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法律制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要素,它是指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而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体现,是写入法律文本中的具体规定。
本文将分别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定义、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法律规则是法律制度中的基本要素,它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律规则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用以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规则的存在和适用,可以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有法律的保障。
法律规则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它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身份、地位和职业。
其次,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具体体现,是写入法律文本中的具体规定。
法律条文是法律文本中的文字表达,它具有特定的语言和格式要求,以确保法律文本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法律条文通常由立法机关根据立法程序制定,它是对法律规则的细化和具体化。
法律条文中会规定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应该怎样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然后,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具体表达形式,是法律规则的具体化和细化。
法律规则是法律制度中的基本要素,而法律条文是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具体规定。
法律条文的制定往往是为了确保法律规则的具体适用,使其更具普遍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法律条文也是法律规则的重要证据,它可以用来解释法律规则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总结起来,法律规则是法律制度的基本要素,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具体体现,是写入法律文本中的具体规定。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法律条文是对法律规则的细化和具体化。
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法律制度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法律规则,并参照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法律是指一定社会中被普遍承认和公认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法律规则具有不成文和成文两类形式。
其中,成文法律规则是通过立法过程制定的,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法律条文作为法律规则的具体表达,起到明确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
一、法律规则的定义和特点法律规则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由有关人士通过一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用于导向和规范社会行为的普遍准则和规范。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明确性:法律规则要求具备明确性,即明确规定了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应该遵循的行为方式和结果。
这样可以避免不同解释和理解所导致的争议和纠纷。
强制性:法律规则具有强制性,违反法律规则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普遍适用性:法律规则是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和组织,而非个别人或特定情况。
稳定性:法律规则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不易受个人或个别利益的影响。
二、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规则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内容进行分类。
主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公法和私法: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公民以及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如宪法、行政法等;私法是指调整公民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如合同法、侵权法等。
物质法和程序法:物质法是指调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和结果的法律规则,如刑法、民法等;程序法是指调整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过程中的法律规则,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如国际公约、国际仲裁等;国内法是指调整国内各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
三、法律条文的形式和功能法律条文是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律规则。
它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标题: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本条文的内容和目的。
正文:具体规定了在特定情况下应该遵循的行为方式和结果。
附则:对本条文的特殊情况、例外情况等进行补充和解释。
对于法律条文来说,其主要功能在于:明确规范行为:通过法律条文,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特定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以及违反条文规定所承担的责任与后果。
保障权益:法律条文是保护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通过法律的力量追求公平和正义。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立法实践中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有点法律条文是非规范性法律条文。
并不是所有的法律规则都必须通过法律条文来表现。
即使法律条文表述了法律规则,也不是一个法律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法律规则的或者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的。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在内容上:法律规则是明确、具体的;法律原则是笼统、模糊的。
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
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
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由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事实。
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也可分为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受当事人意志影响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事实。
法律行为可分为善意行为(合法行为)与恶意行为(违法行为)。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或现象。
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主体以自己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
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权利义务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
它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公民的意识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1在制定法或实在法之外,有一种更根本的法。
这种法源于事物的本性,特别是人的本性,即人的理性。
2自然法是实在法的客观基础,又是衡量实在法是否合理的标准。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现代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法典)大都是以条文为基本构成单位的。
从其表述的内容来看,法律条文可以分为规范性条文和非规范性条文。
规范性条文是指直接表述法律规范的条文,非规范性条文是指不直接规定法律规范,而规定某些法律技术内容的条文。
这些非规范性条文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总是附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规范性法律条文。
由此看出,应当把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区别开来。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一般来说,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是对应的,但是我们在法律条文中看到其表述法律规则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突出的情形: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
