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第三课 心灵的慰籍

第二单元第三课  心灵的慰籍

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能力目标: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领略不同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

教具与学具1.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

2.教具: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并且做一定的介绍。

提问:这两座建筑与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不同?2.生思考并回答。

3.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①埃及的金字塔是为死去的人修建的陵墓,而上述两座建筑是为了在世间的人们修建的。

②不过这些建筑不是为了供人们居住,而是为了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修建的。

4.导入正题:教师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

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

5.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8、29、30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

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

① 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② 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③ 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④ 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⑤ 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⑥ 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与总结。

并且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建议一”。

7.总结:佛教的思想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表现这些观念的美术作品也有不同。

8.展示古希腊的作品《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娜神像》。

不过二者也有共同点,请同学们思考并解答。

9.总结:宗教的思想在当时的美术创作中(中国的佛教艺术、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占主导地位。

人们用各种美术形式来表现对神灵的敬仰。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尊敬。

06心灵的慰藉

06心灵的慰藉

《心灵的慰藉》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徐文浩我的说课题目是《心灵的慰藉》。

(板书说课题目及自己的名字)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心灵的慰藉》本课我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和评价这几个步骤,来详细向大家讲解我对课程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根据教与学,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了如下的分析:受科技\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局限,人们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再加上统治阶级的利用,宗教信仰与神话故事成为特定时期内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对佛教的了解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对佛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包括了这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三大宗教、二是佛教在中国的起源和佛教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三是中国的四大石窟。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头脑中对于佛教的认识和一些佛教本生的了解能力都是非常浅的层次的,所以需要老师多用一些有趣的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宗教是如何成为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2、能力目标:让学生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能够体会佛教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安慰,了解四大石窟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菩萨造像的一个演变过程。

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体验佛教的魅力,以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佛教,初步认识佛教所给我们传达的一些思想以及对人们心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难点:结合四大石窟,了解菩萨造像以及壁画在不同的时代所产生的本土化的一些演变过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和体验佛教的魅力和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赵俊杰《心灵的慰藉》教案

赵俊杰《心灵的慰藉》教案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上节课《礼仪与教化》讲到了秦汉陶俑,在艺术的道路上就出现了佛像雕塑,本课将讲述中国的主流宗教,佛教美术以及佛教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学生要了解中国最早的佛教传入时间,最有名的四大石窟,四大石窟的样试特点、发生的背景,以及中国佛像的演变过程,在情感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德育教育。

二、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也上过美术鉴赏的课,对于鉴赏佛教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基础,但理解程度不够,需要老师多用一些有趣的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的认识,我们要更深层次的去探讨作品的背景、作用以及美术造型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三、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谈论自己的观点,大胆进行反向思维,结合社会实际作一定的论证。

四、设计思路:本课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生命的瞬间》图片,让学生思想得到感化和情感的升华。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该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宗教是如何成为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会佛教是怎样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安慰,以及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体验佛教的魅力,以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佛教给学生传达的一些思想以及对人们心灵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七、教学方法:举例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九、课时:1课时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PPT课件封面佛像、跳动的字体以及佛教音乐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听觉导入提问: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授课内容:1、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引出新的问题。

①中国的主流宗教是哪个?(佛教)②宗教的起源?播放视频《佛教传入中国》,师生互动,学生观看视频后讨论并回答问题:A、佛教产生于哪个国家?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B、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a、秦朝b、西汉c、东汉d、魏晋南北朝C、中国最早的寺院是哪一座?洛阳的白马寺2、再次播放视频:《千手观音》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曾经有一个感动和震撼了很多人的一个舞蹈节目,是由一群聋哑姑娘给我们表演的,是那么的美轮美奂,精彩绝伦,她们不仅舞出了自己对于舞蹈和生活的热爱,更是展示了我们宗教中一个美丽的佛,现在,我们就一起再来重温一下那个经典的时刻。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ppt课件

