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电1.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开始了对“电”的探索。
2.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国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
8.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9.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1.开关是电路中拉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一个电路是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连接的,在这样的电路中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和电器元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春天,开花植物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开始了创造新生命的历程。
2.繁殖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4.油花由片、花、雄葛、雌组成。
5.由片、花、雄和雌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
7.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8.当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散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10.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11.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要点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且都具有(繁殖)功能。
3、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1)用眼睛看:①肉眼观察种子颜色、形状、大小及其(显著特征)。
②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微结构)和颗粒较小的种子。
(2)用手摸:(软硬)和(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气味)。
(4)用工具测量:(重量)、(大小)等4、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其中胚分为(胚根)、(胚芽)和(子叶)三部分。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5.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2、种植凤仙花1、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受过伤)的种子的过程叫做(选种)。
我们可以将凤仙花的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应挑出去,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凤仙花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每年的(4月份)。
3、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观察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4、有些植物可用(茎)繁殖后代,如(天竺葵)、(土豆);有些植物可以用(叶)繁殖后代,如(秋海棠)。
3、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且生长速度(快)。
3、根生长的方向和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4、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的蒸发)。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电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但是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3、小灯泡的结构分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两个)。
4、当电池的正负极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5、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
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做一个简易开关需要两个图钉、两根导线、一枚回形针;做一个电路检测器,需要一个电池盒、一节电池、一个灯座、一只小灯泡、三根导线。
6、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控制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
有些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遥控开关通过感应光亮、声音等控制电流通断。
有的开关放在明处,如墙上的电灯开关;有的开关藏在暗处,如电冰箱内灯的开关。
7、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有铁、铜、铝、铅笔芯、水、人体、大地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干木头、橡皮、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
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
8、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9、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电了,电线没连接好;导线断了,电池盒或小灯座出了问题等。
10、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11、只有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完整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知识点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用梳子助理头发时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称它为(绝缘体)。
12、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3、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15、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⑤开关坏了。
16、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
检测时要检2次。
17、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18、安全用电小常识:①不要用湿毛巾擦带电设备;②不要在大树下避雨;③不要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用电器;④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线铁塔等。
2023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附问答题和教学计划)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问点梳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 1 课种子里孕育着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头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局部种子还有胚乳。
3.种子在确定条件下能萌发成的植物体。
4.观看不同植物的种子,可以觉察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一样。
5.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构造。
6.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贮存或转运养分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局部,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7.虽然种子的外形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构造根本一样。
8.种子的哪一局部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局部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渐渐消逝。
9.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①外形不同②大小不同③颜色不同④光滑程度不同⑤软硬程度不同⑥气味不同……10.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有什么一样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一样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局部,是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局部所组成。
第 2 课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1)选种:选择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预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中按2-3 个洞,深度约 1 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潮湿,然后将它放在温顺的地方。
2.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看种子在水中的沉浮。
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3.播种是指用播种的方式种植。
播种的好季节是春天。
4.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头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变化过程。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四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生活中有许多静电现象,比如:打雷、干燥寒冷的天气,手碰及金属把手,会有被电击的感觉等现象。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非生物。
3、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
4、物体中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物体就不显示带电了。
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同,使物体带电。
5、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电源(动力);电路。
7、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第二课时点亮小灯泡1、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两处连接点组成。
2、电流方向:从电池正极出发,流过用电器,会到电池负极。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电流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这种现象叫断路。
(电池结构)5、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发热发烫,小灯泡不仅不发光,电池也会被损坏。
第三课时 简单电路1、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导线、电池、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
如下图2、一个简单电路需要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3、电路有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家里照明电路通常用并联的方式连接的。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明显区别: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无影响。
第四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1、电路出故障了,可以用电路检或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2、2、电路检测器:3、检测元件时,要拆卸电池,把元件拆下来继续检测。
第五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铜、铁、铝等金属、人体、大地、铅笔芯等。
