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正式版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一、引言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环境。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公司的法定责任,也是维护员工权益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作业环境安全保障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1)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通过建立健全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预防和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2)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通过加强作业环境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营。
2.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保障员工和公司的合法权益。
(2)科学规范原则: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需要科学设计和合理规范,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全员参与原则: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包括员工、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等,共同落实和执行。
三、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作业环境管理责任(1)公司应设立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责。
(2)公司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应带头遵守作业环境安全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2.作业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1)定期开展作业环境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潜在风险隐患和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作业环境风险,如安装安全设备、设立警示标识等。
3.作业环境设施设备维护(1)作业环境设施设备需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对于老化、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4.作业环境安全教育培训(1)定期组织作业环境安全培训,提高员工作业环境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组织作业环境安全演练,让员工熟悉应对不同情况的应急措施。
5.作业环境事故报告和处理(1)发生作业环境事故后,应立即报告上级,并及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2)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范文(3篇)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范文1. 引言作业环境安全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制度旨在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健康、安全,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办公区和生产现场。
2.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责任2.1 公司高管应对作业环境安全负有最终责任,确保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2.2 部门经理和主管应负责确保本部门的作业环境安全,并配备足够的资源与培训。
3. 作业环境安全培训3.1 全体员工必须接受作业环境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范、危险识别、应急处置等。
3.2 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作业环境安全培训,并签署相关的安全承诺书。
3.3 定期组织作业环境安全培训,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4. 作业环境安全控制措施4.1 对于高危作业环境,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范,并确保员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4.2 在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4.3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工具,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4.4 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5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5. 作业环境安全事故管理5.1 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5.2 公司应设立健全的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每起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
5.3 根据安全事故的调查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作业环境安全宣传6.1 公司要定期组织作业环境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6.2 制作安全宣传资料和海报,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以提醒员工注意作业环境安全。
6.3 定期组织作业环境安全知识竞赛和培训,增强员工对作业环境安全的关注和理解。
7. 作业环境安全奖惩制度7.1 对于严重违反作业环境安全规定的员工,将依法进行处罚,并可能被开除。
7.2 对于积极参与作业环境安全保障的员工,公司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5篇)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部用来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程序。
它旨在降低工作环境中事故和职业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和遵守这个制度。
2. 职责和义务:明确各个岗位在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并强调各个层级的责任。
3. 环境评估和控制措施:规定进行作业环境评估的频率和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喷淋系统、通风设备等。
4. 安全培训:规定所有员工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包括工作操作规程、紧急事故应对等。
5. 个人防护装备:规定员工在特定作业环境中必须佩戴特定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6. 事故报告和调查:规定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和调查程序,包括事故报告的时间要求、责任的追究和改进措施的提出。
7. 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规定应急情况下的救援程序和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求救方式等。
8. 监督和监测:明确对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监测机制,包括定期检查和内部审核。
9. 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对违反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员工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10. 绩效评估:设立作业环境安全指标和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改进。
通过完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可以预防和控制作业环境中的各种风险,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感,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同时,制度的实施还有助于组织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二)一、绪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安全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工作环境中,人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如化学品、电气设备、高温、高压等,这些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是现代企业的一项必要任务。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范文(三篇)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作业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制定本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第二章作业环境安全管理责任第二条公司高层领导负有最终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责任。
