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念_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念: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pe
c
W h ile i n t h e W e
t
,
is t h o
u
g ht to b e the
te
rn
qu
e ro r o
f the
w o r ld a n
d the
tu re
—
The
fo
re
,
C h in
g
a rd e n s o
de
r s c o re
the
a
p p re
c ia t io n n ts
t io
n a
e n
t
is
o
f t h e 2 0 0 6 In t e
rn a
l S
e m
in
a r o n
C h in
e s e
C la
s s
ic
a
l G
a rd e n s
杨鸿勋
YA N G Ho
n
g
—
x u n
摘 要 : 人 类 智慧 是 由东
、
西 方 两 大体 系 互 3 1构成 的
、
。
中国 发 源 的 东 方 园 林 与 西 方 园 林 有根本 的差 异
a n
t by m
e a n s
f g
,
e o m e s
t r ic a
n
l
s
h a p e d p la
t fo
r
.
The g ic
a
ig
n c o n c e
p ts
f C h in
g
t
a rd e n s
古典园林与大自然的关系

古典园林与大自然的关系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源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它们与大自
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典园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树木、
花草等。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廊亭等建筑物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模
仿和再创造。
古典园林的设计师们以自然为师,通过精心的布局和
构思,将大自然的美妙景致融入园林之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园
林艺术。
古典园林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再现,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是对自然的赞美之作,每一处建筑都是对自
然的尊重之情。
园林中的湖水、山石、花木都是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
美丽。
古典园林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园林中的建
筑和景观都是与自然相融合,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湖水和山石都是
与大自然相通的,它们不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自然的尊重和
珍视。
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正是要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从而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总的来说,古典园林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都是对大自然的再现和赞美,它们与大自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典园林通过对大自然的模仿和再创造,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建园要素和理念。
在古代,园林被视为人们逃离尘嚣的乐园,也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
下面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园要素和理念进行浅析。
古典园林的建园要素包括布局、景观、建筑和装饰等方面。
首先是布局,古典园林通常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以小巧精致的场所相互连接。
其中,以中轴线为主的布局方式最为常见,如故宫的建筑群、颐和园的设计等。
中轴线上的建筑和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了对称美和延续性。
其次是景观,古典园林注重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水池、山石、花木、假山等元素被广泛运用,使景观变化丰富而和谐。
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的建筑通常以亭、台、楼、阁等精致的建筑风格为主,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最后是装饰,古典园林的装饰风格多样,包括砖雕、石雕、木雕、泥塑等工艺技法,以及壁画、瓷砖等艺术形式,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古典园林的建园理念主要体现在自然、和谐和意境等方面。
首先是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以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为主要表达手段,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
其次是和谐,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不仅在布局上追求对称美,还在景观和建筑的搭配上注重和谐统一、古典园林中常常糅合了自然和人工的景观元素,使其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最后是意境,古典园林强调营造意境,以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通过用景、透景、映景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境,恰当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情感和主题。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园要素和理念在布局、景观、建筑和装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以中轴线为主的布局方式、自然和谐的景观表达、精致的建筑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装饰形式,都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古典园林通过创造丰富的意境,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使其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一、融合自然与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
在园林的布局中,设计师常常借助天然地貌、构造山水、设置假山、挖池塘等手法,创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
同时,通过在园林中增加建筑物、亭台楼阁,融入人文元素,使园林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融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二、重视空间布局与序列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空间序列的变化和连续。
设计师通过合理布局,将整个园林划分为多个景点,每个景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连续空间。
有的景点布置在高处,有的布置在低处,有的设在弯曲处,有的设置在开阔处,呈现出一幅自然画卷。
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由不同角度观赏到不同景色,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流动。
