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检测国标
电煤检测国标简介
15
1.1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四)煤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序号
术语名 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 号
允许 使用 的同 义词
停止使用的同义 词
2.4.1 2.4.2 2.4.3 2.4.4
收到基 空气干 燥基 干燥基 干燥无 灰基
As received basis Air dried basis Dry basis Dry ash-free basis
内在 灰分 碳酸 盐二 氧化 碳 挥发 分 焦渣 特征 固定 碳
EXTRANEOUS ASH
由煤炭生产过程混入煤中的 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
由原始成煤植物中的和由成 煤过程进入的矿物质所形成 的灰分
2.3.10
INHERENT ASH
2.3.11
Carbonate carbon dioxide
煤中以碳酸盐形态存在的二 氧化碳
3
1.1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一)煤及其产品
序号 术语 名称 煤 煤的品 种 coal Categories of coal 英文名称 定 义 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 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 以不同方式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煤炭 产品 凡能产生29.27MJ的热量(低位) 的任何数量的燃料折合为1kg标准 煤 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处 理的煤 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包 括黄铁矿等杂物)以后的煤 作为商品出售的煤 销煤 符 号 允许使 用的同 义词 煤炭 停止使 用的同 义词
5~50mm的粒级煤
2.1.18 2.1.19
小块煤 混中块 混块 粒煤 混煤 末煤 粉煤
13~25mm的粒级煤 13~80mm的粒级煤
2.1.20 2.1.21 2.1.22 2.1.23 2.1.24
煤质分析简介(Q、一般规定)
三、溶液及其浓度
以水作溶剂的,称为水溶液(溶液)
溶液
以其他液体作溶剂的,如乙醇溶液
溶液的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物质的量。 单位mol/L。 如c(½ Ca2+)=1mol/L 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体积)之比。 一般用%表示 质量浓度,如g/L或mg/L 体积比或质量比,如(V1+V2)或(m1+m2)
空气干燥基 ad 收到基 ar 干燥基 d 干燥无灰基 daf
各种基准的组成关系图
Mt(外水内水) V
FC
A
daf d
ad
ar
注意事项
数值大小排列 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基准的统一。 例:已知一煤样Mad=1.16%,Aad=22.64%,Mt=6.5%, Vdaf=38.25%,求Var、Vd、FCad。 解: Var= Vdaf *(100- Mt- Aar)/100 =38.25%*(100-6.5-21.42)/100=27.57%
重复性限:在重复条件下,即在同一试验室由同一操作者 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试样于短期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 结果间差值(在95%概率下)的临界值。 再现性临界差:在不同试验室中,对从试样缩制最后阶段 的同一试样分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做的重复测 定,所得结果的平均值间的差值(在特定概率下)的临界 值。
全硫:煤中有机硫和无机硫的总和。 无机硫分为硫铁矿硫和硫酸盐硫、少量单质硫。 有机硫:与煤中有机质相结合的硫。 硫铁矿硫:煤的矿物质中以黄铁矿或白铁矿形态存在的硫。 硫酸盐硫:煤的矿物质中以硫酸盐形态存在的硫。 真相对密度:在20℃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 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视相对密度(ARD):在20℃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 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煤炭质量检测常用标准汇编
煤炭质量检测常用标准汇编煤炭质量检测是煤炭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结果直接关系到煤炭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为了保证煤炭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煤炭质量检测标准。
本文将对煤炭质量检测常用的标准进行汇编,以便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进行煤炭质量检测。
1. GB/T 5751-2006《煤质分析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煤质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分析项目,包括了煤的基本性质、元素分析、物理性质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煤炭质量检测中必不可少的,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煤炭的热值、灰分、挥发分等指标,为煤炭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 GB/T 212-2008《煤质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煤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了煤样的采集、制备、保存等内容。
在进行煤炭质量检测时,样品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经过严格的样品制备,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GB/T 474-2008《煤的分类》。
该标准对煤的分类进行了规定,包括了煤的类型、品种、名称等内容。
在进行煤炭质量检测时,需要根据煤的分类来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4. GB/T 212-2008《煤质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煤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了煤样的采集、制备、保存等内容。
