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的住宅变化

合集下载

农村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

农村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住房变化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近四十来年农村的住房变化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

几十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

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从六、七十年代的平房筒子楼,八十年代的单元楼,九十年代的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到跨入新世纪的小高层、复式住宅、跃层、别墅,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一、调查目的: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农村住房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对住房变化的情况,我们特做了此项调查。

二、调查手段:1、口头调查:采访村民、结合自身在农村长大所对农村住房的了解2、资料搜集:通过上网,及相关报刊杂志查找一些有关改革开放30年住房的变化。

三、调查内容:1、住房的变化还没进行改革开放前,爷爷那一辈住的大多都是土坯房和茅草房。

所谓的土坯房就是四边的墙壁都是用土围成的,中间是用大大的木桩构成的房梁,一般都是选择比较坚硬和耐用的大木材,顶上是简易的瓦顶盖,屋内又暗又潮湿,天气好时,可以在外面煮饭菜,遇到天阴下雨,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提进屋内,煮饭、炒菜时,房内不透风,充满了油烟。

后来到了爸爸那一辈,他少年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

记得爸爸说到他小的时候住的也还是土坯房,家里姐妹多的家庭居住条件很拥挤。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1978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到1979年,村民们开始有些余粮,生活比以前宽裕了些,爷爷决定带领爸爸几姐弟们改建砖房,房子建成后,一家人确实欢喜了好一阵子,但是不久,砖房的种种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首先是取暖问题,每次在房子里生火时总是乌烟瘴气,没过两年白白的墙就被熏黑了;其次是没有卫生间,大小便只在住房外解决,尤其是夏天蚊虫特别多,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四 (1988~1998,商品房兴起)
(1998年户型图)
(2022年户型图)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框剪结构)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五 (2000年后,商品房兴起)
21世纪住房关键词:高品质住宅
21世纪住房常见高层、小高层,建筑风格丰 富多样,人们对住房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 关注房屋质量,而且关注孩子读书是否方便, 升值潜力如何,物业管理是否完善,交通是否 便利等。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二 (1949~1978 改革开放前)
70年代住房关键词:筒子楼(1961~1970)
70年代,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筒子楼应 运而生。“筒子楼”又称赫鲁晓夫楼,一条 长走廊串联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 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住在筒子楼,邻里关系非常紧密,每天一 到饭点,楼道里就油盐飞溅,人声鼎沸,也 许你还能听到“二狗子,你妈妈喊你回家吃 饭!”
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汇报人: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一 ( 1919~1948 新中国成立之前) 晚清~民国时期,抗日、内战
二三十年代住房关键词:先活下来
这个时期的中国大地遍地战乱饥荒,战争 中的人们只能被迫四海为家,也许住在哪里、 住得怎么样,不是大家首要在意的东西,先 活下来才是大家的头等大事。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三 (1978~1988改革开放初期)
1987年12月1日 新中国首宗土地使用权拍卖会在深圳会堂举行
1985年底,“提高租金,出售公房”在全国已 有近2000个城镇进行试点,商品房的浪潮声已 起。

改革开放前后的住宅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的住宅变化

式,当时很时髦。
八十年代中期,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居住条 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了自己的 私有财产。至此,原先的福利分房被商品房逐步取代。
人们在哭、笑、怒、骂之余接受了这种改变,房屋、楼价问题成 了人们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
福利分房制度
福利分房制度,即采用行政手段对居民住房进行实物分配,这种住房 制度通过国家拨款给各级单位,各个单位自己给职工建房来自行分配。这 种住房制度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简而言之就是分配不公,带来严重的 社会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反映群众住房难的电影《邻居》引起共 鸣,剧中那栋条件恶劣的筒子楼正是“福利分房”时代国人住房 条件的真实写照。经过“国家高积累、低消费,民众先生产、后 生活”的物质匮乏时期,“安居”逐渐成了中国人的迫切需求。 翻开当年的《人民日报》,我们看到,那时的中国城镇居民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7平方米左右;很多参加工作多年的同志还 与其他人挤在仅有几平方米的筒子楼房间里;不少年轻人感叹, “找媳妇容易找房子难!”


