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疾病中西医配方指南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猪头一个-__-我是跷跷,欢迎光临。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三、哮病(一)、发作期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华盖散(炙麻黄、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桑白皮、甘草)(二)、缓解期1、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2、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3、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茯苓)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闭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遏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证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肝气乘肺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6、水凌心肺温阳利水,泻壅平喘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附子、茯苓、白术、生姜、芍药、葶苈子、大枣)(二)、虚喘1、肺气虚证补肺益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防风、五味子、熟地、紫菀、桑白皮)2、肾气虚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3、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黄、川楝子、胡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五、肺痈1、初期疏散风热,清肺散邪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桔梗、甘草、牛蒡子、荆芥、豆豉、薄荷)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芦根、冬瓜仁、桃仁、生苡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桔梗、甘草)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桔梗、薏苡仁、贝母、橘红、金银花、甘草、葶苈子、白及)4、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沙参清肺汤(北沙参、合欢皮、白及、生黄芪、太子参、桔梗、甘草、薏苡仁、冬瓜仁)六、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阿胶、山药、茯苓、桑叶、菊花、獭肝、百部、三七、川贝母)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秦艽、鳖甲、柴胡、当归、地骨皮、青蒿、字母、乌梅)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加减(太子参、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麦冬、天冬、生地、五味子、当归、白芍、熟地、地骨皮、黄柏、知母)4、阴阳两虚证温补脾肾,滋养精血补天大造丸(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枣仁、远志、芍药、山药、茯苓、枸杞、熟地、紫河车、龟板、鹿角)九、心悸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龙齿、琥珀、磁石、朱砂、茯神、菖蒲、远志、人参)2、心脾两虚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3、肝肾阴亏证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山萸肉、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知母、酸枣仁、茯神、川楝子、甘草)4、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血瘀气滞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7、痰浊阻滞证理气化痰,宁心安神导痰汤(半夏、陈皮、制南星、枳实、茯苓、远志、酸枣仁)8、邪毒犯心证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芦根、淡竹叶、桔梗)十、心痛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生地)2、痰浊内阻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篓薤白半夏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篓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地黄、麦冬、当归、白芍、五味子、远志)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丸(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茯苓、甘草)6、心肾阳虚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丸(人参、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十一、不寐1、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龙眼肉、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生地、白芍、阿胶、鸡子黄)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人参、茯神、龙齿、茯苓、石菖蒲)4、痰热内扰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温胆汤加黄连、瓜篓(半夏、竹茹、枳实、橘皮、茯苓)5、肝郁化火清肝泻火,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十二、汗证(一)、自汗1、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2、肺气虚衰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加味(黄芪、白术、防风)3、心肾亏虚益气温阳保元汤(人参、黄芪、附子、肉桂)4、热郁于内清泄里热竹叶石膏汤(生石膏、竹叶、人参、麦冬、白芍、甘草)(二)、盗汗1、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归脾汤(茯神、酸枣仁、龙眼肉、远志、当归、人参、黄芪、白术、甘草)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三)、脱汗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汤加味(人参、附子、黄芪)(四)、战汗扶正祛邪针对原发病进行辨证论治(五)、黄汗清热利湿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桂枝、茯苓、猪苓、白术、泽泻)十三、血证(一)、鼻衄1、热邪犯肺清肺泻热,凉血止血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甘草、芦根)2、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栀子清肝汤加减(栀子、菊花、丹皮、赤芍、柴胡)3、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石膏、麦冬、生地、川牛膝)4、气血亏虚益气摄血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二)、齿衄1、胃火内炽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生地、丹皮、水牛角、黄连、连翘、当归、甘草)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知母、黄柏、熟地、茯苓、泽泻、丹皮、山茱萸、山药、生地、阿胶、茜草根、柏叶、黄芩、甘草)(三)、咳血1、燥热犯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桑叶、杏仁、川贝母、栀子、淡豆豉、沙参、梨皮)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黛蛤散合泻白散(青黛、海蛤壳、桑白皮、地骨皮、甘草)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降火止血百合固金汤(百合、麦冬、贝母、生地、熟地、玄参、当归、白芍、甘草)(四)、吐血1、胃中炽热清胃泻热,凉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大黄、黄芩、黄连、栀子、大小蓟、侧柏叶、荷叶、白茅根、丹皮、棕榈炭)2、肝火犯胃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丹皮、生地、柴胡、当归)3、气虚血溢益气摄血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五)、便血1、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地榆、茜草、栀子、黄芩、黄连、茯苓、槐角、防风、枳壳、当归)2、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灶心土、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六)、尿血1、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栀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当归)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3、脾不统血证温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人生、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远志、当归、生姜、大枣)4、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茯苓、泽泻、五味子、赤石脂)(七)、紫斑1、热盛迫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营汤(水牛角、玄参、生地、麦冬、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丹参)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3、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十八、胃痛1、胃气壅滞理气和胃止痛香苏散化裁(苏叶、香附、陈皮、甘草)2、肝胃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枳壳、法夏、甘草、玄胡、郁金)3、胃中蕴热清胃泻热,和中止痛泻心汤合金铃子散(黄芩、黄连、大黄、金铃子、延胡索)4、肝胃郁热清肝泻热,和胃止痛化肝煎化裁(贝母、白芍、青皮、陈皮、丹皮、栀子)5、瘀血阻滞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砂仁)6、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沙参、玉竹、麦冬、生地、冰糖、白芍、甘草)7、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二十、呕吐(一)、实邪1、外邪犯胃证解表疏邪,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大腹皮、茯苓、橘皮、甘草、生姜、大枣)2、饮食停滞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3、痰饮内停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生姜、半夏、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黄连、吴茱萸)(二)、虚证1、脾胃虚寒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2、胃阴不足证滋阴养胃,降逆止呕麦门冬汤(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二十三、腹痛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高良姜、紫苏、香附、乌药、陈皮、甘草)2、湿热壅滞证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4、气机瘀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甘草)5、瘀血阻滞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生蒲黄、五灵脂、玄胡、小茴香、干姜)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桂枝、饴糖、生姜、大枣、甘草、白芍)二十四、泄泻1、寒湿泄泻证芳香化湿,疏表散寒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白术、桔梗、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茯苓、橘皮、甘草、生姜、大枣)2、湿热泄泻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3、暑湿泄泻清暑化湿黄连香薷饮(黄连、香薷、厚朴、半夏、陈皮、茯苓、苍术、泽泻)4、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法夏、陈皮、茯苓、连翘、枳实、砂仁、甘草)5、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6、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桔梗、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甘草)7、肾阳虚衰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二十五、痢疾1、湿热痢清热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大黄、黄芩、黄连、当归、赤芍、甘草、木香、肉桂、槟榔)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胃苓汤(苍术、厚朴、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陈皮、甘草、生姜、大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当归、干姜)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赤石脂、干姜、粳米、肉桂、当归、白芍、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党参、白术、木香)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人参、白术、干姜、黄连、甘草、茯苓)7、缓解期——脾气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8、缓解期——脾阳虚衰温阳祛寒,益气健脾附子理中汤(炮附子、炮姜、人参、白术、甘草)9、缓解期——寒热错杂温中补虚,清热燥湿乌梅丸(乌梅、黄连、黄柏、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人参、当归)10、缓解期——瘀血内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丹皮、香附、元胡、乌药、枳壳、甘草)二十六、便秘(一)、实秘1、肠胃积热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大黄、麻仁、杏仁、芍药、枳实、厚朴)2、气机郁滞顺气导滞六磨汤(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二)、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生地、当归、麻仁、桃仁、枳壳)3、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肉苁蓉、牛膝、当归、泽泻、枳壳、升麻)二十八、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茵陈蒿、山栀、大黄)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茵陈蒿、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滑石、黄芩、石菖蒲、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寇仁)(二)、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三)、阴黄1、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2、血瘀肝郁活血化瘀,疏肝解郁鳖甲煎丸(鳖甲、柴胡、芍药、乌扇、黄芩、干姜、鼠妇、大黄、桃仁、丹皮、紫葳、桂枝、蜣螂、葶苈子、石韦、瞿麦、半夏、厚朴、赤硝、人参、阿胶、蜂房、庶虫)(四)、虚黄补气养血,健脾柔肝小建中汤(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二十九、积聚(一)、聚证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甘草、薄荷、煨姜)(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砂仁、桂心、川芎)2、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二)、积证1、气滞血瘀证理气消积,活血散瘀金铃子散合失笑散(川楝子、玄胡索、五灵脂、蒲黄、金铃子)2、瘀血内结证祛瘀软坚,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制半夏、生姜、大枣)3、正虚瘀结证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生姜、大枣)(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三十、鼓胀(一)、鼓胀早期理气和血,行湿散满木香顺气散(枳壳、木香、青皮、陈皮、川朴、乌药、香附、川芎、桂心、苍术、砂仁、甘草)(二)、鼓胀中期扶正行气,化瘀利水扶正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行气以调营饮(当归、川芎、赤芍、莪术、元胡、大黄、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白芷、细辛、肉桂、炙甘草、生姜、大枣)(三)、鼓胀晚期1、正虚邪恋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用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熟地、山药、山茱萸、柴胡、当归、白芍、栀子、丹皮、茯苓、泽泻、酸枣仁)滋补肝肾用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山茱萸、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2、鼓胀出血泻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为法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3、鼓胀神昏醒神开窍湿热蒙蔽者用至宝丹鼻饲(朱砂、麝香、安息香、金银箔、犀角、牛黄、琥珀、雄黄、玳瑁、龙脑)痰湿蒙蔽者用苏合香丸鼻饲(麝香、安息香、丁香、青木香、白檀香、沉香、香附、荜拨、诃子、朱砂、白术、水牛角、苏合香油、冰片、乳香)三十一、头痛(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疼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川芎、薄荷、防风、香附、羌活、白芷、甘草、荆芥)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苓、夜交藤)2、气虚头痛益气升清顺其和中汤(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白芍、陈皮、升麻、柴胡、蔓荆子、川芎、细辛)3、血虚头痛滋阴养血,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生地、当归、白芍、蔓荆子、川芎、黄芩、菊花、炙甘草)4、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人参、炒山药、熟地、杜仲、枸杞、当归、山茱萸、炙甘草)5、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6、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三十二、眩晕1、肝肾阴虚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3、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4、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5、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三十三、中风(一)中经络1、肝阳暴亢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决明子、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2、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化痰通络汤(半夏、茯苓、白术、胆南星、天竺黄、天麻、香附、丹参、大黄)3、痰热腑实通腑泄热化痰星蒌承气汤(瓜蒌、胆南星、生大黄、芒硝)4、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5、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龙骨、牡蛎、代赭石、龟板、白芍、玄参、天冬、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甘草)(二)、中脏腑1、闭证(1)、风火闭窍清热熄风,醒神开窍天麻钩藤饮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天麻、钩藤、生决明子、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黄金、寒水石、磁石、滑石、石膏、水牛角、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珍珠、栀子、雄黄、黄芩、麝香、金箔衣)(2)、痰火瘀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羚羊角、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生甘草、鲜竹茹、茯神)(中成药)(3)、痰浊瘀闭证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竹茹、石菖蒲)(中成药)2、脱证(元气衰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三)、后遗症1、半身不遂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2、言语不利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南星、木香、甘草)三十四、郁病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芍药、甘草)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白芍、当归、柴胡、茯苓、白术、生姜、薄荷、甘草)3、血行郁滞理气解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牛膝、枳壳、桔梗)4、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香附、枳壳、甘草)5、心阴亏虚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地黄、天冬、麦冬、玄参、人参、茯苓、当归、柏子仁、酸枣人、远志、丹参、五味子)6、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7、肝阴亏虚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山茱萸、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栀子、柴胡、白术、白芍、当归、炙甘草、薄荷、煨姜)8、心神惑乱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甘草、浮小麦、大枣)三十八、水肿(一)、阳水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白术)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麻黄、杏仁、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甘草、生姜、大枣)3、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甘草、白术、茯苓、苍术、厚朴、猪苓、泽泻、肉桂)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商陆、槟榔)(二)、阴水1、脾阳虚衰证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干姜、附子、草果、白术、茯苓、炙甘草、大腹皮、木瓜、木香、川厚朴)2、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熟地、淮山、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白术、白芍、生姜)三十九、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大黄、山栀、甘草梢)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石韦、车前子、冬葵子、瞿麦、滑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常见疾病中医处方汇编精华版

