。
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4.需求偏好理论 第一次
从需求角度解释贸易。 美国不是大米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却是大
米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原因是美国人很少 食用大米。 美国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大于对劳动 密集型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偏好肯定会 削弱,甚至抵销美国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 品方面的成本优势。
第五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由来
根据人们的直觉,美国的资本比较丰富,而劳动 力则相对稀缺。按照H-O定理,美国的贸易结构 应该是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 的产品。
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对H-O定理的正确性是深信不 疑的。
他想通过检验美国的贸易结构说明资源禀赋理论 的正确性。
资本(1947年的美元价格) 劳动力(人/年) 资本—劳动力比(美元)
出口商品
进口替代商品
2550780
3091339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课件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课件

里昂惕夫之谜的提
里昂惕夫之谜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商品结构和进口的商品结构存在 差异,这种差异与该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等因素不符。
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成为经济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02
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
谜题的描述
01
里昂惕夫之谜是指一个国家在国 际贸易中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但资本相对稀缺,理应出口劳动 密集型商品的现象。
VS
引发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里昂惕夫之谜促进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解释了产业内分工和贸易的动因,弥补了 传统贸易理论的不足。
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里昂惕夫之谜揭示了国际贸易可 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 效率和经济增长率。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可以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结论总结
结论总结
里昂惕夫之谜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 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但美国出口并未 相应增加,这与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不符。 经过研究,里昂惕夫认为,这是由于美国企 业具有较强的技术、管理、品牌等非物质比 较优势,而非传统的物质比较优势。
研究展望
未来对于里昂惕夫之谜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展开。首先,进一步探讨非物质比较 优势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其次,研究其 他国家或地区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和原因。 最后,探索如何利用非物质比较优势推动经 济发展和全球竞争力提升。
启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H-O模型的适用条件 和适用范围,以及不同行业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差 异的原因和影响。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技术 进步、贸易成本、市场规模等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
里昂惕夫之谜,又称德国惕夫之谜,是一个在欧洲诞生的历史性谜题,它令现代研究者们着迷。

这个惕夫之谜由德国法学家里昂·惕夫发现,是一个复杂的宪法疑难,涉及到历史、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当年被认为是最难解开的谜题之一。

里昂惕夫之谜的本质在于,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复杂琐碎的政治、社会、宪法学术等内容组织成一颗看似完整而又神秘的谜团,激发了西方世界新思想和宪法理论的探究。

里昂惕夫认为,任何宪法体系都是有缺陷的,尤其是宪法编撰通常是缓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导致其内在的荒谬立场,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填补这些缺口。

里昂惕夫更认真地思考,他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既然是宪法体系有缺陷,那么,在重新设计这个宪法体系之前,先要拆除原有的宪法体系,也就是里昂惕夫提出的谜题:如何将宪法制定单位解体,既不影响宪法体系中阐述的基本权利,又有效地确定新型宪法体系的基础。

里昂惕夫之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可谓是宪法理论发展的起点以及现代法治的里程碑。

它的研究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宪法,而且让法学界成为一个受人尊重、思想家尊崇的领域,这在现代法律哲学家中被认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视野。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八个解释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八个解释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八个解释在西欧文化中,里昂惕夫之谜(Riddle of the Sphinx)是一个传统的智力游戏,也是一个古老的谜语。

据传,这个谜语的形式是这样的:“What goes on four legs in the morning, two legs in the afternoon, and three legs in the evening?”个谜语有众多种解释,下面我们就谈谈关于这个谜语的八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历史文化解释。

根据古希腊神话,里昂惕夫(Sphinx)是一种有着人面、狮身、鹰翅的混合变种怪物,它住在古希腊泰坦神庙的山洞里,把它的谜语放在这个神庙的门口,阻止所有过往的人进入,只有回答正确的人才能进入这个神庙。

根据这一历史文化背景,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最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人类”。

第二种解释是社会文化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的回答将人类的生命经历分为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孩提时代,中年时代,以及晚年时代。

孩提时代,人类需要四条腿来学习生活;中年时代,人类需要两条腿来工作赚钱及完成日常工作;而晚年时代,人类需要三条腿来支撑自己的身体,抵抗衰老的影响。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的答案也有可能是“人类”。

