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一步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关节软骨缺损治疗进展
大、 钙化等问题, 2代组织工程软骨技术 第 微骨折术是 目前临 床应用 最多 的技 术 , 要 适 用 于 < c 的 Ⅲ 、 级 软 骨 缺 主 2m Ⅳ 损, 并且 <4 0岁 患者 早 期 治 疗 效 果 好。 G b i 道 ” ,0 ob 报 19例 经 过 该 技 术 治 疗 后 的患 者经 过 3 6~10个 月 随访 及 术 后 组 2 织 学 观察 发 展 修 复 缺 损 的 组 织 为 纤 维 软
at ooscodoye rnpat i MA I uo gu hn r tt sl a o l c a n t n( C )
a d mi rfa t r d o o e, 0 4,4:7 . n co rc u e Ra i lg 2 0 4 7 3
6 S e n c s M , e z PC. tl g u h n r — t iwa h Kr u Au oo o s e o d o
1 021 6.
平 均 4年 随 访 , 骨 髁 软 骨 缺 损 患 者 有 股 9 % 的优 良率 。 复杂 的操 作 步 骤 、 的 6 大
采 用 A I 微 骨 折 两 种 方 法 治 疗 单 个 症 C和 状 软 骨 缺 损 , 过 2年 随 访 发 现 两 种 方 法 经 治 疗 的患 者 临 床 症 状 缓 解 和 组 织 学 观 察 无 明 显差 异 , 过 5年 随 访 发 现 两 组 均 有 经 7 % 的优 良率 , 两 种 治 疗 后 影 像 学 和 临 7 而 床 效 果 方 面 无 明 显 差 异 。通 过 各 种 方 法 的临床治疗效 果 的比较我们 发现 对于软
手术创伤和长 的手术 及术 后康复 时问是 该 技 术 的 主要 问题 , 膜覆 盖也 给该 技 术 骨
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进展
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进展完整的关节软骨是关节行使正常功能的基础,但关节软骨极其脆弱且自身修复能力低下,病损关节往往表现为不可扼制的逐步恶化,最终导致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发生和关节功能的丧失,这种情况在负重的髋、膝等大关节尤其常见。
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现有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及相关研究动态。
1 关节镜灌洗术和关节清理术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传统治疗手段。
Jackson等对膝关节疾患患者行诊断性关节镜检术时发现,通过关节腔灌洗,45%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疗效可维持3.5年,只有20%的患者无效;而灌洗术结合关节清理术可提高疗效,在随访的137例患者中,有效率为88%,68%的患者疗效维持达3年之久,他提出关节灌洗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冲掉了病变关节内滑膜产生的炎性介质及关节腔内疏松的软骨碎片。
Hubbard〔1〕对76个膝的关节镜灌洗术和清理术进行了随机前瞻性研究,软骨缺损均为单极Outerbridge Ⅲ~Ⅳ级(影像学无异常表现),平均随访4.5年,通过改良Lysholm评分法,清理术组28膝症状缓解达1年,21膝达5年,而灌洗术组有5膝症状缓解达1年,4膝达5年,清理术组疗效明显占优,疗效维持时间更长,而灌洗术只能暂时缓解局部压痛及夜间痛。
2 骨髓刺激技术(Marrow-stimulation Techniques)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生物或机械因素使骨髓中的原始干细胞分化为软骨和骨组织。
操作时软骨下骨被穿透并达血管生成区,这样就刺激了含有多能干细胞的纤维蛋白凝块〔2〕。
纤维蛋白凝块经过分化并再塑型,形成纤维软骨性的修复组织。
由于这种修复组织脆性大,不耐用,故常结合避免病变区域过度负重的手术措施,如非负荷截骨术等。
2.1 磨削关节成形术(Abrasion Arthroplasty) 原理为清理关节缺损达正常组织边缘,使新鲜胶原与暴露的纤维蛋白凝块结合。
软骨下骨表面被暴露且被穿透,放松止血带后引起该区域突然灌注,使软骨下骨表面形成血凝块。
修复骨缺损的方法
修复骨缺损的方法Bone defect repair is a common issue faced by many individuals, whether due to trauma, disease, or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available for repairing bone defects, each with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ne common method is bone grafting, which involves taking bone tissue from one part of the body and transplanting it to the site of the defect. This can help promote new bone growth and fill in the gap left by the defect.骨缺损修复是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不论是由于创伤、疾病还是先天畸形。
有几种方法可用于修复骨缺损,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一个常见的方法是骨移植,这涉及从身体的一部分取出骨组织并移植到缺损部位。
这可以帮助促进新骨生长,并填补缺损留下的空隙。
Another method for repairing bone defects is the use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 which are naturally occurring proteins that can stimulate bone formation. These proteins can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synthetic scaffolds to help regenerate bone tissue in the affected area. While this method can be effective, thereare potential risks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BMPs, including inflammation and abnormal bone growth.修复骨缺损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这是一种能够刺激骨组织形成的天然蛋白质。
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常用修复方法_余家阔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0.06.0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471783)作者单位: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专家述评·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常用修复方法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殠殠殠殠余家阔余家阔,北京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1999-2001年在德国海德堡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进修临床。
