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描述事变的过程,以及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整体背景,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日战争战役有所了解。

但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细节过程。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PPT,展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事变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掌握事变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讨论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战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平,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材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附近发生了一起小规模的冲突,双方互有死伤。

日本方面以中国军队“袭击”为借口,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当时,平津地区的第二十九军奉命前往抵抗日军,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学生:___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坚决抵御日军的侵略。

教师:非常好。

那么,七七事变后,___两党是否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呢?(出示材料)材料:1937年9月,___两党在重庆达成共识,决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学生:___两党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教师:非常好。

那么,七七事变的意义是什么呢?(出示材料)材料:七七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这次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艰苦、最为惨烈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___抗击外敌的历史见证。

学生: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___抗击外敌的历史见证。

二、南京大教师:(出示图片)这是南京大的现场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无辜的中国百姓遭到了日本军队的残忍。

那么,南京大是什么呢?(出示材料)材料: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占领南京,接下来的六周时间里,他们对南京市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估计有30万人死亡。

学生:南京大是日本军队在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市民进行的惨无人道的,估计有30万人死亡。

教师:非常好。

那么,为什么日本军队会对中国人民进行如此残忍的呢?(出示材料)材料:日本军国主义认为,亚洲各国都应该受到日本的控制和统治,他们认为中国是他们侵略和统治的第一步,因此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

学生:日本军国主义认为中国是他们侵略和统治的第一步,因此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

三、总结教师: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七七事变和南京大的历史史实,认识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恶本质,也了解了___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新人教版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教学
反思
导入2(温故式导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我国东北后,又进逼华北。1937年,日寇在卢沟桥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什么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为什么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板块一 七七事变
分组讨论:(1)什么是七七事变?
(2)七七事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板块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
小组合作:国共两党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1)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军队。
(3)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过渡语:国共两党合作后,中国军队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板块三 淞沪会战
小组合作:(1)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2)淞沪会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本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
(2)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背景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七七事变的细节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并让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民族抗战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战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战役。

2.难点:全民族抗战的背景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过程。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解答。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视频资料:关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纪录片。

3.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4.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中档难度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基本情况。

然后,教师用课件呈现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事变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七七事变对全国抗战的影响。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在此之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本课内容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又为后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1.七七事变:介绍了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2.第二次国共合作:讲述了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3.淞沪会战:详细描述了淞沪会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4.南京大屠杀: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暴行。

(三)教材特点1.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地展现了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

2.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运用了丰富的史料和图片,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掌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和意义。

3.知道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史料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点掌握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以及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具备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产生浓厚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2.难点: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法: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知识点;3.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分析历史的能力;4.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七七事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了解事变的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视频及相关材料,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牢记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学习以及对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了解,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勤奋努力,发奋图强,担负起强我中华的历史责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南京大屠杀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两幅卢沟桥的美丽图画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卢沟桥)你认识这座桥吗?这座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桥上雕刻的狮子形态,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座桥座落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卢沟晓月”为燕京八景之一。

它就是——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卢沟桥,震惊中外“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面对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展示卢沟桥抗战纪念馆落成习近平讲话图片)2019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去了解日军的残酷暴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重点:1.七七事变。

2。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

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

4.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70多年前,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新课探究】一、七七事变1.日军蓄意发动卢沟桥事变【材料链接】材料当年的报刊曾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

【问题探究】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答案提示:(1)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2)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西南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卢沟桥得失,关系北平之得失乃至华北之安全。

2。

全面抗战爆发【材料链接】材料一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宋哲元【问题探究1】材料一表明蒋介石对日态度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答案提示:变化:蒋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坚决不抵抗转变为抵抗政策.原因:(1)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围剿红军,面对日本的侵略下令不抵抗。

(2)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企图灭亡整个中国,蒋介石集团自身利益受到威胁。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一、课程标准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七七事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2、过程与方法:复述七七事变的经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2、难点: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的实现四、学法指导:一、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1)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以军事演习为名,借口,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炮轰。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又称。