新疆克孜尔石窟
新疆克孜尔石窟
中国的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千佛洞,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 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 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 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 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 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 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 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 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 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 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 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新疆克孜尔石窟
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克 孜尔千佛洞,就在塔克拉玛 干大沙漠北缘的库车县西部 约70公里处。
置身于雄伟的明乌达格 山举目远眺,克孜尔千佛洞 尽入眼帘:悬崖上一个个石 窟层层相迭,鳞次栉比,气 势恢宏,威风八面。专家介 绍,克孜尔千佛洞建造于3至 13世纪,共有236个洞,现存 壁画画面约10000平方米,是 新疆最大的一处佛教文化遗 址,现已被指定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和体悟就在美术的品评标准中变得特别
重要了。 图中描绘的禅宗六祖慧能斫竹 的故事。慧能开创了强调机型和顿悟的 栏中门派,他曾经说“青青翠竹,竟是
法身,”也就是主张万物皆有佛性,世
人能否成佛关键不在于修行,而在于能 后看到自己的本性。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活动建议
菩萨,按照佛教的解释,是对佛教教义有了深邃的领悟,能下 救众生而尚未成就佛果的高僧。在早期的佛教中,菩萨原是男性贵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 佛 本 生 经 ︾ 广 义 是 指 佛 经
佛 本 生 故 事
玄 奘 译 本
苦空照罗行观菩波波揭即罗故真能无无大大罗故藐阿蜜依三究离有挂无蜜依菩以无无亦至无无意界触无耳行色是不不不是是张识色空色空子苦空照罗行观 厄︐见蜜深自提罗罗谛说蜜说实除等上明神蜜知三耨多般世竟颠恐碍挂多般提无智苦无无明明识︐法色鼻识︐故增垢生诸︒︐小︐︐︐︐︐厄︐见蜜深自 ︒度五多般在萨僧揭揭咒多般不一等咒咒咒多般菩多故若诸涅倒怖故碍故若萨所亦集老老尽︐界乃︐声舌︐无空不不不法舍亦楷受空色空色︒度五多般在 菩 舍一蕴时若菩婆揭谛谛曰咒若虚切咒︐︐︐︐若提罗︐波佛槃梦︐︐︐︐波埵得无灭死死︐亦︒至无香身无受中减净灭空利复心 经想即即不不舍一蕴时若 利切皆︒波萨诃谛︐︐︓︐波︒苦︐是是是是波︒三得罗︐︒想远无无心罗︐故得道尽︐乃无无无眼味意眼想无︒︐︐相子如 行是是异异利切皆︒波萨 ︐︒︐ ︐ ︐ ︐︒︐︒ ︐ ︐︐ ︐ ) (8
心灵的慰 藉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执教: 兴和一中 王永龙
佛 基 伊 世 教 督 斯 界 教 兰 上 教
三 大 主 流 宗 教
苦空照罗行观菩波波揭即罗故真能无无大大罗故藐阿蜜依三究离有挂无蜜依菩以无无亦至无无意界触无耳行色是不不不是是张识色空色空子苦空照罗行观 厄︐见蜜深自提罗罗谛说蜜说实除等上明神蜜知三耨多般世竟颠恐碍挂多般提无智苦无无明明识︐法色鼻识︐故增垢生诸︒︐小︐︐︐︐︐厄︐见蜜深自 ︒度五多般在萨僧揭揭咒多般不一等咒咒咒多般菩多故若诸涅倒怖故碍故若萨所亦集老老尽︐界乃︐声舌︐无空不不不法舍亦楷受空色空色︒度五多般在 菩 舍一蕴时若菩婆揭谛谛曰咒若虚切咒︐︐︐︐若提罗︐波佛槃梦︐︐︐︐波埵得无灭死死︐亦︒至无香身无受中减净灭空利复心 经想即即不不舍一蕴时若 利切皆︒波萨诃谛︐︐︓︐波︒苦︐是是是是波︒三得罗︐︒想远无无心罗︐故得道尽︐乃无无无眼味意眼想无︒︐︐相子如 行是是异异利切皆︒波萨 ︐︒︐ ︐ ︐ ︐︒︐︒ ︐ ︐︐ ︐ ) (8

