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股文状元之作讲解 , 八股文范文
【参考文档】八股文范文-优秀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八股文范文篇一:_八股文范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破题]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承题]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起讲]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
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
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
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入手]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起股]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中人也。
[中股]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
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
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人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
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
[后股]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束股]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
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之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此时我不执为我,尔亦不执为尔也,行藏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
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引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而优秀的状元更是明朝文化的代表。
在明朝,科举制度发展成为一个严密而庞大的选拔机制,而状元则代表着最顶尖的才能和学问。
他们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写作八股文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学识。
本文将介绍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
一、背景介绍1. 科举制度在明朝,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和士人的主要途径。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其中殿试是最高级别的考试,只有通过了殿试才能成为状元。
2. 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种文章形式。
它以四书五经为基础,按照固定模式编写。
每篇文章都由八个部分组成,包括题目、出处、原义、引证、赋义、正议、杂议和结语。
二、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特点1. 精通经典明朝优秀的状元必须对四书五经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能够熟练引用经典中的诗词、典故和名言警句来支撑自己的论点。
2. 文采飞扬明朝状元的八股文往往语言优美,行文流畅。
他们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3. 思想深刻明朝状元的八股文不仅形式上符合要求,而且内容上也富有思想性。
他们能够通过论述问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和道德等方面的见解。
三、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范例以下是一篇明朝优秀状元写作的八股文范例:题目:论孔子之治学思想出处:《论语》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义: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时常温习才能取得成效。
引证:如《论语·学而》中的“温故而知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赋义:孔子的治学思想强调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正议:在孔子的治学思想中,他提出了“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认为人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来行事。
杂议:然而,有人认为孔子过于强调传统道德,对个人创新和自由发展有所限制。
结语:总体来说,孔子的治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观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八股取士150字作文
八股取士150字作文
1、八股取士是对明、清两朝科举制的称呼,因为从明初起,八股文开始在科举考试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一般还要考帖诗、策论等,但对八股文的考核最重要)。
八股文这个名称来自于文章组织结构的独特形式,即主体部分由八股组成。
八股文一般分为题前部分和正题部分。
题前部分主要是解释题义,引出自己的见解;正题部分则要根据题义阐释自己的认识,正是这部分要做成八股的形式。
这里的“股”,是“比”的意思,“比”即比偶(即排比、对偶),八股就是八组比偶。
所以,八股文也会被称为“八比文”。
2、明朝初年,开始以八股文取士,进一步规范考试的形式。
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专门文体。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八股文象征着僵化、刻板、陈腐和误国误人。
考用脱节,学非所用,而且强化了“重学轻术”的传统。
即便是在当时,就一直争议不断。
考试内容空疏、形式僵化,一直受到很多批评。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尤甚焚书。
而败坏人才,又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非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八股文写法及范例
八股文写法及范例一篇合格的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通篇要求文意连贯顺畅,结构严谨细密,搭配整齐巧妙,其大的原则就是模仿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
这里就以康熙十二年会试第一名韩菼的试卷为例,来看一看清代的八股文是什么样子的。
题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破题)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承题)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祗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
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
