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件】
合集下载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5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然。
写出边疆沙漠, 浩瀚无边
烟的劲拔、 坚毅之美
亲切温暖 而又苍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景物单调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 唯有黄河横贯其间
“圆”“直”二字,用得尤其精妙,不仅准确地描绘 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 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读准字音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精读细研
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静 近景 动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精读细研
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抒发了诗人对于岁月易逝的感慨。
精读细研
颈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色,请赏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两句写景清晰明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 新明快的感觉。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 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精读细研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鹄矶上。《太平 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 驾,故号为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 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 鹤楼是1981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 层),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 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 唐诗五首 (共37张PPT)
(3)《使至塞上》中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__征__蓬__出__汉__塞__,__归__雁__入__胡__天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 诗句是:___仍__怜__故__乡__水__,__万__里__送__行__舟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__乱__花__渐__欲__迷__人__眼__,__浅__草__才__能__没__马__蹄___。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 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 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 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 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 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 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点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 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
(三)阅读《钱塘湖春行》,然后答题。 13.(襄阳中考)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 (对西湖美景的喜爱)的感情。尤其是“__行__不__足___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 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 接近 )
(2)徙.倚.欲何依( 徘徊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课件PPT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 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 成一派之宗。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 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 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 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导新
入课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面请一个同 学,给我们翻 译一下。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 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 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 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你知道吗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唐人七言 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 明代学者王夫之评价该诗,“鹏飞象行, 惊人以远大”。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 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 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 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 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 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 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 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 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还有《送 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 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 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 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 诗作赋。
导新
入课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下面请一个同 学,给我们翻 译一下。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 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 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 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你知道吗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唐人七言 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 明代学者王夫之评价该诗,“鹏飞象行, 惊人以远大”。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 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 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 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 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 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 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 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 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还有《送 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 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 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 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 诗作赋。
《唐诗五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远景 静 近景 动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衔接中考)
答: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 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这是远景、静景;颈联表现 牧歌式的田园氛围,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 面活了起来,反衬出诗人的忧郁、孤独、清冷,这是 近景、动景。 两联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萧 瑟静谧、安逸闲适的山林秋晚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 忧郁和苦闷。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比喻隐居不仕
译文: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 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 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首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联
叙事
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对偶
联
写景
颈 联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尾 联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抒情
1、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疏通文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往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辽远无际的原野
译文:从荆门山外渡江,远去古老的楚地漫游。巴 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沿着旷野奔流。
疏通文意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喜爱
译文:明月映入江水,如同天上飞下的明镜,云霞
凝聚,如同浮现绮丽的海市蜃楼。故乡的水还是爱
背景:吐蕃发兵攻打唐朝的附属小国。节度使崔希逸将军战胜 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实际上是将 王维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贰
黄鹤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有文无行
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再曰“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 作诗流于浮艳,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恶劣。其次是崔颢“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视女人 ”害了他,相传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闻崔颢诗名, 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王 家少妇》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 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君子的 李邕,不予接而去。后因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 长安而浪迹江湖。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 之苦。可是崔颢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虽然品行未改,依然风流成性 ,狎侮女人,薄情寡义,但从此他的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其边塞诗,歌颂戍边 将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使至塞上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10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赏析优美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积累拓展五
学习目标
3 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四
4 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六
品格素养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 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13. 渡进门送别
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 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 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 近李白这位大诗人的心灵吧!
导入
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 读、译、背、默写这五首诗,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四、积累拓展六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
阔大高远,犹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画,具 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归纳总结
2.构思巧妙,脉络清晰。 首联总叙渡荆门游楚,颔联、颈联细致入微
地刻画长江江面的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尾联 紧扣“送别”的诗题,与首联诗人离蜀远游的诗 意遥相呼应。
课文细读品味
3.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由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借故乡水为“我”送
行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言有尽而情无穷。
课文全篇探究
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 这两个字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指江水送诗人离别蜀中;二说
赠给送别的友人;三说“送别”二字可删,如清人沈德潜认为: “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第二种说法无依据,诗作中 也没有相应字眼,可不考虑;第三种说法可备一说。但从全诗来 看,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到荆门外,尾联写故乡水万里送行, 前后呼应,“送别”之意蕴含诗中。故教材编者倾向于认为, “送别”指故乡水送别诗人,实际上指的是诗人作别故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共44张PPT)
修辞
仍:仍然,依旧。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
怜:喜爱。
情感
思乡之情
1.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 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 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
“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 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 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乐观向上。他是 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 《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 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背景链接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自古即 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 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结构梳理
首联:地点时令 寺亭、水云
钱 塘 颔联:绘春景 莺、燕 湖 春 行 颈联:绘春景 花、草
动物 植物
喜 爱 西 湖
尾联:抒真情 行不足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五首唐诗。 2.背诵这五首诗。以其中一首诗为例,说说 律诗在对仗、押韵等方面的特点。
整体感知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秋天的色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即黄色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现代诗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 我怀想采薇之人愿隐居在山冈。
出出“使汉途塞中”路,过像居振延翅。北我飞像的飘“飞归的雁蓬”草一越样过进边入塞“,胡如 天归”雁,飞暗入写胡出人诗居人住被的排地挤方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课件 (共73张PPT)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 唐代诗人崔颢游历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 有感而作.