“房荒”之所以在80年代显得格外突出,一方面是50年代生 育高峰带来人口增长速度远超住房建设速度;另一个深层次的原 因则是当时“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福利分房制度 成为压在政府肩上的沉重负担,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2.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大多是分配的。筒子楼,便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样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百姓住房经历了从福利分配到个人消费的巨大转变,如今,购房已经成为大多 数人一生最大的一笔支出。
1. 改革开放前
改革以前我国的住房制度是福利分房制度,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的住房 是租凭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人口 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一、衣1.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乡下。

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

全中国都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单调枯燥的服饰年代,因此被外国人戏称为“蓝蚂蚁”。

2.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

追求个性与时尚成为新风尚。

二、食1.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2.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

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三、住1.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

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

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2.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

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

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中国建国70年来,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

国家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通过住房改革、住房政策制度建设、住房保障组织等多种途径,逐步解决了多年来的住房难题。

本文将从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住房问题十分突出。

当时全国城市住房缺口达2000万套。

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国家投资兴建大量住宅,形成“国有住宅”体系。

2、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时期,住房保障措施不断加强。

通过多次住房改革,提高了住房供给效率和质量,改善了人民住房条件。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也不断成长,进一步促进了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

3、新世纪新世纪以来,住房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注重市场调节和政府扶持,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初步形成。

政府也加强了保障住房的质量,并加大了住房供应。

二、未来展望1、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我国未来需要进一步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发挥市场在住房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社会租赁住房等住房形式的发展,提高住房供给效率和质量,实现住房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2、推动住房金融创新未来还需要推动住房金融创新,建立健全住房融资机制,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规模化发展,提高住房保障供给质量。

3、促进城乡一体化未来需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同时加强农村住宅建设,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总之,未来我国住房保障工作需要继续加强,推动住房供给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达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中国住房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住房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我国70年住房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从房屋短缺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再到现在的租购并举,政府在改善国民居住条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住房问题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的房屋短缺十分严重,许多城市居民甚至住在棚户区或者简陋的房屋里。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房屋建设,兴建了许多公共住房,并在城市周边修建了大量的工人宿舍,以解决工人的住房问题。

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房屋建设的质量和数量都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逐渐走向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政府开始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低收入者提供了许多租赁住房和廉租房。

中央还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来。

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住房压力,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住房条件。

2000年以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也加速了。

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里的人口密度也逐渐增加,住房问题再次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政府意识到市场化的住房供应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于是开始推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通过政府购买、保障性租赁和公共租赁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低收入群体和新就业者的基本住房需求。

这一政策切实为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解决途径。

未来,我国的住房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一方面,城市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使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买房困难,政府需要继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力求使更多的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住房条件。

随着年轻人的逐渐成熟,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他们更加注重居住的便利性和环境的宜居性,政府应该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住房变化

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住房变化

第三阶段:深入推进改革(1998 ~ 2005年)
1998年7月,在前一阶段改革实践的基础上, 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 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地提出了停止 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和完 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 系,发展住房金融,培养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这标志着新的住房政策体系开始实施,开始向 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目标 迈进。单位退出了对住房分配的直接控制,职 工根据个人经济状况进入住房市场消费,“合 理负担,量力而行”,国家、单位不需要再为 职工提供房源,因而负担大大降低。在这一过 程中,公积金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继续推进, 1999年颁布《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对廉 租房制度作了具体的规定,从而基本形成了以 这三个政策为主,还包括尚未房改的低租金公 房政策的住房保障体系。这一阶段,住房制度 改革获得了实质性的、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是, 由于住宅商品化、市场化速度过快,导致房价 持续快速增长,引发群众买房难等诸多社会矛 盾。
家乡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
家乡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

房交会活动
按照房交会优惠政策规定,具体包 括:房交会期间住宅房屋登记费免 收,每套80元;非住宅房屋登记费 减半收取,每套收取275元;住宅 房屋抵押登记费免收,每套80元; 非住宅房屋抵押登记费减半收取, 每套收取275元;公共设施维修资 金减半收取,即新建商品房多层建 筑每平方米收取15元,新建商品房 高层建筑每平方米收取25元。除此 之外,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将延续以 往给予购房者的每平方米300元的 优惠政策。
随着地价的不断升 高,高层住宅越来 越多。 楼 砖
板 混
框 架
随着建房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实的混凝土代替了从前的楼板房,轻质空心砖为材 料的框剪结构取代了以往的砖混结构新式框剪结构抗震能力可高达八级,人们可 以放心地住上大震不倒的安心房子。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重要变化。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哪些重要变化。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你家在衣、食、住、行、用方面有
哪些重要变化。