常见疾病中医处方汇编精华版

常见疾病中医处方汇编精华版
本文档为常见疾病的中医处方汇编精华版,旨在为大家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

以下是各类常见疾病的中医处方建议:
感冒
- 方剂1:羌活败毒散
- 组成:羌活、藿香、苍术、紫苏、大腹皮各适量
-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散寒
- 方剂2:葛根汤
- 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各适量
- 功效:解热解毒,宣肺解表
咳嗽
- 方剂1:川贝枇杷膏
- 组成:川贝母、枇杷叶、浙贝、百部等适量
-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 方剂2:川贝雪梨膏
- 组成:川贝母、雪梨、冰糖适量
-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高血压
- 方剂1:天麻钩藤饮
- 组成:天麻、钩藤、合欢皮适量
- 功效:平肝降压,清心安神
- 方剂2:桂附地黄丸
- 组成:附子、山药、山茱萸、龙骨、牡蛎适量
- 功效:补肾养血,降压安神
便秘
- 方剂1:大黄甘草汤
- 组成:大黄、生甘草适量
- 功效:润肠通便,清热解毒
- 方剂2:枳实薏苡散
- 组成:枳实、薏苡仁适量
- 功效:理气健脾,利湿通便
注意:以上处方仅供参考,具体的用药和剂量应由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配和决定。

如需更多中医治疗方案,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以上。

中医执业医师常见病对应方药

中医执业医师常见病对应方药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香薷6克(二钱),银花9克(三钱),鲜扁豆花9克(三钱),厚朴6克(二钱),连翘6克(二钱)。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生葳蕤 二钱至三钱 [9g] 淡豆豉 三钱至四钱 [9g] 红枣 二枚 生葱白 二枚至三钱 [6g] 炙甘草 五分 [1.5g] 桔梗 苏薄荷 各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至钱半 [各5g] 东白薇 五分至一钱 [3g]
3.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酸枣仁12 柏子仁10 当归10 天冬9 麦冬10 生地15 人参10 丹参9 玄参10 云苓12 五味子8 远志肉9 桔梗8;合朱砂安神丸:朱砂 200g 黄连 300g 地黄 200g当归 200g 甘草 100g
4.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一两15g(去皮) 甘草二两30g(炙) 牡蛎二两30g(熬) 龙骨二两30g;合参附汤:人参 附子(炮,去皮、脐) 青黛各15克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苏子、款冬花、白果、甘草;或越婢加半夏汤:麻黄10克,石膏30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12克,半夏15克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厚朴9克 麻黄12克 石膏9克 杏仁10克 半夏10克 干姜6克 细辛6克 小麦30克 五味子6克
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 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2.4克

常见病的治疗处方

常见病的治疗处方

中医常用病处方感冒1、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酸痛,喷嚏,鼻塞,流淸涕,语音重浊,或有咳嗽,苔薄白。