此意其托之寤歌自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起讲)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者,情相待也。
故意气至广,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
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
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提比)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出题)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
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
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间人也。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爱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
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
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
(中比)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过接)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祗自行其性分之素。
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
[八股文范文 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状元八股文
[八股文范文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状元八股文什么是八股文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
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
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是什么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八股文就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起源于宋元的经义,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六《试文格式》谓其定型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以后,至清光绪末年始废。
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
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
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
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
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
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宋代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说”。
参阅《明史·选举志二》,示例:清·阮元《四书文话》、梁章钜《制义丛话》。
《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效……新文化运动后,八股文的形式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因此也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论。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四:“要做出适合领导人们口胃的八股来,大家都已经感觉着头痛。
[八股文范文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状元八股文
[八股文范文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状元八股文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
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
清代 __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八股文就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起源于宋元的经义,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六《试文格式》谓其定型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以后,至清光绪末年始废。
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
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
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
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
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
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宋代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说”。
参阅《明史·选举志二》,示例:清·阮元《四书文话》、梁章钜《制义丛话》。
《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效……新文化运动后,八股文的形式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因此也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论。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四:“要做出适合 __们口胃的八股来,大家都已经感觉着头痛。
八股文范文及翻译
八股文范文及翻译八股文,又称“八股体”,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的一种文体。
它的结构固定,包括“引、起、承、转、合、归、结、发”八个部分,因此得名。
八股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范文及其翻译。
八股文范文:题目:《论孝》引:孝,乃孝子之本也。
孝子者,必有至心至孝之行,以敬亲为先。
起:古之孝子,有事父母,必先顾父母之意,后顾己之欲。
孝子之行,不敢忤亲意,不敢辱亲名。
承:孝子之行,不在言,而在行。
行孝之道,必须敬亲尊长,顺从父母,不可违逆。
转:孝子之行,不仅在于敬亲,更在于孝友。
孝友者,必能和睦相处,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合:孝子之行,当顺应天命,尊重父母,孝友待人,以和为贵。
归:孝子之行,不仅在于家庭,更在于社会。
孝子应当以身作则,以善行示人,以孝友之心待人。
结:孝子之行,当以孝友之心,孝亲之行,感化他人,传承美德。