中国体育科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第四届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三届专家评审组专家,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系列运动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委员。
备战2004、2008、2012年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
六本学术期刊的编委,六本著作的副主编。
前言一、有多少膝关节软骨损伤需要修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在对528例取自体腘绳肌腱(semitendinosus and gracilis ,STG )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的患者进行统计时发现,共有265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占所有病例的50.2%[1]。
通过术后1年取内固定时的二次关节镜确认,单纯滑车区的Outerbridge Ⅳ度损伤(软骨下骨暴露的软骨全层损伤)22例,占所有528例的4.2%[2]。
而如果将髌骨(5例Ⅳ度)和滑车的Ⅳ度损伤都算在内,则Ⅳ度损伤共占528例的5.1%。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2ʃ8.2)岁。
在Curl 等[3]报道的31516个膝关节镜手术中,有软骨损伤记录的有19827个,占63%。
关节软骨的缺损与修复
本文对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现状进行概 述,简要介绍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 异体骨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以及 组织工程修复技术等几种软骨损伤治疗方法。
Defects and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
Zou A-peng, Song Zhen, Lan Zhong-yu, Bai Xi-zhuang
Abstract BACKGROUND: Articular cartilage has a poor intrinsic capacity for healing, once damaged from trauma or degeneration, it is hard to repair. OBJECTIVE: To concisely describe the common current treatment of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and the future trend. METHODS: A search across the databases of PubMed (January 1995 to June 2010) was performed, with key words of “articular cartilage, cartilage defects, treatment”. The language was limited for English.The repetitive studies or unrelated to papers the objective were excluded. A total of 32 pape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Microfracture, 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transplantation, osteochondr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an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were common used for repairing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Usually, these strategies could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 effectively, but there ar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Compared with those techniques,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is a new strategy for cartilage repair emerging in recent years, and many studies about it are still ongoing.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朱如里;郑闽前;马永平;穆洪鑫;Dietmar Pierre kǒnig【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32)6【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体软骨细胞取自大白兔左股骨外髁,体外增殖后接种于胶原海绵支架上,后移植于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取同一大白兔双膝关节内外髁分3组作自身对照研究,右股骨内髁作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实验组,左膝股骨内髁作胶原海绵移植对照组,右膝股骨外髁作空白组.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临床对8例软骨缺损患者先行关节镜下取软骨,然后制备种植了软骨细胞的胶原膜,再将其植入软骨缺损处,最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修复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对照组和空白组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临床病例随访半年以上,患者症状消失,核磁共振或关节镜复查见软骨缺损已修复.结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总页数】3页(P458-460)【作者】朱如里;郑闽前;马永平;穆洪鑫;Dietmar Pierre kǒnig【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盐城224006;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盐城224006;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盐城224006;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盐城224006;德国菲尔森骨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3【相关文献】1.含自体富集骨髓干细胞松质骨移植与自体松质骨镶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J], 石仕元;应小樟;胡德新;郑琦;魏威2.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J], 胡鑫;王玥;林兆全;尹小朋;龚忠诚;邵博;凌彬;刘慧;克热木•阿巴斯;王冰;胡露露3.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J], 胡鑫;尹小朋;龚忠诚;邵博;凌彬;刘慧;克热木·阿巴斯;王冰;胡露露;王玥;林兆全;4.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J], 李振;焦辉;王宏5.用培养的自体关节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J], 胁谷滋之;井本一彦;王海玲;秦克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修复关节软骨,告别腰腿疼痛