2、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塑科、橡胶、陶瓷、玻璃、干木头等。
3、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科学事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天气和地文。
动物有感觉,植物有生命,矿物有组成,天气和地文有。
自然世界是物物相互、相互影响、相互控制的世界。
绿色植物有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
土壤和岩石对人类有许多用途。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它能帮助我们看到物体的(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的放大率也是有限度的,当放大倍数超过规定的限度,我们就不能再看到透明的虚像了。
使用放大镜时,应把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并且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焦距。
放大镜除了能帮助我们看清物体的细节外,还有许多用途,如: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通过放大镜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焦距有关,焦距为5cm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为2倍;焦距为1cm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为4倍;焦距为5cm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为20倍。
观察微生物时,为了看清楚微生物的内部结构,一般要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是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之一。
常见的凸透镜有:老花镜、远视眼镜、投影仪镜头、照相机镜头、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老花眼、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投影仪屏幕相当于光屏,从屏幕所成的像是实像。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实验中的蜡烛(物体),胶片相当于光屏。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眼睛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是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聚焦于视网膜上而形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人眼观察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
人眼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像距的关系: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不成像。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2.绿色开花植物从种子开始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3.种子里重要的是胚,它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4.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5.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6.种子由种皮、胚等组成,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7.种子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8.最小的种子——斑叶兰的种子,一亿粒种子重50克7.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8.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9.种子的内部结构又有相同之处,一般来讲植物的种子都包括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几个部分。
Z J10.说说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11.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呢?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根发育成了根,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子叶逐渐消失。
13.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相同之处是都有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所组成。
Z J1.2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应该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3.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4.凤仙花的最佳播种时间是每年4月份。
5.凤仙花种子在泥土里的种植深度约1厘米比较合适。
6.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7.谈谈种植凤仙花的步骤1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小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绿色开花的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观察种子的特征可以通过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包括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工具测量等。
不同植物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2.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可以采用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使用测量纸袋等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播种的好季节是春天,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做一个种植杯可以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3.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长出茎和叶,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无论把种子的种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常见的有直根系、须根系和变态根。
4.植物的叶子平展而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叶子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茎具有运输的作用,可以将水分和养料从根部输送到叶子和其他部位。
叶具有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
删除了一个明显有问题的段落)1.用黑色纸遮住凤仙花的叶子,让它无法接触阳光。
5天后,发现被遮住的叶子变成了黄色。
2.在凤仙花的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到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
3.凤仙花是一种完全花,由雄蕊、雌蕊、花萼和花瓣四部分组成。
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则为不完全花。
4.两性花同时拥有雄蕊和雌蕊,雄花只有雄蕊,雌花只有雌蕊。
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5.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
成熟过程中,果实颜色由绿色逐渐变成了黄色,里面大约有18粒黑褐色的种子,形状似桃形。
6.在凤仙花开花、结果期间,植株的高度变化不明显。
花瓣逐渐枯萎凋零,而子房越来越大。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电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如,用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
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3.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4.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例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例如遥控开关。
15.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而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家里和教室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6.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界的多样性生物界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生物界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了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
1. 植物界的多样性植物界是指地球上的植物总称。
植物可以分为细菌、藻类、真菌和高等植物四个类群。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常见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如厨房的水槽、洗手间的马桶等。
藻类一般生长在水中,有些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地球提供氧气。
真菌包括了蘑菇、霉菌等,它们一般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高等植物又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类群。
2. 动物界的多样性动物界是指地球上的动物总称。
动物界中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大的类群。
无脊椎动物一般没有脊椎,包括昆虫、蜘蛛和软体动物等。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类群了,我们周围可以见到的蚂蚁、蜜蜂、蝴蝶都属于昆虫。
脊椎动物有脊椎,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3. 微生物界的多样性微生物界是指地球上的微生物总称。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了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细菌生存在我们的食品中,有些细菌对人体有益,而另一些细菌会导致食物中毒。
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需要依靠宿主生物才能生存和繁殖。
真菌一般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例如霉菌。
第二单元: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繁殖、代谢和适应环境。
1. 生长:生长是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生物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物质,并不断地增加体积和体重。
2. 繁殖:繁殖是生物为了保证种群的延续而进行的过程。
生物可以通过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有性繁殖需要两个个体参与,产生具有遗传差异的后代;无性繁殖则只需要一个个体,产生的后代与自己完全相同。
3.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
代谢包括了合成物质和分解物质两个方面。
合成物质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分解物质则是指生物体内产生的废物。
4. 适应环境: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会发生适应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干燥的头发、用羊毛摩擦过的气球
能吸引头发、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
3.利用的直流电,交流电,太阳能工作的都不就是静电现象。
直流电:电池(干电池,蓄电池) 交流电:发电厂输送到各家各户的电
4.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5.电荷间的作用就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7.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静电现象呢?
