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应
从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影统响一:战线初步形成
重难点探究之一:中国共产党抗日方针有什么变化?
史料1: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抓住广大的群众对于国民党的 失望与愤怒,而组织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消灭国民党治的争斗……领导群 众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侵略。
——节选自1931年9月22日《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史料2: ……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 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红军愿意与之亲 密携手共同救国……
——1935年12月1日《八一宣言》
思考:对于材料1,材料2中的“八一宣言”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方针 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1.(2021·重庆·高考真题)历史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对 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有重要作用。如图是民国时期出版的某图书的版权 页和正文中的一幅地图,它们反映出( )
A.东北是日本侵华的新目标 B.日本对华侵略的军事动向C.华北
侵略情况 D.划分势力范围是日本侵华的 主要手段
【答案】C 根据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和地图中的日占区,可 知1935年日本将东北地区及山东、福建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说明1935 年华北事变前日本已经侵占了东北地区,C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 后日本侵占东北,时间不符,排除A项;地图中没有日本的军事路线图, 无法得知日本的军事动向,排除B项;抗日战争开始后战争成为日本侵
中国人民的抗战
抗战胜利
1931.9.18 1932.1.28
1935 1936.12.12 1937.7.7
1937.9
1937.12 1945.9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PPT课件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三)全面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背景: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2.提出:(1)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2)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方针,全党工作重点由国内矛盾向民族革命战争战略性转变。 3.实现:(1)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 步形成。 (2)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社通讯社发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 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内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体是工人、农民,是一个包含进步力量 (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中间力量(民族资产阶级、 民主党派、部分地方实力派和爱国知识分子),顽固力量(蒋介石为代表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一)标志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一)南京大屠杀 (二)“以华制华” (三)“以战养战” (四)“三光政策” (五)重庆识导图
日本
标志中国局部 抗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为社会主要矛盾
全面抗战开始
工农红军
八路军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一)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持 续 六周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将每年的12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2、27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设立
思考题 1.日本为什么挑起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影响如何?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 在中国又相继挑起哪些事端?说明了什么?中国人民有哪些反击活动? 2.西安事变是如何发生的?最后怎么解决的?为什么?结果对中国有何 影响? 3.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经过、影响分别是什么? 4.列举日本侵华罪行。中国将来如何防范外敌入侵?
课件6: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自己亡国灭种吗?”
——红军总政治部对东北军的宣传单,
转引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第437页。
材料二:张学良:“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 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第441页。
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 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西方列强实行绥靖政策,加之忙于处理本国经济 危机,无暇东顾
图3 国民政府的“围剿”与中央红军的反围剿
侵华背景
“征服满蒙”的既定方针 转嫁经济危机
国民政府“围剿”红军 欧美列强的纵容态度
日本 侵华
局部侵华开始: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 军以柳条湖一段铁路被炸为由, 突然袭击东北军驻扎的沈阳北 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 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 开始。次日晨,日军占领沈阳。 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 占领整个东北。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 23 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目录
01. 局部抗战 02. 全面抗战的开始 03. 日军的侵华暴行
01
局部抗战
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国民政 府的不抵抗政策及如火如荼的 抗日救亡运动
蓄谋已久:日本东方会议会场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 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 方针。
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
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 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 以战养战 制”,强行“争购”和“配给”,还强迫青壮年 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共23张ppt)
01/ 局部抗战
目录
02/ 全国抗战的开始
03/ 日军的侵华暴行
壹
局部抗战
1.日本侵华
材料一 熟察帝国存在及充实一等国地位,势非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苏联) 五年计划未成,支那统一未达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三十年经营之满蒙,并达大正7 年(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各地之目的,使以上各地与我(日本)朝鲜内地打成一 片……
1.日本侵华
原因
侵华是日本既定国策:1927年“东方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即“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 略方针。
转嫁经济 危机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严重,日本希望通过战争 来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因此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国际局势 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战争准备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 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1.日本侵华 日本侵华的过程:
1931 9.18 九一八事变
1932 1.28 一·二八事变
1932 3月 建立伪满洲国
1933
进犯长城沿线
1935
华北事变
1937 7.7 卢沟桥事变
沈阳 上海 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吉林长春 扶植溥仪为傀儡皇帝 长城 中国军队顽强抵抗 华北地区 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
2.中国各界的应对
国民政府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材料四: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方面赞同
福建省内革命的一切组织之活动(各民众抗日
反帝团体,及革命民众一切武装组织),并允 许出版,言论,结社,集会,罢工之自由。在
东北人民
初步协定签订后,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即根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16张PPT)
感谢张媛、江明秀老师的大力帮助,谢谢!