修复关节软骨,告别腰腿疼痛作者:来源:《养生大世界》2009年第04期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骨关节疾病致病根本原因的认识,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一直针对疼痛、肿胀等症状对症治疗,处在治标难治本的境地,治疗的同时,病症继续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强直,功能完全丧失,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科学研究已证明,骨关节病(也称骨关节炎)是一种已知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关节软骨的破坏和丧失,简而言之,关节炎—病在关节,根在软骨。
因此,治疗骨关节疾病的正确有效的方法是修复破损的关节软骨,但很多患者在治疗骨关节疾病方面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传统治疗骨关节疾病,包括常见的膝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骨刺)、肩周炎等,主要有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这些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达到根本治疗的目的。
同时长期使用药物副作用大,不良反应严重,尤其是激素类药物,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等比较严重的疾病,而且停药后会引起反弹,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
第四代关节营养素“养”“修”结合,按软骨需求科学比例,同时补充氨基葡萄糖、骨胶原蛋白(II 型胶原蛋白)和硫酸软骨素等,消炎、镇痛、修复软骨细胞、生物换骨、一“补”到位。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氨基葡萄糖、骨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作为关节软骨的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剂,被医学界公认为能够改善骨关节疾病的特异性制剂。
这三种成分都是存在于关节软骨中的天然成分,它们可以通过刺激骨关节炎患者形成新的关节软骨,减缓关节软骨的丧失,还能够缓解疼痛症状,保持关节运动的灵活性。
据美国国立医疗研究院的统计,美国有 2000 万关节炎患者,每年在氨基葡萄糖、II 型胶原蛋白和软骨素上的花费达7.3亿美元。
1999 年,在氨基葡萄糖治疗关节炎的研究上有了重大的突破。
一篇题为《氨基葡萄糖对骨关节炎的长期影响》的论文发表在著名的外科杂志《柳叶刀》上,这可以说是骨关节炎治疗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研究证实,骨关节炎是可以治疗的,氨基葡萄糖是治疗骨关节炎的特异性治疗药。
临床骨修复有了新方法
特别关注临床骨修复有了新方法黄海军 (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100)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骨折或者其他疾病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骨缺损的情况。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修复方法逐渐完善和更新,出现了修复效果好、后遗症少的治疗方法。
1软骨修复1.1自体骨软骨移植自体骨软骨移植技术或称马赛克技术,是将自身非负重区的骨软骨移植于骨软骨缺损部位。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缺损区可以获得生物学性质与原来一样的透明软骨,移植物可以获得I期骨愈合,术后恢复较快。
但也存在来源有限、供区受损等缺点。
其主要用于小于2 cm2的全厚层骨软骨缺损病例,并且软骨下骨深度最好不超过6 mm。
具体操作:选择合适的非负重区,以最适大小的取材器垂直于供区关节面获取长度为10~15 mm的柱状骨软骨块。
再用另一个直径稍小的取材器在受区制造一个圆柱形的骨软骨孔洞,要求与供区柱状骨软骨块的长度、直径和角度相匹配。
在移植入受区时,移植物骨块要稍低于周围关节面。
高于周围关节面或者低于周围关节面超过2 mm均不利于移植物的愈合。
1.2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其目的是在软骨缺损区移植一整块大小、外形匹配,且完全成熟能承受正常范围压力的软骨组织。
典型适应症为2 cm2以上大面积创伤性或退变性的软骨或者骨软骨缺损,特别是同时合并骨丢失>6 mm。
也可用于软骨修复术失败后的翻修手术。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物具有成熟的基质,其软骨下骨保留完整,与软骨在软骨-骨交界处紧密相连。
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和软骨细胞可以长期存活,而且同种异体软骨细胞还具有免疫豁免性。
研究还发现,移植失败并不是软骨移植物的免疫反应造成的,而可能是由于移植的骨组织愈合失败引起。
移植的骨组织与受区骨组织的成功愈合是移植物存活的关键。
但是骨块移植物会产生免疫反应,这主要是因其含有供体留下的血液成分。
与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阴性的患者相比,阳性患者在进行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后,骨周围水肿更严重,所含异常移植物骨髓成分也更多。
3种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生物力学的研究
3种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生物力学的研究陈华;李彬;温昱【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06(9)3【摘要】目的评价骨软骨柱镶嵌移植、骨-骨膜柱镶嵌移植和Ⅱ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物3种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成膝关节缺损模型,修复1组在缺损局部镶嵌移植骨软骨柱,修复2组为骨-骨膜柱,修复3组为Ⅱ型胶原BMP复合物,空白组软骨缺损处不作处理,另取4只兔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2周取材制成宽3 mm、长5 mm、厚0.5 mm的条状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黏弹性蠕变和松弛试验,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种方法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修复物应力-应变曲线、时间-应力曲线和时间-应变曲线都具有一定的黏弹性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较正常组仍有差距(P<0.05),其中修复1组标本力学性能强于修复2组和修复3组(P<0.05). 结论骨软骨柱镶嵌移植、骨-骨膜柱镶嵌移植和Ⅱ型胶原BMP复合物3种方法对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骨软骨柱移植近期效果最佳,而Ⅱ型胶原BMP复合物来源广泛,适合修复大面积的关节软骨缺损.