以下是普遍意义上改革开放前后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一些变化:
1.衣着方面:改革开放前,由于物质匮乏和供应不足,衣着
选择相对较少,人们的穿着往往以朴素为主。

然而,改革
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口的增加,人们的衣着选择
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

2.饮食方面:改革开放前,由于生产和供应的限制,食物种
类相对有限,人们的饮食习惯普遍比较简单。

但随着改革
开放,食品供应增加,人们的饮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3.住房方面:改革开放前,由于资源有限,住房条件普遍比
较简陋。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住房条件
得到改善,建筑和住房的质量和规模得以提升。

4.交通出行方面:改革开放前,交通工具相对有限,人们出
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自行车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
发展,人们拥有更多的交通选择,如私家车、公共交通等,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生活用品方面:改革开放前,由于供应问题,人们的生活
用品选择有限。

改革开放后,大量进口和国内生产的产品
丰富了市场,人们的生活用品得到了更多的选择和改善。

每个家庭的情况和经历都是独特的。

然而,总的来说,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
活水平。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快速城市化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住房问题越来越关注。

中国的住房制度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以下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第一阶段:解放前至改革开放前自解放前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住房制度基本是由国家主导,党委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分配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

这个时期的住房制度具有以下特征:1.住房分配是由国家主导的,住房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个人没有产权;2.住房供应主要由国家通过计划和分配来实现;3.对于分配到住房的居民,房租相对较低,但购房难度极大;4.城市卫生状况较为落后,城市居民人口密度较大。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住房制度逐渐发生变化。

在8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鼓励个人购买住房,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

这一时期的住房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住房供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2.对于分配到住房的居民,房租相对较低;3.个人购房逐步成为主流,住房市场起步,但是价格较为高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在9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住房改革政策。

这些政策的核心是为了改善住房市场的供需状况,并为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初以来,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导向和法制化,促进了住房市场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住房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住房市场逐渐成为主渠道,政府提供相对少量的公共住房;2.个人购房和按揭购房已成为主流,住房市场的价格也相应下降;3.政府对住房市场进行规范,加强住房市场的监管。

现状和展望当前,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使住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的住房改革还将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摆脱高房价的困扰、如何改变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如何满足新型城镇化的需求等等。

建国前后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发展历程

建国前后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发展历程

建国前后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建国前到现在,人们的居住环境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一变化体现在建筑风格、居住条件、城市规划等方面。

本文将从建国前后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发展历程展开探讨。

建国前,中国的居住环境主要以传统的四合院为主,这种建筑形式以庭院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房屋。

四合院的格局简单明了,以家庭为单位,多为单层建筑,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有限,大多数人的居住条件比较简陋,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城市规划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新的城市规划注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使城市更加宜居。

同时,新建的住宅区采用了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如高层建筑、别墅、花园小区等,使人们的居住选择更加多样化。

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新建的住宅区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和便利设备,如24小时供水供电、中央空调、电梯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此外,室内装修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进行装修,使居住环境更加个性化。

居住环境的绿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新建的住宅区多设有公园、绿地和植被,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城市的绿化覆盖率也大幅提升,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和质量,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居住环境也逐渐成为现实。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家庭的电器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

智能家居系统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总的来说,从建国前到现在,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建国后,城市规划得到改善,居住条件得到提升,绿化水平逐步提高,并且智能化居住环境也逐渐成为现实。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成果。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的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变革。

70年来,我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住房供给、住房保障和住房消费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住房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未来,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政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70年住房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年代和封建社会遗留问题,我国的住房条件十分不堪,城乡居民普遍处于低矮破旧的房屋中,缺乏基本的居住条件。

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对住房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改造,改善了人民的住房条件。

在计划经济时期,住房分配和管理主要由国家集中安排,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导致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住房条件普遍偏差,出现了“四人一间小平房”等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1980年代初期,国家提出了实行商品化住房制度,鼓励个体购房和租房。