在进行煤炭质量检测时,样品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经过严格的样品制备,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 GB/T 5752-2006《煤的质量分级》。
该标准规定了煤的质量分级方法,包括了煤的质量分级标准、分级依据等内容。
通过对煤炭进行质量分级,可以更好地指导煤炭的开采、利用和管理,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
6. GB/T 212-2008《煤质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煤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了煤样的采集、制备、保存等内容。
在进行煤炭质量检测时,样品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经过严格的样品制备,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煤炭检验检测标准
煤炭检验检测标准
煤炭检验检测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挥发分:指煤样在高温下失去重量的百分数,通常与煤炭的燃烧性质有关。
国家标准规定,烟煤的挥发分不得低于20%,焦煤的挥发分在10%-28%之间。
2. 灰分:指煤样在高温下所残留的无机物百分数,主要由铁、铝、钙、镁、钾、钠等元素或其氧化物组成。
灰分是煤炭中的一种重要的杂质,对煤炭的燃烧、气化等技术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国家规定,烟煤的灰分不得超过35%,焦煤的灰分在6%以下。
3. 固定碳:表示在加热过程中,煤样中未揮发的有机物的质量百分数。
固定碳是衡量煤炭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固定碳含量高的煤炭有更高的热值和更强的可燃性。
国家标准规定,烟煤的固定碳含量不应低于45%,
焦煤的固定碳含量不应低于80%。
4. 水分:指煤样中所含的水分的百分数,也是煤炭检测指标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水分含量高会导致煤炭的发热量降低,同时也会增加煤炭的运输难度。
国家规定,烟煤的水分不得超过8%,焦煤的水分不得超过10%。
5.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发热量是煤炭最重要的质量参数之一,其数值越高表示煤炭的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国家规定,烟煤的发热量不得低于25MJ/kg,焦煤的发热量不得低于28MJ/kg。
这些标准可以作为对煤炭质量的评估依据,不同种类的煤炭有不同的标准。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煤炭检验检测标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煤炭是一种广泛用于能源和工业生产的重要燃料。
为了确保煤炭的质量和可用性,煤炭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煤炭质量检测项目:- 灰分:用于评估煤炭中非燃烧性残留物的含量。
标准方法:GB/T 212-2008《煤炭灰分测定方法》。
- 挥发分:用于评估煤炭的燃烧性质和可燃性。
标准方法:GB/T 212-2008《煤炭挥发分测定方法》。
- 低位发热量:用于评估煤炭的热值。
标准方法:GB/T 213-2008《煤炭低位发热量测定方法》。
- 全水分:用于评估煤炭中水的含量。
标准方法:GB/T 212-2008《煤炭水分测定方法》。
2. 煤炭灰渣检测项目:- 灰熔点:用于评估煤炭灰分的熔融特性。
标准方法:GB/T 219-2008《煤炭灰熔融性测定方法》。
- 灰分化学成分:用于评估煤炭灰分的组成元素。
标准方法:GB/T 214-2007《煤炭灰分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3. 煤炭质量参数检测项目:- 粒度分布:用于评估煤炭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
标准方法:GB/T 23698-2009《煤炭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 氧含量:用于评估煤炭中氧气的含量。
标准方法:GB/T 28713-2012《煤质气体吸附法测定表层和孔隙氧含量》。
4. 其他常见煤炭检测项目:- 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用于评估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
标准方法:GB/T 16157-2012《工业锅炉燃煤污染物排放标准烟气二氧化硫测定方法》。
- 可燃气体含量:用于评估煤炭中可燃气体(如甲烷)的含量。
标准方法:GB/T 28752-2012《煤质可燃气体体法测定方法》。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检测项目和标准有助于评估煤炭质量、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确保煤炭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利用。
煤质考核标准
煤质考核标准煤质考核标准是对煤炭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测的指南,旨在保证煤炭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用户需求,确保煤炭产品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一、外观质量:1.煤炭破碎度:煤块应保持完整,碎片较少,破碎度不得超过一定比例。
2.煤炭表面附着物:不得有过多的土壤、泥浆、石块等附着在煤炭表面,以免影响使用。
二、化学成分:1.灰分含量:灰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限定值。
2.硫分含量:硫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限定值,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挥发分含量:挥发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限定值,以确保燃烧性能。
4.热值:热值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能够满足用户的燃料需求。
5.灰熔点:灰熔点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在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物理性质:1.粒度分布:煤炭颗粒应均匀,粒度分布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其适用性。
2.密度:煤炭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燃烧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4.耐久性:煤炭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不易粉碎和破碎,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细碎物。