【总页数】5页(P263-267)【作者】陈华;李彬;温昱【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浙江,温州,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R687.4【相关文献】1.携带HGF基因的人脐带血干细胞复合软骨脱细胞基质移植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影响 [J], 汪玉海;金丽娟2.关节软骨缺损膜移植修复与自身修复的实验研究 [J], 王万春;林涨源;孙材江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蛋白胶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J], 余杰锋; 邝立鹏; 张炜; 姚泽明4.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J], 刘剑伟;蒋卫平5.Ⅱ型胶原BMP复合物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J], 李彬;陈华;温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和再生
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和再生毛宾尧【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2(024)011【总页数】3页(P1201-1203)【作者】毛宾尧【作者单位】315010宁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骨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3;R6841 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方法的历史经验关节软骨缺损主要由创伤、骨坏死或剥脱性骨软骨炎等造成,由于软骨内没有血供及淋巴回流,受损后很难自我修复,严重将导致关节炎发生。
1743年Hunter通过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曾经断言“软骨一旦损毁,不可修复”。
一直以来,临床医师在不断探索有效的外科学软骨修复技术。
最早的外科学修复理念是通过刺激缺损周边健存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来再生修复软骨缺损。
其中采用磨削性关节成形术刺激健存软骨细胞分裂、增殖直接修复软骨缺损。
临床研究表明,磨削性关节成形术临床效果较差,原因是成人软骨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内在活性较低,增殖能力较差;另外,应用软骨下骨钻孔及微骨折术,将骨髓腔内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释放至缺损处,通过MSCs增殖与分化修复软骨缺损。
20世纪60年代,Pridie第一次提出多重钻孔术,起初的想法是通过钻孔使骨髓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随血凝块停留在软骨缺损区。
但是结果表明,钻孔后的血凝块不能保留在缺损区,只有少最的瘢痕组织产生。
20世纪90年代,Steadman提出的微骨折术取代了多重钻孔术,它能够将更多的干细胞引到软骨缺损区域并刺激软骨再生,长期随访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至今仍是主流技术之一。
随后修复方法更多倾向于软骨移植技术。
其中马赛克成形术是杰出代表技术之一。
此方法简单易行,且无免疫反应等并发症;相比磨削术、钻孔术及微骨折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而且,马赛克成形术移植物固定牢靠,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方式即可完成。
但该技术最大的缺点是供区有限,难以修复大面积软骨缺损。
同种异体软骨移植虽然可以解决供区受限问题,但在制备、存储以及使用过程都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植入物与宿主之间的免疫排斥反应是限制其推广应用的关键。
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
适当锻炼:增强关节周围 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
性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 标题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 蛋白等
添加 标题
关节液检查:关节液颜色、透明度、 粘度等
添加 标题
免疫学检查:类风湿因子、抗核抗 体等
添加 标题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添加 标题
生化检查: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 酶等
添加 标题
微生物学检查:细菌培养、真菌培 养等
医生诊断依据
病史: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运动习 惯等
恢复关节功能:通 过康复训练,可以 逐渐恢复关节的正 常活动范围和功能。
减轻疼痛:康复训 练可以帮助减轻关 节软骨损伤带来的 疼痛,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康复 训练可以预防关节 软骨损伤后的并发 症,如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等。
促进软骨修复:康 复训练可以促进关 节软骨的自我修复 ,加速损伤的恢复 。
电刺激疗法:刺激肌肉收缩,增 强关节稳定性
康复训练
目的: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方法: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过度训练 效果: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减轻疼痛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和损伤 保持健康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降低损伤风险 合理饮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软骨修复 适当锻炼: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02 的坐姿、站姿和走路姿势,
避免关节受力不均。
05
避免外伤:避免关节受到外 力的撞击、扭伤等。
加强肌肉锻炼:加强关节周
03 围肌肉的锻炼,提高关节稳
定性。
及时治疗:如果关节出现疼
06 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
软骨损伤的最好治疗方法
软骨损伤的最好治疗方法软骨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组织,它起着缓冲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然而,由于运动、外伤或年龄等原因,软骨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那么,软骨损伤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软骨损伤的治疗,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和干预。
一旦发现软骨损伤的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等,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检查和诊断。