三、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中国古典园林中,留白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手法。
设计师注重利用空间的留白来增加观赏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庭院中留出一块空地或者一片草坪,或设置一道空隙,使人们对未揭示的景色充满好奇,产生一种虚实结合的美感。
同样,设计师通过将元素错落布置,使空间层次感更加丰富,这样的错落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广阔和变化。
四、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点往往相互呼应和映衬,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在景点的选择上,设计师会考虑到彼此之间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
例如,在一个湖泊的旁边设置亭台楼阁,这样可以通过湖泊的倒影增加景观的美感。
又例如,在一个庭院的一侧布置一座假山,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景观效果。
五、重视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水、树木、花草等等,这些材料能够通过不同形态和质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此外,园林设计还注重细节处理,例如亭台楼阁的雕刻、栏杆的构造、花草的摆放等等,都需要精心雕琢,使其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园林更加精致美观。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注重空间布局和序列,注重留白和空间错落,强调景点的呼应和映衬,以及重视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念_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6/06 14中国造园源远流长,考古学揭示河南省偃师市商朝王宫后院的水池遗迹,证明了至少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有了用于休闲游乐的自然趣味的生活空间——园林。
中国园林综合山水地表形势的塑造、植物、动物、建筑于一体的完整艺术形式,从当时铸造的青铜器上的图案和文献记载来看,大约成熟于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与西方完全异趣的中国古典园林,其产生有其不同于西方的哲学基础。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基础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
我这里借用习惯说法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
两种文化体系正如太极图之所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智慧的圆满(图1)。
关于西方的理念,不妨借用宗教经典加及以说明。
宗教实际上是社会文化的的反映,按照人类学家格尔茨的解释:“宗教首先就是符号的表述,而符号所承载的就是‘意义’,即包括认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般性思考,这些正是文化的核心内容。
”就文化的哲学体系而言,代表植根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基本理念,其人本位思想集中反映在《圣经》中,它说:上帝创造世界(图2),并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
换句话说,人就是上帝的样子;上帝把世界交给人去管理和享用,实际上人是世界的主宰。
因而西方强调的是人的力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要征服自然。
西方赞美人类自身,其传统绘画、雕刻等艺术着重表现人体的美。
被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称之为“真正的东方哲学”的《周易》,代表了东方的哲理,其基本观点是:把宇宙一切看作是自然,认为:无极(数学表示为0)生太极(数学表示为∞;并证明0与∞在一点),太极生两仪(阴和阳;数学证明∞分-和+),两仪生四象(大阳、小阴、小阳、大阴四个象限),四象生八卦(生机演化排列组合的八个基本要素),八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念: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Fundamental Concep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Integration of Man-made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2006中国古典园林国际研讨会论文Thesi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杨鸿勋YANG Hong-xun摘 要:人类智慧是由东、西方两大体系互补构成的。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人向来重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这一观念深刻地体现在园林艺术中。
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氛围和设计理念,成为了人们追求心灵宁静与生活品质的象征。
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概念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状态。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源于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人文的理解,通过园林景观的布置和建筑之间的协调,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1. 人造与自然相辅相成:中国园林艺术在布局和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自然的气息与人文的要求,通过人为的建造,在自然的环境中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空间。
例如,在园林中种植树木、种植花卉,通过精心修剪和规划,使得自然的力量与人工的力量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2. 借景与景观相融合:中国园林艺术常常采用“借景”来达到与自然的融合。
通过精心布置园林景观,将自然山水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园林内的景观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增加了人们的审美享受。
3. 四季景观交替:中国园林艺术非常注重四季景观的变化,通过栽种不同的植物,创造出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与氛围。
园林内的花草树木,不论是在春天绽放的花朵,还是在秋天变黄的叶子,在不同季节都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观赏价值和感受。
三、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它们以小巧精致、布局紧凑而闻名。
苏州园林充分融合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通过建筑物的智慧布局和植物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宛如世外桃源的美景。
2.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在设计上极富匠心。
颐和园通过山水、宫殿、廊道等元素,将自然与人文的元素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度。
