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帮扶制度
学校结队帮扶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3. 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制度内容1. 帮扶对象(1)新入职教师;(2)青年教师;(3)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的教师;(4)因特殊原因需要帮扶的教师。
2. 帮扶方式(1)师徒结对: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新入职教师或青年教师担任徒弟,通过师徒之间的交流、学习、指导,提高徒弟的教学能力。
(2)跨学科帮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进行帮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导师制:学校设立导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包括教育教学、师德修养、个人成长等方面。
3. 帮扶措施(1)导师定期与徒弟进行交流,了解徒弟的教学情况,解答徒弟的疑问,给予指导意见。
(2)导师帮助徒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指导徒弟参加各类培训、竞赛等活动,提高徒弟的综合素质。
(3)学校为导师和徒弟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帮扶活动的顺利进行。
4. 评价与考核(1)导师和徒弟每学期进行一次交流,总结帮扶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2)学校对导师和徒弟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水平、师德修养、个人成长等方面。
(3)考核结果作为导师和徒弟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四、实施与监督1. 学校成立结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帮扶工作。
2. 各部门、各年级组要高度重视结队帮扶工作,认真组织实施。
3. 学校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帮扶活动取得实效。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解释。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结对帮扶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结对帮扶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教学、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学生交流等方面。
第三条结对帮扶学校应遵循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结对帮扶学校应由双方学校共同协商,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结对帮扶学校应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结对帮扶工作。
第六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一)组长:由结对帮扶双方学校校长担任,负责统筹协调结对帮扶工作。
(二)副组长:由结对帮扶双方学校分管副校长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三)成员:由结对帮扶双方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等组成。
第七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和协调。
第三章教育教学合作第八条结对帮扶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包括课程资源、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
第九条结对帮扶学校应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方法。
第十条结对帮扶学校应开展教师互访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分享。
第十一条结对帮扶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跨校交流活动,如学科竞赛、艺术展演、体育比赛等。
第四章师资培训与交流第十二条结对帮扶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第十三条结对帮扶学校应邀请优秀教师到结对帮扶学校进行教学示范和指导。
第十四条结对帮扶学校应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培训班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五章资源共享第十五条结对帮扶学校应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包括图书、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
第十六条结对帮扶学校应共同建设教育教学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在线共享。
第十七条结对帮扶学校应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和教学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制度
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大学与中小学、企业、社区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制定本制度。
二、帮扶目标1. 帮助受帮扶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
2. 促进受帮扶单位与高校在科研、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3. 增强受帮扶单位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
三、帮扶内容1. 教育教学帮扶: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为受帮扶单位提供教育教学指导、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共享等服务。
2. 科研技术帮扶:高校可以与受帮扶单位开展联合科研、技术攻关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 人才帮扶:高校可以为受帮扶单位提供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支持。
4. 社会服务帮扶:高校可以与受帮扶单位共同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
四、帮扶方式1. 签订协议:高校与受帮扶单位之间应当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目标、内容、方式、时间等事项。
2. 建立长效机制:高校与受帮扶单位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帮扶活动。
3. 派出专家团队:高校可以派出专家团队,为受帮扶单位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4. 开展学生实习实践: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受帮扶单位进行实习实践,提升其实践能力。
5. 开展教师交流:高校可以与受帮扶单位开展教师交流活动,提升受帮扶单位师资力量。
五、帮扶效果评估1. 高校应当定期对帮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帮扶策略。
2. 受帮扶单位应当积极配合高校开展帮扶工作,认真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
3. 高校与受帮扶单位应当共同总结帮扶经验,推广优秀做法。
六、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策应当对大学结对帮扶工作给予支持,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经费保障:高校和受帮扶单位应当保障帮扶工作的经费需求,确保帮扶活动顺利进行。
3. 人才培养:高校应当加强对帮扶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范文(3篇)
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范文第一章绪论1.1 说明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帮扶,推动幼儿园整体发展,特制定本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
1.2 目的通过结对帮扶,使幼儿园中的年轻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章帮扶对象2.1 幼儿园结对帮扶对象为在同一幼儿园工作的新任教师,主要针对从教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
2.2 帮扶对象的选择原则为年轻教师中,工作热情高、发展潜力大、认同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教师。
第三章任务与责任3.1 帮扶教师的任务与责任3.1.1 帮扶教师应积极培养和引导被帮扶教师,传授工作经验和教学方法,提供专业指导。