处方:荆芥10防风10羌活10独活10川莒7柴胡10 前胡10甘草3加减:寒重加生姜6桂枝6咳嗽重加杏仁10紫毙10痰多加半夏10头痛加白芷102、风热感冒主症:发热重,恶寒轻,头痛身痛,盗汗,微汗,口干,或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苔薄微黄,脉浮数。

处方:银花13连翘13牛劳子10杏仁10桔梗10荆芥穗7甘草3鲜芦根30薄荷7(后下)加减:头痛重者加菊花10蔓荆子10咽喉疼痛者加山豆根7元第10痰黄稠者加黄苓10瓜篓17有明显发热反头痛身痛加板蓝根15-30.葛根15。

或大青叶15-30.金银花303、夏季暑热感冒主症:头痛肢困,心烦口渴,胸闷恶心,尿黄或大便塘泄,舌苔黄腻脉浮数者治法:淸热解暑,芳香化湿,处方:香蕎10银花15连翘12扁豆花10泽兰10笛香10厚卜6六一散10(包煎)加减:恶心呕叶重者加竹茹6蔻仁5热重者加黄连54、秋季感冒主症:发热恶寒,头痛,鼻F唇裂,干咳或痰少而粘,咽喉「痛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者。

治法:疏风淸肺润燥,处方:桑叶9杏仁9沙参9贝母9桔梗9豆豉9 梔子6麦冬9菊花9薄荷3(后下)桔梗9二、咳喘1、风寒咳嗽主症:咳嗽痰稀.或喘息急促,每兼有恶寒头痛、身痛等风寒表证。

苔薄白。

脉浮紧。

处方:(1)以咳嗽为主::苏叶9荆芥9防风9杏仁9白前9桔梗9紫毙9⑵湿邪,头胀胸闷,咳嗽痰多:苏叶9荆芥9防风9 杏仁9 白前9桔梗9紫苑9 陈皮9半夏9(3)喘重者:麻黄6桂枝6杏仁9甘草3苏子9 橘红9如得汗而喘息未平或表虚有汗:桂枝6杏仁9 甘草3 苏子9橘红9白芍9 厚朴9(4)素有痰饮,复感风寒而见咳嗽痰稀,或喘息急促,每兼有恶寒头痛、身痛等风寒表证。

苔薄白。

脉浮紧。

温肺化饮汤麻黄6桂枝6细辛3干姜6 半夏9五味子6白芍6甘草32、风热咳嗽主症:咳嗽不爽,痰稠或黄,或喘息气粗,兼有恶寒发热,咽喉疼痛,头痛等表证。

中医常见疾病的辩证和对应方剂

中医常见疾病的辩证和对应方剂

中医常见疾病的辩证和对应方剂一、风的治法(一)外风治法辛平疏解法:用于伤风轻症,外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等,用葱豉汤。

宣肺疏风法:用于外感风邪初起,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咳嗽等,用宣肺疏风法方。

搜风祛邪法:用于真中风初起有六经形证,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发热微恶风寒等,方用小续命汤。

疏风攻里法:用于真中风兼有里证,症见目赤睛痛,咳嗽上气腹满等,方用防风通圣散。

辛温散邪法:用于重伤风寒之证,证见头痛,发热,微渴,咳嗽等,方用银翘散。

疏风化热法:用于风证,症见目赤,口干耳聋等,方用黄连上清丸。

疏化风湿法:用于伤风挟湿证,症见发热恶寒、呕吐、胸脘闷满,身体重怠,方用藿香正气散。

益胃痹和络法:用于风湿痹痛,症见身重,关节疼痛,方用痛风丸。

祛风消肿法:用于风水证,症见脉浮烦燥,面目浮肿等,方用越婢汤。

(二)内风治法逐风除痰法:用于真中风初起,症见卒然昏愦,痰涎上壅,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等,方用三生饮。

养血熄风法:用于血虚津伤,水虚木强,症见手足心热,患于手足指,神昏体怠,脉虚大,目闭痉厥等,方用加减复脉汤。

滋阴潜阳法:用于血虚肝阴不足,肝风内动,症见神倦瘛纵,脉气虚弱,舌苔少等,方用大定风珠。

温养肝肾法:用于火不归元,虚风上扰,症见厥遂,语声不出,足萎不用等,方用地黄饮子。

镇肝熄风法:用于肝肾亏损,水不涵木,肝风上潜,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聋,心中烦热等,方用镇肝熄风汤。

导痰定志法:用于风痰证,症见神昏,痰涎壅塞等,方用导痰定志法方。

二、暑的治法芳香开窍法:用于中暑证,症见头目眩晕,不省人事,方用行军散。

清疏暑风法:用于暑令感冒,症见皮肤蒸热,恶寒,头重头痛等,方用香薷饮。

却暑凋元法:用于暑热伤气,症见胸满气促,口渴恶寒等,方用清暑益气汤。

清凉涤暑法:用于暑温证,症见头痛发热,恶寒烦燥,吐泻等方用雷氏清凉涤暑法方。

生津益气法:用于暑热伤气,伤津,症见身热口燥,溲赤,脉伏等方用生脉散。

清暑除秽法:用于暑挟秽浊,症见身热恶寒,身重,吐泻下利等方用叶氏加减方。

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基本处方”一览表;中医看病不求人!

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基本处方”一览表;中医看病不求人!

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基本处方”一览表;中医看病不求人!
1.(糖尿病)基本处方:丹参、黄芪、麦冬、山药、葛根。

2.(肾结石)基本处方:石苇、萹蓄、鸡内金、王不留行、广金钱草。

3.(阳痿)基本处方:杜仲、龟甲、山茱萸、菟丝子,淫羊藿。

4.(慢性胃炎、胃溃疡)基本处方:三七、白及、连翘、沉香、蒲公英,疼痛甚者加延胡索。

5.(胃胀胃动力不足)基本处方:丹参、枳壳、沉香、厚朴木香。

6.(胃下垂、胃无力)基本处方:人参、白术、升麻、枳壳黄芪。

6.(反流性食道炎)基本处方:柴胡、厚朴、白芍、甘草、延胡索、夏枯草。

7、(呃逆.膈肌痉挛)处方:甘草、白芍,沉香、厚朴,丁香。

8.(小儿厌食)基本处方:灵芝、人参、麦冬、莪术、槟榔、鸡内金。

9(慢性肠炎)基本处方:黄连、益智仁、补骨脂,石榴皮,白术。

10.(胃炎胃痉挛)基本处方:枳壳、香附、乌药、紫苏、白芍。

11.(脂肪肝)基本处方:三七、山楂、泽泻、决明子,陈皮。

12.(慢性肝炎)基本处方:五味子、三七、灵芝、虎杖苦参。

13.(肝硬化)基本处方:三七、灵芝、白术、虎杖、穿山甲。

14.(降酶特效方)基本处方:丹参、羚羊角、五味子,叶下珠,垂盆草。

15.(急性胆囊炎)基本处方:甘草、柴胡、枳壳、大黄、延胡索、白芍、广金钱草。

1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基本处方:甘草、柴胡、郁金、延胡索、金钱草、白芍。

17.(便秘专科方)基本处方:当归、羌活、大黄、桃仁、火麻仁各1袋。

中医常见病对症处方大全

中医常见病对症处方大全

中医常见病对症处方大全中医常见病对症处方大全糖尿病康复之路?2018-10-1810:50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药物的君臣辅佐,最大化的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副作用,并形成很大经典处方,与中国人的体质对应。

下面我们就分享一些中药经典处方,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党参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常见疾病中药处方汇编精华版

常见疾病中药处方汇编精华版

常见疾病中药处方汇编精华版导言本文档为常见疾病中药处方汇编的精华版,致力于提供简明扼要的信息,供医生和患者参考。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及其中药处方的概述。