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规则的分类如下:(1)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
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义务性规则又可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2)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的国家机关通过相应的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所谓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3)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法律硕士法理真题练习习题及答案06
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真题)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法律条文就是一个法律规则B.一个法律规则只能由一个法律条文表达C.一个法律规则可以通过不同规范性文件的不同条文表达D.法律规则的某些要素必须在法律条文的表达中予以省略2.(2014年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4条第1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下列关于本条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规定属于法律原则B.该规定具有指引作用C.该规定属于禁止性规则D.该规定意味着我国《合同法》没有溯及力3.(2014年真题)1997年3月14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据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法律条文中的行为模式为“勿为”B.该法律条文所载内容属于确定性规则C.1997年3月14日以后发生的故意杀人案,应当依此条文裁判D.该法律条文中刑罚的排序意在对故意杀人行为依法优先适用较重刑罚4.(2014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C.自治州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D.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5.(2014年真题)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 )。
A.立法体系的结构B.立法者的主观意志C.立法机关的设置D.法律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6.(2015年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下列关于该法律条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该条文规定的是技术性内容,没有强制力B.该条文表述的既非法律原则,也非法律规则C.该条文不能够与其他条文共同表达某个法律规则D.该条文包括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7.(2015年真题)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是( )。
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
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在社会生活中,法律作为一种重要的规范体系,起到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平正义的作用。
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是法律体系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法律的内容和形式。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点法律规范是国家为管理社会事务而制定的一种强制性规则。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强制性:法律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无论个人还是社会团体都必须遵守。
2. 规范性:法律规范对社会行为进行了界定、指导和约束,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3. 明确性:法律规范要求具备明确的表述,确保人们对规则的理解和适用。
4. 刚性:法律规范常常是以明文的形式存在,对其内容和约束力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形成则难以改变。
二、法律条文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法律规范从抽象到具体的落地规定。
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行为:法律条文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标准,明确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人们的行为具备合法性和合理性。
2. 预防和解决争议:法律条文为社会预防和解决争议提供了依据和手段,通过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规范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3. 弥补法律空白:法律条文对特定案例如何处理,提供了权威的依据,以填补法律空白,保证司法公正和效率。
4. 塑造舆论导向:法律条文的宣扬和传播,对舆论导向产生重要影响,引导社会舆论关注法律问题,维护公众对法律的认可与遵守。
三、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彼此依存,共同构成了法律体系。
1. 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统帅:法律规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可以被概括为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而法律条文则是法律规范的具体体现和实施手段。
2. 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具体依据:法律条文通过具体的表述,对法律规范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3. 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相辅相成: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法律条文的支撑,而法律条文的内容和意义也需要在法律规范的大框架下进行解读和理解。
法理学——法的要素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内容 适用范围 适用方式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具体规定,着眼共性,削弱或 防止“自由裁量”。
某一类型的行为。
笼统规定,同时关注共性与个性, 适用较大余地。
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或 全部法律体系通用。
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排他性)不同强度的,甚至冲突的原则都 可能共存于一部法律中。
指向其他机关
指向其他规则
3.根据行为限定范围或程度不同。
强行性规则 任意性规则
具有强制性,不容许更改。 允许自行选择、协商行为的模式。
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种类
1.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如诚实守信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原 则。 2.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①基本原则指整体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所适用的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 原则。 ②具体原则指在基本原则指导下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中特定情形的原则。 3.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①实体性原则指直接涉及实体法(实体性权利和义务)问题的原则。 ②程序性原则指直接涉及程序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问题的原则。
法律后果。人的实际行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 模式所产生的相应效果,分为合法与不合法 后果。
法律规范
法律规则与语言
1.法律规范必须以“法律语句”来表达。 2.法律人只能通过语言来理解并运用法律。 3.法律语句又分为规范语句和非规范语句。
规范语句 非规范语句
命令名 允许句 陈述句
有道义助词。如“必须、应当、禁止” 有道义助词。如“可以” 没有道义助词。
具有强制履行性质,不可随意转让或违反。
1.基本权利义务(宪法规定)与普通权利义务(普通法律规定)。 2.绝对权利义务与相对权利义务。 ①绝对权利义务对应不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②相对权利义务对应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3.个人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利义务。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和正义的基石,而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则是构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概念、作用以及它们在法律体系中的关系。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法律规则的概念与作用法律规则,通常也被称为法律原则或法律规范,是法律体系中的一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
