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急救技能考核标准
急救技能考核标准标题:急救技能考核标准引言概述急救技能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
为了确保急救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急救技能考核标准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技能考核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基本急救知识考核标准1.1 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包括正确的按压位置、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人工呼吸比例等。
1.2 了解常见意外伤害处理方法:如止血、包扎、处理烧伤等。
1.3 熟悉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包等。
二、急救现场处理能力考核标准2.1 快速判断伤者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情况、伤口情况等。
2.2 确保现场安全:包括清除危(wei)险物品、保护现场秩序等。
2.3 有效组织急救工作:包括呼叫急救车、协调其他急救人员等。
三、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考核标准3.1 与其他急救人员有效沟通:包括传递伤者情况、分工合作等。
3.2 协调团队合作:包括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等。
3.3 急救组织能力:包括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决策、有效应对等。
四、应急心理素质考核标准4.1 保持镇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镇静、不慌乱。
4.2 处理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包括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4.3 与伤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包括安抚伤者情绪、与家属有效沟通等。
五、持续学习与提升能力考核标准5.1 参加急救培训: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学习最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5.2 不断提升技能水平:通过实践不断提升急救技能水平。
5.3 参加急救比赛和演练:参加急救比赛和演练,锻炼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结论急救技能考核标准是保证急救人员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准,惟独不断学习、提升和实践,才干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最大限度地拯救生命。
希翼各急救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急救技能。
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一、胸外心脏按压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按压位置准确:按压位置应位于胸骨下缘的中央,手指不得偏离。
2. 按压力度适当:按压力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的深度,但不得超过6厘米。
3. 按压频率合理:按压频率应维持在100-120次/分钟。
4. 按压连续性良好:按压应连续不间断,不得出现长时间停顿。
二、人工呼吸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吹气角度正确:吹气时应将口对准患者口腔,确保气流能进入患者肺部。
2. 吹气量适宜:每次吹气应使患者胸廓抬起,每分钟应进行10-12次。
3. 吹气时间合理:每次吹气时间应控制在1秒钟左右。
4. 吹气连续性良好:吹气应连续不间断,不得出现长时间停顿。
三、心电监护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心电导联正确:正确安置心电导联,确保能够准确记录患者的心电图。
2. 心电图读取准确:能够正确读取心电图的各项指标,如心率、心律、ST段等。
3. 异常心电图判断准确:能够判断心电图是否存在异常,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4. 心电监护仪操作熟练:能够熟练操作心电监护仪,包括开机、调节参数等。
四、静脉穿刺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静脉穿刺部位准确: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如前臂静脉、手背静脉等。
2. 静脉穿刺角度正确:穿刺角度应适当,避免损伤血管壁。
3. 静脉穿刺顺利:能够顺利穿刺到静脉,成功建立静脉通道。
4. 静脉穿刺无并发症:穿刺过程中无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五、气管插管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插管位置准确:插管应准确进入气管,避免误插至食管。
2. 插管深度适宜:插管深度应适当,确保气囊充气后能够密合于气管壁。
3. 插管固定牢固:插管固定应牢固可靠,避免脱出或移位。
4. 插管过程顺利:插管过程中无误吸误吞、误伤等情况发生。
六、骨折固定技能操作评价标准1. 骨折部位定位准确:能够准确判断骨折部位,并进行适当的定位。
2. 固定位置合理:固定应使骨折部位保持稳定,避免进一步损伤。
3. 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
急诊医护人员技能评价与培训制度
急诊医护人员技能评价与培训制度一、目的通过急诊专科系统培训,要求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医护抢救配合、合理应对急诊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急诊所有上岗人员三、内容(一)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基本要求;1. 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2. 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 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3. 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4. 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5. 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6. 能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洗胃术,电除颤,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7. 熟练使用抢救室各种急救设备。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基本要求1. 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2. 掌握急诊室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3. 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4. 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5. 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6. 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7. 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8. 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三)针对不同层次对象采取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和要求对初级职称人员重点考核基础理论、治疗原则、急救技能;中级职称人员重点考核常见急症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较高难度的急救技术能;高级职称医护人员重点考核危重病抢救技术及国内外急诊医学的进展,疑难病教学查房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能力。