感冒- 症状:发热、头痛、嗓子痛、打喷嚏等。

- 治疗方案:- 一号方:- 麻黄10克- 杏仁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6克- 桂枝6克- 薄荷5克- 甘草3克- 二号方:- 葛根15克- 羌活12克- 金银花10克- 野菊花8克- 连翘6克- 炙甘草6克- 薄荷3克高血压- 症状:血压升高、头痛、头昏等。

- 治疗方案:- 一号方:- 天麻10克- 大枣10克- 酸枣仁10克- 丹参10克- 黄连6克- 青皮6克- 甘草3克- 二号方:- 黄芪15克- 人参12克- 天花粉10克- 橘红8克- 当归6克- 炙甘草6克- 阿胶3克糖尿病- 症状:血糖升高、口渴、尿频等。

- 治疗方案:- 一号方:- 黄精10克- 大枣10克- 茯苓10克- 苦参10克- 桑叶6克- 薏苡仁6克- 甘草3克- 二号方:- 五味子15克- 黄芪12克- 山楂10克- 陈皮8克- 木瓜藤6克- 炙甘草6克- 当归3克根据不同疾病的症状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上述草药方剂仅供参考。

使用草药治疗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注意:本文档中所列的中药出自不同医书和经验,但并未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

请在使用前咨询专业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

中西医62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中西医62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

中西医62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中西医结合执业实践技能62病种中医病症分型选方(2010年版)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症——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暴咳、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燥热伤肺证——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桑杏汤(4)凉燥伤肺证——轻宣凉燥润肺止咳——杏苏散3、慢性支气管炎:(久咳)(1)实证:(1)风寒犯肺证——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三拗汤(2)风热犯肺证——清热解表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浊阻肺证——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4)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5)寒饮伏肺证——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2)虚证:(1)肺气虚证——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补肺汤(2)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止咳化痰——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3)肺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胀)(1)急性期:(1)痰浊壅肺证——健脾益肺化痰降气——苏子降气汤(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止痉——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2)缓解期:(1)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止咳化痰——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5、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作期:(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2)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6、肺炎:(肺热病)(1)邪犯肺卫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三拗汤、桑菊饮(2)痰热雍肺证——清热化痰宽胸止咳——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3)热闭心神证——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清营汤(4)阴遏阳脱证——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生脉散合四逆汤(5)正虚邪恋证——益气养阴润肺化痰——竹叶石膏汤7、肺结核:(肺痨)(1)肺阴亏虚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和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积、息贲)(1)气滞血瘀证——活血散瘀行气化滞——血府逐瘀汤(2)痰湿毒蕴证——祛湿化痰清热解毒——导痰汤(3)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沙参麦冬汤9.心力衰竭:怔慢性心力衰竭(1)心肺气虚证------补益心肺-------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2)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减(3)心肾阳虚证------温补心肾-------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金匮肾气丸(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5)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6)痰饮阻肺证------泻肺化痰-------葶苈大枣泻肺汤10、心律失常:(心悸)快速性心律失常(1)心神不宁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气血不足证——补气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生脉散(5)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6)心脉痹阻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7)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慢速性心律失常(1)心阳不足证------温补心阳通脉定悸------人参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心肾阳虚证------温补心肾温阳利水-------参附汤合真武汤(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养心通脉——炙甘草汤(4)痰浊阻滞证------理气化痰宁心通脉------涤痰汤(5)心脉痹阻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血府逐瘀汤11、高血压病:(风眩)(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2)痰湿内盛证——祛痰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3)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4)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平潜肝阳——杞菊地黄丸(5)肾阳虚衰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12、冠心病:(1)心绞痛:(胸痹、心痛)(A)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B)痰浊内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开闭——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C)阴寒凝滞证——辛温通阳开闭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D)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脉止痛——补阳还五汤(E)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炙甘草汤(F)心肾阴虚证——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丸(G)心肾阳虚证——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丸(2)心肌梗塞:(真心痛)(A)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B)寒凝心脉证——散寒止痛芳香温通——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C)痰瘀互结证——豁痰活血理气止痛——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D)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痰止痛——补阳还五汤(E)气阴两虚证——益气滋阴通脉止痛——生脉散合左归丸(F)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通脉止痛——真武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G)心阳欲脱证——回阳救逆益气固托——参附龙牡汤13、胃炎(慢性):(胃络痛)(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2)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四君子汤(3)脾胃湿热证——清利湿热醒脾化浊——三仁汤(4)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5)胃络瘀血证——化瘀通络和胃止痛——失笑散和丹参饮14、消化性溃疡:(胃疡)(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2)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和胃——黄芪建中汤(3)胃阴不足证——健脾养阴益胃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4)肝胃郁热证——清胃泻热疏肝理气——化肝煎合左金丸(5)胃络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和胃——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15、溃疡性结肠炎:(1)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白头翁汤(2)脾胃虚弱证——健脾渗湿——参苓白术散(3)脾肾阳虚证——健脾温肾止泻——四神丸(4)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痛泻药方(5)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清热化湿——驻车丸(6)气滞血瘀证——化瘀通络——膈下逐瘀汤16.胃癌:(胃痛)(1)痰气交阻证------理气化痰消食散结-----海藻玉壶汤(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柴胡疏肝散(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理中汤合四君子汤(4)胃热伤阴证------清热和胃养阴润燥-----玉女煎(5)瘀毒内阻证------理气活血软坚消积-----膈下逐瘀汤(6)痰湿阻胃证------燥湿健脾消痰和胃-----开郁二陈汤(7)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健脾和营-----八珍汤17.肝硬化:(水臌)(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寒湿困脾证-----温中散寒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脾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和茵陈蒿汤(4)肝脾血瘀证-----活血化瘀化气行水-----调营饮(5)脾肾阳虚证-----温肾补脾化气利水-----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6)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化气利水-----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18、急性胰腺炎:(1)肝郁气滞证——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小柴胡汤(2)肝胆湿热证——清利肝胆湿热——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3)肠胃热结证——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19、细菌性痢疾:(1)湿热痢——清热利湿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理气——白头翁汤(3)寒湿痢——散寒除湿调气和血——平胃散(4)阴虚痢——养阴清肠——驻车丸(5)虚寒痢——补虚温中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四君子汤和香莲丸20、病毒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肝炎:(A)阳黄证——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B)阴黄证——健脾和胃温化寒湿——阴沉术附汤(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湿阻脾胃证——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茵陈五苓散(B)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3)慢性病毒性肝炎:(A)湿热中阻证——清利湿热凉血解毒——茵陈蒿汤合甘露消毒丹(B)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和中——逍遥丸(C)肝肾阴虚证——养血柔肝滋阴补肾——一贯煎(D)脾肾阳虚证——健脾益气温肾扶阳——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四君子汤合肾气丸)(E)淤血阻络证——活血化瘀散结通络——膈下逐瘀汤(4)重型肝炎:(A)毒热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神犀丹(B)脾肾阳虚痰湿蒙闭证——健脾温肾行气利水化痰开窍——阴沉四逆汤合菖蒲郁金汤(C)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益气救阴活血化瘀——生脉饮合桃红四物汤21、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1)急性期:(A)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疏风散寒宣肺行水——麻黄汤合五苓散(B)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C)热毒内侵湿热郁结症——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D)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五苓散(E)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益气扶正利水消肿——防已黄芪汤(2)恢复期:(A)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B)肺肾气阴两虚证——补肺肾益气阴——参芪地黄汤22、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1)本证(A)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异功散(B)肺肾气虚证——补益肺肾——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C)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济生肾气丸(D)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E)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参芪地黄汤(2)标证:(A)水湿证——利水消肿——五苓散合五皮饮(B)湿热证——清热利湿——三仁汤(C)血瘀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D)湿浊证——健脾化湿泻浊——胃苓汤23、肾病综合症:(肾水)(1)风水相搏证——疏风解表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利水消肿——疏凿饮子(5)脾虚湿困证——温运脾阳利水消肿——实脾饮(6)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7)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兼利水湿——左归丸24、尿路感染:(热淋、劳淋)(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淋——八正散(2)肝胆郁热证——疏肝理气清热通淋——丹栀逍遥散合石韦散(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健脾补肾——无比山药丸(4)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滋阴益肾清热通淋——知柏地黄丸25.慢性肾衰竭:本虚证(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六君子汤(2)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济生肾气丸(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参芪地黄汤(4)肝肾阴虚证------滋肾平肝-----杞菊地黄汤(5)阴阳两虚证------温扶元阳补益真阴-----金匮肾气丸或全鹿丸标实证(1)湿浊证-----和中降逆化湿泄浊------小半夏加茯苓汤(2)湿热证-----中焦湿热宜清化和中,下焦湿热宜清利湿热-------中焦湿热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湿热者以四妙丸加减(3)水气证-----利水消肿-----五皮饮或五苓散(4)血瘀证-----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5)肝风证-----镇肝息风-----天麻钩藤饮26、缺铁性贫血:(血劳)(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益气养血——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2)心脾两虚证——益气补血养心安神——归脾汤、八珍汤(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4)虫积证——杀虫消积补益气血——化虫丸合八珍汤27、再生障碍性贫血:(髓劳)(1)肾阴虚证——滋阴补肾益气养血——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2)肾阳亏虚证——补肾助阳益气养血——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3)肾阴阳两虚证——滋阴助阳益气补血——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6)热毒壅盛证——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清瘟败毒饮2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1)血热妄行证——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清热止血——茜根散、玉女煎(3)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健脾养血——归脾汤(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29.甲状腺功能亢进:(瘿瘤)(1)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2)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龙胆泻肝汤(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消瘿散结——天王补心丹(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消瘿散结——生脉散加减30、糖尿病:(消渴病)(1)无症状期——滋养肾阴——麦味地黄汤(2)症状期:(A)阴虚燥热证:1)上消(肺热伤津正)——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2)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B)气阴两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C)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D)痰瘀互结证——活血化瘀祛痰——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E)脉络瘀阻证——活血通络——血府逐瘀汤(3)并发症:(A)疮痈——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六一散(B)白内障、雀目、耳聋——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杞菊地黄丸、羊肝汤、磁朱丸31、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1)活动期:(A)湿热痹阻证——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四妙丸(B)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祛风通络——丁氏清络饮(C)寒热错杂症——祛风散寒清热化湿——桂枝芍药知母汤(2)缓解期:(A)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B)肝肾亏虚邪痹筋骨证——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独活寄生汤32、脑梗死:(中风病)(1)肝阳暴脱——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星蒌承气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5)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镇肝息风——镇肝息风汤加减(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大秦艽汤加减(7)痰热内闭清窍证——清热化痰醒神开窍——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继以羚羊角汤加减(8)痰湿壅闭心神主——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33、脑出血(中风病):参见脑血栓形成。

