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丝织品种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织绣
刺 绣 种 类
1、彩绣 泛指以各种彩色绣线统制花纹图案的刺绣
刺 技艺,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富、线迹精 绣 细、色彩鲜明的特点,在服装饰品中多有 种 应用。彩绣的色彩变化也十分丰富,它以 类 线代笔,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并置、
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 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有特 色,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的渲染
刺 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中国苏绣中的贴续 绣 绣也属这一类。其绣法是将贴花布按图案 种 要求剪好,贴在绣面上,也可在贴花布与 类 绣面之间衬垫棉花等物,使图案隆起而有
立体感。贴好后,再用各种针法锁边。贴 布绣绣法简单,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 致大方。
4、贴布绣
刺 绣 种 类
5、钉线绣
又称盘梗绣或贴线绣,是把各种丝带、线绳按一定
绣 的是“双面绣”,使人可以从两面观赏。
双面绣《猫》是苏绣现代作品的代表。ຫໍສະໝຸດ 绣四 大 名 绣苏绣
四 大 名 绣
苏绣
四 大 名 绣
四 大
湘绣 湖南长沙一带绣品的总称。其艺术特
色为:构图严谨、针法考究、色彩富有层
名 次、绣品若画。湘绣以狮、虎为代表作,
绣 有“苏猫湘虎”的说法。
湘绣
四 大 名 绣
刺 方格纱的底料上严格按格数眼进行刺绣的。 绣 戳纱绣不仅图案美丽,而且随着线条横、 种 直、斜的不同排列作丰富的变化,但花纹 类 间的空眼必须对齐。
9、戳纱绣
刺 绣 种 类
3、雕绣
又称楼空绣,是一种有一定难度、效果十
刺 分别致的绣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绣制过 绣 程中,按花纹需要修剪出孔洞,并在剪出 种 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绣出多种图案组合, 类 使绣面上既有洒脱大方的实地花,又有玲
4简化隋唐五代的丝绸
锦金粟尺”将越罗与蜀锦相提并论。但总体
水平还不如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
• 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促进了 南方的发展,丝绸的花色品种增多,质量得 到提高。在唐前期,仅上贡较为一般的绫、 纱等数种。贞元之后,除常用贡品外,又引 进了数十种新型的绫、纱、绢等品种,成为 当时进贡丝绸种类最多的地区。 • 除品种外,普通丝织品在产区和产量上的增 加也说明了东南丝绸的崛起。
2 罗织物
• 用合股丝作经纬纱织成的绞经织物,绸面 有绞纱形成的孔眼。孔眼是经向排列的为 直罗,横向排列的为横罗。
• 唐代的官服也大量用罗。
(五)染色与印花(唐缬如花)
唐代的染缬工艺有绞缬、夹缬,蜡缬,
灰缬等数种。“缬”是古代仿染花织物的
总称。
• 绞缬:指用丝线对织物进行绞扎后染色形 成花纹的工艺。
三、丝绸生产的各种形式
(一)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
唐代前期实行“均田制” 和“租庸调制 ” 。规定:每丁及男皆给永业田二十亩, 口分田八十亩,要求每丁岁入租粟二斛稻 三斛,调则随乡土所产,岁出绢二匹,绫 二丈,这项制度使唐代农村的家庭纺织生 产特别普遍。
(二)官营丝绸生产
• 唐代政府下属的官办纺织手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基本承袭 前代,但规模却大大扩展,分工越来越细。不仅在长安设 置织染署,内作和掖庭局,有许多州还另设有官锦坊,专
可以洗涤。
织成
是织而成之的意思,直接在需要的地方织出图 案,或者说,直接把需要的形有关方面织出 来。 如织成履、织成帙(zhi)、织成绫、织成袈裟 等。
红线毯
• 是一种栽绒丝毯,织物表面呈茸茸状的织
物。
诗 歌
《红线毯》
白居易
“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花,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 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 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 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州太守加样织,自 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 得。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 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中国古代染织品
一是: 一是:人们崇尚自然美的反映。 二是: 二是:以此来表达某种感情。 三是: 三是:作为服饰与人体和谐、协调的重要手段。
2.1 文献材料中所见的原始染织品的色彩特征