医生会根据损伤的程度和位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其次,在治疗软骨损伤时,物理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减轻肿胀,促进软骨修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此外,还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少软骨的进一步损伤。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软骨损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痛药、消炎药、软骨修复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关节疼痛、减轻肿胀,同时促进软骨修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和剂量进行使用。
最后,对于一些严重的软骨损伤病例,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关节镜手术、软骨移植、关节置换等方式来修复受损的软骨组织,恢复关节功能。
然而,手术治疗也需要患者在手术后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以促进术后软骨的修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总的来说,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选择。
在治疗软骨损伤时,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是有效的方法。
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以促进软骨的修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希望本文对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梁进
【期刊名称】《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年(卷),期】1988(0)3
【摘要】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运动医学的发展,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这一临床难题也越来越重视。
放射自显影技术、电子显微镜及组织生化成分测定等基础学科技术的发展,使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的研究也更为深入。
但在这一领域里仍有许多未被认识的问题和存有争议的问题有待解决。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概述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以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80-182)
【关键词】关节软骨损伤;血管;放射自显影技术;软骨缺损;髓腔
【作者】梁进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新型可塑形同种骨修复材料修复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 [J], 丁晨光;付平;
2.新型可塑形同种骨修复材料修复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 [J], 丁晨光;付平
3.软骨修复材料在运动性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J], 孙皓;左健
4.牙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修复兔颞下颌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组织修复的实验研究
[J], 骆瑜; 李若涵; 彭友俭
5.关节损伤及修复系列讲座(1)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治疗进展 [J], 赵建宁;王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关节镜技术--微骨折技术
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关节镜技术--微骨折技术倪磊;吕厚山【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05(5)5【摘要】@@ 膝关节的软骨损伤缺乏自然修复能力.虽然部分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关节的退行性变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骨关节炎和关节病废.因此通过关节镜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是近10年来关节镜领域的学术热点之一.修复软骨缺损的关节镜技术或关节镜辅助技术分为骨髓刺激和移植两大类:前者包括打磨成型术、软骨下钻孔术和微骨折(microfracture)技术;后者有自体骨软骨马赛克成型术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其中微骨折是一项完全在关节镜下应用的微创手术技术.这项技术由Steadman等[1]于1985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现已治疗了1 8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微骨折是使用特制的关节镜手锥(arthroscopic awl),在裸露的骨面上制造微型骨折,使骨髓成分溢出,促进关节面软骨的修复.微骨折技术低成本、无耗材,缺乏商业推动力,但这也许更适合于我国国情.微骨折技术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与软骨移植等技术相比,临床报告和实验研究在国外文献中所见甚少,国内文献则几乎未见.本文就微骨折技术及有关概念作一个简要回顾.【总页数】3页(P350-351,354)【作者】倪磊;吕厚山【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研究所,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研究所,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相关文献】1.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与关节镜下微骨折修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对比[J], 潘杨2.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J], 曹建伟;何明武;张琼;姚忠军;廖有乔;胡军;刘有余3.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联合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J], 伏治国;瞿玉兴4.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43例临床探讨 [J], 杨文华;曹怀民5.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43例临床探讨 [J], 杨文华;曹怀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一步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关节软骨缺乏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支配,且软骨细胞有丝分裂能力差,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修复[1],因此,如何治疗关节软骨缺损面临巨大的挑战[2]。