中西医治疗常见病联合用药处方-合...

中西医治疗常见病联合用药处方-合...

中西医治疗常见病联合用药处方-合...一、呼吸系统类(一﹚风寒感冒常识判断:其起因多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导致身体免疫机能下降,鼻咽部病毒大量繁殖容易并发细菌感染而发病。

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季节发生较多。

症状有: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用药原则:辛温解表(多发汗)为主。

一般用药:流感丸、感冒清热软胶囊,感冒解毒颗粒.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九味羌活丸,感冒软胶囊.四季感冒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病毒灵等联合用药:中药感冒药物+抗炎药+抗病毒西药建议顾客:喝姜糖水、姜粥等,可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需要出汗。

预防与保健:苏叶10g杏仁10g葱白5根姜3片水煎服备注:可适当用抗生素、发热重加解热镇痛类(二﹚风热感冒常识判断: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感受风热之邪所引发,也有由风寒感冒转为风热感冒的现象,相当于感冒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有:发热重、微恶风、面赤,头胀痛、有汗、口鼻干燥,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用药原则: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主。

一般用药:治感佳,柴黄片,羚羊感冒片,银翘片.感冒咳嗽颗粒.板蓝根颗粒,桑菊感冒片.精制银翘解毒片.感冒止咳胶囊、双黄连胶囊、金感胶囊.、抗感胶囊等联合用药:对症中成药物+抗炎药+抗病毒西药建议顾客:多饮水,饮食易清淡。

预防与保健:枇杷叶20g杏仁10g川贝10g瘦肉100g药煎好去渣与肉同煮,喝汤吃肉备注:可适当用抗生素、发热重加解热镇痛类(三)普通感冒病因: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病症: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处方组成:抗病毒类+解热镇痛+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处方一:金刚烷或利巴韦林+抗病毒口服液+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含片处方二:双黄连+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感冒清热软胶囊处方三:抗病毒口服液+复感冒灵+VC预防与保健:黄芪、杞孑、大枣、党参、瘦肉煲汤,喝汤吃肉备注:可适当用抗生素、发热重加解热镇痛类(四)流行感冒病因: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症: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头痛处方组成:清热解毒类+解热镇痛+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处方一:清热毒口服液+复方氨酚烷胺胶囊+VC处方二:双黄连+白加黑处方三:抗病毒口服液+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氨基酸预防与保健:黄芪、杞孑、蜜枣、灵芝、桂元肉煲汤备注:可适当用抗生素、发热重加解热镇痛类(五﹚胃肠感冒(暑湿感冒)常识判断:因为病毒蔓延到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

病里药材配方大全

病里药材配方大全

病里药材配方大全在传统医学中,药材配方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症的药材配方,供参考。

请注意,这些配方仅供参考,实际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

1. 感冒: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根据症状不同,药材配方也有所区别。

- 风寒型: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 风热型: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桔梗。

2. 咳嗽: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一种表现,根据咳嗽的性质,药材配方也有所不同。

- 干咳:川贝、枇杷叶、百合、杏仁。

- 湿咳:茯苓、陈皮、半夏、白术。

3.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问题,药材配方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 食积型:神曲、山楂、麦芽、莱菔子。

- 脾虚型: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4. 失眠: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适当的药材配方可以帮助改善睡眠。

- 心脾两虚型: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茯苓。

- 肝郁化火型:柴胡、郁金、白芍、甘草。

5. 头痛:头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药材配方可以针对性治疗。

- 外感风热型:菊花、薄荷、白芷、川芎。

- 肝阳上亢型: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芍。

6.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问题,药材配方可以调整月经周期。

- 血虚型: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

- 气滞型:柴胡、郁金、香附、川芎。

7. 风湿关节痛:风湿关节痛是慢性疾病,药材配方可以缓解症状。

- 风湿热型:独活、秦艽、防风、羌活。

- 风湿寒型:桂枝、细辛、附子、白术。

8. 高血压:高血压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药材配方可以辅助控制血压。

- 肝阳上亢型: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

- 阴虚火旺型: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

9. 糖尿病: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药材配方可以辅助控制血糖。

- 阴虚燥热型:生地黄、麦冬、玉竹、知母。

- 气阴两虚型:黄芪、党参、白术、茯苓。

10.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药材配方可以缓解症状。

- 胃寒型:干姜、附子、肉桂、白术。

- 胃热型: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中西医结合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

中西医结合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

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内科)█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1风寒束表(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2风热犯表(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3暑湿伤表(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香薷、银花、厚仆、鲜扁豆花、连翘、藿香)4气虚感冒(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5阴虚感冒(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葳蕤、生葱白、桔梗、白薇、淡豆豉)█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1风寒袭肺(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半夏、橘红、苏子)合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2风热犯肺证(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3燥热伤肺(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治法:疏风润燥,清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豆豉)4凉燥伤肺(苔薄白而干脉浮紧)治法:轻宣凉燥,润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杏仁、苏叶、桔梗、前胡、百部)█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实证1、风寒犯肺(苔薄白而滑脉浮紧)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半夏、橘红、苏)2、风热犯肺(苔薄白或黄脉浮或滑数)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知母)3、痰浊阻肺(苔厚腻色白脉滑)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苍术、厚朴、党参、白术)4、痰热郁肺(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5、寒饮伏肺(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