1990年代初期,住房分配体制开始改革,逐步放开了住房销售和出租市场,城市居民购买住房的比例逐渐增加。

2000年代以来,国家陆续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等政策,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租赁市场得到了逐步完善。

70年来,我国的住房政策不断持续改革,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未来住房政策展望在未来,我国的住房政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将更加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对城市住房条件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住房政策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是住房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我国在住房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化进程和居民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

中国改革开放住房变化。朱红波

中国改革开放住房变化。朱红波

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 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 “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 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 道的,质量有保障

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 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 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 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 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条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 住房的巨大变化
护理1001 朱红波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前,房屋是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的石砖砌成的破旧居民屋
改革开放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 代了房屋破旧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 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 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 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 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 个大问题。
改革开放来三十多年住房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住房条件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住房条件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眼中居住条件的变化引言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住房制度变革的30年,住房制度经历了一场由福利化分房和低租金公房制度向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重大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的住房保障制度,同样不断演变、发展,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留下了不少缺憾。

总之,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演变路径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福利化分房和低租金公房制度,由国家和国营单位负责住房的投资、建设、分配和管理。

从理论上讲,属于全民保障,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和保障机制缺乏效率,造成大量居民居住条件恶劣,尤其是最应受到保障的弱势群体。

1978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7.5%的城镇居民家庭缺房或无房。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住房制度和住房保障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尝试改革(1978 ~ 1990年)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房改问题。

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正式宣布中国将实行住宅商品化的政策。

这期间,开始尝试公房出售,典型政策是1982年有关部门提出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售房原则,即个人支付1/3房价款,其余2/3由政府及职工所在单位分担补贴。

1986年成立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这一时期房改的特点是改革低租金、提租补贴、租售结合、以租促售和其他配套改革。

1988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人了整体方案设计和全面试点阶段;其基本思路是“提高工资,增加工资,变暗贴为明补,变住房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通过提高租金促进售房。

”但是实施中遇到了困难,1988年正值通货膨胀,提租补贴难于实行,结果在全国掀起了低价售房之风,原先使用权分配不公转化为财产占有不公,进一步加剧了住房分配上的不公平,却不能解决住房的绝对短缺。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住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住

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 面积9.2平方米,超过了8平方 米的目标。不仅如此,当时的 “居住面积”是按照卧室面积 计算的,90年代的住房,加大 了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 的面积,较高档次的住宅还有 餐厅、书房、储藏室,卧室以 外的居住空间大大扩展。目前 城镇人均住房已达18平方米。 在大城市,出现许多花园式住 宅,绿地面积达50%。全国许 多城市居民都住进了高层建筑 的成套居室。19世纪末,楼房、 电灯、电话刚刚开始传入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 对自己居住状况的梦想还是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 一梦想早已成为过去,如今许 多城市中的居住条件已是高楼 林立,花园遍地了。
改革开放后住房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1985年,
全国农村仅新建住房就达41亿平方米,平均 每年6亿平方米。而1949~1978年的29年间, 全国农村平均每年新建、改建住房仅仅1亿平 方米。6:1的比率来自于农村经济改革后农 民生活富裕,以至“家家备料,村村动土”,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房热潮
50年代盖草房,60年代 建瓦房,70年代加走廊, 80年代砌房。
住房趋新:洋房与里弄
西式建筑的出现 ①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
②上海、汉口、南京、福州等南方城市以及
天津等地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③大城市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 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较突出。
洋房和里弄并存, 体现了中西建筑 艺术的融合。

改革开放住房变化感悟

改革开放住房变化感悟

改革开放住房变化感悟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住房变化巨大。

从一户人家共用的厕所和厨房,到现在的一户一厨一卫;从大家都住在平房里,到现在的高楼大厦。

住房变化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变,更是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变迁。

以下是我对改革开放住房变化的一些感悟:一、住房的种类多样化改革开放前,住房种类单一,大部分人住的都是平房。

而现在,住房种类已经多样化,有高层公寓、别墅、花园洋房、小区、宿舍等等。

不同种类的住房适应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有的人喜欢独栋别墅,有的人喜欢便利的小区住宅。