3.1.2 帮扶教师应对被帮扶教师的工作进行观摩和评价,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1.3 帮扶教师应定期与被帮扶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支持。
3.1.4 帮扶教师应帮助被帮扶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资源。
3.2 被帮扶教师的任务与责任3.2.1 被帮扶教师应认真学习和吸收帮扶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2.2 被帮扶教师应主动向帮扶教师请教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问题,并接受指导和支持。
3.2.3 被帮扶教师应定期向帮扶教师汇报工作情况和进展,及时反馈帮扶效果。
第四章帮扶内容4.1 教学指导4.1.1 帮扶教师应针对被帮扶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1.2 帮扶教师可以组织教研讨论活动,邀请被帮扶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材。
4.1.3 帮扶教师应指导被帮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观摩,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建议。
4.2 专业培训4.2.1 帮扶教师应帮助被帮扶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机会。
4.2.2 帮扶教师可以与被帮扶教师一起参加教育培训课程、学习班等,共同提高专业水平。
4.2.3 帮扶教师可以推荐被帮扶教师参与一些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增强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
姊妹学校结对帮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姊妹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具有良好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之间,旨在通过结对帮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三条姊妹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自愿、平等互利原则;2. 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3.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4. 注重实效、逐步推进原则。
第二章结对帮扶对象及条件第四条姊妹学校结对帮扶对象为:1.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重点中学;2. 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重点中学;3. 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校。
第五条结对帮扶条件:1. 双方学校均具有健全的党组织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2. 双方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具有互补性;3. 双方学校均具备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4. 双方学校自愿参与结对帮扶工作。
第三章结对帮扶内容第六条结对帮扶内容主要包括:1.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包括课程资源、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2. 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教师培训、教学经验交流、教师职称评审等;3. 学生交流互访:包括学生互访、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4. 管理经验交流:包括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5. 校际合作项目:包括联合办学、科研合作、师资培训等。
第七条双方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协商确定具体的结对帮扶项目。
第四章结对帮扶实施第八条双方学校应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第九条双方学校应定期召开结对帮扶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结对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第十条双方学校应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工作档案,记录结对帮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果。
第十一条双方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结对帮扶工作的沟通与协作。
第五章结对帮扶评估第十二条结对帮扶评估应定期进行,评估内容包括:1. 结对帮扶项目的实施情况;2.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效;3. 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4. 学生交流互访的成果;5. 管理经验交流的收获;6. 校际合作项目的进展。
学校结对帮扶管理制度
学校结对帮扶管理制度学校结对帮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建立学校结对帮扶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开展。
第二条学校结对帮扶是指一所学校作为帮扶单位,接受另一所学校作为帮扶对象,对其进行资源、经验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条学校结对帮扶的目标是提高帮扶对象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其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第二章帮扶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第四条帮扶单位应当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明确帮扶对象学校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第五条帮扶单位应当根据帮扶对象学校的实际情况,提供资金、人员和物资等支持,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条帮扶单位应当派出专业人才和教育专家到帮扶对象学校进行指导和培训,提供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支持。
第七条帮扶单位应当与帮扶对象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共同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章帮扶对象学校的权利和义务第八条帮扶对象学校应当主动提供办学数据和信息,配合帮扶单位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
第九条帮扶对象学校应当认真落实帮扶单位提供的支持和援助,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
第十条帮扶对象学校应当开展教育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共同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办学水平。
第十一条帮扶对象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帮扶单位提供的资源和支持,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章帮扶工作的评估和奖励第十二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对帮扶单位和帮扶对象学校的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第十三条对于帮扶工作成效显著的帮扶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其继续支持和帮助其他学校。
第十四条对于帮扶工作不力的帮扶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督促其改进工作质量。
第五章法律责任与监督机制第十五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帮扶单位和帮扶对象学校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效果。
结对帮扶制度范文
结对帮扶制度范文结对帮扶制度是指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为每一个贫困户与一支或数支扶贫工作队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个渠道的力量,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技术、就业、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帮助,协助他们脱贫致富。