常见病中药方剂总结归纳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常见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草药的组合应用,可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

本文将对常见病中的中药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方剂。

一、感冒1.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寒,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寒热,头痛,恶寒等症状。

2. 葛根汤组成:葛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效:发汗解表,宣肺祛热,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发热,微恶寒,咳嗽等症状。

二、咳嗽1. 川贝炖雪梨组成:川贝母、雪梨、冰糖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咳声低重的情况。

2. 杏仁膏组成:杏仁、冰糖、蜂蜜功效:润肺止咳,化痰宽胸,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黏稠,口干咽燥的状况。

三、消化不良1. 保和丸组成:神曲、莲心、陈皮、白芍、白术等功效:健脾和胃,宽中理气,适用于饮食不节,胃纳差,腹胀嗳气等情况。

2. 吴茱萸丸组成:吴茱萸、枳壳、厚朴、半夏等功效:理气健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胃部不适,腹胀恶心等症状。

四、失眠1. 安神补心丸组成:黄泥香、当归、枸杞子、酸枣仁、甘草等功效:镇静安神,促进入眠,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的情况。

2. 青龙健脑丸组成:龙骨、牡蛎、玉竹、夏枯草等功效:益智养神,宁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五、月经不调1. 调经活血颗粒组成:川芎、益母草、当归、桃仁等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

2. 归脾丸组成:当归、白芍、川芎、茯苓、党参等功效:调经养血,益气养脾,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量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

六、便秘1. 大承气汤组成:枳实、厚朴、大黄、芒硝等功效:泄热通便,适用于大便燥结,干燥无形,腹胀等情况。

2. 顺气丸组成:枳实、郁金、白芍、厚朴等功效:理气通便,适用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不爽的情况。

以上便是常见病中药方剂的部分总结归纳,这些方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如果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相关症状,可以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来缓解病症。

