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工夫等于下功夫

下功夫=下工夫

《广韵》:“工,古红切,平东见,东部。”《广韵》:“功,古红切,平东见,东部。”这说明“功”与“工”的古音相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功,以劳定国也。从力从工,工亦声。”这说明“功”与“工”在语音和语义上有渊源关系。我们可以认定“工”与“功”是同源词。

在现有的文献记载中,“功夫”出现的比较早。早在西晋时期,《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吾乃当以十九日亲祠,而昨出已见治道,得雨当复更治,徒弃功夫。”“功夫”意为“做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东晋时期葛洪《抱朴子·内篇十九》:“既生值多难之运,乱靡有定,干戈戚扬,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苦意极思,攻微索隐,竟不能禄在其中,免此垄亩。”“工夫”意为“做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功夫”和“工夫”在产生之初就已经都有“做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这一共同的义项。

一直到清代,在“做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义上,“功夫”和“工夫”都存在混用的现象。我们仅举几个例子。吕岩《全唐诗·七言》:“出神入定虚华语,徒费功夫万万年。”《红楼梦》:“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吕岩《全唐词·无俗念》:“体物全彰,应机独露,悟了生前毕,虽明此理,工夫最要绵密。”《红楼梦》:“这还了得!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所以在“做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上,“功夫”和“工夫”是通用的。“下gōngfu”意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花费的时间和耗费的精力”。“下功夫”等于“下工夫”是理所当然的。这也可以从现在报纸杂志的文章题目上求得例证。例如:《中国新闻出版报》在2006年4月10日有一篇名《下工夫旧题材也出新》的文章,而该报纸在同年4月25日又有一篇名为《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权利上下功夫》的文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