3. 景山公园:景山公园是北京市的一座园林景区,也是传统的皇家园林。
它以山水秀丽、植被繁茂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
景山公园的建筑和景观布局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山水的优点,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风采。
中国园林设计理念

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中国园林设计理念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设计理念可以归纳为四个关键词:自然、和谐、独特和意境。
首先,中国园林设计强调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追求自然山水的美妙,通过布局和植被的选择,力求还原大自然的景致。
中国传统园林常以山、水、树为主要元素,通过走廊、亭台、桥梁等建筑物串连起来,增添了动静结合、水陆相连的特点,以呈现出一种宜人与和谐的自然景观。
其次,中国园林设计强调和谐。
中国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园林的布置通常体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原则,注重植被与建筑、水与土地的协调与融合。
设计师注重利用丰富的材料和技术,使景观元素之间彼此融合、互为补充,创造出一个完美而和谐的整体。
第三,中国园林设计追求独特性。
中国园林设计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通过巧妙地运用布局、材料和装饰,使得每个园林都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讲究独特的体验感,通过巧妙的安排和变化,使园林在每个角度都能带给人新的感受和发现。
这种追求独特性的设计理念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最后,中国园林设计注重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中国园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通过布局、植被和装饰等方面创造出来的,可以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意境强调的是情感、意境和意境的相互关联,通过意境的布置和制造,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宁静、深思、舒适和美的享受。
总之,中国园林设计立足于自然、强调和谐、追求独特和营造意境。
这些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和现代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独特之处。
中国园林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成为世界园林设计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一、自然与人工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山水之间人为添景”和“致天人之美,造园林之胜”的观念。
设计师以自然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的改造和塑造,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呈现出自然优美的景观。
例如,园林中的假山、亭廊、池塘等人工结构都是以自然山水为原型而建造的。
二、意境的营造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园林的意境营造,注重通过景观创造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
在园林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布局、植物、建筑等手段,营造出具有独特意境的景观,使人们在欣赏园林之美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放松。
这种意境的营造,常常具有文人墨客的色彩,强调抒写情感、表达意境的空间。
三、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注重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以营造出层次分明、有节奏感的空间。
通过布局、建筑物的高低、路线的曲折等手法,使园林空间显得宽广而舒适。
同时,通过不同景观之间的错落有致和大小景观的配合,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有层次感。
这种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使人在园林中行走时能够体验到不同景观的交替和变化。
四、隐逸与开敞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常常注重隐逸与开敞的结合,通过景观的布局,既保留了一定的私密性,又能够给人以宽广开阔的感觉。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错落有致的假山,通过山石的遮挡,形成隐逸的空间;同时,又有开阔的水面、广场等,体现了尊重自然和人的需要。
这种隐逸与开敞的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又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完整和有趣。
五、虚实结合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出景观的深远意义。
即通过真实的景观和虚构的景观相结合,将园林中的空间扩展到无限,给予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例如,园林中的假山和水面常常被设计成有远近、高低的变化,通过透视、幻觉等手法,营造出虚实交错的景观,给予观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意境的营造、尺度与层次的处理、隐逸与开敞的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表达。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做出湾港、水口或堆筑岛、堤、架设桥梁等,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追求的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都是常用的手段。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建造时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许多园林是在文人的直接参与下建造的,这使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等文学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首先表现为造园者的人生态度,造园者通过由建筑、山石、水体、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自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构建出一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种艺术再现的特点在构建园林山水和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植物配置都以树木为主调,不讲究成行成列,但随意参差,运用少量树木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与本质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与本质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其设计理念和本质特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生活哲学。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本质特征。