(四)评价周期: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五)评价方式:以理论考试结合实践操作为主,制定急诊医护人员技能评价量表,成绩以百分制形式表示,结果分优秀、合格或不合格三种形式,计入急诊医护人员定期考核档案。
急诊急救考核制度
急诊急救考核制度一、背景介绍急诊急救是医疗机构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高效性和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急诊急救考核制度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1. 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高效性:通过考核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急诊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 提升急诊急救质量:通过考核制度,能够评估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3. 加强团队协作:通过考核制度,能够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考核内容1. 急诊急救知识考核:包括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和处理、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等。
2. 急诊急救操作考核: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急救操作的熟练程度。
3. 急诊医疗文书书写考核:包括急救记录、病历书写等文书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 急诊急救场景摹拟考核:通过摹拟真实急诊场景,评估医务人员在应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四、考核流程1. 考核计划制定: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急诊急救考核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具体计划。
2. 考核人员安排:确定参预考核的医务人员名单,包括医生、护士等相关岗位人员。
3. 考核方式选择:可以采用书面考试、操作演示、摹拟急诊场景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4. 考核评分标准: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要求进行评分,确保评分公正准确。
5. 考核结果反馈: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参预考核的医务人员,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培训建议。
6. 考核结果汇总:将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考核报告,为医疗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考核结果应用1. 个人评价与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对医务人员进行个人评价,奖励表彰优秀者,对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或者培训。
2. 机构管理改进:通过考核结果,发现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
急诊科医护人员技能培训、考核、评价制度
急诊科医护人员技能培训、考核、评价制度急诊科是一门跨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它与临床各科室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
它主要涉及院外急救,院内急救与多学科危重病的救治。
因此从事本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学会各种紧急救援医疗技术与方法挽救病人生命。
通过对本专业临床医师的培训,使之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其他各个临床学科危重症的救治。
达到能够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的能力。
一、培训目标通过2-3年的基础培训,使受训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独立诊治常见急危重症的能力。
(一)掌握常见急危症的症状鉴别诊断;(二)掌握急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三)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
(四)能阅读有关急诊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
二、培训方法在主治以上医师指导下完成急诊科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并行独立操作考核合格;通过授课学习掌握急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急诊的科研,并行笔试考核合格。
通过对急诊科的抢救程序及诊疗常规的学习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并笔试考核合格。
对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质量安全目标学习,提高规范行医意识。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抢救程序及诊疗常规(四)急救设备的使用(五)急救药品知识四、考核方法(一)在急诊科指导和授权下,科主任负责,急诊科组织高年资医师成立考核小组,对参加培训医生进行考核。
(二)考核原则每月进行一次。
根据考核内容一月内可进行多项技术的考核。
(三)考核内容包括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急诊科抢救程序及诊疗常规。
(四)考核不过关要求代教老师在规定时间内重新培训,再次进行考核,考核过关方能开展相应资质操作技术。
(五)考核结果报医务科备案审查。
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在医疗领域,急诊急救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操作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医疗机构中,这些技能的评价标准也非常严格。
本文将介绍10项常见的急诊急救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1. 空气道管理指在急救中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插管技术是否到位,氧气供应是否足够等。
2. 心肺复苏指在心脏骤停等情况下进行紧急抢救,维持身体的生命体征。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人工CPR操作是否规范,自动电击治疗是否及时,药物使用是否恰当等。
3. 血管通路建立指在急症情况下进行输液、补液等操作,需要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穿刺技术是否规范,导管通畅性是否正常,穿刺部位是否清洁等。
4. 交通事故伤害救治指对因交通事故等外部原因造成的伤害情况进行急救,包括受伤者的血肢、外伤等抢救操作。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手术操作是否规范,绷带包扎是否得当等。
5. 中毒救治指对毒物中毒导致的急性危险神志状态进行抢救。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解药使用是否恰当、吸毒的处理是否得当等。
6. 妇产科急救指对产妇或新生儿出现的急性情况进行抢救。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产妇的产程、剖宫操作是否合理,新生儿的窒息是否处理得当等。
7. 消化系统急诊指对出现严重胃肠功能失常导致的急性情况进行抢救。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处置药物的用量、给药方法是否合理等。
8. 骨折复位指对因骨折引起的疼痛等症状进行疼痛缓解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复位操作是否合理、面部表情和身体反应是否正常等。