发:孝子之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八股文翻译:Title: "On Filial Piety"Introduction: Filial pie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 filial child. A filial child must act with utmost sincerity and filial piety, with respect for parents as a priority.Development: In ancient times, filial children, when dealing with their parents, always put their parents' wishes first before considering their own desires. They dared not go against their parents' wishes or bring shame to their parents.Elaboration: The actions of a filial child are not just in words, but in deeds. The way of filial piety requires respecting and obeying parents, and not going against them.Transition: The actions of a filial child are not only about respecting parents, but also about being filial and friendly. A filial and friendly child must be able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care for others, and be willing to help others.Integration: The actions of a filial child should conform to the will of heaven, respect parents, treat others with filial piety and friendship, and value harmony.Conclusion: The actions of a filial child are not only about family, but also about society. A filial child should set a good example, demonstrate good deeds, and treat others with filial and friendly hearts.Conclusion: The actions of a filial child should inspire others with filial and friendly hearts, and pass on the virtue.Conclusion: The actions of a filial child are the embodi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and the cornerstone of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
【科举高考】明代进士的经典八股文
【科举⾼考】明代进⼠的经典⼋股⽂你要的书法知识都在这⾥等你来关注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才的重要制度,明清科举取⼠的重点在于⼋股⽂。
⼋股⽂重点考察两点:⼀是⽂⼈⼠⼦对经义的掌握程度,⼆是对⽂辞的提炼能⼒。
因⽽要求颇⾼,要求严格具备破题、承题、起讲、⼋股四⽐、⼤结等完整的范式,以致清代⼠⼦经常谈⼋股⽽⾊变。
不过,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明代⼋股⽂不仅⽴意⾼远、论证严密,即使在⽂学上也是上乘之作。
下⾯我们就来欣赏两篇明代科举进⼠的千古传诵的⼋股⽂。
《百姓⾜,孰与不⾜》——《论语·颜渊》作者:王鳌(明代进⼠,⽂学家,⼊阁宰相) 民既富于下,君⾃富于上。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君民⼀体之意,以告哀公。
盖谓:公之加赋,以⽤之不⾜也;欲⾜其⽤,盍先⾜其民乎?诚能百亩⽽彻,恒存节⽤爱⼈之⼼,什⼀⽽征,不为厉民⾃养之计,则民⼒所出,不困于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
间阎之内,乃积乃仓,⽽所谓仰事俯育者⽆忧矣。
⽥野之间,如茨如梁,⽽所谓养⽣送死者⽆憾矣。
百姓既⾜,君何为⽽独贫乎? 吾知 藏诸闾阎者,君皆得⽽有之,不必归之府库,⽽后为吾财也。
蓄诸⽥野者,君皆得⽽⽤之,不必积之仓廪,⽽后为吾有也。
取之⽆穷,何忧乎有求⽽不得? ⽤之不竭,何患乎有事⽽⽆备? 牺牲粢盛,⾜以为祭祀之供;⽟帛筐篚,⾜以资朝聘之费。
借⽈不⾜,百姓⾃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乎? 饔飨牢醴,⾜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以备征伐之⽤,借⽈不⾜,百姓⾃有以应之也,⼜孰与不⾜乎? 吁!彻法之⽴,本以为民,⽽国⽤之⾜,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作者:王守仁(明代进⼠,思想家、哲学家,⼼学集⼤成者,官⾄兵部尚书) 圣⼈于⼼之有主者,⽽决其⼼德之能全焉。
夫志⼠仁⼈皆有⼼定主⽽不惑于私者也。
以是⼈⽽当死⽣之际,吾惟见其求⽆惭于⼼焉⽿,⽽于吾⾝何恤乎?此夫⼦为天下之⽆志⽽不仁者慨也,故⾔此以⽰之。
八股范文精选
八股范文精选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其中的八股文曾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
八股文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议论要点,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论述。
虽然现代教育已摒弃八股文的要求,但八股文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篇八股范文,旨在供读者欣赏和学习。
范文一:史记评传阴奉长子隐贤的生平事迹隐贤,字子柔,乃东汉朝大臣阴陵县令阴奉长子。
阴奉长博学多才,而隐贤更是在学问方面超越了他的父亲。
隐贤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读书无数,成为当地的文学翘楚。
他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提倡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为民众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平台。
隐贤在政治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他担任县令期间,减轻了农民的税负,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提升了民生福祉。
他注重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隐贤的政绩被后人称颂,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范文二: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贾宝玉作为主人公的形象备受关注。
贾宝玉是一个富家少爷,聪明机智,却又情感丰富。
他对待感情十分认真,对待亲友关系也非常真诚。
贾宝玉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充满人性的形象,他的喜怒哀乐也引起了读者们的共鸣。
贾宝玉对待金钱和权利有着独特的见解,并表现出对这些虚幻的东西的淡漠态度。
他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
他深爱林黛玉,却无法与她长相厮守,这种痴情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文三:论《清平乐》中的爱国情怀杨凌出自武将世家,自小好学,多才多艺。
他精通音乐、书法、绘画等多种技艺,尤以音乐造诣最高。
《清平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歌颂了国家的繁荣与和平。
他用音乐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祝福,以及对社会的美好向往。
杨凌在音乐创作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巧妙变化,将爱国情怀融入其中。