1937
八一宣言
庐山谈话
发表中共提交的瓦国窑堡共会议合作抗国战共洛合宣川作会抗言议战宣;言
一二*九
八路军
承认中国共产党学生的运合动 法地位 新四军
根据教材历史纵横P136、史料阅读P137、学思之窗P138、问题探 究P141,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成的理解。历史纵横史料阅读 Nhomakorabea学思之窗
问题探究
南京市的的街道依然沉寂。慈和的阳光照耀着城市西北角的难民区。从死 里逃生的南京难民,现在已经受到皇军的抚慰。他们跪拜道旁,感激涕泪。在皇 军入城以前,他们备受中国反日军队的压迫,生病的人没有医药上的帮助,饥饿 的人不能够取得一米一粟,良民的痛苦,无以复加。幸而皇军现已入城,伸出慈 悲之手,散播恩惠之露……
世界经济 危机爆发
据材料思考日本侵华原因何在?
1、中国内战,政局动荡
2、绥靖政策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华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 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 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 妥协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前, 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 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 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慕尼黑 阴谋更是将“绥靖”推向了顶峰。
杨靖宇先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 军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 革命军第1军、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 长兼政治委员,以及东北抗联第1路军 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在此期间,他率 领抗联部队战斗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的最前线,给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和 威慑。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 (今靖宇县)被敌人发现。 随后日伪 军反复以高官厚禄诱降。 杨靖宇手持 双枪,拼死抵抗,最终壮烈殉国。 杨 靖宇牺牲后,日军残忍地铡下他的头 颅,解剖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竟没有 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课件4: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2)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经济掠夺。 ①对占领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争 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实施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 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3.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 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达1 万人以上,绝大多数为平民,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毁坏。
3.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1932年1月28日深夜,蔡廷锴、蒋光鼐率19路军奋勇抵抗 1932.5.5日,国民政府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4.伪满洲国成立
1932年日本人挟持溥仪由天津到 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政权性质:日本的殖民地 影响: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 裂出去,东北人民过着耻辱的亡 国奴生活。
4.细菌战
侵华期间,日军践踏国际公法, 日军组建了细菌部队。1938年, 细菌战元凶石井四郎的细菌部队 成为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 1938年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 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 的手段杀害中国军3000多人。
5.“慰安妇”制度
日本军队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 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 反人道主义、违反战争常规的政府犯罪行为。
02
全面抗战的开始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和卢沟桥举 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日军遭到拒绝后,竟然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 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 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示范教案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方案课标要求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主要包括三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
第一目介绍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整个过程中日本的侵华史实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二目从七七事变开始,到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明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第三目的内容,从文字、数字和触目惊心的图片等资料中认识日军的暴行惨无人道,激发学生的强国之志。
本课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
教学目标1. 通过梳理日本侵华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程,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2.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论证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阅读分析教材和课件中的有关史料,培养学生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 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教学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诗歌导入这一天,凄厉的防空警报在多地拉响,这一天,我们致敬先辈,纪念逝者,这一天,是每个中国人都要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不敢忘,不能忘,不会忘。
柳条湖、残历碑、警世钟……山河为证,……拂去岁月的积尘,一个民族的伤疤至今仍在渗出血丝。
不忘来路,是为了更好的砥砺前行;知史明志,激发实现中国梦的无穷动力。
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不敢忘、不能忘、不会忘的日子,这一天,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十四年浴血抗战的开始。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 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 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 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 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与此报道相 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淞沪会战 B.血战台儿庄
• C.百团大战 D.南京大屠杀
•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把南京变 成了恐怖城市”,可知是南京大屠杀,故选 D项。
(4)“三光政策”
百团大战后,为了应对来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威 胁,1941-1942年,日军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 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实 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
(5)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 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6)731部队及细菌战
731部队用于放人肉的铁槽
731部队用的骨锯
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
(6)“慰安妇”制度
时过境迁,这些还活着的也已白发苍苍,很多 依然没有等到道歉和同情……
(7)奴化教育
课堂巩固练习
• 1.(2020·北京西城)“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 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下列事件 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是( )
此外,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还有: 东北人民:抗日救亡运动;
1.(2020·北京西城)“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
伪满洲国——溥仪;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无关。
8月,中共召开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伪蒙疆自治政府——德王;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 A、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的事件和节点:
1.乙未护法运动(1919年):这次抗议和示威运动是中国人
民在抗击列强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方面的早期表达。
虽然主要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势力,但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七七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正式
开始。
在这一事件中,日军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引
发了全国范围的抵抗。
中国政府发表了向全体中国人民宣
战的声明,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3.南京保卫战(1937年):南京保卫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的重要战役。
中国军民经过长时间激烈的抵抗,保卫了
南京市,并展示了中国的抗战决心和能力。