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的纺织品在色彩、纹样、图案等方面增添了新的内涵。 据宋人罗泌《路史》和明代《三才图会》记载,在黄帝时代。“黄帝法乾坤, 以正衣裳”,制定了冕服制度。在冕服制度中,以12种纹饰为鲜明标记。 这十二章图案各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日、月、星辰”,是属于闪光有亮度的物质,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 耀,取其“普照天下”的含义; 山,取其能云雨或说取其镇重的性格,象征王者镇重安静四方; 龙,体魄巨大无比,有稳重之感,表示不会变;能变化而取其神之意,象征人 君的随机应变; 华虫,是一种雉鸟。其毛美丽,取其有文章,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宗彝,是宗庙的一种祭祀礼器,绘一虎一螭,取虎之勇猛,取螭的忠孝,以示 王者有深浅之知; 水藻,深水中的水草,取其洁净,象征冰清玉洁之意; 火,取其光明,火焰向上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取其洁白且能养人之意; 黼,绣黑白为斧形,取其能决断之意,黻,即两弓相背,以青、黑二色处理图 案,取其明辩之意。
2.1春秋战国纺织物的纹样与图案设计 2.1春秋战国纺织物的纹样与图案设计
1. 转变:装饰艺术风格由传统的封 转变: 闭转向开放;造型由变形走向写 实;轮廓结构由直线主调走向自 由曲线主调;艺术格调由静止走 向活泼生动。 2. 纹样图案:象征意义越来越明显。 纹样图案: 龙凤纹样和图饰最具代表性。战 国纹样形式多样,形象趋于灵活 生动、写实和大型化。纹样穿插、 盘叠;色彩丰富、风格细腻,构 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3. 色彩:观念发生了变化。 色彩:
周以前,帝王服饰即绘绣有上 述十二章花纹,到了周代,因 旌旗上有日、月、星的图案, 服饰上也就不再重复,变十二 章为九章。纹饰次序,以龙为 首,龙、山、华、虫、火、宗 彝是手绘的;藻、粉米、黼、 黻是锈上去的。其后的各个朝 代,基本延续了十二章纹的传 统图案,十二章逐渐成为中国 历代帝王的专用纹饰,它是中 国古代王权的标志。十二章中 的龙和凤,也逐渐为帝王专用, 龙成为天子的象征,凤则是至 尊女性的代表。
中国最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四大名绣介绍
中国最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四大名绣介绍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是在绸缎、布帛和现代化纤织物等材料上,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凭借一根小细小钢针的上下穿刺运动,构成各种优美图象、花纹或文字的工艺。
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开始了养蚕、缫丝了。
随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据中国史书《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了服装“衣画裳绣”的装饰,可见中国在四五千年前,刺绣品已经广为流行了。
1958年,在中国长沙楚墓中出土了龙凤图案的刺绣品,这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刺绣品,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刺绣实物之一。
到了汉代,刺绣品的应用更加广泛,出土的实物也较多。
如今,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不同地区的刺绣在题材内容、构图、用线、用色、针法等方面各不相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各具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一带剌绣产品的总称,以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色彩雅洁著称。
苏绣的历史悠久,建于五代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之技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
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
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所谓"民间绣"、"闺阁绣"、"宫廷绣"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
当时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
加上宫廷的大量需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
中国古代丝绸品种类
中国古代丝绸品种类丝绸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特产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种。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国古代丝绸的品种。
1. 绫:绫是一种轻薄透明的丝织品,常用于制作衣物。
它的纹样细致、图案精美,常以花鸟、山水等为主题。
绫的质地柔软,穿着舒适,因此深受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喜爱。
2. 绉:绉是一种具有浮凸感的丝织品,常用于制作礼服和宫廷服饰。
绉的特点是其表面有许多绉纹,这种绉纹形成的原因是丝线在织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张力,使得织物形成了起伏的纹理。
3. 锦:锦是一种色彩斑斓、花纹繁复的丝织品,常用于制作裘皮、宫廷服饰和家居用品。