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追求自然、体现人文、注重意境。
首先,追求自然是古典园林设计理念的核心。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山水即园林”,即园林中应以山水为母题,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都是以山水为背景来统一构建景观,呈现出自然景色的妙趣。
园林中的山水构成和植物的摆放都追求自然,希望景观能够原生态地表现出自然之美。
其次,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体现人文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人的角色和感受。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和植物都是为了人的身心愉悦而营造的。
古典园林的建筑布局和景观构成都有着明确的人文意义,通过布置形式、材料和色彩等因素来体现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
最后,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注重意境的营造。
园林中设计者通过创造景观、布局建筑、选择植物等手段来塑造特定的意境,以达到让人感觉到禅意、安静和宁静等情感体验。
古典园林的意境多样,有纯净宁静的林泉景致,也有繁华热闹的集市景象,还有山水相映的儒雅气质等等。
不同的意境可以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是其本质特征之一、古典园林空间布局一般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以体现逐渐由外至内的递进感。
前园一般较为开放,中园则具有更多的景点和建筑,而后园有着较为封闭的布局,代表了禅宗的内世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还注重景致的连贯性和流线的设置,使游览者在园中可以顺畅地流动,同时能够感受到景致的变化和转化。
其次,材料应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之一、古典园林的建筑和雕塑常采用的材料有木、石、砖、瓦等,这些材料不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还能体现古典园林设计的简约和精致。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常使用的有垂柳、牡丹、梅花等。
中国传统园林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之处在于体现了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具体而言,中国传统园林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为自然:中国传统园林注重模拟自然景观,以人为自然的目的进行设计。
园林中的湖泊、山石、花草树木等元素都力求在形式上与自然相似,但又带有人为营造的痕迹。
这种人为自然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
2. 自然与人工结合: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融合了人工和自然元素,
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完美平衡。
园林中的建筑、走廊、亭台楼阁等人工设施与湖泊、山川、植物等自然景观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3. 注重微缩自然:中国传统园林往往是一个微缩的自然世界,通过有限的空间
展现丰富的自然景观。
园内的山水、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等元素构成了一个小世界,给人以恍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感觉。
这种注重微缩自然的设计理念反映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4. 强调景观的意境:中国传统园林追求的不仅是自然景观本身的美感,更强调
景观背后的意境和内涵。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等元素都富有诗意和哲理,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构造,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这种强调景观意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园林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是人为自然、自然与人工结合、
注重微缩自然和强调景观意境。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也彰显了中国传统园林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传统中国园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传统中国园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传统中国园林中的自然和人文元素相互融合,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这里没有过度的人为改造,反而强调自然的原生态,使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本文将详细讨论传统中国园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传统中国园林注重自然元素的运用。
它以水、山、石、树为基本要素,通过巧妙地布置和设计,打造出几何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结合。
其中水是中国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象征着生命和流动。
水池、湖泊、溪流等水景经常出现在园林中,并且通过亭子、桥梁等构建物与周围的景观相连接。
这种布局使得园林中的水景更加融入自然环境,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
传统中国园林的设计也融入了人文的因素。
园林的整体布局和内部细节构造都彰显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例如,庭院的布局常常按照“天人合一”的原则进行设计,通过把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使得人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在园林中的建筑物、雕塑和雕刻等细节中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对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尊重。
传统中国园林中的植物也是体现自然和人文和谐的重要元素。
园林中的树木和花卉被精心选植,它们既可以增加园林的绿化效果,又可以为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竹子、梅花、松树等。
这些植物不仅在形式上与中国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同时也寓意着坚韧、纯洁和长寿等品质。
除了自然和人文元素的融合外,传统中国园林还通过一些独特的设计手法来增加观赏的乐趣。
比如,利用小桥、亭子、假山等景观构建物来营造一种错落有致的空间感;利用回廊和水面的倒影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利用园林中的花卉、树木和池塘等元素来构建四季景观。
这些设计手法不仅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性,还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
总的来说,传统中国园林中的自然和人文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通过水、山、石、树等自然元素的运用,园林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v 植物的形式造景
1.形貌