目前临床上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主要方法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CI),然而ACI存在无法避免的缺陷,即:需二次手术、软骨细胞缺乏及软骨形成受限、造成非负重关节面软骨缺损、不适用于骨性关节炎(OA)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3-6]。
随着组织工程学及再生医学的发展,研究者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及抑制免疫应答等功能,可替代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7]。
目前用于修复软骨缺损的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自骨髓,需体外分离、鉴定及传代培养纯化后才能用于临床,体外培养时间长,花费大,且长时间体外培养可能导致细胞污染[8-11]。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利用全骨髓液或骨髓有核细胞(BN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利用全骨髓液或骨髓有核细胞(BN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即所谓的一步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可充分利用骨髓液含有的一切有利因素,如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的诱导作用;可避免细胞因体外分离、鉴定及培养所带来的花费及风险,且不像两步法体外扩增培养需要优质生产规范(GMP)设备[2, 6, 12]。
目前临床上可利用一步法治疗软骨损伤、骨软骨损伤及骨性关节炎患者。
骨性关节炎2006年,Centeno[13]等在发表的个案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利用一步法治疗重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术前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分为50.8分,MRI 检测示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骨赘增生及软骨下骨囊泡形成。
在间隔4周的时间里,采用注射法两次向患者的髋关节注射透明质酸(HA)支架复合自体骨髓有核细胞(BNCs)。
术后4周,MRI检测示关节间隙清晰可辨,软骨下骨囊泡消失;术后12周,采用改良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及功能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发现该患者的步行距离、坐姿耐受时间、站立耐受时间及日常娱乐活动较术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软骨损伤Slynarski[14]等联合应用骨膜覆盖、新鲜骨髓液注射的方法治关节软骨损伤患者。
14例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平均年龄37岁,最大软骨缺损面积超过4cm2。
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83.44%患者恢复日常活动;术后12个月,85.7%患者的国际膝关节委员会评分表评分(KIDC评分)及改良的辛辛那提评分明显增高,KIDC评分平均为86.57,改良的辛辛那提评分从术前的3.3提高到8.4;MRI检查发现软骨表面连续,无继发的软骨下骨改变,类似正常软骨组织。
2010年,Pascarella[15]等报道了采用改良的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AMIC)技术,即软骨下骨转孔+纤维蛋白胶支架复合自体骨髓液,治疗股骨髁及髌骨软骨损伤患者。
19例股骨髁或髌骨软骨损伤患者,平均年龄26岁,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术前及术后采用KIDC评分、改良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改良的Ikeuchi评分及MRI检查进行评估。
术后24个月,IKDC 评分平均值由术前的30(24-40)提高到83(74-94),改良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值由术前的54(38-83)提高到98(96-100),改良的Ikeuchi评分显示78%患者达到优良,MRI检查发现53%的患者软骨缺损面积及软骨下骨水肿明显减少,纤维蛋白胶和正常关节软骨结合紧密。
改良的AMIC技术将软骨下骨转孔和自体骨髓液一直结合,能最大限度的聚集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Gigante[16]等联合应用微骨折术、Ⅰ型胶原支架复合自体骨髓有核细胞移植,治疗有临床症状的膝关节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患者。
5例股骨髁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3.4岁,平均软骨缺损面积3.7±0.9cm2。
术后12个月,关节镜检查发现移植物修复满意,类似正常关节软骨;移植物组织切片的组织学评分(ICRSⅡ)平均为59.8±14.5,番红O染色显示3例为纤维软骨组织修复,1例为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1例修复介于两者之间。
骨软骨损伤2009年,Giannini[6]等报道了应用移植支架复合骨髓有核细胞的方法修复踝关节距骨面骨软骨缺损。
48例踝关节距骨面骨软骨缺损患者,男性2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28.5±9.5岁,平均骨软骨缺损面积2.07±0.48cm2,平均骨软骨缺损深度4.0±0.9mm。
48例患者因所用支架不同分成2组:胶原蛋白组23例,透明质酸组25例。
平均随访29个月(24-35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表、MRI及组织学检查评估临床疗效。
术后随访6、12、18、24个月,发现胶原蛋白组及透明质酸组的AOF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增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所有患者的平均AOFAS评分为64.4±14.5,术后6个月83.3±8.7,术后12个月88.9±8.2,术后24个月91.4±7.7,且发现软骨缺损面积大小与术后AOFAS评分密切相关,当软骨缺损面积≥3cm2时,AOFAS评分增高率最小。
平均随访4.4个月,94%的患者可参加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平均随访11.3个月,77%的患者可参加高强度的体育活动。
术后12个月,MRI检查发现2例患者新生软骨组织肥大;术后24个月,所有患者新生软骨组织类似周围正常软骨。
术后12个月,取5例(无症状者3例、新生软骨组织肥大者2例)患者修复组织行组织切片及染色,番红O染色显示蛋白聚糖高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Ⅱ型胶原表达,且新生软骨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紧密结合。
2010年,Giannini[17]等在发表的另一报道中比较了应用不同方法修复踝关节距骨面骨软骨缺损。
81例患者,男性4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30±8岁,平均骨软骨缺损深度4.0±0.9mm。
