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病人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暑病人健康教育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病。中暑的诊断可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晕厥,并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治疗以改善病人环境,迅速降温,支持和对症为主。
【疾病特点】‘
1 、先兆中署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感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大汗、肢体发麻、体温正常或低热。
2 、轻症中署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多在38 ℃以上,有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神志不清、皮肤湿冷、脉搏弱、血压偏低、心率快。
3 、重症中署除上述症状外,如出现晕厥、昏迷、高热、痉挛等,则为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依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主要分为:①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典型表现为高热(> 41 ℃)、无汗和意识障碍。先兆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出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发绀。脉搏快,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呈潮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
后期扩大,对光发射迟钝或消失。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衰竭、肾衰竭、DIC 。②热衰竭。主要表现为循环衰竭,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常有昏厥。③热痉挛:症状多发生在大量出汗之后,由于水、盐丧失过多而致肌肉痉挛。热衰竭、热痉挛病人经治疗后30min 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健康教育要点】
1 、住院健康教育
(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护理指导:告诉家属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含盐清凉饮料,降温以病人感到凉爽舒适为度。疑有循环衰竭倾向,静脉给予适量糖盐水,可较快恢复。
(2)降温指导:告知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热射病患者,降温的迟早快慢决定预后,通常应在1h 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5℃以内。降温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说明物理降温有四种方法:①头部置冰袋或冰帽,大血管区置冰袋,用空调控制室温在18 - 20 ℃;②将身体(头部除外)置于4 ℃水中降温,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者禁用;③危重者可采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擦浴;④静脉输入液体可于降温4 ℃左右后输人,也可用20 ℃或9 ℃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还可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告知家属物理
降温同时不断摩擦四肢,防止血液循环停滞,促使热量散发。降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防止因降温过快引起虚脱。告知家属采用氯丙嗪药物降温时应让病人卧床,避免突然坐起,防止直立性低血压。静脉输入冰葡萄糖盐水降温,开始5 -10min 要慢,以每分钟30- 40 滴为宜,强调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数,以免诱发心律失常。
( 3)并发症预防指导:向家属说明热射病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指导家属协助观察尿量、尿色、黄疸、腹胀及周身皮肤情况。准确记录24h 尿量变化,告知家属定期检查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等指标的重要意义,及时送检标本。说明控制脑水肿、防止抽搐和脑疝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告知家属如发现病人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抽搐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置。
(4)血液透析护理指导:说明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病人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在治疗过程中,强调保持管道的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反折、脱落,及时处理机器报警。防止低血压、局部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告知家属协助观察局部情况、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 、出院健康教育
(l)自我护理指导:告知出院后应注意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
居住处要通风,避免室温过高,外出时环境温度过高时应戴草帽,口渴时补充一定量的含盐饮料。每天喝水4 -5L ,盐10g 左右,饮食中注意补充维生素C 的含量。加强营养,合理锻炼,提高抗热能力。
(2)防护知识指导:从事高温作业者,告知作业前做体格检查,发现慢性病及时治疗。老年体弱者对高温气候耐受性差,应注意防护。一旦发生中暑先兆,应及时停止作业,并给予降温处理,告知若能早诊断,早救治,中暑在短时期即可恢复,若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3)训练预防指导:指导在热环境中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逐步提高耐热能力,逐渐增加强度,包括热强度、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一般以相对湿度在60 % - 70 %以上,气温在31 - 35 ℃为宜;每次训练时间以1.5-2h 为宜。合理安排,尽量避开最热时间(12:00-15:00 )。注意在膳食中补充水盐。对于体弱者、久病初愈和患有慢性病者重点观察和保护。同时可备仁丹、蕾香正气水等预防中暑药,必要时备好急救物品、药品,一旦发生中暑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