植物的形貌主要包括3个方 面:细部形貌:如花形、果 形、干形、枝形等;个体形 貌:主要由植物个体树冠的 形体特征所决定,如伞形树 冠、圆球形树冠等;群体或 整体形貌:由多株植物共同 构成的整体形貌特点,如植 物群、丛的整体形貌,林冠 线形貌、林缘形貌等。
v
2色彩 植物具有非常丰富的色彩。在不同的季节里,植物的色彩是 以中性色和暖性色为主的。如翠绿、墨绿、黄绿、红色、橙 色、黄色、土黄、褐色等。随着波长的缩短,色彩的温暖感、 面积感有下降的趋势,而距离感和重量感则有增强的趋势。
峰轩,也取庐山之意境。南宋朱熹《游百丈 山记》有“前楫庐山,一峰独秀”。
v 理水手法 v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
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 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 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 则,十分重要。
v 园中之水有旷、奥之分。水聚则旷,有汪洋之感;
v
v
二是造型。假山造型,轮廊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 衡。堆山者胸有丘壑。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语), 堆山与画山水是相通的,叠山须有绘画修养。 “山不在高,贵有层次,……”(陈从周《说园》)峰恋要 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
v v
假山之造型,宜虚实得体 环秀山庄: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 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 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 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 7.2米,涧谷长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 云,气象万千。
v v v
借景的类型有: 1.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 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 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 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中国园林设计理念

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中国园林设计理念源远流长,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建筑风格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各地的赞赏和模仿。
中国园林设计理念强调与自然的融合,注重景观的布局、构造和装饰的艺术性。
以下是中国园林设计理念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中国园林设计重视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结合。
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自然景观被认为是艺术的基础和主题,构成园林的核心元素。
中国园林设计师通常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放置山石和水池以及植物来再现人们对自然的理想化美。
同时,园林中常常通过建筑物和雕塑等人文元素来丰富景观,以突出自然与人文的相互关系。
其次,中国园林设计追求意境的表达。
中国园林设计以构筑景观的艺术氛围为主要目标,注重景观的整体效果和意境的生成。
中国园林设计师善于利用轴线、透视和景深等手法来创造深邃、开阔的空间感,通过布置不同的景点和景观元素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思考,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感受到宁静和诗意。
另外,中国园林设计注重隐藏和显露的技巧运用。
中国园林设计师普遍采用“有理、有机、有神秘”、“有远近、有深浅、有显隐”等设计原则来创造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空间感。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的选择,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够体验到不同的景色和景致,从而增加人们的惊喜和探索的欲望。
最后,中国园林设计注重与季节的变化相结合。
中国园林设计师通过选择适合不同季节的植物和布置不同的景观来表达季节的变化,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不论何时都能感受到不同的美。
中国园林设计中常采用“四时有景,八风来景”的概念,强调园林景观可以因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美感。
总而言之,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以自然美为基础,通过景观的布局、构造和装饰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
它强调意境的表达,注重隐藏和显露的技巧运用,并与季节的变化相结合。
这些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中国园林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的品味和魅力。
中 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念与技艺有何独特之处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念与技艺有何独特之处中国古典园林,犹如一幅细腻而富有诗意的画卷,展现着独特的魅力与智慧。
其设计理念与技艺,历经岁月的沉淀,融合了自然、人文与艺术,成为世界园林艺术中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首先强调的是“天人合一”。
这一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
园林设计师们努力将自然景观引入人工营造的环境中,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广袤与神奇。
比如,通过巧妙地布置假山、池塘、溪流,模仿山水的形态,营造出一种宛如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的氛围。
树木花草的选择与搭配,也遵循着自然生长的规律,力求展现出四季的变化和生命的韵律。
再者,“诗情画意”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
园林不仅仅是一处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寄托。
许多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置,都受到诗词、绘画的启发。
比如,曲径通幽的小径,让人联想到诗句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则仿佛是画中的景象。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更是用文字的形式,点出了景观的意境和主人的情怀。
在技艺方面,“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极具特色的手法之一。
通过巧妙地利用园林周边的自然景观,如远山、塔影、湖光等,将其纳入园林的视野范围,从而拓展园林的空间感,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例如,苏州拙政园远借北寺塔的景色,让园内的景观更加丰富和深邃。
“障景”的技艺也被广泛运用。
在园林入口或重要景观节点处,设置假山、屏风等障碍物,不让园内景观一览无余,而是引导游客逐步探索,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当游客绕过障景,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出一片美景时,会产生一种惊喜和愉悦的感受。