9. 火灾烧伤救治指对因火灾等灾害造成的烧伤等急性情况进行抢救。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烧伤局部处理方法是否得当,病人疼痛感是否缓解等。
10. 异物吸入处理指对因误吸或窒息的情况进行处理。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检查处理的方式和步骤是否合理,呼吸道是否畅通等。
每一项急诊急救技能的评价标准都非常明确,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具体检查和操作。
急诊急救工作质量考核标准
急诊急救工作质量考核标准急诊急救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救治效果。
为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质量,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全面有效的急诊急救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以保证医护人员在应急情况下的高效运作。
一、人员配备急诊科应配备一支专业高效的医疗团队。
人员配备的要求包括:1. 医生:急诊医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急救技能。
医生数量应根据患者量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2. 护士:急诊护士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紧急援助能力。
护士人数应根据患者负荷和协助医生的要求确定。
3. 检验师、放射技师等辅助人员:负责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任务。
二、急救设备急救设备的充足与否是保障急诊急救工作质量的基本前提。
急救设备的要求包括:1. 呼吸、循环监护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
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2. 体温调节设备:包括体温计、加热毯等。
设备应易于操作且准确可靠。
3. 创伤救护设备:包括担架、活动轨、颈椎固定架等。
设备应方便快捷,有利于患者的快速转运和安全固定。
三、急诊流程急诊流程是保证急诊急救工作高效运行的基础。
急诊流程的要求包括:1. 分诊制度:患者进入急诊后应进行快速、准确的分诊,将病情较重的患者优先处理。
2. 协作配合:医护人员之间应紧密配合,形成默契的工作模式。
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应准确清晰。
3. 急救路径:制定急救路径,规范化急救流程,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标准的救治。
四、急救效果急救效果是急诊急救工作质量考核的核心指标。
急救效果的评估标准包括:1. 救治成功率:评价急救工作的效果是患者是否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并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2. 救治时间:衡量急诊急救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3. 复发率:评价急救工作的效果是患者在出院后是否有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
五、监督与反馈急诊急救工作需要进行监督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急诊急救考核制度
急诊急救考核制度一、背景介绍急诊急救是医疗机构中最为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之一。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急诊急救工作中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诊断和处理,以提供及时的救治,建立急诊急救考核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诊急救考核制度的目的、内容、流程和评估标准。
二、目的急诊急救考核制度的目的是评估医务人员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考核,可以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应对各类急诊病例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三、内容1. 理论知识考核:包括急诊急救相关的基础知识、病情评估、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考核。
考核方式可以采取书面测试、在线测试等形式,考察医务人员对急诊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操作考核:通过摹拟急诊病例的处理过程,考核医务人员在急诊急救技能方面的能力。
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气管插管等常见急救技能的操作。
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实际操作、摹拟器操作等形式,评估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技能熟练程度。
3. 态度和沟通能力考核:急诊急救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态度。
通过摹拟场景或者真实案例,评估医务人员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流程1. 考核计划制定:由医务主管部门制定急诊急救考核计划,明确考核的时间、地点和参预人员。
2. 考核通知:提前通知参预考核的医务人员,告知考核的内容、形式和要求。
3. 考核准备:医务人员需要自行复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在考核时能够发挥最佳水平。
4. 考核实施:按照考核计划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和态度沟通能力考核。
考核过程中,可以设置专业评委进行评分和记录。
5. 考核评估:根据考核结果,评估医务人员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
评估结果可以分为合格、优秀、待改进等等级,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和改进。
6. 考核反馈: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医务人员,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指导其提升急诊急救工作能力。
二级及以上医院院前急救能力评估标准
评估项目
评估内容
分值
院前急救要求
救护车符合规范
1
救护车符合《XX市救护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2
2
按照救护车消毒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管理。
2
救护车内医疗物品、药品、器械、装备
1
按《XX市院前急救救护车车载医疗物资和设备配置指南》配置救护车抢救物品、药品及设施设备。
3
2
救护车急救物品、设备完好率100%
2
3
配置调度指挥系统车载终端、120调度指挥综合管理系统。
5
院前人员配备及培训
1
根据每医师执业证》《护士执业证》。
2
2
院前急救配备专职驾驶员,驾驶员持有国家统一颁发的机动车驾驶证。
2
3
1
急诊医护人员全部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理人员技术和技能要求”,有考核记录。
3
2
医护人员具备高级心肺复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
3
急诊医师具备独立抢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复律、呼吸机使用、血液净化和创伤急救等技能。
5
3
有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住院或转诊的连贯性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2
4
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分区相关管理规定。
2
5
按照患者病情实施分级、分区救治。
2
6
有多部门、多科室的协调机制,保障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抢救治疗。
