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初三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初三语文试卷 2015.9.21

马说对比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甲﹞

世有伯乐……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二)

〔甲〕世有伯乐……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_________ 是因为他相

信_________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_________ 什么道理?(6分)(三) 世有伯乐……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四)【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

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马说》《论马》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②比行百余里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甲文)世有伯乐,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②日啖刍豆数斗 ( )

③不以千里称也( ) ④比行百余里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