写景 : 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抒情: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于 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 的感慨,并因日暮 而生思乡之情.
新课·讲解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 黄鹤楼。”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 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 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 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 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 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 茫茫.
课堂·导入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 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 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 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 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 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 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 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 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
整体·感知
美 丽 的 传 说
知识·链接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 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运用 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 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 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知识·链接
诗词中的黄鹤楼
据说,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 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 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 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 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 是因此而建的。
知识·链接
黄 鹤 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2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 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 领悟其意境。
3
课件PPT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
作者档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 遍野, 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9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 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 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 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指大雁北飞。
25
生难字词
课件PPT
【胡天】指胡地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烽烟。
【长河】 即黄河。 【萧关】 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 唐代边陲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 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 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 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 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 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 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 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 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 子集》 (一名《王无功集》)。
39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共63张PPT)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
刺史的时候。诗人到西湖游玩,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西 湖特别的气质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初春的美好。他 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 自己对春天里的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 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隋代 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它是唐诗中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称香山居士, 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在文学上,倡导
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其诗语言明白晓畅、妇孺能诵。其代表作 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野望》王绩入唐之后,仕途失意,渡河还家,游于北 山东皋。这首诗可能是他唐初弃官隐居故乡之时所作。
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
句叫尾联。其特点有二:一是修辞上讲求对仗,二是声 调上讲究平仄。
生难字 东皋(gāo) 徙倚(xǐ) 萋萋(qī) 征蓬(pé ng) 候骑(jì )
薄暮(mù )
犊(dú ) 鹦鹉(yīng wǔ) 汉塞(sà i) 燕然(Yān)
莺(yīng) 白沙堤(dī) 词类活用 ①萧关逢候骑(名词作状语,在萧关)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乱)
《黄鹤楼》崔颢,唐开元年间进士。《黄鹤楼》这首流
传千古的名作,是诗人在外漂泊,登临黄鹤楼时写的一首吊 古怀乡的诗。诗从楼的命名之由着笔,发思古之幽情。 《使至塞上》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 “属国”小勃律。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
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6张PPT)
古诗词默写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 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天 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 时至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三、深层探究 1.诗歌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 ,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 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 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四、课堂加测 1、按课文填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根据理解默写 ⑴《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 ⑵《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 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默写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 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 骋的翅膀。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 再、世事茫然的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 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 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 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 愁设置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诗意
读音:东皋(gāo)薄暮望,徙倚(xǐyǐ) 欲何依。 注释:①选自《东皋子集》卷中。王绩(约589—
644),字无功,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代 诗人。②〔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③〔薄暮〕 傍晚。④〔徙倚〕徘徊,来回地走。⑤〔落晖〕落 日。⑥〔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⑦〔禽〕鸟 兽,这里指猎物。⑧〔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 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 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理解&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 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 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 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 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 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 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 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 诗作赋。
美丽的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 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 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 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 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 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 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 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
你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 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滕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 王阁序》而著名。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崔颢(704~754),汴 州(开封)人。开元十 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 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 诗,意浮艳,多陷轻薄; 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 诗风大变,风骨凛然, 雄浑奔放。有《崔颢 集》。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 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
的画描绘一下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 上使Leabharlann 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 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 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 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 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 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 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欣赏全诗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 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 找到慰藉,所以最后 说:“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说自 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 士,和伯夷、叔齐那 样的人交朋友了。
点评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 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 律诗之一。王尧yao衢qu曰:此诗格调最 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 了然矣。
翻译: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 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 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 过我的身旁。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 在山冈!
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你知道吗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唐人七言 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 明代学者王夫之评价该诗,“鹏飞象行, 惊人以远大”。
12 唐诗五首
野望
• 引入
•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 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 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 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 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朗读背颂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 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 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 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 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 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
楼运盛 ”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 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 秀,辉煌瑰丽,很自然 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 胜地。历代名士崔颢、 李白、白居易、贾岛、
比一比,赏一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使至塞上
(王维)
——五言律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蒲州(今山 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 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 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 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 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 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 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 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 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 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 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还有《送 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 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 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