二、住房的面积逐渐增大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住房的面积也随之增大。

从过去的几十平方米到现在的百、千平方米,住房面积的增加给人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人们可以在家里种花种草,养宠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同时,住房的空间也可以满足更多的需求,比如有的人需要办公室,有的人需要娱乐室。

三、住房的设施和设备越来越完善过去的住房设施相对简陋,多数人只能使用公共厕所和厨房。

而现在,住房设施和设备越来越完善,比如独立的卫生间、厨房、电梯、暖气、空调等等。

这些设施和设备的提升,使人们的居住条件更加舒适,同时也提高了居住的品质。

四、住房的价值越来越高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住房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住房不仅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更是一种投资和保值手段。

房价的上涨,使得很多人把房屋作为了一种资产,房子不仅可以居住,还可以借此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五、住房的环境越来越好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城市的道路、绿化、交通、环保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同时,住房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大多数住房都建在了小区内,小区内有绿化、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住房的环境也变得更加舒适和宜居。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住房变化巨大。

住房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老百姓的住宅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老百姓的住宅变化

福利分房制度

福利分房制度,即采用行政手段对居民住房进行实物分 配,这种住房制度通过国家拨款给各级单位,各个单位 自己给职工建房来自行分配。这种住房制度存在着难以 克服的矛盾,简而言之就是分配不公,带来严重的社会 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反映群众住房难的电影《邻居》引起共鸣, 剧中那栋条件恶劣的筒子楼正是“福利分房”时代国人住房条件 的真实写照。经过“国家高积累、低消费,民众先生产、后生活” 的物质匮乏时期,“安居”逐渐成了中国人的迫切需求。

2.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大多是分配的。筒子楼,便是那个 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住房样式,当时很时髦。

改革开发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以前的瓦房 向平房,楼房,公寓,别墅等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 单元房,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了 自己的私有财产。至此,原先的福利分房被商品房逐步取 代。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住房制度变革的30年,住房制 度经历了一场由福利化分房和低租金公房制度向住房商 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作 为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的住房保障制度, 同样不断演变、发展,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留下了不 少缺憾。总之,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住所的变化
卡漫1501:第六组 组员:周润贤 阳天伦 彭 乐 彭志颖 贺 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众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百姓住房经历了从福利分配到个人消费的巨 大转变,如今,购房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一生最大的一笔支出。

1.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住房变化

改革开放——住房变化
1978年——2018年
汉语言9班 第一组
改 革 开 放 四 十 年
-- 住房变化
改 革 开 放
40 年

第一 阶段
改革开放 四十年住 房的变化

第三 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一阶段
是从1980年至1988年,也称 为房改的准备阶段。执行福 利分房制度,只是住房形态 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共用卫 生间、厨房在过道的筒子楼 转变成了带卫生间、厨房的 单元房,这种单元房设施相 对完备、自成体系,相比原 来的筒子楼,居住条件上了 一个台阶。
第二阶段
是从1988年至1998年,也称为 摸索前进的阶段。1988年2月 25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城镇 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 实施方案》,拉开了中国住房 体制改革的序幕。从此,中国 住房制度开始了商品房砥砺前 行的20年,住房逐渐变成了个 人私有财产,此前沿袭多年的 福利房逐渐被个人消费的商品 房所取代。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住房改革的 40年,中国住 房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 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中国的房 改之路仍将在砥砺中前行
由此可以证明只有共产党 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 放才能发展中国
Thank you

这一时期的住房开始向楼房、 公寓形态等发展,高楼大厦 开始拔地而起,一栋栋的小 高层住宅遍地开花。住宅的 楼层一般不高,大多在7层 以下,这个时期的住房容积 率较低,人口密度小,相比 以前的单元房更加舒适宜居,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商品 房,且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 极大提升。
第三阶段
是从1998年到现在,即建立住 房保障制度阶段。这一阶段对 住房制度不断实行修改、完善, 也可称为不断深化房改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开始快速 发展,住房形态也发生了新的 变化,花园洋房、独栋别墅、 LOFT公寓,越来越多的建筑形 式被发掘。花园洋房的环境优 雅、郊区别墅的安静舒适、 LOFT公寓的时尚个性,极大提 升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