锦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将不同颜色的丝线交织在一起,使得图案色彩丰富多样。
锦制品在古代被视为奢侈品,只有贵族和富商才能拥有。
4. 绣:绣是一种在丝织品上进行刺绣的工艺,常用于制作衣物、挂毯和屏风等。
绣制品的特点是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可以表现出各种图案和花纹。
绣制品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被广泛用于装饰和礼品赠送。
5. 缎:缎是一种光滑、有光泽的丝织品,常用于制作裙子、袍子和床上用品等。
缎的特点是质地柔软、光泽度高,穿着舒适,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缎制品的表面光滑,常见的有素缎、斜纹缎等。
6. 绫罗绸缎:绫罗绸缎是一种将丝绸和金属线或亮片等材料结合在一起制作的丝织品。
它常用于制作节日服饰和珠宝包装等,具有华丽、富丽堂皇的特点。
绫罗绸缎常见的有金线绣、银线绣等,可以使织物更具质感。
7. 彩绸:彩绸是一种采用多种颜色的丝线进行织造的丝织品,常用于制作节日服饰和礼品包装等。
彩绸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可以表达出丰富的寓意和祝福。
彩绸制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以上是几种中国古代丝绸的品种。
这些丝绸品种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丝绸的制作和使用,人们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丝绸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进步。
布料在古代称呼
布料在古代称呼布料在古代称呼2010-04-0412:47(绸,绫,缎,布,绢,棉,缣,绡,绨,纺)~~~~~~绮,纨,绨,丝,罗,纱)绸:丝织物的一个大类。
指采用基本组织或混用变化组织或无其他类丝织物特征的、质地紧密的丝织物。
按原料分有绵绸、双宫绸,采用柞蚕丝的鸭江绸、涤纶绸。
习惯上把绸与起缎纹效应的缎联系起来作为丝织物的总称——绸缎;有时也用丝绸用为丝织物的代称。
丝绸起源于中国。
绸出现于西汉,当时写作“”,专指利用粗丝乱丝纺纱织成的平纹织品。
两晋南北朝时期,绸开始有粗、细之分。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长丝织成.汉唐时期,中国丝绸即已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欧、非各国。
明清以来绸成为丝织品的泛称。
绸按原料分,除采用桑蚕长丝的以外,还有用绢纺落棉的棉绸,使用柞蚕丝的鸭江绸,用双宫丝的双宫绸,用化学纤维长丝的涤纤绸等。
绸可分为生(白)织和熟(色)织,又可分为不提花的素绸和提花的花绸。
绸属中厚型丝织物,其中较轻薄的品种可做衬衣和裙;较厚重的可做外套和裤。
近代以来,习惯把紧密结实的经向支持面平纹丝织物称作绸,如塔夫绸。
具有上述特点的棉织物也常被称作绸,如府绸。
绫: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
是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始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
绫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用于书画装裱,制作衬衫、睡衣等。
用作装裱图画、书籍以及高级礼品盒等的称裱画绫。
绫类丝绸按原料分为有纯桑蚕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
绫类织物的地纹是各种经面斜纹组织或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混用其它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素绫、广绫、交织绫、尼棉绫等,素绫是用纯桑蚕丝做原料的丝织品,它制裁地轻薄,用于裱表裱图,其它绫类织物色光漂亮,手感柔软,可以做四季服装。
中国传统丝织物的一类。
最早的绫表面呈现叠山形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而故名。
绫有花素之分。
《正字通:系部》:“织素为文者曰绮,光如镜面有花卉状者曰绫。
”绫采用斜纹组织或变化斜纹组织。
明代丝绸种类
明代丝绸种类000000外观光亮平滑,质地柔软,是最富丽的高级衣料。
我国缎织物起于宋代,宋以前没有缎缎的品种包括素缎、暗花缎、织金缎、两色缎、闪缎、遍地金缎、妆花缎、织金妆花缎、妆花遍地金缎、云缎、补缎、暗花云缎、暗花补缎等。
定陵出土明万历皇帝穿用的黄地云龙折枝花孔雀羽妆花缎织成袍料,是用片金线和十二种彩丝及孔雀羽线合织而成的。
(二)绢类绢有素绢和提花绢,明朝制度规定素绢一般商贾也能穿。
提花绢品质高贵,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提花绢有云绢、云熟绢、妆花绢、织金绢、织金妆花绢、遍地金女裙绢和各种服装织成料,如补子花纹、过肩花纹、通袖花纹的织金绢、妆花绢、织金妆花绢。
(三)罗类罗是利用纠经组织织出罗纹的中厚型丝织品。
《天水冰山录》所记,罗有素罗、云罗、遍地金罗、闪色罗、织金罗、青织金过肩蟒罗、青妆花过肩凤罗、青织金妆花飞鱼过肩罗、青织金獬豸补罗、红绿妆花凤女衣罗、绿织金妆花孔雀女衣罗、绿妆花过肩凤女衣罗等。
(四)纱类明代纱织物有平纹假纱组织的方孔纱和经纬纠织呈现椒形纱孔的绞纱两类。
明初规定皇帝、皇太子、皇后礼服配素纱中单,百官上朝、公座所穿盘领右衽宽袖袍料也可用纱。
《天水冰山录》所载,纱有素纱、云纱、绉纱、闪色纱、织金纱、遍地金纱、妆花纱、织金妆花纱等。
内中有不少是织成衣料,如大红织金过肩蟒纱、大红织金飞鱼补纱、绿妆花璎珞女裙纱、沉香织金凤女衣纱、红织金女袄裙纱、青妆花过肩凤女袍纱、紫织金妆花女衫纱等。