它们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律规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道德规则、行为规则和程序规则,它们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1. 道德规则:道德规则涉及到什么是对和错的道德标准。
这些规则通常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例如不杀人、不偷盗、不说谎等。
道德规则在法律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构成了法律规则的基础。
2. 行为规则:行为规则规定了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应该采取的行动。
例如,交通法规定了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必须遵守的规则,如遵守交通信号、限速等。
行为规则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安全和秩序。
3. 程序规则:程序规则规定了法律体系中的程序和流程。
这些规则包括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和审判程序,它们确保了司法程序的公正和公平。
法律规则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利和维护公共利益。
它们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使人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以及在违反规则时可能面临的后果。
二、法律条文的概念与作用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具体表达方式,通常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法典、法规和法案中。
它们是法律体系中的文字规定,旨在明确规定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条文的特点包括明确、具体和可执行性。
1. 明确性:法律条文通常以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述,消除了模糊和歧义,使人们能够理解其含义。
2. 具体性:法律条文通常涉及具体的行为和情境,以便在具体案例中应用。
例如,一项交通法律可能规定了不同速度限制在不同道路上的具体数值。
3. 可执行性:法律条文具有强制力,违反法律条文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如罚款、刑事指控等。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
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是法律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关系。
本文将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展示这两个概念对法律体系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清楚地了解这两个概念各自的定义。
法律规则是指法律体系中的一般性规则,它们被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且提供一致的法律意见和处理方式。
法律条文则是具体的法律文件,它由法律学者和法律实践者编写,涵盖了某个特定的领域,并且给出了更加明确的法律规定。
显然,这两个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法律规则是用来支持法律条文的。
也就是说,法律条文是由法律规则来支持的,这些规则是用来确保法律条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
事实上,法律条文本身是不足以解释其意义的,它需要一般性规则的支持来加以说明。
此外,这两个概念对法律体系都非常重要。
法律规则是法律体系的基础,它们提供了一致性的处理方式,使法律能够有效地运作。
法律条文则是法律体系中最明确的法律规定,它们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法律解释,从而使法律具有更大的权威性。
综上所述,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都对法律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两
个概念,努力提高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以更好地实现法律的功能。
法理学高频考点
(5)强制作用
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用来制裁、约束违法犯罪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法律其他规范作用的保证。其作用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综上所述,关于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图示如下:
指引 本人的行为 确定的指引和不确定的指引
评价 他人的行为 合法与否
教育 一般人的行为 示范和示警
③狭义比例原则:对于人民权利之侵害程度与所达到的目的之间,必须处于一种合理且适度的关系,这项原则主要着重于权衡“受限制的法益”和“受保护的法益”之轻重,以达到利益之间的和谐,又称合理性原则。
三、法律要素
(一)法律规则
1、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1)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则从逻辑的角度看是由哪些部分或者要素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者要素之间是如何联接在一起的。任何法律规则都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的:
(1)价值位阶原则
它是指在不同位阶上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一般来说,基本价值(自由、秩序与正义)的位阶高于非基本价值(如效率、利益等)。在基本价值中,一般而言,自由因代表最本质的人性需要,故而居于法的价值的顶端;正义是自由的价值外化,它成为自由之下制约其他价值的法律标准;而秩序则表现为实现自由、正义的社会状态,必须接受自由、正义标准的约束。
禁止性规则 禁止……,不准……,不得……,不应当……,严禁……,不要……
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确定性规则 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
委任性规则 由其他机关制定规则
准用性规则 把规则的内容指向了其他规则,参照……
预测 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
强制 违法犯罪行为
2.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
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乃是法律条文体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法律文书中,每一
条条文中都会包含有以逻辑结构来承载其内容的法律规定。
法律规定则以规范、方针或者其他指导性文字形式表达,可以说这些文字就是法律规则的基石。
它以具体、清晰、明确且有条理性的信息组成逻辑体系,从而形成了法律文字。
针对不同类型及层次的法律行为,它们所承载的逻辑结构也不相同。
例如,一
般的法律行为规定,可以采用约束的形式,即强制性的法律行为,要求本着“必须执行”的原则;或者采取推动的形式,即积极的推动行为,以实施某种社会的保护活动,等等。
法律条文则是法律具体规定的体现,它可以说是一种囊括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司法裁量、政策及行政规。
它是一种具有定力、权威以及强制力的指令,它既受宪法的控制,其内容也受某一特定领域的其他规定和条款的约束。
它将法律的精神内涵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它的内容与法律的本质密不可分,因此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融为一体,形成了法律行为规范的基本
特征:一是为了保障国家、社会的利益,达到合理的公正;二是以法律条文表达强制性的约束,以规则形式凸显出各项实践行为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完善法律概念的构成结构,为解释、实施和判断法律提供依据,其中的每一项条文都构成了法律的精髓及基石,是法律秩序在世界各国中的基石。
法律重要知识点(背诵)
法理学一、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法作用于社会的特殊形式。
1.指引作用,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2.评价作用,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
3.教育作用,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表现为示警和示范作用。
4.预测作用,指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
5.强制作用,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二、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表现法律规则的形式,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所要表现的内容。
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一般是对应的: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3.一个条文可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三、法律责任竞合的免除条件1.时效免责2.不诉及协议免责3.自首、立功免责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五、法律责任的竞合及特点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
1.数个法律责任的主体为同一法律主体。
2.责任主体实施了一个行为。