心灵的慰藉一等奖说课稿

心灵的慰藉一等奖说课稿

心灵的慰藉一等奖说课稿《心灵的慰藉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心灵的慰藉一等奖说课稿教学目标: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东西方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宗教观念与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双重影响。

这种情况在中国比较明显。

佛教最初并不是诞生在中国,但是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原有的佛教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艺术家逐步按照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信仰的需要来塑造佛和菩萨的形象。

莫高窟275窟的交脚弥勒属于较早的佛教造像,由于佛教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所以从这个形象上既可以看到印度佛教造像的若干特点(如下半身用凸出的条子表示贴身的衣服),又有西域少数民族的特点(如造型质朴,在身体比例上四肢粗壮、躯干短小)。

南北朝时期,内地或汉族地区比较崇尚身体瘦、衣服宽大的“秀骨清像”,可能对敦煌的造像也有部分影响,初唐的菩萨造像似乎还保留着这样的特点。

到莫高窟194菩萨所处的中唐时期,本土的倾向又转向另一种风格。

这尊菩萨造型服装华丽,体态丰满,反映了唐代女性以丰腴为美的审美风尚,当时甚至流行“菩萨如宫娃”的说法。

所以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使学生理解这一过程以及产生的原因。

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

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观察内容时代:性别:体态:姿势:面部特征:发型:着装:社会观念: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在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对某一件作品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艺术家的创作心境;学习如何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了解其情感表现和心灵慰藉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灵慰藉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重点: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心境;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图片、投影仪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讲解:介绍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创作心境,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

a.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b. 讲解艺术家创作心境的来源。

c. 举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心灵慰藉的功能。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心灵慰藉功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其他美术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心灵的慰藉》2. 内容:a. 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b. 艺术家的创作心境c. 心灵慰藉的功能七、作业设计a. 《呐喊》——蒙克b. 《星空》——梵高c. 《母亲》——罗中立2. 答案要求:a. 描述作品的基本信息。

b.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c. 阐述作品的心灵慰藉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材分析: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本课包括了宗教信仰对美术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等方面的影响,并重点介绍了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造像的艺术形式和所体现的观念。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中国的几大石窟也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佛教美术作品,但是对于深入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鉴赏①中、印佛像;②莫高窟的四尊菩萨造像来理解宗教形象本土化现象。

教学目标:1、了解宗教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知识)2、深入掌握比较式鉴赏。

(能力)2、了解中国佛教艺术的成就及代表性作品。

(情感)重点难点:在中国佛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佛教造像本土化现象。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设计思路:导入新课:放映电影《神话》片断。

同时提问: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哪三种?佛教诞生在中国吗?新课内容:1、中国的石窟艺术。

首先,同学们能说出中国的几大石窟吗?分别在中国的哪里?①甘肃敦煌莫高窟。

②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③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④重庆大足石窟。

⑤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2、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

①乐山大佛、弋阳卧佛、八仙山大佛。

②云冈第20窟坐佛及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③比较印度及中国的佛教造像。

④比较莫高窟的四尊菩萨造像。

⑤麦积山造像的世俗化。

3、中国的佛教绘画艺术。

①《六祖砍竹图》南宋梁楷作品。

②《九色鹿》、《本生图》。

③比较克孜尔壁画、莫高窟壁画。

④《飞天》及油画《飞天图》、舞蹈《千手观音》图片。

课堂总结:欣赏佛教音乐《心经》,然后学生总结发言。

2024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范例

2024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范例

2024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艺术创作如何反映人类内心的需求与情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分析,使学生了解艺术与心灵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分析、解读美术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分析、解读美术作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图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笔记本、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灵的慰藉。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场景能够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并分享感受。

4. 例题讲解:分析莫奈的《睡莲》和梵高的《星夜》,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故事,掌握美术作品情感表达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其情感表达,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心灵的慰藉》2. 内容: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艺术创作与心灵需求的关系欣赏与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美术作品,分析其情感表达,并阐述理由。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文字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了解了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心灵的慰藉》教案