用织金纱或金彩纱做底,再用捻金线和彩丝线绣花,或用孔雀羽线和彩线绣花,花艳地虚,辉映成趣。
彩丝线、绒线、捻金线、包梗线、孔雀羽线、花夹线等6种绣线,绣线色彩,红有粉红、银红、朱红、绛红、枣红,蓝有普蓝、藏蓝、孔雀蓝,绿有黄绿、青绿、艾绿、茶绿,黄有宫黄、湘黄。
此外还有驼灰、牙白、月白、浅褐、肉色及赤捻金线,孔雀羽线等。
十二年正月,始令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以国初伶人皆戴青巾也。
十四年,令农民之家许穿纱、绸、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
丝织品知识简介
丝绸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
人们常用绫罗绸缎来形容一个人穿着的华丽与富贵,而绫罗绸缎实际上是丝绸品种的4个种类。
丝织品是这样分类的,根据织物组织结构、经纬线组合方式、加工工艺、绸面的外观形态及质地可分为14大类和34小类。
丝织品有保健护肤的作用,很受国内外服饰市场青睐。
简介丝织品丝织品(15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国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
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
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织造将生丝作为经丝、纬丝,交织制成丝织品的过程,就是丝织工艺。
各类丝织品的生产过程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生织和熟织两类。
生织就是经纬丝不经炼染先制成织物,称之为即坯绸,然后再将坯绸炼染成成品。
这种生产方式成本低、过程短,是丝织生产中运用的主要方式。
熟织,就是指经纬丝在织造前先染色,织成后的坯绸不需再经炼染即成成品。
这种方式多用于高级丝织物的生产,如织锦缎、塔夫绸等。
在织造前,还需做好准备工作,如使丝胶软化的浸渍、能改善产品性能的并丝和拈丝,还有整经、卷纬等。
同时,由于蚕丝吸湿性强,还要做好防潮工作。
丝织生产使用的自动化织机主要有:用于生产合成纤维长丝织物的喷水织机和于生产多色纬提花织物的剑杆织机。
丝绸织物从图案纹样上可分为简单的素织和复杂的花织物两种。
双绉是用桑蚕丝为原料制成的绸缎,其特点,是绸面呈现双向的细微皱纹,所以称双绉。
双绉的经线是20/22D2根并合无捻的桑蚕丝,纬线是20/22D2-4根并合加S向强捻和Z向强捻的桑蚕丝,平纹组织交错而成的坯绸,经过精炼脱胶后,由于S与Z捻向的纬线与无捻的经线的交错中,纬向各自捻向扭曲,因此,在绸面上反映出两种不同捻向微细扭曲美感的皱纹。
双绉的规格很多,配套齐全。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
三、床榻类
• 榻 • 罗汉床 • 架子床
• 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卧具为榻。 • 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为罗汉 床 • 有柱有床顶的床
四、柜架类
• 架格(它的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
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
• 亮格柜(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陈置与收
藏两种功能)
• 圆角柜(在柜帽转角处多削方棱成圆角) • 方角柜(方角柜四角见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
• 补服
• 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
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了。各级的官员按照文武品级的不
同,装饰在官服上的图案纹样也各不相同。透过这些形
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 影。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 或“补褂”。它是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明清时期 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
素纱蝉衣绢地云纹绣袜带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缦地刺绣龙纹边饰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长寿明光锦东汉锦上织有吉语长寿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织品长乐明光锦东汉锦上夹织吉语长乐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织鱼蛙纹锦东汉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丝织品万世如意锦实袷袍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龟背海棠花织品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菱纹阳字锦袜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丝织品束综提花织机丝织品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现存辽宁博物馆南宋刺绣瑶台跨鹤图现存辽宁博物馆丝织品宋缂丝秋山诗意南宋缂丝翠羽秋荷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缂丝作品蛱蝶山茶花和莲塘乳鸭图是现存宋代缂丝中的杰出精品