3.该行为符合两个货两个以上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4.数个法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
六、立法原则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进行立法活动的准则,是立法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
1.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2.科学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七、执法的含义及特点执法,又称法的执行。
广义的执法,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
法理学:法律规则
法理学:法律规则(一)法律规则的含义法律规则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形式,并以规定权利义务和相应法律后果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1.假定条件,是指一个法律规则中关于该法律规则适用情况的部分,包括法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适用。
包含两个方面:(1)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
其内容有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生效等。
(2)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
2.行为模式,是指一个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具体行为的部分,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
行为模式可以分为三种:(1)可为模式(权利行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如何行为"的模式。
这种行为模式与授权性规则相联系。
(2)应为模式(义务行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应当或必须如何行为"的模式。
(3)勿为模式(义务行为模式),指在什么假定条件下,人们"禁止或不得如何行为"的模式。
【注意】可为模式与授权性规则相联系;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与义务性规则相联系。
3.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行为人在法律上所得到的评价或应承担的后果。
法律后果可以分为两种:①合法后果,即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则关于行为模式的规定,就会得到法律上的肯定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对行为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
②违法后果,即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则关于行为模式的规定,就会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具体表现为对行为人行为的制裁、不予保护、撤销、停止,或要求恢复、补偿等。
(三)法律规则与语言1.一切法律规范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具有语言的依赖性;2.法律人适用法律解决具体案件的时不是适用语句的自身或语句所包含的字和词的本身,而是适用语句所表达的意义;3.语言的意义具有歧义性和模糊性,故法律需要解释,也因为此法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4.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语句,根据规范语句所运用的助动词不同,可以分为命令句(必须、应该、禁止等次)和允许句(可以)。
2024年考研-法硕联考(综合课)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考研-法硕联考(综合课)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题目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 )。
A.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 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 后法优于前法D. 法律优于行政法规2.(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活动的有( )。
A. 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废除111件法律B. 2004年国务院颁布《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C. 2005年某高校民法典研究所公布《绿色民法典》D. 2006年某出版单位出版《物权法立法意见》3.(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这是因为( )。
A. 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体现为法律B. 法律是以国家的名义创制的C. 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范围为界限的D.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保证法律实施的是( )。
A. 道德力量B. 社会舆论C. 国家强制力D. 风土人情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 )。
A. 历史渊源B. 理论渊源C. 政治渊源D. 效力渊源6.(真题)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制定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甲说:“法律的制定又称法的创立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B. 乙说:“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C. 丙说:“我基本上同意甲的观点,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D. 丁说:“我认为你们三人的观点都不正确,从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关于法学的性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由于法学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故法学是一门科学B. 由于法学解决的是人们生活所面临的问题,要为人们在规则下生活提供精神导向,因此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C. 由于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与相互关系,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关系。
综合课法理学-14
综合课法理学-14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24.00)1.关于法律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法律规则是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B.法律规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即特定社会群体中一般成员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C.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完全重合的关系,法律规则即指的法律条文√D.法律是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者共同构成的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关系,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的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有时候一个法律规则可以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也有时候一个法律条文可能包含了几个法律规则。
因此,C项认为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完全重复的观点是错误的。
综上,本题选C。
2.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______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法律规则的划分是本章节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按照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综上,本题选B。
3.我国《合同法》第397条规定:“委托人可以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者数项事务,也可以概括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
”根据法律规则内容不同进行分类,该规则属于______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综合课法理学-5_真题-无答案