3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加强急诊检诊、分诊,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4
4
急诊护理人员除具备常用的护理技能外,还应具有配合医师完成上述操作的能力。
急诊科考核标准
急诊科考核标准急诊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负责处理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治工作。
为了确保急诊科医生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各医疗机构普遍采用考核标准来评估急诊科医生的工作表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诊科考核标准,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急诊科医疗技能考核急诊科医生需要具备熟练的医疗技能,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因此,医疗技能考核是急诊科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医疗技能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心肺复苏技能:急诊科医生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高效、准确地进行复苏。
2. 外伤处理技能:急诊科医生需要对各类外伤进行评估和处理,并能够熟练操作各类医疗设备,如缝合针和剪刀等。
3. 药物应用能力:急诊科医生需要熟悉常见的急救药物和用药指南,并能够准确地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药物选择和应用。
二、急诊科诊断能力考核在急诊科工作中,准确的诊断是保证患者获得及时救治的关键。
急诊科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诊断能力,以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急诊科诊断能力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快速而准确的病史采集能力:急诊科医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既往疾病和用药情况等,以指导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2. 体格检查技巧:急诊科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体格检查技巧,如观察、听诊、叩诊和触诊等,以发现和判断患者的异常体征。
3. 辅助检查的正确选择和解读:急诊科医生需要准确选择和解读各类辅助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以帮助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三、急诊科团队协作能力考核急诊科工作需要医生与护士、技师等医疗团队成员紧密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因此,急诊科医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团队协作能力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与护士、技师等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急诊科医生需要能够清晰地传达医疗意图和工作要求,并积极聆听其他团队成员的建议和反馈。
2. 急诊情况下的团队协作:急诊科医生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协作,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院前抢救紧急任务表现及评估分数准则
院前抢救紧急任务表现及评估分数准则1. 任务表现准则在院前抢救紧急任务中,以下准则用于评估抢救人员的任务表现:1.1 抢救操作技能 (25分)- 操作准确性和效率 (10分)- 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抢救优先级 (3分)- 正确施行心肺复苏 (CPR) 或其他必要的抢救措施 (5分)- 熟练使用急救设备和药物 (2分)- 团队协作能力 (10分)- 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3分)- 分工合作,互相支持 (4分)- 与其他医疗人员配合无间隙 (3分)- 应急处理能力 (5分)- 面对突发状况的反应速度 (2分)- 灵活应对意外情况 (3分)1.2 患者管理能力 (25分)- 病情评估 (10分)- 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4分)- 采集必要的生命体征数据 (3分)- 判断病情变化趋势 (3分)- 治疗措施 (10分)- 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5分)- 能够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除颤器等 (3分) - 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治疗 (2分)- 护理技能 (5分)- 保持患者舒适和安全 (2分)- 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巧 (3分)1.3 沟通与协调能力 (20分)-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8分)- 能够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 (4分)- 能够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 (4分)- 与医疗团队协调 (12分)- 能够与其他医疗人员有效沟通,传递关键信息 (5分)- 能够参与讨论和制定抢救方案 (4分)- 能够在团队中履行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3分)2. 评估分数准则根据任务表现准则的评估,抢救人员的得分将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定:- 90分及以上:表现优秀,具备出色的抢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0-89分:表现良好,具备较高的抢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70-79分:表现一般,需要进一步提升抢救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60-69分:表现较差,需加强抢救技能和团队协作训练- 60分以下:表现不合格,需要加强基本抢救知识和技能的研究以上评估分数准则旨在鼓励抢救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抢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提供更高质量的院前抢救紧急服务。
急救管理质量考核细则
急救管理质量考核细则一、急救管理质量考核的指标1.急救操作标准:评估急救人员是否能够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急救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2.急救技能掌握程度:评估急救人员的急救技能掌握程度,包括各种急救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3.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评估急救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急救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4.急救设备使用:评估急救人员对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程度,包括各类急救设备的操作要求和使用方法。
5.急救情况判断能力:评估急救人员对急救情况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包括对急诊情况的快速判断和应对措施的选择。
6.急救管理效果评估:评估急救管理工作的效果,包括对急救效果的评估、对急救流程的优化和改进等。
