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三)(A卷) 1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三)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 )A .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 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三套)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佛山市顺德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答案】C2、(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
这些体制外的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
·······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材料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强化①导致了政治腐败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促进了经济发展④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 (2016年山东济南市高三部分学校调研考试)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 01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
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2016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题(二)
号位封座密号场不考订装号证考准只卷名姓此级班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
2 .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 个小题,每题 4 分,共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为不一样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录。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B.周朝只在早期进行了分封C.分封制有效地稳固了周朝的统治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25.罗马法例定当事人及其余诉讼关系人包含代理人、证人、判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肩负陈说真切状况的义务,对成心违反真切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
这表示罗马法()A.按照私法至上B.重视诉讼程序C.侧重诉讼诚信D.崇尚科学理性26.“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初次出现是1912 年。
到 1919 年末,在《申报》可检索到30 条,均匀每年不到 4 条。
1925 年迅猛增添到81 条,报刊的刊行量也随之增添。
这主假如因为()A.西方民族看法的传入B.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看法日渐成熟C.公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报刊作为大众媒体更侧重开启民智27. 1875 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建立(后更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会活动为目标。
这一目标确实定()A.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相适应B.是对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总结C.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违反D.致使了德国工人运动堕入低潮28.以下图是 1953 年美国某刊物登载的一幅有关当时美国对苏联政策的漫画。
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 版 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试题说明: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既体现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时代特征”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社会经济水平”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也是中央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有利于中央而非各地区人才的选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2.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
”该言论反映出宋代A. 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强化B. 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削弱C. 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D. 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高考历史全国三卷押题冲刺】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三卷冲刺押题卷2
内部特供卷 第1页(共8页) 内部特供卷 第2页(共8页)高考押题特供卷(全国三卷)高三历史(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而共和行政焉”。
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端。
材料主要说明 A .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 B .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 C .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 D .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2.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 .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 .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 .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 .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3.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 .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 B .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 C .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 .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4.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二)(A卷) (带答案)
专题巩固限时练二古代中国的经济(A卷)一、选择题1.(2018·徐州模拟)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家庭人口项目数量(单位:钱)收入粮食8 5005人赋役 2 989支出日常开支7 950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解析】选D。
精耕细作与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不符,故A错误;材料中只有“粮食”,有耕无织,故B错误;C忽略了材料中“赋役”,故C错误;据材料中的“5人”可知是小农经济,表格中的支出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的生活艰难,故D正确。
2.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 )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C.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D.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解析】选D。
从战国至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盐铁官营与材料“纵民”不符,故B错误;材料“财或累万金”,不能表明汉代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高低,故C错误;根据材料“纵民”,体现了文帝时期,对商人控制较松,故D正确。
3.(2018·南京师大附中模拟) 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解析】选C。
结合材料可知,行会只是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A错误;行会仍需要“配合政府”,B 错误;行会需“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可见“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故C正确;行会长老需要处理与其他行业的关系,D错误。
4.《中华社会通史·明代卷》记载:明嘉靖时,何良俊说:“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三)(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 )A .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 .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C .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D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27.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
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A .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 .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C .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D .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 28.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历史试题(三)(解析版)
宋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 宋朝也开始出现了接近现代意义的“贫困线”概念:凡田产 20 亩以下或者产业 50 贯以下的家庭,即为生 活在贫困线下的“贫民”。
A.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在同步增长 B.传统手工业阻碍机器工业的发展 C.民主共和政体稳固促进了工业发展 D.近代工业已经呈现出发展的态势 31.1993 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 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 1991 年前的 50.3%上升到 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32.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 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33.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 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 ) A.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 B.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D.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 34.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 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三)(A卷) (带答案)
专题巩固限时练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A卷)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体现了( )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孔子主张“德治”,而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体现了儒家在治国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故C正确。
2.(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解析】选A。
根据材料“天立王……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强调了“德足以安乐民者”的重要性,此为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故A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道家、法家思想,故B错误;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董仲舒的话与道家的“无为”思想无关,排除D。
3.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动摇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朝廷官吏视为邪说,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
”该思想家应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解析】选C。
董仲舒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A错误;朱熹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B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同时材料中“东林首领顾宪成”表明是明朝,故C正确;黄宗羲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D错误。
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生活在宋朝的人们可能见到( )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②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③关汉卿的《窦娥冤》④曹雪芹的《红楼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选A。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卷三新人教版
地地道道的达到(综合卷三)1、《左传》记录 : “晋卻至与周争田。
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晋候使卻至勿政争。
”资料反响出 ()A.周天子丧失土地主宰权B.宗法制度已经全面崩溃C.土地私有制已宽泛确立D.晋侯正式获取霸主地位2、西汉初 , 皇后名义上能够参加国家事务, 并在宫中成立特地机构, 有一系列官吏。
到了东汉 , 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 节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当。
这种变化说明汉朝()A.道德因素影响权益分配B.君主权益逐渐转移至外朝C.防备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3、雅典“公民打破了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鸿沟, 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遇 , 而不会成为少许人控制他人命运和以权略私的机遇。
”这是由于古代雅典()A.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B.实行了轮番执政民主制C.公民以城邦利益为主旨D.提高了执政者的责任感4、有人指出“ 《天津合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能够常驻北京, 并获取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 但皇帝自己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合约” , 特别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 , “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