“框景”则是将园林中的美景通过门窗、孔洞等框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这种手法犹如在墙上挂了一幅幅天然的画作,让人们在不经意间欣赏到精心剪裁的景致。
比如,透过圆形的门洞看到一丛盛开的鲜花,或是从窗户望出去看到一片翠绿的竹林,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技艺也十分精湛。
园林的设计理念

园林的设计理念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通过艺术手法塑造自然景观,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空间。
园林设计理念指的是设计师对园林空间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
园林设计理念的发展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不断变化和发展。
下面是园林设计理念的一些篇章,展示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园林设计的特点与趋势。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了“人文与自然一体”的思想,强调园林的自然性、与人文环境的和谐。
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注重场景的塑造,设计师充分利用湖泊、山水、建筑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通过参差错落的布局、丰富多样的景观造景,营造出充满诗意、灵动的园林景观。
其次是强调意境的营造,设计师通过审美的构思和艺术的手法,创造出具有情趣、趣味和思想性的景观。
再者是追求平衡与和谐,设计师在布局、植物种植、构造建筑等方面注重对称、均衡,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最后是注重具备功能的园林空间,设计师在园林中布置亭台楼阁、假山水池、庭院花木等景观元素,为人们提供休憩、游玩、赏景的场所,满足人们的需求。
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发展,园林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注重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主流。
现代园林设计追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浪费,鼓励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代园林中,摒弃了多余的人造装饰和堆砌,注重空间的简洁、明快,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此外,现代园林设计更加注重人们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强调设计的舒适性、人性化和互动性。
设计师更加关注人们在园林中的需求,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习惯和心理的园林空间。
同时,现代园林设计注重园林功能的多样化,不仅能够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承担起生态修复、环境净化、文化传承等多种职能。
总之,园林设计理念对园林空间的塑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和谐与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中国传统园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园林布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传统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结合,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植物选择,创造出宜人的环境,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的追求。
本文将从景观布局、植物选择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园林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一、景观布局中国传统园林的景观布局精心考虑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园林布局通常采用“明景暗园”的方式,即以主景区为中心,周围被隔离出的暗园作为缓冲区。
这种布局既能够突出主景区的地位,也让人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景色,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和深度。
同时,在景观布局中,园林设计师注重使用水和山石来营造自然景观,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二、植物选择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的选择也非常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包括松树、竹子、梅花等,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例如,松树象征长寿和坚韧不拔,竹子寓意坚忍和谦逊,而梅花则象征着坚强和纯洁。
这些植物的选择不仅满足了园林中的绿化需求,还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相呼应,使园林在视觉上和精神上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的状态。
三、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文化内涵融入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化元素,使园林成为了文化的载体。
园林中常见的文化元素有亭、台、楼、阁等,这些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园林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亭子,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息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欣赏景色和品味文化的场所。
此外,传统园林中的假山和水景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通过巧妙的水石造景和艺术手法,表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山水之间”的观念。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体现在景观布局、植物选择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
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布局,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关系;植物的选择不仅满足了绿化需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园林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融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融于自然”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它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后,
积累出丰富独特的造园手法,
有无出不体现与自然相融合的诗画韵味。
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是封闭的,
即园林的四周都
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
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