这场战斗对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动员和士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直言抗日:即在己巳时期,中国的文艺界普遍从日本的侵
略中醒悟过来,开始以直言对抗的方式表达对日本帝国主
义的强烈抗议。
在文学、艺术和报纸等领域中,中国人民
通过直言抗日对日本侵略者发起抵制,凝聚了全民族的抗
战力量。
5.《告全体华民族同胞书》(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
这封重要文件,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政策,
并呼吁全体华民族同胞自觉地参与到抗日斗争中来,凝聚了全民族的反抗意志。
这些事件和时期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演变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阶段和节点。
从而集结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形成了坚定的抗日统一战线,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课件5: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谢
谢
观
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4.其他罪行 a.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 和无差别轰炸。 b.日军侵华期间,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c.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组建了细菌部队。1938年成为731细菌部队。 d.1938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 剖 等 灭 绝 人 性 的 手 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e.“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 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四: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
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日本侵华的有利时机 (1)国共内战: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国际社会无暇顾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于经济金融恐慌, 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 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 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 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 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 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2)影响: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推 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全民族抗战胜 利的历史意义。
一、局部抗战
1.背景
材料一:一九二七年四月,田中义一任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知识点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知识点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的背景:(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爆发,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为转嫁危机,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3)中国国内国共两党内战不断,为日本侵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日本侵华的表现:1931年东北九一八事变、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1932年3月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成主要矛盾)3.国内外的反应: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国际联盟:提出国际共管方案,日本退出国联。
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抗日联军。
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的“一二·九运动”,促进民族新觉醒。
4.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中共中央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到西安同国民政府代表谈判。
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知识点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8月,中共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知识点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政治上“以华制华”: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40年3月,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2.经济上,“以战养战”:在占领区野蛮掠夺资源,垄断经济、统制粮食、强征苦力。
3.“三光”政策: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2024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 教案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掌握全面抗战的背景和主要战役;(3)认识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探讨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异同;(3)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爱国情怀;(2)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全面抗战的背景和主要战役;(3)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转折点;(2)全面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及其意义。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2)提问: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教师讲解全面抗战的背景和主要战役;(3)教师阐述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抗日战争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局部抗战的原因和过程;2.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全面抗战的背景和主要战役;3. 请学生思考: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体现?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评价他人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知识掌握等方面。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知识点总结
第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知识点一、局部抗战1、背景:(1)历史原因: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侵华方针。
(2)现实原因:1929年秋,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
(3)有利时机:国共内战。
2、表现:(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制造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3)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又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3、国共对日政策①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②中国共产党:(1)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中华民族的局部抗战(1)上海抗战:1932 年 1 月 28 日,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2)东北军民的斗争①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②1936 年,东北抗日联军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牵制了大量日军。
(3)长城抗战:1933 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4)一二·九运动:1935 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5)西安事变①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
②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影响: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 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庐山讲话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9
➢根据教材结合所学概括形成过程:
• 1935年8月1日,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方针。 •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奠定基础。 •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正式形成。
➢合作方式:
• 党外合作,两党平等。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 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
东北抗日联军
•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 “九一八”事变后,由部分 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 、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 组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 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
杨 靖 宇 赵 一 曼
华北事变
何梅协定主要内容: 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 的党部; 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 央军和宪兵第三团; 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 平津两市市长; 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 反日活动等等。
三、日本侵华的暴行
➢根据教材概括抗战期间日本经济侵略的表现?