他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使听众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清平乐》成为了传世之作,广为流传,激发了后人追求国家繁荣与社会和谐的热情。
范文四:批评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支重要学派,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
明朝优秀的状元八股文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辉煌灿烂的时期,而其中脱颖而出的状元们更是无数人景仰和追捧的对象。
他们在八股文上的杰出表现,不仅让人赞叹不已,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明朝的状元们之所以能在八股文中取得出色的成绩,离不开他们扎实的文化功底。
他们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尤其是对于经史文词的功底极为扎实。
这使得他们在写作时能够从丰富的素材中汲取,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其次,明朝的状元们具备一种强烈的求真精神。
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仅是背诵固定的答案,而是通过广泛阅读和思考,积累了丰富的思考和表达经验。
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坚持用理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文章才富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个人风格,颇具启发性。
1此外,明朝的状元们在八股文中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他们在写作时往往会先明确中心论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扩展。
他们会恰当运用比喻、引经据典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层次清晰、内容条理分明、思路连贯,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这对于读者来说,不仅有助于理解,也能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最后,明朝的状元们在八股文中富有创新精神和个性特点。
他们在写作时不拘泥于刻板的套路,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独特的方式展示。
他们有时会注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有时会引用先贤的言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说服力。
这种创新精神让他们的文章脱颖而出,远离了平庸和陈旧,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启迪和启示。
综上所述,明朝的状元们在八股文上的优秀表现,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指导意义。
他们的成功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但更多的是坚持不懈、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
这种精神不仅是当时状元们的杰出标志,也应成为我们现代人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才2能产生更多具有个人特色和社会价值的优秀作品,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清代八股文名家范文及解释.doc
清代八股文名家范文及解释选自《钦定四书文》(康熙)韩菼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
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
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
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中人也。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
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
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
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
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此时我不执其为我,尔亦不执其为尔也,行藏又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前文释义:(一)破题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
凡破题无论圣贤与何人之名,均须用代字,故以能者二字代颜渊。
(二)承题四句,三句、五句皆可。
承题诸人直称名号,故称颜子。
破承皆用作者之意,不入口气。
(三)起讲十句,多少句数并无定法,可以任意伸缩。
明清八股文范文精选
明清八股文范文精选明清两代,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必备技能,其格式严谨、结构固定,却也孕育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本文精选明清时期的八股文范文,带您领略这一特殊文体的韵味。
明清八股文范文精选:一、《论语》——孔子论仁【范文】孔子曰:“仁者,爱人。
”盖仁者之心,慈悲为怀,无论亲疏,悉皆关爱。
是以君子行仁,民胞物与,而国家安宁。
观夫天下,乱臣贼子,皆因不仁。
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仁者之功效也。
二、《孟子》——孟子论性善【范文】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是以婴儿坠地,无不慕义而恶不义。
夫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而木之向阳。
苟能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而不能扩而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是故君子求放心,以反身而诚,然后能尽其性。
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矣。
三、《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四、《中庸》——中庸之道【范文】中庸之道,民鲜久矣。
盖中者,不偏之谓也;庸者,不易之谓也。
君子之中庸,以其不偏不易,故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则天地各安其位,万物各遂其生。
明清八股文虽然形式固定,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仍值得我们学习。
帮忙找下明朝状元八股文
帮忙找下明朝状元八股文这是光绪二年(1876),新科状元曹鸿勋殿试考卷。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状元赵秉忠殿试考卷,也是我国仅存的清朝以前的状元卷。
如今“状元卷”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光泽,作为礼物它的复制品已随处可见。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韩菼(清)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破题)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承题)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祗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