四、燃烧性能:1.燃烧特性:煤炭应具有良好的点火性能、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
2.污染物排放:煤炭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五、安全性能:1.自燃性:煤炭应具有较低的自燃性,以避免自燃事故的发生。
2.爆炸性:煤炭应具有较低的爆炸性,以确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爆炸事故。
六、环境适应性:1.抗风化性:煤炭应具有较好的抗风化性,以确保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出现粉尘。
2.适用范围:煤炭应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例如工业燃料、家庭燃料、化工原料等,以确保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综上所述,煤质考核标准是对煤炭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测的依据,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燃烧性能、安全性能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煤炭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煤的工业分析国标
2.3.4 方法精密度
Mad/%
<5.00 5.00~10.00
重复性限/%
0.20 0.30
>10.00
0.40
例:水分测定记录
样品号 ①称量瓶质量 g ②煤样质量 g ③瓶重+煤样质量 g ④烘后瓶重+煤样质量 g ⑤第一次检查后瓶重+煤样质量g ⑥第二次检查后瓶重+煤样质量 g ⑦第三次检查后瓶重+煤样质量 g ⑧水的质量 g 水含量 % 1# 17.2546 0.9985 18.2531 18.2241 18.2228 18.2220
0.30 0.50 0.70
4 挥发分的测定
4.1 煤的挥发分的定义
煤在规定条件下(900℃),隔绝空气加热,并进 行水分校正后的挥发物质产率。
4.2 挥发分的测定意义
▲挥发分产率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故被 采用作为煤炭分类的第一指标; 煤种 泥炭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Vdaf/% 70 40~60 10~50 <10 ▲根据挥发分产率和测定挥发分的焦块特性可初步 决定煤的加工利用途径; 高挥发分煤,适于低温干馏和气化; 中等挥发分,适于炼焦; ▲与其他煤质特性指标,如发热量、碳和氢都有较 好的相关性,可计算发热量和碳、氢含量。
4.4结果计算
m1 Vad 100 M ad m
4.5焦渣特性判断
金属光泽 特征 号码 1 2 3 4 5 6 7 8
粉末
团块
圆饼
上面
下面
表面 有 膨胀 泡
膨胀 高度 15 mm
膨胀 高度 >15 mm
4.3 测定步骤
坩埚——在900 º C下灼烧到恒重,冷却后放在干燥器中 备用; 预升温——将马弗炉加热至920 º C左右; 称样——分析煤样(1 ±0.01)g于坩锅中,摊平,盖盖, 放在坩埚架上; 加热——坩埚架送入恒温区,迅速关上炉门并计时,准 确加热7min; 冷却——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到室温;称量 焦渣特征判断:能大致估算出煤的粘结性和膨胀性;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煤质检测标准
煤质检测标准
一、采样和样品制备
1. 采样:从煤流或煤堆中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样品能反映整批煤的整体质量。
2. 样品制备: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破碎、混合、缩分,以得到试验所需的样品量。
二、煤的工业分析
1. 水分:测定煤中游离水和化合水的含量,了解煤的水分情况。
2. 灰分:测定煤燃烧后的残渣含量,了解煤的纯度。
3. 挥发分:测定煤在加热过程中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了解煤的变质程度。
4. 固定碳:测定煤中未燃烧和燃烧稳定的碳含量,了解煤的能量价值。
5. 硫分:测定煤中硫的含量,了解煤对环境的影响。
三、煤的水分分析
1. 全水分:测定煤中全部水分的含量,了解煤的湿度。
2. 内在水分:测定煤中与矿物质结合的水分含量。
3. 外在水分:测定煤表面附着的水分含量。
四、煤的灰分分析
1. 总灰分:测定煤燃烧后的全部灰分含量。
2. 酸溶灰分:测定煤中可溶于酸的灰分含量。
3. 游离碳:测定煤中未与矿物质结合的碳含量。
五、煤的挥发分分析
1. 总挥发分:测定煤在加热过程中的总挥发性物质含量。
2. 可燃挥发分:测定煤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的挥发性物质含量。
3. 不燃挥发分:测定煤在燃烧过程中不燃的挥发性物质含量。
六、煤的硫分分析
1. 全硫:测定煤中全部硫分的含量。
2. 有机硫:测定煤中与有机物结合的硫含量。
3. 无机硫:测定煤中与矿物质结合的硫含量。
煤炭检验国家标准
煤炭检验国家标准煤炭检验国家标准见吨位啊,高于标准就减,高于标准不加谁知道煤炭检验和抽查国家标准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2002-03-10发布 2002-10-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商品煤质量抽查方法和验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煤质量监督检查和验收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eqv ISO1171)GB/T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eqv ISO 1928)GB/T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eqv ISO 334\ISO 351)GB 474-1996 煤样的制备方法(eqv ISO 1988;1975)GB 475-1996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epv ISO 1988;1975)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检验值inspected value检验单位按国家标准方法对被检验批煤进行采样、制样和化验所得的煤炭质量指标值。
3.2报告值 reported values被检验单位出具的被检验批煤的质量指标值,包括被检验单位的测定值或贸易合同约定值、产品标准(或规格)规定值。
3.3质量指标允许差tolerance of quality parameter被检验单位对一批煤的某一质量指标的报告值和检验单位对同一批煤的同一质量指标的检验值的差值在规定概率下的限值。
3.4采样基数 base for sampling抽查或验收时,实施采样的批煤量。