炕桌 炕几 炕案
香 几
酒桌 半桌
这两种形制较小的 长方形桌案,常用于酒 宴之上。洒桌上边缘多 起阳线一条,名叫拦水 线,半桌半桌约相当于 半张八仙桌的大小,又 叫接桌,一张八仙桌不 够用的时候,就加一个 半桌。
1历代丝绸(夏商周时期丝绸
• 齐国的经济比鲁国更为发达,齐国临淄是 当时最繁华的大都会,手工业十分发达, 齐国出产的丝织品很精美,后宫女子糅国 纨,曳绮彀,极尽奢华。
• (4)楚国是南方大国,楚国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 屈原的《楚辞》以其浪漫的想象力,而与《诗经》 的稳重敦厚形成鲜明对比。楚国的手工业极为发 达,文献记载不多,但出土了大量文物。
齐鲁地区的临淄在当时成了我国著名 的纺织中心。许多地方形成了以蚕桑、 丝织为特色的经济。
2 生产规模
西周至春秋时期,王室在宫中有专门的手工业 作坊,王以下各诸侯公卿、大夫等各贵族也有自己 的手工作坊。
周代已经有严格的组织与管理机构。
• 据《周礼》记载,贵族所用的纺织品,从原料到 纺织、染色以及服装制作都有专职官员掌管,在 天官司下设有典妇功、缝人、典丝、染人等职, 在地官下设有有掌葛,掌染草等职,其中典妇功 就管理丝绸纺织生产的官员。
• 主要有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湖南长沙左家塘 楚墓、河南信阳楚墓等等,尤其以江陵马山一号 楚墓所获最丰。有“战国丝绸宝库”之说。
首先让人惊讶的是楚国贵族生活的豪华。 楚国的青铜器精致华美,设计巧妙,与中 原青铜器相比少一礼制的严谨,多一分现实 生活的富足与奢华;很多的漆器,在两千多 年后的今天依然美轮美奂,色泽如新。青铜 编钟、构造精妙,音质纯厚、音色优美。
(2)蚕桑的发达,为丝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充 足的原料,促进了丝织业的兴旺。 丝绸作坊需要专门技术的人来从事缫 丝、织造等工作,这些劳动者属于“工” 的范围。
3 商代丝织品及特点
(1)品种
从考古实物看,所发现的商代丝织品尽管数量十 分有限,但已相当精美,反映了当时的丝绸业已 到了一定的水平。
历代丝绸 夏商周时期丝绸
• 《禹贡》:中明确提到出产丝绸的有五州 之多。
• (夏禹立国后,把所统治的疆域划分为九 州: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 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二、商代
商代有着成熟的文字体系, 商代甲骨卜辞中已明确蚕 桑业的记载。
商人敬天地,畏鬼神,事 事都要求神问卜,并将问 卜的原因与占卜结果刻在 龟甲与兽骨上。
• 主要有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湖南长沙左家塘 楚墓、河南信阳楚墓等等,尤其以江陵马山一号 楚墓所获最丰。有“战国丝绸宝库”之说。
首先让人惊讶的是楚国贵族生活的豪华。 楚国的青铜器精致华美,设计巧妙,与中 原青铜器相比少一礼制的严谨,多一分现实 生活的富足与奢华;很多的漆器,在两千多 年后的今天依然美轮美奂,色泽如新。青铜 编钟、构造精妙,音质纯厚、音色优美。
丝绸文化
历代丝绸 (夏商周时期丝绸玉帛残迹,三代追忆)
夏商周时期丝绸 (玉帛残迹,三代追忆)
夏代始年 约为公元前2070年 夏、商分界 约为元前1600年 商、周分界 公元前1046年 周代 西周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一、夏代
夏 的文字至今未能发现,属于夏代的丝绸
• 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侯马盟 书”是用毛笔书写在玉石上的。
• 以伐远扬,猗yǐ彼女桑。
(女桑,一种低矮的桑)
• 七月鸣鵙[jú] ,八月载绩。
纺织
(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 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 八月里妇女们 就动手纺织了)
•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染色
(将丝绸染成玄色、黄色与红色,为公子缝制成衣裳) 成衣
1、蚕桑生产范围
中国古代丝绸品种类
中国古代丝绸品种类
早期丝织品,主要发展于殷商时期,其特点是纱线较粗、结构简单,
分为普洱纱、腊纱、沙尔纱等。
普洱纱,是最早出现的丝织品,以其细腻清晰的纹理而闻名,以单色
格子纹和横放格子纹为主,并有花锦纹和小碎纹等变形格式。
腊纱,又叫腊工丝,是在布料上结合了腊纹成丝织品,采用横幅纹、
细织纹、腊细织纹制作而成,布料厚度相对较薄,具有优异的柔韧性。
沙尔纱,是一种丝织物,通常用于织衬衫、裤子等服装,以其细腻而
朴实的纹理而闻名,表面的线路精细而均匀,纱线很细,新鲜的颜色活泼
而鲜明。
明清丝绸,出现在明代,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是中国古代丝绸的代表。
其特点是纱线细腻,结构复杂,引进了园林花锦纹、折扇纹、双绢纹、彩绢纹、双花纹、水芹纹等,特别是金丝绣和锦缎绣,具有十分高的艺术
价值。
宫绣,为明清时期的精细艺术品,以金线、彩绢、细绢等线材为主,
以绣花、刺绣、结花等技法为辅。
简述中国丝绸的历史
简述中国丝绸的历史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
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
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
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
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