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
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起讲)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者,情相待也。
故意气至广,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
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
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提比)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出题)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
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
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间人也。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
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
而独是晤对忘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
(中比)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过接)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祇自行其性分之素。
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
此时我不执其为我,尔亦不执其为尔也,行藏又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八股文范文及翻译
八股文范文及翻译八股文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它的结构和格式非常严格,通常包括“起讲、承接、分说、起股、中股、下股、反说、总结”八个部分。
八股文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考生们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文体。
在考试中,如果一篇文章的八股文格式不正确,就会被扣分甚至被淘汰。
八股文的格式之所以如此严格,是因为它蕴含了古代中国文学的精髓,包括修辞、表达、逻辑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熟练掌握八股文的写作技巧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范文及其翻译,以便更好地理解八股文的写作要领。
范文:起讲: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承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世人喜爱。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诸多方面,无不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分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深刻内涵。
比如,中国古代诗词以其华丽的辞藻、深刻的意境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诗的国度”。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起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在于其对人们的熏陶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提倡“仁者爱人,义者治人,礼者顺人,智者利人,信者安人”的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中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在于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都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更是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八股状元文
逸民伯夷叔齐(清)周镐有逸于商周之际者,民之望也。
(破题)概括、解释题义。
不能直说,否则就是“骂题”。
夫夷齐之遇,不为民不可,同为民而又不忍也。
民而称逸,此其所以为夷齐乎!(承题)(标准:三句。
承接破题所说出的意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且自古圣人并起,莫盛于商周易姓之交。
生文武以为君也,生三仁又生十乱以为臣也,天生夷齐何为也哉?曰以为民也。
夫君臣不易得,民则滔滔皆是,安用圣人?不知有易代无易民,苟任其互兴互废于其间,民彝之性先亡,君臣之统愈乱。
圣人适遭其变,不甘自外于民,而又不忍自混于民,于是有逸之一法,所以立民极存民心也。
(起讲)(一般不超过十句。
)故鲁论叙逸民而首举两人焉,曰伯夷叔齐。
(领题)首阳之薇蕨诚甘,则北海高栖,奚为引领就岐山之养。
知姬宗行善,夷齐非有违心也。
载木主而东征,死父难欺;三分服事之孤忠,入地应伤扣马。
(第一股。
说明夷齐并非原来就想隐居,也并不反对文王,只是认为武王伐纣的行为不太合理。
)镐洛之屏藩可慕,则墨胎华胄,奚不承祧袭孤竹之封。
知盖世功名,夷齐不屑萦怀也。
告武成而班爵,桓裳虽贵;八百会盟之侯服。
戴天宜愧从龙。
(第二股。
说明夷齐原来就没有做官求荣之心,受武王酬勋封爵的人,比起夷齐,应该有愧。
)(以上二股为起股。
是从夷齐正式去做逸民之前说起。
)且夫不得已而逸者,其逸最苦。
(第三股)不必逸而逸者,其逸最奇。
(第四股)(以上二股为中股。
起着引入正面题旨的作用。
)谓夷齐生不逢时,(而)时则何害于夷齐也。
千古非常之举,数见则安。
放桀南巢,来世不闻口实。
况军士倒戈而反斗,筐筐载币以迎师,天心亦可知矣。
夷齐素属布衣,去就不妨自决。
即周旋二姓,岂有隳名失节之嫌。
此亦何须于逸者,而夷齐乃不忍不逸也。
如独夫何;周民也欤哉,如旧君何。
以暴易暴之言,直欲澹麾旄仗钺之心,勉嗣王于养晦。
故义人扶去,深恐阻挠大计,而又羞蒙杀士止名。
斯岂普天率土之恒规所得强而拘也。
逸焉已矣。
(第五股)谓夷齐所事非君,而君则何弃于夷齐也。
大清朝状元八股文范文
八股文范文八股文---这种在中国绝种百年的东西,相信大家都听过它的名字,但到底什么样子,极少有人看到。
今从邓云乡老先生的有关文章中摘录一篇八股文的典型范文,和大家一起观赏,就当看个古董。
如果哪位朋友能看懂,并把它翻译成大家都能理解的现代语言,或者能对该文进行点评,请出手。
偶尔也会看到一些清代人写的文章。
其难懂的程度超过秦汉以来的文章。
看了这个范文,我才明白清代文章的难读,全是考八股文训练出来的文人写的。
八股文的现代定义(从词典抄的):八股文,明清两朝考试制度规定的文体。
始于明朝永乐年间。
规定每篇文章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部分中,每个部分要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一副对联)合起来共八股。
八股文的字数规定为300字以上,450字以下,嘉庆时期放宽到600字以下。
介绍的这篇八股文范文作者是:韩菼。
他的简历如下。
韩菼---清代初年八股文名家,江南长洲人(即现在苏州),官作到礼部尚书。
韩菼在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考中状元。
死后,乾隆朝追谥“文懿”。
乾隆对他的评语是:“菼,雅学绩文,湛深经术,所撰制义,清真雅正,开风气之先,为艺林楷则”。
就是说他所写的八股文,是典型范文。