第三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作业环境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第四条作业环境安全管理责任由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委员会承担。
第三章作业环境安全要求第五条作业区域必须保持整洁,杂物必须放置整齐,并定期进行清理。
第六条作业设备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设备故障必须及时报修。
第七条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
第八条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作业资质,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作业环境必须有清晰的标识,标明危险场所、禁止通行区域、应急通道等。
第四章作业环境安全制度第十条定期组织作业环境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在册。
第十一条定期组织作业环境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责任感。
第十二条重大事故发生后,追究相关责任,并对事故原因进行彻底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向上级进行报告。
第五章作业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第十三条制定作业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等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
第十四条指定作业环境安全应急组织人员,明确各责任岗位的职责。
第十五条定期组织作业环境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六条发生事故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置,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第六章作业环境安全奖惩制度第十七条对于违反作业环境安全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进行警告,严重者予以开除。
第十八条对于积极参与作业环境安全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高层领导。
以上是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一个范文,供参考使用。
具体的作业环境安全制度应根据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结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完善和调整。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员工。
第三条安全意识培养1. 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公司应建立员工安全意识评估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测试和评估。
第四条安全组织架构1. 公司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管理部门应设立相应的岗位和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 公司领导应履行对作业环境安全的直接责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第五条安全设施与装备1. 公司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消防设施、安全警示标识、个人防护用品等。
2. 公司应定期对安全设施和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六条安全生产标准与规范1. 公司应制定安全生产标准与规范,明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要求。
2. 公司应建立安全生产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
3. 公司应及时修订和更新安全生产标准与规范,以适应不同作业环境的变化。
第二章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第七条安全风险评估1. 公司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明确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危害源。
2. 公司应定期更新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保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安全风险控制1. 公司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降低安全风险。
2. 公司应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的责任分工和管理要求。
第九条紧急救援预案1. 公司应制定紧急救援预案,指导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
2. 公司应组织定期演练紧急救援预案,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事故报告与处理1. 公司应建立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员工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向上级报告。
2. 公司应及时处理事故,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再次发生。
第三章个人防护与安全培训第十一条个人防护1. 公司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同时要求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主体1. 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作业现场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委员会成员包括厂长、安全主管、环境科学专家等。
2. 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贯彻执行管理制度。
三、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的职责1. 制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2. 安全教育和培训,保障员工的安全意识。
3. 作业现场环境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
4. 对环保设施、劳动防护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
5. 编制应急预案,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6. 其他与环境安全相关的管理工作。
四、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的内容1. 安全教育和培训(1)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环境安全知识、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
(2)建立员工安全知识档案,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
2. 环境安全检查(1)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环境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检查记录,保存检查报告。
3. 环保设施管理(1)对环保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制定环保设施维护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维护和保养。
4. 劳动防护设施管理(1)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设施,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2)定期检查和维护劳动防护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5. 应急预案(1)编制作业现场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2)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悉度和应对能力。
六、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的实施1. 严格执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现场环境安全工作规范。
2. 定期召开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委员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 加强与环保部门的沟通互动,及时了解最新的环保政策法规和相关信息。
4.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七、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的督导和监督1. 加强对作业现场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督导和监督,确保安全制度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是指组织或企业为保障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1. 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组织层级、责任和权力,并确保全员参与和配合。