下面从结对帮扶制度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和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结对帮扶制度的背景我国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现象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导致扶贫工作的难度加大。
为了解决中央对贫困地区整体帮扶难度大、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于2024年,国家确定了精准扶贫的目标定位。
而结对帮扶制度作为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地。
二、结对帮扶制度的主要内容1.确定结对方式:可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个渠道选拔并组建帮扶工作队伍,形成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不同形式的结对方式。
2.确定帮扶项目: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包括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健康医疗、教育支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3.建立帮扶档案: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包括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等,以便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
5.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结对帮扶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结对帮扶制度的意义1.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制度能够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帮扶的效果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能力。
2.资源共享:通过结对帮扶,不仅可以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对接到贫困地区,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帮扶关系长期、稳定:与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通过帮扶手段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结对帮扶制度存在的问题1.帮扶队伍不稳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地理环境的限制,一些志愿者或帮扶人员没有持续、长期地参与帮扶工作,导致工作效果不理想。
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制度
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制度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而制定的。
本文从学校结对帮扶的含义、目的、原则、内容、组织实施和保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校结对帮扶的含义学校结对帮扶是指将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结成对子,通过资源共享、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教育改革举措。
二、学校结对帮扶的目的1.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学校结对帮扶,优质学校可以共享教育资源,如教材、教案、课件等,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结对帮扶可以促进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结对帮扶可以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引进优质学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改革经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学校结对帮扶,可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学校结对帮扶的原则1. 自愿参与原则。
学校结对帮扶应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尊重学校的意愿,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优势互补原则。
学校结对帮扶应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优势,如教育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3. 长期合作原则。
学校结对帮扶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定长期合作规划,确保帮扶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4. 结果导向原则。
学校结对帮扶应注重实际效果,以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四、学校结对帮扶的内容1. 教育教学改革。
优质学校可以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如推广新课程、新教案、新课件等。
2. 师资培训。
优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培训,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如开展教育教学研讨、讲座、观摩等活动。
3. 资源共享。
学校结对帮扶制度
学校结对帮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之间的结对帮扶活动,包括城乡学校结对、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等。
第三条学校结对帮扶应遵循平等自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结对帮扶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结对帮扶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二章帮扶内容与方式第五条学校结对帮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包括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件等;(二)教师培训与交流,包括组织教师互访、讲座、培训等;(三)教育教学科研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四)学生活动交流,包括组织学生互访、共建社团、联合举办活动等;(五)其他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
第六条学校结对帮扶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线上交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二)线下交流,组织教师、学生互访,开展面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三)联合举办比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双方教师的交流与学习;(四)其他双方约定的帮扶方式。
第三章帮扶流程与时间安排第七条学校结对帮扶流程如下:(一)双方学校达成帮扶意向,签订帮扶协议;(二)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内容、方式、时间等;(三)按照计划开展帮扶活动,记录帮扶过程;(四)定期评估帮扶效果,总结经验,调整帮扶策略。
第八条学校结对帮扶时间安排由双方学校商定,确保帮扶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帮扶效果评估与激励第九条学校应定期对结对帮扶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包括教师、学生的受益情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等。
第十条对在结对帮扶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
第五章违规处理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的学校,将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并视情节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教育行政部门所有。
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教师结对帮扶制度。
通过实施结对帮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二、制度目标1. 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2. 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形成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体系。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素质。