《心灵的慰藉》教案

《心灵的慰藉》教案第一篇:《心灵的慰藉》教案《心灵的慰藉》教案一、导入1.欣赏《千手观音》舞蹈一分钟。

2.展示:四川峨眉山大足石刻石窟造像“千手千眼观音”像。

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以音乐和舞蹈形式表现的宗教文化,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四川峨眉山的大足石刻——千手千眼观音。

这个石雕则是以美术形式来表现宗教文化,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千眼表示智慧无穷。

师:人们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尊佛像呢?学生回答:寻找精神寄托,净化心灵等等。

师:那我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国佛教美术的世界,寻找心灵的慰藉。

3.引出本课课题——《心灵的慰藉》。

板书内容: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二、新课学习1.宗教与美术的关系师:大家知道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生: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师:当我提到这些宗教时同学们脑中闪现过的图像分别是什么?生:佛像、耶稣、十字架、清真寺等。

师:这些形象大部分是美术作品,这都是宗教宣传的效果。

那么,宗教为什么选择“美术”作为宣传教义的重要方式?(幻灯片)对比于文字与图像,分析图像相对于文字有什么样的优势?老师总结并引出下一话题:美术作品自身的特点是其多传达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思想,较为直观、易懂、又比文字生动有趣,所以宗教宣传特别注重用美术的方式。

下面让我们走进佛教的世界来看一看。

2.佛教概况(1)佛教的主导思想师:研究佛教美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佛教的主导思想:佛教以世间之苦为支点关爱人间,普度众生。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来世幸福上,倡导世人积德行善。

(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问:佛教最早产生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发展概况又是如何呢?生: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并在两汉之际传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传播与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晚唐以后逐步衰落,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地融入外来因素。

展示:佛教发展流程图自主学习师:下面请大家浏览书本P26—28,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书中都涉及了哪几个朝代?佛教美术作品形式有哪些?生1:书中涉及的朝代有两汉,魏晋,隋唐,晚唐。

第二单元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第二单元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②世界著名的四大宗教: 佛教、道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
二、佛教
①产生: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 印度,并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隋唐时 期达到鼎盛,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次大规 模的融入外来因素。这一阶段,中国美术 中出现了大量以佛教信仰为主题的造像、 壁画以及建筑寺观,从许多方面改变了中 国早期美术的基本面貌。最能集中体现出 这一变化的是大规模佛教石窟的兴建。
第二单元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教学目标】 通过鉴赏优秀建筑和作品,使学 生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 创作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 生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 作品。
【教学重难点】 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 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
①青州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曾作为山东地区 的中心寺院,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存世长达 800余年,后被战火所毁。1996年10月,在龙兴 寺遗址出土了600余尊石刻佛教造像,这些珍贵 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国内外,被评为1996年十大考 古发现之一,之后又被评为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 发现之一,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石刻佛教造像在海外华人中引 起了巨大反响,美籍华人、佛教大师夏荆山先生 参观了龙兴寺出土的佛教造像后,被中国古代佛 教文化深深吸引,为了发掘发扬中国的佛教文化, 夏先生无偿出资在驼山南麓重建龙兴寺。
②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莫高窟275窟 交脚弥勒 北凉
莫高窟328 窟菩萨 初唐莫高窟45 窟菩萨 盛唐
莫高窟194 窟菩萨 中唐

高中美术_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生课前借助网络多媒体,从网上收集有关佛教的起源,石窟寺和佛教造像的知识,如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与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等,通过文字资料了解更多石像背后的故事,并筛选出最好、最有效的资料以备上课之用。

课前配乐播放幻灯片(中国石窟寺及壁画、佛教造像图片)结合威海市当地的人文习俗,提问当地各种祭祀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佛教的产生、发展及中国佛教的美术形态和代表性作品,学会运用比较式鉴赏鉴别佛教造像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不同时期佛教造像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佛教艺术的基础上,欣赏佛教文化,抒发心灵感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并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学习的重点是在中国佛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佛教造像本土化、世俗化现象。