2. 安全培训制度:要求组织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紧急救援等,使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 事故预防制度:建立和完善事故预防控制机制,包括对工作场所及设备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控制措施的执行。
4. 安全防护制度:明确工作场所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要求,如防护装备、紧急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5. 应急救援制度: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与任务,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
6. 物料储存管理制度:要求合理储存和管理危险品、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确保其不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7. 安全意识教育制度:通过安全宣传、安全演讲、安全操演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主动遵守安全规定能力。
8. 安全监管制度:建立监管机制,对作业环境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这些制度都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并避免事故的发生。
与此同时,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也应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订和改进。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最新范文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一、总则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强化作业环境安全的保障,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安全保障(一)施工现场应有利于生产方便从业人员生活,符合防洪、防火等安全要求,具备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条件。
(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必须避开泥沼、悬崖、陡坡、泥石流等危险区域,选在水文、地质良好的地段。
施工现场内的各种运输道路、生产生活房屋、易燃易爆仓库、材料堆放,以及动力通信线路和其它临时工程,应按有关安全的规定绘出合理的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不得擅自拆除。
(四)施工现场的坑、沟、水塘等边缘应设安全护栏,场地狭小、行人和运输繁忙的地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五)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房屋、变电所、发电机房、临时油库等均应设在干燥地基上,并符合防火、防洪、防风、防爆、防震的要求。
(六)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应组织一支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伍。
(七)生产生活房屋应按规定保持必须的安全净距,一般情况下活动板房不小于7m,铁皮板房不小于5m,临时的发电机房、变电室、铁工房、厨房等与其它房屋的间距不小于15m。
(八)易燃易爆的仓库、发电机房、变电所,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严禁用易燃材料修建。
炸药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地的小型油库应远离生活区50m以外,并外设围栏。
(九)工地上较高的建(构)筑物、临时设施及重要库房,如炸药库、油库、发电(变)房、塔架、龙门吊架等,均应加设壁雷装置。
(十)对环境有污染的设施和材料应设置在远离人员居住的空旷地点。
(十一)施工现场的水电设施、照明设施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路基施工作业环境安全保障(一)土石方开挖前,必须了解土石质、地下水的情况和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物以及文物古迹的位置、深度走向,并加标记,设置防护栏杆。
(二)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3篇)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一、总则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强化作业环境安全的保障,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安全保障(一)施工现场应有利于生产方便从业人员生活,符合防洪、防火等安全要求,具备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条件。
(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必须避开泥沼、悬崖、陡坡、泥石流等危险区域,选在水文、地质良好的地段。
施工现场内的各种运输道路、生产生活房屋、易燃易爆仓库、材料堆放,以及动力通信线路和其它临时工程,应按有关安全的规定绘出合理的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不得擅自拆除。
(四)施工现场的坑、沟、水塘等边缘应设安全护栏,场地狭小、行人和运输繁忙的地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五)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房屋、变电所、发电机房、临时油库等均应设在干燥地基上,并符合防火、防洪、防风、防爆、防震的要求。
(六)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应组织一支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伍。
(七)生产生活房屋应按规定保持必须的安全净距,一般情况下活动板房不小于7m,铁皮板房不小于5m,临时的发电机房、变电室、铁工房、厨房等与其它房屋的间距不小于15m。
(八)易燃易爆的仓库、发电机房、变电所,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严禁用易燃材料修建。
炸药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地的小型油库应远离生活区50m以外,并外设围栏。
(九)工地上较高的建(构)筑物、临时设施及重要库房,如炸药库、油库、发电(变)房、塔架、龙门吊架等,均应加设壁雷装置。
(十)对环境有污染的设施和材料应设置在远离人员居住的空旷地点。
(十一)施工现场的水电设施、照明设施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路基施工作业环境安全保障(一)土石方开挖前,必须了解土石质、地下水的情况和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物以及文物古迹的位置、深度走向,并加标记,设置防护栏杆。
(二)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作业环境的安全风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及承包商。
第三条安全管理目标:确保作业环境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
第四条安全管理原则:科学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依法管理。
第五条安全责任:公司全体员工都有安全管理的责任,各级管理人员是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
第六条安全管理分工:公司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安全宣教: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意识。
第八条奖惩制度:建立健全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奖惩机制,奖励安全表现突出的员工,并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员工进行相应处罚。
第九条安全核查:公司定期进行安全核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章作业环境安全管理要求第十条作业环境安全管理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作业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2.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3. 安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4. 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执行;5. 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6. 事故调查和分析。