因为当物体受到干燥,寒冷,摩擦等外界影响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8.在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9.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要有动力,也就就是电源(2)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
能流动。
10.电路中的导线的作用跟自来水管的功能相似,起着输送电流的作用。
11.电路就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1.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就是金属螺纹连接点与金属头连接点)
2.电流在灯泡中就是按照金属螺纹连接点——灯丝——金属头连接点的方向流动的。
3.小灯泡能够发光,就是因为电流通过灯丝。
4.我们在做实验时用的电就是直流电,家里用的电就是交流电。
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就是220V的交流电,有触电危险。
6.灯泡发光的原因: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
7.干电池的一端就是铜帽(正极),另一端就是锌壳(负极)。
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
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9、小灯泡与电池的几种正确连接方式:
第三课简单电路
1.由导线,电池与灯泡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简单电路。
2.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与并联两种方法。
学校与家里的照明电路就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红绿灯电路连接就是并
联。
3.两个灯泡,串联暗,并联亮。
两节电池,串联亮,并联暗。
4、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就是1、5V,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就是3V,三节电池串联的电压就是4、5V。
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就是1、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就是1、5V。
5、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
①整个电路图要横平竖直;②电池要画出正负极,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要分别与两根导线连接;③元件位置要安排妥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6、几种电路图
第四课电路出故障了
1、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1)短路/断路(2)小灯泡坏了(3)电池没电了(4)电池装反了(5)灯座松了,没有连上(6)导线断了(7)电池盒坏了(8)灯座坏了……
2、检测电路出故障的检测方法有:(1)替换法(2)检查法(3)检测法[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3、解决电路出故障的方法有:(1)重新连接电路(2)替换出故障的部分,例如替换掉坏的灯泡。
4、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5、制作电路检测器:(小博士12页)
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时,要重复检测一次。
2.电路检测器可以检测(灯泡,导线,电池)就是否出故障,还可以检测(电路)就是否出故障。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步骤:
(1)先检查电池,导线,灯座,灯泡等元件就是否连接上
(2)检测前,将故障电路中的干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3)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4.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
铜,铝,铁等金属,回形针、曲别针、铅笔芯,人体,大地,水、盐水、醋、
苏打水等都就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5.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纯净的水、空气等都就是绝
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第六课做个小开关
1.开关就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用导体与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2.开关一般有闸刀开关,按压开关,旋钮开关,拉线开关四类。
学校电铃的开关就是接触式的,遥控开关就是非接触式
的。
墙上的开关在明处,电冰箱内的开关在暗处。
3.遥控开关,通过感应光亮、声音等控制电流的通断。
4.手电筒就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有的地方就是导体,有的地方就是绝缘体。
5.手电筒中灯丝、导线、弹簧等金属做的都就是导体,绝缘体就是外壳、触摸开关这些都就是塑料做的。
6.手电筒的外壳就是金属或塑料做的,开关也就是金属或塑料做的。
7.手电筒的开关起到连通与断开电路的作用。
开关闭合,线路就连接,有电流通过;开关断开,电路就断开,没有电流通
过。
8.红绿灯的转化:因为控制红绿的开关就是一个转换开关,接到红灯开关时红灯亮,接到绿灯开关时绿灯亮。
9.手电筒的电路图: 10、红绿灯的电路图:
第七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1.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与并联两种。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起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我们家里的家用电
器一般都就是并联的。
2.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的。
2.电池与灯泡都可以串联与并联。
两个灯泡,串联暗,并联亮。
两节电池,串联亮,并联暗。
3.电池串联起来使用特点: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就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就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
4.电池并联起来的使用特点: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就是1、5V,小灯泡不会太亮。
5.小灯泡串联起来使用特点:小灯泡亮度变暗。
小灯泡并联起来的使用特点:小灯泡亮度不变。
6.两个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图:
7、两节电池的连接方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