一、佛教的产生1.佛像的产生2、印度佛像的造像样式:运用比较式鉴赏比较两种造像样式有什么不同?展示两种佛像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印度佛像的两种造像特征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石窟寺及壁画艺术】中国有哪些著名的石窟寺?(幻灯片展示地图)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教师讲解新疆的克孜尔地区石窟寺的雕塑和壁画。

展示莫高窟唐代壁画,学生分析色彩和人物造型。

教师点拨:“反弹琵琶”的舞姿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有“吴带当风”的韵致,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佛国世界的奇幻景象,是人们对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佛教造像】1、欣赏麦积山石窟佛教造像,总结造像特点。

展示被称为中国的彩塑艺术博物馆的麦积山石窟,教师提问造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2、自主学习石雕艺术: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与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展示龙门石窟中最大的的卢舍那大佛与云冈石窟的北魏大佛。

【合作探究1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与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各自有什么样的造像特点?在造型(面部五官、衣着等)上又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分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到讲台前给大家讲解、展示。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课后总结:
通过学习宗教建筑感受建筑反映了些什么? 宗教建筑是艺术和科技结合的体现。 宗教建筑是名族文化的缩影。 宗教建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 · · · · · · ·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宗教建筑
目标展示:
了解并感受宗教艺术 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具体分析三种
建筑的特点特色。 可以比较明确的分清基督教的三种建筑样式。
讨论宗教如何产生?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品,对于一
时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往往是一 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情 为他们的信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宗教艺术品作为宗教的宣传品,它凝聚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理想和审美形式。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看课本分析三大宗教的特点
佛教
佛塔
外形:圆形、方形
这种形状意在表现什么? 表现一种理想世界的井然秩序的境界。
基督教
拜占庭建筑
外部
内部
内部装饰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
结构以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集中开
放式。形成大小不一的连续结构。开阔高达 的内部结构。 镶嵌画色彩绚丽,制作精致。
伊斯兰教
泰姬陵
科 尔 多 瓦 大 清 真 寺
伊斯兰建筑的特点
拱券结构,比欧洲建筑机器般的结构粗曼了
许多但是韵味十足。穹窿顶外部像一个“洋 葱头”。 装饰丰富,纹样多。 开孔多为尖拱、马蹄拱、多叶拱。
课堂练习:
谁能用最简单的艺术语言在黑板上画、)
罗马式建筑
比萨建筑群
比萨教堂鸟瞰
罗马式建筑的特色
墙厚、窗小而且高、外部装饰多。柱子、雕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意大利 米兰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
楼阁式塔


底部为石质基座,上面是梁、柱、斗拱, 门窗具全的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的塔身,塔 顶为缩小的窣堵坡,塔身自下而上层层收缩变 窄、减低,层与层间有出檐,有的檐下建有回 廊,塔心有空有实。 著名的山西应县木塔和西安大雁塔 。应县
木塔平面八角形,塔身九层,是现存的唯一木 结构的辽代古塔,也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 最高的一座。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唐
卢舍那大佛造像就 是大乘佛教造像影响的 结果,而卢舍那在佛教 中被认为是佛陀的报身, 梵语“卢舍那”即光明 普照、光辉普遍之意, 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 太阳神信仰而来。佛教 有“佛有三身”之说: 即应身佛“释迦牟尼”、 法身佛“毗卢遮那”, 以及报身佛“卢舍那”。 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 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 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 表现。阿弥陀佛、药师 佛等都属于报身佛。卢 舍那佛也是如此,
河南洛阳白马寺北传佛教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汉语系佛教南传佛教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以及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巴利语系佛教藏传佛教中国藏蒙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俄罗斯布里亚特地区藏语系佛教路线语言地区佛佛教教的的外外传传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释迦牟尼主张修行重在自我解脱即自觉众生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自称接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的教旨和其密传亲授的教义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和世俗信仰为特征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个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自我解脱同时还要普度众生最终目的在于成佛小乘佛教密乘佛教大乘佛教三大教派的区别三大教派的区别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融合阶段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译传阶段
第 六 窟
腋 下 诞 生 图
佛本生故事