第十一条作业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1. 制定作业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各种作业环节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2. 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防护设施,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3. 定期检查并修复存在的作业环境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1. 制定与作业环境安全相关的操作规程,明确各类作业人员的责任和要求;2. 对每个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并确保其理解和执行;3. 发现作业人员存在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制止并进行安全教育。
第十三条安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1. 确保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并维护维修;2. 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设备使用培训,强调正确使用和维护安全设备的重要性。
第十四条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执行:1. 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事故报告、事故处理程序等;2.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作业环境是指在工作场所进行各项工作活动的环境,它直接关系到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为了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提高职工的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本公司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总则1. 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制度的编制旨在规范公司内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
二、职责与权限1. 公司的领导层应制定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各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本部门内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
3. 全体员工应自觉遵守和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参与作业环境安全管理。
三、作业环境安全评估与监测1. 公司应每年进行一次作业环境安全评估,以评估作业环境的风险程度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公司应每季度对作业环境进行一次安全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安全问题。
四、安全设备与装备1. 公司应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安全设备和装备,确保职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 公司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备和装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五、作业环境卫生管理1. 公司应定期清理和消毒作业场所,保证作业环境的卫生。
2. 公司应保证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以避免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对职工的危害。
3. 公司应提供充分的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演练,以应对突发火灾事故。
六、职工培训与教育1. 公司应对所有职工进行作业环境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2. 公司应定期组织职工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和急救培训,以应对突发事故。
七、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1. 公司应制定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事故的发生,并提供及时的紧急救援措施。
2.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以便对事故进行及时的调查和处理,并进行相关的改进措施。
八、监督与检查1. 公司应组织内部或外部专业机构对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1. 简介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本制度旨在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预防和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作业环境评估在制定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作业环境评估,以了解作业环境的现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物理环境评估:包括工作场所的建筑结构、设备设施、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评估。
•化学环境评估:对存在的化学物质、有害气体和危险品进行评估,确保储存、使用和处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生物环境评估:评估可能存在的生物污染和传染病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心理环境评估:了解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情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3. 安全设施和装备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在作业环境中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装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防护用具: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员工需要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相应的防护用具。
•防护设施:为了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需要安装应急照明设备、紧急停机按钮、安全警示标识等设施。
•应急设备:为了应对紧急情况,需要配备消防器材、急救设备、安全疏散通道等设备,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定期维护和检测:安全设施和装备需要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4. 安全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需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包括正确使用设备、使用防护用具、遵守安全操作程序等。
•紧急事故应对:提供紧急事故应对的培训,包括火灾、泄漏、事故等情况下的逃生和急救措施。
•风险识别和评估:培训员工识别和评估作业环境中的风险,提高员工对潜在危险的警觉性。
5. 安全监督和管理为了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体系。
环境安全施工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安全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环境质量,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施工现场环境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环境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 施工现场环境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环境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环境监测、隐患排查、事故处理等。
三、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 施工现场环境监测(1)施工现场应设立环境监测点,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空气质量、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2)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至环境安全领导小组,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备案。
2. 环境污染事故预防(1)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2)施工现场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如设置围挡、防尘网、喷淋系统等。
3. 环境污染事故处理(1)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施工现场环境安全员应立即上报环境安全领导小组,并启动应急预案。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范围,防止事故扩大。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承担相应责任。
4. 环境保护设施管理(1)施工现场应设置环境保护设施,如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等。