84例患者根据不同修复方法分成3组:A组开放式ACI修复组(10例);B组关节镜下ACI修复组(46例);C组关节镜下HA支架复合自体骨髓有核细胞修复组(25例),术后采用AOFAS评分、X线检查、MRI检查及组织学切片评估临床疗效。
术后12个月及36个月,所以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术后AOFAS评分,A组:术前平均38±18,术后12个月平均89±14,术后36个月94±8;B组:术前平均57±14,术后12个月平均87±13,术后36个月89±13;C组:术前平均65±16,术后12个月平均89±9,术后36个月93±8,各组术后评分较术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去统计学差异。
术后踝关节X线检查发现各组患者病例无骨性关节炎发生,MRI检查发现76%病例新生软骨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紧密结合;术后关节镜检查所有患者新生软骨组织完整,类似正常软骨组织;新生软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Ⅱ型胶原及蛋白聚糖高表达。
Buda[18]等报道了应用HA支架复合骨髓有核细胞修复膝关节骨软骨缺损。
20例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
术后随访术后随访6、12、18、24个月,采用IKDC评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KOOS)评分、MRI 及组织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
术前平均IKDC评分为32.9±14.2,平均随访29.0±4.1个月,平均IKDC评分为90.4±9.2(P<0.005);术前平均KOOS评分为47.1±14.9,平均随访29.0±4.1个月,平均IKDC评分为93.3±6.8(P<0.005),且发现评分结果不受患者年龄、性别及骨软骨缺损面积大小的影响。
术后MAI检查发现70%患者新生骨软骨组织连续平滑,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紧密结合,软骨下骨完整。
术后新生软骨组织番红O染色显示细胞外基质富含蛋白聚糖,软骨下骨及潮线清晰可见;HE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分布均一;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Ⅱ型胶原高表达。
综上所述,应用一步法即全骨髓液或骨髓有核细胞(BN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疗效肯定,与应用ACI修复骨软骨缺损疗效相当[6, 13-18],且避免了细胞体外分离、鉴定及培养所带来的费用及风险,更符合患者利益。
然而,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h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更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
目前对应用hMSCs安全性能的评价主要是体外实验。
一些研究发现,体外培养hMSCs 不会导致自发性的染色体畸变[19, 20],然而另一些研究却发现体外长时间培养hMSCs可导致自发性畸变[21-23]。
同样的,在免疫缺陷的动物体内培养hMSCs也得到了同样矛盾的结论[24-28]。
但是,在Wakitani等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应用hMSCs 修复41例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随访11年零5个月,未发现局部感染及肿瘤形成[29]。
因此,临床应用全骨髓液或骨髓有核细胞(BN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1. Brittberg, M., et al., Treatment of deep cartilage defects in the knee with autologouschondrocyte transplantation. N Engl J Med, 1994. 331(14): p. 889-95.2. Veronesi, F., et al., Clinical use of bone marrow, bone marrow concentrate, and expanded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cartilage disease.Stem Cells Dev, 2013. 22(2): p.181-92.3. Wakitani, S., et al., Mesenchymal cell-based repair of large, full-thickness defects of articularcartilage.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4. 76(4): p. 579-92.4. Wakitani, S., et al., Human autologous culture expand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transplantation for repair of cartilage defects in osteoarthritic knees.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02. 10(3): p. 199-206.5. Vasara, A.I., et al., Indentation stiffness of repair tissue after autologous chondrocytetransplantat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5(433): p. 233-42.6. Giannini, S., et al., One-step bone marrow-derived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alar osteochondrallesions.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9. 467(12): p. 3307-20.7. Ochi, M., et al., Transplantation of cartilage-like tissue made by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etreatment of cartilage defects of the knee.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2. 84(4): p. 571-8.8. Kuroda, R., et al., Treatment of a full-thickness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 in the femoralcondyle of an athlete with autologous bone-marrow stromal cells.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07. 15(2): p. 226-31.9. Wakitani, S., et al.,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pair offull-thickness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in human patellae: two case reports. Cell Transplant, 2004. 