高中美术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高中美术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高中美术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中国佛教艺术〔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佛教艺术中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1、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佛教形象外乡化的现象。

2、了解中国佛教美术的代表—石窟艺术中的一些特点和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笔记本、笔、课本书教学流程图:一、导入:展示一段录像短片〔关于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提问:与什么有关,为什么事情而做的广告宣传短片?二、出示课题:中国佛教美术1、〔简述佛教产生和开展的原因〕提问:佛教的根本教义有哪些?为什么到今天有局部人信奉这个?佛教所宣扬的教义:万物平等,众生皆苦,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一切众生皆有佛性……2、分析思考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中国的艺术家是如何逐步按照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信仰的需要将形象外乡化的?一是吸收阶段,三国两**南北朝时期,这形成了中国佛教开展的第一个顶峰。

二是佛教中国化的阶段,按中国人审美习惯与标准开展成完全中国化的佛教美术了。

举例分析印度—北**—唐代的作品〔图表练习〕学生完成作业3、中国佛教美术形式的主要代表是什么?生答:……中国的佛教美术以石窟艺术为代表。

中国是世界上佛教石窟艺术最为兴旺的国家。

它持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数量之多,超过任何受佛教影响的国家,甚至包括佛教及佛教美术的故土——印度4、边听佛歌边欣赏一组石窟艺术的图片。

5、介绍四大石窟的根本特点。

主要欣赏**莫高窟的壁画作品《尸毗王本生》第254窟壁画欣赏一段**莫高窟的壁画录象短片。

三、小结:中国的佛教美术,还包括除石窟以外的其他佛教建筑、雕塑、绘画等。

它们共同构成中国三国两**南北朝美术和隋唐美术的主要内容,并对朝鲜和日本等**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1)(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1)(教案)

心灵的慰藉教学目标1、了解在宗教流行的时期,宗教对美术的影响。

2、了解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现象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音乐图片。

大家想下这与什么有关?播放音乐教师提问:这是什么音乐学生回答:宗教教师总结:佛教(大悲咒)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佛教艺术2、新授A、学生阅读课文26页,了解一下佛教的产生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回答:(1)佛教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公元前6-5世纪)(2)诞生于什么地方?(古印度)(3)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两汉时期)(4)对中国美术有什么影响?(出现了大量的以佛教信仰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出现了大量的石窟的新建,石窟是供教徒修行礼拜的场所。

是一种独特的寺庙形式。

通常是以壁画和雕塑进行装饰。

(5)佛教艺术的形式(造像、壁画、建筑寺观)(6)最具代表性的佛教艺术是什么?(敦煌莫高窟)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敦煌莫高窟。

B、观看影片《永远的丝绸之路1》教师提问:从视频我们了解到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规模大不大是不是?我们从一组数字可以证明。

敦煌莫高窟南北1680多米,共735个洞窟南石窟群洞窟492个彩塑2000多尊壁画45 000多平方米北石窟群243个北窟群只是供僧人居住、修行,利埋的场所。

几乎没有壁画和彩塑,洞窟里只有供修行者朝拜、瞻仰的佛像。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彩塑教师总结;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莫高窟不仅有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

我们再看一下壁画教师总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蓝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三课_心灵的慰籍