4 商品煤质量抽查方法4.1 方法提要煤炭质量抽查单位从被抽查批煤中采取一个或数个总样,然后进行制样和有关项目测定,以抽查单位的报告值(3.2)与抽查单位的检验值(3.1)进行比较,对被抽查批煤的质量进行评定。
煤的工业分析国标
CaO 和 SO3 “不见面”
3.2.4 灰分测定影响因素
1) 黄铁矿的氧化程度 2)方解石的分解程度 3)灰中固定的硫量的多少 ▪ 为测得有可比性的灰分值,就必须: ——使黄铁矿氧化完全; ——方解石分解完全; ——SO3和CaO间的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3.2.5一般采取的措施
慢速灰化 ——使煤中硫化物在碳酸盐分解前完全氧化并 排出(避免硫酸钙的生成)
▲ “高温炉法”:缓慢推样,防止爆燃
(1) 快灰仪法
灰皿——新灰皿灼烧至恒重,保存在干燥器中; 升温——快灰仪升温至(815±10) ºC 调速——传动带调节到17mm/min左右或其他合适
的速度 (需做与缓慢灰化法的不同煤种 的对比试验,确定传送带速度); 称样——分析煤样(0.5 ±0.01)g ,称准0.0002g , 摊平; 灰化——装煤样的灰皿放在传送带上; 冷却——取出灰皿,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 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 检查性灼烧——不需要
▪ 外来矿物质:指煤炭开采和加工处理中混入的 矿物质。
3.2.3灰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1 黏土和页岩矿物失去结晶水(500℃~600 ℃)
Al2O3.2SiO2.2H2O
Al2O3+ 2SiO2 +2H2O
CaSO4. 2H2O CaSO4+ 2H2O
2 碳酸钙分解
CaCO3
CaO +CO2
4 挥发分的测定
4.1 煤的挥发分的定义
煤在规定条件下(900℃),隔绝空气加热,并进 行水分校正后的挥发物质产率。
4.2 挥发分的测定意义
▲挥发分产率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故被 采用作为煤炭分类的第一指标;
煤种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煤质分析简介(Q、一般规定)
例:物质量浓度计算 市售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ml),计算该溶液的物 质量浓度。如何配制500ml c(H2SO4)=0.5mol/L的稀硫酸溶 液? 解:1、以一升98%的浓H2SO4作计算对象。 C=1000*1.84*0.98/98/1=18.4mol/L 2、C1V1=C2V2 18.4*V1=0.5*500 V1=13.6ml 取13.6ml市售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倾入已盛有蒸馏水 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匀,待溶液冷凉后,定溶至500ml。
煤样的保存:水分煤样应装入不吸水、不透气 的密闭容器中;一般分析试验煤样应在达到空 气干燥状态后装入严密的容器。 存查煤样:存查煤样在原始煤样制备的某一阶 段分取。存查煤样应尽可能少破碎、少缩分, 其粒度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一般存查 样粒度为3mm,对应留样量700克;或1mm, 对应留样量100克。 分析试验取样:取样前,应将煤样充分混匀; 取样时,应尽可能从煤样容器的不同部位,用 多点取样法取出。(混样一般用转瓶法)
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所形成的灰分叫内在灰分;外 来矿物质形成的灰分叫外来灰分。 • 挥发分: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 校正后的质量损失。 Vdaf是表征煤的变质程度和煤分类的重要指标。中国煤炭 分类标准依据煤化程度把煤分成褐煤、烟煤(13小类)、 无烟煤三大类。烟煤部分按Vdaf>10-20%、>20-28%、2837%、>37%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份烟煤。 集团公司主要以气煤和1/3焦煤为主,气煤Vdaf>37%,1/3 焦煤Vdaf>28-37%。 焦渣特征(CB):煤样在测定挥发分后残留物的粘结、结焦 性状分类:1-8。 固定碳FC:计算而得。FCad=100-Mad-Aad-Vad 燃料比:煤的固定碳和挥发份之比。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广泛用于发电、钢铁生产、化工等多个行业。
为了确保煤炭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煤炭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是指根据煤炭的特性和需求,制定出适合的检测项目和相关标准,以确保煤炭的质量和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以下是常见的煤炭检测项目及相关标准的参考内容:1. 煤质分析煤质分析是评价煤炭质量的基础工作。
常见的煤质分析项目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硫分、水分、发热量等。
国家标准《煤质分析方法》(GB/T 212-2008)规定了煤质分析的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
2. 安全性能评估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灰渣,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
安全性能评估是通过检测煤炭的硫含量、粒度分布、热解特性等指标,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国家标准《固体矿产燃料安全性能评估方法》(GB/T 20975-2008)规定了煤炭安全性能评估的方法和要求。
3. 煤炭灰渣特性检测煤炭燃烧后,会产生灰渣,其特性直接影响到烟气处理和灰渣处理的效果。
常见的煤炭灰渣特性检测项目包括:灰渣粒度分布、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等。
国家标准《煤燃烧灰凝结性的试验方法》(GB/T 1577-2008)规定了煤疤凝结性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4. 煤中有害元素检测煤炭中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砷、汞、铅等,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检测煤炭中有害元素的含量,可以为煤炭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标准《煤中常量元素测定方法》(GB/T 214-2007)规定了煤中常量元素的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5. 煤质变化监测煤质在采矿、运输、堆放等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影响煤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进行煤质变化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质量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