标志性质: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为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而蓄意制造的事件。

(2)为扩大侵略,在七七事变后,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向和发起大规模进攻,7月底,两城先后陷落。

8月13日,日军又对发动进攻,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共赴国难(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度携手。

7月8日,中共发表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表示。

(2)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陕北红军改编为,南方游击队改编为。

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平型关大捷背景:经过:1937年9月,在山西省东北部的附近,一一五师伏击日军,歼敌多人,击毁汽车多辆。

意义:五、练习检测(一)达标反馈1、下面哪一场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A、平型关战役B、凇沪大战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于()A、1937年10月B、1937年9月C、1937年8月D、1937年7月3、八一三事变是指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A、北平B、南京C、上海D、重庆4、现在北京有一条马路名字叫“赵登禹路”,是为了纪念赵登禹,他牺牲在()A、平型关大捷中B、台儿庄战役C、七七事变中D、九一八事变中5、七七事变发生于()A、1938年B、1937年C、1936年D、1935年6、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二)延伸拓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团结一致,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抗战历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壮丽画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国共两党的历史矛盾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战役还比较感兴趣,可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认识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过程,认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3.通过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七七事变的发生和全民族抗战的紧张气氛。

2.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图片、视频、PPT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七七事变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发生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中国全国范围内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国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入侵面前,团结一致,英勇抵抗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对于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入侵面前的抗争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认识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学习全国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理解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展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理解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网络资源,如相关历史论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七七事变?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如佟麟阁、赵登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如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

每组选取一个讨论主题,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国范围内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开始?”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入侵面前的抗日救亡运动。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课例名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国难国殇国魂—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本课教学核心目标:本课教学分明、暗两条线,两条脉络来架构整节课,明线以课本教学内容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与南京大屠杀以及抗日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为内容分为国难,国殇、国魂三大部分,暗线则是在本课中贯穿图像证史法这一历史学习的方法,以强化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图像证史法中的“图”主要包括地图与老照片等,老照片以其客观性与直观性成为图证历史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是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课设计重点放在突出地图与老照片在图证历史学习中的作用上。

结合本课主要三大学习子目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和南京大屠杀,分别利用《卢沟桥事变形势图》、《四行仓库地理位置分布图》与《南京大屠杀全城屠杀点示意图》、《1931-1937年6月日本侵华的动态地图》、《1937.7-1937.12日本侵华动态地图》五幅地图以及一些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用读地图的三“读”一”成”法(读地理,读形势,读情景,形成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和读老照片的“五“读”一“成”法(读主体、读细节、读场景、读情感、读感悟,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通过图像证史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探寻历史图证的方法,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并使学生初具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初识地图,捕捉图证信息的能力以及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最终目标,以强化历史证据意识的方式通过地图与老照片的解读层层推进,促成学生思维的生成,让学生认识到罪恶可以原谅,但历史不能忘记,也不能随便篡改,警惕军国主义的复苏,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和平永驻人间。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本课是人教版八上七单元第十六课,中国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抗日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声息相通、休戚与共,其成败利钝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发生的七七事变,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七七事变的细节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不够清楚。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容易混淆,需要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战役可能比较感兴趣,可以结合电影、故事等资源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

3.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3.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图片展示法: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背景。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历史资料和图片:收集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教学视频:准备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内容。

4.小组讨论指南: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七七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引发对七七事变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七七事变的发生以及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的史实,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还介绍了国共两党在七七事变后的合作,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近代史,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实,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七七事变的经过,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难点:七七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七七事变的经过。

3.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七七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

3.史实资料:教师收集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相关的史实资料,用于教学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七七事变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课件,呈现七七事变的经过。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沦陷》和《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局部抗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和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认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