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
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
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古代丝织品的种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古代丝织品的种类
中国古代丝织品的种类
中国古代丝绸纷繁的品种足以让我们后人眼花缭乱。
商至西周的织
物多为平纹或简单显花织物。
春秋战国起,丝织品种逐渐增多,不仅有素织的绢、纱、缟、纨等,也有带花纹的绮和锦。
唐代以后,不仅绫和罗的组织更加丰富,还出现了缂丝、缎、绒和妆花等新品种。
丝织品分类方法
绫罗绸缎是日常生活中对丝织品的通称,并非一个完整的分类方法。
中国古代丝织品种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
今天,丝织品则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14大类。
1.绫
以斜纹组织为基本特征的丝织品,可分为素绫和纹绫。
素绫是单一
的斜纹或变化斜纹织物,纹绫则是斜纹地上的单层暗花织物。
绫盛行于唐代,其中以缭绫最为着名。
2.罗
采用绞经组织使经线形成明显绞转的丝织物。
罗在商代已经出现,
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十分着名。
其中单丝罗表观具有均匀分布的孔眼——后来称为纱。
3.绢
古代对质地紧密轻薄、细腻平挺的平纹类丝织物的通称。
平纹类织
物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历代又有纨、缟、纺、绨、絁、紬(绸)等变化。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绫、罗、绸、缎、锦
丝路拾珍●马力中国的丝织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绫、罗、绸、缎、锦等。
绫是一种有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它光滑柔软,质地轻薄。
绫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除了带着大量的牛羊之外,还“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意思是张骞送给沿路西域国家的金币和丝绸,价值达成千上万,这里面就包含了“绫”。
罗是一种较为轻薄透孔的丝织物,其外表特点是稀疏、有空隙,并有皱感,是一种高贵华丽的衣料。
罗在商代时就已出现,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十分著名。
越地所产的丝织品,以轻柔精致著称。
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衫酒见寄》一诗曾写道:“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
”“偏尚”一词表明,在当时越罗最为时尚,很受有钱人的青睐。
此外,在五代时期前蜀宰相韦庄的《诉衷情》、宋代陆游的《初夏》、明代陈汝元的《金莲记》等文学作品中,也都有写到“罗”的佳句。
在福建省福州市,有一座非常有名的黄昇墓,里面出土了几百件南宋时期的衣服,大都是丝绸服饰,其中就有一件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它的面料就采用了纱罗。
从这一件纱罗衣服的韧度、细度等指标来看,南宋时期的织造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那时正是海上丝绸之路方兴未艾的时期,各地的丝绸名优产品(包括优美时尚的“罗”),早已行销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各种丝绸品种中的奢侈品。
当时有句流行语叫“越罗蜀锦金粟子”,可见“罗”的名贵程度。
绸是丝织品中最重要的一类,绸类织物品种很多,它色泽鲜艳,手感平滑,主要用来做高档衣服的里子。
凡是买了高等丝绸作衣料的,里子必不可少,所以它的出口量想来也不会少于绫和罗。
缎是丝织品中技术最复杂、织物外观最绚丽多彩、工艺水平最高级的品类。
它的特点是平滑光亮、质地柔软、花型繁多、色彩丰富、纹路精细,具有民族风情。
它出口的数量很多,但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难以保存,因此后世出土的缎类丝织品极少。
锦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是纺织与艺术的结合,好的成品几乎和黄金等价。
【资料】古代的衣食住行
古代汉族人右衽(大襟)——大襟向右开,夷狄(少数民族
)左衽。所以汉族人以“左衽”为受异族统治的代称。
古代的服装带有明显有阶级色彩,它是用于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标志。服装的款式、颜色、图案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例如汉代,冠的款式有十几种,专供不同身份的人和不同的场合使用。又如明清的官服上用金线、彩丝线绣成的禽兽图案,不仅有官阶上的差别,而且同一品官员中也有文武的差别。官阶不同,颜色也不同。按中国的阴阳五行说,黄色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土地的颜色,着黄衣意味着占有土地,是天下的统治者。所以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着黄衣,于是黄衣就成了帝王的代称。皇帝所用之物也常着以“黄”字。如皇帝的龙袍叫黄袍,皇帝颁发的文告叫黄榜。唐朝较为特殊,唐宫廷里品位高的宦官也可以穿黄衣,所以“黄衣”有时是宦官的代称。如《卖炭翁》提到的“黄衣使者”。官吏的服色以“品”而定,一般而言,三品以上官员着紫衣,四品着深红色衣,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官职本是六品下,但因是散官,地位等同于九品下,是官阶的最低一级,只能着浅青官服。《琵琶行》结句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着一“青”字、突出了官卑职微之意,流露出沦落天涯、郁郁不得志的无限伤感之情。