13(5): p. 595-600.10. Wakitani, S., et al., Repair of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in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with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three case reports involving nine defects in five knees. J Tissue Eng Regen Med, 2007. 1(1): p. 74-9.11. Kasemkijwattana, C., et al.,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lantationfor cartilage defects: two cases report. J Med Assoc Thai, 2011. 94(3): p. 395-400.12. Kacena, M.A., C.M. Gundberg, and M.C. Horowitz, A reciprocal regulatory interactionbetween megakaryocytes, bone cells,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Bone, 2006. 39(5): p.978-84.13. Centeno, C.J., et al., Partial regeneration of the human hip via autologous bone marrownucleated cell transfer: A case study. Pain Physician, 2006. 9(3): p. 253-6.14. Slynarski, K., J. Deszczynski, and J. Karpinski, Fresh bone marrow and periosteumtransplantation for cartilage defects of the knee. Transplant Proc, 2006. 38(1): p. 318-9.15. Pascarella, A., et al., Treatment of articular cartilage lesions of the knee joint using a modifiedAMIC technique.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0. 18(4): p. 509-13.16. Gigante, A., et al., Use of collagen scaffold and autologous bone marrow concentrate as aone-step cartilage repair in the knee: histological results of second-look biopsies at 1 year follow-up. 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 2011. 24(1 Suppl 2): p. 69-72.17. Giannini, S., et al., Cartilage repair evolution in post-traumatic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talus: from open fiel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to bone-marrow-derived cells transplantation.Injury, 2010. 41(11): p. 1196-203.18. Buda, R., et al.,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knee: a new one-step repair technique withbone-marrow-derived cells.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0. 92 Suppl 2: p. 2-11.19. Bernardo, M.E., et al., 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o not undergotransformation after long-term in vitro culture and do not exhibit telomere maintenance mechanisms. Cancer Res, 2007. 67(19): p. 9142-9.20. Tarte, K., et al., Clinical-grade produc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occurrenceof aneuploidy without transformation. Blood, 2010. 115(8): p. 1549-53.21. Rubio, D., et al., Spontaneous human adult stem cell transformation. Cancer Res, 2005. 65(8):p. 3035-9.22. Wang, Y., et al., Outgrowth of a transformed cell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normal human BMmesenchymal stem cell culture. Cytotherapy, 2005. 7(6): p. 509-19.23. Rosland, G.V., et al., Long-term cultures of bone marrow-derived human mesenchymal stemcells frequently undergo spontaneou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Cancer Res, 2009. 69(13): p.5331-9.24. Tolar, J., et al., Sarcoma derived from cultur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tem Cells, 2007.25(2): p. 371-9.25. Zhou, Y.F., et al., Spontaneous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ed mouse bone marrow-derivedstromal cells. Cancer Res, 2006. 66(22): p. 10849-54.26. Parekkadan, B.,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molecules reverse fulminant hepaticfailure. PLoS One, 2007. 2(9): p. e941.27. Yabana, T., et al., Enhancing epithelial engraftment of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storesepithelial barrier integrity. J Pathol, 2009. 218(3): p. 350-9.28. Bernardo, M.E. and W.E. Fibb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therapy inautoimmune disorders. Ann N Y Acad Sci, 2012. 1266: p. 107-17.29. Wakitani, S., et al., Safety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 for cartilage repair in 41 patients with 45 joints followed for up to 11 years and 5 months. J Tissue Eng Regen Med, 2011. 5(2): p. 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