第三种解释是宗教解释。

根据宗教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人类在早期能够信仰四肢的神祗,而中年时期能够信仰两腿的神祗,以及晚年时期能够信仰三腿的神祗,这表明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也可能是“人类”。

第四种解释是学术解释。

Alice Martin她的著作《用神经系统解释思维逻辑》中指出:里昂惕夫之谜反映了人类的认知发展历程,在早期,人类的认知是由四肢运动驱动的;在中年,人类能够充分利用两条腿的运动来发展自身的智力;而在晚年,人类可以通过三条腿的步行来发展思维。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的答案也可能是“人类”。

第五种解释是心理学解释。

在早期,人类是依靠四肢运动、外在刺激来发展自我意识和认知;在中年,人类能够使用两条腿的运动来发展自身的能力;而在晚年,人类可以通过三条腿的步行运动来发展自身的智慧。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一、问题的提出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发展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赫—俄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中,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赫—俄理论一提出,即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经若干著名经济学家的再度解释,不断地得到完善与扩展,已奠定了其在自由贸易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并被人们公认为是继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之后,贸易理论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5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对赫—俄理论进行经验检验。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里昂惕夫期望能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

为了进行这一检验,里昂惕夫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国在1947年每一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

(注:投入产出表是一种可以表示经济中每一种产品来源和去向的表格。

里昂惕夫对这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奖。

)所谓进口替代品就是美国自己可以制造,同时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由于生产上的不完全分工),如汽车。

里昂惕夫被迫使用美国进口替代品的数据,是因为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数据不全。

即使这样,里昂惕夫仍能正确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赫—俄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替代品比美国实际进口品更加资本密集(因为美国的资本比其他国家相对便宜),但其密集程度仍低于美国的出口商品。

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表1)令人震惊,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商品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其与赫—俄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探讨与分析

里昂惕夫之谜探讨与分析

里昂惕夫之谜探讨与分析一、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1.背景: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发现,同等价值的进出口产品,美国出口的产品中需要的资本,小于进口的产品中需要的资本,这表明美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一结论,完全颠覆了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指导性理论-要素禀赋论。

按照要素禀赋论,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发现:他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度高于进口替代商品,而资本密集度则低于进口替代商品。

3.矛盾:这一发现与当时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相矛盾。

该理论认为,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人力资本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里昂惕夫在计算资本密集度时,没有考虑到人力资本这一重要因素。

将人力资本视为资本的一部分,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里昂惕夫本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技术水平高于其它国家,所以劳动效率高于其它国家。

他的意思是,你看上去应该是三个美国人干的活,其实是一个美国人干的。

先来看看,同等的资本可以给美国带来多少国民生产总值。

2017年,美国非金融企业的总资产是63.31万亿美元,同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9.48万亿,国民收入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为19.48÷63.31≈31%。

这个比例,不仅远高于同期法国的16%,也远高于同期中国的22%,甚至于高于理论上的最高值25%。

同等资本的条件下,美国人创造出来的价值要远高于其它国家,是一个比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劳动更密集的国家。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现象呢?原因在于价值转形。

价值转形是马克思提出来理论,用来解释价格和价值的分裂原因。

这一理论至今还存在很大争议,但是却可以解释很多经济学现象,包括里昂惕夫之谜。

2.需求偏好论:该观点认为,美国的需求偏好强烈地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使得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较高。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即著名的Fermat猜想,是17世纪法国数学家皮埃尔·德·费马(Pierre de Fermat)提出的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

该猜想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勾股数(满足勾股定理的整数三元组)而言,不存在满足a^n + b^n = c^n的正整数解,其中n大于 2。

该问题最初是在1637年被费马提出,并附有注解:“确实,我证明了这一事实,但这个约数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这个边界空间太小了,不能容纳我的证明”(原文为:“Cuius rei demonstrationem mirabilem sane detexi. Hanc marginis exiguitas non caperet.”)。

在数学研究历史上,这一猜想一度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未解问题之一,吸引了无数数学家的关注。

在费马提出之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证明或者反例。

一直到1994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终于找到了一个完整的证明,并于同年在一次数学会议上宣布。