我家住房的变化作文6篇

我家住房的变化作文6篇

我家住房的变化作文6篇住宅是指专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等。

以下是WTT整理的我家住房的变化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家住房的变化作文篇1我常常听爷爷、奶奶讲爸爸小时候的事,那时候爸爸和姑姑都还小,和爷爷、奶奶一起挤在只有17平方米的小屋里。

一间屋里放着两张床,便只有一个破破烂烂的衣柜了,有时来了客人,家里便会拥挤不堪,只能打地铺睡地上。

80年代初,改革开放,家家户户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爷爷、奶奶借钱好不容易造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瓦房,家里宽敞明亮多了,爸爸和姑姑也总算有了自己的房间。

xx年,爸爸、妈妈买了一套新房,位于美丽的五星公园边,小区周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分优美。

小区里面环境整洁,而且还有电梯,生活非常方便。

我家的房子也更大了,有140多平方米。

现在,阳台、餐厅、客厅、卧室……一切齐全。

我也有了比爸爸童年时代更大的小天地。

每当我在温馨的小天地里学习、休息时,我会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

从两代人合住一套拥挤的房间到现在140多平方米的新房,短短的几年时间,我们家的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相信,再过不久,我们家一定会住上更大、更漂亮的新房。

我家住房的变化作文篇2从1979年到今年整整过去了三年。

这三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年,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拿住房来说,我家的房子越来越大了。

听奶奶说,她们过去6口人,却只住在只有30多平方米的东厢房。

冬天窗户上盖着一个帘子,窗户上的霜,白天化了,晚上又冻上了。

屋子里很冷,要生一个炉子取暖,屋子里到处都是灰尘;夏天,夕照的太阳足足晒了半天,屋子里像蒸房一样热,人们都到了很晚时间,才能进屋睡觉。

因此,小时候的爸爸分盼望能住上楼房。

到了1987年,爷爷的单位分了两室楼房,虽然这座楼在远离市区的石桥子,上下班很不方便。

但是为了能住上楼房,道路再远也高兴去住。

因为楼房里有暖气,冬天不冷、夏天也不热,楼道里也总是干干净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住房制度变革的30年,住房制度经历了 一场由福利化分房和低租金公房制度向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社
会化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重要
组成部分的住房保障制度,同样不断演变、发展,既取得了一些 成绩,也留下了不少缺憾。总之,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人们在哭、笑、怒、骂之余接受了这种改变,房屋、楼价问题成了人 们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
21世纪后,随着高层住房普及,许多人也搬到了新式的现代小区。
房屋改变了人的生活,人们选房的眼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 多人更愿在郊外一些安适的地方买别墅,住洋楼,远离城市的嘈 杂环境

翻开当年的《人民日报》,我们看到,那时的中国城镇居民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7平方米左右;很多参加工作多年的间里;不少年轻人感叹,
“找媳妇容易找房子难!”
“房荒”之所以在80年代显得格外突出,一方面是50年代生育高 峰带来人口增长速度远超住房建设速度;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则 是当时“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福利分房制度成为 压在政府肩上的沉重负担,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福利分房制度
福利分房制度,即采用行政手段对居民住房进行实物分配,这种 住房制度通过国家拨款给各级单位,各个单位自己给职工建房来 自行分配。这种住房制度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简而言之就是 分配不公,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一部反映群众住房难的电影《邻居》引起共鸣, 剧中那栋条件恶劣的筒子楼正是“福利分房”时代国人住房条件 的真实写照。经过“国家高积累、低消费,民众先生产、后生活” 的物质匮乏时期,“安居”逐渐成了中国人的迫切需求。
2.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大多是分配的。筒子楼,便是那个时代最具 代表性的住房样式,当时很时髦。
改革开发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以前的瓦房向平房, 楼房,公寓,别墅等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 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了自己的私有 财产。至此,原先的福利分房被商品房逐步取代。
改革开放前后的住宅变化
制作人:吴昕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众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百姓住房经历了从福利分配到个人消费的巨大转变,如今,购房已经 成为大多数人一生最大的一笔支出。
1.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之前,改革以前我国的住房制度是福利分房制度,绝大部分城镇
居民的住房是租凭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門的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已的 住房,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