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
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
是采取曲折而
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等办法。
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强
调的是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
传统中国园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传统中国园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传统中国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这些园林不仅注重自然景观的表达,更注重展示人文情怀和哲学思想。
自然与人文在传统中国园林中实现了完美的交融,共同构筑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
传统中国园林通过布局、设计和细节的处理,充分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首先,传统中国园林以自然为基调,在整体布局上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园林空间的设置合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例如,园林中的山水和花木常常被布置在人眼所能及之处,使人们在自然景观中感受到与自然的共生。
其次,传统中国园林通过植物的运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如假山、池塘、亭台等,都是通过人工创造和自然材料的巧妙搭配,使得自然与人文在园林中相得益彰。
再次,传统中国园林通过建筑的设计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多以亭台楼阁为主,这些建筑既能与自然景观相契合,又能为人们提供观赏和休憩的场所,以此展现了人文情怀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传统中国园林在细节处理上也在追求自然与人文的高度融合。
园林中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人文的审美追求。
例如,园林中的曲径常常藉由杂草的点缀、奇石的摆放等手法,使人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到宁静和清新。
同时,园林中的水池和湖泊也成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载体。
水在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为植物提供养分,也为游客带来凉爽和观景的机会。
水面上的亭台楼阁彰显了传统中国园林独特的视觉美感,展示了人文精神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传统中国园林中的各种细节处理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追求。
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如假山、池塘、亭台等,都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将自然与人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些景观元素不仅增添了园林的观赏价值,更使人们在浸润自然的同时,感受到了深深的人文情怀。
总之,传统中国园林是自然与人文完美交融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6/06 14中国造园源远流长,考古学揭示河南省偃师市商朝王宫后院的水池遗迹,证明了至少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有了用于休闲游乐的自然趣味的生活空间——园林。
中国园林综合山水地表形势的塑造、植物、动物、建筑于一体的完整艺术形式,从当时铸造的青铜器上的图案和文献记载来看,大约成熟于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与西方完全异趣的中国古典园林,其产生有其不同于西方的哲学基础。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基础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
我这里借用习惯说法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
两种文化体系正如太极图之所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智慧的圆满(图1)。
关于西方的理念,不妨借用宗教经典加及以说明。
宗教实际上是社会文化的的反映,按照人类学家格尔茨的解释:“宗教首先就是符号的表述,而符号所承载的就是‘意义’,即包括认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般性思考,这些正是文化的核心内容。
”就文化的哲学体系而言,代表植根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基本理念,其人本位思想集中反映在《圣经》中,它说:上帝创造世界(图2),并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
换句话说,人就是上帝的样子;上帝把世界交给人去管理和享用,实际上人是世界的主宰。
因而西方强调的是人的力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要征服自然。
西方赞美人类自身,其传统绘画、雕刻等艺术着重表现人体的美。
被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称之为“真正的东方哲学”的《周易》,代表了东方的哲理,其基本观点是:把宇宙一切看作是自然,认为:无极(数学表示为0)生太极(数学表示为∞;并证明0与∞在一点),太极生两仪(阴和阳;数学证明∞分-和+),两仪生四象(大阳、小阴、小阳、大阴四个象限),四象生八卦(生机演化排列组合的八个基本要素),八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念: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Fundamental Concep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Integration of Man-made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2006中国古典园林国际研讨会论文Thesi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杨鸿勋YANG Hong-xun摘 要:人类智慧是由东、西方两大体系互补构成的。
中国发源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有根本的差异,其根本在于宇宙观的不同。
中国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因而尊重自然;西方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自然的对立物,要征服自然。
所以中国园林赞美自然、描写自然,而西方传统园林则尽管是使用植物,但是要修剪成几何形状,要表现人工的美。