鞋,上古称“屦(jù)”,汉以后称“履”。“屦”多用麻葛等制成。草屦是用草编制的,贫苦人才穿,贵族则以之为丧鞋。.“履”和“屣”是鞋的通称。屐是鞋子的一种,通常是木制的,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或帛制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的“谢公屐”,是谢灵运特制的装有活动的齿的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舄(xì)是一种古代重木底鞋(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引申为鞋的通称,(di)是兽皮做的鞋。长筒的鞋叫靴。古代的丝袜、罗袜是用丝织品缝制的。(mo)是用布帛或熟皮缝制的袜子。
丝绸的十四大类
漂白绸:已精练并经漂白的绸。 ﻫ熟绸:经纬丝先精练脱胶成练丝(熟丝)再织成的绸。
闪色绸:经、纬线精练后染成不同色,即不同色的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ﻫ【如何选择丝绸】ﻫ鉴别真丝绸的简便方法是: ﻫ1.眼观。看面料光泽是否柔和明亮,色泽是否鲜明匀称,有无色差、色档、色花。表面有无毛丝夹起,有无断经、缺纬等疵病。
交织绸:用两种不同原料交织成的绸缎。 ﻫ按用途分类:
服用绸:绸缎作为衣物加工的原料(服装、围巾、头巾、领带等)。 ﻫ装饰类:装饰方面的用绸(装饰墙壁、裱画、书封、提包等用的绸)。 ﻫ工业绸:工业用绸(打字机色带等)。
保健绸:医疗用绸(真丝人造血管、人工皮等、绿色绸)。 ﻫ按加工方法分类:
机织绸:用丝织机械以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25). 无光:无光粘胶丝或无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6). 闪光采用有光超光异形断面合纤长丝纯织或交织,呈闪光效应的织品。
(27). 亮光:采用金银钱(铝皮)纯织或交织,呈亮光效应的织品。
(28). 生:采用生丝织造,不经精练的织品。 ﻫ(29). 特染:经或纬丝采用扎染等特种染色工艺,呈二色及扎染花色效应的织品。
(19). 双面:应用三重组织,正反面均具有同类型斜纹或缎纹组织的织品。 ﻫ(20). 凹凸:具有凹凸花纹的织品。
(21). 山形;应用山形或锯齿斜纹组织,呈明显山形或锯齿花形的织品。 ﻫ(22). 花:提花织品。 ﻫ(23). 修花:经过修剪的提花织品。
(24). 有光:有光粘胶丝或半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 绉:应用平纹或其他组织,经或纬加强捻,或经纬均加强捻,呈明显绉疚并富有弹性的织品。 ﻫ(3) 缎:应用缎纹组织,绸面平滑光亮的织品。 ﻫ(4) 绫:应用斜纹组织或变则斜纹组织,绸面呈明显斜向纹路的织品。 ﻫ(5) 纱:全部或部分应用纱组织的织品,由甲、乙经丝每隔一纬丝扭绞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丝织品种类
[周边] 中国古代丝织品分类
中国古代丝绸纷繁的品种足以让我们后人眼花缭乱。
商至西周的织物多为平纹或简单显花织物。
春秋战国起,丝织品种逐渐增多,不仅有素织的绢、纱、缟、纨等,也有带花纹的绮和锦。
唐代以后,不仅绫和罗的组织更加丰富,还出现了缂丝、缎、绒和妆花等新品种。
(1)丝织品分类方法
绫罗绸缎是日常生活中对丝织品的通称,并非一个完整的分类方法。
中国古代丝织品种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
今天,丝织品则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14大类。
1.绮
平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物。
最迟产生于商代。
古代绮除双色绮外,都是用生丝织造后染色。
南北朝时,几何纹绮出现了比汉绮复杂的弧线结构。
唐代绮的纹样更趋写实,宋绮的花纹组织浮线加长,花明地暗,花纹则以中型几何填花者为多。
宋以后绮这一品种便不多见。
2.绫
斜纹(或变形斜纹)地起斜纹花的织物,可分为素绫和纹绫。
素绫是单一的斜纹或变化斜纹织物,纹绫则是斜纹地上的单层暗花织物。
战国、秦汉时的丝织物中已有这一品种,但没有保存下来的实物。
到唐代,绫的生产始盛,浙江所产缭绫尤为名贵。
唐李德裕的上奏缭绫状中,谈到缭绫有玄鹅、天马、掬豹、盘绦等多种纹样。
宋代绫的产量很大。
3.缣
双根并丝所织粗厚平纹丝织物。
甘肃敦煌发现过写有“任城国亢
父缣一匹,幅广二尺二寸,长四丈,重廿四两,值钱六百一十八” 的汉缣。
缣与绢、绨、?、缦、纨、缟均为平纹织物,其中纨、缟为薄型或超薄型织物,缣和绨则比较厚实。
4.罗
采用绞经组织使经线形成明显绞转的丝织物——用纠织法以地经纱和绞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椒形绞纱孔隙。
罗在商代已经出现,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十分著名。
其中单丝罗表观具有均匀分布的孔眼——后来称为纱。
明清时期罗的品种增多,主要有暗花罗、花罗、织金罗、妆花罗、织金妆花罗等。
5.纱
表面有均匀方形孔眼的纱组织丝织物。
陕西咸阳秦六国宫殿遗址曾发现纱地的刺绣。
至宋代纱的经纬更稀疏,方孔更大,其至轻者叫“轻容纱”,产于亳州。
明清时期,出现了暗花纱(花地同色)、花纱(地纬与经同色,纹纬与经异色)、织金纱(地纬与经同色、纹纬用片金线于透明纱地上织出闪耀的金花)、捻金纱(常见的是花绞纱组织地上起本色平纹假纱组织的暗花纱上,用捻金线挖织花纹,捻金线花与暗花相映而更富于层次感)、妆花纱(常见的是在绞纱或假纱地上,以无捻彩色绒丝