二、急救管理质量考核细则的执行1.明确考核标准: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对急救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规定,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制定考核计划:制定全面的急救管理质量考核计划,包括考核的时间、地点、人员组成等,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组织培训和考核:根据考核计划,组织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其急救知识和技能,然后进行考核,评估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4.考核结果分析: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急救管理工作的提高。
5.结果反馈和总结: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急救人员和相关部门,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急救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三、急救管理质量考核细则的重要性1.激发急救人员积极性:通过设置考核指标,激发急救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规范急救工作流程:通过对急救管理流程的考核,推动急救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急救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提高急救人员素质:通过对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考核,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急救服务品质。
4.保障急救工作安全:科学的急救管理质量考核细则可以保障急救工作的安全性,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加及时和有效的救治。
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流程(医护配合)操作考核评分细则表
深圳市急诊急救医疗质量评估检查之技术考核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流程(医护配合)操作考核评分细则表(遵照“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第一章第一、二节的流程图)受检单位:受检医生(签名):护士(签名):考核得分:__________ 评判签名:考核项目操作要素分值正确操作要求及评价方法扣分接诊与检查步骤第一步D(D anger)评估现场环境与急救物品准备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院内急诊科除外)做必要的急救物品准备(要求1分钟完成)5分1、首先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对策(院内免);2、携带内科或外科急救箱,以及相关急救器械和设备上场或推至床旁。
未观察现场环境扣2分,物品准备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5分为止第二步R(R esponse)检查患者反应神志清醒自行走动,睁眼觉醒,对答如流:1、询问主诉2、现病史3、既往病史4、服药史5分1、由医生重点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发病经过、持续时间与缓解方式;2、发病时患者的状态(外伤、运动、休息、吃饭、排便、情绪等);3、既往病史和服药史。
询问患者病史,每缺一小项扣1分,扣完5分为止或者昏迷!有目击者向家属询问1、主诉2、现病史3、既往病史4、服药史1、凡倒地不起者,立即检查患者的意识,用正确的方法呼唤他、并且掐压“人中”穴,控制在4秒钟完成(方法同心肺复苏开始的判断);2、若患者已经昏迷,必须先实施急救,一边抢救一边向目击者询问病史;3、对神志模糊、不能讲话的患者,请他以点头、摇头示意,看肢体动作。
检查意识的方法每缺少或者错误一小项扣1分,询问病史每缺少一项扣1分,昏迷者未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扣2.5分,扣完5分为止非家属1、主诉2、现病史无目击者省略- 1 -接诊与检查步骤50分第三步ABC检查重要生命体征:气道(A irway)呼吸(B reathing)循环(C irculation)气道A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促、呼吸道梗阻等窒息缺氧征象5分由医生观察后马上报告有无气道梗阻,如果气道有阻塞则立即开放气道管理。
急诊急救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一、指标分值:10分二、指标意义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对辖区及签约居民的病史和基本情况的了解,帮助快速判断病情并进一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妥善救治,为危急重症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病患争取最佳有效抢救时段,提高急救成功率,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急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和预后,急救能力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救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诊抢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三、指标说明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包括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各类预案要规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各岗位职责;各类预案应当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演练培训培训资料、培训照片、培训方案、演练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和评判人员、应急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过程的不足和落实整改情况等;二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完善、有效;原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抢救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面积18平方米,至少设置1张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房间应设在与全科诊室相近的位置;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抢救设备等;一切抢救药品、器械、设备、敷料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急救器械应包括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抢救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给氧设备、洗胃机;抢救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抢救室常备药品应根据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配备,包括: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解痉药、解热镇痛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抢救药物的具体目录参照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版基层部分;抢救室应该有完善的抢救室工作制度,常见抢救流程,抢救仪器操作流程;三有执业资质的医生及护士能熟练操作抢救设备,熟练掌握不少于10种急救技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急救任务的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及护士;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急诊护士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开展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理论、技能操作的培训及考核,每年至少各1次;负责门诊急诊的主要医护人员,至少每2年应接受上级部门急救技能的再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急救搬运、洗胃术、简易呼吸器、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腹腔穿刺术、吸痰术、环甲膜穿刺术等10种以上的急救技能;急救技能评价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临床技能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四、评价标准一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应急演练;1.查看急救制度、流程;2.查阅每年的急救应急演练台账记录,每年培训、考核台账记录等;二现场观察:1.是否有专门的抢救室;2.查看抢救室仪器设备、药品;三现场随机抽取5人,每人抽取2个项目,以现场操作考核、答卷、问答等形式,评价医生、护士掌握急诊急救技术水平;考核表见附件,供参考六、评价工具急诊抢救服务质量评价记录表专家签名:____________检查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日附件1急救包扎操作评价记录表参考操作过程中观察内容:胸廓有无起伏,胸廓起伏与挤压气囊是否一致口唇是否由紫绀转红润简易复苏器呼吸活瓣是否运行正常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参考。