怀尔斯的证明几乎有150页,使用了现代代数几何、模形式理论、Galois代数等多个数学领域的知识,展示出了惊人的深度和复杂度。

该证明过程大大超出了费马当时所能理解和应用的数学范围,限于他自身技术所限,他可能无法给出一个严格的证明,只是自信地断言数学家们可以找到证明。

怀尔斯的证明是革命性的,它重新定义了数学领域,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这一证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赢得了费马长年以来等待的圣杯。

里昂惕夫之谜是一个典型的数论问题,到目前为止,数学家们对于类似问题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虽然费马猜想在20世纪末被证明为真,但仍有许多其他类似的问题待解答,例如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

这些数论问题,同时反映了数学的深奥和人类对于数学本质的追求。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后来在投入—产出表中减去19种自然资源密集型产 品,成功地揭开了“谜”。
鲍德温,研究结果——剔除自然资源产品,则生产进口替代 品,每个工人所需的资本数量相对出口商品生产由127%—— 104%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
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指同一种商品在劳动丰 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又是资本密集型 产品的情形。
一旦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一种商品究竟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 密集型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
美国进口的商品中,在国外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若在美国 生产,就有可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在计算美国出口商品的K/L时,用的是美国的投入产出 数据。对于美国的进口商品,用的也是美国进口替代品的K/L, 而不是美国进口商品的K/L。
原因:东德大约3/4的贸易是与东欧其他国家进行 的,而这些国家相对于东德而言是资本贫乏国家。
结论与H-O一致。
对要素禀赋论的其他检验
1961年,加拿大经济学家沃尔(D.F.Wahl) 分析了加拿大与美国的贸易
加拿大出口品为相对资本密集型
因为加拿大的大部分贸易与美国进行,而美国 是个相对于加拿大而言资本丰富的国家——结 论与里昂惕夫之谜一致。
里昂惕夫计量的资本只包括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而忽略了人力资本(劳动不可能是同质 的,熟练劳动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一种资本支出 的产物)。若将人力资本部分加到有形资本中,将 很明显地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 密集型产品。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贸易壁垒的存在
1956年,里昂惕夫又对1951年美国的贸易结构 进行了第二次检验,结果与第一次一样。

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几种解释

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几种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著名的谜题,有几种主要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数学解释:里昂惕夫之谜是一个关于数学和几何的难题。

它涉及到一个三角形和一
个圆,并要求求解三角形面积和圆面经的比例。

2.哲学解释:里昂惕夫之谜是一个关于智慧和思考的难题。

它提醒人们要思考这个世
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地位。

3.象征解释:里昂惕夫之谜是一个关于人类知识和理解的难题。

它提醒人们要不断寻
求知识和深入理解这个世界。

4.符号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具有隐喻意义,它是一种象征语言,与其他文化隐喻类
似。

5.解释学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被认为是一个对自我和自我意识的难题。

它反映了人类
对自己和自己存在的认识。

6.宗教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被认为是一个关于宗教和信仰的难题。

它反映了人类对上
帝、宇宙和生命的无限探究。

7.历史学解释:里昂惕夫之谜是关于古希腊文化和历史的难题。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思维和文化。

这些都是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解释,但需要注意的是谜题的意义可能因文化、时代和个人而异。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是指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于1901年创作的推理小说《里昂惕夫之谜》(Le Mystère de la Chambre Jaune)。

该小说以智力悬疑为主题,被认为是法国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

下面对里昂惕夫之谜中的关键名词进行解释。

1. 里昂惕夫(Joseph Rouletabille):主要角色之一,天才小报记者,被委托调查发生在恩普涅的布食堂里情谜案,以封闭的房间杀人案为主线展开调查。

2. 恩普涅的布食堂(Le Glandier château):故事发生地点,一所位于法国恩普涅地区的豪华别墅,发生了一桩奇怪的封闭房间杀人案。

3. 封闭房间杀人案(l'affaire Stangerson):故事的核心事件,发生在恩普涅的布食堂里,一位叫做史丹杰尔森的物理学家被人袭击并锁在她的书房里,钥匙在内而外无法打开。