综合课法理学-5(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技术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技术规范上升为法律后,称为技术法规B. 并不是所有的技术法规都是社会规范C. 有些技术法规不具有国家意志性D. 技术法规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2. 规则的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有关国家机关通过相应的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是A. 确定性规则B. 任意性规则C. 准用性规则D. 委任性规则3. 下列法律概念中,属于客体概念的是A. 原告B. 人民法院C. 动产D. 不可抗力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83条规定:“境外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办学和合作办学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从法律规则的分类角度看,该规定属于A. 确定性规则B. 委任性规则C. 准用性规则D. 任意性规则5. 甲、乙双方在油画买卖合同中约定:“本合同一式三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乙各持一份,见证律师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约定中包含了合同生效的条件B. 该约定是甲乙双方所确定的授权性规则C. 该约定是甲乙双方所确定的义务性规则D. 该约定不关涉甲乙双方行为的法律后果6.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一个法律条文就是一个法律规则B. 一个法律规则只能由一个法律条文表达C. 一个法律规则可以通过不同规范性文件的不同条文表达D. 法律规则的某些要素必须在法律条文的表达中予以省略7. 1997年3月14日公布,同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据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法律条文中的行为模式为“勿为”B. 该法律条文所载内容属于确定性规则C. 1997年3月14日后发生的故意杀人案,应当依此条文裁判D. 该法律条文中刑罚的排序意在对故意杀人行为依法优先适用较重的刑罚8. 关于法律规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其他社会规范可以通过一定程序转变成法律规范B. 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它的国家意志性C. 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D. 法律规范是构成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基本单位9. 关于技术规范和技术法规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技术规范是技术法规的一种B. 技术法规是技术规范的一种C. 技术规范是技术法规的内容D. 技术规范和技术法规都具有普遍适用性10. 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A. 容许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B. 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C. 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D. 授权性规则和命令性规则11. 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审判过程中。
法律硕士法理提高练习习题及答案06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D.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2.《著作权法》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该条规定属于以下哪种法律规则?()A.确定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3.《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一规定属于()。
A.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C.法律规则D.法律技术性规定4.《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才处理。
这一规定所包含的规则属于()。
A.委任性规则B.准用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53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可以制定选举实施细则,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这一规则属于()。
A.委任性规则B.授权性规则C.非确定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6.1979年的《刑法》第158条规定: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从结构上看,这一法律规范缺少什么?()A.假定B.处理C.制裁D.行为模式7.我国《商标法》第39条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
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此法律条文缺少()。
A.假定B.处理C.法律后果D.行为模式8.我国《刑法》第59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
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法理学导论 第五章法律规范
❖ 法律原则作为一种规范的独特性质是它要求其所规定的内 容在相关的法律和事实的可能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因此,它是最佳化的命令。法律原则具有重量或重要性面 向。
❖ 法律原则是立法者将其选择确定的基本价值规范化或法律 化,体现了法律的主旨和精神品格,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根 本价值和社会发展趋势。
❖ 《继承法》的规定 第十六条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若无更强理由,不适用法律原则。”
当法官可能基于某一原则P而欲对某一规则R创设一 个例外规则R’时,对R’的论证就不仅是P与在内容上支持 R的原则R.p之间的衡量而已。P也必须在形式层面与支 持R的原则R.pf作衡量。而所谓有在形式层面支持R之原 则,最重要的就是“由权威机关所设立之规则的确定性”。 要为R创设例外规则R’,不仅P要有强过R.p的强度,P 还必须强过R.pf。或者说,基于某一原则所提供的理由, 其强度必须强到足以排除支持此规则的形式原则,尤其是 确定性和权威性。而且,主张适用法律原则的一方(即主 张例外规则的一方)负有举证(论证)的责任 。
❖3、了解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法律规则 ❖第二节 法律原则
第一节 法律规则
❖ 一、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概念辨析 ❖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 三、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 四、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概念辨析
❖ 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的行为或活动的命令、 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 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
法律条文是表现法律规则的形式;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所要表现的内容。
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一般是对应的。
但是我们在法律条文中看到其表述法律规则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突出的情形: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
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法律规则的上位概念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中国法学对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一般不作区分,可以通用,在中国法学中,法律规范通常有两种用法,一是广义的法律规范,指称法律,它包括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技术性规定和法律规范四个要素。
一是狭义上的法律规范,指称法律上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因此它排除了非规范性法律要素。
现代国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大都是以条文为基本构成单位的。
从其表述的内容来看,法律条文可以分为规范性条文和非规范性条文。
规范性条文是指直接表述法律规范的条文,非规范性条文是指不直接规定法律规范,而规定某些法律技术内容的条文。
这些非规范性条文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总是附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规范性法律条文。
由此看出,应当把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区别开来。
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
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是对应的。
但是我们在法律条文中看到其表述法律规则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突出的情形: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
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
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
4.法律条文仅规定法律规则的某个要素或若干要素。
在司法裁判中,法律原则有哪些功能
1、司法裁判离不开法律原则的指导。
2、法律原则具有弥补具体法律规则缺失的作用,当法律规则缺失的时候,司法裁判可援引相应的法律原则来对有关事件作出裁判。
3、法律原则对司法裁判中相关的自由裁量权有限制作用,是确定形式自由裁量权合理范围的重要依据。
4、法律原则在可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补救作用。
当立法食物导致出现个别明显错误法律规则或者出现突发事件只是直接使用法律规则作出处理会发生明显不公时,需要放弃对特定法律规则的直接使用,转而运用相应的法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