急诊急救考核制度
急诊急救考核制度一、背景介绍急诊急救是医疗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救治和抢救。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急诊急救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制定了急诊急救考核制度。
二、考核目的1. 确保医务人员具备急诊急救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促进医务人员在急诊急救中的快速反应和正确决策能力;3. 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考核内容急诊急救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考核:包括急诊急救的基本原理、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方法等;2. 技能操作考核: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出血控制、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的操作能力;3. 情景摹拟考核:通过摹拟真实急诊急救场景,考察医务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4. 急诊急救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正的急诊急救案例,评估医务人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考核流程1. 报名:医务人员自愿报名参加急诊急救考核,提交个人简历和相关证明材料;2. 理论考核:参加考核的医务人员需进行笔试,测试其对急诊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3. 技能操作考核:通过摹拟实际急救场景,考察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4. 情景摹拟考核:设置急诊急救场景,考察医务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5. 案例分析考核:提供真正的急诊急救案例,要求医务人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6. 综合评估:根据各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赋予医务人员相应的考核等级。
五、考核标准1. 理论知识考核:根据考试成绩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2. 技能操作考核:根据操作准确性和速度评定,分为熟练、基本掌握和不熟练;3. 情景摹拟考核:根据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4. 案例分析考核:根据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5. 综合评估:根据各项考核结果综合评估,赋予医务人员相应的考核等级。
六、考核结果1. 优秀:在所有考核项目中表现出色,达到或者超过预期标准;2. 合格:在所有考核项目中达到预期标准,能够胜任急诊急救工作;3. 不合格:在某一或者多个考核项目中未达到预期标准,需进行进一步培训和提升。
急诊急救考核制度
急诊急救考核制度引言概述:急诊急救是医疗领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生命的安全与健康。
为了提高急诊急救质量,许多医疗机构开始实行急诊急救考核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急诊急救考核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一、考核内容1.1 医护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2 急诊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1.3 临床判断与决策能力二、考核方式2.1 理论考核2.2 模拟实践考核2.3 实际急诊案例考核三、考核标准3.1 急诊急救知识掌握程度3.2 操作规范与技能熟练度3.3 实际应用能力与应急反应四、考核周期4.1 定期考核4.2 不定期考核4.3 应急演练考核五、考核结果与改进5.1 考核结果的分类与评价5.2 针对弱项的培训与改进5.3 急诊急救质量的监控与提升正文内容:一、考核内容1.1 医护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急诊急救考核制度应包括医护人员的基本医学知识和急诊急救技能的考核。
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知识,以便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具备基本的急诊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拨打急救电话等。
1.2 急诊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在急诊急救考核中,医护人员需要熟悉急诊急救的流程和操作规范。
他们需要了解急诊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接诊、病情评估、诊断和治疗等环节,并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
例如,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急诊急救的黄金时间,以及各种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1.3 临床判断与决策能力:急诊急救考核还应包括医护人员的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的考核。
医护人员需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询问等手段,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并做出相应的治疗决策。
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二、考核方式2.1 理论考核:理论考核是急诊急救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护人员需要参加相关的理论考试,测试他们对急诊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医学知识、急诊急救流程和操作规范等。
深静脉置管操作评分标准【急救评分标准】
10
试探结束后,用导针按上述方向和深度进针,见回血后再轻推进0.1—0.2cm,使导针整个斜面在静脉腔中,并将针头的斜面向下,取下注射器,置入导管,连通输液装置,拔出导针。
15
妥善固定导管,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10
5
操作后(5分)
记录
5
6
连贯性(30)
(熟悉程度)
操作熟练、层次分明
30
注: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输液为一大项,各占50%。
陕西省急诊急救技能竞赛(大比武)
(四)
深静脉置管操作评分标准(2)
代表队:参加人姓名:总分:
序号
项目
要求
分值
得分
不合格项
1
职业规范(5分)
服装,鞋帽整洁
2
洗手,戴口罩
3
2
用物及准备(5分)
备齐用物
3
携用物至病床前
2
3
病员准备(10分)
病人体位
5
穿刺点的选择
5
4
操作(45分)