4. 不可能犯罪(crime impossible):封闭房间杀人案被称为“不可能犯罪”,因为凶手进入、犯罪和逃离现场似乎都不可能。

5. 房门、窗户和天花板的谜团(le mystère de la porte, desfenêtres et du plafond):故事中里昂惕夫发现了一些有关房门、窗户和天花板异乎寻常的印记,推断凶手可能是通过这些地方进入和逃离房间。

6. 私事的初衷(intention privée):故事中里昂惕夫一直坚信凶手并非出于财产或名望的动机,而是出于个人的私事而行凶。

7. 恩普涅谋杀案(l'affaire de l'inexplicable):封闭房间杀人案在法国媒体中被称为恩普涅谋杀案,因为案件发生在恩普涅地区的布食堂里。

8. 见证人奇异的沉默(le silence singulier des témoins):故事中警察发现在案发现场附近的一片森林中,有几个目击者坚决不说话,这使得案件更加神秘和复杂。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是一个里昂惕夫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一种让人变
得充满焦虑的状态,根据观察,当一个人处于里昂惕夫的状态之中时,他就会受到极大的声色压力,这种负面的情况往往会影响和挫伤一个人的容易,并可能增加他们的自卑感和抑郁情绪。

里昂惕夫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自我挑战激励,自我控制障碍,担心缺乏成功,以及被评论家所谴责。

在大多数情况下,里昂惕夫现象都是心理学家在分析个体过高的期望,残酷的
评判和严厉的要求时发现的现象,需要强调的是,里昂惕夫现象不仅来自对自身的执念,也常常是来自于父母,教师,领导或者朋友们给予的压力。

治疗里昂惕夫现象可以采取几种途径,可以从抑郁、焦虑以及一般心理健康的
分析上进行,以确保个体获得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恢复理性,可以从情绪管理,自我调节训练以及语言技巧等方面实施治疗。

综上所述,里昂惕夫之谜是一种涉及到心理压力的致病因素,正确的处理方式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予以适当的治疗和调节,可以让个体摆脱里昂惕夫的状态,重新获得心理的安宁与健康。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国际经济学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国际经济学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国际经济学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又称为美国国际贸易之谜(The American Trade Puzzle),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悖论。

该悖论由苏联经济学家沃夫·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于1953年提出。

里昂惕夫之谜起源于对美国国际贸易模式的研究。

理论上,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其在生产上具备相对优势的商品,而进口其他国家相对劣势的商品。

然而,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却反映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情况。

他发现,美国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国家,其出口的商品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进口的商品则以资本密集型为主。

这与比较优势理论所预测的情况完全相反。

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释。

有学者提出了几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技术差异论,即美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使得其能够以较低的劳动投入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进而出口。

另一种解释是需求差异论,即美国市场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需求更高,从而导致其出口这类商品。

还有一种解释是生产要素移动的影响,即美国资本的海外投资导致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包,使得美国进口这类商品。

不论何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出现都对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挑战。

它表明,贸易模式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经济理论的预测,而是受到复杂的因素影响。

因此,国际经济学需要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模式的形成和演变。

里昂惕夫之谜的研究为国际经济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它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里昂惕夫之谜,学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促进贸易平衡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准确和有效的指导。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也称为里昂谜题,是一道著名的逻辑推理题,被广泛运用于智力竞赛和思维训练中。

该谜题被认为是由法国数学家里昂-惕夫(Henri Léon Lebesgue)首次提出,于20世纪初广泛传播开来。

里昂惕夫之谜是一道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需要解答者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找到正确答案。

在里昂惕夫之谜中,给出了一系列的限制条件,需要根据这些条件来推断出谜底。

通常,谜题的背景是一个拥有多个性质的人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征和状态。

这些特征和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和限制,解答者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排除法来确定每个人的真实身份和状态。

里昂惕夫之谜的解答往往需要解决多个难题,包括推理链的建立、不同条件的整合、信息的逐步收集和分析等。

解答者需要仔细阅读每个条件,理解其含义和限制,并将其与其他条件进行对比和关联。

通过这样的逻辑推理过程,解答者能够逐渐确定每个人的身份和状态,并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在实际解答过程中,解答者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逻辑方法来解决里昂惕夫之谜。

其中,包括排除法、归纳法、假设和验证法等。

排除法是一种广泛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通过逐步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缩小可行答案的范围。