4.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制度内容1. 结对对象(1)优秀骨干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良好的师德师风。
(2)青年教师:入职三年以内,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2. 结对方式(1)一对一结对:每名优秀骨干教师负责一名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
(2)小组结对:将优秀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集体帮扶。
3. 帮扶内容(1)教育教学:优秀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育教学环节,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师德师风:优秀骨干教师以身作则,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
(3)班级管理:优秀骨干教师分享班级管理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4)教科研:优秀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4. 帮扶措施(1)定期开展帮扶活动:优秀骨干教师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帮扶活动,青年教师积极参与。
(2)共同备课:优秀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3)听课评课:优秀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听课,课后进行评课,帮助青年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4)教学研讨: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评价与考核(1)优秀骨干教师:学校将定期对优秀骨干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帮扶活动开展情况、青年教师成长情况等。
(2)青年教师:学校将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水平、班级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等。
农村结对帮扶制度
农村结对帮扶制度农村结对帮扶制度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建立帮扶关系,帮助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困难党员等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提高收入、促进发展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主要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种形式,以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农村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等目标。
农村结对帮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 帮扶对象: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困难党员等弱势群体。
2. 帮扶方式: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种形式,以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农村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等目标。
3. 帮扶内容:包括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村地区发展生产、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等。
4. 帮扶目标:通过结对帮扶,实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等目标。
5. 监督管理: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实现帮扶目标。
农村结对帮扶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帮扶对象数据库。
通过调查摸底,精准识别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困难党员等弱势群体,建立帮扶对象数据库,为结对帮扶提供准确依据。
二、确定帮扶单位和帮扶对象。
根据帮扶对象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将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帮扶资源与帮扶对象进行匹配,确定结对帮扶关系。
三、制定帮扶计划。
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明确帮扶目标、帮扶内容、帮扶方式、帮扶期限等具体内容。
四、落实帮扶措施。
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村地区发展生产、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具体措施包括技能培训、产业扶持、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等。
五、加强监督管理。
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帮扶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帮扶目标的实现。
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和监督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帮扶措施,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六、完善保障机制。
建立结对帮扶工作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对积极参与帮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和解决,确保帮扶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结队帮扶管理制度
学校结队帮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帮扶效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基本原则1.坚持相互支持、诚信守约的原则,共同落实扶贫帮困政策,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发展。
2.坚持为基层服务、服务为先的宗旨,以帮扶为主线,促进学校间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3.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因校定方。
第三章帮扶方式1.定期交流:结对帮扶学校之间要定期进行交流,分享经验,交流问题,相互学习。
2.定期走访:结对帮扶学校之间要定期进行走访,了解帮扶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困难。
3.定期评估:结对帮扶学校之间要定期进行评估,检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完善帮扶计划。
第四章帮扶内容1.教育培训:结对帮扶学校可以开展教学培训交流活动,提高帮扶学校的教学水平。
2.财务支持:结对帮扶学校可以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帮扶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3.人才支援:结对帮扶学校可以派遣优秀教师到帮扶学校支援教学工作。
第五章帮扶责任1.结对帮扶学校要对帮扶学校的发展承担责任,认真履行帮扶承诺。
2.结对帮扶学校要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决帮扶学校遇到的问题。
3.结对帮扶学校要建立健全帮扶档案,定期汇报帮扶情况。
第六章帮扶评估1.结对帮扶学校之间要建立健全帮扶评估机制,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帮扶计划,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3.组织专家对帮扶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帮扶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七章不正当帮扶行为的处理1.对于较严重的帮扶失职行为,应当给予相应的惩戒处理,包括警告、降职、罚款等。
2.对于涉嫌违法违纪的帮扶行为,应当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绝不姑息。
3.对于造成重大损失的帮扶行为,应当追究责任,赔偿损失。
第八章附则1.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2.对本管理制度的修改、解释权归学校所有。
3.本管理制度未尽事宜,由学校补充规定。
4.本管理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学校所有。