第三课_心灵的慰籍
返回
巴黎圣母院
返回
佛的世界
佛教产生于 公元前6-5世纪的古 印度,创始人乔达 摩·悉达多,是迦毗 罗卫国的太子。他 有感于人生无常, 有生、老、病、死 等诸多苦恼,遂舍 弃王族生活,出家 修行,创立佛教。
“佛”的精神
• 印度文化,以其特殊的宗教情怀, 独具的思辨方式,奇绝的人生信念,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灵慰藉方式
明白了吧!
极尽繁华,不过一捧细沙。
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这一刻的绚烂!
除去抹不净的回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一个月的时光凝聚在潺潺流淌的溪水边,对于一个世界的消失, 人们做着不同的凭吊和评价,而僧人手中缓缓流逝的细沙,已不再有那惊 艳的容貌,那些千姿百态的繁华,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永不再返。
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的“黄金律”
古希腊建筑有三种主要柱式:
1 多利克柱式:朴素挺拔。无柱基,柱身粗壮,向上逐渐
缩小,刻有凹糟,糟之间为棱角,在阳光下,柱身因此产生 明朗的起伏转换及阴影效果,使建筑物与天空平面分开。柱 头无装饰,是一圆盘形柱颈。
2 爱奥尼亚柱式:匀称轻巧,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 不显著,凹糟较深,糟之间无棱角。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 下饰以图案。
延续的人生,膨胀的世界
3月20日,完成的日子终于到来, 辉煌的成就,瑰丽的画卷,以一种强迫 的姿态占据每一个人的视界和心灵,乃 至灵魂。
精致得难以置信的细节
完成图,完美的画面,繁华的世界,多看一会儿吧, 记住它。
成功之后的庆祝
真正的伟大现在才正式开始……
看看,周围人们的眼神
佛是万物的起源,是世界的中心
3月1日,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他们的创作。
3月2日, 繁华初现
可以清楚的看到,细沙如何汇聚成世界。

高中语文 《心灵的慰藉》教案

高中语文  《心灵的慰藉》教案

《心灵的慰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西方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学习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建筑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后能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和事物进行初步解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同学对宗教文化及宗教美术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方宗教建筑的演变及建筑特点难点:西方宗教建筑所蕴含的宗教思想三、教学过程1、导入:问:大家知道我们现代奥运会其实是对古希腊奥运会的继承和发展,那同学们们知道古希腊奥运会是如何发源的呢?最有名的一种说法是最初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了要献给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板书《心灵的慰藉》(今天我们将学习人们献给神的美术,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宗教建筑)2、希腊神话大家看过吗,你们知道希腊神话中有哪些神呢?同学答3、帕特农神庙(1)出示帕特农神庙,请同学们观察,看看帕特农神庙是什么样的?同学答教师问帕特农神庙什么形状,采用了什么样的建筑结构?(提示巨石阵)教师板书:古希腊梁柱式(2)介绍相关信息:帕特农神庙位于雅典卫城,处于雅典卫城最重要的地理位置。

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432年,是希腊祭祀雅典娜之庙,又称“雅典娜神庙”。

神庙背西朝东,耸立于3层台阶之上,玉阶巨柱,画栋雕梁,蔚为壮观。

整个庙宇由凿有凹槽的46根10.5米高的大理石巨柱环绕。

宽31米,长70米。

东西两立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19比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

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

(2)大家现在看到的神庙就是一个石柱林立的空壳,充满岁月的沧桑感,原貌是否如此呢?介绍神庙的结构:与一般神庙相同,殿堂分为前后两间,前厅安置雅典娜神像(神像高12米,由当时希腊最杰出的雕刻家菲迪亚斯制作,木胎,象牙装饰皮肤,黄金做衣裳,眼睛以宝石镶嵌),后库存放祭品和财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案
课程题目:心灵的慰藉
教学目的:1)理解在宗教盛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2)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3)了解东西方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宗教美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人的心灵的慰藉作用。

教学模式:引导式教学。

教学用具与媒体:多媒体播放工具、美术教科书图片。

教学过程与实间分配:
1、导入(5/):教师提问: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
c、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什么?(西游记、少林寺、敦煌壁画等)。

(接下来看影片《飞天舞蹈》提升学生兴趣)
2、引入新课:
a、佛教的产生(2/)。

(播放PPT腋下诞生图)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时古印度的一个小国。

释迦摩尼的母亲一天晚上梦
见一头通体发光的六齿白象飞进了她体内,因此受孕。

而后在腋下诞生一个婴
儿,就是后来的释迦摩尼,佛教的创始人。

佛教的教义讲求转世轮回说,教化
人们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间一切苦难,来世便会有好的结果,过上好的
生活。

b、佛教传入中国(3)(播放PPT,选择题)
提问: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A、秦朝
B、西汉
C、东汉D魏晋南北朝
佛教是经过古代的丝绸之路逐渐传入到中国的。