归纳法则是通过观察和总结已知的规律和条件,从而得出推测和结论。

假设和验证法则是在不确定情况下,先暂时假设某种可能性,并验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解答者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解答这类问题,可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推理的准确性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难题时的应对能力。

里昂惕夫之谜作为一种训练工具,广泛运用于学校、培训机构和智力竞赛中。

通过解答这类问题,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增强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智力竞赛中,里昂惕夫之谜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高难度的题目,可以检验参赛者的智商和逻辑能力。

总之,里昂惕夫之谜是一道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逻辑推理题,需要解答者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找到正确答案。

里昂惕夫之谜的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的名词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的名词解释里昂惕夫(Lyonnesse)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于19世纪末创作的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被认为是一个神秘而神奇的地方。

本文将对里昂惕夫的含义、起源和相关故事进行解释和探讨,以揭开这个神秘之谜。

起源和含义:里昂惕夫这个名词来源于英国传说和民间故事,被认为代表着海洋中的一个失落岛屿或城市。

据说这个地方曾经存在于英格兰西南部的康沃尔郡附近的大西洋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里昂惕夫逐渐沉入海底,其中的人民和建筑物都被淹没,仅剩下许多美丽而浪漫的传说。

在哈代的小说作品中,里昂惕夫常常象征着一种流逝的时光和失去的情感。

它成为了人们渴望的美好过去和寻求的遥远乡土之地的象征。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在哈代的小说《茜茜·福布斯》(A Laodicean)中,主人公探索了她听说过的里昂惕夫的神秘传说。

她渴望找到这片失落的土地,无法抵挡即使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美景。

这个神秘的想法引发了她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在另一部作品《远离尘嚣》(The Trumpet-Major)中,哈代描述了一个小镇靠近海边的情景,有人们经常能够看到靠近海岸的一座高高的城堡。

这部小说中的里昂惕夫似乎是一个虚构的地点,具有特定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在哈代的小说中,里昂惕夫可以被解读为一个象征,代表着追求和渴望的力量。

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代表了人们无法企及的梦想,吸引着人们的心灵和想象力。

民间传说与神秘故事:除了哈代的小说,里昂惕夫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也有一席之地。

人们相信在许多世纪前,这片土地上有一个繁荣的城市和富饶的农田。

然而,由于某些灾难性的事件,整个城市被淹没和遗忘,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和传说中。

有关里昂惕夫的传说和故事各有不同,其中一些涉及到神秘的力量和魔法。

一些故事中提到了海洋女神或其他神秘力量与里昂惕夫之间的联系,似乎暗示着这个地方的消失可能与超自然的力量有关。

这些故事和传说使得里昂惕夫的名字变得神秘而引人入胜,人们无法抵挡对这个地方的幻想和追求。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传统贸易理论
基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贸易理论, 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其相对富裕和 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相对 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谜团的提
里昂惕夫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出 口商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远高于 进口商品中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比, 这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
谜团的含义:即美国应该出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经济增长与贸易结构
分析不同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贸易结构的演 变,揭示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研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对国际贸易的 影响,探讨全球化背景下要素流动与国际贸 易的相互关系。
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
分析生产要素流动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探讨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塑造作用。
02 里昂惕夫之谜的国家的比较优势产业取决于其拥有的要素禀赋,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根据这一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导致其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然而,要素禀赋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美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会超过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 上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考虑到美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实证结果分析
贸易结构分析
通过对贸易数据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国家和行业的贸易模式 和特点,揭示贸易结构的内在规律。
贸易条件分析
分析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包括价格、数量等因素对贸易的影响, 探究贸易条件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
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
研究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 用机制。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
目录
• 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 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 里昂惕夫之谜的实证研究 • 里昂惕夫之谜的现代研究 • 里昂惕夫之谜的未来研究方向

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简述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是指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1953年进行的一篇关于美国出口产品结构的研究,该研究认为美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相矛盾。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也称为“赫希曼-里昂惕夫之谜”,旨在探究为什么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会选择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对于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贸易政策的限制:里昂惕夫在进行出口品结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贸易政策的限制。

事实上,美国政府对某些行业和产品实行了出口限制,这些限制可能导致美国出口的产品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可能是由于贸易政策的限制导致的。