结对帮扶制度实施方案
结对帮扶制度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一部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面临着各种困难。
为了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我国提出了结对帮扶制度,旨在通过对接帮扶资源,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实现全面脱贫。
二、制度目标。
结对帮扶制度的实施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建立帮扶对接机制,促进帮扶资源的精准对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全面脱贫。
三、实施方案。
1.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
结对帮扶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结对帮扶机制。
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结对帮扶的双方,明确帮扶责任和目标,建立帮扶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2. 加强帮扶资源对接。
结对帮扶的关键在于资源对接,各帮扶单位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同时,帮扶双方应当建立定期对接机制,及时沟通帮扶需求和资源供给,确保帮扶资源精准对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3. 提升帮扶措施的针对性。
结对帮扶不仅仅是资金和物资的输送,更重要的是提供精准的帮扶措施。
帮扶双方应当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包括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帮扶措施能够真正解决贫困地区的根本问题。
4. 加强帮扶成效评估。
结对帮扶工作的成效评估是推动帮扶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帮扶成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帮扶方向和措施,确保帮扶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四、推进机制保障。
为了确保结对帮扶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推进机制的保障。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加强对帮扶工作的督导和考核,确保帮扶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五、结语。
结对帮扶制度的实施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结对帮扶考核管理制度
结对帮扶考核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及依据结对帮扶工作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本制度的工作目标是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考核管理,确保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工作内容1.考核指标的确定:根据结对帮扶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包括帮扶对象脱贫情况、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帮扶工作执行情况等方面。
2.考核周期的确定:结对帮扶的考核周期一般为一年,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调整。
3.考核方式:考核工作主要通过定期的帮扶工作检查、随机抽查、流程审核等方式进行。
4.考核对象:考核对象为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扶贫干部和帮扶责任单位。
5.考核结果的利用:考核结果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评比中,作为对帮扶干部和责任单位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程序1.考核指标的制定:结对帮扶工作管理部门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并进行公示。
2.考核计划的制定:结对帮扶工作管理部门在每年初制定考核计划,明确考核时间、方式和对象。
3.考核工作的实施:根据考核计划,结对帮扶工作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工作,包括现场检查、材料审核等。
4.考核报告的编制:结对帮扶工作管理部门根据考核结果,编制考核报告,并将其提交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批。
5.考核结果的使用:考核结果将用于对帮扶干部和责任单位进行绩效考核和评比,作为奖惩、晋升、调整等重要依据。
五、责任和权利1.结对帮扶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本制度,组织考核工作的实施和考核结果的利用。
2.结对帮扶工作干部和责任单位有义务接受考核,提供相关材料和配合考核工作的实施。
3.结对帮扶工作干部和责任单位享有公平公正的考核权利,可以对考核结果提出申诉和异议。
4.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帮扶干部和责任单位,将面临相应的奖惩措施,包括责令整改、降级、解聘等。
结对子帮扶制度
结对子帮扶制度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全社会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其中,最为重要且最成功的一项政策便是“结对子帮扶制度”。
该制度有助于实现优质服务和资源共享,对于解决贫困地区基本民生问题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结对子帮扶制度的概念、意义和具体举措。
一、结对子帮扶制度的概念结对子帮扶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通过城市帮扶农村、城市与农村资源共享的方式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这种形式既有好处又有必要。
一方面,它可以使城市地区的优质资源得以向贫困地区流动,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另一方面,它可以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尤其在经济落后和资源匮乏的地区更是不可缺少的一条出路。
二、结对子帮扶制度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结对子帮扶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结对子帮扶的初衷是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落后问题,促进其经济腾飞。
因此,支援贫困地区不在于一味地投入资金,而在于给予帮助,提供正确指导和资源的支持,具有明显的长远战略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使贫困地区得以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加快其发展步伐,实现长足进步。
2、培养扶贫干部结对子帮扶制度可以引导和培养一批熟悉农村特点、能够扎根在农村的扶贫干部。
这些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倚靠本地区的经验积累,成为深度了解农村问题的专家,能够精准地开展扶贫工作,让扶贫举措更长效和目标更明确。
3、促进城乡交流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促进城乡交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通过结对帮扶,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培养出城市参与到农村发展的意识和热情,让城市资源有机会进入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结对子帮扶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结对子帮扶制度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地域和方位,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1、对口帮扶先行制定搭建联合工作机构,成立主题组织机构和专业扶贫组织,根据各自优先的发展方向及工作重点进行分工合作。
学校支部结对帮扶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充分发挥优秀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薄弱学校快速发展,我校决定实施学校支部结对帮扶制度。