中国园林体现人为与自然相融合的环境设计理念,因而它远远超出了园林本身的涵义,而是具有人居环境生态化规划设计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为环境;研究;自然环境;生态化;借景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530(2006)06-0014-04收稿日期:2006-10-23 修回日期:2006-11-09Abstract: Human philosophy is composed by the oriental and western philosoph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ern garden which is originated from China and the western one lies in their philosophy. In China, man is regarded as the product of the nature so that nature is highly respected. While in the West, man is thought to be the conqueror of the world and the nature. Therefore, Chinese gardens underscore the appreci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nature while western gardens demonstrate the beauty of man-made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geometrical shaped plants. The design concepts of Chinese gardens, which achiev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mad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s,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of living environment.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n-made Environment; Research; Natur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ization ;Borrowed-scenery图1 太极图图2-1 上帝创造世界图2-2 上帝造人图3 周易图4 中国传统园林图1 风景园林 2006 第六期15卦生万物(天地之间的一切东西,当然也包括人类)。
因此,人是自然的产物,强调客观自然界与人的统一——“天人合一”(图3)。
中国基于崇拜自然的思想,文学、艺术也着重赞美自然。
在未进行大规模交流之前的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差别很大,中国传统园林是表现自然,赞美自然,是自然美景的艺术再现,仅从理水就可以看出:中国园林中水的表现形式是描写自然界的河、湖、潭、瀑、溪、涧等景观(图4),而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理水则是表现各种几何图案的水池和“水往高处流”的喷泉之类的人工美(图5)。
至于植物,中国园林的植物配置是模拟自然风景的树木花草植被,而西方园林则是做成“刺绣花圃”、“绿色雕刻”之类的图案趣味,以此表现人工的美(图6)。
2 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中国人追求生活在自然当中而造园,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作品中有许多提供起居、玩乐活动的建筑物。
再现自然的中国园林里,地表形势的塑造(模拟山水和原野等地貌景观)、植物与动物配置以及游园活动所必需的建筑设置等的时空组织化,基本上是建筑学(Architecture)的范畴。
其创作是力求将建筑物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这就促成了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理念。
这一理念的外延则是与自然相结合的人居空间的大环境设计。
在它的创作原理中,导致大环境设计的关键在于借景。
借景是园林景深的强化。
中国园林所谓的“借景”,意思就是“借用的景象”,即不属于园林规划设计范围的、也就是园林之外的景观借用——将园外的美景组织到园林景象中来。
15世纪,中国明朝的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是一本古典造园学的专著。
他在书中首次提出了“借景”的概念;他主张造园要“巧于因借”。
18世纪初叶,清朝精通造园的学者李渔也在其著作《一家言》中阐述了造园中“取景在借”的道理。
“借景”理论和技法的提出,是对古典造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一千多年前中国园林输出日本,借景理论也同时为日本所掌握。
日本把汉字“借景”读做shakkey,有些西方学者是从日本了解到借景的。
借景不只是强化景象深度的一种技法,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原理。
它把囿于既定范围之内的园林创图2-1 图2-2 图3图4作,置之于园址所在环境及天时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环境及天时的一切有利因素,以增进园林艺术效果。
这中间所包含的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整体观念,是中国园林创作极可宝贵的根本思想。
所以计成在其著作中总结说:“夫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
”公元前3世纪秦帝国时期,作为园林的精髓——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一体的大环境设计理念,已经成熟。
其典型的代表作——“覆压三百余里”与自然山川相结合的国都咸阳的新朝宫创作;其主体建筑——前殿“阿房”,中轴线直对南山的两个山峰之间——即所谓“表南山之颠以为阙(入口标志)”;秦帝国东海疆的“国门”——“碣石门”,也是把海上的一对自然海柱石(碣石)作为门阙(图7),正对海上的门阙铺设毛石甬路直达岸上,并对着自然的碣石门在海岸上建起“碣石宫”作为主体建筑,又在左右相距主体1000-2000m的两个岬角上,建起了对称的两座阙楼作为陪衬(图8)。
这些,都是将人为环境融合到自然环境之中,借自然形胜以增助人为环境气势的做法。
西汉武帝时期,规模宏大的宫廷御苑“上林苑”中,创作象征神仙居住的幅员辽阔的“太液池”,又在一条自然河流的两岸分别设立“牵牛”、“织女”石雕像,以象征天上的银河及其两岸相应的两个星座,这也是早期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统一规划设计的代表作。
2004年1月16-19日,在日本奈良召开了以“借景”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应邀在会议上做了主题演讲,全面阐述了“借景”这一中国园林的杰出理论;澄清了被日本含混了的“发明权”。
在奈良召开的这次以“借景”为主题的国际会议,说明“借景”这一大环境设计理念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谈到人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中国自古有“风水说”即“堪舆学”,它在历史上早已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以及东南亚的临近国家和地区。
这是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建筑体系的一个值得研究的特殊内容。
风水在日本称之为“家相”(日语发音为kassou),就是“相宅”的意思。
后世的风水已掺入了不少世俗的迷信妄说,我们的研究要打破它,而吸取其的科学的内核,也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其精华的理念可以归结为:(1)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联系(例如居民点与太阳和自然山水的关系,要求选址朝向太阳所在的南方,背靠山,面向水,使居民获得良好的日照并避开严冬的北风,并有利于雨水的排放和接近生活水源,又高亢干爽);(2)人为环境不只满足物质方面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精神方面的心理需求;(3)人居环境要适合人们生活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建设不但要有利于现在的人们,而且要使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4)宇宙间的一切构成都是“数”(现代数字学已证明一切都可以还原为数字),人居形式与自然以及与人之间存在“数”的关系。
人居环境有着生活起居、工作与消闲休息的使用需求,同时还要有赏心悦目的欣快感和美感享受。
图5图6图5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图6西方园林植物配置图7辽宁绥中秦碣石门遗址复原图图8辽宁绥中秦碣石宫主体及东西阙楼复原鸟瞰图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06 16风景园林 2006 第六期17这已成为现代“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