中国最早的寺院是哪一座?
(洛阳的白马寺)
近几年我国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舞蹈除了影片中的《飞天舞蹈》还有哪一个?
(千手观音)
播放PPT千手观音壁画,介绍千手观音,进一步阐发佛教教义:人间众生的
苦难是多种多样的,众生的愿望和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千手千眼观音能够
看到并且帮助众多受苦受难的人,并且满足不同人的愿望。

c、佛本生故事(3/) (播放PPT壁画)
希达多太子舍身饲虎图,一天希达多佛祖到野外游玩看到7只小老虎围绕在
一只饿得奄奄一息的母虎前,他顿生善心,舍身饲虎。

尸毗王割肉贸鸽图
有一天一只老鹰追着要吃一只白鸽,鸽子飞到尸毗王面前求救,尸毗王从自
己身上割下来与鸽子同样重量的肉来喂老鹰。

粗野狂放的画风,深刻含蓄的寓意,是佛本生壁画的一大特点。

表现佛的壮烈的善举。

还有很多同样类型的佛本生故事,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来
共同分享。

d、佛教飞天(5/) (播放PPT飞天壁画)
飞天是佛教中被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

飞天壁画是佛教美术中最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

印度原始飞天图像时腾云驾雾的形式,早期的飞天照搬了这一形式。

飞天在我国本土化以后逐渐改变了这一形式,变成满身缠着优美的丝带凌空
飞舞的形式。

这也印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丝绸,非常的唯美。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飞天比较轻巧,而到了唐代,飞天造型就比较肥胖,与
当时主流审美特征有关。

(飞天图片配乐欣赏,含笑《飞天》播放三分钟)
e、中国佛教石窟(7/) PPT提问,中国四大佛教石窟?
敦煌莫高窟北魏
麦积山石窟北魏
洛阳龙门石窟北魏
大同云冈石窟北魏
(PPT介绍佛像的一半造型)
肉髻,螺发,白毫,耳垂
通过PPT分别播放四大石窟图片。

总结特点,石窟造像,高达宽博,造型平稳厚实。

体现了当时高潮的
雕塑技术。

同时体现了当时佛教在人心目中的无上地位。

(影音欣赏佛像图片《金刚经》)
f 、禅宗(5/)
佛教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相结合衍发出禅宗。

禅宗不讲求修行,认为
世间万物存活于世都在修行,而重参悟,讲求顿悟。

PPT 南宋梁楷的简笔画《慧能》
慧能的小故事因一首诗悟出人生的真谛而成为禅宗六世祖。

“菩提本无
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g 、西方宗教美术(8/) 西方宗教美术跟佛教一样,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慰藉人们心灵的
最好的文化产品。

(PPT雅典帕特农神庙) 建筑高达雄伟,是人们祈求天神保佑的神殿。

这样的建筑风格体
现出一种庄严的气势,表现出宗教主神的威严。

神庙正中间是雅典
娜神像。

原物高达12米。

据说神像是木质的,外面用象牙和黄金包
裹。

体现了希腊人的哲学与信念。

圣经故事画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乔托《犹大之吻》(主要介绍犹大之吻)
表现了基督教耶稣的正义与犹大的奸邪之间的对比。

画面表现的是西方
基督教宣扬的正义与道德的完善同邪恶势力之间的搏斗,整幅画面紧张
流动,有很高的表现手法。

其他宗教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建筑表现了基督教的庄重与神圣,以
及在人心目中的位置。

伊斯兰教堂。

建筑表现了伊斯兰教的清真、神圣与清洁。

3、本课总结(2):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宗教是人
们解决生命中一切痛苦的唯一法宝,是进行心灵慰藉的唯一精神支柱。

正是由
于宗教的强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统治者作为统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无论怎样,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宗教美术作品,能够让我们直接面对宗
教的神圣与威严。

宗教到现在仍然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文化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