国家标准《煤交易过程中质量变化的监测方法》(GB/T 13286-1991)规定了煤质变化监测的方法和要求。
6. 环境保护评估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煤的工业分析: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全水分的测定(空气干燥法):分析步骤:1、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称准至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h,无烟煤干燥3h。
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冷却约5min。
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取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依据。
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5、.6、全水分的测定(微波干燥法):分析步骤:1、按微波干燥水分测定仪说明书进行准备和状态调节。
2、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称准至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
3、打开称量瓶盖,放入测定仪的旋转盘的规定区内。
4、关上门,接通电源,仪器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工作,直到工作程序结束。
5、打开门,取出称量瓶,盖上盖,立即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分析水分的测定(空气干燥法):分析步骤:1、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h。
(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取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依据。
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分析水分的测定(微波干燥法):1、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将一个盛有约80mL蒸馏水、容量为250mL的烧杯置于测水仪内的转盘上,用预热程序加热10min后,取出烧杯。
如连续进行数次测定,只需在第一次测定前进行预热。
3、将带煤样的称量瓶开着盖放在测水仪的转盘上,并使称量瓶与石棉垫上的标记圈相内切。
放满一圈后,多余的称量瓶可紧挨第一圈称量瓶内侧放置。
在转盘中心放一盛有蒸馏水的带表面皿盖的250mL烧杯(盛水量与测水仪说明书规定一致),并关上测水仪门。
4、按测水仪说明书规定:用测定烟煤、褐煤的程序进行烟煤和褐煤的水分测定;用测定无烟煤的程序进行无烟煤和用氯化锌重液减灰煤样的水分测定。
5、加热程序结束后,打开测水仪门,立即盖上称量瓶盖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快速灰化法分析步骤1、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
将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
2、将马弗炉加热到850℃,打开炉门,将放有灰皿的耐热瓷板或石棉板缓慢地推入马弗炉中,先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灰化。
待5~10min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大于2cm的速度把其余各排灰皿顺序推入炉内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试验应作废)。
3、关上炉门,在(815±10)℃温度下灼烧40min。
4、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5、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
以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灰分低于15.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结果的计算A ad=m1/m×100式中:A 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单位为百分数(﹪);m——称取的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1——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缓慢灰化法分析步骤1、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2、将灰皿送入炉温不超过100℃的马弗炉恒温区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
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
继续升温到(815±1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h;3、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4、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为止。
以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灰分低于15.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焦碳灰分的测定:1、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0.5±0.05g)。
将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2、将灰皿送入温度为815±10℃的高温炉的炉门口,在10min内逐渐将其移入炉子的恒温区,关上炉门并使留有约15mm的缝隙,同时打开炉门上通气孔和烟囱,于815±10℃下灼烧30min。
灰分测定的精密度分析步骤1、在预先于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的瓷坩埚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搅拌均匀的试样1±0.01g,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褐煤和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约3mm的小快)。
2、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20℃左右。
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立即关上炉门并计时,准确加热7min。