西医临床常见病的中医处方指南!待补充完善

西医临床常见病的中医处方指南!待补充完善

西医临床常见病的中医处方指南!待补充完善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组方牛蒡子12 金银花18 连翘12 桔梗12 玄参12 射干10蝉蜕9 生地12 丹皮9 天冬10 枸杞子15 紫花地丁12加减⑴高热加减:汗多加生石膏24知母12,汗少加薄荷6,羌活12⑵便秘加大黄12(后下)⑶痰热加天竺黄12 浙贝15 ⑷痰多者加法夏12 全瓜萎12⑸感风寒,加麻黄8 附子6 细辛9支气管哮喘(哮喘)①冷哮炙麻黄10 白芥子9 干姜9 苏子12 法夏12 杏仁10 陈皮15 补骨脂15 紫苏9 款冬花10 射干8 桔梗12 黄芪18 淮山18 五味子9②热哮鱼腥草30 蒲公英15 黄芩12 冬瓜仁12 地龙12 杏仁12 桑白皮15炙麻黄10 薄荷8(后下)石菖蒲10 五味子9 金银花15 加减⑴风寒重加细辛6 ⑵高热烦渴,痰多色黄加生石膏30(先煎)青天葵15 薄荷8(后下)⑶阳气暴脱,加高丽参12(另炖)⑷食少纳闷,加麦芽15 鸡内金12 白术15急性支气管炎①风寒咳嗽(基本方)紫苏10 杏仁10 桔梗12前胡12 陈皮15 枳壳9 紫菀12 云苓15 麻黄8 百部12②风热咳嗽(基本方)桑叶12 菊花15 薄荷8(后下)杏仁10 桔梗10 连翘12 芦根15 牛蒡子12 板蓝根12 沙参15③温燥咳嗽(干咳)(基本方)桑叶10 沙参12 雪梨皮12杏仁9 瓜蒌仁15 玄参12 马勃8 麦冬10 玉竹15 丹皮8 知母10 慢性支气管炎①急性发作期(类似于急性支气管炎方)②缓解期荆芥10 百部10 杏仁9 浙贝10 款冬花8陈皮12 炙甘草5 紫菀12 鱼腥草18 桔梗12 橘红6加减⑴风热咳嗽:加桑叶12 菊花18 金银花15⑵风寒咳嗽:加防风10 紫苏12⑶肺热咳嗽:加桑白皮12 黄芩9 枇杷叶10⑷痰浊阻肺:加苏子15 莱菔子12⑸肺气虚:加黄芪25 党参15⑹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0 党参20⑺肾气虚:加补骨脂12 山萸肉12 淮山15肺炎(肺热、胸痛)金银花15 连翘15 鱼腥草15 瓜蒌皮15 芦根20牛蒡子12 桔梗10 黄芩10 穿心莲10加减:⑴热盛者:加生石膏30 青天葵12⑵咳甚加杏仁10⑶痰稠加天竺黄12 川贝5⑷咳血加白茅根15 侧柏叶15⑸神昏谵语者:加安宫牛黄丸(按说明书用量)⑹便秘者加大黄8 枳实12⑺阴虚加麦冬15 生地20 玄参12⑻气虚加太子参15 党参20⑼胸痛加三七末3克(冲服)郁金12⑽自汗加乌梅12 浮小麦18⑾口干有痰者加天花粉18⑿低热明显者加白薇15 青蒿9⒀元气大衰者加高丽参10克(另炖)熟附子12 黄芪25 五味子9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柴胡12 延胡索10 川楝子15 蒲公英24 白花蛇舌草18 沙参15 川连8 三七末3(冲服)丹参10 浙贝10 黄芪20 党参18 台乌12 香附10 加减⑴吞酸严重加瓦楞子30 鱼古15⑵有黑便加蒲黄12 侧柏叶15⑶有恶心症状加陈皮12 竹茹12⑷胃热盛加黄芩10 丹皮10⑸胃阴虚者加麦冬12 石斛9⑹湿重者加云苓15 泽泻12慢性胃炎(痞满、胃脘痛)香附10 百合25 台乌12 砂仁8 没药9 白术15 党参15 蒲公英20 半枝莲10 麦冬10 淮山15 延胡索12 白花蛇舌草12[加减]:加减⑴吞酸明显加鱼古15 瓦楞子30⑵食滞纳呆加莱菔子12 布楂叶12⑶便秘者加川朴15 槟榔15⑷四肢寒冷加肉桂3 熟附子10⑸湿热重加防己15 关木通5⑹口干口渴甚加天花粉15 知母10⑺出现黑便者加侧柏叶15 蒲黄8 阿胶12(烊化急性胃炎(胃脘痛)大黄8 黄芩12 党参24 白术15 黄芪20 云苓15 陈皮10 沙参18 茜草根15 天花粉12 紫苏10 广藿香12(后下) 薏苡仁20加减⑴腹胀者加神曲10 麦芽10 鸡内金12 减大黄为4⑵便血严重加蒲黄12 仙鹤草12⑶呕吐频繁者加法夏10 竹茹12⑷里虚加熟附子8 山萸肉10 去大黄⑸胃酸过多加瓦楞子30 鱼古15萎缩性胃炎沙参10 麦冬12 丹参12 川芎8 石斛9 砂仁10 川朴花8 白术15 淮山15 黄芪18 党参15 台乌10 莱菔子12 延胡索10 佛手8胃下垂黄芪30 党参20 白花蛇舌草20 川楝子9 白芍 10 炙甘草5 升麻9玉竹18 枸杞子12 川芎10 牛膝12 香附10加减⑴吞酸加瓦楞子25 鱼古15⑵胃纳差、喜温者加高良姜10 白豆蔻10⑶胃热重者加川连8 野菊花10急性肠炎( 泄泻、霍乱)广藿香12 葛根12 白头翁15 苍术15 金银花12 神曲12 法厦10 白术12 云苓15 白豆蔻10 川朴8慢性腹泻(泄泻)广藿香12 白豆蔻8 云苓15 川朴8 白芍12白术12 陈皮9 党参12 乌梅10 淮山15加减⑴水饮留肠者,加防己15 车前子9⑵久泻肠结瘀阻,加川芎10 当归9⑶肾虚泄泻,加破败纸15 补骨脂12 山萸肉10功能性便秘麻子仁20 川朴12 白芍12 肉苁蓉15 首乌20 柴胡9加减⑴燥热便秘,加大黄10 生地20⑵气滞型便秘,加木香12(后下) 沉香9(后下) 去麻子仁⑶气虚型便秘,加党参15 黄芪18 陈皮10 去麻子仁⑷血虚型便秘,加当归15 桃仁12⑸肾虚型便秘加牛膝12 熟地20 去麻子仁⑹阴虚便秘加生地30 丹皮12 泽泻12 去麻子仁和首乌慢性胆囊炎龙胆草15 山栀子15 柴胡12 延胡索15 白芍12 广木香9 大青叶9 金钱草15 鸡内金10 郁金15 薏苡仁20 云苓15 蒲公英10 加减⑴腹胀者加大腹皮10 苏梗10⑵胃纳差加焦谷芽10 山楂12 神曲10⑶热盛而便秘者,加大黄10(后下)全瓜萎12⑷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2 法夏10⑸夜尿频、腰痛,五更泄泻者,加熟附子8 干姜8 吴茱萸10 去延胡索、蒲公英肠粘连木香12 香附12 郁金9 枳壳9 白花蛇舌草15 大黄15(后下)白芍18 川朴9 川连6 丹参18 大枣20 白术15 延胡索6 川芎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秦皮12 白芍15 黄芩10 苍术12 吴茱萸8 台乌15 五味子9 党参15加减⑴腹痛甚,加郁金15 延胡索15⑵大便稀溏,加厚朴12 薏苡仁20 白豆蔻10⑶脘胀纳呆,加布渣叶15 鸡内金15⑷身热、烦渴,加金银花15 败酱草20⑸若出血量多,血为鲜红者则加地榆15 槐花15 侧柏叶12⑹泄泻日久,直肠脱出者加黄芪30 升麻9 柴胡10急性胆囊炎龙胆草12 山栀子12 茵陈20 金钱草25 柴胡12 大青叶10 白芍15加减⑴便秘加川朴15 大黄10(后下)⑵有胆结石者加海金砂15 鸡内金12 金钱草加重为35克⑶胁肋剧痛,加川楝子10 延胡索9⑷黄疽明显,加田基黄30 溪黄草25⑸火热伤阴者,加生地15 玄参15 天花粉12⑹高热者加石膏30 青天葵15尿路感染(“淋证”)方一关木通5 车前草15 滑石15 大黄8 白花蛇舌草20 云苓15 淮山15 白术12 黄柏12 黄芪20 菟丝子12加减1.小便涩痛,加广藿香6 海金沙20 石苇252.出觋血尿,加小蓟25 白茅根303.白细胞增多者,加蒲公英30 鹿衔草10 穿心莲104.尿蛋白较多者,加石苇30 玉米须20 萆解255.尿中含有红细胞,加地榆24 马鞭草30 蚕豆花306.腰痛甚,加巴戟10 杜仲107.阴虚火旺者加地骨皮15 玄参15 蒲公英30方二野菊花15 汉防己12 淮山15 云苓15 泽泻12 防风9 桔梗10白茅根18 黄柏10 麻黄8 桑白皮10加减1.尿蛋白流失过多,加玉米须30 薏米30 蝉蜕62.腰痛者加杜仲15 徐长卿153.血尿过多,加大蓟15 小蓟15 贯仲184.小便不利者,加桑白皮15 薏米30 玉米须255.水肿喘急者,加法夏12 葶苈子15 全瓜蒌156.兼外感风寒者,加紫苏10 荆芥12 蝉蜕10方三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日久伤及脏腑,从而导致水液运化、气化失调所致;亦会因劳累、房事耗伤脾肾而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药:盐酸普鲁卡因250g。
用药指南:本品取中西药之长,作用全面。甘草酸是治疗溃疡病的有效成份,具有解痉、抗胃酸分泌作用,同时有类去氧皮质酮作用,可消炎及改善胃肠血液循环。海螵蛸含碳酸钙,可除湿制酸,止血收敛。贝母碱解痉作用类似罂粟碱,具有开郁下气,收敛止血,消食除胀等作用。延胡索总碱有镇痛、镇惊、镇吐、安定作用。普鲁卡因可阻断皮层内脏恶性循环,从而改善患部的神经营养状态,促进溃疡愈合。
2.中医辨证分型(分三型):①胃阴不足型:脘腹痛,口干,腹胀,恶热喜冷,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②脾胃虚寒型;脘腹隐痛,喜按喜暖,返酸腹胀,口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虚缓。③寒热夹杂型:脘腹胀满,喜按喜暖,口渴多饮,大便干,苔白腻,脉弦。
①②③型分别服用溃疡Ⅰ、Ⅱ、Ⅲ号片,每次五片,每日四次,42天为一疗程。
方案四
中药:1.溃汤片组成:①溃疡Ⅰ号片:丹参、沙参、麦冬各120g,川棟90g,苦参100g,甘草30g,白芨120g、②溃疡Ⅱ号片:黄芪、丹参、白芨各120g,桂枝、白芍各90g,苦参60g,甘草50g,氧化镁90g,氢氧化铝60g。③溃疡Ⅲ号片:半夏45g,干姜60g,丹参、白芨各120g,黄连45g,党参120g,川棟、苦参各100g,甘草90g。
西药:脾虚型用复方苯乙哌啶,每次2片,一日三次口服。
用药指南:肠易激症候群是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是以肠道功能失调为主的功能性疾病,治疗困难。易激Ⅰ号为治本之剂,复方苯乙哌啶有收敛和减少肠蠕动的作用,是一种非特异性控制腹泻的药物,与Ⅰ号同用则标本同治,效果好。易激Ⅱ号疏肝健脾,扶土抑木,乃标本兼顾。消炎痛有消炎止痛作用,与Ⅱ号同用使作用更强,效果好。
方案二
中药:菊花、地榆,十大功劳各15g,苦参、黄芩、大飞蓟各9g,水煎成100ml。
西药:654-2 10~20mg,氢化可的松50mg。
中药煎剂与西药合用,每晚保留灌肠一次。