(2)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 环境保护教育培训(1)施工现场环境安全员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2)施工人员应遵守环境保护规定,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物。
四、奖惩措施1. 对在环境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环境保护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施工现场环境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引言在现代社会,工作环境的安全保障对于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制度的内涵、制度的重要性、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制度的内涵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这些规范和措施旨在明确责任和义务,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二、制度的重要性1. 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提高工作效率: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因为作业环境不安全而导致的工作中断和损失。
3. 提升企业形象:企业建立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符合社会的期待和要求,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4. 保障员工权益: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能够明确员工的权益,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员工的利益。
三、制度的具体内容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层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员工的安全生产义务,确保企业各级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
2. 作业环境检测和评估:定期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采取相应措施保持作业环境的良好状态。
3. 安全设施和装备: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保证员工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如防护设备、灭火器具等。
4. 岗位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对作业环境安全的认识和意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5.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和应急响应措施,保障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
6. 安全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奖惩制度,对安全工作成绩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安全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惩罚。
2023年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2023年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2000字2023年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2000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作业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套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制度目标该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旨在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1. 职责分工全体员工都有责任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公司领导需要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全面贯彻执行作业环境安全制度。
安全部门负责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作业部门需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作业。
2. 隐患排查与整改公司将定期对作业环境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
对于重大隐患,要立即进行停产整改,确保安全。
3. 安全培训与指导公司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预防能力。
培训的内容包括工作风险评估、紧急情况处理、安全操作规程等。
4. 紧急救援预案公司将制定完善的紧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和有效救援。
5. 安全设施和装备公司将对作业环境进行必要的改善和装备,确保员工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
同时,公司将保持设施和装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检查。
三、实施方案1. 领导关注公司领导将高度重视作业环境安全,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领导还将定期参加安全会议,并向员工传达安全意识和要求。
2. 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公司将设立安全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员负责安全工作。
该机构将负责制定安全策略、安全规程和安全培训计划等,并监督各部门的安全工作。
3. 隐患排查与整改公司将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将立即整改。
对于重大隐患,将立即采取停产整改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4. 安全培训与指导公司将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指导活动。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简介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而制订的制度。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目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其次是保护企业的财产和设备,确保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通过建立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内容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培训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安全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意识教育2.安全技能培训3.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检查企业应定期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安全检查应包括:1.作业环境的卫生状况2.作业设备的安全状况3.作业区域的安全状况4.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好情况安全设备企业应配置必要的安全设备,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
安全设备应包括:1.相关的防护用品(如安全鞋、安全帽、防护手套等)2.检测仪器(如烟雾探测器、瓦斯检测器、火灾探测器等)3.紧急救援设备(如灭火器、急救包等)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紧急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的明确2.安全疏散路线图的绘制3.紧急救援措施的明确实施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实施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
企业应:1.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2.加强宣传,让员工充分了解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内容和意义3.管理安全环境,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问题4.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应用,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有应对措施结论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是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
企业应制定并有效实施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是指在工作场所中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规定。
以下是一些可以包括在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中的内容:
1. 安全培训与教育: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工作场所安全知识、工作环境危险品的识别和处理方法等。
2. 作业规程制定:制定明确的作业规程和操作流程,包括作业程序、安全操作要求、事故应急预案等,确保员工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3. 劳动防护设备提供: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和危害程度,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 安全设施建设:建设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安全标识、疏散通道等,确保员工在突发事故时能及时找到逃生出口和应急设备。
5. 事故报告与处理: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规定员工必须及时上报事故,并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对作业环境安全制度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
7. 奖惩机制建立:建立奖惩机制,对于遵守安全规定和互助协作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违反安全规定和行为不当的员工进行惩罚。
8. 紧急救援预案:制定紧急救援预案,包括事故发生时的救援流程、救援联系方式等,以保障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的援助。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场所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背景在当前严峻的安全形势下,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作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要素之一,作业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机制,落实作业环境安全责任和义务,是企业必须努力实现的目标。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企业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的战略目标,实现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有效加强企业对作业环境安全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作业环境的稳定与安全。
权责分明安全生产责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求所有公司部门必须有安全生产纲要和安全生产制度。
公司领导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各部门主管要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安全部门要具体执行安全生产措施,负责对整个公司的管理和服务。
安全分管领导对企业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检查安全部门要对各生产部门进行日常排查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
单位安全分监管领导对整个公司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
操作规范生产环境安全生产环境的安全是企业的核心。
为保障生产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公司应制定以下规定:•生产车间应根据生产工艺制定相应规定,实行闸门、安全网等防护设施固定、标识、警示等措施。
•生产设备应有适用的保险装置及安全防护隔离措施。
•生产设备应有相应的操作说明,对于不完全自动的设备,应指定专人操作,并制定应急措施。
•生产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管理,负责现场管理和疏导,及时处置事故和报警。
•确保现场管理中恶劣环境的通风、照明、防护等设施符合标准。
环境安全作业环境的安全是企业繁荣发展的基石。
为保障作业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公司应制定以下规定:•应对线上线下作业掌握工程实行全面的防护,做好设备和电器的保养维护。
•做好攀援、高处作业的防护,特别是高压电线作业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
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背景在现代企业中,工作安全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其员工的工作环境和隐私。
有关工作安全的实践被证明是一个关键的决策,特别是在疫情等特殊时期。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目的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通过确立一个稳固的框架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保护员工的隐私和安全;2.保证员工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3.防止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数据使用。
内容1. 确立企业的安全政策企业应该对工作环境和使用设备的有关要求进行清晰的规范,确保员工遵守企业制定的安全政策。
2. 设立访问控制措施为避免机密信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外泄,只有授权的员工可以访问敏感信息。
采取控制措施,如设置密码、二步验证等安全要求。
3. 实施防火墙安全策略防火墙策略可确保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连接的安全。
该策略应包括更新补丁程序、限制对特定网站的访问以及使用反病毒软件等。
4. 加密敏感信息敏感信息(如公司机密、员工个人数据、薪酬和福利信息等)应该进行加密存储,并且信息的传输也必须加密。
5. 制定操作规程企业应该制定操作规程,如设备和软件的安装和下线,以及更改密码等操作,员工应该审查和遵守相关流程,从而确保安全性。
6. 建立监控系统企业需要监控员工的操作,以便发现诸如工作效率低下、员工行为异常等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可能在员工之间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安全的风险。
总结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是一个企业必须要有的重要政策,通过制定并实施符合公司需求的完善的制度,可以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
使企业发展更加稳健、可持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正式版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制度正式版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总则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强化作业环境安全的保障,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安全保障(一)施工现场应有利于生产方便从业人员生活,符合防洪、防火等安全要求,具备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条件。
(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必须避开泥沼、悬崖、陡坡、泥石流等危险区域,选在水文、地质良好的地段。
施工现场内的各种运输道路、生产生活房屋、易燃易爆仓库、材料堆放,以及动力通信线路和其它临时工程,应按有关安全的规定绘出合理的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不得擅自拆除。
(四)施工现场的坑、沟、水塘等边缘应设安全护栏,场地狭小、行人和运输繁忙的地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五)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房屋、变电所、发电机房、临时油库等均应设在干燥地基上,并符合防火、防洪、防风、防爆、防震的要求。
(六)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应组织一支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伍。
(七)生产生活房屋应按规定保持必须的安全净距,一般情况下活动板房不小于7m,铁皮板房不小于5m,临时的发电机房、变电室、铁工房、厨房等与其它房屋的间距不小于15m。
(八)易燃易爆的仓库、发电机房、变电所,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严禁用易燃材料修建。
炸药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地的小型油库应远离生活区50m以外,并外设围栏。
(九)工地上较高的建(构)筑物、临时设施及重要库房,如炸药库、油库、发电(变)房、塔架、龙门吊架等,均应加设壁雷装置。
(十)对环境有污染的设施和材料应设置在远离人员居住的空旷地点。
(十一)施工现场的水电设施、照明设施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路基施工作业环境安全保障(一)土石方开挖前,必须了解土石质、地下水的情况和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物以及文物古迹的位置、深度走向,并加标记,设置防护栏杆。
(二)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三)在沟槽(坑)边缘1m以内不准堆土或堆放物料;距沟槽(坑)边缘1~3m 间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距沟槽(坑)边缘3~5m间堆土高度不得超过2.5m;停置车辆、设备、起重机械、振动机械不少于4m;小翻斗车往沟槽内卸料时,要设专道,并在距沟槽(坑)边缘1m处设限制器。