坩埚及架子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min内恢复至(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
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3、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结果的计算V ad=m1/m×100-M ad式中:V ad——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单位为百分数(﹪);m——称取的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1——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单位为克(g);M ad——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固定碳的计算:FCad=100-(M ad+ A ad+ V ad)焦碳挥发分的测定1、在预先于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的瓷坩埚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搅拌均匀的试样1±0.01g,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2、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00℃左右。
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立即关上炉门并计时,准确加热7min。
坩埚及架子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min内恢复至(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
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3、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挥发分测定的精密度煤的发热量的测定方法弹筒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恒容高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恒容高位发热量即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生成热和硫酸校正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恒容低位发热量: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容条件下,在过量氧气中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恒容低位发热量即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气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热量计的有效热容量:量热系统产生单位温度变化所需的热量(简称热容量)。
通常以焦耳每开尔文(J/K)表示。
高位发热量:煤的发热量在氧弹热量计中进行测定。
一定量的分析试样在氧弹热量计中,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氧弹热量计的热容量通过在相近条件下燃烧一定量的基准量热物苯甲酸来确定,根据试样燃烧前后量热系统产生的温升,并对点火热等附加热进行校正后即可求得试样的弹筒发热量。
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硝酸生成热和硫酸校正热(硫酸和二氧化硫形成热之差)即得高位发热量。
低位发热量:煤的恒容低位发热量和恒压低位发热量可以通过分析试样的高位发热量计算。
计算恒容低位发热量需要知道煤样中的水分和氢的含量。
原则上计算恒压低位发热量还需要知道煤样中氧和氮的含量。
试验室条件:进行发热量测定的试验室,应为单独房间,不得在同一房间内同时进行其它试验项目。
室温应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定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室温以不超过15℃~30℃范围为宜。
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因此不应有强烈的热源、冷源和风扇等,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开启门窗。
试验室最好朝北,以避免阳光照射,否则热量计应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苯甲酸:基准量热物质,二等或二等以上,经权威计量机关检定或授权检定并标明标准热值。
酸洗石棉绒使用前在800℃下灼烧30分钟。
擦镜纸使用前先测燃烧热:抽取3~4张纸,团紧,称准质量,放入燃烧皿中,然后按常规方法测定发热量。
以3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擦镜纸热值。
仪器设备热量计总则热量计是由燃烧氧弹、内筒、外筒、搅拌器、温度传感器和试样点火装置、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以及水构成。
通用热量计有两种,恒温式和绝热式,它们的量热系统被包围在充满水的双层夹套(外筒)中,它们的差别只在于外筒及附属的自动控温装置,其余部分无明显区别。
自动氧弹热量计在每次试验中必须详细给出规定的参数,打印的或另外方式记录的各次试验的信息包括温升,冷却校正值(恒温式)、有效热容量、样品质量、点火热和其它附加热;由此进行的所有计算都能人工验证,所有的计算公式应在仪器操作说明书中给出。
计算中用到的附加热应清楚的确定,所用的点火热,副反应热的校正应该明确说明。
热量计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为,测试精密度:5次苯甲酸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差不大于0.20﹪;准确度:标准煤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之差都在不确定度范围内,或者用苯甲酸作为样品进行5次发热量测定,其平均值与标准热值之差不超过50J/g。
氧弹由耐热、耐腐蚀的镍铬或镍铬钼合金制成,需要具备3个主要性能:a)不受燃烧过程中出现的高温和腐蚀性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热效应;b)能承受充氧压力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瞬时高压;c)试验过程中能保持完全气密。
氧弹还应定期进行20.0MPa的水压试验,每次水压试验后,氧弹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年。
当使用多个设计制作相同的氧弹时,每一个氧弹都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使用。
氧弹部件的交换使用可能导致发生严重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