通过结对帮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推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制度目标1. 提高薄弱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 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学校间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3. 促进优秀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4. 增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三、制度内容1. 结对帮扶对象:我校将根据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情况,选择一批基础薄弱的学校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2. 结对帮扶方式:(1)党建帮扶:优秀学校的党支部与薄弱学校的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共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组织建设。
(2)教学帮扶:优秀学校的优秀教师与薄弱学校的教师建立结对关系,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3)管理帮扶:优秀学校的校长与薄弱学校的校长建立结对关系,交流学校管理经验,提升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
(4)资源帮扶:优秀学校在图书、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薄弱学校支持,促进资源共享。
3. 结对帮扶周期:结对帮扶期限为三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考核评价:结对帮扶期间,双方学校定期开展考核评价,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帮扶工作。
四、制度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支部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帮扶工作。
2. 明确责任分工:结对帮扶双方学校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3. 落实经费保障: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为结对帮扶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4. 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宣传结对帮扶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结语学校支部结对帮扶制度是我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该制度,我们将充分发挥优秀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薄弱学校快速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结对帮扶工作制度
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篇一」一、目的意义新老教师结对,有助于充分发挥老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青年教师敢想敢做的创新欲望;有助于实现新老教师在年龄上互补,经验上共享;有助于促进年青教师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加强校园内老师间的交流更趋广泛与紧密,由个体活动转为多元协作;有助于使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科研活动由经验型向思辩型、科研型转轨。
二、结对条件1、我校在职任课教师都可参与此项活动;2、教龄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必须与老教师结对;3、普通高中任教未满三年的教师必须参与结对活动;4、符合以下条件教师应积极参与结对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进步,推进学校师资建设。
(1)被聘为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2)被评为省、市、县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3)有较强工作能力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三、结对办法与步骤1、新老教师本着“自愿、自由结对、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在教科室的指导下签订“新老教师结对协议”。
2、结对双方签定协议后,由学校批准生效。
3、认真履行协议上要求。
(注:协议附后)四、考评、补助与奖励(一)考评1、每学期由教科室成立考评组进行考评。
2、考评内容(1)课堂教学:是否按协议要求上课与听课;是否按要求作好记录。
(2)教育科研:是否参与至少一项教科研课题研究,是否有教科研论文发表、获奖。
(3)其它:班主任等工作是否获得学校及有关部门肯定。
(二)补助与奖励1、老教师:每学年加基本分20分以下情况酌情加、扣分(1)听课每缺一课时扣1分(缺一次讨论扣0.5分)每多一课时加0.5分(讨论一次加0.25分)。
(2)结对教师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老教师加1分。
(3)新教师有论文发表、获奖。
有加1分,无扣1分。
(4)新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教坛新秀评比等活动中获奖或在其它方面获校级以上荣誉,有加3分,无不加分。
(5)学年末无结对工作总结扣2分。
2、新教师在各种竞赛及评比中获奖,学校据有关奖励制度进行精神鼓励及物质奖励。
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制度汇编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大学结对帮扶工作,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大学结对帮扶工作是指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由一所大学(以下简称“帮扶大学”)对另一所大学(以下简称“受帮扶大学”)在教育、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活动。
第三条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应遵循自愿、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推动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大学结对帮扶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学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帮扶对象的确定第五条受帮扶大学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二)有明确的发展需求和合作目标;(三)具备与帮扶大学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第六条帮扶大学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二)有充足的资源,能够为受帮扶大学提供实质性帮助;(三)与受帮扶大学有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
第七条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应遵循区域协调、行业特色、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由帮扶大学与受帮扶大学自主协商确定。
三、帮扶内容第八条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如教材、课程、教学方法等;(二)科研合作,如科研项目、实验室、科研基地等;(三)管理经验的交流,如教育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四)人才培养,如师资培训、学生交流、实习实践等;(五)其他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合作事项。
第九条帮扶大学应根据受帮扶大学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四、帮扶机制第十条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应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日常沟通和协调工作。
第十二条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应定期举行高层会谈,探讨合作事宜,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十三条大学结对帮扶工作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流相关信息和成果。
结对帮扶制度
结对帮扶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是指在社会发展中,为贫困地区或贫困群体提供帮扶和支持的制度安排。
它旨在通过建立联系和协作机制,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面脱贫。
首先,结对帮扶制度倡导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力量结对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通过提供金钱、物质、技术、专业知识等资源的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通过与贫困地区的对接,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并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指导,以确保贫困地区的发展得以有效推进。