[题目] 注:方括号内的文字是我加的,不是原文的文字,为了方便朋友们理解文章。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破题]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承题]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起讲]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
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
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
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入手]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八股文状元之作讲解, 八股文范文
[题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1、[破题]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2、[承题]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3、[起讲]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
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
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未用[提股])
4、[起股]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者,情相待也。
故意气至广,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
人有积一心之
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
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5、(加)[出题]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6、[中股]汲于行者蹶,懦于行者滞。
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中人也。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
有如不必于藏,而舍之则藏者乎?此其人非复泉石间人也。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爰是流连以志之,然吾学之谓何?而此诣竟遥遥终古,则长自负矣。
窃念自穷理观化以来,屡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余以自处者,此际亦差堪慰耳。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与人同学之谓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间,亦用自叹矣。
而独是晤对妄言之顷,曾不与我质行藏之疑,而渊然此中之相发者,此际亦足共慰耳。
(加)[过接]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7、[后股]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而确有以自方,故一任乎人事之迁,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
此时我得其为我,尔亦得其为尔也,用
舍何与焉,我两人长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道德之厚,而总不争乎气数之先。
此时我不执其为我,尔亦不执其尔也,行藏又何事焉,我两人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8、[束股]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原文介绍】
本文为康熙十二年(1673)韩菼参加会试的考卷,并以此文名列第一。
乾隆称赞他雅学绩文、湛深经(文)术。
所撰制义,清真雅正,开风气之先,为艺术楷则。
「原文作者介绍」
韩菼,字符少,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
康熙十二年(1673),
会试、殿试均名列第一,授修撰。
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尚书等职,康熙四十三年(1704)卒。
□王学泰
韩菼的这篇文章是清代八股文中比较规范的一篇,其题目出自《四书》原文。
在科举历史上有许多题目属于怪题。
在当时也受到一些批评。
但八股文的特征之一就是因难见巧,怪题难,更可以显出作者的巧思。
例如考官出了个○作为题目,这只是书中的一个圈点,有的考生破题说圣贤立言之先,得天象也。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人道本乎天道。
把没有意义的一个圈说得有意义了,非常巧妙。
这也是八股的特征:没话找话。
韩菼的这篇文章题目不怪,是孔子与其弟子颜回讨论古代士人用舍行藏两种生活选择的。
在八股文中,题目就是对此文内容的界定。
全文只能就题目展开,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
仿佛挖井,从井口到井底要一样粗。
此题只能讨论用舍行藏、孔子颜回以及孔对颜说,这些问题。
八股文有一定的程序和字数。
关于程序的名称在文中一一注明。
破题是指开篇的两句(个别有三句的)解释或概括题意,但要换个说法,不能与题面重复。
破题是全篇最重要的。
本文的破题很好。
圣人指孔子,能指颜回。
行藏之宜,指恰到好处的行藏。
微示二字不仅体现孔颜的师生关系,也突出了颜回的悟性,响鼓不用重槌敲。
承题是用三四句话进一步阐明题意。
此段言孔子讲的关于行藏的道理,人们很难理解、效法,只有颜回对它稍有把握,所以孔子才与他谈论这个问题。
起讲从文章说是第三段,可是从八股文是代圣贤立言这个角度看。
它是文章的正式开始。
从这段起,文章都要模仿圣贤语气说话了。
所谓圣贤就是《四书》的孔子、孟子及其弟子。
本文是以孔子语气说话的。
起讲是散句,可以不对仗,全段不能超过十句。
本文的起讲可见孔子循循善诱的情态。
起讲表面上只分析惟我与尔,没有讲用舍行藏,但它包含在独得独处这些话语中。
提比起讲只是个过渡,提比则正式开始入题。
提比着重剖析惟我与尔,点明人需要益友与知己。
描写了获得知音和得到沟通的喜悦。
出题提比中把用舍行藏隐蔽在剖析惟我与尔之后,在出题中把它引出来,并为中比作准备。
在孔子看来行藏不单纯是做官与不做官的问题。
孔子有一种天赋的使命感。
因此谈它必然与天时人事和自身的经历遭遇联系起来。
有唤起下文的作用。
二小股提比之后本为虚比,这样提、虚、中、后各两股,凑为八股。
清代以后,虚比逐渐被忽略,八股实际成了六股。
这篇的两小股,实际上是虚比遗意。
中比是文章主体的主体。
从正面讲用舍行藏的拟而求之(寻求学习) 身为试之(运用传播),这是从知到行的。
中比主要讲用舍行藏,但最后仍归到惟我与尔。
过接是个过渡句。
意为:这样我想到了自己的体会,想到了与你互相启发。
承上启下。
后比进一步申说惟我与尔。
这组对句的上句说,我们都能总揽事物的变迁,能够独立自主,任凭形势之变,而能坚持自己的精神理想,用舍是外界的事,不能改变我们内在的品质,这是最大地实现了本来的自我(性分之素);下句讲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和参与神明之变,那么连砥砺道德、加强修养、不注重气数命运的变化也都是小事一桩了。
这是进一步超越了自我。
从文章角度说,这是宕开一笔,留有余味。
束股是结语。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是照应题面:是这样吧!惟有我们两人对此有所理解。
这时颜回在喜悦中默默领会了老师的教诲。
八股文本来是一种很死板僵化的文体,但此文却写得感情充沛,文笔生动,对仗工稳。
文中孔子循循善诱,又能自我解剖,是位好老师。
提比出题中回乎回乎,过接中的念夫念夫都回荡着感情的涡流。
本文对仗在意义和声调上都很讲究。
没有上下句意义重复的合掌,其思想内容有递进。
八股的对仗不同于骈文的对仗,更有别于诗词的对仗。
它是散文的对仗,其中很少有骈文和诗歌对仗的跳跃性,读时不觉其为对。
这种对仗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同样是音调铿锵,富有音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