2.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3.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所需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述七七事变的经过,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答题的方式,巩固对七七事变和全国性抗日战争的认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对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事件,如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等,让学生对这些战役有更深刻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赛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赛课教案_1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教学目标1、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结合《材料研读》、《相关史事》,分析历史材料和史实。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分析1、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2、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三、新课讲授:导入:你可曾侧耳倾听号角响,你可曾辗转反侧思国殇。

战火噬苍生,八十年前,一座桥,见证了中国军人的坚守与血性;一座城,埋葬了多少同胞的生命与灵魂。

1937年,中华民族,携手同心,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不能忘却的民族壮歌!(配乐)今天,让我们重返战场,回到1937年。

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91页,阅读第一自然段,完成自主学习,限时1分钟。

(核对答案)板书:一、狮醒卢沟桥——七七事变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日军为什么进攻卢沟桥?请结合补充的示意图,看图说话,当时北平外围的形势如何?卢沟桥横跨永定河,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

1937年的卢沟桥的枪声响起后,中国人民有何作为呢?学生、居民、工人、儿童、军人、海外华侨,在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时刻,他们义无反顾!第29军军长宋哲元手书,宁为站死鬼,不做亡国奴!由此可见,七七事变有何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狮醒卢沟桥!七七事变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战术,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接着,日军调集大批军队,进攻北平、天津,平津保卫战打响。

请同学们回到书本,找到平津保卫战的中国军队及抗战英烈?面对国难,赵登禹、佟麟阁,作为军人,他们是这么说的,我们请两位同学大声朗读出来。

赵登禹、佟麟阁先后壮烈殉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履行着军人的职责。

为了纪念他们,今天的北京,有两条道路,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终于摒弃前嫌,共赴国难!下面,我们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来学习第二次国共合作。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2.爱国主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回顾民族抗战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团队合作核心素养:在合作探讨环节,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初步知识,以及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如是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与他人良好合作等。
-评价学生对卢沟桥事变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随堂测试:
-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卢沟桥事变过程和全民族抗战意义的掌握程度。
-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分析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引发的?”,“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独立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介绍了一些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敬佩之情。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纪念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加深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访谈,了解抗日战争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和经历,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关怀。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或辩论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给教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七七事变的发生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材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历史图片和地图,生动地展现了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教材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资源,了解七七事变的发生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主义精神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全民族抗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可能还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发生过程和原因。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3.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具体经过和原因。

2.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3.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基本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和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

3.历史图片和地图。

4.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七七事变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过程与方法围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与当前日本政府不敢正视历史和国内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歪曲历史的态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时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4年7月7日,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时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七七事变1.背景(1)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有向华北地区推进。

到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

战争一触即发。

(2)教师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并提问:你们能说一说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怎样?学生回答: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过程:(展示课件)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七七事变的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7月7日;经过——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

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
一、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七七事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2、过程与方法:复述七七事变的经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七七事变
2、难点: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的实现
四、学法指导:
一、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
(1)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以军事演习为名,借口
,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炮
轰。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又称。

标志
性质: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为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而蓄意制造的事件。

(2)为扩大侵略,在七七事变后,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向和
发起大规模进攻,7月底,两城先后陷落。

8月13日,日军又对
发动进攻,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共赴国难
(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度携手。

7月8日,中共发表
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表示。

(2)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陕北红军改编为,南方游击队改编为。

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平型关大捷
背景:
经过:1937年9月,在山西省东北部的附近,一一五师伏击日军,歼敌多人,击毁汽车多辆。

意义:
五、练习检测
(一)达标反馈
1、下面哪一场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A、平型关战役
B、凇沪大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于()
A、1937年10月
B、1937年9月
C、1937年8月
D、1937年7月
3、八一三事变是指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
A、北平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4、现在北京有一条马路名字叫“赵登禹路”,是为了纪念赵登禹,他牺牲在()
A、平型关大捷中
B、台儿庄战役
C、七七事变中
D、九一八事变中
5、七七事变发生于()
A、1938年
B、1937年
C、1936年
D、1935年
6、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二)延伸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