用挖花方法挖织出彩色花纹,质薄花艳,是宫廷夏季服装用料)、织金妆花纱(与妆花纱不同的地方是除加织捻金线以外,再每隔1~2梭加织一梭片金,片金主要加织在花头、花蕊等中心部位及用于勾边,多作成件衣料,每匹即为一件衣袍,常于封签上记明产地、尺寸、工匠、织造年月)、遍地金妆花织成衣料(是专门根据官服、朝服的规格、尺寸、款式、花式设计而织造的,多以平纹假纱组织为地,在花纹部位用片金或捻金线织地色,以五彩绒丝织花纹,因此大部分地子都是透明的纱地,而某些主要的纹样装饰区是金地显五彩花纹的)。
6.縠
以强捻丝织造的薄型织物。
织后煮练定形,织物表面因抽缩而呈现凹凸绉纹,即后世所称的绉纱。
縠的手感弹性好,不会因汗湿而粘附身体,结实舒适。
7.绢
古代对质地紧密轻薄、细腻平挺的平纹类丝织物的通称。
平纹类织物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历代又有纨、縞、纺、绨、絁、紬(绸)等变化。
8.缎
中国自从唐初创造了纬锦,织纹从平纹变化的经线双面组织变为经斜纹地上起纬斜纹花。
以后又通过织机装造上的再改进,增加了控制地纹经线的综片数,到宋代就出现了缎。
缎的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相邻的两根经丝或纬丝上的组织点均匀分布,不相连续,故外观光亮平滑,质地柔软,厚薄可根据用途进行调节,是极其富丽华美的高级丝织品种。
9.妆花
采用挖梭工艺织入彩色丝线的提花织物。
根据不同的组织,妆花织物可分为妆花纱、妆花罗、妆花缎等。
妆花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
10.织金
在不同地组织上再织入金线的织物,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宋元,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的纳石失。
织金通常要求纹样花满地少,充分发挥显金效果。
11.锦
多彩提花熟丝织物。
11.1经锦
锦是用彩色丝线以重组织织成的多彩显花织物,是古代丝织品中结构最为复杂、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种。
织锦始于西周,唐以前主要采用以经线显花的经锦。
经锦的经丝有显花的纹经和分隔纹经的夹经。
纬丝一组为交织纬,一组为夹纬,花地轮廓分明。
战国时期,经锦技艺有了很大发展,除有三色经二重组织的经锦外,还有花经二重织物中配牵一组分段换色的彩条经的多彩经锦以及于二重经中另加一组特殊挂经,使之作长浮花的织法。
此外,还出现纬二重组织的经锦,即由一组纬丝与经丝织平纹,另一组纬丝将显花的经丝托起,将不显花的经丝压住。
但战国织锦的纹样还比较刻板。
这种情况到东汉才出现了根本的变化。
东汉锦纹样概括而写实,人
物与禽兽奔逐于动荡的云气山岳之中,充满着动感与力度,并织出吉祥文字点缀其间。
南北朝时期,一种严谨对称和具有韵律感的图案形式取代了汉代的传统风格。
11.2纬锦
受到西域纺织文化的影响,魏唐时织锦开始使用彩色纬线织出图案,称为纬锦。
中唐起,纬线显花成为丝绸提花织物中的主流,因可用多把不同色的纬梭轮换织造,从而丰富了织锦图案的色彩。
至宋代,四川成都的蜀锦成为著名品种。
成都织锦兴于三国,唐代益州大行台窦师伦创制的瑞锦宫绫,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诸种花式,被称为“陵阳公样”。
宋代成都锦院所产蜀锦,花式更多。
明清时期,成都蜀锦生产已见衰落,苏州生产的重锦、细色锦和匣锦盛行一时,部分花色继承宋代风格而称“宋式锦”。
宋式锦采用特结经固结显花纹纬,纹样多为几何纹骨架中饰以团花或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谐。
11.3双层锦
以双层组织显示图案。
其组织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明清又重新流行。
其图案均为两色,正反面纹样一致,色彩相反。
多为中小型
的满地纹样。
12.绒
全部或部分采用起绒组织、表面呈现绒毛或绒圈的丝织物。
汉代出现绒圈锦,在锦上织出绒圈。
明清时期的绒有漳绒、漳缎等多种名称。
13.缂丝
采用通经断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
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纬线间出现空隙,如“雕镂之状”,因此又称刻丝、克丝。
缂丝技术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2)印花品种
1.直接印花
将染料或颜料拌以粘合剂,并用凸纹版或镂空版将其直接印在织物上显花的方法。
秦汉时期,直接印花采用型版印花与手绘相结合的方法,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夹缬
将丝绸夹于两块镂空花版之间,利用花版的紧夹进行防染,解开花版,花纹即现。
夹缬始于唐,并盛行于唐宋两代,明清时期依然使用,多见于浙江和西藏一带。
3.绞缬
用线或织物本身将织物扎结后入染,解结成纹,纹样具有晕色效果。
绞缬又名扎染,出现于东晋时期,唐宋时极盛,至今一直沿用。
4.蜡缬、灰缬
蜡缬是用蜡作防染剂进行防染印花的产品。
蜡缬又称蜡染,最早
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棉布上,似由西域输入,魏唐间流传渐广。
由于中原地区产蜡很少,唐代出现以灰代蜡的防染印花,亦称灰缬,明清时被广泛用于棉织物,即现今流行的蓝印花布。
(3)刺绣
刺绣出现于商代。
战国秦汉时多用锁绣针法,唐代绣技转以平绣为主,出现了接针、戗针和套针等针法,刺绣逐渐与书画艺术相结合。
明代刺绣出现了南北之分
,在此基础上,清代形成了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等四大名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