• 对占领区(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 • 垄断工矿、金融、交通。 • 粮食统制。 • 掠夺劳动力。 • 发行军用券。 • 适地适产主义。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局部抗战
➢根据教材概括局部抗战的重要史实?
•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奋起反击。 • 东北沦陷后,东北抗日联军积极抗日。 • 1935年,华北危机。 • 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 •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 •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对中国华北的扩大侵略,进一步威胁到美、英等
国的在华利益和国民党当局的统治地位。蒋介石的对 日态度及内外政策发生了某些变化,并开始着手 整军备战工作。他还开始试探“政治解决”共产 党和红军问题的途径。国共两党通过国外、国内 的不同渠道开始接触,就合作抗日问题进行初步 磋商。 1936 年 5 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 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 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 9 月 1 日 , 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
1934 年 4 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 李杜等1779人领衔,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 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在纲领上签字的群众达几十万人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 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 件的统称。 首先,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 其次,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 第三,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 最后,华北事变加深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 第四,华北事变促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急剧分 化,在对日政策上发生分歧,形成以蒋介石为首 的亲美英派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
1935 年 12 月 9 日 ,北平学生举 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 “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 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 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 压。 12 月 16 日 ,北平学生和市 民 1 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武装的旗帜
在九一八事变后,9月20日,中 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 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地是使中国 完全变为它的殖民地。中共发布 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 起来,进行民族自卫战。党的各 级组织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发挥 自己的全部积极性,英勇的走上 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成为参加 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的抗战
英语121 袁建莹
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武装旗帜 局部抗战救亡运动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全国性的抗战的开始
战争的酝酿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 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 路。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 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 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 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军在济南屠杀我 同胞 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 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 东的特权。 1928年,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炮轰济南城, 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涉员蔡 公时等十六人。最后,在蒋介石表面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日军退出济 南。
局部抗战救亡运动
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 日义勇军进行合作。
1932 年 1 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一带抗 击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并 发动沪西日商纱厂工人罢工,以支援十九路军的 抗日作战。
1933 年 5 月,原西北军将领玉祥在张家口成 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约有 300 人。北路 前敌总指挥吉鸿昌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后被 国民党当局杀害 ) 。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 动的中坚力量。上海、天津、广州、北平等地工人纷纷 举行反日大罢工和抗日示威游行,组织抗日救国会,开 展抗日募捐。冀东农民开展打游击等斗争。北平、南京、 上海等地大中学生举行罢课、示威、街头宣传等活动。 各地学生还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东北,收复失 地。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也要求国民党当局“改 弦更张”、“与民更始”,变更“剿共”政策,“全 国—致对外”。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 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 来。
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 策。早在 1935 年 3 月 1 日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 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 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 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 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 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 奋斗。 12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 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 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 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即将到来时掌握了政 治上的主动权。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不抵抗政策,即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发动 全面侵略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的消 极不抵抗政策。一般认为是蒋介石直接下令,而 现代最新的史料证明,张学良也应负一定责任。 而不抵抗政策的直接后果,却导致了整个东北三 省的失守,国民军主力撤退,并为日军日后的侵 华行动奠定了基础,其后果是中国国民政府难以 推脱的。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 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日军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 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 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 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 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