用药指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治疗多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等。对症状控制仅有短暂疗效,且复发率高,服药时间长,副作用大。中药均为清热燥湿、解毒、止血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有抑菌、消肿、收敛、镇痛,减轻水肿、渗出等作用。加654-2具有解痉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减少内分泌作用。本法用药时间短,患者易接受,且无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用药指南:清洁溃疡面使其改变局部血流,软化瘢痕,采用涂剂覆盖溃疡面保护组织。PVP-I为高效、广谱、无毒的杀菌剂。维生素A为上皮生长所必需,锡类散能促进肉芽生长。
方案二
中药:锡类散,2周一次经胃镜直接给药。
西药:雷尼替丁150mg,每晚睡前口服,用药4周。
方法:对溃疡表面之积苔用活组织钳刮除并予以蒸馏水冲洗,抽除胃内液体后,以锡类散由导管从胃镜活检孔内插入至离溃疡面1~2厘米时,将药物用注射器通过导管直接喷涂于溃疡表面,然后拔出导管及胃镜,术后再禁食4~6小时。
方案四
中药:(1)脾肾气虚。治以益气健脾利水,常用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茯苓、泽泻等。(2)脾肾阳虚,治以温阳利水,常用附片、党参、桂枝、巴戟天、杜仲、山茱萸、泽泻、茯苓等。(3)肝肾阴虚,治宜滋养肝肾,常用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牛膝、茯苓等。
方案五
中药:胃苏灵、木香10g,大黄20g,没药10g,三七6g,贝母10g,薏仁6g,郁金10g。
西药:甲氰咪呱、雷尼替丁、复方பைடு நூலகம்必镁,每日剂量分别为1克、300毫克、12片。
用药指南: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近期疗效好。溃疡愈合后期适宜选用抗酸剂复方甘必镁或胃苏灵等服用,以期减少或避免溃疡病复发。
上述诸药相互协调,取长补短,以达健脾和中,中和胃酸,抑制胃液分泌,抵制胃蛋白酶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止血止痛,保护溃疡面,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四、慢性结肠炎
方案一
中药:黄芩、黄连、黄柏、石榴皮各15g,煎取200ml、云南白药1瓶。
西药:7%普鲁卡因10ml,氟美松10ml。
方案六
中药:海蛸6000g,延胡索1000g,贝母900g,甘草1000g,淀粉适量,制成片剂30000片,每片0.3g。用法:6-8片内服,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如病未愈继续第二疗程。疗程或治疗结束时进行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复查。治疗中除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给予止血剂外,其它药物如制酸剂、抗胆碱能药物等一律不用。自由进食。
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中药:生脉散或丹参注射液2ml,肌注,每日一次,15~20天为一疗程。
西药:山莨菪碱按0.5~1mg/kg计算,分3次口服。心率于45次/分以下,则山莨菪碱20mg加入50%葡萄糖40ml静注。
用药指南:山莨菪碱能改善微循环,增加心率。生脉散中人参补益元气,麦冬养阴,五味子可收敛耗散之肺气,且能敛阴止汗。三药合用可强心、生脉、敛汗,起急救之功。丹参更具扩冠、抗凝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因山莨菪碱和上述中药并用既可适度的提高心率,又可改善微循环,缓解心肌缺血缺氧,利于疾病的恢复,从而收到标本兼治、相辅相成之效。
三、消化性溃疡
方案一
中药:锡类散30g(10支)。
西药: PVP-11g,维生素A 5000单位。
方法:上述中西药共100ml加入辅料成胶状涂剂、内镜直视下用细胞刷清洁溃疡面及清刷胃窦部炎症区。将PVP-I-锡类散涂剂经钳孔道喷洒于溃疡面及胃窦部,每次用量约8~10ml,静卧1小时,隔5~7天后重复上述治疗,共2次。同时每晚眼甲氰咪胍0.4g,共六个月。
六、肾病综合征
方案一
中药:雷公藤片(每片含去皮雷公藤干浸膏125mg)每次5~7片,每日2次。
西药:强的松0.6~0.9mg/kg.d,缓解后缓慢减量至最小剂量(与雷公藤合用能维持疗效即可),维持治疗半年至一年。
用药指南:雷公藤是我国民间中草药,它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使抗原刺激后的免疫活性细胞受抑制,从而抑制抗体的产生,减轻肾脏病变。它有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的降尿蛋白、尿红细胞的作用。该药与强的松合用对推迟且减轻Masugi肾炎第二相免疫复合物带来损害所致蛋白尿有协同抑制作用。还可以作为激素依赖者的替代治疗,帮助激素的撤减而不存在副作用。
几种常见疾病中西医配方指南
一、支气管哮喘
中药:平喘合剂:射干、桂枝、五味子、法半夏各9g,生石膏30g,生麻黄、细辛各3g,浓煎至200ml。口服,每日二次,每次50ml,小儿减半。
西药:常规抗生素、激素、平喘药物。
用药指南:西药配合中药平喘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症状缓解率及远期疗效治愈率均高于单纯使用西药。
用药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危重病,病因目前不清楚。中医认为属“痢疾”、“泄泻”之类,中西药结合灌肠目的清热解毒,化腐生新。促进溃疡修复。
五、肠易激综合征
方案一
中药:扶正散6g,一日三次冲服。扶正散方:党参、茯苓各45g,炒白术、破故纸、川断各60g,泽泻40g,炒苡米120g,菟丝子90g,陈皮10g,炒山药120g,砂仁、甘草各12g。
方案三
中药:锡类散。
西药:痢特灵1.2g,抗炎松75mg。
中西药分别研末加人250ml蒸馏水于盐水瓶中,充分摇匀即成。嘱患者便后或临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25ml,10次为一疗程(气温偏低时灌肠液须加温。对病变部位较高者,灌肠后宜膝胸位,臀部抬高5至10分钟)。同时,湿热证用白头翁汤合当归赤小豆汤加马齿苋、白芨、炒槐花等。脾虚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用药指南:锡类散是中医外科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去腐生新之功。雷尼替了对酸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溃疡愈合。锡类散所含药物以偏于寒凉者居多,故对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湿热,脾胃气滞型的效果较好。而且这类患者溃疡外之同粘膜病理改变主要为浅表性胃炎,G细胞数量不减,泌酸功能大多正常或偏高(尤其球溃者),加用小剂量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后更奏效。
方案三
中药:白芨100g,枳实50g共为散剂。每服5g,每日3次,连用4周。
西药:痢特灵0.1g,每日3次口服,连用4周。
用药指南:痢特灵具有抗幽门弯曲菌作用,同时还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内源性多巴胺增高,通过中枢及周围神经调节胃的功能,有利于溃疡的愈合。中药白芨质粘而涩,为止血生肌之良药,且具有抗菌作用,服后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溃疡的愈合。枳实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胃的排空,减少对溃汤面的刺激,与痢特灵合用可提高溃疡愈合率和巩固疗效,减少远期复发率。
西药:痢特灵0.1g,每日3次,服10天后停5天,再服10天。为减少痢特灵的副作用,同时加用维生素B1及维生素B6各10mg,每日3次,25天为一疗程。
用药指南:溃疡片加服小量痢特灵治疗溃疡病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溃疡片的方剂中利用中药的治疗原则,热则寒之,寒则热之,扶正祛邪,调节机体内因等理论,并佐以消炎生肌。目前认为幽门弯曲菌在胃内的存在对溃疡发生与复发起了重要作用,而幽门弯曲菌对用特灵颇为敏感,故加用痢特灵疗效较佳。
将上述中西药混匀,于晚上睡前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未愈者可间隔5天再做一疗程的治疗。如经肠镜检查粘膜上无明显糜烂、溃疡者,可不加普鲁卡因和云南白药。
用药指南:本病属祖国医学“湿热积滞”范畴,治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石榴皮有收敛固涩作用、普鲁卡因可解痉止痛,氟美松可脱敏、消肿。保留灌肠可达清热,解痉止痛,消除肠粘膜糜烂、水肿,促进溃疡愈合之效。
用药指南:激素对解除肾病综合征的水肿和蛋白尿极为有利,这是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等实现的。而选用雷公藤联合治疗是因为雷公藤具有激素样作用,但无激素样副作用,对激素过敏者加雷公藤可提高疗效,对激素依赖者加雷公藤有利于撤除激素。由于激素和六味地黄丸(或汤)的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
方案三
中药: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熟地、丹皮、茯苓、益母草各9g,山药、山茱萸各10g,泽泻6g,黄芪12g)随证加减,以滋补肝肾之阴,至阴虚阳亢症状消失为止。原蛋白转阴稳定3周后强的松开始递减,待激素减量后可能出现阳虚或气虚表现,此时以温阳补气剂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