2. 产业升级:里昂惕夫在进行出口品结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产业升级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些国家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这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可能是由于产业升级导致的。

3. 贸易利益的追求:里昂惕夫在进行出口品结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贸易利益的追求。

事实上,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因为这些产品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和更大的市
场份额。

因此,里昂惕夫之谜可能是由于贸易利益的追求导致的。

4. 劳动力市场因素:里昂惕夫在进行出口品结构分析时,没有考虑到劳动力市场因素的影响。

事实上,一些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缺陷,例如工资水平低、劳动力流动性差等,这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前的均衡
国际贸易后的均衡
-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列昂惕夫的验证
195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对H-O 理论进行经验检验。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列昂惕夫期望能得出美国出口 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
为了进行这一检验,列昂惕夫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 国在1947年每一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和资本的 数量。所谓进口替代品就是美国自己可以制造,同时从国外进口的商 品(由于生产上的不完全分工),如:汽车。列昂惕夫被迫使用美国进 口替代品的数据,是因为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数据不全。即使这样, 列昂惕夫仍能正确得出以下结论:如H-O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替 代品比美国实际进口品更加资本密集( 因为美国的资本比其他国家相 对便宜) ,但其密集程度仍低于美国的出口商品。
劳动熟练说
劳动熟练说又称人类技能说(Human Skill Theory)和劳动效率说,最 先是列昂惕夫自己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D.B.Keesing) 加以发展,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 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
列昂惕夫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 家工人高所造成的。他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 的三倍。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 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这是他本人对这个“谜”的解释。 为什么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高呢?他说这是由于美国企业管 理水平较高、工人所受的教育和培训较多、较好,以及美国工人进取精 神较强的结果。这些论点,可以看作是熟练劳动或人类技能说的雏形。 但是,一些人士认为列昂惕夫的解释过于武断,一些研究表明实际情况 并非如此。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克雷宁(Krelnin)经过验证,认为美 国工人的效率和欧洲工人相比,最多高出1.2-1.5倍,因此,他的这个论 断,通常不为人们所接受。
列昂惕夫之谜
-
Outline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3. 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思考 4. 列昂惕夫之谜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
-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两个方面 一、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前提条件进行修正
二、对贸易格局及其变动的新的要素进行解释
-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熟练说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加以研究。他利用美国 1960年时人口普查资料,将美国企业职工区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 动两大类。熟练劳动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厂长或经理、技术员、制图 员、机械工人、电工。办事员、推销员、其他专业人员和熟练的手工操 作工人等。非熟练劳动指不熟练和半熟练工人。他还根据这两大分类对 14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 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 密集型商品的结论。例如,在这14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中,美国的熟练劳 动比重最高,非熟练劳动比重最低;印度的熟练劳动比重最低,非熟练 劳动比重最高。在进口商品方面,正好相反,美国的熟练劳动比重最低, 非熟练劳动比重最高;印度的熟练劳动比重最高,非熟练劳动比重最低。 这表明发达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多熟练劳动的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 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少熟练劳动的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 熟练劳动程度的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华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06-1999
“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 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事实表明,投入产出分析不只在各种长期及短期预 测和计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适用于不同经济制度下的预测和计划,无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 还是中央计划经济。”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 瑞典发展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了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 论)。
其基本思想是: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 优势中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 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 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 商品。
——197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贺辞
-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赫克谢尔—俄林理论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 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当 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 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
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
Outline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3. 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思考 4. 列昂惕夫之谜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
-
Outline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2.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3. 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思考 4. 列昂惕夫之谜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
-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华西里·列昂惕夫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 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 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 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1973年,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 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和重大作用,而 备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推崇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 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期间,约瑟夫·熊彼特是他的同事并 且对他的研究成果极为推崇,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H-O理论一提出,即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成为国际贸易领域 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赫克谢尔—俄林理论
假定一个经济中: (1)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力(L) (2)只有两种产品:X(劳动密集型)、Y(资本密集型) (3)只有两个国家:A国(劳动力充裕)、B国(资本充裕) (4)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
-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列昂惕夫的验证
1953. 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的重新检验 1956. 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理论和经验分析
-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列昂惕夫的验证
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商品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 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 集型商品。其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