严格局部消毒、铺巾、局麻
10
最新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最新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一、胸外按压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按压位置准确,手掌与受救者胸骨重叠,按压深度达到5-6厘米。
2. 频率和力度: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次/分钟,每次按压力度适中,保证胸骨下陷。
3. 恢复时间:按压与松开的比例为30:2,每次按压后迅速松开,确保心脏有足够时间充盈。
二、人工呼吸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正确倾斜受救者头部,打开气道,用适当的方法实施人工呼吸。
2. 气道通畅:通过头后仰、下颌抬起等方法,确保受救者气道通畅,避免阻塞。
3. 呼吸频率和容量:维持每分钟10-12次的频率,每次呼吸容量应达到500毫升。
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正确使用AED,按照指示贴附电极片,确保电极片与受救者胸部紧密贴合。
2. 安全性:确保受救者和施救者的安全,避免触碰受救者或与其有直接接触。
3. 稳定性:操作AED时保持稳定,不要移动受救者或电极片。
四、气管插管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准确判断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正确选择插管尺寸,并通过正确的操作将插管置入气管。
2. 气道通畅:确保插管后气道通畅,避免插管位置不准确导致通气困难。
3. 固定稳定:插管后应固定好插管,确保其稳定不易脱落。
五、静脉穿刺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准确选择穿刺部位,正确操作穿刺器械,确保成功穿刺静脉。
2. 无并发症:操作过程中避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 固定稳定: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静脉导管,确保其稳定不易脱落。
六、心电监护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放置导联电极,确保心电图信号的准确传输。
2. 信号稳定性:确保心电图信号稳定,避免干扰和杂波的干扰。
3. 心律分析: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心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七、血氧饱和度监测操作评价标准1. 操作准确性:正确连接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将传感器正确放置在受救者身体上。
2. 信号稳定性:确保血氧饱和度信号稳定,避免干扰和误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抢救
一、指标分值:10分
二、指标意义
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
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对辖区及签约居民的病史和基本情况的了解,帮助快速判断病情并进一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妥善救治,为危急重症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病患争取最佳有效抢救时段,提高急救成功率,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急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和预后,急救能力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救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诊抢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三、指标说明
(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
包括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
各类预案要规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各岗位职责。
各类预案应当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演练培训(培训资料、培训照片、培训方案)、演练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和评判人员)、应急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过程的不足和落实整改情况)等。
(二)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完善、有效。
原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面积18平方米,至少设置1张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房间应设在与全科诊室相近的位置。
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抢救设备等。
一切抢救药品、器械、设备、敷料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
急救器械应包括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
抢救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给氧设备、洗胃机。
抢救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抢救室常备药品应根据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配备,包括: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解痉药、解热镇痛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
抢救药物的具体目录参照《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版基层部分)。
抢救室应该有完善的抢救室工作制度,常见抢救流程,抢救仪器操作流程。
(三)有执业资质的医生及护士能熟练操作抢救设备,熟练掌握不少于10种急救技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负责门诊急救任务的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及护士。
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急诊科
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护士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开展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理论、技能操作的培训及考核,每年至少各1次。
负责门诊急诊的主要医护人员,至少每2年应接受上级部门急救技能的再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急救搬运、洗胃术、简易呼吸器、静脉穿刺置管、动脉穿刺、腹腔穿刺术、吸痰术、环甲膜穿刺术等10种以上的急救技能。
急救技能评价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临床技能操作规范急诊医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
五、评价方法
(一)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应急演练。
1.查看急救制度、流程。
2.查阅每年的急救应急演练台账记录,每年培训、考核台账记录等。
(二)现场观察:1.是否有专门的抢救室。
2.查看抢救室仪器设备、药品。
(三)现场随机抽取5人,每人抽取2个项目,以现场操作考核、答卷、问答等形式,评价医生、护士掌握急诊急救技术水平。
(考核表见附件,供参考)
六、评价工具
急诊抢救服务质量评价记录表
附件1
操作过程中观察内容:
胸廓有无起伏,胸廓起伏与挤压气囊是否一致口唇是否由紫绀转红润
简易复苏器呼吸活瓣是否运行正常
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参考)
专家签名:____________检查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日。