其次,结对帮扶制度强调长期关注和全面帮扶。
结对帮扶制度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援助,而是要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确保帮扶的持续性和持久性。
通过定期开展帮扶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帮扶方式和帮扶方向,让贫困地区得到持续的帮助和支持。
再次,结对帮扶制度注重以人为本。
帮扶的目标是为了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能够自力更生、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帮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意愿和需求,注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只有真正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权益,才能帮扶到位,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和全面发展。
最后,结对帮扶制度要突出精准帮扶和科学评估。
帮扶的资源要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精准配置和使用。
通过科学评估和监测,及时了解帮扶措施的效果和影响,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和过度依赖。
只有在精准帮扶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帮扶目标和提高帮扶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结对帮扶制度是一种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发展的制度安排。
它能够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实现全面脱贫。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强调精准帮扶和科学评估,才能更好地实现帮扶目标和提高帮扶的效果和质量。
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制度
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制度1、结对帮扶对象以特困家庭为帮扶对象,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需要帮扶的党员、职工群众也可作为结对帮扶对象。
2、结对帮扶的目标和原则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三个一”。
即:每一个支部至少有一个帮扶对象;上门看望帮扶对象每年至少一次;每年为帮扶对象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至少一个。
要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组织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党员与群众、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与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
3、帮扶内容(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贯彻党支部决定,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对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通过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式,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工作本领。
(3)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4)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5)在宣传公民道德新风尚、推行移风易俗和计划生育、反对封建迷信、严格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治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4、结对帮扶形式根据帮扶对象的年龄、文化、生活、工作、学习等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一个党员联系一个帮扶对象。
主要适用于党员对有学习、工作、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
根据党员的自身能力,帮助帮扶对象在学习、工作、劳动中取得进步,达到帮扶效果。
(2)几个党员联系一个帮扶对象。
主要用于帮扶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户。
考虑到党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还要确定主要责任和起主要作用的党员。
五、结对帮扶的要求(1)要高度重视党员结对帮扶工作,以此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2)帮扶对象确定后,党支部要帮助党员和帮扶对象一起商量具体事宜。
每一个党员在结对帮扶中的责任,应根据党员和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而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对帮扶制度
张集小学留守儿童建设材料
一帮一结对帮扶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缩小与城镇学校的差距,实现自身的发展,促使帮扶双方学校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张集小学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要求,现制定学校间结对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确定结对帮扶对象:大梁小学—张集小学
结对帮扶指导思想:提高对结对帮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理清发展思路,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励精图治,艰苦奋斗。
具体计划措施:
(一)学生方面
1、加强班队联系。
2011年9月,为30对少先队员结成手拉手对子。
配合大梁小学,通过网络等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以增进相互了解。
2、特困生资助活动。
帮助大梁小学建立学校特困生档案,使其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其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资助,使其树立起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的信心。
3、安全、合乎章程的组织有意义的活动,配合大梁小学带领双方学校的优秀队员走出校园,去参观、访问、见习,以丰富孩子们的视野,增长见识和更方面的能力,让城里的孩子懂得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了解城市。
(二)学校方面
1.双方学校组织干部教师定期进行交流培训。
通过组织我校被帮扶教师听取大梁小学各科优秀教师的公开(示范)课、指导教研活动、举办培训讲座及安排领导干部和青年教师到中心小学挂职锻炼、学习等形式,提高张集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
2.双方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在学校管理、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共同研究和探讨。
接受由中心小学定期组织的由校长带队,各处室负责同志及图书、阅览、电教、仪器、档案等岗位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队伍,到张集小学进行指导帮助或学习交流,并通过定期举行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进张集小学提高管理水平。
4、结对双方学校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评估、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测评、教研活动等方面要加强沟通、协调一致、统一标准和要求。
5、加强在文艺、体育、科技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交流。
结对双方学校通过在校园科技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中互派教师、学生参与,使张集小学师生开阔视野,提高素质。
结对帮扶工作的启动,使我们明确了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新目标、责任和义务。
在今后的帮扶过程中,我校要积极配合中心小学的各项工作,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取得实效。
张集小学留守儿童建设材料
草沟镇张集小学留守儿童之家
张集小学
20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