(四)开挖前,要检查山体的自然情况,有无裂缝;如发现山体开裂应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施工中发现山体有滑动、崩坍迹象危及安全时,应暂停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新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五)滑坡地段的开挖,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分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全面拉槽开挖。
弃土不得堆在主滑区内。
(六)落石与岩堆地段施工,应先清理危石和设置拦截设施后再行开挖。
(七)岩溶地区施工,应认真处理岩溶水的涌出,以免导致突发性的坍陷。
(八)沟槽(坑)回填时,必须在构筑物两侧对称回填夯实。
(九)边坡防护作业,必须搭设牢固的脚手架。
注意脚手架必须落地,严禁采用支挑悬空脚手架。
(十)砌石作业必须自下而上进行。
片石改小,不得在脚手架上进行。
护墙砌筑时,墙下严禁站人。
抬运石块上架,跳板应坚固,并设防滑条。
(十一)石方爆破作业环境的安全保障见《爆破工程技术措施》。
四、桥涵施工作业环境安全保障(一)桥梁施工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正确选用施工方法。
应详细核对技术设计、图纸、文件。
高墩、大跨桥梁施工,应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做专题调查研究,采取切实可靠的先进技术、设备和防护措施。
中小型桥涵工程施工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每个单项工程,在开工前应根据规程规定制定安全操作细则,结合施工具体实际,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二)特殊结构的桥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必须制订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通过试验和检验证明可行后方可实施。
(三)桥涵工程施工的辅助结构、临时工程及大型设施等,应进行安全检算,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各项安全设施完成后,应经检验合格,方能使用。
(四)工地内设安全标志,夜间施工作业设照明设施,不得擅自拆除。
(五)桥涵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免双层或多层同时作业,当无法避免,而必须双层同时作业或桥墩下作业等立体施工时,应设防护棚、防护网、防撞装置和醒目的警示标志、信号等,切实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有电焊作业的桥梁,防护棚应具有绝缘、防火性能。
手持式电动工具、应按规定加设漏电保护器。
(六)基坑开挖的方法、顺序以及支撑结构的安设,均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规定进行。
开挖较大较深和地质水文复杂的基坑必须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包括可靠的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七)开挖基坑时根据规定的基坑边坡开挖,分层开挖符合设计高程为止,严禁采用局部开挖深坑,从底层向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
(八)开挖基坑时,要根据土壤、水文等情况,按规定的边坡坡度分层开挖,严禁局部深挖和掏洞开挖。
基坑深度超过1.5m,不加支撑时,应按要求进行放坡。
(九)基坑、井坑,边坡开挖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坑壁,边坡、山体有无裂缝和坍塌现象(特别是雨后)如发现有裂缝、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先兆,应采取措施。
(十)基坑边缘有表面水时,应采取截流措施,开挖排水沟或水槽,不得使水沿基坑边缘流下;在有大量地下水的情况下进行挖基时,应挖集水坑,配足抽水机具,施工人员应穿水鞋,并设置出入基坑的安全通道,以防意外。
(十一)采取机械开挖基坑时,坑内不得有人作业;必须留人在坑内操作时,机械应暂停作业。
机械在坑顶进行挖基出土作业时,机身距坑边的安全距离应视基坑深度、坡度土质情况而定,一般应不小于1m。
(十二)采用集水井降水法作业时,集水井内放置的潜水泵,要事先逐台进行检查,试验抽排水,应指派专人看管潜水泵及电源。
(十三)挖孔桩作业环境安全保障见《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十四)浇筑墩台混凝土,施工前,必须搭设好脚手架和作业平台,还应加设安全网。
墩台顶必须搭设安全护栏,施工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十五)用吊斗浇筑混凝土,吊斗提降,应设专人指挥。
升降斗时,下部的作业人员必须躲开,上部人员不得身倚栏杆推吊斗,严禁吊斗碰撞模板及脚手架。
(十六)高空作业环境安全保障见《高空作业施工安全措施》。
(十七)遇有六级(含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高处露天、缆索吊装及大型构件起重吊装等作业。
任何工程的施工应尽量避开夜间施工。
因连续不间断要求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工程,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并保证施工人员有充足睡眠时间。
(十八)石方爆破作业环境的安全保障见《爆破工程技术措施》。
五、隧道施工作业环境安全保障(一)隧道施工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正确选用施工方法,并结合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合理安排施工。
本标段内隧道施工采取新奥法施工。
(二)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在交接班时交班人将本班组的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和措施向接班人详细交待,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本上,工地值班负责人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
(三)如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情况严重时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区,并立即上报。
(四)在软弱围岩或不良地质的隧道中,施工前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如设计文件指明有不良地质情况时,对指定范围进行超前钻孔,地质雷达配合,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措施,不盲目冒进。
施工中对围岩加强检查与测量。
对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采取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先护顶等小循环的施工方法。
(五)所有进入隧道施工的人员,按规定配带好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未刷好洞口仰坡或未做好洞顶防护和排水设施,不得开挖进洞。
(六)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应满足消防需要;临时道路的弃渣应运至指定地点或弃土场,临时道路在险峻处应设立防护墩和安全标志;临时供电设施及线路应满足用电规范要求,主线、支线走向流畅,电线接头、闸刀应安装牢固,并带漏电保护器。
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设置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场内临时道路布置满足消防车的行驶要求。
(七)洞口路基及边坡断面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开挖人员不得上下重叠作业。
在高于2m的边坡上作业时,应制订专门的安全措施;(八)边、仰坡以上山坡危石应在开工前清除干净;施工中应经常检查,特别是在雨雪之后,发现松动危石,必须立即清除。
(九)爆破后应清除边、仰坡、洞顶周围的松动石块后,方可继续施工;地质不良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端墙处的土石方开挖后,对松动岩层进行支护。
(十)爆破作业环境安全措施见《爆破工程技术措施》。
(十一)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详细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石块、土块和裂缝,应予以清除或支护。
(十二)机械或风钻钻眼时,应检查设备的状况是否完好,发现异常或故障,应排除后方可施工。
(十三)各类进洞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
(十四)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
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加固,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十五)安装钢支架,应遵守有关起重和高处作业等安全规则。
选用适宜的小型机具进行吊装。
(十六)爆破后应清除危石,喷锚支护的脚手架应牢固可靠,喷射手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压力应保持在0.2MP左右。
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十七)隧道施工应建立沉降观测制度。
在进行观测时,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必要时须立即报告上级和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订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十八)随着隧道各部开挖工作的前进,应及时进行衬砌与注浆,洞门的衬砌须尽早施工,不良地质地段的洞口必须先完成。
(十九)衬砌使用的脚手架,工作平台、跳板、梯子等应安装牢固,符合脚手架搭设的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