据此判断 ()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清政府拥有强烈的民族见解C.清政府放弃天向上国思想D.清政府全力地保护国家主权5、1935 年 6 月 . 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 “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反叛。
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 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所有.期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国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
”可见 .史迪威认为公民政府()A.睁开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B.借助外交政策以谋求局势缓和C.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D.以对日退步换取领土主权完满6、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 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 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 物流利达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看守的夜市7、以下列图是1978-2008 年中国进出口总数及占GDP比重变化图 , 其反响出中国()①进出口贸易总数连续增添②经济系统改革不断深入③向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连续增添A. ②③④B. ①②④C.①③④D. ①②③④8、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混乱. 有学者认为 :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 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 君臣不惠忠 , 父子不慈孝 . 兄弟不和调 . 此则天下之害也。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度高三年第二次阶段考历史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古代史和近代史。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推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材料中反映的秦国九代国君的继承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宗法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反映出宗法制的松弛,这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故C项正确;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A.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答案】A点睛:本题属于表格信息型题目,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地区、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等信息,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联系宋代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019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衡水联考(ii)历史考前模拟训练(三)【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衡水联考(ii)历史考前模拟训练(三)【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 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________B. 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________D. 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 隋朝《开皇律》“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
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这些律条的制定A. 存在着重罪轻罚倾向________B. 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完善C. 受儒学思想影响较深________D. 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3. 明朝一位学者指出:“ 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 这揭示出宋朝A. 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________B. 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C. 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________D. 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4. 历史上有名的“ 大帆船贸易” 开始于明朝隆庆五年( 1571 ),美洲的白银由西班牙帆船从墨西哥出发,横越太平洋,运到吕宋岛,在那里与来自中国的商人交换货物。
“ 大帆船贸易”A. 是中国与美洲直接贸易的开始________B. 使中国与西方建立了贸易关系C. 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建设________D. 扩大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5.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 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2019高三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
高三第二轮周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24小题,共48分)1.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
据此判断,汉魏时期A.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B.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C.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D.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2.十六世纪中期,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
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
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
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打败了荷兰共和国D.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3.1991年,深圳人确立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群众化的产权结构,他们相信任何一种资产的权利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消亡,都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人为地、靠超经济手段大举消灭和割除都要受到无情的惩罚。
这表明深圳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先全国B.对计划和市场关系有理性认知C.开始探索所有制结构的变化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
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
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C.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5.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
”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C.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6.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期其权能有所扩大,东汉时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全国卷Ⅲ)2019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
8.希腊城邦宽泛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处分晚婚。结婚不是公民个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碰到惩治,由于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响出在古代希腊
A.城邦对公民拥有绝对的声威
B.自然法规的理性精神颇受敬爱
C.优生优育政策获取宽泛推行
【解析】
【详解】依照资料可知,南洋兄弟烟草企业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要求和希望留学生“心
系祖国,中西兼顾,新旧知识交融,以期成为完好之才;学习空闲,检查外国商业发展,随
时报告,使我国商业有长足进步”,这反响出当时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因
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资料仅表现了南洋兄弟烟草企业的认识,不能够得出实业救国已成
为社会各界的宽泛共识,该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我国教育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D
选项错误,资料反响的是企业热衷于培养实业人才,不是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故正确答案
为C选项。
6.以前,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
“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立“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 2 -
述顾炎武见解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心学致令人们道德沦丧
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心学背叛理学的思想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观察顾炎武的思想。依照资料“清谈之流祸”、“不综今世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所有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
的英国式社会主,种社会主不是停留在口上而是体行家中,体在工厂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巩固限时练
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A卷)
一、选择题
1.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体现了( )
A.士阶层开始崛起并受到重用
B.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孔子主张“德治”,而荀子主张礼法并施,体现了儒家在治国方面的继承和发展,故C正确。
2.(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天立王……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强调了“德足以安乐民者”的重要性,此为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故A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道家、法家思想,故B错误;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董仲舒的话与道家的“无为”思想无关,排除D。
3.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动摇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朝廷官吏视为邪说,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
”该思想家应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
【解析】选C。
董仲舒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A错误;朱熹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B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同时材料中“东林首领顾宪成”表明是明朝,故C正确;黄宗羲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D错误。
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生活在宋朝的人们可能见到
( )
①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②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③关汉卿的《窦娥冤》④曹雪芹的《红楼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A。
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故①正确;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②正确;元代关汉卿创作了《窦娥冤》,故③错误;清代曹雪芹创作了小说《红楼梦》,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
5.李泽厚先生这样评价中国书法:“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有学者认为该评论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
下列名画最能体现此种“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
【解析】选D。
《女史箴图》(局部)是人物画,不能体现“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注重意境,故A错误;《清明上河图》(局部)是风俗画,不能体现“有意味的形式”,故B错误;《仕女图》是人物画,不能体现“有意味的形式”,故C错误;《竹石图》是文人画,注重意境,能体现“有意味的形式”,故D正确。
6.(2018·南通三模)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
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
这充分说明( )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解析】选D。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故A错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曲,开始走向成熟在元曲之前,故B错误;据题干中“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推知反映的是维护君权,故C错误;题干中的包公戏反映了民众的清官情结和君权的卫道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11分)(2018·镇江一模)儒家思想蕴含着许多治国理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论语》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
由此,推断他提出的治国理念。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
(2分)
(4)上述材料为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了哪些借鉴?(3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是诚信,再从以德治国的角度推断他提出的治国理念。
第(2)题根据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方面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再从维护君主专制、规劝君主等方面简要评价。
第(3)题根据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主专制、废除丞相等方面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
第(4)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德治、自省、民主等方面说明为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了哪些借鉴。
答案:(1)诚信。
(1分) 以德治国。
(1分)
(2)主张:君权神授、(1分)天人感应。
(1分)评价:神化君权,维护君主专制;(1分)规劝君主,缓和矛盾。
(1分)
(3)君主专制;(1分) 废除丞相。
(1分)
(4)德治、(1分)自省、(1分)民主。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